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山西省陽泉市晉東化工廠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山西省陽泉市晉東化工廠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山西省陽泉市晉東化工廠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山西省陽泉市晉東化工廠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山西省陽泉市晉東化工廠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山西省陽泉市晉東化工廠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伴隨城市化進程加速和全球人口數量增加,垃圾增速遠超人口增速,固體廢棄物處置幾乎成為許多城市的“心病”。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產生固體廢物量最大的國家之一,每年新增固體廢物100億噸左右。固體廢物污染強度高,危害著人們的生存環境。固體廢物根據其產生源和對環境的危害程度可以分為三類:工業廢物、農業廢物和城市垃圾。固廢垃圾處理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在我國,固廢妥善管理和處置工作目前主要遵循這三個原則。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宋國君向筆者說:“減量化就是在生產和生活中減少廢物的產生,為城市減負;資源化指可回收物或固體廢物作為原料進入生產和消費環節,只有廢物作為原科變成產品回到消費者手中,才算是資源化;無害化指固體廢物和垃圾的處理處置符合排污許可證即排放標準的要求,具體來說,就是空氣污染物排放、水污染物排放、衛生要求都要符合相關標準。”根據這一原則,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并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推動廢棄物轉化為能源的行動,使中國的固體廢物處置事業迅猛發展。(摘編自《綠色生活,變廢為寶》,《人民日報海外版》,2019年4月9日)材料二:2014年各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及無害化處理率(數據來源于《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及處理規模分析圖表》)材料三:近年來,隨著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的流入,垃圾產生量呈逐年快速增長趨勢。據統計,2015年全市垃圾產生量已達790萬噸,日均清運量2.17萬噸,日處理能力1.52萬噸,處理缺口達每天6500噸。“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2017年10月30日,北京市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實現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全市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達到90%以上”的目標。目前,北京市在垃圾處理上已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進環衛專業作業單位向社區延伸,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專業化。但居民初次分類效率低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更多的是依賴物業公司二次分類,集中分類和資源利用環節靠后。造成該情況的原因,一是分類回收標準不明晰、回收設施不健全。目前分類回收桶擺放只深入到社區層面,且并未實現全市覆蓋。二是垃圾回收效率低,處理成本偏高。由于目前北京市主要采取“按人按月”收取垃圾處理費的收費方式,垃圾分類和收集信息手段薄弱,在垃圾分類與否、垃圾產生體積上并未對市民形成數據管理和實質性的獎懲。三是垃圾處理網絡與垃圾回收網絡銜接不力。可回收物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銜接、有害垃圾分類與危險廢物處理銜接、易腐及廚余垃圾分類與生物質資源化利用銜接,這“三個銜接”并不完善,生活垃圾網絡整體上處于無序狀態。(摘編自《健全獎懲機制,推進垃圾分類》《中國日報網》,2018年7月18日)4.下列不符合固體廢物減量化處理原則的是(

)A.實行凈菜進城B.石油液化氣、煤氣、天然氣代替煤炭C.酒店提供一次性衛生商品D.以“小而精、簡而美”為原則設計產品包裝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垃圾分類不只是物理拆揀,更指向生產生活觀念的變遷。通過分類讓垃圾減量,就是為城市減負。B.雖然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在全國整體已接近飽和,伯部分地區(如黑龍江、吉林和甘肅)仍有快速擴張的機會。C.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但難就難在將其順利歸位。每位公民都必須以負責任的心態積極地推進垃圾分類工作。D.提高“按人按月”收取的垃圾處理費數額,有利于解決垃圾回收效率低、處理成本偏高的問題。6.請結合材料,提出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建議。參考答案:4.C

