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省邯鄲市武安第一中學2022年高三語文模擬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①如果問人為什么不讀書,回答常常是沒時間、沒精力。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類圖書之外,成人讀盜墓、穿越;孩子讀圖文、漫畫卻越來越多。去年圖書零售市場的報告,虛構類書籍銷售的前五名全為郭敬明與韓寒包攬,許多大學圖書館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以圖代書,做在線閱讀,甚或以上Facebook、刷微博代替閱讀的也不在少數。這種“淺閱讀”風氣的存在,凸顯了整個社會浮躁膚淺的荒敗的景觀。②音畫構成的具象,多刺激感官,不觸及心靈。耽溺日久,很容易使人產生惰性,形成按給定預設被動接受的知覺依賴,進而造成遲鈍自閉,溝通不良。嚴重的,連生存都會發生問題。至于網絡,因常提供即刻性與碎片化的資訊,在使讀網帶上時尚化的“輕閱讀”特性同時,也會程度不同地損害閱讀的品質,造成人智力的降級與思想的衰退。對此,尼古拉斯·卡爾的《淺薄:互聯網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有很詳盡的討論。因網絡對人“神經線路”與“記憶程序”的重新編布,使人的閱讀常流于字表滑行,而無法做深入的思考,由此,他會覺得《戰爭與和平》太長,《追憶似水年華》又太晦澀,并將愛讀經典視為前人少環境刺激、無處可去養成的老嗜好,而將其毫無顧惜地拋棄??墒聦嵤?,盡管現實世界無限廣闊,虛擬空間更豐富多彩,但如果人們對它的貪戀是以犧牲自身與客體世界的區別為代價,就太不值了。因為眾所周知,人與包括機器在內的客體世界的分離能力與分離程度,恰恰是人所具有的本質力量的表征。它不但構成了文化的基本定義,也是一切經典創造的終極要旨。有鑒于此,我們實在不能相信,一味的讀圖和讀網有益人的精神。相反,它在提供便捷的同時容忍懶惰,因此毋寧說是有害的。③如今已有人不再思考問題,只想著去哪里找現成的答案,甚至哪里有上網點,全不知批判式思維的形成,更依賴人的“原始硬盤”一一人經由經典閱讀養成的智慧頭腦,以及由其分析整理過的知識記憶。至于因分析能力與實際享有信息數量不對稱,造成的一些年輕人的價值觀傾圮,就更觸目驚心。而那種對深邃思想的卓越追索,對人類整體性精神出路的關切,恰恰經典里最多,甚至就是經典最顯著的徽標。④經典閱讀有全然不同于“淺閱讀”的特點。它有對普遍性和本原特征的熱切關注,能助人了解世界,觀照自我,因此提供給人的是切切實實的精神養料。⑤所謂了解世界,是說借由經典提供的經驗,人們能找到世界的原始圖景,從而認清未來發展無窮。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也發過類似的感慨——這個世界是如此之美,但人看到的是如此之少。僅僅是因為沒時間、沒精力嗎?其實,主要是因為個體常受種種困擾的限制,未能獲得了解世界的能力與方法。而經典閱讀能讓自感處處受限的我們在身心解放中拓展視野,此所以,這個活動會被稱為“心靈的探險”與“靈魂的壯游”。或以為,生活是最好的導師,這話自然不錯,但對于經典閱讀,我們想說的是,生活并不必然就比虛構具有更多的真實,世界也并不必然就比人的心智創造更能象征存在的本質,而由媒體構建出的生活世界,有時更只是表象,它的膚泛和破碎,根本不足以映像真實的世界。如果沒有經典思想的燭照與指引,它們完全有可能被表現得毫無真實感,更遑論深邃。由此,透過現象,直抵本質,在不出離歷史細節和人性真實的同時,認識和把握世界的任務也就無從完成。⑥所謂觀照自我,是說人生有限,決定了人有使命要完成,不但對自己和家人,還有對國家和社會。而要做到這些,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但實際情形是,人恰恰最難自知,故“自知者明”與“認識你自己”,會成為橫亙在東西方所有人面前的千古難題。而經典閱讀在很大程度上恰恰能助人了解自己,因為它致力于一切假真和偽善的剔析,對集天使魔鬼于一身的人性原態更有深刻的追索,這些都能讓人從中發現一個真實的自己,從而疏浚心源,檢點小我,喚出自覺意識,養成反省習慣,然后從心底生出廣大的社會關懷,乃至以天下為己任的高上的擔當。正是從這個意義上,羅曼·羅蘭說,“從來沒有人為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普魯斯特所謂“閱讀過程是一交流的過程,是一次與不在場或已死去的當事人的心靈對話”,也是強調通過人書對話真正認識自己。⑦在此,我愿再舉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為什么要讀經典》中懇切的告誡:“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并喜愛它的人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每一次重讀經典,就像初次閱讀一般,是一次發現的航行。經典是這樣一種東西,它很容易將時下的興趣所在,降格為背景噪音”。
