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文學概論馬工程課件 第5章_第1頁
比較文學概論馬工程課件 第5章_第2頁
比較文學概論馬工程課件 第5章_第3頁
比較文學概論馬工程課件 第5章_第4頁
比較文學概論馬工程課件 第5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hapterFive文學的類型研究本講綱要二、文學主題與主題學三、文類學研究一、類型學一、類型學導言基本內容文學的類型研究,包含了類型學、主題學與文類學研究。創(chuàng)新論點類型學、主題學與文類學研究既屬于比較文學平行研究的領域,又屬于傳統(tǒng)的影響研究的領域。

(一)類型學定義與研究對象

文學的類型學研究作為比較文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主要是對比研究不同國家或民族同一類型的作家作品、人物形象、情節(jié)結構、藝術手法和思潮流派之間異同的學問。類型學的定義類型學的研究對象類同的作家作品、題材情節(jié)、人物形象、表現(xiàn)技巧和思潮流派等。俄國學術界非常重視類型學研究

(一)類型學定義與研究對象

日爾蒙斯基在他看來,“歷史類型的類似和文學的相互影響是辯證地相互聯(lián)系的,并且在文學的發(fā)展過程中,應該被看成是同一歷史現(xiàn)象的兩個方面”。法國學派美國學派俄國類型學的重要組成將比較文學稱為歷史—比較文藝學。

俄蘇學者認為,文學的相互聯(lián)系與影響和歷史類型的相似,是文學發(fā)展過程中的關系密切的兩個方面,而類型學研究最重要,因為類型學研究更接近比較文學的“文學內核”。

(一)類型學定義與研究對象

赫拉普欽科《作家的創(chuàng)作個性和文學的發(fā)展》第六章“文學的分類研究”探討了對文學進行分類研究的必要和依據(jù)。康拉德不能僅僅用文學的相互關系和相互影響來解釋為什么會出現(xiàn)內容、形式和體裁等方面都相近似的作品,因為“同一類型文學產生的決定條件是:各民族社會歷史和文化的發(fā)展進入了同一個階段,并且這一發(fā)展所表現(xiàn)的形式十分相似”。同時期19311958讓·弗拉比埃提倡要重視“在任何歷史上可以覺察的影響之外,對于世界文學范圍內研究的思想與形式的平行關系作的比較”

德國的主題學研究、俄國

“相似”和“匯流”現(xiàn)象等提出有重大的奠基意義梵第根探討過“無影響的類似”問題

雷馬克

“比較文學”不是“影響文學”,不管他們之間是否有影響或有多大影響,都是卓然可比的。

1961平行研究的提出

(二)文學現(xiàn)象類似的原因

(一)類比比較

對相同文學現(xiàn)象的“同中之異”進行辨析,以求從更深層次去認識那些“同”。重在對“同”的論證。類比比較與對比比較的區(qū)別(二)對比比較

從相異的文學現(xiàn)象入手分析其中的共同點,然后再在辨異的過程中,進而發(fā)現(xiàn)可比的文學現(xiàn)象中的異中之同。重在挖掘“異”。

(二)文學現(xiàn)象類似的原因例:古希臘兩大史詩和印度兩大史詩的比較

中外文學中的私小說

例:屈原和但丁的比較類比比較與對比比較的相同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家作品,在無任何事實聯(lián)系的前提下,完全有可能表現(xiàn)出許多相似之處。如內容包括主題、題材、情節(jié)、人物等,形式則主要包括文體、風格、手法、技巧、敘述模式等。

(二)文學現(xiàn)象類似的原因類型學研究不管類同比較還是對比比較都使平行研究擴大了視野。分庭抗禮萌芽湮沒期法國學派的影響研究

長期居于主流地位在美國學者的倡導下,成為當今比較文學學科中另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伏爾泰、赫爾德、歌德利用平行研究探索文學的一般規(guī)律