5.D

6.(1)健全和完善垃圾分類的相關制度和規范。(答“明晰分類回收標準,健全回收設施”也可給分。)(2)建立垃圾分類激勵處罰機制,從“按人按月收費”向“按體積按分類程度收費”轉移。(3)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垃圾分類治理,推進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如“下列不符合固體廢物減量化處理原則的”,然后到文中圈出有關“固體廢物減量化處理原則”的內容,再瀏覽選項,與文本進行比對,做出判斷。材料一第三段說“減量化就是在生產和生活中減少廢物的產生,為城市減負”,而“實行凈菜進城”“石油液化氣、煤氣、天然氣代替煤炭”“以‘小而精、簡而美’為原則設計產品包裝”都可以減少廢物的產生,所以ABD三項都符合固體廢物減量化處理原則;C項,該項不符合固體廢物減量化原則,“酒店提供一次性衛生商品”不但不會減少廢物的產生,反而會增加固體廢物的產出,所以不符合固體廢物減量化處理原則。故選C。【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即選擇“正確”或“錯誤”“一項”或“兩項”的要求,然后瀏覽選項的內容,到文章中圈出相關的句子,再一一進行比對。D項,“……有利于解決垃圾回收效率低、處理成本偏高的問題”錯誤,從材料三第二段來看,垃圾回收效率低、處理成本高的根本原因是垃圾分類沒有做好,公眾參與此類工作的熱情不高,提高“按人按月”收取的垃圾處理費數額并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反而會招致公民不滿。故選D。【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要求“結合材料,提出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建議”,然后瀏覽材料,找到設題的區域,圈出相關的內容,分點概括。瀏覽材料可以發現,答題的區域應該在材料三第二段,這一段說“造成該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三個,針對這三個問題給出相應的措施即可。如“一是分類回收標準不明晰、回收設施不健全。目前分類回收桶擺放只深入到社區層面,且并未實現全市覆蓋”,由此可知應該健全和完善垃圾分類的相關制度和規范;“二是垃圾回收效率低,處理成本偏高。由于目前北京市主要采取‘按人按月’收取垃圾處理費的收費方式,垃圾分類和收集信息手段薄弱,在垃圾分類與否、垃圾產生體積上并未對市民形成數據管理和實質性的獎懲”,由此可知可以建立垃圾分類激勵處罰機制,從“按人按月收費”向“按體積按分類程度收費”轉移;“三是垃圾處理網絡與垃圾回收網絡銜接不力。可回收物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銜接、有害垃圾分類與危險廢物處理銜接、易腐及廚余垃圾分類與生物質資源化利用銜接,這‘三個銜接’并不完善,生活垃圾網絡整體上處于無序狀態”,由此可知,可以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垃圾分類治理,推進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點睛】客觀選擇題側重對文本內容的把握,每個選項涉及的答題區域往往是一則材料或一則材料的局部,或四個選項的答題區域雖然來自多則材料,但也往往圍繞一個共同大方向。考生要會讀,就是會讀文或圖表,會讀選項。會讀文或圖表指能讀出文本陳述的事實及核心、文本列舉的數據及其差異、材料顯示的作者的觀點和態度等信息點;會讀選項就是閱讀試題選項時能讀出選項命題者命題的側重點。還要細對,就是精細對點,把讀文或讀圖讀出的信息點與選項的命題點進行細致對照。命題者往往會在細處著手,這就需要考生細心篩選信息點和命題點。接著就要嚴排查,就是在細對的基礎上嚴格排查四個選項,發現選項與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進行確定答案。2.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命若琴弦

史鐵生①老少二人都赤著上身,各自拎了一條木棍探路。這正是說書的旺季。老瞎子領著小瞎子一個村子一個村子緊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彈斷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這個夏天了,說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②老瞎子說書開頭常是這么幾句:“自從盤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無道君王害黎民。輕輕彈響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論,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動人心。”于是聽書的眾人喊起,老的要聽董永賣身葬父,小的要聽武二郎夜走蜈蚣嶺,女人們想聽秦香蓮。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幾口水,待眾人的吵嚷聲鼎沸,便把琴弦一陣緊撥,唱道:“今日不把別人唱,單表公子小羅成。”或者:“茶也喝煙也吸,唱一回哭倒長城的孟姜女。”滿場立刻鴉雀無聲。

③這天晚上,在野羊坳說書。書正說到緊要處——“羅成回馬再交戰,大膽蘇烈又興兵。蘇烈大刀如流水,羅成長槍似騰云,好似海中龍吊寶,猶如深山虎爭林。又戰七日并七夜,羅成清茶無點唇”。老瞎子把琴彈得如雨驟風疾,字字句句唱得鏗鏘。小瞎子聽見那小妮子蘭秀站在離他不遠處尖聲細氣地說笑,卻心猿意馬,手底下早亂了套數。④野羊嶺上有一座小廟,離野羊坳村二里地,師徒二人就在這里住下。小瞎子蹶著屁股燒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憑著聽覺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撿出。

老瞎子終于開了腔:“聽我一句話,保準對你沒壞處。以后離那妮子遠點兒。”

⑤一早起小瞎子病了。一連好幾天,老瞎子無論是燒火、淘米,還是給小瞎子挖藥、煎藥,總想那張藥方和琴弦。彈斷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藥了,然后就能看見這個世界:他無數次爬過的山,無數次走過的路,無數次感到過溫暖和熾熱的太陽,夢想著的藍天、月亮和星星。心里總在說:“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

晚上仍一個人到野羊坳去說書。終于彈斷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幾乎是連跑帶爬地上了野羊嶺,回到小廟里。⑥“明天我就去抓藥。你就先留在這兒,我用不了十天就回。”

⑦蛇皮剝開了,老瞎子從琴槽中取出一張疊得方方正正的紙條。

小瞎子把那藥方放在手里摸了一會兒,也有了幾分肅穆。

“你師爺一輩子才冤呢。他本能彈夠一千根,可他記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彈斷一千根。”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⑧回到野羊坳時已經是冬天。小瞎子已經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說是在蘭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

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

若不是還想著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張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藥方原是一張無字的白紙。請了多少個識字而又誠實的人幫他看,人人都說那果真就是一張無字的白紙。“您別死,再活幾年,您就能睜眼看一回了。”說這話時他還是個孩子。他師父久久不言語,最后說:“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⑨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師父,您現在看得見了?”

