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急救演示文稿_第1頁
野外急救演示文稿_第2頁
野外急救演示文稿_第3頁
野外急救演示文稿_第4頁
野外急救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野外急救演示文稿第一頁,共一百零八頁。(優(yōu)選)野外急救.第二頁,共一百零八頁。

人,作為個體是渺小的;人,作為生物是偉大的。我們可以勇敢,我們可以癡狂,但是,我們的生命,無論是對于自己還是他人,都是唯一的。當我們回憶往事時,生命,總是體現(xiàn)出它的寶貴與短暫,匆匆一去不復回。★我們不能用自己的生命來證明自己的勇敢!第三頁,共一百零八頁。一、毒蛇咬傷如何急救在我國已發(fā)現(xiàn)的毒蛇有50余種,常見的有10余種,對人危害較大的有眼鏡蛇、金環(huán)蛇、銀環(huán)蛇、五步蛇、蝮蛇、烙鐵頭和竹葉青等。在野外被毒蛇咬傷而死亡的發(fā)生率在動物傷害中的比例是最高的。從外表看,無毒蛇的頭部呈橢圓形,尾部細長,體表花紋多不明顯,如火赤練蛇、烏風蛇等,毒蛇的頭部呈三角形,一般頭大頸細,尾短而突然變細,肛門以前鱗片常是單片的,表皮花紋比較鮮艷,如五步蛇、蝮蛇、竹葉青、眼鏡蛇、金環(huán)蛇、銀環(huán)蛇等(但眼鏡蛇、銀環(huán)蛇的頭部不呈三角形)。第四頁,共一百零八頁。幾種常見的毒蛇竹葉青,又稱焦尾巴、青竹蛇。頭呈三角形,頭鱗小,背面純綠,尾端焦紅,全長1米左右。在山區(qū)樹棲生活,尤喜棲于山澗旁的樹叢中。分布于湖北、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等地。第五頁,共一百零八頁。烙鐵頭又名龜殼花蛇,金線蛇。頭呈三角形,頭鱗細小,背面棕褐,背中央有紫色斑塊,體側呈紫棕圓斑,全長0.7-1米。棲居山區(qū)溪邊叢林,多夜晚活動。分布于河南、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云南等地。第六頁,共一百零八頁。眼鏡蛇背面黑褐,頸背面有鑲白圈的黑斑,狀如眼鏡,頸部擴張時尤其明顯。全長1-2米。憤怒時,前半身豎起,頸部膨大,呼呼作響。其毒液可噴1-2米遠。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云南等地。第七頁,共一百零八頁。銀環(huán)蛇全長米,背部有黑白相間的橫紋,尾末端尖細。生活在平原、丘陵地帶,多棲水邊。會主動咬人,咬后局部癥狀不顯,但危害較大。分布于湖北、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第八頁,共一百零八頁。五步蛇全長1.2-1.5米,體粗尾短,頭大、三角形。鼻尖向上翹起,所以又叫它寒鼻蛇。背部灰竭色,有灰白色方形斑塊二十四個。腹部白色,有圓珠狀的大小黑斑。生活在山區(qū)森林中,特別是深山水溝邊最多。平時常常盤著不動,所以也有人叫“盤蛇”。分布于湖北、安徽、浙江、湖南、福建、廣東、廣西、海南、貴州等地。

第九頁,共一百零八頁。蝮蛇又叫草上飛、土公蛇,身體長0.6-1米,頭三角形,頸細,背部灰褐色。背部兩側有深褐色的圓形斑紋,圓斑的邊緣黑色。腹部灰黑色,有許多不規(guī)則的黑白小斑。尾巴短,細小,焦黃色。生活在田野、丘陵和有農作物的地區(qū),平原地區(qū)最多。由于這種蛇有良好的保護色(顏色和周圍的泥土差不多),所以不容易被人發(fā)覺,因此,被咬傷的人比較多。毒液的毒性比較強,是混合毒,但以血循毒為主。分布于東北、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四川、湖北等地。

第十頁,共一百零八頁。第十一頁,共一百零八頁。防止毒蛇咬傷的方法是進入草叢前應先用棍棒驅趕毒蛇;穿越叢林時應穿好長袖上衣,長褲及鞋襪,隨時注意觀察周圍情況,及時排除隱患;沿有現(xiàn)成的小徑行走,切勿自行闖路,走草叢和雜樹林。遇到毒蛇不要慌張,應采用左、右拐彎的走動來躲避追趕的毒蛇,或站在原處面向毒蛇,注意來勢左右避開,尋找機會進行自衛(wèi);四肢涂抹防毒蛇液,攜帶毒蛇咬傷藥等均能起到預防毒蛇的作用。如何防蛇第十二頁,共一百零八頁。在野外如果不慎被蛇咬傷,不要驚慌失措,首先要判斷是否為毒蛇咬傷。毒蛇與無毒蛇咬傷最根本的區(qū)別是:毒蛇都有毒牙,傷口上會留有兩顆毒牙的大牙印,而無毒蛇留下的傷口是一排整齊的牙印;若在20分鐘內沒有局部疼痛、腫脹、麻木和無力等癥狀,則為無毒蛇咬傷。若為無毒蛇咬傷,只需要對傷口清洗、止血、包扎。若有條件再送醫(yī)院注射破傷風針即可。蛇傷診斷毒蛇無毒蛇第十三頁,共一百零八頁。毒液進入人的身體以后,就會使人產生中毒現(xiàn)象。現(xiàn)在,一般都把毒蛇的毒液對人體的毒害情況,分做兩大類:一類是神經毒,主要是使人的神經系統(tǒng)中毒。一類是血循毒,主要是使人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毒。此外,又有一類毒蛇的毒液,既有神經毒,又有血循毒,所以把它叫做混合毒。第十四頁,共一百零八頁。毒蛇咬傷癥狀

