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耳穴療法經典_第1頁
常用耳穴療法經典_第2頁
常用耳穴療法經典_第3頁
常用耳穴療法經典_第4頁
常用耳穴療法經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常用耳穴療法經典第一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耳穴療法的特點一、耳穴耳穴,是指分布在耳朵耳廓上的穴位。本質上是全身各部位的器官、組織分布在耳廓上信息點。人體各部位在耳廓上都有特定的信息點,這些信息點與相關部位相互聯系、相互溝通、相互影響,按傳統的說法稱這種信息區為“穴位”。第二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耳穴療法的特點二、耳穴的特點1.耳穴在耳廓分布表淺:都在皮膚表層,輕輕一碰,就能觸及穴位。2.耳穴信息反映的顯性率高:人體內部各器官組織的生理、病理信息,在局部都有反映。3.耳穴的對應性強:體內器官組織病變,很快就會在耳穴出現反映。第三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記憶方法照解剖狀態分解為“卷、平、凸、凹”四種狀態和“1、2按、3、4”十個板塊。第四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記憶方法1個“卷”:指卷曲的耳輪。對應膈肌,含有膈肌信息,可調節膈肌。耳輪及耳輪角分布耳中、直腸、尿道、外生殖器、肛門、耳尖、結節、以及、輪1、輪2、輪3、輪4共11個穴位)第五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記憶方法2個“平”:指2個平面。一個是耳垂和對耳屏合起來的大平面,另一個是耳屏這個小平面。對應頭、面部,含有頭面部信息。耳垂對應面部(眼、舌、扁桃體、垂前、內耳、牙、頜、面頰、屏間前、屏間后共10個穴);對耳屏對應頭部(對屏尖、腦干、緣中、枕、顳、額、皮質下共7個穴位);耳屏對應鼻、咽部(耳屏外側有外耳、外鼻、屏尖、腎上腺共4個穴位;內側有內鼻、咽喉2個穴位。第六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記憶方法3個凸:指突起。是對耳輪、對耳輪上腳、對耳輪下腳三個突起部位。含有椎體、軀干和下肢的信息。對耳輪體對應人體的頸和軀干(頸椎、胸椎、腰骶椎、頸、胸、腹);對耳輪下腳對應臀部(臀、坐骨、交感);對耳輪上腳對應下肢(趾、跟、踝、膝、髖)。第七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

記憶方法4個凹:指凹陷。包括耳甲腔、耳甲艇、三角窩和耳舟四個凹陷部位。含有內臟和上肢的信息。耳甲腔對應胸腔(心、肺氣管、內分泌、脾、三焦口、食道、賁門);第八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記憶方法耳甲艇對應腹部(肝、胰膽、腎、膀胱、輸尿管、艇中、艇角);三角窩對應盆腔(神門、盆腔、內生殖器、角窩中、角窩中);耳舟對應上肢(指、腕、風溪、肘、肩、鎖骨共6個穴位)。第九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耳穴功能歸類

具有止痛功能的耳穴:神門(止痛要穴,止一切痛)交感(止內臟痛)肝(止關節痛)脾(止肌肉痛)腎(止骨痛)肺(止皮膚痛)1第十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耳穴功能歸類2、止暈功能較好的耳穴:枕、內耳、眩暈點和耳尖3、具有止咳功能的耳穴:對屏尖、神門、枕、腦干4、具有止喘功能的耳穴:對屏尖、角窩中、腎上腺、風溪。第十一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耳穴功能歸類5、具有止癢功能的耳穴:耳尖、風溪、肺、神門和內分泌。6、具有止血功能的耳穴:腎上腺、耳中、脾7、具有降血壓功能的耳穴:耳背溝、角窩中、耳尖和心8、具有降心率功能的耳穴:神門、交感、枕、心第十二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耳穴功能歸類9、具有活血功能的耳穴:肝、肺、心10、具有利尿功能的耳穴:三焦、內分泌、艇中、艇角、腎11、具有通便功能的耳穴:三焦、直腸、大腸、便秘點12、具有退熱功能的耳穴:耳尖、屏尖、腎上腺第十三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耳穴功能歸類13、具有調節內分泌功能的耳穴:內分泌、緣中14、具有解毒、排毒功能的耳穴:肝、腎、內分泌、腎上腺15、具有抗感染、抗過敏、抗風濕功能的耳穴:耳尖、內分泌、神門、腎上腺第十四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一、耳壓療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一)耳穴探查

