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27857-2011 化學品 有機物在消化污泥中的厭氧生物降解性 氣體產量測定法》是一項國家標準,旨在提供一種方法來評估化學品中有機物在特定條件下通過厭氧生物過程被降解的能力。該標準適用于需要了解其產品對環境影響的企業以及研究機構。
根據此標準,測試過程中使用了經過處理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消化污泥作為接種物,以模擬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群落條件。試驗材料與接種物混合后,在嚴格控制的厭氧環境下進行培養。在此期間,通過測量由微生物活動所產生的氣體(主要是甲烷和二氧化碳)量來間接反映樣品中可生物降解有機物質的比例及其降解速率。
具體操作步驟包括但不限于:準備實驗所需的設備、試劑及接種物;將待測樣品與接種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到反應器中;設置適當的溫度、pH值等參數以維持有利于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環境;定期收集并記錄生成的氣體體積;最后基于所獲得的數據計算出樣品的生物降解率。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行有效
- 2011-12-30 頒布
- 2012-08-01 實施





文檔簡介
ICS1330013020
;
A8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T27857—2011
化學品有機物在消化污泥中的厭氧生物
降解性氣體產量測定法
Chemicals—Anaerobicbiodegradabilityoforganiccompoundsindigested
sludge—Bymeasurementofgasproduction
2011-12-30發布2012-08-01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GB/T27857—2011
目次
前言…………………………
Ⅲ
引言…………………………
Ⅳ
范圍………………………
11
規范性引用文件…………………………
21
受試物信息………………
31
方法概述…………………
41
試驗準備…………………
52
試驗程序…………………
65
數據處理…………………
77
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
89
降解抑制…………………
99
測試報告………………
1010
附錄資料性附錄通過氣體壓力測定生物氣體產生的裝置圖例…………………
A()11
附錄資料性附錄壓力計讀數轉化…………………
B()12
附錄資料性附錄降解曲線圖示例累積氣體的凈壓力增加……
C()()13
附錄資料性附錄厭氧生物降解試驗數據表示例…………………
D()14
參考文獻……………………
16
Ⅰ
GB/T27857—2011
前言
本標準按照給出的規則起草
GB/T1.1—2009。
本標準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化學品測試導則有機物在消化污泥中的厭氧生
(OECD)311(2006)《
物降解性氣體產量測定法英文版技術內容相同
》()。
本標準做了下列結構和編輯性修改
:
將原文的前言部分修改作為引言
———;
將計量單位改為我國法定計量單位
———。
本標準由全國危險化學品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并歸口
(SAC/TC251)。
本標準起草單位廣東省微生物分析檢測中心環境保護部化學品登記中心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
:、、
究院廣東德美精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劉超武陳進林劉純新梅承芳曾國驅衛晉波劉駿陳會明
:、、、、、、、。
Ⅲ
GB/T27857—2011
引言
目前已有一系列篩選試驗用來評價有機物的好氧生物降解性
,(OECDTestGuidelines301A-F;
[1-2]其結果已經成功地用來預測好氧環境中多種化學品的歸趨尤其在污水處理廠的
302A-C;303A),,
好氧階段各不同比例的難溶于水和吸附到污水懸浮物上的化學物質由于存在于沉降的污水中
。(SS),
因此也用好氧方式來處理這些化學物質大部分粘附于初沉池的污泥中初沉池的污泥在污水作好氧
。,
處理之前在沉淀池與原污水或者上清液分離內部液體含有可溶性化學物質的污泥則傳送到預熱的消
,;
化反應器中進行厭氧處理至今還沒有在厭氧消化反應器中有機物厭氧生物降解的系列評價方法本
。,
標準的目的就是為了填補這一空白但不一定適用于其他類型的缺氧環境
;。
測定厭氧條件下產生的以甲烷和二氧化碳為主的氣體產量呼吸計量技術已經成功地
(CH4)(CO2)
應用于有機物的厭氧生物降解性評價以等[3]的工作最為全面他們對該試驗程序進行了綜述
。Birch,,
并在和[4]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5-7]進行了總結這個方法[8]后來經過進一步發展已經
SheltonTiedje。
成為美國國家標準[9-10]但這個標準仍然未解決和在試驗培養基中溶解度的差異問題以及
,CO2CH4,
如何統計受試物的理論氣體產量的報告推薦增加測定懸浮液體中的溶解無機碳這
。ECETOC(DIC),
