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邵陽市麻林鄉聯校2021-2022學年高三語文聯考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①一場名為“ALS冰桶挑戰賽”的活動正在互聯網線上線下如火如荼地進行。活動規則極為簡單,挑戰者要么在24小時內向美國ALS(肌肉萎縮性側面硬化病)公益協會捐出100美元,要么往自己頭上澆一桶冰水,并錄下視頻上傳至網絡,同時向自己的三個朋友發起挑戰。②關于“冰桶挑戰”的起源,一個廣為認可的說法是,美國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頓大學棒球手弗雷特及其朋友們發起了這項活動。活動的目的在于籌款,并讓世人對這種被稱為“漸凍人”的罕見疾病有更多的了解。據悉,目前針對ALS沒有比較好的治療方法,患者存活期一般是2至5年。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就是ALS病的患者。③借助于社交網絡的力量,“冰桶挑戰”迅速傳播。美國《大西洋月刊》15日稱,Facebook上參與這個話題的網友已達1500萬人次。參與者包括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金剛狼”休·杰克曼、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等。名人效應帶來連鎖反應。短短兩周內,ALS協會已經收到近400萬美元的捐款,是2013年同期的4倍。不過“認慫”的名人也有。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被點名后,并沒有選擇濕身,而是選擇用捐款來支持該活動。這幾天,這桶冰水已澆至中國。在新浪微博上,“冰桶挑戰”是排名第一的熱門話題,短短幾天,閱讀量已達數億。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優酷土豆CEO古永鏘、奇虎董事長周鴻祎、百度董事長李彥宏等都完成了各自挑戰。可以想象的是,國內掀起的“冰桶”熱,動靜也不會小。④然而,在“冰桶”熱背后,卻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輿論。一部分網友不屑于一些名人在傳播公益的同時夾帶“私貨”,批評該活動是炒作多于公益;另一部分網友則認為,不管形式如何,只要達到目的就好。筆者以為,單從宣傳角度來看,該活動確實達到了目的,讓更多人了解這一病癥,喚起世人的同情心。從這點上說,該活動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營銷。“冰桶挑戰”有別于傳統的公益項目,它借助于社交網絡和短視頻的快速傳播能力,給公益植入了互聯網基因,使得未來其他公益活動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但另一方面,盡管活動參與者的初衷或許不錯,不過指名道姓擊鼓傳花式的傳播方式,雖說造成了很大影響,實際上卻是一場“刻奇主義”的勝利。⑤“刻奇(Kitsch)”一詞來源于德語,原意為“媚俗”或者“自媚”。因昆德拉的作品而廣為人知。后來,“刻奇”被用于形容一種網絡現象,可以理解為“虛假的崇高”“靈魂的虛腫癥”。“刻奇”的一種結果就是,當某個東西被賦予感傷、崇高的意義之后,便容不得別人不被感動與感傷。誰要是不加入這場情感洪流,就會被定義為居心不良。我們在網上常見的諸如“不轉不是中國人”“你必須懂的10條做人道理”等這些提法,都是“刻奇”的表現。(摘編自2014年08月21日《中國青年報》)1.下列關于“冰桶挑戰”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A.“冰桶挑戰”規則非常簡單,挑戰者要么往自己頭上澆一桶冰水,并錄下視頻上傳至網絡,要么在24小時內向美國ALS公益協會捐出100美元。B.美國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頓大學棒球手弗雷特發起了“冰桶挑戰”活動,“冰桶挑戰”活動的目的在于籌款。C.借助于社交網絡的力量,“冰桶挑戰”迅速傳播;名人效應又帶來連鎖反應,扎克伯格、比爾·蓋茨等名人的參與為ALS協會帶來了更多的捐款。D.“漸凍人”病目前還沒有比較好的治療方法,患者存活期只有2至5年,讓世人對這種罕見疾病有更多的了解,也是“冰桶挑戰”活動的目的之一。2.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①②段介紹“冰桶挑戰”活動的規則及起源,指出了“冰桶挑戰”活動所承載的公益性。B.③段指出“社交網絡”有力推動了“冰桶挑戰”的迅速傳播,表明由于名人效應引起的連鎖反應,媒體給予關注,多方助推使得“冰桶挑戰”成為熱門話題。C.④段提出輿論對于“冰桶挑戰”有不同看法,作者認為,單從宣傳角度來看,該活動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營銷,但其傳播方式卻是一場“刻奇主義”的勝利。D.⑤段緊承④段,提出“刻奇主義”一詞的來源及含義,并借此指出“冰桶挑戰”是一場網絡媚俗,表明作者對這場活動所持的態度是否定的。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冰桶挑戰”搭載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社交網絡,快速在社交網絡中傳播,尤其是借名人效應,使得它在短時間內成為熱門話題。B.從“冰桶挑戰”活動的規則看,它實則是以一種崇高綁架別人意志的“刻奇主義”,尤其是名人,一旦被點名,便身不由己。C.從“冰桶挑戰”活動的目的看,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舉措實則是一種最符合“冰桶挑戰”活動本意的做法,值得我們稱贊。D.當某個東西被賦予感傷、崇高的意義之后,便容不得別人不被感動與感傷,這類網絡現象中的“刻奇”表現是虛假的崇高和靈魂的虛腫。參考答案:1.C