平行研究的發(fā)展和意義

(二)文學現(xiàn)象類似的原因

比較文學畫地為牢的現(xiàn)象消失了,空間的拓展,各國比較文學學者都感到大有可為。

(三)文化同步發(fā)展中的文學

“人的一致性”高爾基稱文學為“人學”,文學是表現(xiàn)人的。

同一性是類型學研究中文學產生可比性的首要前提。“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比較文學基于“人的一致性”

(三)文化同步發(fā)展中的文學

“人的一致性”,才使比較文學成為“一種沒有語言、倫理和政治界線的文學研究”。羅曼·羅蘭“人的一致性”使文學這種人類生命運動過程中的物化形態(tài),超越了時空的界限,形成了人類共同具有的、彼此相通的、有審美共鳴的文學的同一性。

(三)文化同步發(fā)展中的文學

“人的一致性”在古今中外作品中人類在遭受困難和災禍時,往往企圖從宗教中得到解脫,以求得心理上的某種平衡與安慰。例:古代的希伯來《舊約》、印度《吠陀》、阿拉伯《古蘭經(jīng)》等宗教經(jīng)典人類在受到強大的同類欺侮而無法或無處申述時,將復仇希望寄托于夢幻之中或鬼魅身上,以填補由此而產生的心理落差上的空缺。例: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名篇《促織》果戈理《外套》

(三)文化同步發(fā)展中的文學

人類在對異性的愛戀方面,時常表現(xiàn)出愛與恨的困惑,情與欲的分野,靈與肉的對峙等例: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郁達夫《沉淪》、盧梭《懺悔錄》人類在直面慘淡的人生、感嘆大千世界變化莫測時,總有一種寂寞、空虛、孤獨的,猶如隔世的感覺。例:魯迅小說《傷逝》、普希金筆下《葉甫蓋尼·奧涅金》“人的一致性”在古今中外作品中文學的內容表現(xiàn)出在某些方面和某種程度上的雷同,有不少可供類型學進行比較研究。文學創(chuàng)作和感受經(jīng)驗的統(tǒng)一社會歷史條件和文化氛圍的相似文學傳統(tǒng)發(fā)展和美學傳統(tǒng)繼承的一致等

(三)文化同步發(fā)展中的文學

類型學的意義二、文學主題與主題學指在文學研究的領域里,從形象思維到形成文本的過程中,將某些情節(jié)、某類人物和某種思想概括升華成種種抽象的認知理念,是文學創(chuàng)作內部的重要元素。研究同一主題思想及其相關因素在不同民族或國家文學中的表現(xiàn)形式或被處理的方式,并進一步闡發(fā)那些民族或國家的文化背景、道德觀念、審美情趣等方面的異同;進一步推究這些異同表現(xiàn)在不同時代或地區(qū)形成的過程、規(guī)律、特點、成因等。主動性決定動態(tài)性客觀性主題主題學

(一)主題和主題學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20世紀70年代20世紀80年代初傳入大陸發(fā)端于19世紀20世紀初1989年遭到批評。法國學者認為主題無窮無盡。英美學者認為其“不具有文學性”“主題學”作為專門術語出現(xiàn)于中國港臺地區(qū)格林兄弟德國民俗學者對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的研究美國學者哈里·列文從字面上統(tǒng)一了“主題學”的概念。主題學概念的發(fā)展20世紀70年代后

(一)主題和主題學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197919161924顧頡剛《孟姜女故事的轉變》季羨林《羅摩衍那初探》鐘敬文《中國與歐洲民間故事之相似》陳鵬翔《主題學研究與中國文學》1983中國的類似研究

(一)主題和主題學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不確定的主題學

(一)主題和主題學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尚未劃清主題學研究與主題研究的學者,將主題學界定為“研究主題的學問”重復某些國外學者觀點的學者不加辨析地片面認為,主題學就是“題材史”

主題學在比較文學領域里長期受到冷遇,以往的主題學研究多注重實例的收集整理,鮮有理論闡發(fā),此主題學的定義長期處于不確定之中。

兩種錯誤觀點主題和主題學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考查對象側重點領域區(qū)別典型人物的思想內核異域作家對同一主題、題材、情節(jié)、人物的不同處理揭示研究對象的內涵作者的手段和研究對象的外部形式影響研究影響研究和平行研究聯(lián)系

