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空調匹配技術_第1頁
第十一節空調匹配技術_第2頁
第十一節空調匹配技術_第3頁
第十一節空調匹配技術_第4頁
第十一節空調匹配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4制冷劑量與毛細管長度對性能的影響6.4.2制冷實驗采用正交試驗法,對順德某空調廠一款KFR-35(R22)分體壁掛空調改變7次制冷劑充注量、5種毛細管長度,進行35次試驗。得到以下結論。

6.4制冷劑量與毛細管長度對性能的影響圖1試驗機制冷系統示意圖 (1)吸、排氣溫度隨制冷劑充注量的變化

隨著充注量的增加,蒸發器中的制冷劑量增加、出口過熱度減小,壓縮機吸氣溫度也隨之降低,排氣溫度T2也降低。6.4制冷劑量與毛細管長度對性能的影響圖2吸氣溫度隨充注量的變化(L=1200mm)圖3排氣溫度隨充注量的變化(L=1200mm)(2)吸氣壓力、冷凝壓力隨充注量的變化

6.4制冷劑量與毛細管長度對性能的影響

毛細管長度一定,吸氣壓力、冷凝壓力隨充注量的增加而增加,這是因為隨著充注量的增加,空調器制冷系統制冷劑循環流量增大,從而導致了吸氣壓力、冷凝壓力增加;圖4吸氣壓力隨充注量和毛細管長度的變化6.4制冷劑量與毛細管長度對性能的影響圖5冷凝壓力隨充注量和毛細管長度的變化同樣的充注量下,隨著毛細管長度的增加,吸氣壓力降低而冷凝壓力升高,這是因為隨著毛細管長度的增加,節流阻力增加,空調器制冷系統制冷劑循環流量減小,從而導致了蒸發器中制冷劑減少而壓力降低、冷凝器中制冷劑增加而壓力升高。6.4制冷劑量與毛細管長度對性能的影響(3)冷凝器出口過冷度、吸氣過熱度隨充注量的變化圖6過冷度隨充注量和毛細管長度的變化圖7過熱度隨充注量和毛細管長度的變化6.4制冷劑量與毛細管長度對性能的影響(4)耗功隨充注量和毛細管長度的變化

6.4制冷劑量與毛細管長度對性能的影響(5)制冷量、能效比(EER)隨充注量和毛細管長度的變化6.4制冷劑量與毛細管長度對性能的影響6.4制冷劑量與毛細管長度對性能的影響6.5家用空調器制冷系統匹配

制冷量的測試制冷量可用焓值法量熱計(簡稱焓差法)或平衡環境型房間量熱計(簡稱熱平衡)進行測試。測試時要注意試驗機的安裝是否正確(如高度、前后左右的自由空間、導風板位置等),壓力表連接是否可以(如接頭是否漏氣、軟管是否破裂)等。

6.5.1試驗工況

6.5家用空調器制冷系統匹配

6.5.2

額定制冷量測試主要性能參數的參考值如下:(1)蒸發溫度:6~9℃,一般整體式、柜式和吸頂式等偏低,掛壁式偏高。(2)冷凝溫度:分體式不大于49℃,整體式不大于54℃。(3)過冷度:不小于6℃(4)過熱度:1~7℃(5)排氣溫度:75~90℃,變頻機在高低頻時會超出該范圍。(6)吸氣溫度:6~15℃(7)排氣壓力:1.6~2.1Mpa,整體式偏高,高能效比機偏低(8)吸氣壓力:0.45~0.6Mpa,高能效比機偏高。

6.5家用空調器制冷系統匹配

[匹配實例]機型:KF-25GW/H壓縮機:RH165VHAC灌注量:R22(780g)(1)選用毛細管φ1.37×500mm,1根,測試數據為:制冷量:2512W輸入功率:947.8W能效比:2.65W/W出風溫度:室內13.1℃,室外40.9℃排氣溫度:75.6℃吸氣溫度:5.93℃