2.D
3.B2.閱讀下面小說,回答(1)—(4)題。轉身李漢榮①一轉身,那個動人的身影就不見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撈到她,再次與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②在都市、在廣場、在車站、在機場、在大街、在超市、在鄉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經有這種感受:轉身,就是永別。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車站等車。在擁擠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邊的年輕人。我正準備道歉或接受責備,卻看見轉過來一張文雅謙和的臉,他說:“對不起,我擋著你了。”我竟然被感動了,只顧欣賞這張善良、有教養的臉,只顧欣賞這江南的表情,卻忘了對他說聲謝謝,把誠摯的心情告訴他。當我忽然記起,正要張口表達,人潮猛然涌了過來,一轉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見攢動的人頭,閃動的各色衣服……④還記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嶺深處行走,山路兩旁開滿野花:燈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鏡,溫柔如綢,淙淙的水聲像母親輕喚誰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樹、柏樹、樺樹和茂密灌木覆蓋。聞著花香,聽著水聲,看著山色,我恍然似已進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時,迎面走來一位小女孩,她頭上插了幾朵野花,手里拿著一束菖蒲,好看的臉上滿是羞澀,渾身洋溢著純真的自然氣息。但我不便過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驚嚇。于是我停下來,給她讓路,然后靜靜地看她遠去,欣賞著她的背影,卻記不清她的眼睛和臉究竟是什么樣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好看”的朦朧感覺。也許,或者是一定的,我這一生只有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這一次,在她還是小女孩的時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悵。怎么辦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細些。我想在記憶里逼真地收藏一個像野花一樣純真的秦嶺女孩。這也許是她一生里最生動的瞬間,我記起了泰戈爾的詩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麗,你像花一樣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轉過身來,沿著小女孩走的方向走著,走到山路轉彎的地方,出現了個三岔路口。我已經無法知道小女孩走進了哪一條路徑。就那么一轉身,她消失在命運的路徑,也許就是我此生永遠都不能踏上的路徑……⑤冬天,已經很冷了,西伯利亞寒流遠道而采,遭遇襲擊的當然是窮人,最可憐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觸動和喚醒我們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見一位衣服襤樓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趕回家,拿上我去年穿過的那件防寒服給他,可是來到南大街,已看不見他,于是我在東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沒有找到。最后我來到丁字路口,還是沒有找到他,卻遇到了一個老年乞丐,一轉身,苦難轉換了方向,交換了背影,但苦難的身份沒有改變,都是苦難。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這位貧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體溫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溫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亞洲的窮人,非洲的窮人,全世界的窮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轉身,他們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輕輕拉起那襤褸的衣襟,或者握著那空空的手,仔細看看他們的眼睛?他們到哪里去了,一轉身?
