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十七中學高二歷史測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1867年,憲政學家沃爾特·巴奇霍特在其代表作《英國憲政》中指出:英國憲政制度“有效運行的秘密,是行政權和立法權的密切結合和近乎一體的融合”。當時英國的政治體制能夠體現這種“融合”的是A.國王與議會在國家權力上實現了平衡B.議會兼具立法機構和行政機構的職能C.內閣和議會相互制約并彼此負責D.首相兼政府首腦和下院多數黨領袖于一身參考答案:D2.二戰后美國推行“冷戰”政策,表現有①“杜魯門主義”②“馬歇爾計劃”
③出兵朝鮮和越南④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參考答案:A略3.《中共黨史的“黃金時代”:延安13年改革開放30年》一文指出:延安13年與改革開放30年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兩個扭轉乾坤的“黃金時代”。這兩個時代的共同標志是: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局面。這兩個時期中國共產黨“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的主要表現,分別是()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形成B.全面抗戰路線的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提出C.毛澤東思想日益成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D.確定“和平”“民主”方針/確立“依法治國”方略參考答案:考點:IH:毛澤東思想;II:鄧小平理論.分析:本題考查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解答: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毛澤東思想使中國共產黨日益成熟,鄧小平理論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故C正確;AB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4.中國古代講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時秦晉兩國世為婚姻(故稱兩姓聯姻為“喜結秦晉之好”),而魯晉兩國不可通婚。結合所學關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識,能夠判斷()①晉國是姬姓封國②晉燕兩國可以通婚③晉宋兩國可以通婚④秦燕兩國可以通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參考答案:C5.漢代中央機構中的九卿更多是辦理皇室內廷事務的家務官,到了唐代,六部尚書明顯成為管理國家政務的機構。這種變化反映了A.皇權的顯著削弱B.中央集權的強化C.政治制度的成熟D.選官制度的成熟參考答案:C【詳解】試題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仔細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本題主要考察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中央機構由服務皇室到服務國家,直接反映了服務對象的變化,實質反映了中央機構功能和職責的轉變,即中央政治制度的趨于成熟和完善。故C正確;A皇權是逐漸加強的,不是削弱;B是專制主義的強化,不是中央集權強化;D選官制度材料未體現。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漢代的中央機構6.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經歷了由農村向城市、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發展的歷程。從1985年到1987年,我國指令性計劃的工業產品由120種減少到60種,計劃管理的商品由188種減少到23種,計劃供應出口商品由70種減少到36種。這說明了A.企業自主權不斷得到擴大
B.我國放棄了計劃經濟體制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
D.私營工商業逐漸恢復和發展參考答案:B7.元末明初小說《三國演義》深受宋明儒學的影響。下列小說中人物的言論與宋明儒學思想相符的是
①張飛“忠臣寧死而不辱。大丈夫豈有事二主之理!”②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③李恢(投降劉備時說)“良臣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B8.下列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中,在20世紀的中國民主革命時期對中國革命的發展起到重要推動和指導作用的是①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②毛澤東思想
③鄧小平理論
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A9.梁啟超曾稱譽美國是“世界共和政體之祖國”,他認為“彼美國者,有兩重之政府……各省政府之發生,遠在聯邦政府以前。雖聯邦政府亡,而各省還其本來面目,復為數多之小獨立自治共和國,而可以自存。此美國政治之特色,而亦共和政體所以能實行能持久之原因也。”對這段材料理解正確的是A.梁啟超贊成在中國仿行共和政體B.梁啟超看到美國的共和政治有其特殊的歷史因素C.梁啟超認為美國共和政治不宜推廣D.梁啟超認為美國的共和政體是最好的政體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此美國政治之特色,而亦共和政體所以能實行能持久之原因也”是指美國聯邦政府建立之前,各州已然實現了獨立和自治,即美國聯邦政府是建立在各州獨立自治的基礎之上,這就說明美國共和政體的建立有其特殊的歷史因素,對美國政體而言各國并不能簡單復制和模仿,答案選B,ACD三項表述材料中并未體現。考點:美國共和制的確立——《1787年憲法》·聯邦制的權利結構10.圖一、圖二是反映近代中國社會變革的圖片史料。下列對其解讀正確的是圖一
