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程概況:轉換層是由于使用功能上要求大空間而采用轉換層結構,本工程采用梁式轉換,其傳力途徑采用墻→轉換梁→墻(柱)的形式,是具有傳力直接、明確和清楚的優點。本層做為裙樓與塔樓的連接的部份,除做設備及結構轉換層外,還設有屋頂花園及會所等公益設施。該層樓板結構面標高為30.90m,混凝土等級為C40,板厚為200m厚,配筋為雙層雙向φ12@200,七層樓板結構標高為26.3m,板厚120mm,混凝土等級為C30,轉換層以上(塔樓)為剪力墻結構。本層梁的截面有(250~1600)×(500~1900)mm,最大的有1600×1900mm,本層的支撐方案以1600×1900mm為準,進行系統的有關計算及設計。施工方法:1、定位放線:該層的定位放線按總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方案進行。2、施工段的劃分:該層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塔樓有三棟,劃分為A、B、C棟,所以設置三個部分,劃分在7、13軸處,用留設加強帶形式劃分(如圖1),略計A、B、C棟樓板混凝土方量1600m3,由于混凝土方量過多,需連續澆搗混凝土,用2臺泵機連接澆搗。3、施工順序:放墻、柱線→綁扎墻柱鋼筋→支墻柱梁底(轉換層)模板→澆搗墻柱混凝土→梁鋼筋安裝→梁側模、平板模支設→板筋安裝→梁板混凝土澆搗。4、施工進度計劃表(表1):5、主要施工方法:(1)放線墻柱的方法按總施工方案中的要求進行。(2)鋼筋工程:①墻柱的鋼筋制作、安裝及質量控制照總的施工方案進行。②梁鋼筋的制作及安裝:A、大梁鋼筋制作轉換層大梁鋼筋工程中,梁縱筋直徑大于或等于28MM均采用直螺紋機械連接,為保證工期,直螺紋鋼筋的制作在轉換層結構施工前完畢,制作梁箍筋時,在等高的十字梁交接處,主梁箍筋縮小一個保護厚度以保證次梁高度不變。B、大梁的鋼筋綁扎、安裝按設計要求,梁縱筋均為通長鋼筋,所以施工時鋼筋應按圖2~7的次序進行安裝、綁扎。a、在大梁的底模支設好后:用塔吊將相應數量的梁筋吊放到梁的底模口,工作人員在操作平臺上施工,操作平臺按滿堂紅搭設。高度平梁下口,每邊出梁口1.2m。吊放梁筋前,預先在梁底模上用80×80mm枋木按間距3m排放做墊木。b、先把梁第一層面筋綁扎,固定好,再將梁大小箍筋放入就位,由于梁的截面很高,所以完成上述鋼筋綁以后,應加設保證梁不傾斜的支撐(φ48鋼管@400mm支撐在操作平臺上見圖8),然后穿入其余的梁縱筋,其穿入固定的次序與上述同。c、用臨時托筋φ25@500托起上部的第二排及第三排的縱筋到正確位置,再用22號鐵絲綁扎固定。d、綁扎梁腰筋。e、以寬度同梁寬,規格同梁底筋的鋼筋按@500mm的間距分隔梁底,面各排鋼筋。f、借助手動葫蘆綁扎完一段取出一段墊筋木枋,同時在梁的底模上放數量規格同墊塊厚度的花崗巖墊塊,墊在梁的箍筋上,并沉梁。經驗收合格后進行下道工序。g、剪力墻插筋至梁底,為便于上部鋼筋穩固駁接,在梁的面筋上順著墻的布置方向在墻的兩側各點焊一條φ12鋼筋,然后將插筋逐點焊在φ12鋼筋上。模板工程①墻柱模板的支設施工方案按總施工方案進行。②梁的底模、板模的安裝詳圖9。③梁的側模的安裝:由于轉換層的梁截面大,所以為保證梁的寬度正確及穩定模板在側模上設對拉螺桿,并在梁的兩側模板上加間距為600mm的木斜撐(見圖9)。④以1600×1900mm為標準的支撐方案如下(包括1000×1500mm以上的梁按此方案):A、采用定型門式架(配上、下托等)系列與80×80mm,枋木組成支撐系統骨架(局部用φ48鋼管),配合夾板;對拉螺桿等組成模板支撐系統,經計算,定型門式架間距為@450mm(截面為1200×1500mm以上的梁),或(截面為1000×1000mm~1200×1500mm),詳見圖9。其他的支撐(見圖9a)在@900mm,梁的支撐在水平縱橫方向以φ48鋼管連為整體,垂直方向共三道,水平方向每隔1800mm一道,用扣件扣緊。B、本層腳手架支撐外側和內部每隔15m調距設置剪力撐,寬度不大于4個跨距或間距,斜桿與地面傾角宜為450~600。C、由于該層荷載很大,施工時傳遞給下面樓層的荷載很大,為確保支撐系統的穩定性故七層支撐在轉換層梁板混凝土澆搗完成后,砼未達到75%時不能拆除,并且對應轉換層大梁支撐在樓板上的位置,其七層樓板支撐門架中心對準轉換層大梁中心,按600mm間距布置門架.