⑥一轉身,車窗外的河流已經不知去向;一轉身,門前的那只鳥不見蹤影;一轉身,天上的那座虹橋已經悄然消失;一轉身,水里的魚已經沒入深淵;一轉身,父親已經走遠,新壘的墳上,墓草青青……⑦旭日一轉身變成落日,青絲一轉身變成白發,愛情一轉身變成婚姻,詩一轉身變成散文,羊群一轉身變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轉回來?(選自《南方日報》2008年9月13日,有刪節)(1)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A.第①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撈到她”一句中,“打撈”就是“尋找”的意思,它與“人海”相呼應,顯得別致而生動。B.第②段“轉身,就是永別”這句話,表達了一種頗為耐人尋味的人生感受,同時也自然地引起下文。C.第④段開頭對“秦嶺深處”一段山路環境的描寫,暗示了相對封閉的自然環境使得“秦嶺女孩”“臉上滿是羞澀”。D.從第⑤段的內容可以看出作者的處世態度:即使是對擦肩而過的陌生乞丐,也應給他們以力所能及的關愛。E.“旭日一轉身變成落日,青絲一轉身變成白發”,句中運用了夸張、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因人生苦短而生的惆悵。(2)請結合上下文,說明④⑤段中兩個畫線句子的具體含意。(6分)
①這也許是她一生里最生動的瞬間。
②一轉身,苦難轉換了方向,交換了背影,但苦難的身份沒有改變,都是苦難。
(3)第④段開頭對“秦嶺山路”相關環境的描寫,作用是什么?(6分)
(4)本文題目“轉身”的具體含義是什么?作者借不同情境中的“轉身”,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感悟?(8分)參考答案:3.閱讀下面這篇文章,完成22—24題。(共7分)詩產生于西周的禮樂政治活動而非原始宗教儀式,是政壇言說的產物,與歌并不同源,但卻有著歌的一些元素。不過,它們的聯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樂。在西周,詩的言說主體的身份為朝廷官員,言說對象為君臣,言說內容自然也不能脫離政治,故“詩”一開始就承擔著政治言說的特殊功能。《國語·周語上》載厲王時的邵公說:“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可見詩在西周時期的功能是補察時政。周代的禮樂政治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禮樂教化向臣民灌輸禮樂倫理道德觀念,所以周代設有專門的機構來負責這一工作。《禮記·孔子閑居》載孔子說:“詩之所至,禮亦至焉,禮之所至,樂亦至焉。”可見,在周代,戰國以前的人將詩看作是禮樂的一部分,詩所承載的是禮樂道德的價值取向。歌則不同。早期的歌的本質是音樂,適合抒情而不適合言事。歌是一種大眾表達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專門用來表達和傳播禮樂倫理道德,不可能用來教化百姓。因而,原有的歌在內容和形式上都顯然已不能滿足教化需要。于是,有了“詩”這一專門用于朝廷政治文體的產生和“歌”向“詩”的轉變。這一轉變,在“歌”之外確立了一種新的韻文形態,即詩的形態。這一形態與歌不同:一是它的本質不再是音樂而是“文學”。二是詩一產生就被賦予了政壇君臣關系政治言說的性質。這一性質,除決定“詩”最初的作者主要應是朝廷的官員外,還確立了“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的工具性。因而,詩的言說主體的身份是朝廷官員而非普通百姓,言說的內容為政治而非個體的情感。三是詩多非即時即事的言說,多先為文字創作。且由于政治演說性質具有一定的規定性,故詩句式齊整,口語成分和雜言較少,如《大雅》、《小雅》。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不了樂,音樂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著愉悅作用,所以,適應著禮樂政治而產生的“詩”,很自然地繼承了宗教禮樂儀式之歌“音樂+語言”這一形式。詩歌與音樂結合,有助于提高詩的地位。另外,當時的書寫工具不發達,借助音樂可以使詩便于傳播,更廣泛地發揮教化作用。詩與音樂融為一體,更有利于承擔禮樂政治的職能。不過,即使是詩用文字與音樂結合這一形式,詩也與歌不一樣。歌的語言和音樂的融合是原生態的存在。歌產生時,音樂與語言是相伴相隨的,沒有音樂不能謂之歌。詩則是先有文字,后來配樂用于儀式的演唱。由于詩納入了周代“樂”的系統,音樂和詩的對接才被固定下來,但配詩之樂是后來附加的。