人體某部位出現病理改變時,往往會在耳廓上的一定部位出現某種陽性反應,如壓痛、丘疹、脫屑、血管充盈等。耳穴探查以壓痛法探查耳穴壓痛為主。耳穴雖然不大,但有一定的區域,當人體患病時,敏感點常不是一個穴位的整個區域,而是這個區域中的某一點第十五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一)耳穴探查1、探查工具:金屬或木質探針,探頭端圓鈍,直徑約1.5~2毫米。第十六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變色:紅色反應:鮮紅色反應常見于急性病癥,淡紅或暗紅色常見于疾病的恢復期。白色反應:多見于慢性疾病,白點邊緣紅暈屬慢性疾病急性發作。灰色反應:多見于宿疾和腫瘤。變形:有結節狀突出于皮膚或點狀、溝形凹陷。常見于慢性器質性疾病。有些慢性器質性疾病,病愈后在耳穴上仍反應痕跡。第十七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一)耳穴探查(2)探查方法:采用壓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區域用探針以輕、慢而均勻的壓力尋找壓痛敏感點,囑患者感到受壓處明顯疼痛時及時告知或醫者根據患者皺眉反應作出判斷,這些壓痛敏感點就是耳壓治療準確的耳穴刺激點。第十八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一、耳壓療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耳壓治療1、治療工具:探穴筆、王不留行籽、鑷子、碘伏、棉球、凈手凝露。2、操作步驟:在選用耳穴部位進行擦拭消毒,將王不留行籽粘附在0.5cm×0.5厘米大小的膠布小央,用鑷子夾住貼敷于耳穴上,并給予適當按壓,使耳郎有發熱、脹痛感(即“得氣”)。一般每次貼壓一側耳穴,雙側耳穴輪流使用,夏天2~3日1換,冬天5-7天1換。在耳穴貼壓期間,應囑患者每日自行按壓數次、每次每穴1~2分鐘。第十九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一、耳壓療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耳壓治療3、常用耳壓方法: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對置于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垂直施壓,包括強刺激按壓法和弱刺激按壓法。第二十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常用耳壓方法(1)強刺激按壓法:垂直按壓耳穴上的藥丸,至患者出現沉、重、脹、痛感,每穴按壓1分鐘左右,如有必要,每穴重復操作2~3遍,每天3~5次。本法適用于實證、年輕力壯者,對內臟痙攣性疼痛、軀體疼痛及急性炎癥有較好的鎮痛消炎作用。(2)弱刺激按壓法:一壓一松地垂直按壓耳穴上的藥丸,以感到脹、酸、輕微刺痛為度,每次壓3秒,停3秒。每次每穴按壓2分鐘左右,每天3~5次。第二十一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常見的治療反應1、即時效應治療施術后,癥狀立即緩解,甚至消失。2、延緩效應治療開始時無明顯改變,1-2個療程后,癥狀逐步好轉。3、短時反跳反應治療施術后,癥狀在短時間內反而稍有加重,然后逐步恢復好轉。第二十二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常見的治療反應4、無效反應經幾個療程治療(一般10次為1個療程)仍未見效果,應改用其他方法,或與其他方法聯合使用。5、不良反應在治療中偶可見個別患者出現過敏等不良反應,停用。第二十三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二、常見病、多發病的耳壓療法

