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武術運動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動作武術運動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動作33/33武術運動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動作第三章武術運動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動作本章導讀:你在自學時是否遇到過看不懂書中的圖片和術語而苦惱呢?通過本章的學習,可以使你了解如何去讀懂武術的圖解,如何去理解武術的基本術語,如何去駕馭各種套路的基本風格和特點。廣闊武術工作者在長期的教學和訓練中累積了諸多行之有效的練習方法和練習手段。通過以下基礎練習,可使身體各個部位得到全面的訓練,并能較快地發展武術運動的專項身體素養,駕馭了這些知識和技術,肯定使你在自學過程中少走彎路,使熬煉取得更好的效果。如何看圖習武武術圖解是記錄武術動作和套路的主要方法。由文字說明和插圖兩部分組成。文字說明敘述動作的具體過程和要領。插圖描繪動作姿態和身體各部位(包括器械)的運動路線。正確駕馭武術圖解知識,不僅能提高自學實力和訓練水平,而且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武術有主動作用。一,武術圖解知識武術圖解知識一般包括運動方向,運動路線,敘述依次,動作名稱和術語以及要領說明等方面內容。(一)運動方向圖解中的運動方向是以圖中人的軀干姿態為準,并且隨著軀干姿態以及軀干所處位置的變化而變化。圖中人的胸前為前,胸后為后,左側為左,右側為右,向地心為下,離地心為上。另外,還有左前,右下,左上,右后等方向。轉體時,以轉后身體姿態為準,如“弓步摟手沖拳”,就是以左轉后的身前為前,身后為后,依次類推。武術圖解中,以東,南,西,北來表示方向的。這及看地圖的方向是一樣。(二)運動路線武術插圖一般用實線()或虛線()表示某部位下一個動作的行進路線,箭尾為起點,箭頭為止點。實線表示人體右側肢體(包括器械)的運動路線,虛線表示左側肢體(包括器械)的運動路線。有的插圖右上肢和左下肢用實線表示,左上肢和右下肢用虛線表示;有的插圖上,下肢分別用虛線和實線表示;有的插圖上,下肢分別用虛線或實線表示。目前已逐步統一采納左虛右實法。此外,有的插圖還附有蹤跡圖,用來表示腳在運動中著地位置的變化。雖然用法不一,但作用是相同的,都表示下一個動作的行進路線。(三)來回路線武術套路由若干段(趟)構成,各段的來回路線,一般是單數段向左,雙數段向右。有的套路較為困難,每段的前進方向常常變化,可將一段分為若干小節,一節節地學簡單弄懂。假如練習中出現一段(趟)最終不能朝既定方向行進,起勢和收勢不能基本還原或方向相反,說明動作出現了錯誤。此時,可以比照圖解仔細檢查,加以訂正。(四)敘述依次文字敘述過程中,一般先寫下肢(步型,步法,腿法等);繼之寫明運動方向(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等);再寫上肢動作(手型,手法,肘法,器械持握及動作方法);最終注明目視方向。在個別狀況下,也有依據身體各部位運動的先后依次來寫。另外,文字說明中有“左(右)”或“右(左)”的寫法,表示左右均可或左右互換的意思;有“同時”的寫法,則表示身體各部位一起運動。(五)動作名稱和術語為簡化文字說明,便利記憶及溝通,武術圖解常常運用動作名稱和術語。動作名稱多以下肢的主要動作結合上肢的主要動作而命名,如“馬步沖拳”,“弓步頂肘”,“虛步刺劍”,“歇步砍刀”等。