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詩詞創作培訓材料_第1頁
教師詩詞創作培訓材料_第2頁
教師詩詞創作培訓材料_第3頁
教師詩詞創作培訓材料_第4頁
教師詩詞創作培訓材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詩詞創作培訓材料我們要學習的詩詞創作,指的是近體詩的創作。在這之前,首先要簡單了解下一些概念。你們都是年輕人。上小學甚至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背誦古人的詩詞了。對古典詩詞有一定的認識。古典詩詞從體裁上來分,以唐朝為分水嶺:唐朝以前的詩歌稱為古體詩,比如詩經、楚辭、樂府、歌行體等。唐朝以后出現了格律詩,這種格律詩,也叫近體詩(注意:近體詩與近代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近代詩指的是1919年五四以后的新詩體,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散文詩)。比如:五絕、七絕、五律、七律等。近體詩古體詩和近體詩和近體詩有什么不同呢?古體詩用韻比較寬泛,句子不太講究平仄,句式也參差不齊。而近體詩呢?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有嚴格的押韻,講究平仄調和,講究對仗,而且句數、字數和韻都是有嚴格規定的。那么大家要問了,這樣說來,寫古體詩豈不是要比寫近體詩容易嗎?我的回答是:否。為什么呢?因為古體詩的用語高古,沒有深厚的古文學修養,寫不出那種高古的氣象,就成了順口溜。大家都讀過《詩經》、《離騷》、《古詩十九首》、李白的《蜀道難》、《將進酒》;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賣炭翁》;白居易的《琵琶行》、《長恨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等等,這些都屬于古體詩,這些詩,千百年來膾炙人口,語言既高古而華麗,今天的我們想寫出這樣風格的古體詩,難度相對大些。那么近體詩就好些嗎?也不盡然,但近體詩篇幅短小,筀初學時容易上手。就像我們打拳一樣,開始學的都是基本的套路,等到把這些套路用熟了,自然就能進行變化。近體詩的絕句包括五絕和七絕。現在我們先來學習五絕的格律。先舉個簡單的例子:馬詩(唐李賀)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這首詩大家都非常熟悉,甚至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背過。這是一首五絕,全詩只有20個字,讀起來朗朗上口,為什么有這樣的感覺呢?有兩個因素:一是押韻,二是平仄調和。我們先來說一下韻,古人的近體詩,一般用的是《平水韻》,大家到網上可以搜到這個韻表。現在人提倡用《中華新韻》,也就是按今天漢語拼音的四聲編寫的韻表。不管我們今天的創作用什么韻,但因為我們是傳承古典詩詞,所以都有必要對《平水韻》有一定的了解。現在我們來認識一下《平水韻》表和《中華新韻》表。現在我們來看這首五絕,它的第一句不入韻,第二句押的韻是“鉤”,第三句不押韻,第四句押的韻是“秋”。“鉤、秋”兩個韻在《平水韻》的下平“十一尤”里,在《中華新韻》的“七尤”里。我們再看平仄:馬詩(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第一句“大漠”是仄仄,“沙如雪”是平平仄,句尾仄收;第二句“天寒”是平平,“白屋貧”是仄仄平,句尾平收;第三句“柴門”是平平,“聞犬吠”是平平仄,句尾仄收;第四句“快走”是仄仄,“踏清秋”是仄平平,句尾平收。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我們來看下一首:泊湘口(戴叔倫)

湘山千嶺樹,桂水九秋波。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露重猿聲絕,風清月色多。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首句不押韻,第二句押的韻是“波”、第三句不押韻,第四句押的韻是“多”。這首詩押平水韻的下平“五歌”韻。我們再來看句子的平仄:第一句“湘山”是平平,“千嶺樹”是平仄仄,結尾仄收;第二句“桂水”是仄仄,“九秋波”是仄平平,結尾平收;第三句“露重”是仄仄,“猿聲絕”是平平仄,結尾仄收;第四句“風清”是平平,“月色多”是仄仄平。結尾平收。2、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的五絕的兩種樣式:一是仄起仄收式,一是平起仄收式。