(一)主題和主題學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在實際研究中二者有重合

(一)主題和主題學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例:《唐·璜》

主題:對唐·璜這一典型形象的性格和思想進行剖析,力圖揭示作者通過這一形象所要抨擊、諷刺、嘲弄的對象。

主題學:(1)找出唐·璜的原始出處(2)確定唐·璜的最初文學形式的作者(3)列出所有寫過唐·璜的作家和作品,并進行分析在不同國家、不同作家的筆下,唐·璜被賦予了怎樣的不同個性。

主題和主題學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主題學的定義

(一)主題和主題學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研究同一主題思想及其相關因素,如母題、題材、人物、意象、情境、套語等,在不同民族或國家文學中的表現(xiàn)形式或被處理的方式,并進一步闡發(fā)之所以產生不同點的那些民族或國家的文化背景、道德觀念、審美情趣等方面的異同。或進一步推究這些異同表現(xiàn)在不同時代或地區(qū)形成的過程、規(guī)律、特點、成因等。

從同一主題入手研究不同文化、民俗等研究成因等主題學研究的分類

(二)主題學研究的分類其他如人物、意象、情境、套語等研究對象,則依據(jù)其所含意義元素的具體情況,分屬到三個門類之中。母題研究題材研究主題研究母題是人類體認世界的最小的意義單元

題材是一系列意義單元結構而成的有機體

主題則是作者根據(jù)題材立意而來

“母題”的來源

(二)主題學研究的分類——母題研究最早出現(xiàn)在音樂學著作《音樂學詞典》,指一首樂曲中反復出現(xiàn)的一組音符,是襯托樂曲主題的一個結構因素在民間文藝學界這一領域里,源于荷蘭民俗學,后經(jīng)俄國形式主義學者的改造,成為“最基本的情節(jié)因素”

一個母題是一個故事中最小的、能夠持續(xù)存在于傳統(tǒng)中的成分。要如此,它就必須具有某種不尋常的和動人的力量。

湯普森母題研究的特點本體論意義上講歌德人類過去不斷重復,今后還會繼續(xù)重復的精神現(xiàn)象維謝洛夫斯基社會發(fā)展早期人們形象地說明自己所思考的或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的最簡單單位

(二)主題學研究的分類——母題研究從某種狀態(tài)中總結成的具象化的最小的元意義單位(元素),主要包括文學作品在反映人類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時重復出現(xiàn)的人的基本行為和精神體驗,以及人對生存空間的體認母題研究的特點認識論意義上講尤金?H.福爾克主題可以指從諸如表現(xiàn)人物心態(tài)、感情、姿態(tài)的行為和言辭或寓意深刻的背景等作品成分的特別建構中出現(xiàn)的觀點,作品中的這種成分,我稱之為母題;而以抽象的途徑從母題中產生的觀點,我稱之為主題具象性“母題”是從“狀態(tài)”中產生的,因此它不會升華到抽象的概念層面

(二)主題學研究的分類——母題研究母題研究的特點相對“主題”而言客觀的現(xiàn)實存在,不是主觀歸納總結高度濃縮、頻繁出現(xiàn)、重新組合在多種渠道的傳承中獨立自在,因此,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里被重復,甚至被復制

客觀性重復性

(二)主題學研究的分類——母題研究意象母題(自然環(huán)境)情境母題(社會環(huán)境)人物母題(典型形象)母題研究對象

(二)主題學研究的分類——母題研究人物母題母題研究對象

(二)主題學研究的分類——母題研究人類初民時期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經(jīng)過長期歷史的“洗滌”和“積淀”成為某個母題的具象化身。其名字就是那個母題的代名詞。