被毒蛇咬傷的主要癥狀:如是出血性蛇毒,則傷口灼痛、局部腫脹并擴散,傷口周圍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漿狀血由傷口滲出,皮膚或者皮下組織壞死、發(fā)燒、惡心、嘔吐、七竅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壓降低,瞳孔縮小、抽筋等。被咬后6-48小時內可能導致傷者死亡。如是神經性蛇毒,則表現(xiàn)為傷口疼痛、局部腫脹,嗜睡,運動失調,眼瞼下垂、瞳孔散大,局部無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惡心、嘔吐、昏迷、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傷者可能在8-72小時內死亡。

第十五頁,共一百零八頁。毒蛇咬傷的應急處理:一般而言,被毒蛇咬傷后10-20分鐘后,其癥狀才會逐漸呈現(xiàn)。被咬傷后,爭取時間是最重要的。①患者應保持鎮(zhèn)靜,切勿驚慌、奔跑,以免加速毒液吸收和擴散;另外,在急救之前請清楚的記下蛇咬傷口的形態(tài),到達醫(yī)院時即時詳細的告訴醫(yī)務人員(當你開始急救之后有可能破壞傷口的原始形態(tài)從而加大醫(yī)務人員的判斷難度),如果能夠把蛇打死,則把死蛇也帶上,這樣能讓醫(yī)務人員及時、正確的給予治療。

蛇傷急救第十六頁,共一百零八頁。

②綁扎傷肢:找一根布帶或長鞋帶在傷口靠近心臟上端5-10分鐘扎緊(如手指咬傷,扎在指根;手掌或手臂咬傷,扎在手腕上或肘上;小腿咬傷,扎在膝關節(jié)上方),動作越快越好,以減少毒液吸收。但為防止肢體壞死,每隔10分鐘左右,放松2-3分鐘。應用冷水反復沖洗傷口表面的蛇毒。第十七頁,共一百零八頁。③沖洗傷口:在山林、田地里咬傷,應馬上用冷茶、冷開水或泉水沖洗傷口,洗去傷口周圍粘附的毒液,減少對毒液的吸收。條件許可時用冷開水加食鹽沖洗,或選用肥皂水、雙氧水、千分之一的過錳酸鉀溶液、四千分之一的呋喃西林溶液沖洗。第十八頁,共一百零八頁。④擴創(chuàng)排毒:以牙痕為中心,用消過毒的小刀將傷口的皮膚切成十字形。不要刺得太深,以免傷及血管。再用兩手用力擠壓,排出毒液。⑤吸吮排毒:如果傷口里毒液不能暢通外流,可用拔火罐等方法吸吮排毒;也可用針筒,前端套一條橡皮管,抽吸毒液。如果沒有吸吮的工具,緊急時可以用嘴吸吮,但必須注意安全,應邊吸邊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嘴內有粘膜破潰(口瘡),或有齲齒(蛀牙)等病,就不可用嘴巴吸吮,以免發(fā)生中毒。第十九頁,共一百零八頁。⑥內服、外敷藥物:在進行以上急救處理的同時,應盡快的給病人內服解毒的蛇藥,應在完成局部刀刺排毒后,外敷蛇藥。具體用什么蛇藥,應根據當時當?shù)啬芰⒓床傻玫綖樵瓌t,靈活運用。

此外,如果在野外,沒有條件作以上的急救處理時,可點燃火柴,燒灼傷口,破壞蛇毒。這也是一種有效的急救方法。第二十頁,共一百零八頁。蛇傷草藥“蛇出沒的地方,七步之內即有蛇藥”。這是一句老話。事實上的確如此,被蛇咬傷后,都可以在當?shù)丶磿r找到草藥進行救治。在采摘草藥的時候要多采一兩顆帶回,送醫(yī)時讓醫(yī)務人員查看。還有一點要注意:用草藥時不要覆蓋蛇咬傷口,以免阻止蛇毒排出。并要保持藥料新鮮,以防感染。第二十一頁,共一百零八頁。土黃柏:取根一兩,煎湯取汁,用紗布浸濕敷在傷口上面,保持濕潤。羊乳:塊根和土黃柏根共搗爛,去土黃柏粗渣,加米醋外敷,干后換新。

第二十二頁,共一百零八頁。七葉一枝花:根莖作藥用。用醋磨汁,涂擦腫脹處,或用酒精浸出汁液搽。紫珠草:葉作藥用。鮮葉洗凈,搗爛如泥,敷傷口周圍腫脹處。第二十三頁,共一百零八頁。野蕎麥:塊根作藥用,四季可采。鬼針草:全草作藥用。鮮草洗凈,加鹽少許,搗爛敷傷口周圍。第二十四頁,共一百零八頁。鴨跖草:全草作藥用。鮮草洗凈,加食鹽少許,搗爛外敷傷口周圍腫脹處,每日換兩次。半邊蓮:全草作藥用。鮮草洗凈,加食鹽少許,搗爛敷在傷口周圍腫脹處,每日換二~三次。