有的依據動作習慣而命名,如“白鶴亮翅”,“手揮琵琶”,“回馬扎槍”等;武術術語是武術動作特有的特地用語。駕馭動作術語,不僅能簡化文字說明,而且有助于正確領悟動作含義。如“沖拳”,“踢腿”,“亮掌”等。了解動作名稱和術語對駕馭圖解知識和學習動作有很大扶植。(六)要領說明要領是為了提示動作要點,或說明應留意之處,是做好動作的關鍵所在。例如,沖拳的要領要擰腰,順肩急旋臂。閱讀或練習時必需仔細領悟動作要領,只有駕馭了動作要領,并且反復練習,才能正確地完成動作。二,識圖自學的方法和留意事項(一)識圖自學的方法及步驟1.個人自學法個人自學法是在無人扶植的狀況下采納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有肯定武術技術基礎和基本知識的學生。其步驟如下:(1)看圖和動作名稱:按動作出現的先后依次,將3~5個動作劃為一節。先看分解動作圖和動作名稱,基本事悟動作路線,方法以及動作間的相互連接;然后將它們一一試練,建立初步的動作概念。(2)看文字說明:建立初步的動作概念后,仔細閱讀和理解文字說明,以便駕馭正確的技術規格。同時,也可以通過閱讀文字說明來駕馭圖中難以弄清的動作細微環節,可以采納邊看邊做的方法來加深印象。(3)深化提高:基本駕馭技術動作后,應及時參照要領和要點進行深化提高,直到基本達到要求后再進行新動作的學習。同時,還應不斷地連貫復習,熟識鞏固,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效果。錄音,錄像自學法錄音,錄像自學法是以錄音機或錄像機為主要學習媒體的自學方法。這種方法克服了個人邊看邊學的間斷性,以及由此帶來的方向混淆等缺點。其步驟如下:(1)錄音:將所學內容分為若干節,并將各節的文字部分錄制在磁帶上,每一節就是一個學習單位。(2)聽音:錄音后,反復聽音以形成初步的動作印象,同時比照動作插圖加強印象,然后依照錄制的動作提示,邊聽邊做,逐步進行學習,直至基本駕馭技術動作;或比照錄像帶,邊聽邊看邊做,逐節進行學習。(3)鞏固提高:基本駕馭技術動作后,應反復聽練,特殊應加強對動作細微環節,動作要領和要點的領悟,以及時訂正自己的錯誤動作,然后將各節內容連貫起來練習,嫻熟駕馭學習的內容。3.合作自學法合作自學法是及同伴共同學習的自學方法。這種方法一方面要求練習者獨立思維,仔細鉆研,另一方面又強調同伴之間相互扶植來達到共同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對初級水平者較為合適。其步驟如下:(1)分工:將自學者分為甲,乙兩方,甲方(一般為一人)的任務是依據文字說明慢速而正確講讀;乙方(一人以上)的任務是依據甲方講讀的依次和要求進行練習,并留意記憶。(2)檢查學習:乙方練習的同時,甲方比照圖解檢查乙方的動作路線和方法是否正確,假如兩者相符,說明動作無誤。否則,就應及時查對,更正,避開形成錯誤的定型動作。(3)互教互學:按上述步驟全部學完后,再由乙方教甲方。這樣既簡單又省時,而且不易遺漏動作。以上三種自學方法可依據學生的自學實力,技術水平和環境條件選擇運用,也可以結合起來綜合運用。無論采納哪一種,都應當完整,精確,高效地駕馭技術動作,以達到自學的目的。(二)識圖自學的留意事項第一,駕馭動作術語以及動作要求,了解圖解中實線和虛線的意義,依照動作要領進行練習。第二,遇到較為困難的動作時,可采納分解學習法,先學上肢動作,最終上,下肢協調協作完成整個動作。第三,初學者要固定練習方向,否則不易記憶,影響學習效果。第四,眼法是武術動作中重要的功法內容,在圖解的說明中,一般對定勢動作的眼法有明確要求。因此在駕馭動作以后,要特殊留意眼法的協作練習。第五,識圖自學是一個按部就班的過程。