排氣溫度(75.6℃)和吸氣溫度(5.93℃)均偏低,因此考慮加長毛細管而增大節流。

6.5家用空調器制冷系統匹配

(2)選用毛細管φ1.37×600mm,1根,測試數據為:制冷量:2565W輸入功率:950.8W能效比:2.65W/W出風溫度:室內13.1℃,室外41.0℃排氣溫度:88.9℃吸汽溫度:10.1℃

排氣溫度(88.9℃)和吸汽溫度(10.1℃)均偏高,說明毛細管過長,因此為得到最佳狀態,需適當減短毛細管以減小節流,可取500mmh和600mm的中間值,即550mm長。

6.5家用空調器制冷系統匹配

(3)選用毛細管φ1.37×550mm,1根,測試數據為:制冷量:2563W輸入功率:946.8W能效比:2.70W/W出風溫度:室內13.2℃,室外41.0℃排氣溫度:79.5℃吸汽溫度:5.8℃

此時的各項參數已基本合理,制冷量、輸入功率和能效比均已達到國標和內部要求。但吸汽溫度偏低,顯示制冷劑灌注量偏大。可將毛細管和灌注量同時減小。

6.5家用空調器制冷系統匹配

(4)選用毛細管φ1.37×450mm,1根,灌注量改為750g,測試數據為:制冷量:2489W輸入功率:821.2W能效比:3.00W/W出風溫度:室內15.0℃,室外40.4℃排氣溫度:81.3℃吸汽溫度:13.4℃可以看到制冷量降低了74W,功率降低了125W,使能效比大幅升高,總體性能明顯提高了。不過應注意吸氣溫度已較高,750g的灌注量如果作為出廠灌注量是偏低的,安裝后可能出現制冷量不足或影響正常的使用壽命,因此應適當補充灌注量。

6.5家用空調器制冷系統匹配

6.5.3最大運行制冷

測試方法:將空調器室內、室外空氣進行交換的通風門和排風門(如果有)完全關閉,其設定溫度、風扇速度、導向格柵等調到最大制冷狀態,試驗電壓分別為額定電壓的90%和110%,按表4規定的最大運行制冷工況運行穩定后再連續運行1h,然后停機3min(此間供電電源電壓上升不超過3%),再啟動運行1h。6.5家用空調器制冷系統匹配

測試要求a)空調器各部件不應損壞,空調器應能正常運行;b)空調器在第1h連續運行期間,其電機過載保護器不應跳開;c)當空調器停機3min后,再啟動連續運行1h,但在啟動運行的最初5min內允許電機過載保護器跳開,其后不允許動作;在運行的最初5min內電機過載保護器不復位時,其停機不超過30min內復位的,應連續運行1h;d)對于手動復位的過載保護器,在最初5min內跳開的,應在跳開的10min后使其強行復位,并應能夠再連續運行1h。6.5家用空調器制冷系統匹配

6.5.4凍結試驗

凍結試驗在額定電壓下進行,最低風速檔,將室內機的各類風門和導風葉片用不違反操作說明書規定的方法調至最易結冰和結霜狀態,一般就是風量最小的狀態,工況為室內側(DB/WB)21/15℃,室外側為(DB/WB)21/-℃(室外側濕度不控制)。6.5家用空調器制冷系統匹配

(1)空氣流通試驗:空調器穩定運行4h,蒸發器室內側的迎風表面凝結的冰霜面積不應大于蒸發器迎風面積的50%。(2)滴水試驗:將空調器室內回風口用報紙堵住(用膠帶粘牢),使空氣完全停止流通,連續運行6h,使蒸發器盤管風路被霜完全堵塞,停機后將報紙等遮擋物除掉,等冰霜完全融化后使風機在高速檔運轉5min,室內側不應有冰掉落、水滴滴下或吹出。6.5家用空調器制冷系統匹配

