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電子學開題報告_第1頁
物理電子學開題報告_第2頁
物理電子學開題報告_第3頁
物理電子學開題報告_第4頁
物理電子學開題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兩類能量轉換混合系統的性能研究學生:廖天軍導師:

林比宏教授專業:物理電子學學號:1100201023華僑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論文開題

一、論文選題的依據二、已經開展的部分研究三、論文的研究特色與創新之處四、論文的進度安排五、主要參考文獻華僑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論文開題

1.1

選題的來源、意義一、論文選題的依據

全球出現能源危機開發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地熱能)太陽能光伏發電是開發太陽能的主要方式之一

溫度升高使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下降有必要采取適當的降溫措施光伏-溫差熱電混合發電系統

1、1988年EllionEM申請了光伏-溫差熱電混合發電系統的專利;2、1999年RockendorfGetal.對光伏-溫差熱電混合系統進行了初步的研究;3、2006年VorbievYetal.對熱光伏混合動力系統的太陽能轉換效率進行了研究;

1.2國內外的研究動態

4、

2008年:Muhtaroglyaetal.對光伏-溫差熱電作為輔助能源在移動計算機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D.kraemeretal.對光伏-溫差熱電混合系統的優化方法進行了研究;Nolwennleprerresetal.對光伏-溫差耦合系統在空氣預熱、預冷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1.2國內外的研究動態

YuHYetal.設計出采用光伏-溫差熱電作為混合能源的無線網絡傳感器;5、2009年ZhangXetal.設計出光伏-溫差熱電作為混合能源的電動汽車;6、2010年ZhangXetal.對帶有最大功率跟蹤點的光伏-溫差熱電混合能源在電動汽車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劉永生等對光伏-溫差發電驅動新型冰箱進行模型設計與熱力學分析。

1.2國內外的研究動態

7、2011年:ZhangXetal.設計出光伏-溫差熱電混合動力汽車;WangNetal.設計出一種新型的光伏-溫差熱電混合發電裝置;YangDetal.對光伏-熱電新型混合系統的能量轉換效率進行了研究;Iradietal.對集成太陽能熱電冷卻系統從潮濕空氣開發淡水進行了研究。8、2012年XingJuetal.對光譜分裂聚光光伏-溫差熱電混合系統進行了數值分析。1.2國內外的研究動態

1、光伏-溫差熱電混合能量轉換系統性能的理論分析;2、混合能量轉換系統性能參數的優化分析,確定系統的最佳運行區間;3、研究光伏電池的負載和溫差熱電模塊的負載的匹配問題;4、研究光伏電池電流密度和溫差熱電模塊電流密度的關系。1.3光伏-溫差熱電混合系統尚需研究的內容

光伏電池等效電路圖伏安特性方程:二、已經開展的部分研究光伏電池2.1光伏-溫差熱電混合發電系統半導體溫差熱電發電模塊光伏-溫差熱電混合發電系統示意圖1.光伏電池的輸出功率及效率2.溫差熱電模塊的輸出功率及效率3.光伏-溫差熱電混合發電系統的功率及效率4.光伏-溫差熱電混合發電系統的性能分析5.光伏-溫差熱電混合發電系統的性能優化6.光伏-溫差熱電混合發電系統的負載匹配2.1.1主要研究內容2.1.2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以熱力學、非平衡態熱力學、工程熱力學、量子力學、統計力學、半導體理論等為理論基礎,運用變分原理方法,最優控制論理論及計算機模擬等為手段,建立光伏-半導體溫差發電混合動力系統的數學模型和熱離子-半導體溫差混合動力系統數學模型,探索這些耦合循環中的主要不可逆損失,揭示可能出現在這些混合循環中的新現象、新規律,尋求新性能界限,建立混合動力系統性能的新優化理論,為可再生能源的合理使用和混合循環的性能改善及優化設計等提供新方案。光伏-溫差熱電混合功率系統模型光伏-溫差熱電混合發電系統和光伏電池的輸出功率隨光伏電池電流密度變化曲線溫差熱電模塊無量綱電流隨光伏電池電流密度的變化規律2.2