在自學過程中,無論是學習方法的采納,還是學習內容的選擇,都應當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原則,通過不斷實踐,逐步駕馭運用武術圖解知識自學的規律。6,氣要下沉7,勁力要順達長拳要求勁力要順達。勁力指結合武術動作的發力。用順達須從“三節”“六合”入手。9,四擊合法“四擊”是指武術中踢,打,摔,拿四種技擊法則。長拳中的這四種技擊法則又各有其具體內容和方法:踢法包括蹬,踹,彈,點,纏,擺,掃,掛等;打法有沖,撞,擠,靠,崩,劈,挑,砸等;摔法以鞏,揣,滑,倒,爬,拿,勾為主;拿法包含刁,拿,鎖,扣,封,閉,錯,截等。這些內容都有嚴格的要求和運動法規。假如不嚴格遵循各自的法規去練習,就不能表達出它們不同的真好用意,也就失去了長拳動作中的技擊意義。因此,在習練長拳時,首先要弄清并學會四擊范疇的各種方法,做到按部就班,有法必依,方寸有別,進而究其意義,理象歸一,四擊合法。10,以形喻勢長拳運動中有動,靜,起,落,立,站,轉,折,輕,重,緩,快十二種常勢。用生動,形象,夸張的比方來要求技術動作姿態叫做以形喻勢。即傳統的“十二型”。動如濤:活動之勢。運動中的氣概要像江海的波濤那樣激蕩不已,滔滔不絕,做到動要有韻,富于節奏感;動如珠走如玉,仍有穩定感。靜如岳:靜止之勢。當靜止時要像高山那樣雄偉聳立,穩如盤石。起如猿:跳起之勢??v跳時要如猿猴般機智,矯捷,靈敏。落如鵲:著陸之勢。要像喜鵲登枝般輕穩,飄逸。立如雞:單腿獨立之勢。要像雄雞一腿支撐身體時那樣穩重。站如松:兩腿站立之勢。要像蒼松那樣挺立,剛健,傲然富有生氣。靜中有勢,靜中寓動。轉如輪:旋轉之勢。如車輪繞這軸心那樣轉動。因此,運動中須駕馭好軸及輪的關系,以達圓的要求。折如弓:折疊之勢。當軀體俯仰折疊扭擰時,要像弓那樣含有一股反彈力,或如彈簧一樣內含一種旋轉力和彈力。輕如葉:輕飄之勢。動作宜輕時,要像樹葉落地那樣輕飄,毫無聲響。重如鐵:沉重之勢。當重之時,要像鋼鐵砸地般沉重,富有滲透力。緩如鷹:緩慢之勢。要像雄鷹在空中回旋那樣神情專注,緩中有勢??烊顼L:快速之勢。當動之時,如疾風掃葉,迅雷不及掩耳。但快易藏拙,毛糙,須急速有力二不僵,快而不亂。(二)太極拳1,虛靈頂勁虛靈頂勁即虛領頂勁,“頂頭懸”,是拳勢對人體頭部姿態的要求。頭正,頂平,項直,額收,“自引其領”,頭頂百會穴處想上輕輕虛領是其規范化的具體要求。頭正才能做到頂平,項直,身正;頸項豎直,精神才提得起;身正方可安舒,動作才能沉穩。2,氣沉丹田氣沉丹田是指用細,柔,長的方法,以意識引導呼吸,將氣體緩緩沉入腹部臍下。丹田有上,中,下之分,此處指臍下之下丹田。柔長的呼吸方式必定要采納腹式呼吸(腹式逆呼吸的深呼氣,腹式順呼吸的深吸氣),同時“意注丹田”,促成小腹充溢。深長,勻細,徐緩的腹式呼吸要及動作自然相合,切勿將一個動作固定為一吸或一呼。一般來說,呼吸及胸廓的張縮,肩胛的開合,手臂的屈伸,動作的虛實,步法的進退,身體的起落親密相關,使呼吸既符合生理機制,又合乎動作要求,并在意識引導之下。這樣才能達到“身動,心靜,氣斂,神舒”的境地,使動作更加協調,圓活,沉穩。3,含胸拔背含胸是胸廓略向內含蓄,使胸部有寬舒的感受。含胸的外在表現是肩鎖關節松沉,肩胛微向前扣,肋骨微斂,胸腔上下徑放長,這樣利于膈肌下降,有助于腹式呼吸和氣沉丹田,使重心隨之下降,動作更加穩重。拔背及含胸是相互聯帶,相互制約的,含胸勢必引起拔背。拔背是指含胸時肩,背部肌群松沉,背部有被后拉的感覺,肩胛隨之內含,第七頸椎及第一胸椎處似有微微凸起之意,使背部肌膚有緊繃感,所以稱拔背。由于拔背時背部如弧線,故又稱為“圓背”。含胸拔背除了有促氣下沉的作用外,還有助于松肩和垂肘。4,松腰斂臀松腰是放松附在腰椎上的肌肉群,其作用有二:一是及含胸,拔背,斂臀協同協作,是氣體下沉,以達實腹之效;二是松腰時腰椎的轉動才能敏捷,利于以腰帶動四肢運轉。