(節選自汪涌豪《經典閱讀的當下意義》,有刪改)1、下列不屬于作者所說的“荒敗”的具體內容的是:(3分)A.音畫作品使人產生惰性,因為音畫構成的具象,多為感官刺激,不能觸及到閱讀者的心靈。B.音畫構成的感官刺激,能讓讀者形成按給定預設被動接受的知覺依賴,進而造成遲鈍自閉、溝通不良的危害。C.讀者在閱讀網帶上的時尚化的“輕閱讀”碎片化資訊時,造成了因讀網產生的智力的降級。D.網絡上時尚化的“輕閱讀”,會程度不同地損害閱讀者的品質。2、下列對“經典閱讀的當下意義”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A.“經典閱讀”有對普遍性和本源性特征的熱切關注,它全然不同于“淺閱讀”。B.“經典閱讀”能讓人關照自我,發現真實的自己,產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上的擔當。C.“經典閱讀”能讓人們直抵世界的本質,從而認清未來發展無窮。D.“經典閱讀”可以讓閱讀者通過了解經典向人們提供的經驗,進而獲得了解世界的能力和方法。3、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3分)A.引用羅曼·羅蘭和普魯斯特的話說明閱讀經典作品有利于認識自己。B.作者認為每一次重讀經典,就像初次閱讀一般,是一次發現的航行。C.批判式思維的形成依賴于人經由經典閱讀養成的智慧頭腦,及由其分析整理過的知識記憶。D.網絡的特點使人們的閱讀常常流于字表的滑行,無法做深入的思考。篇幅較長的作品,文字不易理解的作品,往往被閱讀者毫無顧惜的拋棄。參考答案:1、D(“會程度不同地損害閱讀者的品質”,應為“會程度不同地損害閱讀的品質”)2、
A(A選項不屬于“經典閱讀的當下意義”)3、B(不是“作者認為”是“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在《為什么要讀經典》中懇切的告誡”)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墨子名翟,出生于春秋末戰國初,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科學家和軍事家。他早年學習儒術,因不滿周禮的繁文縟節,自創學派。墨儒的區別在于,墨子之學出于夏禮,孔子之學出于周禮。他們同樣都尊堯舜,同樣都有很高的道德追求,墨子于《詩》《書》之教,也頗有修養,他反對的只是形式化的禮樂?!秴问洗呵铩酚涊d:“孔墨之弟子徒屬,充滿天下,皆以仁義之術教導于天下?!蹦訋熗浇M成了宗教性與政治性的社團,集體奔走于齊、魯、宋、楚、衛、魏諸國之間。孟子也不得不肯定“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墨家有“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的俠義精神,多勇武之士。墨子思想十分豐富,主旨乃“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就其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非命、兼愛、非攻、天志、明鬼等十大主張而言,乃以兼愛為本。這些治國方略是為救治列國社會病態而準備的,要因時因地制宜。墨子教導弟子,到列國去,若該國昏亂,則提倡尚賢、尚同;該國貧窮,則告誡節用、節葬;該國享樂腐化,則宣傳非樂、非命;該國淫僻無禮,則強調尊天、事鬼;該國掠奪侵凌,即語之兼愛、非攻。墨子以愛人若己、為人猶為己的“兼愛”思想解釋仁德,把“兼相愛”看成是“仁者”所追求的最高道德觀念。墨子反對戰爭,反對虧人以自利,提倡“兼相愛,交相利”。所謂“兼”,即每個人都毫無分別地愛一切人?!墩f文解字》釋“兼”為“并”,即隱喻平等之意。“兼愛”不同于孔子的“仁愛”。儒家“仁愛”是有差等的愛,如對父母的愛與對兄長的愛不同,對自己父母的愛與對別人父母的愛不同。儒家主張從親情出發,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強調個人生命體驗的過程,“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最后達到“泛愛眾,而親仁”的境界。墨子的“兼愛”則是“愛無差等”,也就是說,他要求人們對別人的愛與對自己父母、親人的愛沒有差別,一視同仁?!肮适ト艘灾翁煜聻槭抡?,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边@是墨子的治國之道和理想社會。墨子以兼為善,以兼為仁義,其“兼愛”的背景是“互利”?!胺驉廴苏?,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彼麑嶋H上主張“己所欲,施于人”,但從互利互惠的角度講,則融合義利,易被小生產者所接受。他勸誡“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盼望建立一個“饑者得食,寒者得衣,亂者得治”的公平合理社會。這其中含有對王公大人驕奢淫逸的不滿,控訴了爭奪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表達了勞動者要求自食其力、過安定生活的愿望。(摘編自《光明日報》)1.下列關于“兼愛”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兼愛”是一種愛人若己、為人猶為己的思想,在墨子眼中它是“仁者”追求的最高道德觀念。B.“兼愛”暗含平等之意,要求每個人毫無分別地愛一切人,對別人與對自己的父母、親人一視同仁。C.互利是“兼愛”的方式,從互利互惠的角度來說,墨子的主張融合義利,因此易被人們所接受。