小瞎子伸手去摸師父的眼窩。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

“記住,得彈斷一千二百根。”

“一千二?”

“把你的琴給我,我把這藥方給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現在才弄懂了他師父當年對他說的話——咱的命就在這琴弦上。

⑩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象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

(選編自史鐵生的《命若琴弦》有刪節)(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琴槽里的紙條,本是一張無字的白紙,可是瞎子師徒卻認為是可以醫好瞎眼的奇方,還代代相傳,流毒深遠。B.小說詳細描寫老瞎子彈斷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動,目的是刻畫老瞎子的感人至深的藝術形象。C.作者在第4段寫老瞎子的聽覺,意蘊豐富。既說淘米,也說管教徒弟,還在結構上暗聯著小說前后的情節。D.小說末段,運用了概括和象征的手法,高度濃縮了瞎子藝人們的生命狀態,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與探索。E.這篇小說,以瞎子藝人追求睜眼看到光明為內容,傾訴了殘疾藝人們內心對命運不公的憤慨和不平之氣。(2)小說的第2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請簡要分析。(6分)(3)小說中的“老瞎子”有哪些特征?請簡要分析。(6分)(4)這篇小說的題目叫“命若琴弦”,結合小說的主旨與情節等方面,聯系現實,談談你對題目“命若琴弦”意蘊的理解。(8分)參考答案:(1)(5分)答案:選D項給3分,選C項給2分,選B項給1分。選AE不給分。解析:B項中的心理活動的作用,表述不全面,把較為重要的內容沒有表達出。一是表達了老瞎子渴望見到光明的急切心情,二是與后文得知白低后的失落乃至絕望形成對比和反差。A項錯解了白紙的寓意和師傅們的堅毅與慈悲。E項,對小說的主旨的理解是錯誤的,瞎子藝人沒有對命運的不公與不平,他們努力爭取,說明了他們對眼瞎的接受并積極奮斗。(2)(6分,每點2分,大意對即可)①描述老瞎子說書精彩的開場場面,豐富了小說的內容,增加了小說的趣味,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②從正側兩面突顯了老瞎子的說書藝人形象。③為后文說唱羅成一書及彈斷最后琴弦做鋪墊。(3)(6分,每點2分,大意對即可)①努力爭取,堅毅頑強。雖然眼瞎了,但心存希望,渴望彈斷一千根琴弦后見到光明,并一直努力爭取。天越熱,越拼命,不愿失去說書好時候。②慈善悲憫,傳承大愛。當他得知藥方只是一張無字的白紙后,并不把真相告訴徒弟,仍鼓勵徒弟繼續努力,留給后人以希望。③技藝精彩,細心嚴管。其說書深受大家喜愛,觀察仔細,眼瞎心亮,嚴格管教徒弟。(4)(8分)