(選自趙輝《歌與詩的起源及原始功能異同》,有刪改)22.下列有關先秦“詩”與“歌”的比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2分)A.詩是政壇言說的產物并為西周的禮樂政治服務,而早期的歌是大眾表達情感意愿的形式。B.詩與歌雖然在原始功能上不同,但詩卻有歌的一些元素,它們的聯系不在文字而在音樂。C.“歌”向“詩”的轉變,是因為原有的歌在內容和形式上都不能滿足通過禮樂教化臣民的需要。D.詩是先有文字,后來配樂用于儀式的演唱,而歌產生是先有音樂,后來才有語言的。23.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達,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2分)A.詩在西周言說主體的身份是朝廷官員,所以詩就具有了政壇君臣關系政治言說的性質。B.從周代到戰國以前,人們把詩看作是禮樂的一部分,詩承載了禮樂道德的價值取向。C.早期的歌適合于抒發個體的情感,借助音樂可以使歌便于傳播,更廣泛地發揮教化的作用。D.“詩”在繼承了宗教禮樂儀式之歌“音樂+語言”這一形式后,詩與音樂就開始結合起來。24.請結合文本,簡述“詩”在西周的作用。(3分)
參考答案:22.D(“歌產生時,音樂與語言是相伴相隨的。”)23.C(“歌是一種大眾表達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專門用來表達和傳播禮樂倫理道德,不可能用來教化百姓。”)24.詩是西周禮樂政治活動的產物,承擔著政治言說的特殊功能。一方面可以補察時政,另一方面通過禮樂教化向臣民灌輸禮樂倫理道德觀念,是國家政治意識形態的工具。
略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張根字知常,饒州德興人。少入太學,甫冠,第進士。調臨江司理參軍﹑遂昌令。當改京秩,以四親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貝也①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時年三十一。鄉人之賢者彭汝礪序其事,自以為不及。屏處十年,曾布、曾肇、鄒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義,徽宗召詣闕。為帝言:“人主一日萬幾,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則聰明智慮且耗,賢不肖混淆,綱紀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禍亂之原。”遂請罷錢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為親賢宅教授。未幾,通判杭州,提舉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錫系治兵吏千計根曰此有司失于幾察之過也今羅取無罪之人責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氣乃罷其獄。大觀中,命為轉運副使,改淮南轉運使,加直龍圖閣。根又以水災多,乞蠲租賦,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貸流民。詔褒諭之。徙兩浙,辭不行,乃具疏付驛遞奏。大略謂:“今州郡無兼月之儲,太倉無終歲之積,軍需匱乏,邊備缺然。東南水旱、盜賊間作,西、北二國窺伺日久,安得不豫為之計?”因條列茶鹽、常平等利病之數,遂言:“為今之計,當節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賜一第,或費百萬。臣所部二十州,一歲上供財三十萬緡耳,曾不足給一第之用。以寵元勛盛德,猶慮不稱,況出于閭閻干澤者哉。雖趙普、韓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園、邸店,雖不若賜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損之。如金帛好賜之類,亦不可不節也。”書奏,權幸側目,謀所以中傷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誠,不之罪也。尋以花石綱拘占漕舟,官買一竹至費五十緡,而多入諸臣之家。因力陳其弊,益忤權幸,乃擿根所書奏牘注切草略,為傲慢不恭,責監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詆常平之法,以搖紹述之政,再貶濠州團練副使,安置郴州。尋以討淮賊功,得自便。以朝散大夫終于家,年六十。(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十五》)注①貝也:通“移”,轉移;轉贈10.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洪州失官錫/系治兵吏千計/根曰/此有司失于幾察之過也/今羅取無罪之人責/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氣/乃罷其獄B.洪州失官錫/系治兵吏千計/根曰/此有司失于幾察之過也/今羅取無罪之人/責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氣/乃罷其獄C.洪州失官錫系/治兵吏千計/根曰/此有司失于幾察之過也/今羅取無罪之人/責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氣/乃罷其獄D.洪州失官錫系/治兵吏千計/根曰/此有司失于幾察之過也/今羅取無罪之人責/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氣/乃罷其獄11.