D.“天下兼相愛則治”,“兼愛”是墨子的治國之道,他期盼能由此建立一個公平而合理的理想社會。2.下列對“儒家”“墨家”異同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儒、墨之學都出自于“禮”,但是在后來墨子卻因不滿周禮的繁文縟節,轉而對禮加以反對。B.墨家崇尚俠義精神,多勇武之士,但是墨家弟子同儒家弟子一樣,都用仁義之術在天下施行教導。C.儒、墨兩家弟子皆遍布天下,墨子因時因地制宜,根據列國不同的社會病態準備相應的治國方略。D.儒、墨都主張“愛”,墨子講“兼愛”,是愛無差等;孔子講“仁愛”,是推己及人、有差等的愛。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墨子早年學習儒術,孔墨之徒都注重仁義之術,孔墨兩個學派也都尊崇堯舜,有很高的道德追求,由此可見儒墨兩家是一脈相承的。B.墨子的思想十分豐富,以興利除害為主旨,但“尚賢”“尚同”等十大主張則以“兼愛”為本,這是他思想的矛盾之處。C.墨子勸誡他人,有力氣的要趕快幫助別人,有錢財的要努力分給他人,有道的人要勉力教育他人,希望建立一個公平合理的社會。D.墨子認為治國者不能不鼓勵人們互愛的原因正是兼愛是一種平等、無差別的愛。參考答案:1.C
2.A
3.C【1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能力。題干問的是:下列關于“兼愛”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這是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篩選和概括。首先應瀏覽選項的內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辨析。選項C,原文中“互利”是“兼愛”的背景,而非方式,且“兼愛”應該是更易被“小生產者”所接受,而非“人們”。故答案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對文中觀點分析的能力。考生要認真研讀文本,將文本內容與選項內容進行細致的比對分析。選項A,從原文看“孔子之學出于周禮。他們同樣都尊堯舜,同樣都有很高的道德追求,墨子于《詩》《書》之教,也頗有修養,他反對的只是形式化的禮樂。”墨子只是反對形式化的禮。所以選擇中說“轉而對禮加以反對”說法有誤。故答案選A?!?題詳解】此題考核歸納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重點集中在對文中的觀點的正誤進行考核,錯誤類型注意有無中生有,張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換概念、混淆范圍、強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變句子含義從而出現選項的觀點和文中的觀點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觀點和作者的觀點混淆,對文中的觀點概括錯誤等方式。選項A,“一脈相承”于文無據,從原文看“他早年學習儒術,因不滿周禮的繁文縟節,自創學派”所以選項中說“一脈相承”的說法過于武斷;選項B,從原文看墨子思想的兼容并包,所以并不能體現墨子思想的矛盾;選項D,原因應為“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故答案選C。【點睛】這類題目重點集中在對文中的觀點的正誤進行考核,錯誤類型注意有無中生有,張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換概念、混淆范圍、強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變句子含義從而出現選項的觀點和文中的觀點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觀點和作者的觀點混淆,對文中的觀點概括錯誤等方式??傊忌鶕υ膬热莸陌盐?,充分理解內容和選項,認真細心的去比對分析,這樣就能很好的作答這類試題。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在舊時,大部分的中國人都好貴古賤今。凡今人做了什么好事,這些人總覺得無論這事做得如何好,但比之古人,總要差一點,古人所做的事,一定更好,或做得更好。如果今人做了什么壞事,這些人便借題發揮,用“世風不古,人心日下”等濫套,將令人罵得“狗血淋頭”。在舊時,除了些廟堂頌圣的作品外,在私家著作里,很少看見稱贊他自己時代的文章。王充《論衡·齊世》篇說“古有無義之人,今有建節之士,善惡雜廁,何世無有?述事者好高古而下今,貴所聞而賤所見。”王充看出了大部分人的錯誤,所以他在他自已的書里有《宣漢》篇。在這篇里,王充指出,漢朝的文治武功,都超越前古。在舊時,大部分人所以都貴古賤今者,其原因有兩點可說。就第一點說,大部分人本來都是“貴所聞而賤所見”?!敖瘛笔且粋€人之“所見世”,“古”是一個人之“所聞世”。大部分人本來都是“貴所聞而賤所見”,所以他們亦是貴古而賤今。就第二點說,中國舊時的社會,是農業的社會,在農業的社會里,人所注意的事情,如四時之變化,五谷之種植收獲等,大部分都是循環的,人靠經驗即可以知之、治之。農業社會的人,特別“尊高年”。高年是有經驗的人。青年人有什么不了解或不能應付的事,即請教于高年。