當梁跨度大于或等于4M時,按2‰給予梁底起拱.D、考慮到梁筋的錨固需要,墻柱混凝土第一次澆搗后,剩余的高度必須滿足相應梁筋的錨固要求,并在終凝前將結合而插毛。E、考慮轉換層結構的重要性,對轉換層結構的模板拆除,我們采用混凝土實際強度作為拆除模板的依據,根據商品混凝土強度發展較快,及轉換層施工完后,上部荷載發展較慢的特點,我們決定多做兩組試件,并放在樓面進行同條件養護,經檢驗強度達到95%以后方可拆模。混凝土澆筑方法本層砼塌落度為160~180mm,初凝時間控制在6~8h,方量較大的二、三區梁板有850M3,按25m3/h二臺泵計算,需17小時,考慮到轉換層混凝土的整體性要求較高,故采用一次性連續澆搗至后澆帶,且為了保證一次性連續澆搗,現場準備一臺混凝土泵機來備用(澆搗方向見圖1)。本工程配筋量較高,特別柱頭鋼筋密度較大,混凝土澆搗相對困難一些,項目要求混凝土班組的大小振動棒振搗,配合鋼桿穿插。手錘檢查,并在柱頭模板開兩個振搗口等措施來保證混凝土的密實度,同樣,為保證混凝土的質量,需做到如下兩點:①后澆帶采用快易網分隔(快易網安裝詳圖10)。②為防止澆搗過程中分頭過多而出現冷縫,分頭處必須掛牌施工。另:因本層混凝土構件尺寸較大,考慮到混凝土水化熱將對質量產生影響,故決定通過以下途徑進行解決:使用低熱水泥;盡量增大活性摻合物含量,如摻用沸石粉代替部份水泥,從而降低水泥用量,使水化熱相應降低。適當調大骨料級配并降低砂率。在滿足混凝土泵送要求的條件下,適當降低混凝土塌落度。適當使用減水劑降低水泥用量,增大和易性。適當使用緩凝劑延遲,削弱水化熱的峰值。采用冰水攪拌以減少混凝土的入模溫度。采用分層施工,每層500mm左右,連續澆筑,并在前一層混凝土初凝前(以砼有關報告單決定初凝時間),將下一層混凝土澆筑完畢。注:以上建議正與砼攪拌公司商量決定其方法后,再呈有關報告單作為資料.混凝土的養護根據項目的經驗,混凝土水化熱峰值將在混凝土澆搗后3~8h內出現。相對轉換層大梁,其峰值絕對溫度為600~700C<以項目以前做過的試驗>,使用緩凝劑后,其峰值可降底80~100c,因廣州地區氣溫因素影響不明顯,故控制混凝土構件內外溫差在250C以內,主要取決于混凝土構件的保溫措施及比表面積。養護的重點正是針對此特點進行:如何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內部與混凝土表面積溫度差小于250C,實際可用下列方法:項目針對此工程特點進行養護方法是:在混凝土澆筑初凝后先灑水養護2h、,同時用塑料薄膜進行覆蓋(塑料薄膜采用搭接時,其搭接長度應大于15cm,并加覆麻包,終凝后定期灑水養護以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夠濕潤狀態,澆水養護時間不少于7晝夜,利用塑料薄膜里的凝聚水減少內外溫度差數(可采用二支溫度計同時監測混凝土內溫度及當時天氣溫度)。質量管理,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同總施工方案進行。工程量統計(表2)工程量統計表鋼筋(T)模板(m2)混凝土(mm3)A棟1452613752C棟701896516B棟1452613752轉換層的勞動力安排表(表3)勞動力計劃表(C棟)工程工序工程量勞動量(工日)每班人數每日人數施工天數墻柱鋼筋安裝5050/0.35==1427012墻柱、梁底模板690690/7=8889015.8(包搭搭架)墻柱混凝土120120/25=55h3011梁側、平板安裝12701270/8=11589013(包搭搭架)梁底鋼筋200140/0..35=40006017天梁板混凝土750750/50=1155011計算書說明:1)本計算書根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相關章節進行。2)以1.6×1.9m梁的模板支撐系統進行。3)計算公式查自《結構設計手冊》4)按《建筑施門工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程》JGJ128-2000復核1、工程結構概況:七層樓板厚200mm,C40混凝土現澆樓板。轉換層板厚200mm,C40的混凝土現澆樓板。