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社會知覺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金盛華本章要點*社會知覺的概念*印象的形成過程*中心品質*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暈輪效應*預言自動實現*認知啟發*印象管理*情境同一性*自我監控理論*內隱社會認知第一節社會知覺的概念一、社會知覺的定義二、社會知覺與有關概念的聯系與區別社會知覺(SocialPerception):
人對各種社會性的人或事物形成的直接的整體性印象,主要是指對人的知覺(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群體)。
硬幣實驗布魯納(J.S.Burneretal.,1974)材料:一套大小不同的硬幣;一套硬紙片,大小形狀和硬幣相對應。對象:30個貧富不同家庭的孩子。程序:將材料投射在銀幕上,孩子依次觀看,之后移去刺激物,讓孩子畫出看到的東西。結果:孩子們畫出來的圖形與實際的硬紙圓形大小較為一致,但所畫的硬幣圓形卻遠比他們看到的真正硬幣大,貧困家庭的孩子所畫的硬幣圓形則更大。一、社會知覺的定義二、社會知覺與有關概念的聯系與區別
社會知覺vs社會認知社會認知是社會知覺的上位概念,包括推理等;社會知覺僅是社會認知的一部分。社會知覺vs一般知覺一般知覺針對物、時間、運動等;社會知覺則更關注人。社會知覺vs印象社會知覺關注過程,印象是社會知覺的結果。第二節印象形成過程一、印象及其定向作用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選擇傾向三、總體印象形成模式四、對他人情緒和個性的知覺一、印象及其定向作用印象
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會情境時,主觀上按照自己以舊有經驗為基礎的理解,將情境中的人或事物進行歸類所形成起來的對有關人或事物的概念,是社會知覺過程的結果。印象形成
對別人或事物進行歸類,明確其對于我們的意義,使自己的行為獲得明確定向的過程。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選擇傾向自然特征
性別、種族、外表吸引力社會特征
所屬群體、社會角色心理特征(具有社會評價意義)人際關系(真誠vs
自負)、智力(聰慧vs
笨拙)三、總體印象形成模式人在獲得各種信息的同時,會按照保持邏輯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則,將各種信息綜合起來,形成一個總體的印象(N.H.Anderson)。總體印象形成的方式有包括:a.加法模式b.平均模式c.加權平均模式d.中心品質理論
加法模式人們的總印象形成,首先遵循加法模式。一個人在肯定評價上的特征越多,強度越大,則給人的總體印象也越好,越易為人所接納。相反,一個人在消極評價上的特征愈多,強度愈大,那么他留給人的總體印象就越差,也越難為人們接納(M.Fishbein,1964)。平均模式
安德森(N.Anderson,1978)研究發現,有些人在總印象形成上,并不是簡單地將人們各個特征的評價分值進行累加,而是通過將各個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據平均值來形成對一個人的總體印象。
三、總體印象形成模式三、總體印象形成模式加權平均模式對人的總體印象不是依據簡單的平均結果,而是首先按在總體評價中的重要性,確定出每一個特征的權數,然后再將權數與每一個特征自身的明顯度相乘。最后進行平均計算的結果,正是權數與明顯度相乘的積。
中心品質理論
