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人教版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第二節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 優秀_第1頁
高中化學人教版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第二節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 優秀_第2頁
高中化學人教版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第二節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 優秀_第3頁
高中化學人教版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第二節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 優秀_第4頁
高中化學人教版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第二節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 優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鈉的化合物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使學生了解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和用途。2.通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熱穩定性實驗,使學生了解鑒別它們的方法。3.通過氧化鈉和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對比的學習方法。二、教學重點的性質。2.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三、教學難點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四、教學方法1.運用對比的方法學習氧化鈉和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有關知識。2.通過實驗演示驗證過氧化鈉、碳酸鈉及碳酸氫鈉的重要性質。五、教學用具投影儀,小試管、大試管、小燒杯、脫脂棉、膠頭滴管、酒精燈、火柴、彩色氣球、鐵架臺、鑷子、帶導管的塞子(雙孔和單孔)Na2O2、NaHCO3、Na2CO3固體;NaHCO3、BaCl2溶液、稀鹽酸、石灰水、水、酚酞試劑。六、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投影】展示一幅消防隊員正在滅火的圖片【提問】有火情發生,我們首先想到用什么滅火呢?【設疑】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是由于反應產生了比空氣密度大且一般不支持燃燒的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可以滅火,而現在,我卻要用水和二氧化碳來點火,大家相信嗎?【演示實驗】“滴水生火”,在蘸有Na2O2的脫脂棉上滴水,脫脂棉劇烈燃燒。【補充實驗】“吹氣生火”,請一位學生對著蘸有Na2O2的脫脂棉輕輕地吹口氣,脫脂棉劇烈燃燒。【提問】發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展示過氧化鈉】【講述】原來,是這種叫做過氧化鈉的化合物在起作用。積極思考,回答問題——水、滅火器認真傾聽,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學生參與實驗,對著脫脂棉吹氣。驚奇、議論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實驗回答設疑,增強學生動手實驗能力,提起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新課】由于鈉的性質活潑,其化合物的種類繁多,用途也廣。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鈉的化合物。【板書】第二節鈉的化合物【講述】我們在初中已學過NaCl和NaOH,這節課我們來重點學習Na2O2、Na2CO3和NaHCO3。首先我們來學習Na2O2的性質。【板書】一、過氧化鈉【提問】由剛才的實驗我們可知,Na2O2可與H2O和CO2發生化學反應,它們反應后的生成物是什么?傾聽、回憶回答:放熱、生成氧氣通過舊知識,引導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演示實驗】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試管中,檢驗生成的氣體,并在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講述】可見,Na2O2與水反應后生成了相應的堿NaOH和O2【提問】請大家寫出該反應的反應方程式。【板書】2Na2O2+2H2O==4NaOH+O2↑【補充實驗】在盛有少量酚酞試液的試管中逐漸加入Na2O2粉末,振蕩。【講述】上述實驗說明了Na2O2具有漂白性。實際應用中,我們常用其來漂白織物、麥稈、羽毛等。【分析】用雙線橋法,標出Na2O2與水反應的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進一步說明Na2O2具有強氧化性和漂白性。【板書】強氧化性、漂白性歸納實驗現象: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和溶液變紅。上來板書化學反應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描述實驗現象:溶液先變紅,后褪色。雙線橋分析通過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嚴謹的科學實驗精神復習氧化還原電子轉移的雙線橋分析法【過渡】Na2O2與CO2反應時也生成了O2(支持了脫脂棉的燃燒),同時生成了Na2CO3。【板書】2Na2O2+2CO2====2Na2CO3+O2↑【投影】思考題1.呼吸面具中常用Na2O2做供氧劑,說明理由;2O2應怎樣保存?【板書】過氧化物;做供氧劑;密閉保存用雙線橋法分析Na2O2與CO2反應。Na2O2和二氧化碳反應放出氧氣。Na2O2在空氣中易和二氧化碳、水反應,所以應密閉保存。再次復習氧化還原知識,培養觀察能力、敘述能力【過渡】同樣是由鈉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Na2O,卻有著與Na2O2不同的性質。【板書】二、氧化鈉【講述】Na2O是一種白色固體,是堿性氧化物,也能與H2O、與CO2反應,分別生成NaOH和Na2CO3。【板書】Na2O+H2O====2NaOHNa2O+CO2====Na2CO3【投影】比較Na2O與Na2O2的性質設疑激發學生興趣,并積極參與思考學生回答填寫表格復習堿性氧化物的有關知識教會學生歸納總結的方法【過渡】日常生活中,我們蒸饅頭要用發酵粉,大家知道發酵粉中含有哪些成分嗎?【展示】固體Na2CO3、NaHCO3【講述】這就是發酵粉中所含的兩種物質。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它們的性質。【板書】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指導】請大家閱讀課本上有關內容,總結出Na2CO3與NaHCO3的物理性質。【投影】碳酸鈉與碳酸氫鈉性質的比較。【討論】Na2CO3與Na2CO3·10H2O是否為同一物質?【講述】Na2CO3與Na2CO3·10H2O是兩種不同的純凈物,Na2CO3·10H2O在空氣中易發生風化而變成粉末。【提問】檢驗某一種物質中是否含有CO32-,用什么試劑?根據什么現象判斷?