6.5.5最小運行制冷

測試方法:在額定電壓下進行,選用最低風速檔,將室內機的各類風門和導風葉片用不違反操作說明書規定的方法調至最易結露(冰霜)狀態,一般就是風量最小的狀態。工況為室內側:(DB/WB)21/15℃室外側:(DB/WB)16/-℃6.5家用空調器制冷系統匹配

測試要求:a)按上述方法試驗時,空調器在10min啟動期間后的4h運行中,安全裝置不應跳開;b)室內側蒸發器的迎風表面凝結的冰霜面積不應大于蒸發器迎風面積的50%。

6.5家用空調器制冷系統匹配

6.5.6凝露在額定電壓下進行,最低風速檔,將室內機的各類風門和導風葉片用不違反操作說明書規定的方法調至最易結露狀態,一般就是風量最小的狀態,工況為室內側(DB/WB)27/24℃,室外側為(DB/WB)27/24℃。同最小運行制冷,過渡運行時間應適當控制,如果過長會使試驗總時間變長,從而使凝露情況嚴重。4h小時運行結束時空調器室內機外表面及導風葉片不應有水滴下,送風不應帶有水滴。6.5家用空調器制冷系統匹配

6.5.7凝結水排除凝結水排除能力試驗的運行條件與凝露相同,只是需將接水盤注滿水,因此應在凝露試驗后馬上進行(但無法同時進行)。在連續4h的運行時間內,空調器排水應暢通,不應有水從空調器中溢出或吹出,以致弄濕建筑物或周圍環境,或造成電氣危險。

6.5家用空調器制冷系統匹配

6.6不合格項目微調與整改不合格項目及原因

6.7家用空調器制熱系統的性能匹配

6.7.1額定制熱量測試主要性能參數的參考值如下:(1)蒸發溫度:-5~2℃,一般整體式、柜式和吸頂式等偏低,掛壁式偏高。(2)冷凝溫度:不大于55℃(3)過冷度:不小于6℃(4)過熱度:1~5℃(5)排氣溫度:85~100℃(6)吸汽溫度:-1~3℃(7)排氣壓力:1.8~2.2Mpa(8)吸汽壓力:0.40~0.5Mpa室內出風溫度:不低于40℃

[匹配實例]機型:KFR-25GW/H壓縮機:RH174灌注量:R22(780g)

(1)選用毛細管φ1.37×400mm×1+φ1.63×350mm×1,測試數據為:制熱量:3275W輸入功率:1228WCOP:2.65W/W出風溫度:44.8℃/4.7℃(內/外)排氣溫度:75.7℃吸氣溫度:0.5℃

從上面的結果可以看出,包括制熱量的各項數據都比較合適,但排、吸汽溫度稍微偏低,對低溫制熱不利,因此可將其調高。

6.7家用空調器制熱系統的性能匹配

(2)選用毛細管φ1.37×400mm×1+φ1.63×450mm×1

測試數據為:制熱量:3247W輸入功率:1231.7WCOP:2.60W/W出風溫度:45.0℃/4.7℃(內/外)排氣溫度:80.0℃吸汽溫度:1.3℃通過加長輔助毛細管而使排、吸氣溫度顯著提高,制熱量只降低了28W,影響可忽略不計,已基本達到最佳狀態,可進行其它項目的試驗。

6.7家用空調器制熱系統的性能匹配

6.8.1結霜機理

普通熱泵空調在低溫條件下制熱運轉時,其制熱能力將隨環境溫度的降低而減小,此時由于冷凝器翅片表面溫度很低,隨著制熱循環的不斷進行,當冷凝器表面的溫度低于空氣的露點溫度時空氣在軸流風扇的作用下流經冷凝器將在其表面凝露。隨著翅片上水分的不斷聚集,風阻增大,流經冷凝器的風量將減小,進而會造成冷凝器中飽和制冷劑液體的蒸發溫度進一步降低,當冷凝器表面溫度低于0℃時,其表面出現結霜現象。當霜層積到一定程度時,如果得不到及時清除,將堵塞風道和減少冷凝器有效傳熱表面,同時增加一霜層導熱熱阻,此時冷凝器的換熱效率將明顯下降,從而導致空調的整體制熱能力不足,能效也隨之下降。