人們在總體印象形成過程中,并不平等看待各個特征的重要性,某些特征比另一些特征更能影響人們的總體印象。這已經為許多研究證實(H.H.Kelley,1950)。三、總體印象形成模式特征A特征B真誠+3(3)理解+3(1)熱情+3(2)自信+1(3)聰慧+2(4)多嘴0(3)多嘴-3(3)注:括號中為權重a.加法模式(特征多少)A:3+3+2+(-2)=+5B:3+1=+4A>Bb.平均模式(特征強度)A:+5÷4=1.25B:+4÷2=2A<Bc.加權平均模式(特征重要性)A:(3*3+3*2+2*4-3*3)÷4=3.5B:(3*1+1*3)÷2=3A>Bd.中心品質理論多嘴B>A中心品質理論(H.H.Kelley,1950)對象:大學生程序:告訴學生,將請一位教師來主持大家的專題討論。學生分為兩組,對其中一組,實驗者介紹說,被邀請的教師有這樣七個顯著特征:聰明、熟練、勤奮、熱情、堅決、實干、謹慎。對另外一組,介紹時將“熱情”換成“冷酷”,其它特征完全一樣。此后,“被邀請”的陌生教師走進教室,主持20分鐘討論。討論結束,研究者讓被試說出對被邀請者的印象。結果:與“冷酷”組相比,認為被邀請者“熱情”的學生對他的評價更積極(見下表)。不僅如此,得知被邀請者“熱情”的學生,討論時與被邀請者溝通自由,談笑自如;而認為被邀請者“冷酷”的學生表現顯然拘謹。不同的描述不僅影響了人們的印象,也影響了人們的行為。三、總體印象形成模式四、對他人情緒與個性知覺對他人形成印象,需要對他人的某些方面進行知覺或認知。對他人的知覺內容,經歷了從個體到群體的發展變化:
個人屬性身體特征:容貌、體形、年齡心理特質:能力、人格對個人的知覺生理狀態:疲勞、饑餓、覺醒水平個人狀態心理狀態:注意、情緒、意向表現行為:動作、姿勢團體屬性部分特性:成員資格、人際關系、角色對團體的知覺全體特性:規范、領導、團體特性團體狀態團體氣氛、士氣、活動四、對他人情緒與個性知覺(一)對他人情緒的知覺
研究發現(D.Krech,1974),面部表情、身體動作、姿勢是推測、判斷他人情緒狀態的重要線索。這些線索被稱為表情線索(expressioncues)。按照表達情緒的身體部位來區分,可分為三種類型:其一,面部表情(facialexpression),即面部的情緒表達;其二,身段表情(bodyexpression),是身體各部分姿態的情緒表達;其三,言語表情(speechexpression),是言語中聲調、快慢、音色隨情緒產生的變化。四、對他人情緒與個性知覺(二)對他人個性的知覺
有研究者提出了社會關系模型(socialrelationsmodel)(D.A.Kenny&L.Voie,1984;D.A.Kenny&L.Albright,1987),它強調,要增強認知準確性,評價行為的標準要考慮三方面因素:一是認知者的評價標準;二是行動者,三是認知者與行動者的特殊關系。
這個模型的提出是一種進步,他將對品質的認知放在了現實的、復雜的、特殊的社會關系中來考慮。第三節社會知覺偏差一、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二、暈輪效應三、預言自動實現效應四、認知啟發與社會知覺誤差五、影響社會知覺偏差的其他因素一、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一個人永遠不會有第二次機會給人以第一印象。”
-DeLucchi首因效應(PrimaryEffect):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后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他內向還是外向?(A.S.Luchins,1957)材料1:吉姆友好、外向、樂于交往、快樂材料2:吉姆呆板、害羞、內向一、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材料呈現順序外向(被試判斷%)內向(被試判斷%)單獨外向953單獨內向386先外后內7811先內后外1863a.最初接觸陌生人,注意力投入完全充分,此時形成的印象鮮明強烈,對后繼信息,注意力游離,信息影響作用下降。b.按照先入為主的最初印象的軌道來解釋后繼信息。(eg:先看外向材料,后看內向材料,認為吉姆今天心情不好,才會表現出內向的行為)一、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近因效應(RecencyEffect):在總的印象形成上,最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沒有首因效應普遍、明顯)前提:a不斷有足夠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提供;b原來的印象已經隨時間推移而淡忘。二、暈輪效應暈輪效應(HaloEffect):對一個人形成了某種印象后,這種印象會影響對其他特質的判斷,人們會習慣以與這種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評估其所有的特點。
