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第八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一地理聯考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河南省漯河市第八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一地理聯考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河南省漯河市第八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一地理聯考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河南省漯河市第八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一地理聯考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河南省漯河市第八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一地理聯考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漯河市第八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一地理聯考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2分)1.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酸雨危害嚴重

B.臭氧層空洞

C.環境污染

D.全球氣候變暖參考答案:D酸雨危害、臭氧層空洞、環境污染都與海平面上升無必然關系,但全球氣候變暖會導致兩極地區的極冰融化,從而導致海平面上升,故選D。2.圖5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回答21~22題。

21.青藏高原氣溫比同緯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A.①和②較小B.②和③較小C.③和④較小

D.③和⑤較小22.與青藏高原小麥產量高、質量好有關的是

()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C.③小⑦大

D.④大⑥小參考答案:21.D

22.B3.下圖表示太陽、地面、大氣、宇宙空間之間的熱力作用關系,其中箭頭的含義包括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完成下列問題。26.右圖中②表示A.大氣吸收

B.太陽輻射

C.大氣反射

D.地面輻射27.大氣最主要的直接熱源是圖中A.②

B.③

C.④

D.⑤28.陰雨天氣溫日較差比較小的原因是A.②

B.③

C.④

D.⑤參考答案:26.B27.B

28.C【知識拓展】大氣的受熱過程(1)大氣的受熱過程:太陽→地面→大氣→地面,即太陽暖大地,大地暖大氣,大氣返大地。對流層大氣受熱狀況主要表現在“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對地面輻射的保溫作用”上,其實質是一個熱量的連續傳輸過程(如下圖所示)。理解“地面是大氣主要的直接的熱源”的含義,并在此基礎上理解大氣的熱力作用包括削弱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和吸收作用)和保溫效應(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吸收作用和大氣逆輻射)兩大方面。(2)大氣的熱力作用包括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氣對地面的溫室效應,它們是一個連貫的能量轉換過程,因此要運用綜合圖表法學習這部分內容,抓住主干,化繁為簡。(3)注意:在學習大氣的熱力作用時,一定要結合實例來理解掌握。例如:反射作用——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氣溫不會太高;散射作用——晴朗的天空呈現蔚藍色;吸收——臭氧層因吸收太陽紫外線而升溫;大氣逆輻射——有云的夜晚比晴天溫暖。記住并理解了這些典型例子后就可以遷移應用。例如晚秋或寒冬,霜凍多出現在晴朗的夜晚(大氣逆輻射弱),人造煙幕防御霜凍(加強大氣逆輻射),教室無太陽直接光線但明亮(散射)。4.下列屬于當前全球突出的環境問題是(

)A.噪聲污染和水土流失

B.臭氧層破壞和地震頻繁發生C.水體污染和湖面縮小

D.全球變暖和生物多樣性銳減參考答案:D屬于當前全球突出的環境問題是臭氧層破壞、全球變暖和生物多樣性銳減,D對。噪聲污染、水土流失、地震頻繁發生、水體污染和湖面縮小屬于區域性環境問題,不是全球性環境問題,A、B、C錯。5.下圖為我國春運期間各省區(不合港澳臺地區)人口流出、流入首位流(單純基于一省人口的總流出或總流入的強度)結構示意圖,圖中箭頭的粗細代表流入和流出強度。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1.圖中甲、乙兩省(區、市)分別是A.山西、青海 B.廣東、安徽C.云南、北京 D.山東、內蒙古2.該圖說明A.歷史因素對人口流動首位流的影響最大B.東北地區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最為復雜C.河南流出人口流向浙江的最多D.全國各省區流出首位流主要指向北京、天津、上海參考答案:1.B

2.C1.圖中甲、乙兩省分別是人口流入區、人口流出區,因此應分別對應經濟發達與經濟落后區域,山西、云南是遷出區,AC錯誤;廣東經濟發達、安徽經濟落后,B正確;山東吸引力不足以吸引重慶、福建等省份人口遷入,D錯誤。故選B。2.該圖說明,經濟因素對人口流動首位流的影響最大,A錯誤;圖中東北地區三省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呈單線聯系,最為簡單,B錯誤;左圖顯示河南省流出人口中流向浙江的人口最多,C正確;圖中顯示全國各省區流出首位流主要指向北京、廣州、上海,D錯誤。故選C。6.最終決定農業生產類型和規模的是:A.國家政策