第二十五頁,共一百零八頁。木芙蓉:葉和花作藥用。鮮葉洗凈,加食鹽少許,搗爛外敷傷口周圍腫脹處,每日換兩次。天名精:全草作藥用。鮮草洗凈搗爛,外敷傷口周圍。第二十六頁,共一百零八頁。魚腥草:全草作藥用。鮮草洗凈,搗爛外敷傷口周圍腫脹處;如咬傷處有水血泡,或已發(fā)生潰爛的,用本品二~四兩,加野菊花、明礬各一兩,水煎汁,取部份藥汁外洗患處;洗后,再取另一部份藥汁用紗布浸濕敷在患處,每日換藥二~三次。東風菜:地下根莖及根供藥用。鮮塊根洗凈,搗爛外敷傷處。第二十七頁,共一百零八頁。垂盆草:全草作藥用。鮮草洗凈搗爛,敷傷口周圍腫脹處。或同九頭獅子草、紫花地西等量搗爛外敷。九頭獅子草:全草作藥用。鮮草洗凈搗爛,敷傷口周圍腫脹處;或浸在鹽鹵中備用,用時取出搗爛外敷。第二十八頁,共一百零八頁。二、野外活動時毒蟲叮咬

野外穿行在樹林間、草叢中、溪流邊,尤其是夏秋之時,易被毒蚊毒蟲等叮咬。如果被毒蟲咬傷后必須及時處理,否則會造成中毒,輕則全身搔癢、疼痛、渾身沒勁,重則可能導致死亡。因此出行前帶好防蟲藥水,穿長袖長褲等做好保護。第二十九頁,共一百零八頁。預防一般毒蟲的方法:宿營地不應設在沼澤旁;人員應穿長袖衣和褲,扎緊袖口、領口,皮膚暴露部位涂搽防蚊藥。不要在潮濕的樹蔭和草地上坐臥。宿營時,燒點艾葉、青蒿、柏樹葉、野菊花等驅趕昆蟲。盡量要使用蚊帳;盡可能少脫衣服;也可用牛糞或泥漿混合起來涂在身上可以避蚊;用椰子油或煙草汁涂在身上可以防止虱子;面包樹葉可以驅趕蒼蠅及臭蟲;將檸檬放在潮濕的地方可以避免螞蟻的襲擊;點燃的香煙往往可以使許多死死咬住皮肉的蟲松口。防蟲方法第三十頁,共一百零八頁。

被毒蚊毒蟲叮咬,將隨身攜帶的清涼油、風油精或紅花油反復涂搽患處。如有三棱針,亦可先點刺放血,擠出黃水毒汁后再涂以上藥品,效果更佳。如被蝎子、馬蜂、蜜蜂等蜇傷,一定要先用鋒利的針將傷處刺透,擠壓腫塊,將毒汁與毒水盡量擠干凈,然后用堿水洗傷口,或涂上肥皂水、小蘇打水或氨水。無針之時,也可用煤油將堿面調成糊狀涂患處,有解毒、止癢、消腫、止痛的作用。亦可將阿司匹林兩片研成粉末,用涼水調成糊狀涂患處同樣有效。此外,蒜汁對蜈蚣咬傷傷有療效。被劇毒蜘蛛咬傷者需扎止血帶,服用蛇藥片和送醫(yī)院,被蜈蚣和蝎子咬傷把蛇藥片溶于水調成糊狀,涂擦在傷口,或取蒲公英搗爛外敷患處。第三十一頁,共一百零八頁。1.毒蝎子咬傷

蝎子的毒呈酸性,可以用堿性肥皂水(別用香皂)、蘇打水、3%氨水沖洗。拔火罐、吸奶器吸出毒液。如果有蛇藥,用溫開水化開抹在傷口上,沒藥可用時可用泡開的冷茶葉(堿性)敷上。第三十二頁,共一百零八頁。2.蜘蛛咬傷

蜘蛛毒也是酸性毒,處理辦法與毒蝎子一樣。第三十三頁,共一百零八頁。3.蜈蚣、大螞蟻咬傷

蜈蚣咬傷的傷口是一對小孔,毒液流入傷口,局部紅腫。

這兩種毒也是酸性毒,救治方法與毒蝎子相同。第三十四頁,共一百零八頁。4.蜜蜂咬傷離草叢和灌木叢遠些,因為那里往往是蜂類的家園。發(fā)現(xiàn)蜂巢應繞行,一定不要做出過于“親近”的表現(xiàn)。最好穿戴淺色光滑的衣物,因為蜂類的視覺系統(tǒng)對深色物體在淺色背景下的移動非常敏感,如果有人誤惹了蜂群,而招至攻擊,唯一的辦法是用衣物保護好自己的頭頸,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萬不要試圖反擊,否則只會招致更多的攻擊。第三十五頁,共一百零八頁。被蜜蜂蟄了救治方法與毒蝎子一樣。但蜜蜂蟄人后會把刺留在人體,刺不出、毒不出,因此必須先把刺拔出來,才能去毒。另對于傷口不要擠壓,以免剩余的毒素進入體內。然后用氨水、蘇打水甚至尿液涂抹被蟄傷處,中和毒性。可用冷水浸透毛巾敷在傷處,減輕腫痛。第三十六頁,共一百零八頁。5.黃蜂咬傷

在上述毒蟲中,惟有黃蜂與眾不同,黃蜂毒為堿性,因此在拔出毒刺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可用醋抹在傷口上。可以吃點抗過敏藥。第三十七頁,共一百零八頁。6.水蛭(螞蝗)咬傷

