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教版經濟史第五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單元測試 市獲獎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經濟史第五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單元測試 市獲獎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經濟史第五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單元測試 市獲獎_第3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經濟史第五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單元測試 市獲獎_第4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經濟史第五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單元測試 市獲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學年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單元檢測(解析版)一、單選題(共20題;共40分)1、“消失的舊時光一九四三,在回憶的路上時間變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屬于那年代白墻黑瓦的淡淡的憂傷……”以上是周杰倫歌曲中的一段歌詞。下列情況在1943年的北京不可能出現的是(

)A、青年男女身著西服、婚紗在西式教堂中舉辦婚禮

B、戀愛中的青年男女把約會地點定在咖啡館、西餐廳、電影院

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車,有的騎自行車

D、徐小姐愛好很多,如讀書、閱讀《申報》、看北京電視臺播放的電視節目等2、20世紀20年代,上海成為中國電影的制作中心,當時上海放映的各種影片中,外國片與國產片比例約為2:1;而在北京和天津,這一比例高達5:1甚至6:1.上海與京津放映中外電影比例不同,能夠說明這一現象的應是(

)A、外國電影的制作水平較高

B、京津民眾對外來事物更具熱情

C、中國電影拷貝流通稅費重

D、上海民眾的社會心態更為開放3、(2023·江蘇單科·6)1909年,《京華百二竹枝詞》曰:“報紙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漸開通。眼前報館如林立,不見‘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為當時報紙名稱)。”這一描述表明(

)A、報紙宣傳成為變革根本動力

B、描述者倡導報紙產業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報紙的教化功能

D、報紙輿論受到專制政府控制4、(2023·福建文綜·24)上海是近代中國茶葉的一個外銷中心。1884年,福建茶葉市場出現了茶葉收購價格與上海出口價格同步變動的現象。與這一現象直接相關的近代事業是(

)A、電報業

B、大眾報業

C、鐵路交通業

D、輪船航運業5、(2023·上海歷史·18)隨著汽車、火車、輪船在近代中國的出現,“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憐坐下擠非常”這樣的竹枝詞也開始流行起來,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現沖擊了傳統的倫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沒有改善人們的出行狀況

C、人們對新式交通工具的贊同與認可

D、人們從沒有停止過對交通工具改進的追求6、(2023·海南歷史·14)清末一首名為《報館》的竹枝詞寫道:“是非曲直報中分,一紙風行四海聞。振聵發聾權力大,萬般提創總由君?!睂υ撛~的恰當解讀是(

)A、當時報刊言論不受限制

B、民眾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報紙已成為黨的宣傳工具

D、報紙的社會功能已被認知7、曾有一項關于“如果離開互聯網”的調查顯示,有%的人認為自己將“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么辦”,而聊天、看新聞、查詢搜索資料、玩游戲、收郵件是網民主要的網絡活動。離開網絡的日子已不可想象了,上述材料反映了現代信息技術(

)A、推動了生產方式的轉變

B、促進了傳統產業的更新換代

C、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D、沒有任何影響8、據NBA(美國籃球職業聯盟)官方宣布,2023-16賽季NBA有100名國際球員,來自37個國家和地區,連續第二年國際球員過百,創造歷史新高。同時,海外比賽頻繁,其國際系列賽要在7個國家和地區的10個城市完成10場比賽,曾經在我國的北京和上海兩個大城市舉辦過。目前,NBA的比賽和節目通過40種語言在全球215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材料表明(

)A、經濟全球化推動了文化的不斷交流

B、美國借著籃球運動進行文化侵略

C、經濟全球化促使各國文化逐漸趨同

D、社會分工和國際關系更加有序9、“神馬都是浮云”“hold住”“傷不起”等網絡熱詞作為一種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虛擬世界和現實生活中,真實地折射出大眾的社會心理,同時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表達方式。這表明(

)A、人們面臨著文化消費的多重選擇

B、人們在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

C、大眾傳媒的商業性影響越來越大

D、大眾文化對社會發展產生消極影響10、1919年,身居北京的張某有緊急情況需告知在上海的一位親戚,他可以選擇的方式是(

①用飛機傳送信件

②通過發電報的方式

③打電話

④依靠驛站和通信局傳送信息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1、(2023·浙江文綜·18)據《中國近代報刊史》,《時務報》初創時,每期銷4000份左右,

