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東省青島市膠州第八中學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2年山東省青島市膠州第八中學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2年山東省青島市膠州第八中學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2年山東省青島市膠州第八中學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2年山東省青島市膠州第八中學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山東省青島市膠州第八中學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6-29題。(18分)遙遠的炊煙魯先圣

只要在鄉村生活過,有誰不懷念村莊上空那裊裊升起的炊煙?裊裊的炊煙,在房屋的脊梁上盤旋,在樹梢的鳥巢旁飄蕩,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朧的煙霞。那溫暖的煙霞里,有母親的呼喚,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親洪鐘般的聲音。有多久沒有看到過炊煙了?城市里沒有炊煙,城市里用的是液化氣,即使有了些許的炊煙,也是有害氣體,是不會讓人留戀的。況且,城市里的人們,也沒有時間留意炊煙,大家都匆匆忙忙,誰會有時間在意稍縱即逝的炊煙?炊煙只屬于寧靜的鄉村,只屬于渾厚的黃土地。只有在停下匆匆步履的時候,只有在心靈歸于淡雅和安靜的時候,那裊裊的炊煙才會從久遠的記憶中升起來,瞬間就彌漫了你整個的心靈,它像一幅美麗的水墨畫,讓人有不盡的遐想。童年的時候,炊煙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飯菜。伙伴們成群結隊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頭的小河里嬉戲。高興起來,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回家。這個時候不知道誰說一聲,我家房頂上沒有煙了,娘做好飯了。大家立刻都齊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紛紛尋找自己家的房頂。不久前還裊裊升起著的炊煙,都已經漸漸散盡了,娘把飯都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趕快追逐著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飯菜等著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喚兒子了。炊煙是漢子們心底的溫暖。太陽升起來了,漢子們趕著牲口,拉著牛車,說說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勞作。到了中午,漢子們累了的時候,村里的炊煙也升起來了。這個時候,大家紛紛卸下牲口,在地頭坐下,點了一支煙,大家的目光都朝著通往村里的小路。在那條小路上,漸漸地,成群結隊的婦女,提著飯菜從村里的炊煙里走來了。漢子們的疲勞頓時消失了,那不盡的溫暖撲面而來。炊煙就是遠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園。不論到了天南海北還是在都市廟堂;不論你名滿天下還是腰纏萬貫,最讓你動心的,一定是故鄉茅屋上升起的那裊裊炊煙啊。不論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重創,那隨風漂浮的縷縷炊煙,頃刻之間就把你隱藏在了無邊的溫暖里。當我們憶起年邁的母親,母親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煙里。有多少回???當我們從野外回到家里,當我們喊娘的時候,母親的身影正在炊煙里忙碌。我突然想起“人煙”這個詞。人煙,就一定是人間煙火,也就是指炊煙了。在千里荒漠中的孤獨旅行的人,在浩瀚無邊的大海中航行的人,突然看到地平線上升起的裊裊炊煙,會激動得熱淚盈眶,那是看到了人間的信號。所有漫漫孤旅的寂寞和蒼涼,所有長途跋涉的疲憊和恐懼,瞬間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沒有風的時候,炊煙就像一棵樹,從家中灶房里生長起來,然后與全村的“樹”聚起一棵參天大樹。有風的時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煙剛剛冒上房頂,就迅速匯集,變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飄浮到村莊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無邊的曠野里。其實,不論是有風的時候還是無風的時候,鄉村上空的炊煙都是一幅動人的畫卷,像飛流直下的瀑布,像艷麗多彩的錦緞,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像飄忽散淡的煙霞??