多為具有實際意義的人物,他們既有普遍意義,又有特定的歷史含義。

海倫代表著美貌的母題夏洛克是貪婪母題的代表想象型人物典型現(xiàn)實性人物典型母題研究對象意象母題

(二)主題學研究的分類——母題研究

“意象”即“表意之象”,是對作者運用形象思維在作品中創(chuàng)造的感覺或直覺經(jīng)驗的種種重現(xiàn)或回憶。

“意象”如果沒有達到象征的高度因而沒有轉到意義的范圍內,就只是附加的或裝飾性的成分;在被有意識地重復或起微妙的銜接作用時,才能成為主題學研究的對象。母題研究對象情境母題雷蒙?圖松這一術語是要指明一個背景或大的觀念,這一觀念說明某種態(tài)度——如叛逆——或演員尚未被個人化的一種基本形勢——如處于兩個女人之中的一個男人的形勢,兩個朋友之間、父子之間爭斗的形勢,被遺棄的女人的形勢等等。

(二)主題學研究的分類——母題研究情境母題塑造的是一種經(jīng)過高度濃縮與抽象以后形成的程式化、類型化的社會環(huán)境。

題材是經(jīng)過理性推敲、選擇、提煉,并經(jīng)過集中、綜合、虛構、變形等加工處理過的素材;是比較文學主題學重要的研究范疇。題材的定義

(二)主題學研究的分類——題材研究題材與母題概念的區(qū)分

(二)主題學研究的分類——題材研究母題題材單位最小的元意義單位。可以涵括若干個母題類型。功能存在于創(chuàng)作之前,主要具有結構功能。存在于創(chuàng)作之后的文本中,傳達了某種思想認識。相互聯(lián)系多個母題依照一定序列結構成為一個有機體即是題材,大多寄寓于題材之中。涵括若干個母題類型,為主題學研究提供材料。主要探討同一題材在不同民族文學中的不同形態(tài)及其文化歷史。包括兩個方面:題材研究的范疇其一,研究同一題材在不同民族文學中的流傳和演變情況紀君祥《趙氏孤兒》英:哈切特《中國孤兒》、謀飛《中國孤兒》法:伏爾泰《中國孤兒——孔子的倫理》德國:歌德《埃爾佩諾》意大利:梅達斯塔蘇《中國英雄》

(二)主題學研究的分類——題材研究其二,研究不同民族文學中出現(xiàn)的相似題材佛典《賢愚經(jīng)》伊斯蘭《古蘭經(jīng)》“二母爭子”題材佛典《賢愚經(jīng)》伊斯蘭《古蘭經(jīng)》希伯來《舊約·列王紀》元雜劇《包待制智勘灰闌記》例:

(二)主題學研究的分類——題材研究題材研究的范疇慣用語屬于哪個范疇?

(二)主題學研究的分類——題材研究慣用語依據(jù)其所包含的基本意義單元的寡眾,可以分別納入母題和題材的研究范疇。“漂泊的猶太人”“假洋鬼子”“南柯一夢”“一石二鳥”人物母題研究題材研究是作者以特定的思想立場、人生態(tài)度和審美情趣介入題材后的產物。是對母題和題材的取舍、重構以及在特定的語境中詮釋出新意義。主題研究

(二)主題學研究的分類——主題研究母題、題材、主題三者之間的關系

(二)主題學研究的分類——主題研究母題題材主題必備要素再詮釋必備要素多個組合再詮釋主題研究的范疇

(二)主題學研究的分類——主題研究對已有題材的再利用例:“主母反告”題材20世紀俄國女詩人茨維塔耶娃的長詩《費德樂》,對主母的處境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從乳母角度渲染費德樂的苦悶和無助,并批判希波呂托斯的冷漠。顛覆了傳統(tǒng)主題,成為現(xiàn)代女權主義的代表作品。

(二)主題學研究的分類——主題研究對人物母題的再加工例:古希臘神話人物普羅米修斯的重新詮釋十九世紀英國浪漫派詩人雪萊的《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表現(xiàn)了基于博愛的民主思想和時代精神;20世紀美國劇作家羅威爾的《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則意在強調現(xiàn)代人精神的復雜,以及存在的荒謬。主題研究的范疇