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達到13000份,最多時銷達17000份,創造了當時國內報紙發行

量的最高記錄。這一現象說明(

)A、通俗性報刊廣受普通民眾歡迎

B、《時務報》開創了國人辦報的先例

C、維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開啟民智

D、國人所辦的報紙市場需求極大12、自女子放足后。適合三寸金蓮的弓鞋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而代之以布鞋、膠鞋、皮鞋,其中洋式皮鞋尤為京津女子所喜愛。女鞋需求的增多催生出了專門賣女鞋的坤鞋店,1930年代以后逐漸與男鞋合賣,“只以鞋履論,到此男女始真平等”。這體現了當時(

)A、婦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

B、民眾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C、辛亥革命的影響較為深遠

D、男女平等成為社會新風尚13、學者文軍在《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現代化發展戰略的轉變》中說:“社會發展不單單是一種經濟現象,而是一個經濟、科技、社會和人的全面、綜合及協調發展過程?!敝荚谡f明(

)A、全球化應符合世界現代化發展潮流

B、全球化的重點應是全球性發展

C、現代化不能游離于全球化進程之外

D、現代化發展的核心是社會全面發展14、從1874年至1877年,《申報》連續刊載了“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進展的相關消息,這是中國新聞史上力度最大.時間最長的冤案報道,引起強烈社會反響,促成了該案的平反。這反映了(

)A、大眾傳媒開始關注民眾生活

B、《申報》的主要功能是時政評論

C、大眾傳媒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D、《申報》促進晚清司法制度改革15、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優點的基礎上形成的中國近現代民族服飾是(

①長袍馬褂②中山裝③列寧裝④旗袍⑤西裝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16、“舉頭鐵索路行空,電氣能收奪化工。從此不愁魚雁少,音書萬里一時通?!贝嗽娰潛P的是(

)A、鐵路運輸

B、航海事業

C、航空事業

D、電報電信業17、在社會風俗方面,民國時期實現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的主要方式是(

)A、維新派人士推動

B、報刊宣傳引導

C、市民自發組織

D、政府頒布法令18、1905年,中國人自己攝制的電影首映成功。這一部影片不論對中國電影史,還是中國京劇史來講,都是彌足珍貴的資料,它是(

)A、《定軍山》

B、《歌女紅牡丹》

C、《漁光曲》

D、《風云兒女》19、浙江衛視熱播的2023年度《中國好聲音》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成為眾多國人茶余飯后的談資.與其相關的人和觀點成為矚目的焦點。這說明(

)A、電視節目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日益深刻和廣泛

B、當今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的發達和不斷進步

C、該節目滿足了所有人的審美需要和精神需求

D、中國的愛情婚姻觀又一次發生了本質的變化20、如表為中國近代報刊業發展情況簡介,對此理解有誤的是(

)19世紀40﹣90年代19世紀90年代20世紀初期代表刊物外國人拉開中國近代報刊業序幕;《昭文新報》開創國人辦報先例維新派《時務報》、《強學報》、《中外紀聞》等宣傳維新思想《新青年》的創辦;革命派在國內外一共創辦了近120種報刊A、國人向西方學習逐步深入到制度層面

B、國人辦報逐漸占據新聞產業主導地位

C、近代報刊業的發展體現社會變革要求

D、近代報刊業的發展推動國人思想解放二、材料分析題(共2題;共25分)21、“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城市的發展也反映了社會文明的進步。閱讀下列材料:作為上海改革開放龍頭的浦東新區,更是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平地崛起,成為上海最現代化的一個城區。1990—2000年,浦東新區累計完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829億元,建成了以交通、通信、能源為主體的第一輪十大基礎設施工程,基本建成了浦東國際機場、浦東信息港樞紐、地鐵二號線、外高橋發電廠二期、東海天然氣為代表的第二輪十大基礎設施骨干工程,初步構筑起浦東現代化交通、通信和道路網絡框架。新區集中城市化面積已擴大到100平方千米,沿江中心城區矗立起現代化樓宇的宏偉景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平方米,城市化地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陸家嘴中心綠地、世紀公園成為中心城區的“綠肺”。這些項目的建成,不僅拓展了浦東城區功能的內涵,而且構筑了浦東進入新世紀成為現代化城區的基礎設施框架。1990年浦東新區經濟增加值僅為億元,2000年已猛增至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倍,平均每年增長%,比同期全市經濟增長率高8個百分點。