圖二A.圖一的“天命詔旨書”具有濃厚的反封建意識B.圖二是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安民靖土”文告C.兩幅圖片所反映的革命運動都打擊了西方列強在華勢力D.與圖片有關的兩次革命都學習西方,試圖建立全新制度參考答案:C考點:太平天國運動;武昌起義。觀察圖,可知圖一中的“天命詔旨書”反映了太平天國濃厚的封建意識,其政權不具有反封建意識和民主意識;圖二所示文告的發布者是湖北軍政府,故排除A、B、D三項。太平天國運動和辛亥革命都具有反侵略性質,故選C項。11.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孰知今日之清談,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談談老莊,今之清談談孔孟。……不習六藝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當代之務,舉夫子論學論政之大端一切不問……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股肱惰而萬事荒,爪牙亡而四國亂,神州蕩覆,宗社丘墟。”這段論述表明顧炎武A.痛恨孔孟學說清談誤國
B.正確指出了明朝滅亡的根源C.認為佛學不能經世致用
D.主張經世致用反對理學空談參考答案:D12.剪紙、楊柳青年畫等民間藝術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這些民間藝術的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尤以反映現實生活,時事風俗、歷史故事等題材為特長,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民間文化的繁榮主要反映出A.明清時期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
B.封建政府對民間藝術的扶持
C.文人對民間文化的推廣
D.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參考答案:A13.列寧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孫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資本主義的愿望結合在一起的”。列寧具體指的是孫中山的:A.民族主義思想
B.民權主義思想
C.民生主義思想
D.國民革命思想參考答案:C14.下列重要的科技發明出現的先后順序是①蔡倫改進造紙術②指南針(司南)的出現③火藥開始用于軍事④活字印刷術的發明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參考答案:C結合所學的中國古代的科技知識可知:①出現在東漢時期,②出現于戰國時代,③出現于唐末,④出現在北宋時期。故按時間排序正確的順序應該是②①③④,所以應選C。15.“2011年8月15日,美國新任駐華大使駱家輝抵京履新。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行政部、院、署、局等機關首長以及其他數百名聯邦政府高級官員的產生方式是(
)A.人民選舉
B.總統任命C.國會選舉
D.各州候選人競選參考答案:B16.上個世紀20年代開始,列寧在蘇維埃俄國提出“新經濟政策”,毛澤東在中國提出農民問題,并開創“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羅斯福在美國推行“新政”,90年代鄧小平在中國提出“社會主義也有市場,”倡導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有這些反映的本質問題是A.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要相互學習借鑒
B.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制度在相互競爭中發展C.偉大人物對歷史前進有巨大推動作用D.“實事求是”這一人類智慧的意義是世界性的參考答案:D17.某學者評唐朝三省制時指出:“凡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未經政事堂議決副署,而由皇帝直接發出的命令,在當時是被認為違制的,不能為下屬機關所承認。”這里所謂“違制”的論斷,主要指皇帝背離了A.詔令須由政事堂議決的制度 B.門下省執掌詔令草擬的職能C.中書省監察地方政務的慣例 D.尚書省負責執行詔令的定制參考答案:A緊扣題干“中書門下之印,未經政事堂議決副署”規則,可知唐代三省運作雖以服從君主專制為前提,但基本上仍以政事堂決議為主。BD兩項符合史實但與材料無關,C不符合唐代史實。【考點定位】本題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18.下圖所示的紀念碑紀念的是A、旅順大屠殺遇難者
B、甲午中日戰爭
C、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D、辛亥革命參考答案:C19.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美國和德國都是后起之秀,都是采用新技術成果的模范。可在一戰后期這兩個國家卻成為敵人的根本原因是A.德國成為美國盟國的敵對國B.美國和英法有著歷史的淵源C.美德資本擴張的矛盾和沖突D.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傷害了美國參考答案:C美國在一戰前期同交戰雙方大做生意,這實質上是美國資本向歐洲擴張的表現。在一戰后期,美國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是因為美國資本同協約國方面的聯系更加密切,故排除A,選C。B沒有從國家利益分析,排除;D是借口,排除。20.唐太宗的主要政績包括
①重用人才
②善于納諫③完善科舉制
④不奪農時,輕徭薄賦