拳理中“腰為主宰”“腰如車軸”。都說明白腰的重要性,但均須在松腰的基礎上才能做到。斂臀是指在松腰的前提下,使臀部稍做內收。內收時,臀部肌肉先向外下方松散,再輕輕向前,向里收斂,似有臀把小腹托起之感。5,圓襠松胯襠即會陰部位,圓襠指兩腿胯根撐開,結合吊襠,扣襠,裹襠綜合效應形成的體態。吊襠則須提頂,仿佛有一條無形之繩上系頭部百會穴,下懸會陰穴,限制襠胯不能向側傾斜,加上腰的松沉,臀的收斂而自然產生圓實的襠勁及上下相隨的整勁。松胯是步法輕靈穩健的基礎,腰胯放松則腿不的肌群不會僵硬,加之拳勢要求膝部應始終保持微屈狀態,屈膝意在活步。只有這樣,步法的進退,轉換和腿法的運使才能自如敏捷。腰胯放松也是氣息深厚運行的保證。(6,沉肩墜肘沉肩指在松肩的前提下肩臂垂沉。沉肩時還要使兩肩微向內合抱,促使胸部涵空,脊背呈圓形。墜肘是肘部自然垂墜,有一種沉重的內勁貫穿于內,即兩肘垂墜時還要有一些向里的裹勁。沉肩和墜肘是相互關聯的,忽視一點就殃及另一點,還能波及含胸,拔肩和氣沉丹田等技法的實施。7,舒指坐腕舒指是掌指自然伸展,坐腕是掌指向手背一側自然豎起。坐腕亦稱踏腕。一般在手臂動作終止時多要求坐腕舒指。實質上舒指坐腕是“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上下完整一氣總體效應的落腳點。8,尾閭中正尾閭中正指運動中須始終保持尾閭及第七頸椎成一條直線,身體處于中正狀態??梢?,尾閭中正是關系身軀,動作姿態能否“中正安舒”“支撐八面”的準星。尾閭中正還影響著下盤的穩固,所以不論是直或斜的動作姿態,身軀肯定要中正,不偏不倚,這一點尤為重要。做到這一點及以上七點就可使軀干,上下肢動作和內在的勁力,意識達到完整的統一。9,內宜鼓蕩,外示安逸鼓蕩是對內在精神提出的要求,指精神飽滿,神情專注。外示安逸指“神宜內斂”,不流于形色,給人一種安穩自逸的感覺。10,運勁如抽絲,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指太極拳運動起來要像抽絲那樣緩,勻,穩,靜。緩指“緩以會意”,徐緩地運動才能做到拳意貫穿,會意傳神;勻指勻速運動,不可忽快忽慢,即使是快慢相間的陳式太極拳也要快慢有常,上下相隨,勁如抽絲,富于韻律;穩指動作沉穩,不能忽高忽低;靜指心理寧靜,不存雜念,方能“用意不用力”,動作不急不躁。邁步如貓行是穩中求靜,動作扎實,敏捷的形象化說法。(三)南拳1,技擊運氣法武術運動中的運氣方法,無定式,無定法,是協作攻防動作進行的。強調運氣鼓勁,肌肉隆起,時張時弛。南拳運氣法一般的協作狀況是:動作吞入(收回)時吸氣,要求用抓,扣,帶,鉤,拈等手法協作身法,把對方的進招順其勢而引進。動作吐出(伸出)時呼氣,用虛招去誘惑對方,用實招乘隙而入,稀奇制勝。動作上浮時吸氣,用頂,托,掀,架等手法,借力過勢,使對方失去平衡而露敗勢。動作下沉時呼氣,用壓,罩,扣等手法把對方的手臂壓,沉,使之無法提起,造成對方難進,難收,難變之勢。連續進攻時,往往自然閉氣,出手對準子午,動作要求簡練,干脆利落。在躲,閃,后退時,應有意吸氣,防守不離中門,沉肩墜肘不離肋。在用勁發招時,口輕啟,讓其自然而短促的呼氣,以此協作丹田內氣和內力一并外發。在使猛勁之際,應發聲助威,以氣催力。2,以勢蓄勁法發勁是南拳術中最關鍵的一部分,素有“金剛勁力”之稱。強調勁從足生,發之于腰。蓄勁時,以腹式深吸氣,將氣聚蓄丹田,將內力聚蓄腰脊,閉住氣息。發勁時,力從腰發。其上行,以腰帶肩,以肩帶肘,以肘帶手,使氣力達到指尖;其下行,以腰帶胯,以胯帶膝,以膝帶足,使氣力達到趾端。總之,腰,肩,臂,腿勁力必需一樣,氣力合一,貫達四肢。當氣力傳至肢體梢端的瞬間,突然加速呼氣沖開聲門,發聲吐氣,以氣催力,以聲助威。