高年憑他的經驗,可以教訓青年,而這些教訓,大致都是不錯的。在這種情形下,人對于“古”即不知不覺地起了一種尊敬之心。但在工業社會,新的事情時常發生。而其新又不只是個體上的新,而是種類上的新。對于人所沒有經過的事,舊經驗的教訓即不可用,至少是不一定可用。所以在工業社會里高年不是一個傲人的性質,而青年反是一個做人的性質了。因青年對于種類上的新的事物,可以學習,而高年則不能學習也。在農業社會里,人所以尊高年,一半是由于道德的理由,一半是由于實用的理由。在工業社會里,如果人亦尊高年,其所以尊高年完全是由于道德的理由。近數十年來,中國自農業社會漸變為工業社會,所以貴古賤今的人,在現在是很少的了。但有一部分人另外又犯一種毛病,即貴遠賤近。凡中國人做了什么好事,這些人總覺得,比之外國人,總要差一點。他們總想著,外國人所做的事一定更好。如中國人做了什么壞事,這些人一定要借題發揮,用“中國不亡,是無天理”等濫套,把中國人罵得“狗血淋頭”?,F在所以有這一部分人,貴遠賤近者,其原因亦有兩點可說。就第一點說,近是人之所見,遠是人之所聞。人既易于“貴所聞而賤所見”,所以也易于貴遠賤近。就第二點說,中國現在一部分人還有殖民地人的心理。這種心理,以在清末民初時候為最甚,盲目地崇拜西洋人,相傳有人以為美國的月亮比中國的月亮圓。這種殖民地人的心理,在中國到現在還有殘余。貴遠賤近,雖亦是人之常情,但他們又并不是只貴遠賤近,他們對于埃塞俄比亞的英勇,總覺得“不過如此”,而對于捷克的怯懦,總覺得“沒有什么”。在這些方面看,這一部分人的貴遠賤近,是由于他們的心理,是殖民地人的心理。就人之常情說,人貴所聞而賤所見。這并不是人的弱點,而正是人的優點?!叭酥援愑谇莴F者”,其一即是人有理想。人有理想,而其所見的事物,都不盡合于他的理想。人總有缺點,他所做的事亦總有缺點。在時間上或空間上離我們遠的人,亦有他們的缺點,他們所做的事亦有缺點。不過這些缺點,因為距離遠的緣故,不容易看見,都只看見其大體輪廓,其詳細則看不清楚。如其大體輪廓無大缺點,人即以為其是完全的。人對于其同時同地的人或事,則是深知其詳的。不但看不見其大體輪廓的無大缺點,而且簡直看不見什么是其大體輪廓,如所謂見樹不見林者。
(節選自馮友蘭《新事論》)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一些人用“世風不古,人心日下”等詞評價現在社會上出現的不好現象,正是舊時中國人好貴古賤今心態的體現。B.在舊時,也有稱贊當時時代的文章,但大多數都是廟堂頌圣的作品,不能由此而否定中國人貴古賤今的心態。C.舊時私家著作里,很少看見稱贊自己時代的文章,只有王充在《宣漢》篇里贊美了漢朝超越前古的文治武功。D.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貴所聞而賤所見”,所以也就使得舊時很多中國人總認為古人所做的事一定比今人更好。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當中國處在農業社會的時候,貴古賤今可以體現在許多方面,比如說整個社會普遍的對老年人的尊重就是如此。B.在農業社會的中國,人們“尊高年”,其實尊的并不是年輩,從本質上看他們尊的是經驗,尊的是正確的知識。C.隨著工業社會的到來,如果人們依然“尊高年”的話,這敬意應該是源于道德,高年已經不是一個做人的性質。D.不論是農業社會時中國人的貴古賤今還是工業社會里中國人的貴遠賤近,都和“貫所聞而賤所見”這一心理有關。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貴所聞而賤所見可以說是人之常情,貴遠賤近也不是工業社會后才有,比如中國就有俗語“外來的和尚好念經”。B.貴遠賤近是一種殖民地人的心理,以清末民初時候為最甚,盲目地崇拜西洋人,甚至認為美國的月亮比中國的月亮圓。C.崇洋“貴”外是不理性的思想行為,但它卻恰恰展示了人類優于禽獸的地方,即人類對理想的追求和對完美的渴望。D.距離產生美,從這個角度看,不論是貴古賤今還是貴遠賤近,不過是同一種心理在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形式罷了。參考答案:1.C
2.B
3.A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本內容的理解分析。本題要求找出不屬于該書觀點的一項。C“只有”錯,與原文第二節內容不符。點睛:這類題目題干一般是“下列關于……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是……”,答題時注意分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錯誤設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范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位,然后仔細分析。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題中B項“并不是年輩”錯,應為“不僅僅是年輩”?!耙话胧怯捎诘缽缘睦碛?,一半是由于實用理由”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課外文言文閱讀(25分)(一)宋太祖善待趙普