墒谴稛熍c畫卷又不同,因為炊煙里還有麥子的香味,更有母親殷殷的目光。記不清我從什么時候起看不到炊煙了,炊煙成了一種記憶了。這記憶仿佛是一種情結,越是遙遠,越讓人刻骨銘心。26.結合文意,理解“炊煙只屬于寧靜的鄉村,只屬于渾厚的黃土地”的含意。(4分)27.結合第四、五、六段,請分點簡要概括“炊煙”的內涵。(4分)28.結合全文,請簡要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29.作者把鄉村的炊煙描寫得形象可感,請從修辭的角度,對第1段畫線句子加以賞析。(6分)參考答案:26答案:城市沒有炊煙,(1分)城市的人們無暇留意炊煙,(1分)而炊煙是鄉村生活的一部分。(2分)27答案:(1)表達了對母親的贊美之情;(2)對幸福溫暖的鄉村生活的懷念;(3)遠方游子的鄉土之思。(每點1分,3點4分)28答案:(1)照應文題,前一句點“炊煙”,后一句點“遙遠”;(1分)(2)呼應開頭部分,與“懷念”“遐想”遙遙相應;(1分)(3)深化主旨,抒寫長久不見炊煙的遺憾,表達作者對炊煙所代表的鄉村生活的懷念。(2分)29答案:①“踱步”一詞將炊煙擬人化,形象地寫出了炊煙裊裊上升的情態。②運用排比的句式,節奏感強,強調了炊煙各異的形態,突出對炊煙記憶之深;表達了作者對家鄉親人的感念之情。(擬人、排比各1分,具體分析各1分,作用2分。其中,排比分析一處即可)略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余光中:中國文字的煉丹人1928年重陽節那天,余光中出生于南京。余光中從十二歲開始跟從父親和舅舅學習古文?!吨G太宗十思疏》《留侯論》《赤壁賦》《阿房宮賦》這些經典文章,他都特別喜歡。他覺得文字有一種力量,“我愿意跟著它走”,“我將來一定要當作家”。整個青年時代,余光中都在尋找著“精神上的家人”,屈原、李白、杜甫、蘇東坡、濟慈、雪萊、王爾德等都是他的“家人”。1954年,他的“精神家人”又增添了一大批。余光中與鐘鼎文、鄧禹平等人共創了“藍星”詩社。他們經常聚會,討論詩歌,勤奮創作,不是一首一首地寫,而是一輯一輯地寫。畢業沒幾年,余光中被派去美國愛荷華大學留學。那時,臺灣和美國的現代化程度差別很大。余光中雖然熱愛西方詩歌,但一想到美國人瞧不上臺灣,心里就覺得委屈。加上那年家里也發生一些大事--母親去世,自己同妻子新婚才兩年,大女兒剛出生,還沒看清孩子的臉,他就匆匆地出發了。每一個孤寂的長夜里,他都想回到臺灣,回到“藍星”詩社,和朋友們一起為中國的現代詩奮斗。1964年,三十六歲的余光中回到臺灣,他質問自己,怎么都已經三十六歲了?拜倫、徐志摩,都在這一年結束生命;王勃、濟慈,不到這年紀,便合上了詩集,豎起了石碑。那一年余光中唯一的兒子出生僅三天就夭折了。喪子之痛加上詩人對于“我是誰”的質問,使他心力交瘁。好在美國的音樂,在一定程度上使他獲得救贖。余光中非常喜歡美國西部的民歌、南部的藍調以及新生事物搖滾樂。特別是搖滾樂,甚至影響了他一個時期的創作風格。他在散文集中大量介紹了搖滾樂,并將西方音樂的節奏融入詩中,借此抒發心中的很多不平。連余光中自己也沒想到,他的這些詩歌被楊弦拿去譜了曲,繼而引發了臺灣的第一波校園民謠風潮。“給我一把吉他和一肩風里飄飄的長發……”當時楊弦被余光中這些極富旋律感和節奏感的文字打動,將《江湖上》等詩改編成歌曲,如今最為海內外讀者所熟知的《鄉愁》也是其中之一。1971年至1972年間,余光中在臺灣寫下了《鄉愁》。他回憶說,當時二十分鐘一氣呵成的原因,“不是因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為離開大陸二十多年,這種感覺在心里也就醞釀了二十多年”。后《鄉愁》在大陸被選入教科書,電視臺也用,很多人都會背。1988年,耳順之年的余光中出版了第二卷詩集?;仡欁约旱膭撟鳉v程,余光中說:“以前所想到的能入詩文的題材比較少,以前我主要寫自己--你不知道你是誰,你憂郁;你知道你不是誰,你幻滅;你知道你是誰,你放心?!爆F在,余光中已經脫離這三個情況了,寫作的題材全憑緣分。2009年,導演陳懷恩接拍余光中傳記紀錄片《逍遙游》。片中除了日常工作生活狀態外,導演還安排余光中帶著夫人到墾丁--余光中在臺灣唯一寫過游記的地方--故地重游。余光中一路為夫人解釋景物,還在海邊童心大發,打起了水漂,并傳授訣竅--石頭要扁,形狀要圓,出手要快,脫手要平穩而飛旋--出水為鳥,入水為魚。臺南小學教科書收錄了《雨,落在高雄港上》一詩,導演安排余光中去高雄三民小學聽小學生讀書。不料那天余光中的女兒遭遇了車禍。行程既定,余光中無法隨夫人趕往醫院,心情郁悶。怎料一聽小學生讀詩,余光中竟然又開心起來,還教他們該怎么念這首詩,拍攝完后還樂呵呵地給他們簽名。最后陳懷恩就片子定名為《逍遙游》一事征詢余光中的意見,他幽默地說:“我哪敢說同不同意?莊子同意就行了。”說到幽默,余光中自有一番論調。他認為,所謂幽默,就是不正面迎敵,繞一個彎子去排解誤會與痛苦。比如看牙醫這樣痛苦的事情,也能被他寫成詩。再比如,從“馬屁詩人”到“文白之爭”,李敖似乎一直在逗余光中和他對罵,但余光中就是不理他,還幽默地說:“李敖天天罵我,說明他的生活不能沒有我?!痹谟喙庵械慕涷炛?,幽默其實要比憤怒有用。當生命走到暮年,對于“我是誰”的問題,詩人早已不再質問,而是報以淡淡的微笑。如今,已經85歲的余光中依舊筆耕不輟。余光中目前正在翻譯濟慈的詩,此時的感覺定與年輕時的不同吧。