熱離子-溫差熱電混合發電系統熱離子發電器示意圖熱離子-溫差熱電混合發電系統示意圖

熱離子-溫差熱電混合發電系統的輸出功率熱離子-溫差熱電混合發電系統的效率三、論文的研究特色與創新之處

(1)導出光伏電池電流密度與溫差熱電模塊無量綱電流的關聯方程、混合發電系統的功率和效率表達式。(2)揭示了混合系統的性能特性。(3)優化了系統主要的性能參數、確定了混合系統的最優工作區間。(4)給出了光伏電池與溫差熱電模塊的負載匹配。以上所獲得的結論可為實際光伏-溫差熱電混合系統的優化設計和運行提供理論指導。四、論文的進度安排

2013年1月-3月:查閱文獻,收集、整理資料2013年3月-6月:在所整理資料基礎上對光伏發電理論進行較為系統的研究2013年7月-9月:在所整理資料基礎上對半導體溫差熱電技術進行較為系統的研究2013年10月-11月:在前面研究的基礎上建立光伏-溫差熱電混合發電系統的數學模型,對光伏電池、溫差熱電模塊和混合發電系統的功率和效率的數學表達式進行理論推導2013年12月-1月:撰寫論文,利用matlab等工具進行理論模擬,分析系統的性能特性2014年2月-3月:修改論文2014年4月-6月:論文答辯五、主要參考文獻[1]于紅云,李艷秋,尚永紅,等.光伏-溫差混合能源的優化設計與實驗研究[J],太陽能學報,2009,30(4):436—440.[2]楊濤,韓玉閣,譚洪,等.熱光伏發電系統水冷散熱特性研究[J],熱能動力工程學報,2011,26(4):461—498.[3]RoyneA,DeyCJ,MillsDR.Coolingofphotovoltaiccellsunderconcentratedillumination:acriticalreview[J].SolarEnergy&MaterlalsSolarCells,2005,86(4):451—483.[4]ChouSK,YangWM,ChuaKJ,etal.Developmentofmicropowergenerators–Areview[J].AppliedEnergy,2011,88(1):1—16.[5]ZondagHA.Flat-platePV-Thermalcollectorsandsystems:areview[J].Renewable&SustainableEnergyReviews,2008,12(4):891—959.[6]MuhtarogluA,YokochiA,VonJouanneA.Integrationofthermoelectricsandphotovoltaicsasauxiliarypowersourcesinmobilecomputingapplications[J].PowerSources,2008,177(1):239—246.[7]vanSarkWGJHM.Feasibilityofphotovoltaic–Thermoelectrichybridmodule[J].AppliedEnergy,2011,88(8):2785—2790.[8]GhoneimAdelA,Al-HasanAhmadY,AbdullahAliH.Economicanalysisofphotovoltaic-powered-solardomestichotwatersystemsinKuwait[J],RENE-WABLEENERGY,2002,25(1):81—100.[9]杜慧,林永君,張少偉.太陽能光伏電池輸出特性分析與仿真研究[A].2008系統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北京:中國學術期刊電子出版社,2008,341—344.[10]YuGJ,JungYS,ChoiJY,etal.AnoveltwomodeMPPTcontrolalgorithmbasedoncomparativestudyofexistingalgorithms[J],SOLARENERGY,2004,76(4):454—463[11]林比宏,陳曉航,陳金燦.太陽能驅動半導體溫差發電器性能參數的優化設計[J],太陽能學報,2006,27(10):1021—1026.[12]YuzhuoPan,BihongLin,JincanChen.Performanceanalysisandparametricoptimaldesignofanirreversiblemulti-couplethermoelectricrefrigeratorundervariousoperatingconditions[J],AppliedEnergy,2007,84(9):862—872.[13]AhmetZ.Sahin,BekirS.Yilbas.Theinfluenceofoperatinganddeviceparametersonthemaximumefficiencyandthemaximumoutputpowerofthermoelectricgenerator[J],internationaljournalenergyresearch,2012,36(1):111—119.[14]Yu.Vorobiev,J.Gonzalez-Hernandez,P.Vorobievetal.Thermal-photovoltaicsolarhybridsystemforefficientsolarenergyconversion[J],solarenergy,2006,80(2):170—17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