太祖時,趙韓王普為宰相,車駕因出,忽幸其第。時兩浙王錢俶方遣使致書及海物十瓶于韓王,置在左廡下。會車駕至,倉卒出迎,不及屏也。上顧見,問何物,韓王以實對。上曰:“此海物必佳?!奔疵鼏⒅?,皆滿貯瓜子金也。韓王皇恐,頓首謝曰:“臣未發書,實不知,若知之,當奏聞而卻之?!鄙闲υ唬骸暗≈瑹o慮。彼謂國家事皆由汝書生耳。”因命韓王謝而受之。韓王東京宅皆用此金所修也。
9.指出下列加點詞的含義。(4分,每小題1分)
(1)忽幸其第
(2)不及屏也
(3)韓王以實對
(4)但取之,無慮(二)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者乎?”10.指出下列加點詞的含義。(3分,每小題1分,)
(1)書未發
(2)使者不說
(3)豈先賤而后尊者(三)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11.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6處)(3分)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參考答案:9、(1)駕臨
(2)遮蔽
(3)按照
(4)盡管
10、(1)打開
(2)同“悅”,高興
(3)意動用法,以……為先
11、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全對3分,錯一處2分,錯兩處1分,其余情況不得分)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題。
景公有所愛槐,令吏謹守之,檀木縣之,下令曰:“犯槐者刑,傷槐者死?!庇胁宦劻睿矶钢?。公聞之曰:“是先犯我令?!笔估艟兄?,且加罪焉。
其女往辭晏子之家,托曰:“負郭之民賤妾,請有道于相國,不勝其欲,愿得充數乎下陳?!标逃杪勚?,笑曰:“嬰其淫于色乎?何為老而見奔?雖然,是必有故。”令內之。
女子入門,晏子望見之,曰:“怪哉!有深憂?!边M而問焉,曰:“所憂何也?”對曰:“君樹槐縣令,犯之者刑,傷之者死。妾父不仁,不聞令,醉而犯之,吏將加罪焉。妾聞之,明君蒞國立政,不損祿,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為禽獸傷人民,不為草木傷禽獸,不為野草傷禾苗。吾君欲以樹木之故,殺妾父,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國矣。雖然,妾聞之,勇士不以眾強凌孤獨,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猶自治魚鱉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今君出令于民,茍可法于國而善益子后世,則父死亦當矣,妾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樹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傷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義也。鄰國聞之,皆謂吾君愛樹而賤人,其可乎?愿相國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曰“甚矣!吾將為子言之于君?!笔谷怂椭畾w。
明日,早朝,而復于公曰:“嬰聞之,窮民財力以供嗜欲謂之暴;崇玩好,威嚴擬乎君謂之逆;刑殺不稱謂之賊。此三者,守國之大殃也。今君窮民財力,以美飲食之具,繁鐘鼓之樂,極宮室之觀,行暴之大者。崇玩好,縣愛槐之令,載過者馳,步過者趨,威嚴擬乎君,逆民之明者。犯槐者刑,傷槐者死,刑殺不稱,賊民之深者。君享國,德行未見于眾,而三辟著于國,嬰恐其不可以蒞國子民也?!惫唬骸拔⒋蠓蚪坦讶耍瑤子写笞?,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p>
晏子出,公令趣罷守槐之役,拔置縣之本,廢傷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節選自《晏子春秋》,有刪改)
[注]:晏子,名嬰,春秋時齊國國相。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皆謂吾君愛樹而賤人
賤:輕視
B.崇玩好,威嚴擬乎君謂之逆
崇:推重C.刑殺不稱,賊民之深者
賊:盜賊D.公令趣罷守槐之役
罷:免除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有不聞令,醉而犯之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B.醉而犯之,吏將加罪焉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C.不為禽獸傷人民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D.今君窮民財力,以美飲食之具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國君“以私恚害公法”的一項是
①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②明君蒞國立政,不損祿,不益刑
③欲以樹木之故,殺妾父,孤妾身
④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
.