——摘編自蘇智良《上海:近代新文明的形態》

請回答:(1)據材料概括浦東新區城市生活的新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2)面對當今城市化的高速發展,有人贊同,也有人表示反對,請談談你的看法,并說明理由。22、閱讀下圖:

請回答:(1)從上圖中可以看出中國城鎮化發展較為迅速是在什么時候?原因是什么?(2)中國城鎮化有什么特點?(3)如何評價中國城鎮化的進程?

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答案】D

【考點】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和交通通訊的變化,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大眾傳媒的發展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3年的北京不會出現電視,所以看北京電視臺播放的電視節目等就是不可能出現的,選D是符合題意的,正確;西服、婚紗以及西式教堂中舉辦婚禮在1943年的北京是可能出現的,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咖啡館、西餐廳、電影院在1943年的北京是可能出現的,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坐公共汽車,有的騎自行車在1943年的北京是可能出現的,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D。2、【答案】C

【考點】大眾傳媒的發展

【解析】外國電影的制作水平較高,不能解釋上海國產電影比例較高的現象,故A項錯誤;上海是開埠通商最早的地方之一,B項表述明顯不符合史實,故B項錯誤;題干的意思是在上海,國產電影放映的比例遠遠高于北京和天津,再結合題干“上海成為中國電影的制作中心”的信息,這說明中國電影拷貝流通稅費重,故C項正確;上海民眾的社會心態更為開放無法解釋外國電影比例低于北京和天津,故D項錯誤。3、【答案】C

【考點】大眾傳媒的發展

【解析】考查對材料信息的闡釋和所學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從題干材料:報紙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漸開通,可知強調報紙的教化作用。ABD題干材料中無法在體現,是錯誤的解讀。故正確答案選C。4、【答案】A

【考點】大眾傳媒的發展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選A。5、【答案】A

【考點】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

【解析】“乘客不分男女座”體現了不分男女、等級的特點,是對封建社會男女有別的傳統封建倫理道德的沖擊,B、C背離材料,D項材料沒有體現。6、【答案】D

【考點】大眾傳媒的發展

【解析】從材料中可以說明報紙具有宣傳教育,啟迪民眾的功能。7、【答案】C

【考點】大眾傳媒的發展

【解析】分析題干,其主旨是在闡述互聯網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聊天、看新聞、查詢搜索資料、玩游戲、收發郵件等是網民主要的網絡活動,離開網絡的日子已不可想象,而沒有涉及是否推動了生產方式的轉變和促進了傳統產業的更新換代,D項明顯錯誤,所以此題答案為C。8、【答案】A

【考點】大眾傳媒的發展

【解析】本題考查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根據材料“六經皆我注腳”,結合所學,意指陸九淵“心即理也”,強調內心的作用,故A項正確;宋明理學,主張“理”在社會的體現是“三綱五?!钡燃壷刃?,并不反對儒家的束縛,故B項錯誤;“心即理也”,并不是強調隨意性,而是“良知”,強調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故C項錯誤;題干意在借用儒家經典的內容,與“本心”處處相通,并非否定經典的地位,故D項錯誤。9、【答案】B

【考點】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大眾傳媒的發展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解讀史料獲取信息能力,材料中的網絡熱詞都是人們在實踐中創造的新名詞,這對文化發展起到促進作用。這種網絡熱詞不存在積極、消極只說,也不存在商業性。故本題選B項。A中不是多重選擇;C中商業有影響錯誤;D中消極沒有體現。10、【答案】C

【考點】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和交通通訊的變化,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通訊工具的進步。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用飛機傳送一個信件是大材小用,是不符合實際的,凡含①均錯誤,A、D兩項直接排除,1919年已經沒有驛站,所以依靠驛站傳送信息是錯誤的,凡含④均是錯誤的,直接排除B,選C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故本題選C。11、【答案】C