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太學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大學,始設于漢代,為中央官學、最高學府。隋代以后改為國子監,而國子監內同時也設太學。宋代太學仍為最高學府,隸屬國子監。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也稱弱冠,表示成年。冠禮在宗廟進行,一般由指定的貴賓給行加冠禮的青年加冠。C.進士,是古代科舉會試及第者之稱,宋代進士分為三等:一等稱進士及第,二等稱進士出身,三等賜同進士出身。D.書是對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稱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預防泄露的意思,是一種秘密的奏議。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張根很講究孝道。當初改任京官時,因為四親在堂,他希望把給父母的恩封轉給祖父母,把給妻子的恩封轉給母親,朝廷最終成全了他的志向。B.張根很有才華,剛剛成年,就考取了進士功名。曾布等人上書說明他的美好義行,徽宗把他召入皇宮,張根借機提出了建議,皇帝高興地贊美他,認為他是親賢宅教授。C.張根關心百姓疾苦。大觀年間,張根被任命為轉運副使,改為淮南轉運使,加任直龍圖閣。當時水災頻發,他請求減免租賦,發放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救濟流民。D.張根仕途多舛。張根的上書,觸怒了權貴佞臣,他們羅織罪名,先將張根貶為監信州酒,不久又以張根詆毀常平之法等為借口,再次將他貶為濠州團練副使。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東南水旱、盜賊間作,西、北二國窺伺日久,安得不豫為之計?(5分)
(2)臣所部二十州,一歲上供財三十萬緡耳,曾不足給一第之用。(5分)
參考答案:10.B解析在把握大意的基礎上,可根據虛詞和對話標志斷開,要注意“系治”“責以”兩處的理解。11.C解析C項,“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12.B解析B項,“認為他是”錯,“以為”應譯作“讓(他)做”或“任命(他)做”。13.參考答案(1)東南水災旱災、盜賊偷盜不斷發生,西部、北部兩個國家暗中尋找機會圖謀我們時間已經很久了,怎么能不預先謀劃呢?(2)我所管轄的二十個州,一年向上交納的錢財僅三十萬緡而已,連供給造一棟住宅的費用都不夠。解析這兩句話翻譯的重點是文言實詞的含義和虛詞的用法。“間”,不斷,斷斷續續地;“作”,出現,發生;“安得”,怎么;“豫”,提前,預先;“部”,統率、管轄;“供”,繳納;“曾”,竟然;“第”,府第,達官貴人的住宅。參考譯文張根字知常,饒州德興人。年幼時入太學,剛滿二十歲,考上進士。調任臨江司理參軍、遂昌令。應當改任京官,因為四親在堂,希望把給父母的恩封轉給祖父母,把妻子的恩封轉給母親,于是離職,得任通直郎,成全了他的志向。當時年僅三十一歲。鄉里有個賢者叫彭汝礪把這件事寫出來,自以為不如他。閑居十年,曾布、曾肇、鄒浩及本道使者上書說明他的義行,徽宗召他到宮中。他對皇帝說:“陛下日理萬機,所依靠的是心而已。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聰明智慧會耗盡,賢良與壞人就分辨不清,國家社會秩序和國家法紀就會萎靡不振。希望陛下清心寡欲,來消除禍亂的源頭。”于是請求罷去錢塘制造局。皇帝高興地贊美他,任命他為親賢宅教授。不久,出任杭州通判,提舉江西常平。洪州官府中失了官印,把上千兵吏關起來審治。張根說:“這是有關部門不仔細查管的過錯。現在羈押無罪之人,而索要不可得之物,怎能帶來和氣呢?”于是停止這個案件。大觀年間,張根被任命為轉運副使,改為淮南轉運使,加任直龍圖閣。他又因為水災多,乞求蠲免租賦,發放洛口米、常平青苗米,賑貸流民。詔令褒揚他。徙官兩浙,辭職不赴任,于是寫下條疏交驛站傳奏。大概說:“現在州郡沒有兩個月的儲積,太倉沒有一年的積蓄,軍需匱乏,邊備不周。東南水災旱災、盜賊偷盜不斷發生,西部、北部兩個國家暗中尋找機會圖謀我們時間已經很久了,怎么能不預先謀劃呢?”于是條列茶鹽、常平等利處與弊端,于是說:“從現實考慮,應該節制的大項目,最首要的是土木之功。現在賜給大臣一棟房子,有時耗費百萬。我所管轄的二十個州,一年向上交納的錢財僅三十萬緡而已,連供給造一棟住宅的費用都不夠。恩賜給德行偉大的元勛,猶恐不夠,何況賜給那些阿諛邀恩者呢。即使有趙普、韓琦佐命定策之大功,希望陛下也要吝惜賞賜。其次如田園、邸店,雖然不如賞賜宅第那么多,也希望日削月損。像金帛之類,也不可不節制啊。”書表奏上,權貴寵臣很是憤恨,謀求能夠中傷他的事件,交替上奏,皇帝察辨張根的忠誠,沒有加罪于他。不久因為花石綱強行占有漕舟,官府買一根竹子耗費至五十緡,卻大多落入諸位大臣之家。于是力陳弊端,更加忤逆權貴,于是摘錄張根所書奏牘、注切、草略,認為傲慢不恭,責令他為監信州酒。不久又認為張根詆毀常平之法,搖動繼承新法的政策,再貶為濠州團練副使,安置在郴州。不久因討伐淮賊有功,獲準自便居住。以朝散大夫身份死于家中,終年六十歲。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題。劉三吾,茶陵人。