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臺州市前岸中學2021-2022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中國政治現代化的第一個巨大飛躍是從鏟除專制政治到奠定現代民主政治的基礎;第二個巨大飛躍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進入社會主義法制政治的基本軌道。其中,“鏟除專制政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和“進入社會主義法制政治的基本軌道”分別指A.辛亥革命、1954年憲法、“依法治國”被載入憲法B.辛亥革命、《共同綱領》、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方略C.辛亥革命、新中國的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D.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1954年憲法、十一屆三中全會參考答案: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鏟除專制政治是指辛亥革命的功績,故D項錯誤;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框架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以法律形式確定了三大民主制度,1954年憲法規定了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故B、C兩項錯誤;“依法治國”被載入憲法,應是進入社會主義法治政治的基本軌道的標志,故A項正確。2.范文瀾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在概括太平天國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時說:“宗派、等級、享樂主義三種思想,總根源在農民階級消極方面的狹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這些特性的反映,也決定了太平天國的必然崩潰。”最能體現“這些特性”的是:A.金田起義
B.定都天京
C.天京變亂
D.提出《資政新篇》參考答案:C3.內森·米勒在《羅斯福正傳》中指出:他(羅斯福)是在設法醫治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的暫時疾病,通過護理使它恢復健康。只是因為常規療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試用了試驗性療法。羅斯福的“試驗性療法”具體體現在(
)①統制貨幣
②規定最高工資的標準
③降低農產品價格
④以工代賑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參考答案:C4.電影《泰坦尼克號》描述的是英國的一艘豪華巨輪與冰山相撞而沉沒的一次重大海難。當海難發生時,船上曾通過無線電發出求救信號。下列說法最確切的的是A.它是18世紀以前的輪船B.它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C.它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結合的成果D.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參考答案:C5.大型電視政論片《大國崛起》中有這樣一段解說詞:“在啟蒙運動聲勢最盛的這個國度,思想最終演變成行動”“這個國度”是指A.英國B.法國C.德國D.美國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啟蒙運動聲勢最強的國家為法國,法國啟蒙思想家為西方資本主義描繪了宏偉藍圖,美國獨立后,依據三權分立學說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使思想變為了現實,故選D考點: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與發展·美國1787年憲法·民主共和制6.余秋雨在《稷下》中寫道:“歐洲在走向近代的過程中又一次成了古羅馬和古希臘的學生。這次重新上學的結果也十分驚人。”關于這句話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這次重新上學”是指文藝復興運動
②“這次重新上學”高舉理性主義的旗幟,斗爭矛頭直指封建君主專制
③“這次重新上學”從根本說是古希臘和古羅馬精神和文化的再生
④“這次重新上學”使歐洲人擺脫了中世紀的束縛A.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參考答案:B7.“兩個超級大國(冷戰中的美蘇)面臨了許多挑戰,一部分挑戰來自于他們自己的盟國,一部分挑戰來自于尋求擺脫超級大國干涉的小國。”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挑戰”意指一超多強的多極化趨勢
B.“小國”泛指崛起中的第三世界國家C.美國盟國的“挑戰”來自歐盟與日本
D.蘇聯盟國的“挑戰”來自東盟與東歐參考答案:B8.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一書中指出:“革命與民國并未帶來預期的和平與秩序,民國時期較以前經歷更多的痛苦與失序,它重現了傳統上緊隨王朝衰亡而來的失序與混亂。”這表明A.民國時期的社會重建未見成效B.辛亥革命沒有帶來社會進步C.辛亥革命與傳統王朝更替相同D.革命后的制度建設更加艱難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影響。材料主要表明民國時期革命并未帶來和平與秩序,而是失序與混亂。這說明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舊制度,但建立預期的和平與秩序的新制度更難,故D項正確;AB項同一個意思,太絕對直接排除;C項錯誤,辛亥革命與傳統王朝更替不同。所以答案選D。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響【名師點睛】辛亥革命歷史意義: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中國2000多年來的君主專制制度,創建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從此,民主共和國觀念深入人心。9.1874年,日本人將“Science”翻譯成為“科學”,后于1915年引入中國。與這一概念傳播相關的事件是(