略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①“人而無德,行之不遠。”一個社會文明有序,既靠先善其身的私德,也離不開相善其群的公德。②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要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作為著力點”。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闡釋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這就為不斷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供了遵循,《綱要》對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推動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一個新高度,具有重大指導意義。③道德是社會關系的基石、人際和諧的基礎,社會公德作為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準則,是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綱要》提出,“推動踐行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五個方面的社會公德內容,涵蓋了維護社會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的最起碼的道德要求,既針對全體公民也面向領導干部,有著重要的現實針對性和實踐指導性。把這些社會公德要求融入日常生活,強化制度保障特別是法律法規保障,使之成為人們日用而不覺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④“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培護社會公德,關鍵在于引導公眾超越個人狹隘眼界和功利目的,從公益眾利層面實現小與大、私與公、家與國的融洽協調。“環保是別人的事情,與我無關”“大善做不了,小善不想做”“憑啥自己冒風險助人為樂”……公德遇阻,說到底是因為公共意識、規則意識、群己權界觀念等的缺失。張揚社會公德的要訣,就在于喚起人們的公共責任心、公民義務感,破除“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狹隘心理。廣大民眾明禮守法的公共文明意識,其實正是最寶貴、最強大的道德資源。⑤道德是生活的哲學。道德建設既重視對孰善孰惡的辨析,更重知行合一。從公共場所舉止文明到鄰里相處和睦互助,從舉手之勞保護環境到心底無私為民服務,人人謹守社會公德,努力實現行為之善、思想之真、精神之美,就能讓道義的力量匯流成河,潤澤社會和諧有序運轉。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堅持提升道德認知與推動道德實踐相結合,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對個人而言,激發“見善如渴,聞惡如聾”的意愿,增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動力,就能成為一個“精神富有”的人,成為一個有益于他人和社會的人。⑥每個人心底都蘊藏著善的種子,“人皆可以為堯舜”。《綱要》強調:“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工程。”高舉光照世道人心的公德火炬,培護引領社會和諧的公德高地,激勵人們行動起來守衛心中的道德律,一定可以奏響新時代的精神文明和聲,讓德耀中華、德佑未來成為現實。(選自《人民日報》)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人而無德,行之不遠”,這里面的“德”,內涵豐富,包括兩個層面,“先善其身的私德”和“相善其群的公德”。B.《綱要》的印發對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培養,對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的推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C.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使社會文明有序,這就為不斷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供了依據。D.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等,都屬于社會公德的內容,我們應把它們融入日常生活中。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圍繞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展開論述,指出社會公德是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B.文章第①認為,人有“私德”,也有“公德”,本文主要從“公德”角度進行論證。C.文章第④段列舉了現今社會上的一些現象,從正面論證了社會公德與個人的密不可分的關系。D.文章引用“人皆可以為堯舜”,說明每個人心底都存有善,表現出作者對公民道德建設的樂觀態度。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私德是對個人而言的,激發了善的思想并付諸行動,可以讓一個人“精神富有”。B.社會公德之所以是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準則,原因在于社會公德是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C.“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是狹隘心理,只要克服了這種心理,就是一個有公德心的人。D.知行合一,用行動守衛心中的道德律,一定可以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成為現實。參考答案:1.C

2.C

3.A【1題詳解】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應對此類試題,首先要讀懂所給的材料,其次瀏覽選項,然后在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重點注意選項的表述(整合或轉述)和文中內容的差別,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或擴大、邏輯錯誤、強加因果、因果顛倒、篡改原文、無中生有等問題。C項,“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使社會文明有序”錯誤,依據“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闡釋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這就為不斷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供了遵循”可知,“為不斷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供了依據”的是“《綱要》”。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此類題重點考查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答題時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結構、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C項,“從正面論證”錯誤,“環保是別人的事情,與我無關”“大善做不了,小善不想做”“憑啥自己冒風險助人為樂”等內容應是“反面論證”。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此類題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側重根據文意進行推斷。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讀全文,明確論述話題;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觀點;最后將選項信息歸位,與原文比對理解,篩選出正確答案。A項,正確。B項,錯誤,因果倒置。依據“社會公德作為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準則,是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可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因為社會公德是作為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準則,所以它是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C項,錯誤,說法絕對。“只要克服了這種心理,就是一個有公德心的人”錯誤,依據“培護社會公德,關鍵在于引導公眾超越個人狹隘眼界和功利目的”可知,克服狹隘心理只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D項,錯誤,曲解原文。“一定可以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成為現實”錯誤,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述是“一定可以奏響新時代的精神文明和聲,讓德耀中華、德佑未來成為現實”,“德耀中華、德佑未來成為現實”不等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成為現實”。故選A。【點睛】在做一般論述類文本閱讀題時,我們不僅要讀懂所給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題者的命題意圖,辨析題目的陷阱類型,這樣有助于我們識破陷阱,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答案。命題者設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選項對詞句的理解與原文意思發生了偏離,曲解了作者所要闡述的觀點或所要表達的意思。二,篡改原文。錯項故意更換、添加、刪除個別關鍵詞導致因一字或一詞之差而背離原文的意思。三,張冠李戴。將原文中甲的觀點說成乙的觀點,或將甲的屬性說成語的屬性,偷梁換柱,混淆對象。四,無中生有。即原文無此信息,干擾項的內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據,或原文中并無某種意思而憑空捏造出此意,純屬命題者故意用來迷惑考生。五,范圍不清。范圍不清指選項對原文論述內容的范圍進行隨意擴大或縮小。六,因果混亂。因果混亂一般有三種情況:一是因果顛倒,二是強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七,說法絕對。指原文的說法在范圍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選項夸大其詞,把相對的情況說成絕對的情況。八,答非所問。指題干問了一個問題,而選項回答的是另一個問題。九,混淆時態。指命題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與“未然”混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文化經典《孟子》,按要求答題。(6分)孟子見齊宣王,曰:“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王無親臣矣,昔者所進,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

曰:“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見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后察之;見可殺焉,然后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后可以為民父母。”

(選自《孟子·梁惠王下》)(1)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①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2分)

②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2分)

