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大一統帝國的重建新_第1頁
第8課大一統帝國的重建新_第2頁
第8課大一統帝國的重建新_第3頁
第8課大一統帝國的重建新_第4頁
第8課大一統帝國的重建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從兩漢到南北朝的分合(公元前202年——589年)總體特征:大一統帝國的分分合合時期一、政治①統一——分裂——統一

問題1:統一帝國走向分裂的原因?(東漢豪強地主勢力的惡性膨脹)問題2:隋統一的因素(區域經濟的發展、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第二次民族大融合)②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漢承秦制(有因有革)漢武帝加強皇帝集權③治國思想的演變秦:法家——漢初:黃老思想——漢武帝:儒家思想問題:治國思想的演變是什么因素決定?(一定的政治經濟狀況決定)二、經濟區域經濟的發展,南方經濟開始開發三、民族出現中國歷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融合劉邦看到秦始皇出巡,發出感嘆:“大丈夫就當如此!”項羽看到秦始皇的車駕,說:“彼可取而代之。”第8課大一統帝國的重建

考點:漢承秦制A文景之治A漢朝漢朝分為“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西漢:漢高祖劉邦,定都長安。新朝:王莽篡漢。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漢初的疆域

秦始皇的兼并六國,是一場深刻的革命。因為它徹底顛覆了舊制度,建立了一種新制度。——易中天《帝國的惆悵》1、舊制度指什么?新制度又指什么?2、漢高祖劉邦又是采用什么制度呢?秦帝國是貴族建立的,漢帝國是平民建立的;秦帝國繼承周文化,漢帝國繼承楚文化;但是漢帝國全盤繼承了秦帝國開創的獨裁專制制度,所以我們可以稱之為“秦漢帝國”。從此中國進入了帝國時代。漢承秦制A1、背景:材料一: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天下既定,民亡蓋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漢書·食貨志》材料二:大城名都散亡,戶口可得而數十二三。——《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根據以上材料分析漢承秦制的背景?漢承秦制A1、背景:漢朝政局初定,百廢待舉2、特點:有因有革因:繼承中央集權體制中央——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地方——郡縣制秦統一后,將全國劃分為36郡,后又擴展到40余郡。

漢興,以其郡太大,稍復開置,又立諸侯王國。武帝廣開三邊。故自高祖增二十六,文、景各六,武帝二十八,昭帝一,訖于孝平,凡郡(83個)國(20個)一百三”。漢承秦制1、背景:漢朝政局初定,百廢待舉2、特點:有因有革因:繼承中央集權體制

中央——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地方——郡縣制但政令施行秦漢不同(秦:急切苛刻漢:寬簡疏緩)

選官——軍功授爵(布衣將相之局)形成布衣將相之局的主要原因: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戰國時期各國改革的推動;秦末農民戰爭的影響。“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辱。好酒及色”。——《史記·高祖本紀》秦始皇嬴政是先秦貴族,西漢的君臣都是平民。西周時期——“世卿世祿”戰國時期——“軍功授爵”和“由國君任命”秦末時期——“王侯將相不必貴胄”漢初時期——“庶民皇帝、布衣將相”形成形成布衣將相之局的主要原因: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參考課本P.31);戰國時期各國改革的推動;秦末農民戰爭的影響。對漢初歷史的影響:形成了漢初庶民皇帝,布衣將相的官僚格局;

世襲貴族主宰政治的時代基本結束;這樣的官僚階層在一定程度上比較接近社會下層,節儉務實,為西漢初年經濟恢復和社會發展創造了條件,但也缺乏統治經驗。漢承秦制1、背景:漢朝政局初定,百廢待舉2、特點:有因有革因:繼承中央集權體制

中央——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地方——郡縣制但政令施行秦漢不同(秦:急切苛刻漢:寬簡疏緩)

選官——軍功授爵(布衣將相之局)革:改革地方政治制度

地方——郡國并行制(郡縣制+分封制)劉邦在建國初期,實行“一個王朝,兩種制度”的方針:京畿地區,實行“郡縣制”,由中央政府統一領導;外圍地區,實行“封建制”,封了許多王國,由王國的國王自行治理,讓他們充當中央政權的屏障。——易中天《帝國的惆悵》“一國兩制”郡國并行制原因:①楚漢爭霸的需要——分封異姓諸侯在楚漢戰爭中,劉邦為了爭取勝利,先后分封異姓功臣七人為王。由于劉邦分封異姓諸侯王是為當時的形勢所迫,因此,在他登上帝位的第二年(前201),就逐個清除異姓王。郡國并行制原因:①楚漢爭霸的需要——分封異姓諸侯②借鑒秦朝“孤立而亡”——分封同姓諸侯漢高祖劉邦又以為秦祚短促的原因在于無同姓王國的屏藩,于是在清除異姓諸侯王以后,又建同姓王國。先后建立九個同姓王國,異姓王國則只留有長沙一個。