此層結構層高為4.6m,各種梁的截面統計劃分為以下三類:梁高(mm)梁寬(mm)分類備注1900120016600A18001200111001700120011000800016001120011008009001500120080006000B14001100100008005001300120080001200150011000500~10000250~10000C由于本層梁截面較大,原有一般支撐不能滿足A、B類的施工要求,故必須重對A、B類梁的支撐進行設計和驗算,本層A、B類的梁底支撐體系按圖9的1~4剖面進行搭設。2、本搭設的說明(驗核)①本設計不考慮風荷載②主要核算內容如下:計算出結構內力м與ν后A、抗剪計算:按公式τ=3ν/2bh,當τ≤fu則滿足抗剪要求,B、抗彎計算:按公式σ=м/w,當σ≤fm則滿足抗彎要求,其中w=bh2/6。C、剛度計算:按公式ω≤[L/400]則滿足剛度要求,其中I=bh3/12,k一系數(可查設計手冊)。按經驗,本計算書對模板按撓度進行控制,對木枋按剪刀進行控制,對鋼管按情況按撓度或強度進行控制。模板系統計算一、材料截面、性能常數序號材料名稱規格(mm)彈性模量(E·NN/mm4)Fv((N/mm2)Fm(N/mmm2)1夾板918××1800××1860001.25112枋木80×880×20000100001.513表中數據由《設計手冊》查得。二、梁側模的計算1、梁側模板計算以1.9m梁高為準,以圖9的1-4剖面,梁側板為18mm膠板,立檔為300mm一道,立檔外側用雙水平鋼管卡緊,每側四道雙排水平鋼管。每側每排設置四道(排距每600㎜)對拉螺栓。梁側模板的標準荷載,新澆搗混凝土時對模板產生側壓力:查建筑施工計算手冊得:F=0.22RctoB1B2V1/2,to=200/T+15,其中T為混凝土溫度,一般取25度為宜,V為混凝土澆筑速度,取1.8~2m/s較合適,則to=5,F1=0.22×25×200/(25+15)×1×1.2×21/2=46.66KN/m2,F2=RcH=25×1.9=47.5KN/m2,取二者的小值,取F2=46.66KN/m2為計算值。2、梁側模板的強度驗算取水平面施工活荷載為4KN/m2,如左圖12,梁側模板的計算可按四跨連續梁計算,見計算圖13,取梁底為最不利位置計算:4KN/m2q=(46.6×1.2+1.4×4)×1.9=116.88KN/mM=1/11×116.88×0.32=0.956KN.m梁高W=bh2/6=182×1900/6=1.03×105mm346.66+4KN/m2σ=м/w=0.956×106/1.03×105=9.28N/mm2<fm圖1q=116.88KN/m滿足強度要求。3、側梁板的剛度驗收300mm×4ω=kqL4/100EI,查《建筑施工計算手冊》,k=0.967,圖2I=1900×183/12=9.23×105mm4ω==0.604<L/400=0.75,滿足剛度要求。4、立檔(梁側板的豎枋間距為每300mm設一道,立檔采用80×80的枋木驗算枋木的撓度,該荷載為三角形,以最大值作為均荷載設計,本設計立檔最大距離(對拉螺桿二支點距離)為500mm,以四跨為計算,其受力見圖14,q=116.88KN/m500mm×4圖14根據ω=kqL4/100EI≤L/400L=(EI/4kq)1/3查《設計手冊》,K=0.967,I=bh3/12=80×803/12=3.4×106E=10000N/mm2L=(10000×3.4×106/4×0.967×116.880)1/3=422mm>400mm,滿足要求。5、梁側水平桿(雙鋼管)設計驗算??紤]到荷載的實際情況,取最大值作為均勻荷載,立檔所受到梁側板的側力(300×400)。側板傳給立檔的總力為:Po=(46.66×1.2+4×1.4)×0.3×0.4=7.39KN所以在單位面積側板傳給立檔的Po為傳給雙水平鋼管的P1,按四等跨連續梁計算,計算簡圖為圖15,計算水平桿的抗彎強度。300300P1P1P1P1P1P1P2600×4圖15以σ=м/w≤fmP2=1.5P1,查《設計手冊》f=205N/mm2,ω=5.08×103mm3Mmax=0.3×1.5P1-0.3P1=1.109KN.mσ=1.09×106/5.08×103=214.56>fm,而本工程采用雙排φ48鋼管并夾在一起承受立檔傳來的力,所以σ=1.09×106/5.08×103×2=107.28N/mm2<f=205N/mm2,滿足要求。