)A.洋務運動/明治維新
B.明治維新/新文化運動C.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D.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參考答案:B10.下列史實符合西周確立的宗法制繼承原則的是()A.唐太宗通過玄武門之變繼位 B.宋太宗繼承兄長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長孫繼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繼位參考答案:C【詳解】西周確立的宗法制繼承原則是嫡長子繼承制,即王位和財產必須由嫡長子繼承,在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應該由太子的嫡長子,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長孫繼承王位。故C正確。11.看電影吃爆米花是一種純正的美式習俗,但20世紀20年代美國影院規定在觀影時禁吃爆米花,看電影吃爆米花真正流行于20世紀30年代,隨后風靡全球。這種改變最能說明A.電影技術的進步帶來觀影習慣的改變B.電影藝術呈現出大眾化、商業化趨勢C.大蕭條給影院經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困難D.電影從業人員的地位、心理預期得到提升參考答案:B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電影藝術的發展對人們的觀影習慣的影響,但沒有體現出電影技術的進步,故A項排除;由材料可知看電影吃爆米花原先是禁吃,后來流行起來,并風靡全球,這表明技術的發展使電影消費日益大眾化,不再是上流社會享受,故B項正確正確;C項,材料無法說明大蕭條給影院經營造成了巨大經濟困難,故D項排除;材料無法體現電影從業人員的地位、心理預期得到提升排除,故B項排除。【點晴】解題時需要理解材料反映現象的準確意思,通過吃爆米花來反映電影藝術的大眾化與商業化趨勢,只有緊扣這一點,才能獲取準確答案。12.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著名作品《八十天環游地球》講述了公元1872年,主人公福克與人打賭,用80天環游地球的故事。在當時,現實中的凡爾納要環游地球,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有(
)①火車②輪船③汽車④飛機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A13.和諧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和諧社會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理想。下列表述與“和諧”思想無關的是A.“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B.“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C.“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D.“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參考答案:B【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體現的是國家之間的和諧,故ACD正確,但是不符合題意;“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是法家思想,體現不出和諧思想,故B項錯誤,但是符合題意。所以本題答案為B項。【點睛】本題是否定式選擇題,解題的技巧是,首先判定正確的選項,然后排除即可。14.羅馬法中有句名言,即“沒有告訴人就沒有法官”,由此發展而成為審判原則的是A.“一事不再理”原則
B.“非經起訴,法官不得審判”的原則C.陪審制原則
D.證人制原則參考答案:B15.“對我國的詩歌創作來說,1958年乃是劃時代的一年。”這一年詩歌界“出現了普遍繁榮的、盛況空前的圖景”,各地出版的油印和鉛印的詩集、詩選和詩歌刊物,不可計數。詩寫在街頭上,刻在石碑上,貼在車間、工地和高爐上。詩傳單在全國飛舞…….這一現象反映了A.新中國文化教育水平快速提高
B.社會經濟發展推動了文化進步C.政治活動強烈影響到文化藝術
D.社會主義的文學創作空前繁榮參考答案:答案:C分析:16.下列各項中符合早期維新派“商戰”的思想的是
(
)A.“自強直屬,在于練兵”B.“十萬之富豪,則勝于有百萬之勁卒”C.“師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遠之利”D.“改良社會經濟組織,使人民有生之樂”參考答案:B17.秦始皇設職授官,從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開始,從另一面看卻是政治權力等級世襲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權力等級世襲”的是(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縣制