這也是五絕的“正格”,那么五絕還有“非正格”的嗎?有,那就是首句押韻。首句押韻式,在這里我們先不講,你們先把這正格掌握了,寫熟了,非正格也自然就會了。大家要問了,古人怎么就這么呆板啊,這二十個字,不是平,就是仄,難道就沒有可以通融的地方嗎?當然有,古人也不是就這么不講道理,能通融的地方也可以通融。比如: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剛才我們學習了五絕的兩種格式:一是仄起仄收式,一是平起平收式。二四句要押韻,而且韻字要在同一個韻部。絕句的前兩句稱為一聯,后兩句也稱為一聯。一句里平仄要相間,一聯里平仄要相反。二三句之間要相粘(粘頭不粘尾)。這兩種格式掌握了,那么七絕的格律就容易掌握了:七絕的平起平收式:先來看五絕的仄起仄收式: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本著一句之中平仄相間的原則,第一句,我們在“中仄仄平平”加上兩個“平平”,變為:平平中仄仄平平;第二句,我們在“中平中仄平”前面加上“仄仄”,變為:仄仄中平中仄平;第三句,我們在“中平平仄仄”前面加上“平平”,變為:仄仄中平中仄仄;第四句,我們在“中仄仄平平”前面加上“仄仄”,變為:平平中仄仄平平。這就是七絕的平起平收式: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七絕的仄起平收式:我們先來看五絕的平起仄收式: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本著一句之中平仄相間的原則,第一句,我們在“中平中仄仄”的前面加上“仄仄”,變為:仄仄中平中仄平;第二句,我們在“中仄仄平平”前面加上“平平”,變為:平平中仄仄平平;第三句,我們在“中仄平平仄”前面加上“平平”變為:平平中仄平平仄;第四句,我們在“中平中仄平”加上“仄仄”,變為:仄仄中平中仄平。這就是七絕的仄起平收式:中仄中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中仄平。從五絕的格律到七絕的格律,首句因為從仄收轉到平收,這里需要大家留心記一下它的變化,只要首聯的格律正確了,其它三句的格律都可以推出來。另外,七言絕句首句以平收為正格。還有兩種:一種是平起仄收式,一種是仄起仄收式。這兩種我們暫時先不講。大家把正格先掌握,以后寫得多了,就會水到渠成,什么格都會寫。掌握了格律后,我們就可以動手寫詩了。但在寫詩之前,我們還要明確一件事,詩和散文、小說等其它文章一樣,它也是一種體裁,我們在動筆之前,首先要想好,我想表達什么樣的主題,先把主題確定好了,然后選擇能表達這個主題的材料。當然,能表達同一樣主題的材料很多,就看你怎么選,從什么角度去選。那么后面就是動筆寫了。寫的時候,要注意所用的語言。古典詩詞的語言、優美、凝煉、含蓄,這是詩詞特有的美。三、絕句的章法和構思絕句的章法一般來說有起承轉合四個步驟。就是首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轉,第四句合。絕句的精彩之處,更多的體現在整體的構思上。起承轉合之間,短短的四句話,要交代完整作者的寫作內容、目的、意義。因為體裁小,不可能寫的那么詳細,但也必須交代明白,這就需要很深的駕御語言的能力和巧妙的構思。絕句必須在精妙構思的基礎之上,給人留下足夠的回味。想寫的內容當然是需要寫出來的,但要在很短的文字上精心設計安排,取材、剪裁頗費腦筋。寫細了,會浪費筆墨。寫粗了,又可能交代不清。因此,必須抓住最精彩的一點展開。絕句之絕,就要體現在詩人的思力上。沒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構思,是不可能出經典之作的。絕句的章法固然也有很多的方法,但歸結起來,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平起、順承、跳轉、妙合。平起,就是起頭的時候盡量心情平靜,不要一下筆就風起云涌。那樣往往會后繼乏力。只要抓住問題的要害,輕輕地開了頭就可以了。順承,就是接著前一句話說,盡量承接的自然,緩緩地把感情向上推。跳轉,就是要盡量使轉折之筆蕩開,造就波瀾。妙成,好比抖包袱。尾句一出,中心亮明了,使人眼前一亮,然后拍案叫絕。我們以杜牧的《赤壁》為例來說明一下。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我們知道,赤壁是個古戰場。自古寫這個題材的很多,但我以為杜牧的這一首與眾多的同題材作品不同,有著極其經典巧妙的構思。起句交代作品所描寫事件的起因,是因為撿到一塊廢鐵,這是一塊埋藏于沙土下面的折斷了的戟,是一種武器。承接句進一步交代說,自己回家去清洗打磨,認出是古時留下的。至于是什么時候的東西,作者沒有講。但因為題目里交代了“赤壁”二字,我們知道是三國時期的。