水蛭又叫螞蝗,其吸血量很大,可吸取相當于它體重的2-10倍的血液。同時由于螞蝗的唾液有麻痹和抗凝作用,在其吸血時,人往往無感覺,當其飽食離去時,傷口仍流血不止,常會造成感染、發(fā)炎和潰爛。水蛭叮咬時切勿用力硬拉,這易使水蛭口器斷留在皮下并引起感染。可用手拍或用肥皂液、鹽水、煙油、酒精滴在其前吸盤處,或用燃燒著的香煙燙,讓其自行脫落,然后壓迫傷口止血,并用碘酒涂搽傷口以防感染。第三十八頁,共一百零八頁。傷口如不斷流血,可用炭灰研成末敷于傷口上,或用嫩竹葉搗爛后敷上。如在鞋面上涂些肥皂、防蚊油,可以防止螞蟥上爬。涂一次的有效時間約為4~8小時。此外,將大蒜汁涂抹于鞋襪和褲腳,也能起到驅避螞蟥的作用。

第三十九頁,共一百零八頁。治蟲咬的藥草波布草(豆科):黃色花。被蚋、蚊刺傷時,絞生葉取汁涂抹,可止癢。葒草:紫紅色花,莖部多毛。生葉用水洗凈后,絞碎取青汁涂抹。第四十頁,共一百零八頁。烏蘞莓(葡萄科):開紅花,黑色小果實。絞碎生根葉出汁,涂抹可止癢。

山蒜:淡紫色花。壓碎鱗莖取汁涂抹可止癢。

第四十一頁,共一百零八頁。費菜(景天科):黃色花。生葉洗凈后,磨碎涂汁可止癢,對砍傷也有效。藜(藜科):涂抹生葉的汁。把曬干的葉子磨成粉,與海帶粉混合,涂在蛀牙上,可止痛。第四十二頁,共一百零八頁。馬齒莧(馬齒莧科):涂生葉的絞汁。黃黃色花謝后,長出果實,成熟時即裂開,內有種子。赤車使者(蕁麻科):敲碎生莖根,涂汁止痛,對砍傷也有效。可用石頭打碎。水蓼(蓼科):生葉加少許鹽,用手揉后,磨擦皮膚。淡紅色花。第四十三頁,共一百零八頁。三、中毒其癥狀是惡心、嘔吐、腹瀉、胃疼、心臟衰弱等。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洗胃,快速喝大量的水,鹽茶水(沖泡濃茶加鹽),用指觸咽部引起嘔吐,然后吃蓖麻油等瀉藥清腸,再吃活性炭等解毒藥及其他鎮(zhèn)靜藥,多喝水,以加速排泄。為保證心臟正常跳動,應喝些糖水、濃茶,暖暖腳,立即送醫(yī)院救治。1.食物中毒第四十四頁,共一百零八頁。2.酒精中毒(醉酒)酒精中毒表現(xiàn)興奮多話,語無倫次,嘔吐,隨之昏睡。臉色蒼白,脈細而弱,血壓下降。急救措施(1)及時清除嘔吐物,以免堵塞呼吸道。(2)注意保暖,避免著涼。(3)喝濃茶水或糖茶水,加快排泄。(4)嚴重者速送醫(yī)院。途中如出現(xiàn)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口對口吹氣。第四十五頁,共一百零八頁。3.農藥中毒中毒表現(xiàn)瞳孔顯著縮小,甚至似針尖;病人大汗淋漓,大量流出口水;呼吸有特殊大蒜臭味﹔面部肌肉不時抽動,有時呈苦笑面容。隨著中毒的加深,很快陷人昏迷,呼吸困難乃至死亡。急救措施如系吸入毒物,盡快離開中毒環(huán)境;皮膚粘膜沾染中毒,立即用清水沖洗或用肥皂水、堿水沖洗;誤食中毒用清水或小蘇打等堿性溶液洗胃。有條件應用解毒劑阿托品、解磷定。盡快送醫(yī)院、如途中突然出現(xiàn)呼吸麻痹時,立即進行口對口吹氣,施行人工呼吸。第四十六頁,共一百零八頁。四、野外傷病的自救與互救在野外發(fā)生傷病的時候,要學會正確的急救方法,以緩解傷痛的程度、減緩傷害的惡化速度,為進行及時搶救創(chuàng)造時機。野外常見傷病的防治技術是每個野外活動者必須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識。第四十七頁,共一百零八頁。(一)野外急救的四大技術1.外傷止血血液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在野外當人體受到外傷時,首要的是在現(xiàn)場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第四十八頁,共一百零八頁。(1)外傷出血的種類①毛細血管出血。血色鮮紅,血液從整個傷口創(chuàng)面滲出,不易找到出血點,在血小板的作用下,常可自動凝固止血,危險性小。②靜脈出血。血色暗紅,血流較慢呈持續(xù)狀,不斷流出。危險性較動脈出血小。③動脈出血。血色鮮紅,出血呈噴射狀,與脈搏節(jié)奏相同。危險性大。第四十九頁,共一百零八頁。(2)處理方法①加壓包扎法。用消毒紗布覆蓋傷口,再用繃帶加壓包扎,以壓住出血的血管達到治血效果.②指壓法。在出血部位的上方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把該動脈管壓迫在臨近的骨面上以阻斷血液的來源。一般在動脈出血時,在緊急情況下先用指壓法止血,其適用于頭部、頸部和四肢的動脈出血。a、顳淺動脈指壓止血法b、鎖骨下動脈指壓止血法c、肱動脈指壓止血法d、股動脈指壓止血法第五十頁,共一百零八頁。③止血帶法。只適用在四肢動脈大出血的止血。用橡膠帶扎縛在傷口近心端的動脈上,也可用繃帶、三角巾、軟布帶等代替。扎止血帶的松緊度要適宜。上肢出血時,止血帶扎在上臂,但不要扎在中1/3;下肢出血時,止血帶應扎在大腿并靠創(chuàng)口的近心端。扎上止血帶后,上肢每隔30分鐘或下肢每隔1小時必須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3分鐘,以免引起肢體壞死。第五十一頁,共一百零八頁。2.外傷包扎(1)包扎方法:環(huán)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2)三角巾包扎法①頭部包扎,三角巾底邊在前,頂角在后,將底邊從前額繞至枕后,壓住頂角并打結.第五十二頁,共一百零八頁。②手、足包扎,三角巾平鋪,將手平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底邊橫放手腕部。先將三角巾頂角向上反折回,再將三角巾兩底角向手指背交叉圍繞一圈,在腕背打結。第五十三頁,共一百零八頁。(3)常見外傷包扎注意事項①動作要迅速準確,不能加重傷員的疼痛、出血和污染傷口。②包扎應松緊適度,起到固定沙墊、止血,防移動而不影響血循環(huán)為好。③包扎四肢應露出手指和腳趾,以便常檢查皮膚的顏色,以防止包扎過緊影響血流。④包扎是為了固定肢體,繃帶的結則打在未受傷的一側,繃帶包扎應從遠處的遠端開始。第五十四頁,共一百零八頁。3.固定在野外活動中由于不小心、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可能會導致骨折、關節(jié)嚴重損傷、肌肉拉傷等。骨折、關節(jié)嚴重損傷和大面積軟組織損傷需要進行及時、正確的固定,以預防休克,防止傷口感染,避免神經、血管、骨骼等再遭損傷,同時有利于搬運,送就近的醫(yī)院治療。野外固定物有:2-3厘米厚的木板、竹竿、竹片、樹枝、木棍、硬紙板等作為臨時應急固定物。第五十五頁,共一百零八頁。(1)骨折的種類①閉合性骨折②開放性骨折③復合性骨折(2)骨折的癥狀:疼痛、腫脹、畸形、骨擦音、功能障礙、大出血。第五十六頁,共一百零八頁。(3)骨折固定的方法①前臂骨折固定:用兩塊木板,一塊放前臂上,另一塊放背面,但其長度要超過肘關節(jié),然后用布帶或三角巾捆綁托起后將前臂掛在胸前。第五十七頁,共一百零八頁。