(二)主題學研究的分類——主題研究對意象母題的處理例:“云”意象使用中國建安詩人徐干的《室思》和印度古典梵文抒情詩《云使》都將抽象的情意概念化為可具感的意象——“云”,來表情達意。

主題研究的范疇

(二)主題學研究的分類——主題研究對情境母題的新詮釋例:“三角戀”情境薩特在《禁閉》中,通過加爾散、艾比黛爾、伊內絲三個靈魂之間復雜畸形的愛戀關系,表現(xiàn)出存在主義的著名哲理:“他人就是地獄!”主題研究的范疇愛情與義務沖突的主題不相識父子相殘的主題

(三)主題學研究的主題大家族盛衰史的主題戰(zhàn)爭的主題

(三)主題學研究的主題失樂園主題生死戀主題

(三)主題學研究的主題“反咬一口”主題英雄主題

(三)主題學研究的主題研究從母題到題材再到主題的源流過程,并針對具體對象進行實際探討源于民間故事和題材史的研究在相對穩(wěn)定的文化氛圍里,研究母題、題材;并重復、摹仿和再創(chuàng)造主題的內核涵義研究母題、題材、主題具體的表現(xiàn)功能及其淵源和文化屬性主題學平行研究影響研究

(四)主題學的平行研究與影響研究例:洪水除妖兄弟姐妹爭斗兄妹亂倫中外文學的相似題材

(四)主題學的平行研究與影響研究關于神話傳說方面的相似題材

(四)主題學的平行研究與影響研究例:“灰姑娘”的題材歐洲灰姑娘中國貴州苗族土司女兒故事關于民間文學方面的題材中外文學的相似題材

(四)主題學的平行研究與影響研究例:唐杜荀鶴《松窗雜記》關于畫中人的故事

越南無名氏的《碧溝奇遇》羅馬《變形記》皮格馬利翁的故事偏重于情節(jié)方面的類似題材中外文學的相似題材

(四)主題學的平行研究與影響研究例:吐絲的春蠶這一題材被描繪成為愛情或事業(yè)而獻身的感人形象,給人以感發(fā)的力量。從意象的角度運用了相同的題材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外文學的相似題材涉及主題學的平行研究和影響研究二者很難涇渭分明地區(qū)別開,其中在有些方面不乏兩種研究會出現(xiàn)交叉融合的現(xiàn)象。因此,在進行主題學研究時,要實事求是地闡釋說明,而不能望文生義地硬性規(guī)定。

(四)主題學的平行研究與影響研究結論三、文類學研究

(一)不同文類研究分析文類(genre)文學的體裁,或曰文體。文類學研究研究的主要對象是文學的種類和類型,也就是對文學的體裁、文體進行比較研究。影響研究平行研究缺類研究文學風格研究領域中西方文類相異敘事類:史詩、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戲劇:悲劇、喜劇抒情類:十四行詩、頌歌、挽歌、贊歌、回旋詩、歌謠傳統(tǒng):從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起,就沒有將抒情詩當作獨立的類型,與史詩和戲劇平行對待

西方對文類的區(qū)分(基礎文類)

(一)不同文類研究分析西方學者對于文類學研究的觀點

(一)不同文類研究分析韋斯坦因體裁(gnere)的概念像時期、潮流、運動等概念一樣,為文學研究提供了一個廣闊而富有成果的領域。韋勒克和沃倫

文學類型應視為一種對文學作品的分類編組,在理論上,這種編組是建立在兩個根據(jù)之上的:一個是外在形式(如特殊的格律或結構等),一個是內在形式(如態(tài)度、情調、目的等以及較為粗糙的題材和讀者觀眾范圍等)。……以便從外在與內在兩個方面確定文學類型。

中西方文類相異有韻:騷、詩、樂府、賦、頌、贊、祝、盟、銘、箋、誄、碑、哀、吊、雜文、諧、隱無韻:史傳、諸子、論、說、詔、制、策、箴、檄、移、封禪、章、表、奏、啟、議、對、書記等傳統(tǒng):在中國,抒情詩歌與散文一直是中心文體