使呼吸計量法技術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的方法提交到國際校準系列研討會或者比對試
。ECETOC(
驗后成為標準[11]
)ISOISO11734。
本標準以為基礎描述了在一種特定厭氧環境下例如在一定時間和接種物濃度范圍
ISO11734,(,
的厭氧消化反應器中的用于評價有機物潛在的厭氧生物降解性的篩查方法因稀釋污泥與一個相對
)。
較高濃度的受試物一起使用試驗持續的時間比實際厭氧消化反應器停留的時間明顯要長因此試驗
,,,
條件并不需要保持與厭氧消化反應器的環境條件完全一致同時它并不適用于在其他不同環境條件下
,
的有機物厭氧生物降解性評價受試物于污泥中暴露此時間比正常厭氧消化反應器中的污泥停
。60d,
留時間要長盡管工業上實際停留時間可能會更長根據本標準預計得出的結果并不比
(25d~30d),。
好氧生物降解的結果更可信因受試物的好氧的快速降解行為及好氧環境的模擬試驗足夠可信結果表
,,
明它們之間存在一定聯系而對于厭氧環境很少有類似的證據存在因此如果生物氣體的產量能夠
;,。,
達到理論氣體產生量的就可推斷是完全厭氧生物降解厭氧消化反應器中化學物質相
75%~80%,。,
對一定量的接種物被利用的比例越高表明添加的受試物越有可能通過消化反應器被降解試驗中不
,。
能產生氣體的物質沒有必要模擬比實際環境更好的受試物與接種物比例另外厭氧反應也可能發生只
;,
是受試物分子部分發生降解例如脫氯反應本方法不能測定這種反應然而可采用其他特定的分析
,,。,
方法測定受試物的降解并監測其消失的過程
,。
Ⅳ
GB/T27857—2011
化學品有機物在消化污泥中的厭氧生物
降解性氣體產量測定法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化學品有機物在消化污泥中的厭氧生物降解性氣體產量測定法的受試物信息方法
、
概述試驗準備試驗程序數據處理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與測試報告
、、、、。
本標準適用于已知水溶性的化學物質如采用[13]中提供的精確劑量配制的標準時還
。ISO10634,
適用于難水溶性及非水溶性的化學物質本標準用于揮發性物質時需采取特定的操作步驟一步一步
。,
驗證例如確定試驗過程中試驗系統的氣密性等
,。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
水質含水介質中不易溶解在水中的有機化合物生物可降解性連續評估的該類
ISO10634:1995
有機化合物的處理和制備指南
(WaterQuality—Guidanceforthepreparationandtreatmentofpoorly
water-solubleorganiccompoundsforthesubsequentevaluationoftheirbiodegradabilityinanaqueou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最新文檔
- 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江山實驗校2025年初三重點班下學期開學生物試題含解析
- 浙江省臺州市第四協作區市級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統一調研測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河北省滄州市孟村縣2025屆初三下學期第一次模擬(網考)考試化學試題含解析
- 瓊臺師范學院《中外音樂史II》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廣饒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4月聯考物理試題(詳細答案版)含解析
- 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專業英語及科技論文寫作》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短珮O與健身》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沈陽工學院《戲劇鑒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阿勒泰第二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下第8周測試題含解析
- 鄭州財經學院《食品工廠機械與設備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糧油保管員職業技能資格知識考試題(附答案)
- NDA模板:2024年英文商業保密協議標準格式一
- 路基路面工程課件:路基路面工程概述
- 潔凈手術室規范
- 企業供應鏈管理與優化研究
- 大部分分校:地域文化形考任務三-國開(CQ)-國開期末復習資料
- 有機化學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 施工現場安全防火管理制度與規定范文(2篇)
- 【MOOC】高級綜合英語-北京交通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2024年財務會計制度模版(4篇)
- 2022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實驗中學中考一模地理試題(原卷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