第五十八頁,共一百零八頁。②股骨骨折固定。用木板2塊將大腿小腿一起固定置于傷肢的內、外兩側,外側的長夾板上達腋下,下至足根部;內側的夾板上至大腿根部,下達足跟,然后用寬帶固定夾板并在外側打結。第五十九頁,共一百零八頁。第六十頁,共一百零八頁。(4)骨折急救原則和注意事項對骨折處進行固定時,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注意傷口和全身狀況,如傷口出血,應先止血,包扎固定。如有休克或呼吸、心跳驟停者應立即進行搶救。☆在處理開放性骨折時,局部要作清潔消毒處理,用紗布將傷口包好,嚴禁把暴露在傷口外的骨折端斷送回傷口內,以免造成傷口污染和再度刺傷血管和神經。☆對于大腿、小腿、脊椎骨折的傷者,一般應就地固定,不要隨便移動傷者,不要盲目復位,以免加重損傷程度。第六十一頁,共一百零八頁。☆固定骨折所用的夾板的長度與寬度要與骨折肢體相稱,其長度一般應超過骨折上下兩個關節(jié)為宜。☆固定用的夾板不應直接接觸皮膚。在固定時可用紗布、三角巾、毛巾、衣物等軟材料墊在夾板和肢體之間,特別是夾板兩端、關節(jié)骨頭突起部位和間隙部位,可適當加厚墊,以免引起皮膚磨損或局部組織壓迫壞死。第六十二頁,共一百零八頁。☆固定、捆綁的松緊度要適宜,過松達不到固定的目的,過緊影響血液循環(huán),導致肢體壞死。固定四肢時,要將指(趾)端露出,以便隨時觀察肢體血液循環(huán)情況。如發(fā)現(xiàn)指(趾)蒼白、發(fā)冷、麻木、疼痛、腫脹時,說明固定、捆綁過緊,血液循環(huán)不暢,應立即松開,重新包扎固定。☆對四肢骨折固定時,應先捆綁骨折斷處的上端,后捆綁骨折端處的下端。如捆綁次序顛倒,則會導致再度錯位。上肢固定時,肢體要屈著綁(屈肘狀);下肢固定時,肢體要伸直綁。離體斷肢應包好隨傷員一起,以便再植。第六十三頁,共一百零八頁。4.搬運