⑤減輕刑罰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參考答案:D21.有記者報道某次會議時,寫道:周恩來的演講提出,大家應“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他的通情達理、心平氣和,化解了演講前一些國家對新中國的誤解和攻擊。該次會議是A.日內瓦會議B.萬隆會議C.第一次不結盟運動會議D.第26屆聯合國大會參考答案:B依據題干材料“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的信息,結合課本所學可知,1955年,萬隆會議召開,帝國主義國家挑唆一些國家的代表當著中國代表的面攻擊共產主義,甚至懷疑中國對鄰國搞“顛覆”獲得,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和合作,B項符合題意;日內瓦會議是1954年,中國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的會議,A項不符合題意;第一次不結盟運動會議是1961年召開的會議,通過宣言把斗爭矛頭指向反對任何形式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新殖民主義”,C項不符合題意;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國的合法席位,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22.“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龍間,但少塵土撲面耳。”這指的是下列哪一幅名畫A.《女史箴圖》B.《洛神賦圖》C.《清明上河圖》D.《步輦圖》參考答案:C略23.有學者認為:“清初三大儒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哲學思想是對明末道德人心危機的堅強回應。他們不約而同地批評程、朱、陸、王……他們全部的哲學努力,既不是什么啟蒙,也不是對理學的接著講,而是揚棄或終結理學,以呼喚儒家基本價值觀念的重新回歸。”從中可知A.理學不利于約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學回歸孔孟本源C.理學失去了傳統主流地位D.儒學在危機中努力重建參考答案:D據材料“清初三大儒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哲學思想是揚棄或終結理學,以呼喚儒家基本價值觀念的重新回歸”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理學主張三綱五常,能夠約束道德人心,故A項錯誤;清代儒學不是簡單的回歸孔孟本源,而是繼承與發展,故B項錯誤;清代理學仍然處于傳統主流地位,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了清代儒學對傳統儒學的批判繼承,在危機中努力重建,故D項正確。故選D。24.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寫道:“他廢除了所有的封建國家和王國,將廣闊的國土劃分為若干行政區,每一行政區都配備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負責的官員。”文中涉及的“封建國家”與“若干行政區”的理解正確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
B.前者是貴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緣為紐帶,實現了權力的高度集中
D.都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封建統治參考答案:B考點:秦朝政治體制。題干中的“封建國家和王國”是指分封制下的諸侯國;國土分為“若干行政區”,官員“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負責”,說明此制度為郡縣制;前者是貴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故B正確。兩者都是地方制度,郡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但分封制卻容易造成地方割據故A錯誤;分封制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郡縣制不是,而實現了權力高度集中的是郡縣制,故C錯誤;郡縣制順應了歷史潮流,維護了封建統治,而分封制是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故D錯誤。25.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納諫的根本目的是A.成為賢明君主
B.籠絡人才
C.減少決策失誤
D.維護封建統治參考答案:D26.從思想上為宗教改革奠定基礎的有①宗教“異端”思想的盛行②文藝復興運動的推動③民族國家的發展④資本主義萌芽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參考答案:D27.宋代服飾具有清冷消瘦的文人風格,表現出反對奢華、艷麗、裸露,追求簡約質樸,別具清雅、瀟灑的風度。這一狀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A.國家的積貧積弱
B.理學思想的影響
C.民族融合的加強
D.戰亂的頻繁發生參考答案:B宋代理學思想興盛,文人不再是“奢華、艷麗、裸露”,而是受到理學清高思想影響,強調氣節、高雅的風度,故B正確;國家的積貧積弱不會影響知識分子風度,故A錯誤;民族融合的加強主要是少數民族影響,故C錯誤;戰亂的頻繁發生不是導致材料中現象主要原因。28.在價值層面上,貴族化是宋明理學的根本特征,理學家否定現實社會中個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價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學者在價值取向上正好與之相反,肯定“財之與勢固英雄之所必資,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稟賦之自然”。這說明A.世俗化是明末儒學主流B.經濟發展導致思想變化C.理學認為人性違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學得到發展參考答案:B【詳解】明朝后期由于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個性解放為核心、反映社會需要的早期啟蒙思想悄然滋長,從而在價值觀上重視個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價值。故答案為B項。A項“主流”說法絕對,排除;理學家認為沒有被欲望蒙蔽的人性與天理是一致的,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市民文學,排除D項。29.1925年初到1925年底,毛澤東對中國革命的基本觀點是:工業無產階級是革命的“主力軍”……1927年初毛澤東則大聲疾呼:“國民革命需要一個大的農村變動……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擁護這個變動,否則他就是反革命。”這一變化的背景是(