D.察舉制參考答案:C略18.在1921~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期間,中國代表經過斗爭()①收回了山東主權②使列強在名義上尊重中國主權完整③取得了與列強平等的海軍制海權④成功地拆散了英日同盟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參考答案:A19.1952年我國高等教育系統院系調整,撤銷、合并了大部分學校的英語系科,德語、法語等語種縮減;而俄文專業人數卻大幅增加。出現這一狀況的直接原因是()A.新中國成立 B.社會主義改造完成C.外交政策影響 D.“左”傾錯誤泛濫參考答案:考點:HE: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分析:本題考查新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考查“冷戰”形勢和中國的外交政策對中國教育事業的影響.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材料中文字說明建國初期的高校調整政策中減少了英語、法語和德語的設置科目,而俄語設置急速增加,結合所學可知,這深受當時的“冷戰”形勢和中國的外交政策的影響,即積極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聯合的“一邊倒外交政策”,故C項正確.ABD三項與上述題意特征無直接關系,應排除.故選C.20.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寫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麥對人說:“三十年后,日本其強,中國其弱乎?日人之游歐洲者,討論學業,講究官制,歸而行之;中人之游歐洲者,詢某廠船炮之利,某廠價值之廉,購而用之,強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啟超引這段話的根本意圖是:A.比較中日近代文化的異同
B.證明中國進行社會政治變革的必要性
C.尋找甲午戰爭日勝中敗的歷史原因D.批評洋務派的活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參考答案:B21.“有明一代封建專制已至巔峰,其政制與政風概而言之,則是權力的高度集中,其所創設的以?私臣?治國的?內閣制度?,始終沒有突破它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即?虛君政治?的實現。”材料意在說明“有明一代”A.內閣與皇帝共同決策,效能低下B.專制皇權強化C.皇帝與內閣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D.權力運作混亂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專制王權的強化。內閣是皇帝的顧問機構,不享有決策權,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中描述的內閣一直為占主導地位可知,皇權不斷加強,故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皇帝和內閣的矛盾,故C項錯誤。材料中說權力高度集中,內個權力有限,但不涉及權力運作,故D項錯誤,故排除。考點: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的強化·內閣制22.孫中山說:“革命行動,欠缺人民心力,無異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因此吾人欲證實民族主義實為健全之反帝國主義,則當努力于贊助國內各種平民階級之組織,以發揚國民之能力。”對這段話解讀正確的是
A.是1905年提出的三民主義
B.表明孫中山發展了三民主義C.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制定的基礎
D.是1912年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的誓詞參考答案:B23.某幅畫作給人的感覺是人物棱角分明好像“用斧頭砍出來”,人物頭部嚴重變形,其中一個人的鼻子在臉上折成扁平,說明了該畫派的一個原則——同時從幾個不同的視點描繪對象。該幅畫作體現的風格應是()A.浪漫主義B.印象主義C.現實主義D.現代主義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主要考查現代主義美術。依據所學,浪漫主義注重表現人的情感,運用鮮明的色彩和奔放的筆法,強調畫面整體的完整和統一,強調色彩的作用,畫面豐富多彩,輝煌瑰麗。印象主義注重光和色的作用,捕捉光和瞬間現象,表現微妙的色彩變化。現實主義注重對現實社會生活的描述。現代主義的主要特征是反傳統和反理性,強調藝術家內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現,強烈地表現出藝術家的憤怒、消極、悲觀、失望等各式各樣的復雜心理。所以應選D。考點: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美術的輝煌·美術流派24.一戰爆發后,列寧在某一方面的觀點成為俄國十月革命的理論指導,是在新形勢下對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發展。該觀點是()A.實現無產階級革命,需以高度發展的生產力為前提B.資產階級革命可以和平向社會主義革命過渡C.社會主義可以首先在一國取得勝利D.通過全盤國有化建立社會主義參考答案:解析:A項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不符合“是在新形勢下對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發展”,故A項錯誤;B項是中國革命的經驗,故B項錯誤;抓住“成為俄國十月革命的理論指導,是在新形勢下對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發展”,故C項正確;D項是后來斯大林模式的內容,故D項錯誤。答案:C25.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為近代歐洲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對二者的共同點表述正確的是:A.反對宗教神學,強調三權分立
B.反對封建制度,倡導人民主權C.反對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參考答案:C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的比較。根據所學,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斗爭對象是宗教神權,也并沒有提出政治設想,ABD項為不同點,C項是思想上的共同主張,故C項正確。26.“齊人”、“魯人”、“楚人”這種表述,逐漸讓位于以行政區劃為籍貫的表述,造成這一變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縣制D.三省六部制參考答案:C郡縣制下封國被取消,因此“齊人”、“魯人”、“楚人”這種表述,逐漸讓位于以行政區劃為籍貫的表述,故C正確。西周為了鞏固奴隸主國家政權,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諸侯,建立諸侯國,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諸侯國有:魯、齊、燕、衛、宋、晉等,故A錯誤;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會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是王族貴族放按血緣關系分配國家權力,以便建立世襲統治的一種制度,它不屬于地方行政制度,故B錯誤;三省六部制屬于中央官制,不屬于地方行政制度,故D錯誤。27.某中學歷史研究型學習小組選題《中國封建王朝落日輝煌的實踐》,請問以下哪位人物可以作為研究對象(