搬運傷病員的方法是野外急救的重要技術之一。搬運的目的是使傷病員迅速脫離危險地帶,安全迅速地送往醫(yī)院治療,是對傷員生命的維護和延續(xù),以免造成傷員殘廢。搬運的方法應根據當?shù)亍敃r的器材和人力而選定。常用的搬運有徒手搬運和擔架搬運。第六十四頁,共一百零八頁。(1)徒手搬運。適用于傷勢較輕且運送距離較近的傷者。單人搬運法:背、抱、扶持。雙人搬運法:一人搬托雙下肢,一人搬托腰部。在不影響病傷的情況下,還可用椅式、轎式和拉車式。第六十五頁,共一百零八頁。三人搬運法:對胸、腰椎骨折的傷者,應由三人配合搬運。一人托住肩胛部,一人托住臀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兩下肢,三人同時把傷員輕輕抬放到硬板擔架上。第六十六頁,共一百零八頁。多人搬運法:對脊椎受傷的患者向擔架上搬動應由4~6人一起搬動,2人專管頭部的牽引固定,使傷員始終保持與軀干成直線的位置,維持頸部不動。另2人托住臂背,2人托住下肢,協(xié)調地將傷者平直放到擔架上,并在頸窩放一小枕頭,頭部兩側用軟墊沙袋固定。第六十七頁,共一百零八頁。(2)擔架搬運。適用于傷勢較重,不宜徒手搬運,且需轉運距離較遠的傷者。在野外沒有現(xiàn)成的擔架而必須擔架搬運傷病員時可自制擔架。①用木棍制擔架。用兩根長約2~3米的木棍,或兩根長約2~2.3米的竹竿綁成梯子形,中間用繩索來回綁在兩長棍之中即成。第六十八頁,共一百零八頁。②用上衣制擔架。用上述長的木棍或竹竿兩根穿放兩件上衣的袖筒中即成。常在沒有繩索的情況下用此法。第六十九頁,共一百零八頁。(3)搬運的注意事項★移動傷者時先檢查傷者的頭、頸、胸、腹和四肢是否有損傷,如有損傷應先做急救處理,再根據不同的傷勢選擇不同的搬運方法。★傷情嚴重、路途遙遠的傷者要做好途中護理,密切注意傷者的神智、呼吸、脈搏以及病傷勢的變化。★上止血帶的傷者要記錄上止血帶和放松止血帶的時間。第七十頁,共一百零八頁。★搬運脊椎骨折的傷者,要保持傷者身體的固定。頸椎骨折的傷者除了身體固定外,還要有專人牽引固定頭部,避免移動。★用擔架搬運傷者時,一般頭略高于腳,休克的傷者則腳略高于頭,行進時傷者的腳在前,頭在后,以便觀察傷者情況。★用汽車、大車運送時,床位要固定,防止起動、剎車時晃動使傷者再度受傷。第七十一頁,共一百零八頁。(二)野游途中如何止鼻血出鼻血時不要驚慌,頭不要往后仰,也不要低頭,而應讓血液順利地從鼻腔流出。用冰袋或冷毛巾敷鼻梁、頸部及前額,這樣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而止血。把雙側鼻翼捏向鼻中隔,一般壓迫3~5分鐘,出血就會停止。用細繩扎住無名指根部,左鼻孔出血扎右手,右鼻孔出血扎左手。如無細繩,用手捏住也可以。用棉花塞鼻。第七十二頁,共一百零八頁。

櫚(椰子科):把樹干上的皮剝下,用鋁箔包好,放在平底鍋蒸黑,堵塞鼻內可止血。止鼻血的草藥第七十三頁,共一百零八頁。(三)抽筋如何自救應急措施:拉引患處肌肉,使患處打直,輕輕按摩患處肌肉。補充水分及鹽分。休息直到患處感覺舒適為止。發(fā)生抽筋的主要部位是小腿和大腿,有時手指、腳趾及胃部等部位也會發(fā)生。發(fā)生抽筋的原因主要是運動前沒有做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充分,身體沒活動開,突然做劇烈的動作,或因外界因素刺激肌肉突然收縮而出現(xiàn)抽筋。運動時間長,過分疲勞及體力消耗過多,在肌體大量散熱或精神緊張等情況下也會出現(xiàn)抽筋。第七十四頁,共一百零八頁。(四)踝關節(jié)扭傷關節(jié)活動超出了正常范圍,使關節(jié)周圍的組織拉傷或撕裂稱為扭傷。多發(fā)生在足、踝、膝、腰等部位。扭傷后活動受到限制,行動很不方便,會影響團隊活動的順利進行。因此,野外活動前應做好熱身活動,在活動中注意力要集中,運動量要適宜,動作幅度要循序漸進,盡量避免扭傷的發(fā)生。第七十五頁,共一百零八頁。1、主要癥狀:局部紅腫、脹痛、活動功能障礙,皮下出血,可立即或在數(shù)小時后形成淤血腫塊。嚴重扭傷會傷及肌腱、神經等,影響運動技能。第七十六頁,共一百零八頁。在治療傷處時,要注意是新傷還是舊傷,其處理方式是不同的。首先,先確立受傷之程度(患部外觀是否正常,如肌膚破裂,骨頭外露或異常突出),然后根據RICE的處理原則:Rest(休息):停止運動。Ice(冰敷):可抑制毛細孔的擴張,降低出血程度。Compression(包扎):包含固定、止血的功能。Elevation(抬高):抬高患部。然后依其需要決定是否請醫(yī)生來或送醫(yī)院治療。一般說來,大多數(shù)踝關節(jié)扭傷后,局部可用冰塊或濕毛巾冷敷,但扭傷即時不能熱敷或亂揉亂按。對于重癥的踝關節(jié)扭傷,則應及時到醫(yī)院診治。2、處理方法第七十七頁,共一百零八頁。