初名如孫,以字行。兄耕孫、燾孫皆仕元。三吾避兵廣西,行省承制授靜江路儒學副提舉。明兵下廣西,乃歸茶陵。洪武十八年,以茹瑺薦召至,年七十三矣,奏對稱旨,授左贊善,累遷翰林學士。時天下初平,典章闕略。帝銳意制作,宿儒凋謝,得三吾晚,悅之。一切禮制及三場取士法多所刊定。三吾博學,善屬文。帝制《大誥》及《洪范注》成,皆命為序。敕修《省躬錄》、《書傳會選》、《寰宇通志》、《禮制集要》諸書,皆總其事,賜賚甚厚。帝嘗曰:“朕觀奎壁間嘗有黑氣,今消矣,文運其興乎。卿等宜有所述作,以稱朕意。”帝制詩,時令屬和。嘗賜以朝鮮玳瑁筆。朝參,命列侍衛前;燕享,賜坐殿中。與汪睿、朱善稱“三老”。既而三吾年日益老,才力日益減,往往忤意,禮遇亦漸輕。二十三年,授晉世子經,吏部侍郎侯庸劾其怠職。降國子博士,尋還職。三吾為人慷慨,不設城府,自號“坦坦翁”。至臨大節,屹乎不可奪。懿文太子薨,帝御東閣門,召對群臣,慟哭。三吾進曰:“皇孫世嫡承統,禮也。”太孫之立由此。戶部尚書趙勉者,三吾婿也,坐贓死。三吾引退。許之。未幾,復為學士。三十年偕紀善、白信蹈等主考會試。榜發,泰和宋琮第一,北士無預者。于是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鄉。帝怒,命侍講張信等覆閱,不稱旨。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實屬之。帝益怒,信蹈等論死,三吾以老戍邊。帝親賜策問,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時謂之“南北榜”,又曰“春夏榜”云。建文初,三吾召還,久之,卒。(選自《明史》卷二十五,有刪改)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奏對稱旨
稱:符合B.三吾博學,善屬文
屬:撰寫C.至臨大節,屹乎不可奪
奪:改變D.于是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鄉。
私:營私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乃歸茶陵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以茹瑺薦召至
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C.文運其興乎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D.太孫之立由此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屬于劉三吾受明太祖禮遇的一組是①行省承制授靜江路儒學副提舉
②得三吾晚,悅之③皆總其事,賜賚甚厚
④嘗賜以朝鮮玳瑁筆⑤燕享,賜坐殿中
⑥三吾以老戍邊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③④⑥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明朝天下初定,典章制度缺乏,劉三吾雖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對明初禮儀和科舉制度的建立作出了很大貢獻。B.劉三吾博學多才,修撰了《大誥》、《洪范注》、《省躬錄》、《書傳會選》、《寰宇通志》、《禮制集要》等書,受到了很多賞賜。C.劉三吾性格豪爽,與人交往不用心計,并自己號稱為“坦坦翁”。D.洪武三十年的會試錄取的全是南方士人,皇帝不滿,親自命題再次進行考試,錄取了六十一名北方士人。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既而三吾年日益老,才力日益減,往往忤意,禮遇亦漸輕。(4分)(2)戶部尚書趙勉者,三吾婿也,坐贓死。(3分)(3)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實屬之。(3分)參考答案:9.D(私:偏愛)
10.B
11.C
12.B(劉三吾只是為《大誥》、《洪范注》作序)13.(10分)(1)(4分)不久劉三吾年紀一天比一天更加衰老(2分),才華智力一天比一天更加衰減(1分),常常觸犯圣意,皇上對他的禮遇也漸漸輕了(1分)。(2)(3分)戶部尚書趙勉,是劉三吾的女婿(1分),因接受贓物獲罪而死(2分)。(3)(3分)有人說張信等人故意拿鄙陋的試卷呈上(2分),劉三吾等人實際囑咐了他(1分)。【文言文參考譯文】劉三吾,茶陵人。初名如孫,以字行世。兄長劉耕孫、劉燾孫都在元朝作官。劉三吾在廣西躲避戰亂,行省用皇上的命令授他為靜江路儒學副提舉。明朝軍隊攻下廣西,才返歸茶陵。洪武十八年,因為茹瑺的推薦,劉三吾被召到京城,他已七十三歲了,因上奏對答稱合旨意,被授官左贊善,積功升遷任翰林學士。當時天下剛平定,典章制度缺少。皇帝迫切希望制定禮樂制度,德高望重的老儒生紛紛去世,這時才得到劉三吾,皇上十分高興。全部禮儀制度及三場考試選取士人的方法多由劉三吾修改審定。劉三吾博學,善于寫文章。皇帝撰寫《大誥》及《洪范注》,完成之后,都命他寫序。敕命劉三吾修撰《省躬錄》、《書傳會選》、《寰宇通志》、《禮制集要》等書,都讓劉三吾總領其事,賞賜很豐厚。皇帝曾經說:“我曾經看到奎壁之間有黑氣,現在消失了,文運恐怕要昌盛了吧。你們應當有所著作,以稱合我的心意。”皇帝寫詩,有時令他跟著唱和,曾經賜給他朝鮮玳瑁筆。劉三吾上朝參拜,皇帝命他站列在侍衛的前面。皇帝飲宴群臣,賜予他坐在殿中。他與汪睿、朱善并稱為“三老”。