(摘自《名人傳記》2014年第3期,有刪改)附錄:余光中先生已于2017年12月14日在臺灣高雄去世,哲人已逝,終于“睡整張大陸”,誰在了“最縱容最寬闊的床”,“讓一顆心滿足的睡去,滿足地想”不再有“鄉愁”。14.余光中少年立志“將來一定要當作家”,最終成為中國文字的煉丹人。下列選項中對于余光中成功的原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典文學的熏陶。余光中從小跟隨父親和舅舅學古文,李白、杜甫等人都給他一定的影響。B.西方現代文化的影響。比如濟慈、雪萊等人對他影響很大,他也曾在美國留學,特別是美國的音樂在他低潮時救贖了他,她如果沒有美國的音樂,就沒有后來余光中的成就。C.勤奮的詩歌創作。青年時代和朋友創立“藍星詩社”,不斷進行詩歌創作,到晚年依然筆耕不輟。D.性格開朗而意志堅強。面對誤會與痛苦,他幽默對待,面對失去親人的巨大痛苦,他依然堅強前行。15.下面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從美國回到臺灣,余光中已經36歲,相比大器早成者,他感嘆自己“老而無成”,喪子之痛加上他對于“我是誰”的質問,使他心力交瘁,對前途、對生活失去了信心。B.余光中到美國留學,內心非常不愿意。異地他鄉的孤寂,母親的去世,他自己新婚不久,孩子剛出世,匆匆而別讓他很不舍,每晚他都盼望著能夠回到臺灣。C.余光中整個青年時期都在尋找自己的“精神家人”,屈原、李白、濟慈、雪萊、鐘鼎文、鄧禹平等人都曾是他的“精神家人”,對他的詩歌創作產生過一定的影響。D.余光中重游墾丁時,一路為夫人解釋景物,還像小孩子一樣打起了水漂,而且還傳授訣竅,這是童心未泯的表現,也是對女兒的深切懷念。E.余光中在回憶《鄉愁》創作時說,“不是因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為離開大陸20多年,這種感覺在心里也就醞釀了二十多年”,表達出一種對祖國的深情。16.余光中的許多詩歌,包括為海內外讀者所熟知的《鄉愁》,被楊弦拿去譜曲并引發了臺灣校園民謠風潮。請結合文本,請簡要概括余光中詩歌能夠引發民謠風潮的原因。參考答案:14.B