B.交通運輸

C.市場需求

D.氣候條件參考答案:C7.20世紀80年代以來,影響我國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

B.生態環境

C.經濟

D.社會文化參考答案:C

略8.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表現在①促進高、低緯度間熱量的輸送和交換

②寒流對沿岸氣候起到增溫增濕作用③利于海洋污染物擴散,加快海水凈化速度

④暖流流經的地區多形成漁場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參考答案:D9.我國太陽能最豐富和最貧乏的省區分別是(

A.新疆

青海

B.西藏

四川

C.海南

黑龍江

D.海南

青海參考答案:B10.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提高農業產出的重要措施是A.改善自然條件的投入

B.增加勞動力的投入C.改善生產資料的投入

D.加大科技投入參考答案:D11.深秋,我國北方有寒潮活動的地區,農民常用濃煙籠罩大白菜地,防止大面積凍害,其主要原因是A.濃煙散射地面輻射,提高大氣溫度

B.濃煙反射大氣逆輻射,提高大氣溫度C.濃煙可阻擋冷鋒前進,防止作物凍害

D.濃煙吸收地面輻射,增強大氣逆輻射參考答案:D12.據統計,2015年,深圳市出口無人機30.9億元,比2014年猛增7.2倍。目前,深圳市有400多家單位從事無人機研發、生產和銷售,占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的70%,已成為世界主要的民用無人機研發和生產基地。目前深圳已從中國全球3C(電腦、通訊、消費類電子)研發制造基地發展成為全球最主要的無人機生產基地。據此完成下列各題。(1)深圳成為3C研發制造基地的主導因素是()A、勞動力豐富廉價

B、基礎設施完善

C、科技創新能力強

D、開放政策支持(2)大量無人機相關企業量集聚深圳的優勢是()A、減少工人工資開支

B、加快產業升級

C、降低原料和能源消耗

D、方便技術協作和信息交流參考答案:(1)C

(2)D(1)研發制造基地主要是需要科技和人才,所以深圳主要優勢條件為科技,選C項。(2)此題考查產業集聚的意義,產業集聚促使專業化分工空前發展,相關產業之間可以加強技術協作和信息交流,促進規模效益的產生,選D項。

【點評】一工業主導區位因素的判斷

影響工業生產的區位因素很多,一般情況下,主導因素決定了工業的區位選擇,對其主導區位因素的判斷可從以下方面進行:

1根據生產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斷:雷達圖中工業投入比重最大的是電能,則其主導因素是動力;工業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廉價勞動力,則其主導因素是勞動力;工業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原材料,則其主導因素是原料。為盡可能降低生產成本,工廠應選在上述主導因素豐富而廉價的地方。

2根據工業生產中原料及產品的性質判斷:1、在生產過程中所需原料易腐爛變質或易燃、易爆、易碎,可運性差的,應屬于原料指向型工業。2、生產的產品易腐爛變質或易燃、易爆、易碎,可運性差的,應屬于市場指向型工業。

3根據某地發展工業的比較優勢判斷:如北京中關村地區的科研技術力量強大,以電子產業為主,則這種產業的主導因素是科技。大慶市發展石化工業屬于原料指向型,而南京市發展石化工業則屬于市場指向型。兩地的區位優勢不同。

在分析和判斷工業主導區位因素時,一定要注意工業區位因素是發展變化的,比如在工業生產機械化、自動化不斷解放體力勞動的同時,工業對勞動力技能的需求逐漸增加,因此,勞動力素質對工業區位的影響逐漸增強。

二工業集聚帶來的好處:

①大規模和聯合企業生產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②可共同利用基礎設施,縮短交通運輸線和工程管網,節省基建投資和降低生產成本;

③能綜合利用原料、能源和“三廢”資源,生產更多的廉價產品和減少污染;

④有利于專業化和協作化,便于生產經營管理;

⑤便于組織各種服務性與輔助性企業統一服務,減少社會消耗;

⑥便于男女職工適當搭配,可合理利用勞動力資源13.下圖為“我國某地區農業生產模式圖”。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42.該農業生產模式最可能出現在(

)A.長江中下游平原 B.雷州半島C.成都平原 D.山東半島43.形成該農業生產模式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氣候 B.熱量和水分C.光照和濕度 D.積溫和降水參考答案:42.B