這時漢朝版圖的大部分都為十個諸侯王國所有,皇帝直接管轄的郡只有十五個。郡國并行制原因:①楚漢爭霸的需要——分封異姓諸侯②借鑒秦朝“孤立而亡”——分封同姓諸侯危害:削弱了中央集權,形成地方分離因素這些諸侯王國雖受中央節制,但又相對獨立。諸侯王擁有相當大的權力,其中最主要的有兩項:一是“自置吏”,可以自行任命二千石以下官員;一是“得賦斂”,可以向本王國臣民收取賦稅。這些王國一般都轄有數郡之地,封域遼闊,戶口眾多,實力雄厚,實際上成為能與中央政權分庭抗禮的獨立王國。

諸侯僭越禮制諸侯僭越禮制

金縷玉衣——中山懷王劉修(中山靖王劉勝之后)的殮服。1973年河北定縣八角廊村40號漢墓出土長182CM,用玉1203片,金絲2567克。郡國并行制原因:①楚漢爭霸的需要——分封異姓諸侯②借鑒秦朝“孤立而亡”——分封同姓諸侯危害:削弱了中央集權,形成地方分離因素后果:吳楚七國之亂吳楚七國之亂晁錯周亞夫發生七國之亂的原因:

分封制的弊端,容易形成地方割據勢力;漢景帝時采取“削藩”建議,直接誘發“七國之亂”。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漢武帝時,全面解決王國問題漢承秦制1、背景:漢朝政局初定,百廢待舉2、特點:有因有革因:繼承中央集權體制

中央——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地方——郡縣制但政令施行秦漢不同(秦:急切苛刻漢:寬簡疏緩)

選官——軍功授爵(布衣將相之局)革:改革地方政治制度

地方——郡國并行制(郡縣制+分封制)改革思想——黃老思想(清靜無為)黃老思想黃是假托黃帝,老是老子。黃老思想實際上是道家的政治思想,以道家為主,又兼采儒、法思想。認為君主應“無為而治”,“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公正無私”,“恭儉樸素”,“貴柔守雌”,通過“無為”而達到“有為”

。黃老之學是稷下學宮的一派。秦王朝統治者不懂得“攻守異勢”之理,守天下時,仍偏信武力和刑罰的威懾力量,漠視思想教育的作用,導致了統治根基的削弱。符合百姓意愿(厭惡戰爭)和社會需要(恢復經濟)。與漢初統治者的樸實謹厚作風相一致。原因:蕭規曹隨漢承秦制1、背景:漢朝政局初定,百廢待舉2、特點:有因有革因:繼承中央集權體制

中央——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地方——郡縣制但政令施行秦漢不同(秦:急切苛刻漢:寬簡疏緩)

選官——軍功授爵(布衣將相之局)革:改革地方政治制度

地方——郡國并行制(郡縣制+分封制)改革思想——黃老思想(清靜無為)改革經濟——以農為本(輕徭薄賦,休養生息)

★“文景之治”※豪族勢力膨脹繼承:黃老思想政策:清靜無為,與民休息內容:輕徭薄賦、省刑約法結果:為社會生產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樂其業”的社會景象,史稱“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提倡節儉漢文帝免全年田地的租稅廢除肉刑作一臺,度用百金……廢而不為。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帷帳不得文繡。——《史記·孝文本紀》除三族罪、妖言令,除誹謗,除肉刑法……——《漢書》時間農民田租稅制男丁勞役期限米價(每石)秦末高祖景帝三分之二十五分之一三十分之一無限期每年一個月每三年一個月萬錢五千錢數十錢——葉小兵施洪昌《互動中國歷史》香港文達出版社104頁漢景帝繼續推行減輕賦稅和徭役,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景帝下詔說:“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國務勸農桑,益種樹,可得衣食物。”至漢武之初,七十年間,國家亡事,非遇水旱,則民人給家足,……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乘牸牝者擯而不得會聚。——《漢書·食貨志》

漢墓出土的陶制倉廩這件陶倉模型出土時內盛鮮黃稻穗4束,漢墓葬中曾多次出土類似隨葬物品。漢初對秦制為什么既繼承又要損益?⑴、繼承原因: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適合發展需要;初定百廢待興,急需政治制度穩定社會。⑵、損益原因:借鑒秦“孤立而亡”,實行分封制;人們痛恨秦朝“有為”的暴政統治,渴望安定;布衣將相,樸實謹厚的作風。劉邦鑒于秦朝以嚴刑峻法治國,過于苛暴,當然不會繼續采用法家理論。那么是否會傾向于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