這樣,就順便扣上了赤壁古戰場這樣的題。第三句轉折,就是典型的跳轉,作者在這里做了一個假設,假如東風不幫助周郎的話(會怎么樣呢)?尾句合的甚為有意思,作者不說戰爭的結局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而避重就輕地說二喬(三國東吳霸主孫策和大將周瑜的妻子)的命運。關于赤壁之戰的種種說法,我們不用在這里詳加陳述,二喬的結局在這里代指了戰爭的結局,這是詩這種文體所特有的方法。這里不僅有象征,而且有假設。全詩的技巧也主要體現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跳轉。東風句的出現,在我們初讀此詩的時候,你會覺得很突然。我們無論如何想象不到東風與廢戟的關系,似乎八竿子也打不著。而當我們讀完最后一句的時候,才明白它的妙用。這就是轉折的妙處,這就是波瀾。從撿拾廢戟而磨洗,因磨洗而認前朝,進而想到東風,于是假設,最后妙結,這之間包含了作者的巧妙構思,令人嘆服。讀者可能會問,寫這樣大的題材,當然可以做到波瀾壯闊。如果是小的題材呢?其實,詩的技巧就在于作者的構思上,是詩人思力的體現。小的題材一樣可以盡起波瀾,關鍵在于作者如何把握。比如杜牧的絕句《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長安回望繡成堆,起句緊扣題目,因為是過華清宮,因而從長安入手就是很平的起筆,一點也不突然。回望的,是繡成堆,風景優美。山頂千門次第開。納入詩人眼簾的,不僅僅是風景,還有山頂一道道的門,它們依次打開。當然,這不是真的望見,而是一種想象。杜牧過華清宮舊址,過去的事情早已經成為歷史。作為詠史篇,這里的事情是透過歷史的印記而想象出來的。這里既有歷史的真實性,同時也不乏夸張的妙用。比如千門就肯定不是真的有一千座門,而是一種夸張。但這個夸張不是全篇的技巧,而是修辭。因為它只對這一句起作用。一騎紅塵妃子笑,轉折的也很別致。回望、千門開、妃子笑,這三者之間實在是沒有什么聯系。但結尾一出,聯系就出來了。無人知是荔枝來。原來是在說荔枝。這依次打開的千門,那么秩序井然,是為了把傳遞情報的千里驛站變為運送荔枝的特快專遞。了解荔枝以及這段歷史的人,就知道這其中的厲害關系了。尤其是那個“笑”字,使我們不得不想起“一笑傾城、再笑傾國”的故事。兩個妃子的“笑”雖然具體原因不同,卻又有著極其相似的一面。這里的諷刺意義是巨大的,這也體現了詩的藝術力量。說到這里,我們需要說一下,詩,尤其是絕句,它的線索是很重要的。前面一首詩的線索是戰爭。這一首詩的線索是荔枝。看似關系不大的四句,通過線索聯結到一起,似散實連,這是絕句章法的關鍵。我們還可以用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來舉例說明。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君問歸期未有期:接到妻子的來信,問我歸期。可我實在不知道歸期在何時。巴山夜雨漲秋池:我現在在巴山,秋天的夜雨很大。何當共剪西窗燭:什么時候我再和你一起剪燭西窗呢?卻話巴山夜雨時:那時我再向你述說巴山夜雨時,我是怎樣在相思中度過象今天這樣孤寂的夜晚的。全詩的起承轉合都很平淡,但依然可以清晰地分出四個部分之間的脈絡。前兩句都是寫現在,第三句用幻想加疑問的方式寫將來。結尾雖然還是沉浸在對將來的幻想之中,卻已經結了,表明這是現在的想象。這首詩的主線當然就是相思之情了。因為相思,作者的妻子來信問歸期。因為相思,作者雨夜不寐。因為相思不寐而展開幻想,進而設想一個美好的相聚的場面。絕句的章法千變萬化,但主線是不可缺少的,起承轉合也是不可缺少的。那么有人要問,難道詩都是要起承轉合的嗎?有沒有不是這樣安排的呢?一般來說,起承轉合是必不可少的四個部分。不論是格律詩還是古體詩亦或長篇歌行,都是如此。長篇歌行或者敘事長詩的起承轉合更是不可少的,只是它們變化更大一些。但是也有例外。比如杜甫的名篇《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全詩是一個完整的春天的畫面,這里就沒有起承轉合的安排。只有動靜結合的技巧。前兩句是靜景,后兩句是動景。動靜之間婉轉和諧。再比如《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第一句是點,第二句是線,第三第四句是面。點、線、面的結合,組成四幅畫面。但這樣的詩雖然好,可惜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我們看不出作者寫作的目的和意義到底是什么。尤其“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一麗一香,有些直白,沒有多少精妙之處,內容顯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