評定特征高吸引者一般吸引者無吸引力者受歡迎性65.3962.4256.31婚姻能力1.700.710.37職業地位2.252.021.70戴恩(K.K.Dion)等1972年做過一個實驗,用科學數據證明了暈輪效應。他們讓被研究者分別看高吸引力、無吸引力和吸引力一般的三類人的照片,然后讓他們對照片上這些人的某些特征進行評定,結果如下表:三、預言自動實現效應預言自我實現效應(Self-fulfillingProphecy):對一種情境的最初錯誤解釋,會引起某種預料的行為,使錯誤的觀念成為現實。羅森塔爾效應試驗:學年初,告訴小學老師根據可靠測驗預測,他們班級里有一些孩子將會有優異、驚人的成績。實際上沒有這個測驗,是隨機指定學生的。無論一二年級,實驗組的孩子智商提高數多于控制組四、認知啟發與社會知覺誤差認知啟發(cognitiveheuristics):人在社會認知中喜歡走捷徑,并不對關于他人所有信息進行感知,而是傾向于抄近路,感知那些最明顯、對形成判斷最必要的信息的現象。它是人們經常快速、簡便進行推理,得出結論的決策法則,很容易出現偏差。面對不確定事件的判斷,人們常采用三種啟發(A.Tversky&D.Kahneman,1973)
a.表征性啟發(representativenessheuristic)b.可用性啟發(availabilityheuristic)c.調整性啟發(adjustmentheuristic)或稱錨定啟發(anchoringheuristic)四、認知啟發與社會知覺誤差表征性啟發人們根據當前信息或事件與其認為的典型信息或事件的相似程度進行判斷。這種策略認為,個體越是與某一群體的一般成員相似,他就越可能是那個群體中的一員。
可用性啟發哪些信息容易被回憶和聯想,人們就傾向于根據哪些信息進行判斷的現象。與不容易回憶的信息相聯系的事件相比,與容易回憶的信息相聯系的事件,被認為更平常、更多見、更容易發生。調整性啟發錨定啟發指先抓住某個錨定點,然后逐漸調整,最終得出結論的判斷方法。這種啟發適合對模糊信息進行評價。五、影響社會知覺偏差的其它因素知覺者的情緒狀況知覺者情緒狀況,直接影響印象形成過程中的信息選擇與解釋。投射作用人由于自己的需要和情緒傾向,將自己的特征投射到別人身上的現象。投射作用使人將自己具有的特征看成別人具有。內隱的人格理論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人格的獨特見解體系。體系中個性品質相互聯系,其中某個特征占重要位置,可據此進行推斷(G.Kelly,1955)對被知覺者的熟悉和個人情感卷入隨著個人情感卷入的增加,人們信息選擇和解釋的客觀性會下降,從而使人們的印象判斷精確性更差。第四節印象管理與自我表現一、印象管理的概念二、情境同一性與自我表現三、自我表現策略四、印象管理的識別一、印象管理的概念
印象管理(ImpressionManagement):一個人通過一定的方法去影響別人對自己的印象,使別人所形成的印象符合自己的期望。印象形成:信息的輸入,形成有關別人的印象。印象管理:信息的輸出,對別人的印象形成過程發揮影響。二、情境同一性與自我表現情境一致性(SituatedIdentity):每個社會情境都有一種合適的社會行為模式。人們在交往中,會進行印象管理,力求使自己在特定情境中的行為符合情境的要求,具有一致性。交往對象與自我表現
人在不同人面前,其行為表現就不一樣。
交往目標與自我表現
交往目標能決定人的自我表現。三、自我表現策略自我表現:自覺的印象管理過程稱作。自我表現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一個基本方面。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有意識地按照一個模式表現自己,以便給別人留下期望造成的印象,借此達到預定目的。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自我表現的原則