)A.北伐戰爭勝利進軍
B.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C.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教訓
D.“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基本形成參考答案:A考點:北伐戰爭。材料出自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根據材料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毛澤東在1927年春之前就認識到農民問題的重要性。他在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發表文章,闡述農民問題的重要地位,指出革命要依靠農民。BCD都發生在1927年春之后。故本題選A。30.如圖為古羅馬正義女神象.它體現了羅馬法的諸多原則,如高擎的秤體現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劍體現的是法律的強制力.據此,雙眼蒙布所體現的原則是,法官審案應()A.主要依據道德良知 B.側重聽取證人證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實真相 D.排除一切干擾遵從民眾意愿參考答案:考點:羅馬法.解析:本題考查羅馬法,了解古代羅馬法律的制定原則以及對后世法制建設的深遠影響.解答:題中雙眼蒙布所體現的是司法公正的原則,法官審案主要依據法律判斷,而非道德良知,故A項錯誤;法官審案側重聽取證人證言,并不能保證司法公正,故B項錯誤;正義女神雙眼蒙布體現出,法官在審案時要抵御各種利益或情感的誘惑,以洞察事實真相,來作出公正的判決,故C項正確;羅馬法官審案強調的主要是證據,審案僅從民眾意愿,也不能保證司法公正,故D項錯誤.故選C.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根據不同的國情采用不同的政治體制,才能促進國家的發展。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權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國當時是一種普遍的政治體制,這一點從秦朝開始體現的很明顯。雖然地方權力有時會威脅中央,但集權在古代中國是一個常態,這應該是沒有異議的,這說明其實用性很強。也就是說,中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與中國的封建生產方式相適應的。作為封建國家的管理體制……中國產生了高于同一時期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解勝華《中央集權制度的利與弊》材料二
對于專制者來說,想要維持集權統治,必須在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會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宏觀經濟制度模式這四個方面完成制度建設。中國歷史上的眾多制度創新,從本質上來說,都圍繞著四大基本制度而展開。這四個基礎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撐起集權政體的“大廈”。﹣﹣吳曉波《歷代經濟變革得失》材料三
古代戰爭水平不高,崇山峻嶺、長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因此如嶺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條件極佳的割據區域。……元代的省……無視歷來與劃界密切相關的幾條最重要的山川邊界﹣﹣秦嶺、淮河、南嶺、太行山﹣﹣的存在,……陜西行省越過秦嶺而有漢中盆地;湖廣行省以湖南、湖北為主體而又越過南嶺有廣西;江西行省也同樣跨過南嶺而有廣東;……至于江浙行省,乃從江南平原透逛直到福建山地。﹣﹣周振鶴《犬牙相入還是山川形便?﹣﹣歷史上行政區域劃界的兩大原則》請回答:(1)據材料一,指出秦朝采用的政治體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產生的背景。(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四大基本制度”在西漢的表現。(3)據材料三,概括元代行省劃界的原則并說明其原因。(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積極作用。參考答案:考點:16: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1B:漢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1E:元朝行省制度.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政治制度.考查秦朝采用的政治體制及其產生的背景;“四大基本制度”在西漢的表現;元代行省劃界的原則及其原因;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積極作用.