⑤窮民財辦以供嗜欲謂之暴
⑥犯槐者刑,傷槐者死,刑殺不稱,賊民之深者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⑥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景公因喜愛槐樹而發布命令,碰撞槐樹者受刑,損傷槐樹者處死;有人因喝醉酒碰撞了這棵樹,遭到拘捕。
B.撞樹者的女兒說自己很希望做晏子的侍妾,晏子知道事出有因,便同意見她,詢問并耐心傾聽她的傷心事。C.女子向晏子陳述其父因醉酒而誤撞槐樹,她認為把槐樹的威嚴和君主相當,是悖逆民心的做法,會被鄰國非議。D.景公知錯就改,虛心接受了晏予的勸諫,并廢除了傷害槐樹便治罪的法令,釋放了因觸犯槐樹而被捕的囚犯。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嬰其淫于色乎?何為老而見奔?(2分)
(2弘“甚矣!吾將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歸。(3分)
(3)微大夫教寡人,幾有大罪,以累社稷。(3分)
參考答案:6.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夏侯淵字妙才,惇族弟也。太祖居家,曾有縣官事,淵代引重罪,太祖營救之,得免。太祖起兵,以別部司馬、騎都尉從。十七年,太祖乃還鄴,以淵行護軍將軍,督朱靈、路招等屯長安,擊破南山賊劉雄,降其眾。圍遂、超余黨梁興于鄠,拔之,斬興,封博昌亭侯。馬超圍涼州刺史韋康于冀。淵救康,未到,康敗。十九年,趙衢、尹奉等謀討超,姜敘起兵鹵城以應之。衢等譎說超,使出擊敘,于后盡殺超妻子。超奔漢中,還圍祁山。敘等急求救,諸將議者欲須太祖節度。淵曰:“公在鄴,反復四千里,比報,敘等必敗,非救急也。”遂行,使張郃督步騎五千在前,淵自督糧在后。郃未戰,超走。淵到,諸縣皆已降。韓遂在顯親,淵欲襲取之,遂走。淵追至略陽城,去遂二十余里,諸將欲攻之,或言當攻興國氐。淵以為遂兵精,興國城固,攻不可卒拔,不如擊長離諸羌。長離諸羌多在遂軍,必歸救其家。若舍羌獨守則孤,救長離則官兵得與野戰,可必虜也。淵乃留督將守輜重,輕兵步騎到長離,攻燒羌屯。遂果救長離,與淵軍對陣。諸將見遂眾,惡之,欲結營作塹乃與戰。淵曰:“我轉斗千里,今復作營塹,則士眾罷弊,不可久。賊雖眾,易與耳?!蹦斯闹笃扑燔?,得其旌麾,還略陽,進軍圍興國。氐王千萬逃奔馬超,余眾降。初,枹罕宋建因涼州亂,自號河首平漢王。太祖使淵帥諸將討建,淵至,圍枹罕,月余拔之,斬建及所置丞相以下。淵別遣張郃等平河關,渡河入小湟中,河西諸羌盡降,隴右平。太祖下令曰:“宋建為亂逆三十余年,淵一舉滅之,虎步關右,所向無前?!倍荒?,太祖西征張魯,淵等將涼州諸將侯王已下,與太祖會休亭。太祖每引見羌、胡,以淵畏之。太祖還鄴,留淵守漢中,即拜淵征西將軍。二十三年,劉備軍陽平關,淵率諸將拒之,相守連年。二十四年正月,備夜燒圍鹿角①。淵使張郃護東圍,自將輕兵護南圍。備挑戰,郃軍不利。淵分所將兵半助合,為備所襲,淵遂戰死。謚曰愍侯。(選自《三國志·魏書·夏侯淵傳》,有刪節)注:①圍鹿角:削尖的圓木交叉固定在一起的軍營圍欄。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淵代引重罪,太祖營救之,得免 引:承擔B.比報,敘等必敗,非救急也 比:等到C.衢等譎說超,使出擊敘 譎:暗中D.賊雖眾,易與耳 與:“與”通“舉”,攻取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擊破南山賊劉雄,降其眾 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B.欲結營作塹乃與戰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C.枹罕宋建因涼州亂,自號河首平漢王 蒙故業,因遺策