43.A【42題詳解】圖中有香蕉種植,香蕉屬于熱帶水果,雷州半島屬熱帶季風氣候,故B正確。長江中下游地區、成都平原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山東半島為溫帶季風氣候,冬季氣溫較低,不適合香蕉生長。故A、C、D錯誤。【點睛】香蕉原產熱帶、亞熱帶地區,喜高溫,忌霜凍。在整個生長發育期間要求氣溫在24℃以上,夏季不超過35℃。冬季不低于15℃。【43題詳解】圖中生產模式為基塘生產,是根據當地地勢低洼、排水不暢的特點,將低洼處挖地成塘,挖出的塘泥筑成塘基,塘中養魚,基上再種植的農業生產模式。所以改造的是地形和水分條件,故A正確。熱量、光照、濕度、積溫并未改造,故B、C、D錯。14.下圖為北半球甲乙兩地某日“太陽視運動路線圖”,圖0為地平圈,箭頭為太陽視運動方向,∠1=∠2=22°,悉尼該日太陽升起的方向為A.東北B.東南C.正東D.正北參考答案:A解析:春秋分日太陽從正東升起,而此時太陽直射點緯度22°N,太陽從東北升起來,從西北方向落下去。15.下圖是立體農業、灌溉農業、茶葉園藝農業、熱帶作物種植業的主要制約條件圖,按順序判斷正確的是A.①立體農業;②灌溉農業;③茶葉園藝農業;④熱帶作物種植業B.①熱帶作物種植業;②茶葉園藝農業;③灌溉農業;④立體農業C.①灌溉農業;②熱帶作物種植業;③立體農業;④茶葉園藝農業D.①茶葉園藝農業;②立體農業;③灌溉農業;④熱帶作物種植業參考答案:C16.下圖示意華北地區某城市地租等值線分布(單位:元/平方米),完成圖中數字地租最高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參考答案:A17.下列四幅圖中,表示北半球冬至日的是(

參考答案:A18.下圖為四地區的農業產值結構和商品率示意圖,讀圖回答19~20題。19.四地區可能的農業地域及其主導區位因素對應正確的一組是

A.甲地:種植園農業——氣候

B.乙地:商品谷物農業——交通

C.丙地:混合農業——地形

D.丁地:乳畜業——市場20.關于四個地區農業生產特點的說法,最可能正確的是

A.甲主要生產水稻,只分布在東亞季風區

B.乙主要生產小麥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廣人稀的地區

C.丙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飼養牛羊,機械化水平很低

D.丁主要生產鮮奶及乳產品,分布在地廣人稀的干旱地區參考答案:B

B19.據報道,中國有望發射自主火星控測器,中國現在的運載能力、測控能力也可以支持火星探測器發射。結合下表完成下列問題。行星質量(地球為1)體積(地球為1)平均密度(g/cm3)公轉周期自轉周期四季更替地球1.001.005.521年23時56分有火星0.110.153.961.9年24時37分有

3.液態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下列敘述與地球“液態水存在”有密切關系的是①地球上晝夜交替的周期比較適中

②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適中③地球處于相對安全的宇宙環境之中

④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比較適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人類首先選擇火星作為探索地外生命起源和進化的行星,是因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現象與地球十分相似,主要表現為()①火星和地球一樣被厚厚的大氣層所包圍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變化,且四季的長度一樣③火星、地球自轉周期的長度比較適中④火星、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都比較適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參考答案:3.D

4.C【3題詳解】①地球上晝夜更替的周期比較適中,使晝夜的溫度變化不會太大,故正確.②地球的質量和體積比較適中,使地球周圍形成大氣層,和液態水無關,不符合題意。③地球處于一種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之中是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之一,和液態水的存在無關,不符合題意。④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比較適中,使地球的溫度適中,故正確。故選D。【4題詳解】①火星的體積和質量遠小于地球,其吸引力有限,大氣有可能逃逸到宇宙中,所以火星不可能和地球一樣被厚厚的大氣層所包圍,不符合題意。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變化,由于火星的公轉周期和地球不同,所以四季的長度不一樣,不符合題意。