避免在高低不平的地方走;夜晚在跨越山澗、隧道時準備手電筒;下坡、下車、下船時,腳的跖曲(向腳心方向)角度不可過大,免致左右搖擺而扭傷踝關節(jié),在下山時不能只顧觀山看景而不低頭看路;最好穿旅游鞋或運動鞋。3.預防踝關節(jié)扭傷應注意三個方面第七十八頁,共一百零八頁。(五)損傷脊椎從大樹或巖石上摔下來損傷脊椎時,應立即將患者放在平坦而堅硬的擔架上固定,不讓身體晃動,然后立即送往醫(yī)院救治。

第七十九頁,共一百零八頁。(六)燒傷燙傷燙傷的程度可分為三種:皮膚變紅,有刺痛感覺;起水泡;皮膚爛掉。例如油炸東西的熱油燙到皮膚,皮膚會爛掉。先用清潔紗布蓋住,立刻送醫(yī)院。身體一部份燙傷并不會危害生命,如果超過20%的身體面積,就有生命危險。軀體的一半即超過20%。第八十頁,共一百零八頁。不太嚴重的燙傷,趕緊用涼水沖洗或將傷處泡在水中。如果有殘雪,將殘雪置水中,水越冷越能減輕癥狀。有人用醬油涂傷口,醬油有微菌,最好不要使用。第八十一頁,共一百零八頁。燙傷嚴重到起水泡,不要使水泡破裂,用紗布輕蓋,用冷水冷卻。燙傷與衣服相連時,不要脫下衣服,連衣服一起用水冷卻。燙傷越嚴重越覺口渴,要補充水分,使身體休息。第八十二頁,共一百零八頁。燙傷草藥眼子菜(眼子菜科):把整株搓碎,加少許醬油,攪成糊狀,即可涂抹。紫云英(豆科):搓葉絞成汁,用汁涂抹傷口。黃瓜(瓜科):切成薄片再絞成汁涂抹。第八十三頁,共一百零八頁。(七)凍傷、曬傷凍傷的破壞由兩方面造成,一是體液結冰破壞細胞,二是凍傷的組織阻礙局部血液循環(huán)造成血液瘀積,最終導致大范圍組織壞死。登山或野外活動中的凍傷多是在不注意時發(fā)生的。發(fā)生凍傷的地方經常由于血管遇冷收縮,血液循環(huán)不暢而產生麻木感。有經驗的人會有意識地活動腳趾手指,手腳有麻木感后立刻采取措施讓麻木的肢體暖和過來。缺氧會使身體代謝率降低,缺水會使血液變稠,這兩個因素都會使凍傷更容易發(fā)生。第八十四頁,共一百零八頁。暴露皮膚的凍傷在有風時可以在不到一分鐘內發(fā)生,剛凍傷的組織是白色(缺血)或紫紅(瘀血)發(fā)硬的。同伴要經常相互檢查。嚴重凍傷發(fā)生后的處理是(如果沒有再凍傷的可能)用400C到430C的溫熱水浸泡凍傷肢體來解凍。恢復凍傷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是救治的第一目標。輕微凍傷可以用把手腳放在溫暖的內衣里來處理。如果開始覺出疼了就是好跡象。注意解凍后的組織很敏感脆弱,解凍后的組織發(fā)生再凍傷比剛開始就不解凍造成的傷害還大,所以如果傷員需要用凍傷的腳走下去或凍傷的部位在撤離時可能還會凍上,那就先不要解凍。第八十五頁,共一百零八頁。曬傷:強烈的紫外線(UV)是由太陽輻射而來,尤其在受到冰雪的反射后,在高山上沒有防備的登山者很可能會被灼傷。由于過度曝曬在紫外線輻射下而受到的灼傷可能會很嚴重,不過這是可以預防的。某些藥物(例如四環(huán)素以及糖尿病的口服藥)可能會增加人體能對太陽的敏感度,因此受到灼傷的危險也會增加。第八十六頁,共一百零八頁。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用衣物把暴露于外的皮膚包起來。由于衣物的織法和纖維各有不同,過濾紫外線的效果也是好壞互見。織法緊密的衣物效果較好,雖然穿起來比較熱。質地輕的衣服有些經過特別處理,有過濾陽光的效果。帽子應該有個寬帽緣,以保護你的后頸、臉部和耳朵。如果皮膚非暴露于外不可,防曬產品可以延長你在陽光下停留的時間而不被灼傷。皮膚被曬紅并出現(xiàn)腫脹、疼痛時,可用冷水毛巾敷在患處,直至痛感消失。如出現(xiàn)水泡,不要去挑破,應請醫(yī)生處理。第八十七頁,共一百零八頁。(八)水泡遠足的你肯定有過長途跋涉后腳被磨破,長出水泡,每走一步都疼痛難耐的經歷。山野行進時最怕水泡。這些皮質下面的小泡,里面滿是透明或帶血的液體,或許是導致行進中途叫停的最普遍的疾病相關原因。小水泡通常是輕微感染和不適的來源,較大的水泡則可能引起劇烈的疼痛,而且一旦破裂,會導致嚴重的感染和潰爛。水泡常常是因為新鞋子或是不合腳的鞋子而引起的。你的皮膚不斷摩擦到襪子和鞋子的內里,就會產生水泡,而如果你的鞋子太大、綁得太松,襪子堆成一團或是有皺褶,就會發(fā)生這種摩擦。鞋子內里的表面有任何不平之處,或是小樹枝、小石頭跑進去,也許都會在那一點上產生壓迫和摩擦。濕氣會讓皮膚變軟,因此濕的鞋子或襪子會使水泡更容易產生。第八十八頁,共一百零八頁。預防:最好穿著與你的腳“磨合”慣了的鞋、吸汗的棉或線襪子,盡量讓雙足保持干爽。在容易磨出水泡的地方(如腳背、腳趾上、腳踝后面)事先貼一塊“創(chuàng)可貼”。如有條件,可以到商店里買一瓶防止起泡的噴霧劑(主要減輕摩擦作用)。