D.太祖每引見羌、胡,以淵畏之 愿以十五城請易壁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我轉斗千里,今復作營塹,則士眾罷弊,不可久。譯文:
▲
(2)宋建為亂逆三十余年,淵一舉滅之,虎步關右,所向無前。譯文:
▲
4.第Ⅰ卷文言文中,夏侯淵的“勇猛”是怎樣體現的?請簡要概括。答:
▲
參考答案:1.C
2.D
3.(1)我們轉戰千里,如果現在又扎營帳,挖戰壕,那么士兵們會疲勞困乏,難以長久對抗。(“轉斗”“塹”“罷弊”各1分,大意1分)(2)宋建成為亂黨叛逆三十多年了,夏侯淵一下殲滅了他,像老虎一樣威風凜凜地行走在關右(關西)地區,無論走到哪里,誰都阻擋不了。(“亂逆”“虎”及省略介詞“于”各1分,大意1分)4.①駐守長安,賊寇歸降。②圍攻鄠縣,斬殺梁興。③攻打馬超,相機行事。④誘韓遂出城,以少勝多。⑤平定河西,虎步關右。⑥太祖見羌胡,拿淵嚇唬。(只需答出其中5點,每點1分,意思相近即可)1.C(譎:欺騙)2.D(A.代詞,他的/指示代詞,那些;B.副詞,才/承接連詞,于是;C.介詞,依靠、憑借/動詞,沿襲;D.“以”都是介詞,可譯作“用”“拿”。)3.見答案。4.見答案。參考譯文:夏侯淵字妙才,是夏侯惇同族弟。太祖當年居家未出仕的時候,曾有涉及朝廷的案件,夏侯淵替代他承擔重罪,太祖營救他,才得以免罪。太祖起兵,夏侯淵憑別部司馬、騎都尉身份跟隨太祖。建安十七年,太祖回到鄴城,用夏侯淵任護軍將軍,統領朱靈、路招等人駐守長安,打敗南山賊寇劉雄,讓他的部隊全部歸降。夏侯淵在鄠縣圍攻了韓遂、馬超的余黨梁興,攻下了鄠縣,斬殺了梁興,被封為博昌亭侯。馬超在冀地圍攻涼州刺史韋康,夏侯淵前往營救韋康,援兵還沒到,韋康被擊敗。建安十九年,趙衢、尹奉等計劃征討馬超,姜敘從鹵城起兵和他們相呼應。趙衢等人欺騙勸說馬超,讓他出兵攻打姜敘,然后把馬超的妻子兒女女全部斬殺。馬超奔逃到漢中,包圍了祁山。姜敘等人萬分焦急地想求取救兵,那些將領們商量必須有太祖的符節命令才采取行動。夏侯淵說道:“太祖在鄴,來去四千里,等到回報,姜敘等人一定失敗,這不是救急之道?!庇谑浅霰冉獢ⅲ蓮堗A統領步騎五千名在前面作前鋒,夏侯淵親自在后面督辦糧草。張郃還沒戰斗,馬超帶兵逃走了。夏侯淵到達的時候,所有的縣城均已歸降。韓遂在顯親駐兵,夏侯淵想帶兵襲擊他,韓遂逃走。夏侯淵追到略陽城,距離韓遂只有二十多里路了,一些大將們想進兵攻打他,有人建議應當攻打興國氐族。夏侯淵卻認為韓遂的兵卒精銳,興國城堅固,倉猝之間是無法攻占的,不如出兵攻擊長離一帶的羌族。長離的羌族人大部分在韓遂的部隊中,一定會回去救助他的家族。如果韓遂舍棄羌族而獨守,勢力必孤單無助,如果他要援救長離,那么官兵可以和韓遂在原野作戰,如此必可俘虜韓遂。夏侯淵便留督將看守軍中的器械糧草,而率領輕裝疾行的步兵騎兵前往長離,攻取燒毀了羌族的各屯。韓遂果然率兵去救長離,和夏侯淵的軍隊正面戰斗。將領們一看韓遂部下眾多,內心都感到恐懼,想扎好營寨、修好戰壕才與韓遂決戰,夏侯淵說:“我們轉戰千里,如果現在又扎營帳,挖戰壕,那么士兵們會疲勞困乏,難以長久對抗。賊兵雖多,還是很容易打敗他們的?!庇谑菗艄某霰?,一舉打敗了韓遂的軍隊,奪取了韓遂的軍旗,回到了略陽,然后再進兵圍攻興國。氐族王千萬逃離奔附馬超,其他的屬眾也都向夏侯淵求降。起初,枹罕人宋建依憑涼州叛亂,自稱河首平漢王。太祖派夏侯淵督率各將領討伐宋建,夏侯淵到后,圍攻枹罕,一個多月,攻占了它,斬殺了宋建以及他任命的丞相以下的全部官員。