)A
B
C
D參考答案:D28.有人說:“要研究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據是(
)A.孔子的思想被當時的統治階級廣發采用
B.孔子的思想在中國古代基本上沒有變化C.孔子所創立的儒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居主流地位D.孔子創立的儒學一直被古代統治者奉為統治思想參考答案:C29.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向各個民主黨派提出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協商建立新中國的事宜。5月5日,包括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內的各民主黨派派代表聯名致電毛澤東,響應中共號召,擁護召開新政協。這一宣言發表的背景是A.國軍主力基本消滅B.戰略態勢明顯轉折C.北平即將和平解放D.國民政府已經覆亡參考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解放戰爭的進程。材料內容反映了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召開新政協、建立新中國的宣言,得到各民主黨派積極響應和支持。此時處于戰略決戰前夕,1947年6月以來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已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戰略態勢明顯轉折,故B選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軍主力基本消滅是在三大戰役后,而不是這時期,故A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平和平解放是在1949年初,故C選項錯誤;國民政府覆亡是在1949年4月,而不是這時期,故D選項錯誤。30.從漢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時,《孟子》則被列入經部,成為儒家的第十三部經書。元朝時,孟子被加封為“亞圣公”,地位僅次于孔子。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本思想深入人心B.程朱理學成為統治思想C.陸王心學日益興起D.孟子在儒家中地位上升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據材料提到,南宋時,《孟子》則被列入經部,成為儒家的第十三部經書。元朝時,孟子被加封為“亞圣公”,地位僅次于孔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宋代程朱理學成為統治思想,故提高孟子地位,故B正確。民本思想深入人心,不符合宋代史實,故A排除。陸王心學,本質上仍然屬于理學,故C排除。孟子在儒家中地位上升的原因是統治者的需要,故D排除。考點: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宋明理學·影響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廣度和影響而言,可與商鞅變法相媲美。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東方文化較高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積染既深,種種因襲牽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歷史,較之東方諸國,亦遠為落后,故轉得為種種之創新。其實商鞅變法之重要內容,在東方各國,本已早為推行,商鞅不過攜帶東方之新空氣,使西方人迎頭趕上一步。而結果則后來居上,新制度之創建,惟秦為最有功焉。——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魏初風俗至陋,……遷都之后,于革易舊俗,亦可謂雷厲風行。……民族根柢,莫如語言,語言消滅,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國文化之故,至欲自舉其語言而消滅之,其改革之心,可謂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一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即如何處理這一廣大地區的民族關系,其中包含如何對待漢族的先進生產方式、漢族的文化問題。是繼續保存拓拔氏舊的社會制度和舊有的文化習慣,還是捐棄舊俗,接受先進的文化,在新的歷史環境中獲得新生,北魏的統治者必須作出抉擇。——白壽彝《中國通史》請回答:(1)據材料一,指出商鞅變法的有利條件。這些條件使秦國變法呈現怎樣的特點?(2)據材料二,歸納孝文帝“遷都”對改革的作用。從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堅定的原因是什么?(3)據材料三,與商鞅變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綜合上述材料,分析影響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參考答案:(1)條件:東方諸國的變革經驗;落后的秦國受傳統束縛較少。特點:注重創建新制度;變法徹底,功效明顯。(2)作用:減少改革阻力,為徹底移風易俗(如禁鮮卑語、講漢話等)創造條件。原因:北魏風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漢族文化,改革熱情高。(3)問題:民族關系問題(或鮮卑族與漢族文化的差異)。