(2)孟子在文中提出怎樣的政治主張?(用自己的話概括)(2分)

參考答案:(1)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①我要怎么做才能分辨出那些沒有才能的人,以便拋棄而不用呢?。(2分)②國君選拔賢臣,如果迫不得已(而選用新臣)將會使卑賤者超過尊貴者,使疏遠者超過親近者,怎能夠不慎重對待呢?(2分)(2)孟子提出了“以民為主”(按照人民的意愿來選拔賢臣)的政治主張。(2分)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張肯堂,字載寧,松江華亭人。天啟五年進士。授浚縣知縣。崇禎七年,擢御史。明年春,賊陷鳳陽,條上滅賊五事。俄以皇陵震驚,疏責輔臣不宜作秦越之視,帝不問。出按福建,數以平寇功受賚。還朝,言:“監司營競紛紜,意所欲就,則保留久任;意所欲避,則易地借才。今歲燕、秦,明歲閩、粵,道路往返,動經數千,程限稽遲,多逾數月。加一番更移,輒加一番擾害。”帝是其言。十二年十月,楊嗣昌出督師。肯堂奏,帝以偏執臆見責之。十四年四月言:“流寇隳城破邑,往來縱橫,如入無人之境,此督師嗣昌受事前所未有。目前大計,在先釋嗣昌之權。”疏入而嗣昌已死。十二月復言:“今討賊不可謂無人,巡撫之外更有撫治,總督之上又有督師。位號雖殊,事權無別。中樞冥冥而決,諸臣瞆瞆而任。至失地喪師,中樞糾督撫以自解,督撫又互相委以謝愆,而疆事不可問矣。”帝納其言,下所司詳議。十五年請召還建言譴謫諸臣,乃復給事中陰潤、李清、劉昌,御史周一敬官。肯堂遷大理丞,旋擢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總兵鄭鴻逵擁唐王聿鍵入閩,與其兄南安伯芝龍及肯堂勸進,遂加太子少保、吏部尚書。曾櫻至,言官請令櫻掌吏部,乃令肯堂掌都察院。肯堂請出募舟師,由海道抵江南,倡義旅,而王由仙霞趨浙東,與相聲援。乃加少保,給敕印,便宜從事。芝龍懷異心,陰沮之,不成行。順治三年王敗死肯堂飄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魯王用為東閣大學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霧集螺頭門定西侯張名振奉王航海去屬肯堂城守。城中兵六千,居民萬余,堅守十余日。城破,肯堂衣蟒玉南向坐,令四妾、一子婦、一女孫先死,乃從容賦詩自經。(《明史?列傳第一百六十四》,有刪改)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順治三年/王敗死/肯堂飄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魯王用為東閣大學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霧集/螺頭門定西侯張名振奉王航海/去屬肯堂城守/B.順治三年/王敗死/肯堂飄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魯王用為東閣大學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霧/集螺頭門定西侯張名振/奉王航海去/屬肯堂城守/C.順治三年/王敗死/肯堂飄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魯王用為東閣大學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霧/集螺頭門/定西侯張名振奉王/航海去屬肯堂城守/D.順治三年/王敗死/肯堂飄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魯王用為東閣大學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霧集螺頭門/定西侯張名振奉王航海去/屬肯堂城守/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都督是軍事長官或者領兵將帥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長官亦稱為“都督”,相當于節度使或者州郡刺史。B.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凡應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C.“吏部”居尚書省六部之首,長官為吏部尚書,在唐宋明清時期負責科舉考試和授官。D.敕,在古代,就是與皇權聯系在一起的,例如“敕令”即“皇帝下的命令”等。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張肯堂讀書仕進,受到重用。他通過科舉考試中了進士,歷任知縣、御史和巡撫等官職,受到了重用。B.張肯堂忠于職守,敢于諫言。他多次就軍事等問題向皇帝上書進言,即使受到皇帝的追責懲處,也不氣餒。C.張肯堂投身戰事,堅持不懈。他請求招募水軍;從海路到江南以和唐王呼應,在唐王死后仍堅持作戰。D.張肯堂氣節剛烈,最終殉國。他率軍守城十多天,在清軍破城后,穿著官服讓家人先死,然后寫詩自盡。13.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崇禎七年,擢御史。明年春,賊陷鳳陽,條上滅賊五事。(2)今歲燕、秦,明歲閩、粵,道路往返,動經數千,程限稽遲,多逾數月。參考答案:10.D