不久劉三吾年紀一天比一天老,才智一天比一天衰減,往往觸犯圣意,皇上對他的禮遇也漸漸輕了。洪武二十三年,給晉世子講授經書,吏部侍郎侯庸彈劾他怠惰職責。降為國子博士,不久復職。劉三吾性格豪爽,與人交往不用心計,自號“坦坦翁”。到了身臨大節的事情,堅定不移不能改變他的志向。懿文太子死,皇帝駕御東閣門,召見群臣對答,慟哭。劉三吾進言說:“皇孫是嫡派后裔,繼承帝位,合乎禮制。”立太孫由此開始。戶部尚書趙勉,是劉三吾的女婿,因接受贓物獲罪而死。劉三吾引咎辭職,皇帝同意。不久,復官為學士。洪武三十年,偕同紀善、白信蹈等人主考會試。發榜后,泰和宋琮為第一名,北方士人沒有中榜的。于是諸生說劉三吾等人是南方人,私下偏向鄉人。皇帝發怒,命侍講張信等人重新閱卷,不合旨意。有人說張信等人故意拿鄙陋的試卷呈上,劉三吾等人實際囑咐了他。皇帝更加發怒,白信蹈等人判處死罪,劉三吾因為年老戍守邊塞。皇帝親自賜予策問,另外選取六十一人,都是北方士人,當時稱為“南北榜”,又稱“春夏榜”。建文初年,劉三吾被召回,很久以后去世。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亡友方思曾墓表歸有光予友方思曾之歿,適島夷來寇,權厝于某地。已而其父長史公官四方,子昇幼,不克葬。某年月日,始祔于其祖侍御府君之墓,來請其墓上之文。思曾少負奇逸之姿,年二十余,以《禮經》為京闈首薦。既一再試春官不利,則自叱而疑曰:“吾所為,以為至矣,而又不得。彼必有出于吾術之外者!”則使人具書幣走四方,求嘗已得高第者,與夫邑里之彥,悉致之于家而館餼之。其人亦有為顯官以去者。然思曾自負其材,顧彼之術,實不能有加于吾,亦遂厭棄不能以久。方其試而未得也,則憤憾而有不屑之志。其后每偕計吏行,時時絕大江,徘徊北岸,輒返棹登金、焦二山,徜徉以歸。與其客飲酒放歌,絕不與豪貴人通。間與之相涉,視其齷齪,必以氣陵之。聞為佛之學于臨安者,思曾往師之,作禮贊嘆,求其解說。而人遂以思曾果溺于佛之說,不知其有所不得志而肆意于此。以是知古之毀服童發,逃山林而不處,未必皆精志于其教,亦有所憤而為之者耶!以思曾之材,有以置之,使之無憤憾之氣,其果出于是耶?然使假之以年,以至于今,又安知其憤憾不益甚,而將不出于是耶?此吾所以嘆天之成材為難也。思曾少善余,余與今李中丞廉甫晚步城外隍橋,每望其廬,悵然而返。其相愛慕如此。后予同為文會,又同舉于鄉。思曾治園亭田野中,至梅花開時,輒使人相召,予多不至。而思曾時乘肩輿過安亭江上,必盡醉而歸。嘗以予文示上海陸詹事子淵,有過獎之語,思曾凌曉,乘船來告。予獨痛思曾之材,使不得盡其所至,亦為之致憾于天而已矣。(選自《震川文集》,有刪改)6.對下列加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權厝于某地
厝:停柩待葬B.則使人具書幣走四方
幣:錢財C.輒返棹登金、焦二山
棹:船槳,代指船D.以是知古之毀服童發
童:未成年的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方思曾年少有才,但經歷一次次的考試失利后,對自己的才能產生了懷疑,認為自己技不如人,于是延請有才之士想要向他們學習。B.方思曾所延請的人中雖然后來也有做官顯貴的,但他認為這些人的本領未必勝過自己,因而就不愿長久拜他們為師。C.方思曾因為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不得志,不與官員交往,后來到臨安去拜師學習佛學的精義,放任自己沉溺在佛學之中。D.作者和方思曾相互傾慕,他和李廉甫晚上走到城外隍橋時,看到方思曾的房屋會很失意;方思曾在梅花盛開的時節也多次邀請作者前往。8.把文中字體加粗部分翻譯成現代漢語。(1)已而其父長史公官四方,子昇幼,不克葬。(2)以思曾之材,有以置之,使之無憤憾之氣,其果出于是耶?9.簡要概括方思曾的形象特點。參考答案:6.D7.C8.(1)不久他的父親長史公調往遠地做官,他的兒子方昇年幼,(遺體)不能夠下葬。(2)憑借思曾的才能,有合適的職位安排他,使他沒有怨恨之氣,他果真會出現在這里嗎?9.才華出眾;熱衷功名;恃才自負;壯志難酬;重視友情。6.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童:禿,此處是使動用法,“使……變禿”。7.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項,“不與官員交往”錯。8.無9.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可抓住文中所敘述的事情來分析歸納。如第二段寫“思曾少負奇逸之姿,年二十余,以《禮經》為京闈首薦”,可以概括出思曾才華出眾的特點;再如方思曾為了尋求考中的方法,多方延請有才之士,可以概括出他熱衷功名的特點。其他要點也可以借助這種方法得出。【備注】【參考譯文】我的朋友方思曾去世的時候,恰逢倭寇來侵擾,暫且停柩在某地。不久他的父親長史公調往遠地做官,他的兒子方昇年幼,(遺體)不能夠下葬。某年月日,(方思曾)才被合葬在他的祖父侍御府君的墓中,來請求我撰寫墓上的文字。思曾年少時有奇特超俗的才能,二十多歲時,憑借《禮經》在京城的科舉考試中以第一名被推薦。后來一再參加禮部主持的科舉考試不順利,就自責并且懷疑說:“我所做的,自以為到了極致,卻又沒有成功。他們(考中的人)一定有超出我的方法之外的!”就讓人準備了書籍錢財奔走四方,尋求那些曾在科舉考試中名列前茅以及鄉里有才學的人,全把他們請到家里并且招待他們的居住飲食。這些人中也有做了高官而離開的。但思曾倚仗自己的才能,看看他們的方法,確實不能比上自己的,也就厭惡放棄了這種方法不能長久堅持。