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小學“以情移情”辦學特色思考與實踐(白淑蘭)_第1頁
崇文小學“以情移情”辦學特色思考與實踐(白淑蘭)_第2頁
崇文小學“以情移情”辦學特色思考與實踐(白淑蘭)_第3頁
崇文小學“以情移情”辦學特色思考與實踐(白淑蘭)_第4頁
崇文小學“以情移情”辦學特色思考與實踐(白淑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市崇文區崇文小學崇文小學“以情移情”辦學特色思考與實踐

用愛用情用心做教育5月12日地震發生后,郎錚在被救援人員救出時,艱難地舉起右手,向營救他的解放軍敬禮,這一幕感動了許多中國人。

溫總理:3歲的孩子,就經歷這么大的磨難,會越來越棒!解放軍救了你,知道嗎?郎錚:知道。溫總理:現在還是解放軍為你治療,你的生命是解放軍給的,別忘了,記一輩子。將來你再替別人做事,好嗎?

教育所作的一切,歸根結底,都旨在支持人的成長,支持人從內心獲得生活的意義,體會生命的尊嚴,從而終身具有友善他人、建設社會、修身律己的熱情和信心。北京市崇文區崇文小學一、“以情移情”

辦學思想提出的背景(一)源于寄宿制小學

價值取向全方位的需要小學教育共同的價值取向:寄宿制學校附加的價值追求。

(二)源于創建學校品牌的需要憧憬著學校新的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基礎教育提倡“辦有特色”。(三)源于新課程實施的需要

當新課程改革為學校教育帶來鮮活的思想,促使我們思考要加強與“情感”相關的理念的學習。

倡導新文化------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情感教育的呼喚(四)源于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讓學生擁有健康的、成功的人生是教育者的責任。(五)源于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教育發展的可持續性,要求關注到孩子終身發展的需要,其中情感發展尤為重要,只有這樣,今天培養的學生才能成為具有國際視野面向未來的接班人。北京市崇文區崇文小學二、“以情移情”

辦學思想的理性思考第一層次:教育理念的啟蒙----

提出共同的校園教育口號

首先提出凝聚人心的校園教育口號:用愛用情用心走進孩子們的生活。“用愛”是教師對職業生涯的解讀。“用情”是教師對學生發展的解讀。“用心”是教師對教育細節的解讀。師生共同的教育口號“用愛、用情、用心走進學校生活”第二層次:教育理念的建構----

形成以“情感”為中心的教育格言文化

“用愛用情用心做教育”這一主題教育格言,發動全體教職工有意識地去建構崇文小學的學校文化。教育格言文化的形成源于全體教師對學校發展的思考,因此促進了全員對情感教育探索共識,促進了“以情移情”教育在理念層面的建構。第三層次:教育理念的初創----

形成以“情感”為核心教育目標的追求

以“情”為中心磁場,讓情感飛揚,用教師的情感影響學生的情感,讓伙伴之間的情感互動起來,讓家長的情感融合進來,形成教育的共同體。讓教師“用愛、用情、用心做教育”,讓家長“用愛、用情、用心支持學校教育,共同為學生成長,創設良好環境”,讓學生“用愛、用情、用心面對社會生活,走向社會生活,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第四層次:教育理念的形成---

“以情移情”教育理念在實踐中形成

1、初始的“以情移情”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其一,“以情”即是教育者要運用情感;“移情”就是‘設身處地、身臨其境’其二,第一個“情”是感知世界的情緒,是感同身受的情緒,是對他人精神狀態的影響;第二個“情”是善于透過外顯行為,理解他人的真實想法、內在情感和行為動機。2、科研為載體:“十一五”區級規劃辦重點課題;“十一五”市級規劃校本研究專項課題3、形成了“以情移情”教育理念的框架。

“以情移情”概括表述為:“以情”就是使用情感,利用情感去感知世界、感知事物、體驗生活、用情感走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移情”就是每一個人需要換一個視角去感知世界、事物、身臨其境的站在事物中間去體驗。

學校在隊伍建設、教育、教學、生活管理、后勤保障諸方面圍繞著三個層面的落實“以情移情”的教育目標教師—用情感走進教育,設身處地、身臨其境的站在社會、家長、學生的角度做教育的能力學生—用情感接受教育,設身處地、身臨其境的站在他人角度感同身受的能力家長—用情感感悟教育,設身處地、身臨其境的站在學校、老師、孩子的角度理解教育的能力北京市崇文區崇文小學三、“以情移情”

辦學思想的實踐之路(一)“以情移情”教育理念

促進教師發展的四個堅持

1.堅持以教師的教育故事敘述為載體促進教師的發展

通過“事件”敘述引導教師們在教育教學中,思考、感悟、體驗“以情移情”的教育理念。今天呈現在大家面前的《花開的聲音》,從每一篇文章中可以聽到教師隊伍的成長之花伴隨著學生生命之花開放的聲音。2.堅持“用激情走進課堂教學”,讓教師享受教育人生