夏侯淵又另外派遣了張郃等人去平定河關,渡過了黃河,進入了小湟中,黃河以西一帶的羌族人均投降,隴右一帶地區也平定了。太祖下令說:宋建作為亂黨叛逆三十多年了,夏侯淵一下殲滅了他,像老虎一樣威風凜凜地行走在關右(關西)地區,無論走到哪里,誰都阻擋不了。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向西征討伐張魯,夏侯淵等率領涼州的一些將領、王侯以下的人員,和太祖在休亭相會合。太祖每次會見羌、胡首領時,用夏侯淵的戰功向他們夸耀,讓他們產生畏懼。太祖回到鄴地,留下夏侯淵守衛漢中,又升職夏侯淵為征西將軍。建安二十三年,劉備駐軍在陽平關,夏侯淵率領屬將們抵御劉備,連年相峙。二十四年正月,劉備在夜晚圍攻火燒了夏侯淵修筑的圍欄。夏侯淵派遣張郃護衛向東邊突圍,自己率領輕裝快行的士兵保護南面的圍欄。劉備向張郃挑戰,張郃的軍隊作戰不利。夏淵即分了一半自己屬下的兵士前往救助張郃,夏侯淵被劉備所襲擊,于是戰死。謚號是愍侯。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簡答題。(任選一題,100字左右)(5分)(1)抄檢大觀園時,晴雯、探春各有哪些不同尋常的舉動?請簡述。(《紅樓夢》)(2)公大笑而起,謂眾將曰:“此臂伸舒如故,并無痛矣。先生真神醫也!”(《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公”指的是誰?他為什么“大笑”?請簡述這一情節。選(
)參考答案:(1)晴雯掀翻自己的箱子并當面沖撞領頭抄檢的王善保家的,探春主動迎擊,“秉燭開門而待”;不僅發出了嚴正的警告和預言,而且當面頂撞鳳姐,還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記耳光。這說明她有膽有識(或:眼光敏銳,頭腦清醒),自尊敏感,敢作敢當。(2)關羽到樊城北門罵陣,被曹仁手下的弓弩手射中右臂。(1分)關平救關羽回寨,箭頭有毒,關羽右臂青腫,不能運動,又不肯退兵,眾將只得四方訪醫。(1分)(3)華佗聞訊趕來,為關羽刮骨療毒。(1分)(4)華佗刮骨有聲,聽者失色,(1分)(5)而關羽飲酒下棋,談笑自若,治好了箭瘡。(1分)(句子不通順酌情扣分)8.下列句于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電門一關,就可以阻止電流不再進來,相信大家都懂得這個道理。B.以損人利己手段牟取財富的,無論多少,都是骯臟的;而損人利己的致富者應視為“公敵”。C.這篇文章能夠使廣大讀者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資本主義是腐朽的,它最終必然被無產階級代替。D.空中的飛鳥對飛機是個很大的威脅,飛鳥雖小,卻能像子彈一樣擊穿飛機而墜落。參考答案:C【考點】病句辨析修改。【分析】做好本題,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1)解句意:選項要表達什么意思,這是我們正確判斷的前提和基礎。(2)理主干:在理解語意的基礎上,利用語法知識,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當、充分殘缺等錯誤。(3)析關系:要分析句間關系。找到邏輯混亂和語序不當等錯誤?!窘獯稹緼.不合邏輯,“阻止”帶有否定的意思,后面應該接“進來”,刪去“不”;B.中途易轍,“以損人利己手段牟取財富的”這句其實是指“人”,也就是“以損人利己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