③根據表格可知,火星、地球自轉周期的長度比較適中,故正確。

④火星、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都比較適中,故正確。故選C。【點睛】地球上液態水的存在主要是溫度適中,氣溫在0℃以上100℃以下是液態水存在的條件;根據圖表內容可以確定火星與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現象相似,主要表現為公轉周期、自轉周期和四季、距離太陽的長度等.20.下列關于太陽大氣的敘述,正確的是A.我們能直接觀測到的太陽,是太陽的大氣層。B.太陽大氣稀薄,人們肉眼觀測不到C.太陽大氣從外向里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D.太陽大氣的變化通常稱為太陽活動。參考答案:A21.由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產生的地形區是A.喜馬拉雅山脈

B.東非大裂谷

C.安第斯山脈

D.阿爾卑斯山脈參考答案:A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之間,印度洋板塊向西北、亞歐板塊向東南運動,兩個板塊相互擠壓隆起,形成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22.我國西北地區比東北地區人口容量小,其主要原因是西北地區A.人均消費水平低

B.光熱資源少C.水資源匱乏

D.土地面積小參考答案:C影響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資源,我國西北地區深居內陸,氣候干旱,水資源匱乏,因此西北地區比東北地區人口容量小,據此選C。【點睛】影響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資源,區域的短板資源因素往往是決定區域人口容量的關鍵因素。23.運輸工具與運輸線路合二為一的新型運輸方式是(

)A.航空運輸

B.管道運輸

C.海底隧道

D.地下鐵路運輸參考答案:B管道運輸既是運輸的工具,又是運輸線路,是合為一體的,而其它運輸方式的運具與線路是分離的。24.黑子和耀斑所對應的太陽大氣層分別是()A.光球、日冕

B.光球、色球

C.色球、光球

D.色球、日冕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太陽大氣層從里向外依次是光球、色球、日冕,溫度、厚度由小變大,亮度、密度由大變小。在光球層上有太陽黑子,色球層上有耀斑,日冕層上有太陽風。光球層用肉眼可見,色球層在日全食時或利用特殊的望遠鏡可見,日冕層在日全食時或利用特制的日冕儀可見。25.目前,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A.河流水和湖泊水

B.地下水和冰川C.河流水和深層地下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參考答案:D目前,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D對。冰川水、深層地下水目前難以利用,A、B、C錯。26.下列有關西亞地區自然條件的敘述,正確的是A氣候炎熱干燥,淡水資源短缺,農業中畜牧業占重要地位B地形以高原為主,地勢較平坦,發展種植業的條件優越C居民均為白色人種,稱為阿拉伯人,故有“阿拉伯世界”之稱D被“五海”所圍繞,受海洋影響明顯,氣候溫暖濕潤參考答案:A二、填空題(共10分)2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羊絨產業是該市的優勢產業,羊絨制品年產銷能力達到100萬件,市場占有率達中國的40%和世界的30%以上。最近幾年,鄂爾多斯市從“揚眉吐氣”(羊、煤、土、氣)之城向“全國技術創新示范城市”轉變,還建成了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材料二

下圖為“鄂爾多斯市及周邊區域自然資源分布圖”。(1)鄂爾多斯的羊絨制品廠屬于

指向型工業,其市場競爭力較強的主要原因是

。(2)促進鄂爾多斯從粗放的畜牧業生產向綠色農畜產品基地建設轉變的有利社會經濟條件有

。(3)鄂爾多斯市工業發展的優勢條件有

;在工農業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是

。參考答案:(1)原料

產品質量高;地價較低和勞動力成本較低,有價格優勢(2)交通條件的改善

技術水平的提高

消費市場的擴大

政策支持(任答2點)(3)礦產資源豐富

能源資源豐富

交通便利

市場廣闊(任答3點)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鹽堿化(任答2點)解析:(1)鄂爾多斯位于我國內蒙古牧區,因此羊絨制品廠屬于原料指向型業。市場競爭力主要取決于產品的質量和價格,我國著名牧區,產品質量高;地廣人稀,經濟欠發達,地價和勞動力成本較低。(2)農業生產的社會經濟條件包括:交通、技術、市場和政策等。(3)工業生產的區位條件包括:土地、水源、原料、工人、動力、市場、交通、政策、技術、資金、工業基礎等,結合材料即可。在工業發展過程中易造成環境污染;當地降水少,水資源不足,因此易造成水資源短缺。當地為我國主要牧區,屬干旱、半干旱地區,不合理放牧和農墾等易引起土地荒漠化和鹽堿化。28.讀下圖,完成下列要求。(1)圖中下列各字母所在的氣壓帶名稱是:

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2)在氣壓帶中,盛行上升氣流的是___________,動力原因形成的是___________,熱力原因形成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3)寫出各風帶的名稱:A→B:___________;C→D:___________。參考答案:(1)B副極地低氣壓帶

C副熱帶高氣壓帶

D赤道低氣壓帶(2)BD

BC

AD(3)極地東風帶

東北信風帶解析:本題以氣壓帶風帶分布圖為背景,考查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規律,考查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原因,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解讀與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關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1)考查氣壓帶與風帶的分布規律。據圖可知,B位于60°附近,是副極地低氣壓帶;C位于30°附近,是副熱帶高氣壓帶;D位于0°附近,是赤道低氣壓帶。(2)在氣壓帶中,副極地低氣壓帶和赤道低氣壓帶為上升氣流;動力原因形成的是副極地低氣壓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熱力原因形成的是極地高氣壓帶和赤道低氣壓帶。(3)考查風帶的分布規律。A→B為極地東風帶;C→D為東北信風帶。29.下圖中EDF是晨昏線,其中陰影表示黑夜。讀圖回答問題。(1)此圖表示_______(北半球節氣)的地球光照情況。其中ED為晨昏線中的___線。(2)此時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_________。(3)這天,B地約_______時日出,晝長為_________小時。(4)此時,北京時間為_______時,全球與北京同一日期的范圍是__________。(5)這一天之后,太陽直射點向______(南或北)移動,北京未來半年內白晝如何變化________。(6)這一天DEC三地正午太陽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___。參考答案:(1)冬至;晨

(2)60°E,23°26'S

(3)8;8

(4)16;120°W向東到180°或180°向西到120°W

(5)北;晝漸長

(6)C>E>D

解析:(1)此圖北極圈及以北地區出現了極夜,故表示冬至日的地球光照情況。其中ED沿地球自轉方向由夜進入晝,為晨昏線中的晨線。(2)圖中晝半球的中央經線是60°E(即正午12時所在經線,也是直射地的經線),此日是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故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60°E,23°26′S。(3)晨線與B點的交點是8時,故B地約8時日出。晝長=(12-日出)*2,故該地長為8小時。(4)由于60°E是12時,與北京時間120°E的地方時相差4小時,且北京時間早4小時,故此時北京時間為16時。新一天的范圍從0時經線向東到180°。由于60°E是12時,則0時經線是120°W,即全球與北京同一日期的范圍是120°W向東到180°或180°向西到120°W。(5)這一天之后,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京未來半年內白晝將變長。(6)這一天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是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即離南回歸線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越大。ECD三地正午太陽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C>E>D。

三、綜合題(共38分)3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2014年5月9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二、三工作組報告宣講會在中國氣象局召開。報告指出:如不采取行動,全球變暖將超過4℃,如積極行動,仍有可能實現2℃升溫目標。要實現在本世紀末2℃升溫的目標,需要能源供應部門進行重大變革,并及早實施全球長期減排的路徑。他建議,加強風險管理,降低氣候變化風險,要從國家層次上重視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呼吁大家行動起來,科學認識氣候變化,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材料二中國能源消費構成示意圖。(1)根據全球氣候變暖成因與危害之間的關系,填出圖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內容。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簡要說明我國CO2排放總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談談我國控制CO2排放量的合理措施。(3)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將會對我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產生影響。為了預防海平面上升所產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參考答案:(1)毀林燃燒礦物燃料極冰融化沿海低地被淹(2)原因:人口和經濟總量大,能源消費總量大;礦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氣)占能源消費構成的比重極高。措施:開發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進行溫室氣體的回收;加強管理與宣傳,提高節能意識。(3)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加強城市規劃;提高防洪排澇能力、加高加固堤防、整理疏浚河流增加泄洪能力、消除內澇威脅等相應的防御措施和對策;加強監測和預報;減少礦物燃料的使用,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

3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敘利亞人口稠密,地形以高原為主,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豐富,但工業發展落后,經濟以農業為主,出產小麥、棉花、葡萄、油橄欖、無花果等,出口棉花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