【考點】大眾傳媒的發展

【解析】具體解析如下:選項具體分析結論A《時務報》不屬于通俗性報刊錯誤B開國人辦報先例的是1873年在漢口出版的《昭文新報》錯誤C材料描述了在短短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內,《時務報》銷量增長4倍左右,這反映出維新派在利用報紙這一新式媒介宣傳維新變法思想,有效地開啟了民智。正確D《時務報》的暢銷說明“國人所辦的報紙”在當時有一定的市場需求。但其銷量最多時也僅17000份,言其需求“極大”,夸大了影響。錯誤12、【答案】A

【考點】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婦女的解放問題。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沒有涉及到民眾的生活水平問題,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也不僅僅是辛亥革命一個事情的影響,選項C“辛亥革命”的影響較為深遠也就不符合題意,排除;男女平等成為社會新風尚是在建國之后的事情,根據時間可知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信息意在強調婦女的地位是在不斷地提高的,婦女是在不斷的解放的,A項符合題意,正確;故本題選A。

【點評】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婦女解放

解答歷史選擇題,最基本的就是審清題目,這是解題的關鍵。尤其是題目中的限定詞語,不僅規定了試題的屬性,也規定了試題具體的解答要求。因而,準確把握題目中的限定詞語,明確題目的時間、內容和解答限定,進而以此為突破口,排除錯誤項,是得出正確選項的常用方法。13、【答案】D

【考點】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現代化的發展核心問題。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旨在說明現代化的發展是一個經濟、科技、社會和人的“全面”、綜合及協調發展過程,即強調現代化發展的核心其實是社會要全面的發展,而不單單是經濟的發展,而不單單是一種經濟現象,D項符合題意,正確;根據材料可知全球化的重點應不是全球性發展而是“全面”的發展,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C兩項本身正確,但和材料的主旨無關,A、C兩項是均不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D。

文字型材料選擇題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這些材料包括歷史文獻、歷史人物的言論、詩詞等,它的選擇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試題一樣,必須首先讀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來意思,然后將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識與課本“掛鉤”,借助課本知識進行選擇。14、【答案】C

【考點】大眾傳媒的發展

【解析】本題主要考察的是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申報》連續刊載了“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進展的相關消息,不能說明大眾傳媒開始關注民眾生活,故A項錯誤;“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不屬于時政事件,故B項錯誤;《申報》連續刊載了“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引起強烈社會反響,促成了該案的平反,說明大眾傳媒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司法制度改革,故D項錯誤。所以答案選C。15、【答案】C

【考點】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近現代民族服飾。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③列寧裝是蘇聯的服飾裝,不是中國近現代民族服飾,本題凡是含③均是錯誤的,選C是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A含③,不符合題意,排除;選項B含③,不符合題意,排除;選項D含③,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C。16、【答案】D

【考點】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電報電信業。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音書“萬里一時通反映的是信息的傳遞和信息的交流,而和信息的傳遞和信息的交流直接相關的是電報電信業,選D是符合題意的,正確;鐵路運輸和信息的傳遞和信息的交流沒有直接的關系,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航海事業和信息的傳遞和信息的交流沒有直接的關系,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航空事業和信息的傳遞和信息的交流也沒有直接的關系,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D。17、【答案】D

【考點】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基礎知識。結合所學可知,民國時期頒布了一系列移風易俗的法令,因此D項符合題意。A項不符合民國時期,故排除。B項不符合史實,故排除。C項與史實無關,故排除。18、【答案】A

【考點】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基礎知識。結合所學可知,1905年,中國人自己攝制的電影首映成功,這一部電影就是《定軍山》,故A項正確。B項是中國第一部蠟盤發音的有聲影片,故排除。C項是中國首部獲國際獎的電影。D項它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超越了影片本身,故排除。19、【答案】A

【考點】影視藝術的產生與發展,大眾傳媒的發展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中國好聲音》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成為眾多國人茶余飯后的談資”,可見當今電視節目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日益深刻和廣泛,故答案為A項。BD項在題干中無從體現,與材料主題無關;C項以偏概全,說法絕對。排除BCD項20、【答案】B

【考點】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和交通通訊的變化,大眾傳媒的發展

【解析】19世紀90年代報刊反映的維新變法思想明顯體現了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信息,也體現了變革的信息,故AC理解正確,不合題意,故排除。材料不能體現中國辦報與外國人在中國辦報的地位問題,故B理解錯誤,符合題意。故B正確。20世紀初期報刊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