6、對拉螺桿驗算對拉螺桿的橫向距離為0.6m,豎向距離以最大距為0.4m,以最不利荷載為不利點,其承受的面積為:0.6×0.4=0.24m2。每根螺栓所承受的拉力為N=(46.66×1.2+4×1.4)×0.3=18.47KN本工程采用直徑為φ14mm對拉螺栓凈截面面積為扣除紋高為2邊2.5mm。A=π(14-2.5)2/4=103.86mm2,fm=215N/mm2螺栓所能承受的軸力,103.86×215=22332N=22.33KN>18.47KN,滿足要求。從以上的計算數據結果得出,梁側板及固定設計是超出實際情況,且本設計以1600×1900梁為準,其他B型梁可適當增大立檔及對拉螺杠設置。三、梁底模的計算(圖9的1-4剖面)梁底采用18mm膠板,設置三層枋木,頂層枋木垂直梁底面每250mm一道,中間層為在梁底寬度范圍內每275mm一道,底層枋木按門式腳手架450mm一道雙枋木。由于梁底模板所承受的荷載與側模(最不利位置)荷載相同,底模的支點比側模多,所以梁底模板可免驗算。1、荷載計算以1.6×1.9m梁為計算(把荷載轉化成線荷載),材料自重:0.11KN/m,混凝土自重:76KN/m,鋼筋3KN/m3砼,混凝土施工荷載4KN/m??偤奢d:g=1.2×(0.11+76+3)+1.4×4=100.53KN/m。2、頂層枋木設置的驗算(每250mm一道),可按5跨連續梁計算:ω=kgL4/100EI<L/400,K=0.967(前面已查得),L=(EI/4Kg)1/3,其中E=10000N/mm4,I=bh3/12=80×803/12=3.41×106L=(10000×3.41×106/4×0967×100.53)1/3=444mm>250mm,滿足要求。3、中間層枋木間距的驗算頂層枋木每條傳給二層枋木的荷載(線性荷載)為100.533KN/m(最不利),而二層平行梁長方向設置8條枋木(略2邊枋木),每條中至中距離為230mm。那頂層枋木同時傳給2層枋木的力二層枋木每條所受的力為:P=100.53×1/8=12.566KN/m。而三層枋木的支點距離為0.45mm,在0.45之內最多作用在枋木有二個P力,所以:νmax=1/2qL=0.5×12.566×2×0.45=5.655KNZmax=3ν/2bh=3×5.655×103/2×80×80=1.325N/mm2<fv=1.5N/mm2,滿足要求。4、底層枋木的間距驗算本工程設計為雙枋枋木,排距為為450mm一道,而而二層枋木傳傳給底層枋木木可以按單跨跨計算,根據據圖16,730q=112.5666KN/mq=12.5566KN//m93027009300R12000730R2圖16取單跨R2=12.566×0..73×(0.2+00.73/22)/0.993=5.57KNNR1=12.566×00.73-55.57=3.60KNNνmax=12.5566×0..73=9..17KN,Zmax=3ν/2bh==1.07N/mm2<fv=11.5N//mm2,滿足要求求。四、門型架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汽車租賃協議合同書
- 廣告標識制作合同
- 保溫施工協議合同
- 對外勞務輸出合同
- 印刷廠全員勞動合同書
- 三方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 拆遷合同終止協議
- 外協維修協議合同
- 解除托管合同協議
- 合伙協議經營合同
- 放療皮膚反應分級護理
- 深入貫徹學習2025年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教育測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第三屆天揚杯建筑業財稅知識競賽題庫附答案(601-700題)
- 勞務派遣勞務外包服務方案(技術方案)
- VDA6.3-2023版審核檢查表
- (完整版)小學六年級數學知識點總復習資料
- 工業氣體充裝站安全管理規范
- 完整豎管降膜蒸發器的設計計算表
- 危巖崩塌落石穩定性運動計算總表(秦皇島資源環境勘察院)
- 注塑模具零件名稱統一標準
- 電腦椅改良設計(2021041210023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