6.8制熱結霜及除霜

6.8.2除霜方法:除霜過程通常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風扇停轉,以便使冷凝溫度盡快升高去融霜,第二階段霜逐漸融化,風扇也不要開,以免熱量散失到換熱器周圍的空氣中。第三階段風扇打開,主要是為了使已經融化成水的霜全部蒸發變干。

6.8制熱結霜及除霜

,但主要

面:

,包括

、片

、材

。例

,普

、濕

,試驗表明:在

凝器

0℃

,在

7℃

,空

,室

冷凝

6.8制熱結霜及除霜

,當

風受

,勢必會

度降

,從

。6.8制熱結霜及除霜

方法介紹(1)電加熱除霜電加熱法是最簡單的除霜方法。它的思路是在室外換熱器上安裝適當功率的電阻,當室外換熱器上積霜嚴重時,開啟電氣開關,電熱絲通電發熱融霜。6.8制熱結霜及除霜

6.8制熱結霜及除霜

(2)換向法

當室外換熱器有霜產生,影響正常的換熱效果時,利用熱泵雙向制冷制熱,可以通過四通換向閥將制熱過程轉換成制冷過程,這樣熱泵從室內吸熱排到室外換熱器,以融化室外換熱器上的積霜。這種方法不需要附加任何設備,只需在需要除霜時讓四通換向閥動作即可。但是也帶來了問題。①在除霜這段時間內,室內溫度下降,影響舒適性。②四通換向閥動作頻繁,噪音大且容易磨損。(3)熱氟除霜法6.8制熱結霜及除霜

在制冷系統中從壓縮機的排氣口至冷凝器的管子間與供液電磁閥至冷風機的管子間接上一個雙穩態電磁閥,則可以利用壓縮機內高溫高壓的制冷劑(以氟化物為主)除霜如圖2所示。雙穩態電磁閥有一個信號輸入端和一個信號輸出端。它具有“通”和“斷”二個工作狀態。當正向脈沖信號輸入后,雙穩態電磁閥呈“斷”的狀態。相反,當反向脈沖信號輸入后,它呈“通”的狀態。6.8制熱結霜及除霜

6.8制熱結霜及除霜

當化霜時間控制器的感溫元件測定的溫度到達融霜溫度時,室外風機停轉,供液電磁閥關閉。同時,溫控器給其施加一個反向脈沖電信號,雙穩態電磁閥打開,將制冷系統的高壓氣體旁路并送給室外換熱器,進行融霜。高溫高壓氣體在冷風機中放熱冷卻后被壓縮機吸回。此時,凝結在室外換熱器表面的霜層,由于受到來自表面換熱器內部的高溫高壓氣體放出的熱量加熱,在與金屬表面的接觸處融化為水,其粘附力下降。霜層靠自身重量而掉入接水盤中,從接水盤的排水管排出。實現除霜目的。待融霜結束后,溫控器發出信號,雙穩態電磁閥關閉,融霜回路斷開,系統又回到制冷工況,完成一個融霜循環。6.8.2除霜常見問題及分析處理

1除霜不干凈(1)主要現象:除霜結束后,室外換熱器的某幾根U型管大多數是在冷凝器出口管或是冷凝器的最后幾根U型管上仍有霜或冰塊。(2)分析處理:1)傳統除霜模式:其原理是采用室外除霜溫控器除霜,通過室外管溫達到的溫度臨界點來控制除霜。因此可以通過以下辦法解決:

6.8制熱結霜及除霜

a.更改熱敏電阻放置位置,盡量在冷凝器出口管或是冷凝器的最后一根U型管上。b.

提高除霜退出溫度。c.

更改室外換熱器技術參數,采用預涂鋁箔或更改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