【講述】從初中所學知識我們知道,在Na2CO3中滴稀HCl,會有CO2氣體產生,那么,在NaHCO3中滴入稀鹽酸,現象又如何呢?【演示實驗】NaHCO3中加入鹽酸【設問】在Na2CO3與NaHCO3的溶液中分別滴加BaCl2,現象是否一樣呢?【演示實驗】討論,各抒己見學生思考、回答閱讀課本,填寫表格中的前四項學生互相討論后回答回答:用稀HCl,看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混濁的氣體放出來。完成表中內容⑤完成表中內容⑥引導學生接受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實際應用培養自學能力,并學會總結,將知識及時總結成規律,便于識記。喚醒學生的舊知識,引出新知識【過渡】Na2CO3與NaHCO3的另一個不同點是它們的熱穩定性不同。【演示實驗】同時加熱Na2CO3與NaHCO3。【結論】NaHCO3加熱可發生分解反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CO2氣體。而Na2CO3加熱無明顯現象,鑒別Na2CO3與NaHCO3固體時,我們也可用上述方法。【過渡】Na2CO3與NaHCO3性質的不同,決定了它們的用途也有所不同,請大家從課本中找出Na2CO3與NaHCO3的用途,并完成表中內容。與學生一同完成表⑦=8\*GB3⑧完成表中內容⑨使學生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指導學生歸納總結【討論】如何鑒別Na2CO3、NaHCO3和NaCl?【評價】對學生的設計方案作出評價【隨堂練習】:見表后學生討論回答當堂解題將所學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有助于學生通過練習,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鞏固【小結】本節課我們重點講了Na2O2、Na2CO3、NaHCO3三種化合物,它們的性質各不相同,用途也各有千秋。回憶傾聽、領悟將知識轉化為規律,便于識記【布置作業】課本P35頁2、3、4隨堂練習:1.下列關于碳酸氫鈉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它是一種白色粉末,溶解度大于Na2CO3B.加熱至200℃左右,可完全分解,利用這種性質,可由NaHCO3C.與Na2CO3相似,當質量相同,分別跟足量鹽酸反應后,NaHCO3可得到較多的二氧化碳D.其分子式為NaHCO3·10H2O,在空氣中會風化2.在NaOH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A.K+、HCO3-、Cl-、SO42-B.S2-、CO32-、Cl-、K+C.K+、Cu2+、SO42-、Na+D.Na+、Mg2+、NO3-、SO42-3.下列物質放置在空氣中因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變質的是()A.NaOHB.Na2OC.NaD.CaO4.2.1g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7.2g的CO與H2組成的混合氣體與足量的O2充分燃燒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體中,固體的質量增加(A.2.1gB.3.6gC.7.2gD.不可求5.下列各組中的兩物質作用時,反應條件(溫度、反應物用量比)改變,不會引起產物的種類改變的是()A.Na和O2B.NaOH和CO2C.Na2O2和CO2D.NaHCO3和NaOH6.Na2O和Na2O2的混合物70g,放入98g水里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中的NaOH質量分數為50%,則原混合物中Na2O的質量.板書設計:第二節鈉的化合物一、過氧化鈉1.與水的反應2Na2O2+2H2O==4NaOH+O2↑2.與二氧化碳的反應2Na2O2+2CO2====2Na2CO3+O2↑3.用途:過氧化物;做供氧劑4.保存:密閉保存二、氧化鈉Na2O+H2O====2NaOHNa2O+CO2====Na2CO3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鐵的重要化合物教學設計教學目標通過對鐵的重要化合物的分類學習,感受分類的化學思維方法,同時了解鐵的重要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初步掌握鐵的重要化合物的化學性質。通過對灰綠色沉淀現象的觀察與分析,提高實驗的觀察能力,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品質。從氧化還原的角度,認識不同價態的鐵的化合物的性質,掌握鐵與鐵的化合物的相互轉化關系,從中體會從價態變化角度預測物質有氧化性或還原性的思維過程。通過有序學習鐵的重要化合物的化學性質,初步掌握學習化合物化學性質的一般方法。