15.CE

16.①從形式方面,他的詩歌極具節奏感和旋律感。他的詩歌深受中國古典詩歌韻律的影響,同時融入了美國搖滾音樂。②從內容方面,他的詩歌情感真切,內容豐富,國家落后的屈辱,對大陸的深情,家事發生的愧疚,自我質疑的矛盾,客居他鄉的孤獨等。詩歌中充滿了別離傷感的色彩,以及作者的思國懷鄉之情,特別能打動人。14.試題分析:此題考核信息篩選和整合能力,答題時要求明確具體的考核的要點“余光中成功的原因”,找準文章的對應位置,然后結合文章內容逐個判斷正誤,題中B項錯誤,由原文“余光中非常喜歡美國西部的民歌、南部的藍調以及新生事物搖滾樂。特別是搖滾樂,甚至影響了他一個時期的創作風格。他在散文集中大量介紹了搖滾樂,并將西方音樂的節奏融入詩中,借此抒發心中的很多不平”“好在美國的音樂,在一定程度上使他獲得救贖?!笨芍?,“國的音樂在他低潮時救贖了他,她如果沒有美國的音樂,就沒有后來余光中的成就”夸大了美國音樂的作用。15.試題分析:此題考核信息篩選和整合能力,答題關鍵詞“正確的兩項”,答題時注意不要漏選。答題首先要求明確具體的考核的要點,找準文章的對應位置,然后結合文章內容逐個判斷正誤,題中,A項,由原文“喪子之痛加上詩人對于‘我是誰’的質問,使他心力交瘁。好在美國的音樂,在一定程度上使他獲得救贖”可知,“對前途、生活失去信心”依據不足;B項,由原文可知“那時,臺灣和美國的現代化程度差別很大。余光中雖然熱愛西方詩歌,但一想到美國人瞧不上臺灣,心里就覺得委屈”,“內心非常不愿意”屬無中生有;D項,由下文“不料那天余光中的女兒遭遇了車禍。行程既定,余光中無法隨夫人趕往醫院,心情郁悶。怎料一聽小學生讀詩,余光中竟然又開心起來,還教他們該怎么念這首詩,拍攝完后還樂呵呵地給他們簽名”可知,“對女兒的深切懷念”分析不當。16.試題分析:題干“簡要概括余光中詩歌能夠引發民謠風潮的原因”答題關鍵詞“余光中詩歌能夠引發民謠風潮的原因”“概括”,首先確定答題區間在全文中,然后結合關鍵詞“并將西方音樂的節奏融入詩中,借此抒發心中的很多不平。連余光中自己也沒想到,他的這些詩歌被楊弦拿去譜了曲,繼而引發了臺灣的第一波校園民謠風潮”“不是因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為離開大陸二十多年,這種感覺在心里也就醞釀了二十多年”“以前所想到的能入詩文的題材比較少,以前我主要寫自己”“現在,余光中已經脫離這三個情況了,寫作的題材全憑緣分”“每一個孤寂的長夜里,他都想回到臺灣”“喪子之痛加上詩人對于‘我是誰’的質問”“比如看牙醫這樣痛苦的事情,也能被他寫成詩”,概括后,從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形成答案。點睛:這是一道考核歸納內容要點的題目,答題時根據題干的要求先篩選主要的信息,然后對篩選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進行整合,信息篩選和整合能力,注意區分是局部還是綜合信息篩選,然后找到具體的答題區位,摘取關鍵詞語作答,重點注意相關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梨花風起正清明丁立梅祖母走后,祖父對家門口的兩棵梨樹,特別地上心起來。有事沒事,他愛繞著它們轉,給它們松土、剪枝、施肥、捉蟲子,對著它們喃喃說話。這兩棵梨樹,一棵結蘋果梨,又甜又脆,水分極多。一棵結木梨,口感稍遜一些,得等長熟了才能吃。我們總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來吃,吃得滿嘴都是渣渣,不喜,全扔了。被祖母用笤帚追著打。敗家子啊,糟蹋啊,響雷要打頭的啊!祖母跺著小腳罵。我打小就熟悉這兩棵梨樹。它們生長在那里,從來不曾挪過窩。那年,我家老房子要推掉重建,父親想挖掉它們,祖母沒讓,說要給我們留口吃的。結果,兩棵梨樹還是兩棵梨樹,只是越長越高、越長越粗了。中學畢業時,我約同學去我家玩,是這么叮囑他們的,我家就是門口長著兩棵梨樹的那一家啊。兩棵梨樹儼然成了我家的象征。我家窮,但兩棵梨樹,很為我們賺回一些自尊。不消說果實成熟時,逗引得村里孩子沒日沒夜地圍著它們轉。單單是清明前后,它們一頭一身的潔白,如瑤池仙子落凡塵,就足夠吸人眼球。我們玩耍,掐菜花,掐桃花,掐蠶豆花,掐薺菜花,卻從來不掐梨花。梨花白得太圣潔了,真正是“雪作肌膚玉作容”的,連小孩也懂得敬畏。只是語氣里,卻有著霸道,我家還有梨花的?!壹业?!多驕傲。祖母會坐在一樹的梨花下,疊紙錢。那是要燒給婆老太的。她一邊疊紙錢,一邊仰頭看向梨樹,嘴里念叨,今年又開這許多的花,該結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得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歲那年過世的。過世前,她要吃梨,父親跑遍了整條老街,也沒找到梨。后來,我家屋前就多出兩棵梨樹來,是祖母用一只銀鐲換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時,祖母都挑樹上最好的梨,給婆老太供上。我們再饞,也不去動婆老太的梨。我有個頭疼腦熱的,祖母會拿三根筷子放水碗里,嘴里念念有詞。等筷子在水碗里終于站起來,祖母會很開心地說,沒事了,是你婆老太疼你,摸了你一下。然后,就給婆老太疊些紙錢燒去。說來也怪,隔日,我準又活蹦亂跳了。那時,對另一個世界,我是深信不疑的。覺得婆老太就在那個世界活著,縫補漿洗,一如生前。有空了,她會跑來看看我,摸摸我的頭。這么想著,并不害怕。特別是梨花風起,清明上墳,更是當作歡喜事來做的。墳在菜花地里,被一波一波的菜花托著。天空明朗,風送花香。我們兄妹幾個,應付式地在墳前磕兩個頭,就跑開去了,嬉戲打鬧著,扎了風箏,在田埂道上放。那風箏,也不過是塊破塑料紙罷了,被納鞋繩牽著,飄飄搖搖上了天。我們仰頭望去,那破塑料紙,竟也美得如大鳥。祖母走后,換成祖父坐在一樹的梨花下疊紙錢。祖父手腳不利索了,他慢慢疊著,一邊仰頭望向梨樹,說,今年又開這許多的花,該結不少梨了,你奶奶肯定會歡喜的。語氣酷似祖母生前。我怔一怔,坐他身邊,輕輕拍拍他的手背。我清楚地知道,有種消失,我無能為力。祖父突然又說,你奶奶托夢給我,她在那邊打紙牌,輸了,缺錢呢。我聽得驚異,因為夜里我也做了同樣的夢,夢見祖母笑嘻嘻地說,我每天都打紙牌玩呀。我信,親人之間,定有種神秘通道相連著,只是我們惘然無知。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著去了。他們在梨花風起時,合葬到一起。他們躺在故土的懷抱中,再不分離。4.下列對文章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祖母走后,祖父有事沒事就繞著兩棵梨樹轉,并對它們喃喃自語,表現了祖父對祖母的懷念。B.文章對祖母的描寫最為生動,文中畫線句子從動作、語言、心理等方面刻畫,人物形象惟妙惟肖。C.文章最后寫“梨花風起”時祖父與祖母合葬在一起,這樣的結尾,雖有些悲情卻是文章詩意的綰結。D.文章語言優美,構思精巧,意蘊豐富。兩棵梨樹,凝結了一家四代人的情感。5.文中的梨樹寄托了哪些情感?請結合文章簡要歸納。6.文章以南宋詩人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詩中的一句詩“梨花風起正清明”為題,有何作用?參考答案:4.B