涉及的知識有秦朝中央集權制度;漢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解答:(1)第一小問的政治體制,依據材料一“權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國當時是一種普遍的政治體制,這一點從秦朝開始體現的很明顯”、“中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與中國的封建生產方式相適應的”可知,秦朝的政治體制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第二小問的背景,結合所學可知,背景有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壞;秦滅六國完成統一;土地私有制確立;法家思想提供理論基礎.(2)本小問的表現,依據材料二“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會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宏觀經濟制度模式”可知,四大制度是指地方制度、尊儒制度、選官制度、國有專營制度,結合漢代的制度可知,四大制度的表現是指郡國并行、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察舉制;重農抑商,鹽鐵官營.(3)第一小問的原則,依據材料三的描述和選自“《犬牙相入還是山川形便?﹣﹣歷史上行政區域劃界的兩大原則》”可知,原則是犬牙相入.第二小問的原因,依據材料三“因此如嶺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條件極佳的割據區域”,結合元朝行省制度的目的可知,原因是破壞地方割據的地理條件;加強中央集權.(4)本小問的積極作用,依據三則材料可知,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積極作用有創造豐富的文明成果;實現政治制度創新;維護國家的統一.答案:(1)體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背景: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壞;秦滅六國完成統一;土地私有制確立;法家思想提供理論基礎.(2)表現:郡國并行、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察舉制;重農抑商,鹽鐵官營.(3)原則:犬牙相入.原因:破壞地方割據的地理條件;加強中央集權.(4)創造豐富的文明成果;實現政治制度創新;維護國家的統一.32.有個叫趙良的人對商鞅說:“您一出行,后面隨從的車乘幾十輛,車上載滿全副武裝的衛士,力大而肌肉發達的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緊緊護衛著您的車乘而疾走。”這反映的實質是()A.商鞅出行戒備森嚴B.商鞅變法使秦國富裕C.商鞅變法的阻力和艱難D.商鞅奢侈浪費參考答案:C本題主要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題干中所描述的現象體現了商鞅加強戒備,以防止仇家報復。而這正體現出商鞅變法所面臨的巨大阻力。3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0分)材料一
其一:你們這些財物山積、豐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應當抑制你們貪婪的心情,壓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執一個有力的盾牌,站在兩個階級的前面,不許它們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著優勢。其三:我制定法律,無分貴賤,一視同仁。按照正義,人人各得其所。
——梭倫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禮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
(康有為說)泰西講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強,吾中國國土之大,人民之眾,變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則蒸蒸日上,富強可駕萬國。
——《戊戌變法》
材料四
戊戌變政,首在裁官。京師閑散衙門被裁者不下十余處,連帶關系,因之失職失業者將及萬人,朝野震駭……
——《夢蕉亭雜記》請回答:(1)
依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梭倫改革的出發點是什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歷年物理試題分析及答案
- 協和復試筆試題及答案
- 測試銀行面試題目及答案
- 貝殼博學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4國際商業美術設計師的作品評審標準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紡織品設計師證書考試材料與工藝試題及答案
- 掌握廣告設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知識理解面試題及答案
- 泰安語文考試題及答案
- 河南崗位遴選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振動監測系統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合肥高新美城物業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5
- 《詞匯構建法:課件中的詞根詞綴解析》
- 華為系統面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中考一模物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Unit 7 第1課時 Welcome to the unit【基礎深耕】七年級英語下冊高效課堂(譯林版2024)
- 2025年第33批 歐盟REACH SVHC高度關注物質清單247項
- 2024年江蘇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試卷真題(含答案)
- DL-T 1476-2023 電力安全工器具預防性試驗規程
- 禁毒學校青少年預防遠離毒品教育模板課件
- 汽車4S店售后回訪流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