二、教學重點:鐵的氧化物、氫氧化物的性質三、教學難點:氫氧化亞鐵的制備,Fe2+、Fe3+的相互轉化四、教學方法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和足夠的學習材料聯系生活,搭建新舊知識間過渡的橋梁突出化學實驗的作用,采用多種實驗教學方式五、實驗藥品和儀器試管、膠頭滴管、FeSO4溶液、FeCl3溶液、KSCN溶液、NaOH溶液六、教學過程【學生活動】閱讀課文關于鐵的氧化物的介紹,利用分類法歸納FeO、Fe2O3、Fe3O4的性質,填寫以下表格:Fe2O3FeOFe3O4俗稱化合價色、態用途與酸反應(堿性氧化物)【提問】根據鐵元素的常見化合價,鐵應該有哪些氫氧化物?【板書】2、鐵的氫氧化物鐵的氫氧化物性質比較(見表二)【提問】在實驗室中,我們如何來制備這兩種鐵的氫氧化物呢?【講述】鐵的兩種氫氧化物的制備實驗是,在兩只試管里分別加入少量FeCl3和FeSO4溶液,然后分別滴入NaOH溶液。【提問】請幾位同學來說說自己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總結】在第一支試管中產生了紅色沉淀,第二只試管產生灰綠色沉淀(實際上在這之前還有白色沉淀產生,只是由于時間很短大家沒有注意到),最終變為紅色沉淀。【提問】為什么在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時,生成的灰白色沉淀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色呢?【投影展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提問】Fe(OH)2在空氣中極易被氧化,實驗室中如何采取一定措施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呢?大家討論。【總結】在制取Fe(OH)2時,必須注意的一點是,防止其被氧化成Fe(OH)3。那么,把膠頭滴管插入溶液深處滴加NaOH溶液,因為溶液深處溶解的O2較少;用煮沸的蒸餾水配制FeSO4、NaOH溶液,煮沸可以使溶解的O2被趕出;配好的FeSO4溶液上面滴加少量煤油,隔絕空氣,防止FeSO4被氧化。【引入】Fe(OH)2和Fe(OH)3都是不溶性堿,兩者均不容于水,易溶于酸。【提問】請同學們寫出它們與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引入】我們知道了Fe(OH)2不穩定,易被O2氧化成Fe(OH)3,Fe(OH)3在常溫下穩定,那在加熱的條件呢?【講述】加熱Fe(OH)3時,失去水生成紅棕色的Fe2O3粉末,放映方程式為(略)。實驗:先往兩支FeSO4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和KSCN溶液(動作要迅速),觀察與記錄現象。再往兩支FeCl3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和KSCN溶液,觀察與記錄現象。操作與現象新制FeSO4溶液FeCl3溶液滴加NaOH溶液滴加KSCN溶液【問題情景1】閱讀課文,結合實驗現象,思考與討論:1.利用KSCN溶液,可以根據什么現象檢驗溶液中Fe3+的存在?Fe2+離子遇到KSCN會產生相同的現象嗎?2.FeSO4溶液滴加KSCN溶液一段時間后,再次觀察溶液的顏色,出現了什么變化?該變化說明了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3.Fe(OH)2沉淀是什么顏色?為什么往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生成的沉淀會出現顏色變化?【師生小結】1.含Fe3+的溶液遇KSCN溶液變紅,Fe2+離子沒有此現象,利用這一反應可以檢驗Fe3+的存在。2.含Fe2+離子的溶液放置一段時間后,與KSCN溶液會出現紅色,證明生成了Fe3+,由此說明Fe2+溶液容易被空氣中的O2氧化為Fe3+。3.Fe(OH)2為白色絮狀沉淀,但在空氣中因被氧氣氧化會而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的Fe(OH)3沉淀。【問題情景2】1.從Fe2+被O2氧化為Fe3+,體現了Fe2+的什么性質?除了O2,還有哪些物質可以氧化Fe2+?2.若要實現從Fe3+轉為Fe2+的變化,需要加入什么物質?【學生實驗2】Fe2+與Fe3+的轉化,按照教材P61科學探究進行實驗,觀察與記錄實驗現象。【問題情景3】結合實驗探究的現象,思考與討論1.Fe3+與鐵粉充分反應后的產物是什么?如何證明?2.回憶前面有關Fe2+的實驗,為什么用Fe與稀硫酸制備FeSO4溶液,并保持鐵過量?3.實驗中如何判斷Fe3+已充分反應?反應不充分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師生小結】1.以鐵粉為還原劑,可以將Fe3+還原為Fe2+,此時溶液與KSCN不變紅,說明溶液中已無Fe3+離子。加入氯水后溶液重新變紅,說明前面反應的產物是Fe2+,遇到氯水后重新被氧化為Fe3+。2.F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