5.①梨樹寄托了祖父對祖母的深切懷念;②梨樹寄托了祖母對“我”的疼愛;③梨樹曾記載著祖母對婆老太孝順的故事,和祖母對婆老太的深切懷念;④“梨花風起”曾給“我”家帶來自尊,也給“我”童年留下美好的記憶,因此蘊含著“我”對童年的懷念;⑤梨樹寄托了“我”對祖母、祖父的深切懷念;⑥梨樹和滿樹梨花是綿綿不斷的親情和愛的象征。

6.①點明了清明的節候特征,使文章充滿了詩意美。②濃縮了文章的主要事件。③是貫穿全文的物化線索。④含蓄地表現了懷念親人這一主題。借物寄情,表現了豐富的意蘊?!?題詳解】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的角度較多,有內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現手法的分析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題干的選擇要求,如本題“下列對文章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立足考查“內容和藝術特色”,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本題中,B項,“文中畫線句子從動作、語言、心理等方面刻畫”錯誤,劃線句子中沒有心理描寫,“被祖母用笤帚追著打。敗家子啊,糟蹋啊,響雷要打頭的啊!祖母跺著小腳罵”,“追著打”“跺著小腳”是動作描寫,“敗家子啊,糟蹋啊,響雷要打頭的啊”是語言描寫。故選B項。【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欣賞作品的形象,分析把握人物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文中的梨樹寄托了哪些情感?請結合文章簡要歸納”,然后看寫了與梨樹相關的哪些人、哪些事,再根據文中表情達意的句子進行概括。從文章的主要情節看,文中是寫祖父和祖母的事件,表達的是“我”對二者的思念;根據文中的“我家窮,但兩棵梨樹,很為我們賺回一些自尊”“我打小就熟悉這兩棵梨樹。它們生長在那里,從來不曾挪過窩”可知,“梨樹”蘊含“我”對童年的懷念;根據“那是要燒給婆老太的。她一邊疊紙錢,一邊仰頭看向梨樹,嘴里念叨,今年又開這許多的花,該結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得吃了”可知,這“梨樹”上記載著祖母對婆老太孝順的故事,和祖母對婆老太的深切懷念;根據“祖母走后,換成祖父坐在一樹的梨花下疊紙錢”“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著去了。他們在梨花風起時,合葬到一起。他們躺在故土的懷抱中,再不分離”可知,梨樹寄托了祖父對祖母的深切懷念,梨樹和滿樹梨花是綿綿不斷的親情和愛的象征。考生圍繞這些內容概括作答即可?!?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文章以南宋詩人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詩中的一句詩‘梨花風起正清明’為題,有何作用”,然后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再看這一標題與情節、情感的關系,注意從文章的內容和結構的角度作答。首先看標題的內涵,“梨花風起正清明”,從內容看,“梨花風起正清明”意思是“梨花風吹的時候正是清明時節”,文章標題點明了清明的節候特征;文中所寫的事情都與“梨樹”“清明”相關,可以說標題濃縮了文章的主要事件,借“梨花”“清明”含蓄地表現了懷念親人這一主題;從結構看是貫穿全文的物化線索;從效果看引用詩句使文章充滿了詩意美。考生圍繞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甲)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斂貲財以送其行,哭聲震動天地。緹騎按劍而前,問:“誰為哀者?”眾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毛一鷺,公之逮所由使也;吳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曰顏佩韋、楊念如、馬杰、沈揚、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乙)天啟六年丙寅。蘇杭織造太監李實欲得忠賢歡,乃借織造事以欺君蔑旨,參誣諸臣。錦衣衛掌堂田爾耕遣旗官張應龍,文之炳等六十余人分拿公等,十五至蘇州。吳縣令陳子瑞,公所拔士也,夜半扣戶見,扶床而慟。公曰:“吾固知詔使必至,毋效楚囚①對泣?!蹦讼ふ俟嗜伺c訣別,而夫人吳氏號泣昏迷,絕而復蘇者再。諸子環地而哭,聲徹街市,公不顧,神色自若。甫出門,百姓號冤聚送者已數百人。公囚服小帽詣軍門,士民聚益眾。巡撫毛一鷺,浙人也。檄有司數易置公,毋使聚益眾。一日四五遣,然遠近聞風相繼至愈多。皆言:“吏部清忠亮節,何罪?而朝廷逮之極?”守至昏夜猶不散,旦則復聚。自十五日至十八日,蓋通國皇皇也。開讀之日,郡中士民送者數萬。相聚謀乞兩臺②,懇其疏救,于是皆執香迎順昌于縣署,號聲振天,縣官馬不得行。日午至西察院,諸生五百余人,公服立門外。頃,巡撫毛一鷺巡按徐吉得旨至。百姓執香伏地,號呼之聲如奔雷瀉川,轟轟不辨一語。一鷺流汗被面,惴惴不敢出一語。旗尉文之炳等妄自尊大,不察民情,持械擊百姓,且厲聲問:“東廠嚴旨逮官,乃容鼠輩置喙?”百姓顏佩韋等聞之,還問曰:“爾言東廠逮官,則此旨出魏監耶?”諸旗虎面豹聲,曰:“速剜若舌,皆出東廠,將如何?”佩韋等不勝憤,振臂大呼曰:“吾輩謂天子詔耳,東廠何得逮官?”首擊之炳,百姓從者千計,以傘柄擊之炳,諸生皆驚避,毛一鷺恐怖失色,急請兵自衛,與徐吉散去。兵備張孝,太守寇慎,陜西人,甚得民心,再三曉諭。至夜分,百姓始漸散。從尉李國柱死,余或匿斗拱③間,或升屋走,因得全。(節選自《明季北略》卷二《周順昌被逮》)注:①楚囚:指囚犯。《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于軍府,見鐘儀,間之曰‘南冠而摯者誰也?’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后世遂以南冠、楚囚作為囚犯的代稱。②兩臺:指巡按毛一鷺巡按徐吉③斗拱:建筑名詞,這里指房梁上。1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抶而仆之