因素:對外來先進文化的學習與借鑒;改革者的信心與勇氣。第(1)題的第一小問可根據材料一中的信息“東方……改革非易”“商鞅……攜帶東方……新空氣”作答;第二小問可根據材料一中的信息“西方……新制度……創建……最有功”作答。第(2)題的第一小問可根據材料二中的信息“革異舊俗”作答;第二小問可根據材料二中的信息“魏……風俗至陋”“孝文……仰慕中國文化”“改革之心……勇”作答。第(3)題的第一小問可根據材料三中的信息“面臨的最大問題……民族關系”作答;第二小問為開放性的探究題,言之有理即可。【考點定位】本題考查商鞅變法和孝文帝改革。32.【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為了商業資產階級的利益,克倫威爾把很大的精力用在對外事務上,他要改變這種局面,建立英國在世界上的貿易霸權,把失去的“漂亮姑娘”奪回來。英國的輿論界也在推動著護國主去爭霸世界。一個政論家寫道:“在花盆里的橡樹是不能長高的,為了它的根和枝,它應該有(足夠)的土壤和空間。”克倫威爾正是遵循著這一資產階級的信條,開始他的外交活動的。——據宋華《克倫威爾傳》整理材料二雖然1654年的預算收入達到了就當時而言堪稱巨額的一百五十萬英鎊,但赤字仍是護國政府的不治之癥……無休止地征收苛捐雜稅,并且把全部重擔加到勞動人民身上,引起了國內不滿情緒的增長。1655年初,王黨的陰謀家們便力圖利用這種情況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據(蘇)巴爾格《克倫威爾及其時代》整理請回答:(1)英國失去“漂亮姑娘”的原因是什么?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克倫威爾為奪回“漂亮姑娘”采取的行動。(2)材料二中“國內不滿情緒的增長”與材料一中提到的奪回“漂亮姑娘”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這使英國的政局產生了什么變化?(3)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國家政策與民生問題之間關系的認識。參考答案:(1)原因:英國內戰使其無暇顧及世界貿易。行動:頒布《航海條例》,打擊荷蘭;以戰爭手段迫使丹麥、葡萄牙等國簽訂商約,擴大英國的對外貿易。(2)因果關系。英國為奪取對外貿易的霸權而進行的對外戰爭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導致了人民不滿情緒的增長。政局變化:斯圖亞特王朝復辟。(3)國家政策的制定要堅持以民為本。克倫威爾以戰爭作為英國擴展對外貿易的手段。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因此遭致人民的反對。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1)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英國失去“漂亮姑娘”的原因是內戰,克倫威爾當時忙于內戰,無法拓展商業資產階級利益;克倫威爾為奪回“漂亮姑娘”采取了的行動:頒布《航海條例》,打擊荷蘭,迫使丹麥、葡萄牙等國簽訂商約,擴大英國的對外貿易。(2)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二中“國內不滿情緒的增長”與材料一中提到的奪回“漂亮姑娘”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的關系,英國為奪取對外貿易的霸權而進行的對外戰爭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導致人民不滿情緒增長。這對英國的政局產生了重大影響,斯圖亞特王朝乘機復辟。(3)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此題通過材料的認識,分析國家政策與民生問題之間關系的認識,要從正反兩方面看,當國家政策的制定要堅持以民為本,會得到民眾的擁護;反之,則會引起民眾的反對,引起政局不穩。如克倫威爾通過戰爭作為英國擴展對外貿易的手段,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加重了人民的負擔,遭致人民的反對。考點: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杰出人物·克倫威爾;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杰出人物·克倫威爾時期的對外政策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方最早的國家形式是古希臘各城邦,國家觀念也隨之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游戲委托協議合同
- 參軍英語測試題及答案
- 初中升學的試題及答案
- 財務管理與社會發展的關系研究試題及答案
- 財務管理行業動態試題及答案2025
- 供應鏈協作提升倉庫運作效果計劃
- 班級演出活動籌備方案計劃
- 家庭財務計劃的制定流程
- 果蔬行業會計個人工作計劃
- 2025年工程法規考試應避免的誤區試題及答案
- 《2025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管理指南》解讀
- 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河北張家口盛垣供電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建筑施工環境影響評價報告
- 科技公司簡介范文
- 《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設計 項目四量化生活數字為先
- 農業產業布局規劃
- 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2024-2025學年小升初語文模擬試卷(有答案)
- 2025屆湖北省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校園招聘124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2030年中國智能機器人行業運營狀況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科技成果轉化及科技企業成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