當他去參加科舉考試而未考中時,就怨恨并有不屑的想法。其后經常和掌管會計簿籍的官員同行,時時渡過大江,徘徊在北岸,就掉轉船頭回來登上金、焦二山,安閑自在地回來。與他的客人飲酒唱歌,絕不與地位顯貴的人交往。偶爾同這些人交涉,看到他們行為丑陋,一定要以氣勢凌辱他們。聽說研究佛學的人在臨安,思曾前往拜他為師,行禮贊嘆,請求他解說佛學。因而人們就認為思曾真的沉溺于佛學之中,不知他是因不得志而放任自己沉溺在佛學之中。由此知道古人脫去官服使頭發變禿,逃到山林中而不愿處在人世,不一定都對他們的教義有至誠的心志,也是內心有所激憤而這樣去做的啊!憑借思曾的才能,有合適的職位安排他,使他沒有怨恨之氣,他果真會出現在這里嗎?然而如果賜給他壽命,讓他活到現在,又哪里知道他的怨恨不會更厲害,而將不會出現在這里(專注于佛學)呢?這就是我感嘆上天成就有才能的人困難的原因啊。思曾年少時和我交好,我與當今中丞李廉甫晚上走到城外隍橋時,每次看到他的房屋,就失意地回去。我們之間互相愛慕敬重到這樣。后來我們一同參加文會,又同時在鄉試中中舉。思曾在田野中修建園亭,等到了梅花開放時,就派人來召喚我,我大多沒有到。而思曾時常乘轎子從安亭江上過,一定大醉才歸。他曾經把我的文章給上海詹事陸子淵看,對方有過獎之詞,思曾在天快破曉時,就乘船來告訴我。我唯獨痛心于思曾的才能,沒有讓他充分發揮出來,也只有替他向上天抱憾罷了。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閱讀下面文字,請用三個簡明、結構整齊的短語來概括國家公祭鼎的歷史意義,每個短語不得超過6個字。(4分)2014年12月1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代表、少先隊員代表一起為國家公祭鼎揭幕。鼎在中國傳統中是國家重器,是國家政權的象征,也是祭祀時重要的祭器和禮器。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設立“國家公祭日”,并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國家公祭儀式,是體現國家意志的最高規格的祭祀儀式。在中國古代歷史中逢有重大政治和社會事件,有勒石刻碑、鑄鼎紀事的傳統。設置國家公祭鼎紀念設立國家公祭日和舉行首次國家公祭活動兩個重大歷史事件,符合傳統禮制。古之以鼎記事,今之鑄鼎銘史,設置國家公祭鼎并永久陳列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無論對歷史記事,還是凝固社會記憶,都起到積極作用。【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壓縮語段的能力,能力層次為E級(表達應用)。【答案和解析】答案:體現國家意志,符合傳統禮制,凝固社會記憶。(三個要點一個1分,語言簡明、結構整齊1分)解析:這段話陳述的中心是“國家公祭鼎”,是從“體現國家意志的最高規格的祭祀儀式”“符合傳統禮制”“無論對歷史記事,還是凝固社會記憶,都起到積極作用”三個方面去寫的。【思路點撥】解答這類題分三步:1.明確陳述的對象或主要事件或議論的中心觀點,文段的主要表述對象。2.明確與主概念相對應的謂語動詞或總結性的詞語。3.選定后,可將幾個詞語,稍稍連綴,如能大體表達出文段的主要內容,即可敲定。參考答案:略8.騰訊網投放了一則廣告,引起軒然大波,源于森馬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則休閑服裝宣傳廣告語:“我管不了全球變暖,但至少我好看!”無數網民強烈批評這則廣告帶來的負面效應,森馬方面的負責人卻大呼冤枉,認為該廣告詞有著較為積極的內涵。請分別站在雙方的立場上,用一句話簡明準確地分析這則廣告語所體現出的涵義。(每句不得超過30字)(4分)(1)森馬集團:
。(2)網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街道車位出租協議書
- 2025年陜西省省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簽定代收收款協議書
- 行車設備轉讓協議書
- 2025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企業招聘15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股份合作建廠協議書
- 貴陽車禍免責協議書
- 繼承房屋子女協議書
- 解碼設備轉讓協議書
- 股權終止轉讓協議書
- 統編版2024-2025第二學期小學六年級期末語文測試卷(有答案)
- 2025年物流管理專業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全國保密教育線上培訓考試試題庫及參考答案【鞏固】含答案詳解
- 中藥學三基題庫
- 關鍵設備管理與維護策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
- 臨床類面試真題及答案
- 夫妻間借款協議合同
- 【8地一模 初二會考】2025年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中考一模地理試題(含解析)
- ktv服務員合同協議書范本
- 2025年中國心電電極片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