抶:鞭打,笞打B.按誅五人

按:追究,查辦C.檄有司數易置公

檄:傳令,命令D.轟轟不辨一語

辨:通“辯”,辯論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乃悉召故人與訣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而朝廷逮之極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C.則此旨出魏監耶

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D.以傘柄擊之炳

以旌其所為1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乙都敘述蘇州市民抗暴斗爭的經過,但各有側重:甲主要記述蘇州市民抗暴的經過,中心人物是五人,并具體記錄了五人的姓名。乙第一段主要記述“周順昌之被逮”,中心人物是周順昌。B.甲圍繞“聲義”略敘事情經過,目的是為下文議論作鋪墊;乙著重于敘事,客觀地記述了從三月十五日到十八日市民暴動的全過程,極有史料價值。C.甲文中“斂貲財以送其行,哭聲震動天地”與乙文中“于是皆執香迎順昌于縣署,號聲振天”都寫出了“吾社”士人對周公的敬仰。D.甲文是從側面寫出周公在蘇州市民中享有極高威望,乙文則是正側面結合,尤其突出了周公明知將被逮仍從容鎮定的細節。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毛一鷺,公之逮所由使也。(2)甫出門,百姓號冤聚送者已數百人。公囚服小帽詣軍門,士民聚益眾。參考答案:17.D

18.C

19.C

20.(1)當時以大中丞身份巡撫蘇州一帶的是魏忠賢的黨羽毛一鷺,周公被捕就是由他主使的(采分點:撫、私人、逮)(2)(周公)剛剛出門,為他喊冤送行的老百姓已經有幾百人。周順昌穿著囚服、戴著小帽到達軍門,聚集的讀書人和百姓越來越多。(采分點:甫、百姓號冤聚送者、囚服小帽、詣)17.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在答題時把實詞含義放回到原文中,結合具體語境和上下文來理解,是辨析實詞含義的方法。D項,“辨”,辨別,區分。點睛: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把握語境,將各個選項放回原文,根據上下文查對正誤,還要根據自己的積累判斷這個詞的意義,所以學生平時多積累常用文言實詞很有必要。18.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在答題時把虛詞含義放回到原文中,結合具體語境和上下文來理解,是辨析虛詞意義和用法的方法。A項,前一個作連詞,于是;后一個作副詞,竟然。B項,前一個作代詞,“他”;后一個作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D項,前一個作介詞“用、拿”;后一個作連詞“用來”。C項,均為連詞,“就,那么”。19.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通讀全文,將各個選項放回原文查對。C項,乙文中“于是皆執香迎順昌于縣署,號聲振天”的主語是“郡中士民”。20.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能力。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虛詞,把握語境推斷。第一句關鍵點:“撫”:“擔任巡撫”;“私人”:“黨羽”;“逮”:“被逮捕”。第二句關鍵點:“甫”:“剛剛”;“百姓號冤聚送者”:“為他喊冤送行的老百姓”;“囚服小帽”:“穿著囚服、戴著小帽”;“詣”:“到,到達”。點睛:翻譯句子要解釋出關鍵的字詞的意思,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二是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四是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補出來。參考譯文:(甲)我還記得周公被捕,是在丙寅年農歷三月十五。我們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為讀書人的榜樣的人,替他伸張正義,募集錢財送他起程,哭聲震天動地。緹騎按著劍柄上前,問:“(在)為誰悲痛?”大家不能再忍受了,把他們打倒在地。當時以大中丞職銜擔任蘇州一帶巡撫的是魏忠賢的黨羽毛一鷺,周公被捕就是由他主使的;蘇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這時趁著他厲聲呵罵的時候,就一齊喊叫著追趕他。這位大中丞藏在廁所里才得以逃脫。不久,他以蘇州人民發動暴亂的罪名向朝廷請示,追究這件事,殺了五個人,他們是顏佩韋、楊念如、馬杰、沈揚、周文元,就是現在一起埋葬在墓中的這五個人。(乙)天啟六年三月,蘇杭織造太監李實想要得到魏忠賢的歡心,于是就借織造的事情欺騙國君蔑視圣旨,誣告各個大臣。錦衣衛掌堂田爾耕派遣旗官張應龍、文之炳等六十多人分別捉拿周順昌等,十五日到達蘇州。吳縣的縣令陳子瑞,是周順昌提拔的,他半夜敲門求見,扶著周順昌的床大哭。周順昌說:“我本來知道持詔書的使者會來,不要像囚徒的樣子哭泣?!庇谑钦偌坷吓笥押退麄兏鎰e。而他的夫人吳氏哭得昏了過去,氣絕之后再醒來,有好幾次。他的幾個兒子坐在地上哭泣,聲音響徹街市。周順昌一點也不顧,神色和原來一樣。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墩撜Z》選讀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四)②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二十六)③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也?君子人也!(《泰伯》六)④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保ā独锶省肥撸葑勇穯柍扇?,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痹唬骸敖裰扇苏吆伪厝唬恳娎剂x,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憲問》十二)⑥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于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張書諸紳。(《衛靈公》六)(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傳不習乎傳:傳授的知識。B.見賢思齊焉齊:等同。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約定。D.子張問行行:品行。(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三軍:軍隊的統稱。古代一萬二千五百人為軍,周朝的制度,諸侯中的大國可擁有三軍。B.六尺:古制六尺大約相當于現在的四尺一寸,這種身高一般指十歲左右的人。C.禮樂:禮是指制度和規范,樂是指音樂形式的典禮。D.州里:古代的一種行政建制。二千五百家為州,以二十五家為里。(3)下列對選文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曾子認為,一個人要加強自身修養,必須每天從多個方面檢查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鞭策自己,改正過失。這也是孔門提倡的重要的修身方法。B.在孔子關于修身的論述中,“思齊”和“自省”都強調一種“內省”的功夫,強調修煉自己要有這種道德的自覺,唯有這樣才可能達到道德的完善。C.在《憲問》中,孔子提出自己更為認同的、理想的完人標準是“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D.在《衛靈公》中,孔子答子張的言論強調忠信品行的重要性,這章包含了兩層意思:第一層講忠信、篤敬的重要性;第二層講如何做到“言忠信,行篤敬”。參考答案:答案:(1)D(2)B(3)C【考點】文言文閱讀?!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古代職官常識等??忌鶕n內的積累并結合語境,認真分析,確認詞義。(2)本題考查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答題關鍵在于平時的積累與識記。(3)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將選項和原文進行比較?!窘獯稹浚?)D