課堂的教學活動需要激情,在“以情移情”的教育理念中,我們把教師使用情感走進課堂教學作為對學生生命的尊重;把教師“設身處地、身臨其境”的設計教學作為移情能力的具體體現,同時還要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移情”能力。即: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學會站在作者的角度與文本對話;站在社會的角度與文本對話;站在自己與伙伴共同成長需要的角度與文本對話。我們通過三項措施促進教師帶著激情走進文本、走進生活、走進學生。一是活動引領。增進了教師對生活,對學生,對事業愛的情感。二是專業培訓。多元的專業引領使教師學會在工作中運用情感。三是心理調試。這是教師滿懷激情走進課堂教學的動力所在。

3.堅持引導教師規劃人生,促進教師“我要發展”

教師的人生要充滿激情,就需要積極的人生追求。---在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實現我要發展4.堅持搭設成長平臺,創設和諧氛圍使教師擁有幸福感

教師的“移情”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移情”能力的培育。

(二)“以情移情”辦學思想

促進學生成才的四點體現

1.教育中感受愛,體現情動“以情移情”教育理念要求我們用活動引導孩子學會感受愛、感受親情的給予、學會轉換思考的角度為他人著想。“評選我心目中的勞模”感受勞動者的愛,產生情動過程。“唱響紅色七月”感受黨的愛,產生情動過程。“愛的回報”活動感受老師的愛,產生情動過程“放飛白鴿,祝福祖國”活動感受祖國的愛,產生情動過程2.教育中激活主體心靈,體現情感效應感受是人的一種特殊的感知方式。既不是單獨地看也不是單獨地聽,而是各種感官作用所產生的一種綜合效應,這正是移情能力的培養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強調激活心靈,體現情感效應,也是新課程強調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情感因素的介入,作用于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使知識與能力扎扎實實地落實。在這些過程中使情感得到升華,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這是一個完整的不能割裂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三個維度”是一個和諧辨證的統一體。3.教育中根據年齡特點,體現移情我們強調“移情”的領域擴大,需要根據學生不同年齡的成長需求實現目標確立。低年級:給予孩子的感情要充分;在感情的氛圍中接受社會性內容;在象征性游戲或角色游戲中讓學生樂于深入;通過訓練、操練的方法形成情感品質與能力。中高年級:通過表現少年聰明才智的活動以外促內;在集體活動中使學生增強學業中的勝任感、交友中的有力感和師生間的信任感并在學生認知教育中,借助語言文字和概念思維的發展促進移情能力。4.教育中注重共情、移情能力,體現孩子成長通過對關注人、事物、文本,聽、看、講的過程產生共情;通過設身處地的參與和體驗中促進移情能力的發展。(三)“以情移情”辦學思想

調動家長關注的四點改進

沒有家長對學校教育全方位理解和支持,學校的辦學思想只能是我們教育者自我探討的過程,缺少家庭與社會的堅強的教育支持,學校難以向愿景前行。為此,自2004年開始,學校就注意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參與學校發展研究學校發展。主要體現在四點改進:1.改進溝通形式,讓每一個家長感受老師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手機短信、網絡平臺溝通每周的家校交流本。為家長做親職輔導。電話溝通。2.改進參與形式,讓每一位家長有走進學校、班級、孩子的機會在“以情移情”的辦學實踐中,我們強調讓家長用情感走進學生的生活,親身參加教育活動,了解孩子在活動中的體驗增進親情。親情新年聯歡會同樂、親情入隊儀式感受教育職責、親情開學典禮感悟學生寄宿學校的一天生活、親情畢業典禮感受孩子成長的歡愉。我們還在每年中有親情體育節、藝術節、安全節讀書節等。在活動中家長關注學校、關注孩子發展的熱情高漲。3.改進研究形式,讓每一位家長了解辦學思想,實現特色辦學

我們改變家長的角色定位。家長既是學校特色建設的設計者、也是參與者更是實踐者。因此家長會站在學校的培養目標上理解學校,與學校一起研究“以情移情”的辦學思想。4.改進資源的使用形式,讓每一位家長關注教育資源的最大化

注重有效的教育資源整合,是我們在“以情移情”辦學思想中又一實踐形式。以往資源整合的最大化是對教師的要求,今天“以情移情”的辦學思想要求我們拓展資源整合在家長層面的思考,就是資源整合后在家長層面要有延伸使用的價值體現,使得家長以對教育的責任感引領孩子當走進社會生活時要擁有一份責任感。北京市崇文區崇文小學四、初步成果(一)“以情移情”的辦學思想使得崇文小學的辦學特色彰顯。(二)“以情移情”的辦學特色凝聚了干部教師辦好學校的心。

(三)“以情移情”的辦學特色為孩子成長創設了寬松的環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