(一)牙痛常由外感風邪、胃火熾盛或腎虛火旺等致火邪循經上炎而發牙痛。表現為牙齒疼痛、牙齦紅腫、面頰部腫脹等。相當于西醫的牙齦炎。治則:清熱止痛。常用強刺激按壓法。第二十四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一)牙痛操作步驟:1、取穴:口、屏尖、頜、牙、神門。2、配穴:牙痛兼有口臭、牙齦紅腫、噯腐可加用胃、大腸;兼有發熱、惡寒、咽喉痛加用耳尖、輪1、輪2、輪3;牙痛兼有反復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加用腎。第二十五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一)牙痛3、操作:耳穴消毒,采用壓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區域用探針以輕、慢而均勻的壓力尋找壓痛敏感點,囑患者感到受壓處明顯疼痛時及時告知或醫者根據患者皺眉反應作出判斷,這些壓痛敏感點就是耳壓治療的準確的耳穴刺激點。在上述準確的耳穴刺激點上貼敷王不留行籽后,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對置于患者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垂直施壓至患者出現沉、重、脹、痛感,每穴按壓1分鐘左右,如有必要,每穴重復操作2~3遍,每天3~5次。雙側耳穴輪流使用,2日1換。第二十六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二、常見病、多發病的耳壓療法

(二)失眠不寐也稱失眠,是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的睡眠而言,表現為睡眠時間、睡眠深度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與精力。其主要原因為心、肝、脾、腎等臟腑失調。治則:解郁降火、養心寧神。常用弱刺激按壓法。第二十七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二)失眠操作步驟:1、取穴:心、神門、皮質下、交感。2、配穴:脾胃不和加用脾、胃、大腸;心腎不交者加心、腎;心膽氣虛者加心、膽、肝;心脾兩虛者加心、脾;肝郁氣滯者加肝、三焦。第二十八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二)失眠3、操作:耳穴消毒,采用壓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區域用探針以輕、慢而均勻的壓力尋找壓痛敏感點,囑患者感到受壓處明顯疼痛時及時告知或醫者根據患者皺眉反應作出判斷,這些壓痛敏感點就是耳壓治療的準確的耳穴刺激點。在上述準確的耳穴刺激點上貼敷王不留行籽后,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對置于患者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一壓一松地垂直按壓耳穴上的藥丸,以感到脹而略感沉重刺痛為度,每次壓3秒,停3秒。每次每穴按壓2分鐘左右,每天3~5次。雙側耳穴輪流使用,2~3日1換。第二十九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二、常見病、多發病的耳壓療法

(三)頭痛頭痛為多種疾病的共同癥狀。多由外感邪氣、或由內傷七情、飲食不節、房勞無度所致。常根據經絡理論進行辨證,前額頭痛為陽明頭痛;頭顱兩側頭痛為少陽頭痛;枕部頭痛為太陽頭痛;巔頂頭痛為厥陰頭痛。治則:通絡止痛。第三十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四)頭痛操作步驟:1、取穴:神門、皮質下、耳尖、枕。2、配穴:陽明頭痛者加額;少陽頭痛者加顳;太陽頭痛者加膀胱;厥陰頭痛者加肝;痰濁頭痛者加脾、胃;腎虛頭痛者加腎;肝陽上亢者加肝;氣血虧虛者加脾、心。第三十一頁,共三十四頁,2022年,8月28日(四)頭痛3、操作:耳穴消毒,采用壓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區域用探針以輕、慢而均勻的壓力尋找壓痛敏感點,囑患者感到受壓處明顯疼痛時及時告知或醫者根據患者皺眉反應作出判斷,這些壓痛敏感點就是耳壓治療的準確的耳穴刺激點。在上述準確的耳穴刺激點上貼敷王不留行籽后,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對置于患者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一壓一松地垂直按壓耳穴上的藥丸,以感到脹而略感沉重刺痛為度,每次壓3秒,停3秒。每次每穴按壓2分鐘左右,每天3~5次。雙側耳穴輪流使用,2~3日1換。第三十二頁,共三十四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