子張問如何才能使自己到處都能行得通。行:行得通,通達。(2)B

古代六尺約為今日138厘米。一般指十五歲以下的人。(3)C

根據語境“今之成人者何必然”,意思是“現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這樣呢”,“不是這樣”而應該是“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所以這句話應該是現實中的完人標準,而非選項中說的“理想的完人標準”。參考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復習了呢?”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痹诱f:“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給他,可以把國家的政權托付給他,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而不動搖屈服。這樣的人是君子嗎?是君子?。 笨鬃诱f:“見到賢人,就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ㄗ约河袥]有與他相類似的錯誤)?!弊勇穯栐鯓幼霾攀且粋€完美的人??鬃诱f:“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克制,卞莊子的勇敢,冉求那樣多才多藝,再用禮樂加以修飾,也就可以算是一個完人了?!笨鬃佑终f:“現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這樣呢?見到財利想到義的要求,遇到危險能獻出生命,長久處于窮困還不忘平日的諾言,這樣也可以成為一位完美的人。”子張問如何才能使自己到處都能行得通。孔子說:“說話要忠信,行事要篤敬,即使到了蠻貊地區,也可以行得通。說話不忠信,行事不篤敬,就是在本鄉本土,能行得通嗎?站著,就仿佛看到忠信篤敬這幾個字顯現在面前,坐車,就好像看到這幾個字刻在車轅前的橫木上,這樣才能使自己到處行得通?!弊訌埌堰@些話寫在腰間的大帶上。6.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官,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聽陵計,匆復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令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愿勿復再言?!?/p>

陵與武飲數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驩,效死于前!”睦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呼!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

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笔拐叽笙?,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p>

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漢書?蘇武傳》班固)(1)下列句子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A.陵降,不敢求武。求:要求B.從至雍棫陽官,扶輦下除除:殿階C.自分已死久矣分:分別D.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過:過錯(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A.①武與李陵俱為侍中②子為父死,無所恨B.①賜錢二百萬以葬②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C.①空自苦亡人之地②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驩D.①因謂武曰②因泣下霑衿(3)下列對文段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A.李陵對蘇武勸降一段的描寫,不但表現了蘇武的可貴的氣節,同時也刻畫了叛將李陵的復雜心態。B.李陵在勸蘇武時曾說“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這是李陵對漢朝統治者的諷刺和控訴,說明了自己不回漢的根本原因。C.蘇武與李陵的對答針鋒相對,波瀾起伏,兩人雖是故友,而今卻是敵對陣營,人物之聲氣躍然紙上。D.蘇武“強壯出”,出使的時候正當壯年,回歸故國時已是“須發盡白”,一生的大好時光都在煎熬中過去了,作者的嘆惋之情溢于言表。(4)翻譯下列句子①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②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眳⒖即鸢福捍鸢福海?)B(2)C(3)B(4)①單于聽說我與您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來勸說您,愿謙誠地相待您。②漢使者萬分高興,按照?;菟痰脑捜ヘ焸鋯斡?。單于看著身邊的人十分驚訝,向漢使道歉說:“蘇武等人的確還活著。”【考點】文言文閱讀。【分析】(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古代職官常識等??忌鶕n內的積累并結合語境,認真分析,確認詞義。(2)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結合具體的語境分析虛詞。(3)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將選項和原文進行比較。(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窘獯稹浚?)BA.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訪求蘇武。求:訪求;C.我料定自己已經是死去的人了!分:料想;D.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過當時我李陵呢!過:超過。(2)CC.助詞,的;A.動詞,擔任/介詞,替;B.連詞,用來/介詞,在…的時候;D.趁機/因此。(3)B“根本原因”錯,文中只是分析了不回漢的原因,但沒有說明哪個是根本原因。(4)①素厚:一向深厚;說:勸說;虛心:謙誠。句子翻譯為:單于聽說我與您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來勸說您,愿謙誠地相待您。②如:按照;讓:責備;謝:道歉。句子翻譯為:漢使者萬分高興,按照?;菟痰脑捜ヘ焸鋯斡?。單于看著身邊的人十分驚訝,向漢使道歉說:“蘇武等人的確還活著?!眳⒖甲g文:

當初,蘇武與李陵都為侍中。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訪求蘇武。時間一久,單于派遣李陵去北海,為蘇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機對蘇武說:“單于聽說我與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來勸說足下,愿謙誠地相待你。你終究不能回歸本朝了,白白地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你對漢廷的信義又怎能有所表現呢?以前你的大哥蘇嘉做奉車都尉,跟隨皇上到雍棫陽宮,扶著皇帝的車駕下殿階,碰到柱子,折斷了車轅,被定為大不敬的罪,用劍自殺了,只不過賜錢二百萬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隨皇上去祭祀河東土神,騎著馬的宦官與駙馬爭船,把駙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騎著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殺。我離開長安的時候,你的母親已去世,我送葬到陽陵。你的夫人年紀還輕,聽說已改嫁了,家中只有兩個妹妹,兩個女兒和一個男孩,如今又過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長久地像這樣折磨自己!我剛投降時,精神恍惚,幾乎要發狂,自己痛心對不起漢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宮,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過當時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紀大了,法令隨時變更,大臣無罪而全家被殺的有幾十家,安危不可預料。你還打算為誰守節呢?希望你聽從我的勸告,不要再說什么了!”蘇武說:“我蘇武父子無功勞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來的,官職升到列將,爵位封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親近之臣,常常愿意為朝廷犧牲一切?,F在得到犧牲自己以效忠國家(的機會),即使受到斧鉞和湯鑊這樣的極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兒子侍奉父親,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什么可遺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說了!”

李陵與蘇武共飲了幾天,又說:“你一定要聽從我的話。”蘇武說:“我料定自己已經是死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請結束今天的歡樂,讓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見蘇武對朝廷如此真誠,慨然長嘆道:“啊,義士!我李陵與衛律罪孽深重,無以復加!”于是眼淚直流,浸濕了衣襟,告別蘇武而去。

漢昭帝登位,幾年后,匈奴和漢達成和議。漢廷尋求蘇武等人,匈奴撒謊說蘇武已死。后來漢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請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見到了漢使,原原本本地述說了幾年來在匈奴的情況。告訴漢使者要他對單于說:“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只大雁,腳上系著帛書,上面說蘇武等人在北海。”漢使者萬分高興,按照?;菟痰脑捜ヘ焼枂斡?。單于看著身邊的人十分驚訝,向漢使道歉說:“蘇武等人的確還活著。”

單于召集蘇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經投降和死亡的,總共跟隨蘇武回來的有九人。蘇武于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長安。蘇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當初壯年出使,等到回來,胡須頭發全都白了。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夏天的時候,①______不過,要是天天這樣喝,②______

;碳酸飲料喝得太多,牙齒長期處于酸性環境中,很容易出現蛀牙,不僅使牙齒顏色變黑,還會導致牙痛,牙冠、牙根殘損。避免這種損害的最佳方法就是

③__________,并改掉晚上不刷牙的壞習慣。參考答案:

(1).喝一口冰涼的碳酸飲料實在是爽(很多人喜歡大量飲用碳酸飲料)

(2).就有可能損壞牙齒

(3).減少碳酸飲料的攝入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根據文意填空的題目,答題時注意前后文的照應,以及語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碳酸飲料”,第②空注意后面的“使牙齒顏色變黑,還會導致牙痛,牙冠、牙根殘損”,第③空注意前文“避免這種損害”。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的一句是(

)復雜的社會現實凸顯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回歸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通過學習踐行國學經典以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已成為一個時代的呼聲,究竟應如何有效地傳承國學經典中的精髓?幾千年教育史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

。在中國古代,從私塾到書院,學生便是通過反復閱讀和背誦經典,受到人文修養方面的熏陶,實現了培養知書達禮的儒雅君子的教育目的。A.通過長期誦讀經典,人們能在耳濡目染中逐步自覺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習慣。B.不僅要長期誦讀經典,還要在耳濡目染中逐步自覺養成良好的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