1.角色獲得(roletaking)2.相互支持
3.學會特殊的自我表現策略四、印象管理的識別印象管理的識別:在交往中分離交往對象的印象管理策略,了解其真實動機合面貌。
非語詞反應與印象管理人們易控制的表現包括語言,儀表;但非控制性的信息,如姿勢、眼神、無意識動作,往往會透露個體的真實信息。自我監控與印象管理自我監控(self-monitoring),指個人為適應環境或符合他人的期望所進行的自我行為調整。
自我監控量表題目(見《社會心理學》金盛華,2005,p120)第五節內隱社會認知一、內隱社會認知的概念二、內隱社會認知的研究方法三、內隱社會認知的相關研究一、內隱社會認知的概念內隱社會認知(ImplicitSocialCognition):社會認知過程中的一些個體不能回憶的經驗,這些經驗對個體的行為和判斷具有潛在影響作用,是更深層的、復雜的社會認知活動。(A.G.Greenwaldetal.,1995)。具有如下鮮明特征:社會性:包含社會、文化影響積淀性:社會歷史事件和生活經驗長期積累的結果無意識性:自動、無意識的過程啟動性:舊有的經驗和認知對當前的認知加工產生影響二、內隱社會認知的研究方法內隱社會認知的活動脫離了意識的監控,直接測量法已無法證明內隱認知過程的存在。為此,內隱社會認知研究所采用的是間接測量技術和方法。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補筆法,閾下條件法,反應時法,內隱聯想測驗(IAT)二、內隱社會認知的研究方法IAT測驗是一組計算機化的分類任務,以反應時差異為指標來測量概念間內在的聯系強度,從而間接反映個體的內隱心理傾向。IAT測驗的方法學基礎是心理學中的啟動效應。以內隱自尊為例,IAT測驗的基本程序如下:順序12345程序描述原始目標概念辨別聯系性質辨別原始混合任務反轉目標概念辨別反轉混合任務鍵的分配左鍵右鍵左鍵右鍵左鍵右鍵左鍵右鍵左鍵右鍵自尊IAT●我●愉快●我我●我●●愉快●愉快非我●不快●非我●●非我●非我不快●不快●二、內隱社會認知的研究方法內隱社會知覺的研究
內隱社會知覺是個體對社會信息的一種無意識獲得,屬于內隱社會認知的初級階段。內隱社會認知中關于印象形成的研究內隱社會認知中的刻板印象研究
內隱的刻板印象指不能確知的過去經歷(內隱記憶)影響著個體對特定類型的社會成員的評價。內隱自尊的研究
內隱自尊是過去自我態度積累下的一種無意識痕跡,是個體在評價與自我相關的對象時,由內隱的自我態度帶來的一種無意識效應。
作業與思考題1.什么是社會知覺?為什么說社會知覺比對物知覺更困難?2.試結合生活實例,分析印象形成過程的確存在中心品質。3.舉例說明首因效應和暈輪效應在印象形成中具有定向作用。4.社會知覺偏差有哪些原因?5.試觀察周圍的生活和自己是否也存在語言自動實現效應。6.認知啟發導致的社會認知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央國企面試真題及答案
- 雅安國企面試題庫及答案
- 有機茶葉種植與茶文化推廣合作合同
- 企業內部數據保密補充協議
- 婚姻關系情感穩定與行為規范合同
- 環保物流貨物保險理賠協議
- 國際市場品牌推廣效果跟蹤補充協議
- 智能安防數據共享與智慧社區生態合作協議
- 上海版牛津小學英語一年級知識點總結模版
- 影視劇群眾演員薪酬代發與勞務結算合作協議
- 《AI技術術語解析》課件
- 康姿百德入職培訓
- 消防大隊法紀教育專題授課
- 國畫、書法硯臺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春季學期 形勢與政策講稿第五講-從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
- 2025年浙江樂清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ktv股份入股協議書范本
-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供應鏈碳排放測算與影響因素分析
- 醫療行風建設培訓
- 高教社馬工程民法學(第二版)上冊教學課件01-06
- 消防預算管理制度內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