11.C

12.B

13.①崇禎七年,升任御史.第二年春天,賊寇攻下鳳陽,他分條奏上消滅賊寇的五件事.②今年在燕、秦,明年調到閩、粵,在路上來回,動不動就經歷幾千里,路程期限稽留遲延,經常超過幾個月.【10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此類試題解答時,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六年”指順治六年,不是“至”用了六年,“六年”前后停頓,排除B項、C項;“螺頭門”為“集”的地點,其后停頓,排除A項。譯文:順治三年,唐王戰敗而死,張肯堂漂泊海外。六年,到舟山。魯王任用他為東閣大學士。八年,大清部隊乘著滿天大霧集結在螺頭門。定西侯張名振保護魯王航海離開,囑咐張肯堂守城。故選D。【11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文化知識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歷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C項,“在唐宋明清時期負責科舉考試和授官”錯誤。負責科舉考試的是禮部。故選C。【12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B項,“即使受到皇帝的追責懲處,也不氣餒”錯,原文第一段“帝以偏執臆見責之”,皇帝責備他,并沒有說受到皇帝的追責懲處。故選B。點睛:在整體把握的情況下,在準確理解詞義、句意的基礎上,梳理句與句之間的內在聯系,依據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從而明確文章的內容要點和主旨。不僅要對原文的基本內容進行歸納概括,還要對文章的內容作較深層次的剖析。這就要求我們能全面準確地把握文章內容,并對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進行分析與判斷,進而歸納和概括。也就是說,不僅要能概括某個事件的發生、發展和所導致的結果或某個(幾個)人物的所作所為,還要能揭示出這個事件的意義,或者某個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種現象的本質,或者某種觀點等。【13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1)“擢”,提拔;“明年”,第二年(古今異義詞);“陷”,攻下、攻陷;“條上”,分條奏上。(2)固定地名保留;“經”,經歷;“限”,期限;“稽遲”,稽留遲延;“逾”,超過。【點睛】參考譯文:張肯堂,字載寧,松江華亭人。天啟五年考中進士,授官睿縣知縣。崇禎七年,升任御史。第二年春天,賊寇攻下鳳陽,他分條奏上消滅賊寇的五件事。不久因為皇陵被毀而震驚,他上書批評輔臣不應該對戰事謀劃疏遠不關心,皇帝沒有追究。出京巡視福建,多次因為平定賊盜的戰功受到獎賞。回朝以后,他上書說:“監司鉆營競爭紛紜,想做官,便保留久任;想避開,就換個地方,說是借用人才。今年在燕、秦,明年調到閩、粵,在路上來回動不動就經歷幾千里,路程期限稽留遲延經常超過幾個月。官員多一次更換地方,就多一份紛擾侵害.”皇帝認為他的話很對。十二年二月,楊嗣昌出京督師。張肯堂進奏,皇帝以偏激主觀之見責備他。十四年四月,張肯堂上書說:“流寇破毀城邑,往來縱橫,如入無人之境,這是督師嗣昌任職前所沒有的事。目前的大計是首先解除嗣昌的職權。”他的奏疏剛遞進去嗣昌就死了。十二月,張肯堂又上書說:“現在討伐賊寇不能說是沒有人才,巡撫之外又有撫治,總督之上又有督師.職位官號雖然不同,職權沒什么差別。凡是關鍵問題,一切棄置不過問,朝廷模模糊糊地決策,諸臣昏昏沉沉地受命。到了失地喪師的時候,中樞糾劾督撫來自我開脫,督撫又相互推諉推卸責任,而疆場上的事就不能過問了。”皇帝采納了他的話,把他的奏疏交給有關部門詳細商議。十五年,張肯堂請求召回那些因為提建議被貶的大臣,朝廷就恢復了給事中陰潤、李清、劉昌,御史周一敬的官職。張肯堂被提拔為大理丞,不久又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總兵鄭鴻逵擁戴唐王朱聿鍵進入福建后,與他的哥哥、南安伯鄭芝龍以及張肯堂勸說唐王即位,張肯堂就被加官太子少保、吏部尚書。曾櫻來后,言官奏請讓曾櫻掌管吏部,于是讓張肯堂掌管都察院。張肯堂請求出外招募水軍;從海路到江南,號召建立義軍,而唐王從仙霞直趨浙東,與他相互聲援.于是加封少保,由他見機行事,鄭芝龍懷有異心,私下阻止,沒有施行。順治三年,唐王戰敗而死,張肯堂漂泊海外。六年,到舟山.魯王任用他為東閣大學士.八年,大清部隊乘著滿天大霧集結在螺頭門。定西侯張名振保護魯王航海離開,囑咐張肯堂守城.城中兵力只有六千人,百姓一萬多人,堅守了十多天。城被攻破后,張肯堂身穿官袍朝南坐著,讓四個妾、一個兒媳婦、一個孫女先死,然后從容不迫地寫下絕命詩,上吊自殺了。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節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乙)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節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相如引車避匿

引,掉轉B.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親戚,內外親屬,包括父母兄弟C.且庸人尚羞之