第八十九頁,共一百零八頁。一旦磨出了水泡,除非極為必要,否則不要弄破,以免長水泡的部位受到感染。幾天后你的身體會把水泡里的液體重新吸收回去,之后就痊愈了。在極少數(shù)的情況下,你或許會決定要把水泡里的液體擠出來。先用肥皂、清水把水泡部位洗干凈。用消毒過的縫衣針在水泡表面刺個洞,從上放擠出水泡內的液體,然后用碘酒、酒精等消毒藥水涂抹創(chuàng)口及周圍,最后用干凈的紗布包好。如果水泡自己破了,將這個部位洗干凈,貼上繃帶,而后仔細觀察有沒有感染的現(xiàn)象。第九十頁,共一百零八頁。(九)中暑

中暑是因為高溫環(huán)境或受到烈日的暴曬而引起的疾病。連續(xù)大強度的野外活動會由于身體大量出汗、鹽分流失過多,身體出現(xiàn)疲勞,而在水分得不到及時的補充和降溫的情況下發(fā)生。第九十一頁,共一百零八頁。1、中暑的癥狀:突然頭暈、惡心、昏迷、無汗或濕冷,面部潮紅或蒼白,瞳孔放大,發(fā)高燒。發(fā)病前,常感口喝頭暈,渾身無力,眼前陣陣發(fā)黑。第九十二頁,共一百零八頁。2、中暑處理方法。立即在陰涼通風處平躺,解開衣褲帶,使全身放松,用冷水毛巾擦身或扇風,迅速降低體溫。多喝含鹽的涼開水,再服十滴水、人丹等藥,在頭部和胸部冷敷。如衣服被汗?jié)駪鼡Q干衣服,如昏迷不醒,可掐人中穴、合谷穴使其蘇醒。通過以上救治措施,中暑者的體溫如已下降,則改以衣物覆蓋,并充分休息否則重復以上措施,并盡快送醫(yī)院救治。第九十三頁,共一百零八頁。(十)昏厥

昏厥俗稱昏倒,昏厥是一時性腦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時間意識喪失現(xiàn)象。野外昏厥多是由于摔傷、疲勞過度、饑餓過度等原因造成的。體質較弱的,在夏季的野外活動中,由于活動劇烈、體力消耗過大,尤其是未能及時補充體內損失的水分和鹽份時,容易發(fā)生熱昏厥。第九十四頁,共一百零八頁。1、主要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臉色突然蒼白,脈搏微弱而緩慢,呼吸快而淺,可能伴有下肢和腹部的肌肉抽搐,甚至失去知覺。2、處理方法:應盡快將患者移至陰涼處躺下。若患者意識清醒,應讓其慢慢喝一些涼開水,并注意休息。若患者大量出汗,或抽筋、腹瀉、嘔吐,應在水中加鹽飲用(每公升一茶匙)。若患者已失去意識,應讓其充分休息直至癥狀減緩,送醫(yī)院進行進一步救治。第九十五頁,共一百零八頁。(十一)暴寒身處寒冷的地方又沒有足夠的衣服,致體溫下降,久了甚至會致命,稱為體溫過低(失溫)。即使在夏天,因突然而來的寒雨或暴雨,致氣溫急降,也容易引致暴寒。第九十六頁,共一百零八頁。◎遠足前一晚必須充分休息。◎如身體不適,就不應勉強參加活動。◎出發(fā)前吃一頓豐富有營養(yǎng)的飽餐,途中可吃高熱量食物,如朱古力。◎帶上備用保暖用的發(fā)熱袋、睡袋或御寒衣服。◎帶上備用一套干衣服,以備更換。◎勿帶過重的物品,以免消耗體力。◎行程中有適當?shù)男菹ⅲ粦^勞,以免消耗體力。1.暴寒的預防第九十七頁,共一百零八頁。2.暴寒的癥狀:疲倦、無精打采、皮膚冰冷、步履不穩(wěn)、發(fā)抖、肌肉痙孿、口齒不清、產生幻覺等。

3.處理方法

找地方躲避風雨;

迅速更換濕衣服;

用衣服或發(fā)熱袋、睡袋把頭、臉、頸和身體包裹以保暖;

飲熱飲及高熱量食物,保持體溫。第九十八頁,共一百零八頁。(十二)雪盲雪盲之所以發(fā)生,是由于眼睛外層受到紫外線輻射的灼傷,有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問題。角膜(眼球前端透明的那層膜)是最容易受到灼傷的部位,它的表面可能會變得凹凸不平,長出水泡。如果繼續(xù)暴曬于輻射之下,眼睛的水晶體也可能被灼傷。雪盲的發(fā)作時間是在輻射暴曬之后的六到十二小時之間,因此一開始沒有任何癥狀,而呈現(xiàn)癥狀的時候傷害已經造成。干澀、感覺有砂的眼睛這時變得畏光,之后紅腫流淚,接著感到非常疼痛。雪盲需要一大到數(shù)天的時間才能恢復。

第九十九頁,共一百零八頁。防止雪盲的方法頗為簡單:在紫外線強烈的環(huán)境下,你一定要戴上護目鏡或是旁邊有擋陽板的太陽眼鏡。紫外線波長會導致灼傷,而這副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