中國對文類的區(qū)分

(一)不同文類研究分析體裁散文都由有韻的詩體散文發(fā)展為無韻律散文文學形式中西方文類相似點

從文學形式和文學發(fā)展趨勢的視角來觀察、分析并進行中外文類比較研究,也可以發(fā)現(xiàn)不少具有共性的規(guī)律。

(一)不同文類研究分析中:中國秦漢時期的散文時常雜有韻律,直到唐代散文運動,才使之真正從韻律的束縛下解放出來。西:從伊麗莎白時代的錫德尼開始,經(jīng)培根、彌爾頓至約翰?戴登之手,無韻散文趨于成熟,直到18世紀初笛福和斯威夫特的筆下,流利的散文才真正形成傳統(tǒng)。韻律詩歌都押韻,因情況有別,寬嚴有節(jié)文學形式中西方文類相似點從文學形式和文學發(fā)展趨勢的視角來觀察、分析并進行中外文類比較研究,也可以發(fā)現(xiàn)不少具有共性的規(guī)律。

(一)不同文類研究分析中:中國古詩的格律偏寬,而絕句和律詩則格律較嚴。西:歐洲詩體中,十四行詩格律最嚴謹,而法文的亞歷山大押韻體和英文的無韻五節(jié)格的格律則寬些。文體發(fā)展文藝理論的產生發(fā)展都基于創(chuàng)作實踐,在其后逐漸形成系統(tǒng)中西方文類相似點從文學形式和文學發(fā)展趨勢的視角來觀察、分析并進行中外文類比較研究,也可以發(fā)現(xiàn)不少具有共性的規(guī)律。

(一)不同文類研究分析中:早期的文藝理論,陸機的《文賦》、劉勰的《文心雕龍》等,都產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種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文學樣式已基本齊備西:文學發(fā)展到古希臘后期,內容與體裁已相當豐富。古希臘神話傳說、悲喜劇等大量的藝術實踐,使文藝理論能夠總結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

(二)缺類研究的特殊性研究一種文體為何在這個民族或國家里有,而在其他民族或國家則沒有,或者即使有這種文體的形式,而其實質或表現(xiàn)形式又相差甚遠等。缺類研究頗能突出中國比較文學的特點。缺類研究《格薩爾王傳》《江格爾》《瑪納斯》中國有沒有史詩?《雷雨》《日出》《北京人》中國有沒有悲劇?

(三)文學風格研究的異同不同的文學風格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審美心理結構。文學風格比較對話中的任意一方都不應放棄自己的風格系統(tǒng)。一種風格的構成,往往與某些主要因素有關,例如小說的風格,其整體特征是由主人公塑造與情節(jié)布局關系構成的。文學風格的角度進行跨文化之間的文學對話

研究某些文體產生于某種民族或國家文學之中、又流傳到其他民族或國家文學的歷史軌跡,以及變遷演化的過程研究無事實聯(lián)系的同一文體在不同民族或國家,文學中的發(fā)展過程及其共同的規(guī)律和特點平行研究影響研究文類學的平行研究與影響研究二者兼有

(四)文類學的平行研究與影響研究

(四)文類學的平行研究與影響研究文體不同文體的平行研究例如伶工文學:篇幅長,包含短歌、短的敘事詩和贊歌,由到處游走的伶工傳唱。吸收融合大量的俗語、俚語和套語,形成適于吟唱的形式。多重復描述,善用夸張比喻等。

法國《羅蘭之歌》中國《格薩爾王傳》德國《尼伯龍根之歌》史詩和民間說唱文學有著血肉不可分的聯(lián)系

(四)文類學的平行研究與影響研究文學形式東方意識流西方意識流內容常態(tài)的人或人的常態(tài)變態(tài)的人或人的變態(tài)意識流來源在與社會發(fā)生關聯(lián)的行動中的思考引起的意識流動生活在自我內心世界,是自我意識的記錄情節(jié)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