羞,以……為羞恥D.威信敵國,退而讓頗

信,威信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A.不欲與廉頗爭列

與貴酋處二十日B.其勢不俱生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C.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不如因而厚遇之D.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真州逐之城門外9.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文中,廉頗只知自己“攻城野戰”為功,不知藺相如“以口舌為勞”亦是大功,出于爭名位的目的,使得廉藺之間的矛盾引發。同時也照應開頭對兩人身份、地位懸殊的介紹。B.甲文中,情節上通過安排舍人的責問和“請辭去”,主要是表現出舍人的目光短淺和對藺相如的不理解。C.甲文中,藺相如先是退讓避辱,委曲求全,繼而是他“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表白,表現了藺相如顧全大局、寬容忍讓的品格。D.乙文中,藺相如面對強秦不卑不亢,巧妙周旋,可謂“智”;大義凜然,維護國家利益,置生死于度外,可謂“勇”;顧全大局,不計個人嫌怨,促成將相合心,更是“大智”,表現了司馬遷的智勇觀。10.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1)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2)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參考答案:7.D

8.C

9.B

10.1)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哪個厲害?(2)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把國家的危急放在前面而把個人的恩怨放在后面啊。(3)知道到了必死的境地,必定會鼓起勇氣來。不是安心受死是難事,而是如何處理這一死卻真難(勇敢面對死亡才是難事).7.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推斷能力。D“威信敵國”從句式結構上看,“信”作動詞用,應該是“伸展”的意思,所以選D。點睛:文言實詞題聯系上下文,前后照應,保持一致;聯系學過的課內知識,揣摩分析;用互文見義前后對舉對照解釋前后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分析字形,辨明字義:結合語法,理解分析。注意:將給出的詞義帶迸原文,通順就對不通就錯。從沒有聽說過的實詞釋義往往是對的,干擾你罷了。8.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用法。C、介詞,通過,經由/介詞,趁。A:作介詞,和。B:其,作指示代詞,那。D:之,作代詞,我。9.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B“主要是表現出舍人的目光短淺和對藺相如的不理解”錯,舍人的責問,從側面烘托了藺相如能忍讓的性格,突出了他心胸寬廣、以國家利益為重的精神。10.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翻譯句子的能力。要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注意關鍵字詞,(1)視:看;“孰與”:構成文言文選擇句式“比……怎么樣”,本句句式有兩點,一是倒裝句:疑問代詞“孰”受強調而提前;二是省略句,省略了“厲害”。(2)所以……者:判斷句式,原因是……;“先”、“后”意動用法,把……放在前面,把……放在后面。(3)勇:形容詞作動詞,變得勇敢;兩個“難”:形容詞做名詞,難事。處:面對、處理。參考譯文:【甲】廉頗說:“作為趙國的將軍,我有攻戰城池作戰曠野的大功勞,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藺相如本來就出身卑賤,我感到羞恥,無法容忍在他的下面。”并且揚言說:“我遇見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藺相如聽到這話后,不愿意和廉頗相會。每到上朝時,藺相如常常聲稱有病,不愿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后。沒過多久,藺相如外出,遠遠看到廉頗,藺相如就掉轉車子回避。于是藺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向藺相如抗議說:“我們之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頗傳出壞話,而您卻害怕躲避著他,膽怯得也太過分了,一般人尚且感到羞恥,更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有出息,請讓我們辭去吧!”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更厲害?”眾人都說:“廉將軍比不上秦王。”藺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害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就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呀。如今我們倆相斗,就如同兩猛虎爭斗一般,勢必不能同時生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將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而將個人的私怨擱在后面罷了!”廉頗聽說了這些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鞭,由賓客引領,來到藺相如的門前請罪,他說:“我這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將軍的胸懷如此寬大啊!”二人終于相互交歡和好,成了生死與共的好友。【乙】太史公說:知道將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氣的,死并不是難事,勇敢面對死亡這才是難事。當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視庭柱,以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時候,就當時的形式來說,最多不過是被殺,然而一般人卻往往因為膽小而不敢有這樣的表現。相如一旦振奮起他的勇氣,其威力就伸張出來壓倒了敵國。回來后有對廉頗隱忍退讓,他的聲譽比泰山還重,就智慧和勇氣來說,他可以說是兼而有之。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桑提亞哥是一個典型的“硬漢”形象,是海明威塑造的一系列拳擊師、斗牛士、獵人、戰士等“硬漢”形象的發展與升華。他面對浩瀚的海洋,兇猛的大馬林魚和兇惡的鯊魚,惡劣的氣候和多舛的命運,表現出頑強的毅力和必勝的信心。在英雄與環境的斗爭中,桑提亞哥是一個失敗的英雄。()。在他身上,具有超越的人格力量,他是。無論是84天的“背運”,還是在與馬林魚博斗“感覺到自己要垮下去的時候”,他“還要試它一試”,還要“忍住一切的疼痛,抖擻當年的威風,把剩余的力氣統統拼出來”。在與鯊魚群進行的境況中,老人在的情況下,仍然拖著傷殘的身軀,與殘暴的鯊魚展開了一場、注定失敗的戰斗。雖然桑提亞哥在與暴力世界的較量中失敗了,但他堅信:“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最終,他雖然只帶回來巨大的一副魚骨架,然而小孩還在陪伴著他,他也正在夢見獅子。這是對未來勝利的向往,是對人的精神力量的進一步肯定。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無冕之王

聲嘶力竭

精神抖擻

眾寡懸殊B.無冕之王

殊死搏斗

精疲力竭

眾寡懸殊C.冠冕堂皇

殊死搏斗

精神抖擻

難與匹敵D.冠冕堂皇

聲嘶力竭

精疲力竭

難以匹敵18.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雖然他只帶回來巨大的一副魚骨架,然而小孩還在陪伴著他。B.雖然他只帶回來一副巨大的魚骨架,然而小孩還在陪伴著他。C.他雖然只帶回來巨大一副的魚骨架,然而小孩還在陪伴著他。D.雖然他只帶回來一副巨大的魚骨架,然而小孩還在看守著他。19.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A.因此在對待失敗的風度上,他贏得了勝利。B.然而在對待輸贏的風度上,他贏得了勝利。C.然而在對待失敗的風度上,他贏得了勝利。D.然而在對待勝利的風度上,他贏得了勝利。參考答案:17.B

18.B

19.C【17題詳解】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語的意思,再結合語境辨析正誤。本題中,無冕之王:雖然沒有被加封官銜,但也是一個高官,指沒有權威的名義而影響、作用極大的人。冠冕堂皇:形容故意顯得外表莊嚴體面或正大的樣子,實際上并非如此。含貶義。此處是想贊揚桑提亞哥,應用“無冕之王”;殊死搏斗:進行了事關生死的斗爭。聲嘶力竭:聲音嘶啞,氣力用盡。形容拼命地叫喊(含貶義)。同樣,主人公是一個正面形象,應用“殊死搏斗”;精疲力竭:意思是精神、力氣消耗殆盡,形容極度疲勞,不想動的樣子。精神抖擻:形容精神振奮,飽滿。此處用來形容疲憊的桑提亞哥,應用“精疲力竭”;眾寡懸殊:形容雙方人力的多少相差極大。難與匹敵:難與對手爭鋒匹敵。此處寫桑提亞哥與殘暴的鯊魚展開了一場搏斗,應用“眾寡懸殊”。故選B。【18題詳解】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瀏覽劃線句,然后按照主謂賓的成分壓縮句子,先觀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當、殘缺等問題,再分析修飾成分。本題中,原句有兩處語序不當,一是“他”應該放在“雖然”之后;一是“一副”應該放在“巨大的”之前。這就可以排除AC;由于老人和小孩之間是朋友關系,故而D中的“看守”一詞使用不當。故選B。【19題詳解】本題考查考生把握語言表達連貫的語句復位題的能力,既考查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也考查選用句式的能力。語句復位題指根據所提供的語境,選擇與語境最相符、與上下文銜接最連貫的一句話。語句復位題一般是定位選句,大多采用選擇題的形式。做好語句復位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察:話題是否統一。要注意陳述主體、陳述內容、敘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連。要關注形成句群或復句的各分句之間存在的順承、因果、假設、并列等關系,做到思路清晰,層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本題中,A項,根據語境,可知前后沒有因果關系;B項,說的是輸贏,但結合語境,桑迪亞哥應該只是面對失敗;D項,“對待勝利”意思和語境相反。故選C。【點睛】對于詞語題,第一要辨析詞義,包括詞語的語義側重點、詞語的詞義輕重、詞義范圍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義。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習慣、語法功能、使用對象等方面。解答詞語題,第一、逐字解釋詞語,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詞語潛在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詞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詞語的前后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的信息;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系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前后語義矛盾或者前后語義重復的現象。8.閱讀下面這幅漫畫,對它的寓意理解貼切的一項是(

)A.諷刺某些人好高騖遠,不切實際B.諷刺某些人自吹自擂,夸大成績。C.贊揚某些人兢兢業業,一心為公。D.諷刺某些人不自量力,自我夸耀。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讀圖的能力。題干要求理解漫畫的寓意。分析其寓意,要主要信息,展開聯想,組織答案。圖中信息為,母雞下蛋(某人取得成績),自夸為“個個大”。點睛:對于圖形(主旨)寓意,總體思路:多角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