從而發出渾厚的剛毅之勁,以達到強打猛攻之能。發勁方式可分為六種:鉆勁(螺旋勁),沖勁(寸勁),彈勁,抖勁,內頂勁和咬勁。這些勁力均須“發于腿,宰于腰,形于手”。3,正沉含斂法正沉含斂法是南拳身形的基本技法,頭正頸直,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斂臀收腹是南拳靜止姿態的身形?!把狸P起而頸直”說明起牙關于頸部的關系。要起牙關,必需依靠頸部肌肉的收縮,而頸部肌肉一收縮,頸就自然強直起來。頭部也就自然端正了。但要留意切不可用勁收縮頸部的肌肉,否則會僵直。沉肩含胸是人體的自然狀態,而含胸之后,背部自然拔起。把肩部略微下沉,雙肩略微內含,是一種自然姿態,把這種自然姿態略加調整就成了沉肩,含胸的身形。胸自然成圓形,頸直有助于胸背肩肘的勁力合一;胸圓則有利于氣沉丹田,沉氣實腹。沉氣實腹則使臀部收斂。南拳這一身形要求,使上下完整成一體,周身勁力將會凝聚到一處。墜肘是技擊的須要,肘關節下墜不但可以愛護兩肋,而且上肢不受限制,能攻守自如。4,穩馬硬橋法南拳以四平馬為主,其次是四六馬,二字馬,稱之謂大馬,小馬,半馬。初學時,一般先站馬(樁步)再學拳。不論什么形式的樁步,都要求五趾抓地,有定力,穩如盤石,落地生根。由于定步站法是活動步法的終結,故穩健的定步法(良好的平衡狀態)將為活動步法達到快而不浮及靈而不亂打下良好的基礎。“橋”,南拳把前臂稱之為“橋”,把運用前臂進行攻防的方法叫做“橋”法?!皹颉狈煞譃椤伴L橋”和“短橋”兩種。對練的雙方以前臂的內外側進行對碰的練習,目的是讓“橋”(前臂)強硬起來,能夠經的起碰擊,使臂剛硬,內蓄勁力。練得硬橋硬把,方能穩扎穩打。5,發聲助威法南拳一般有呼出聲音的習慣,當發勁時,則要求隨動作而呼出聲音,以助發勁之威。南圈的聲音有兩種:一種是發勁的聲音,發勁時以短促的呼氣協作丹田氣發聲,以氣助力,以聲助威。另一種是結合象形的發生,例如虎形,鶴形,當練習該動作時,往往會發出呼嘯或鶴鳴聲。這是南拳獨特的技法。雖然發聲是隨著拳勢變化的不同,運用不同的呼喝聲,一是助威勢,二是助勁力,三是助形象,但不可以無原則的亂喊亂叫。(四)刀術1,步疾刀猛:步疾刀猛指以靈敏的遠跳,高縱和疾速的步法協作猛勇的刀法,這是刀術的基本技法。刀是短器械,在技擊中要達到“持短入長,倐忽縱橫”“舒之可刃人于數步之外”,就必需步快身靈,前縱后躍,左右閃展,協作勢如疾風的刀法。正如吳殳在《手臂錄》中所言:“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如毚兔身如風?!庇绕涫菓堕L兵器時,關鍵在于步法疾快,身法靈敏,穿阻避鋒?!岸桃婇L,腳下忙”,靠近對方,發揮短兵利于近戰之長。刀術套路中亦強調步疾刀猛。刀術中的刀法多在步法的快速移動,奔跑,跳動中完成,力勁勢猛,如猛虎下山,威武剽悍,銳不可當。刀術尚猛還不僅僅表現在刀術的氣概上,更主要的是刀法的密集和力度?!暗吨?,利在砍”,劈砍是刀術中的主要方法。為攻勢,講求力大,快疾,猛狠,干凈利落。要做到這幾點尚須刀借腰力,以擰腰轉體來增加劈的長度,加大劈的幅度和力度。如劈法之始,要以腰的擰轉和伸展帶動持刀臂上舉,下劈時則以腰的回轉和屈收帶動手臂揮刀。劈砍雖貴在力猛勢急,但仍要剛柔相濟,攻防一體。一般來說,纏頭及裹腦是先防后攻,由柔入剛。纏頭后多接一斜劈動作,劈為攻,宜剛;裹腦后也常接一砍。在此過程中,始動于腰,再經肩臂到手,直至刀器,由慢起動到快加速,依次發力,完整一氣。2,尋虛擊實:尋虛擊實是刀術應敵時的技法辨證規律。尋虛指逢重器械時,應避其實,尋其虛而攻之。其法在于“斜步偏身,避其重器,去其身手”(《手臂錄。單刀圖說自序》)。道理是器械重來勢多猛烈激烈,若直擋其械,易為其折斷或脫手,應視其招式,察其虛實,駕馭住器械重,變化難,來勢雖猛但不易回守的弱點,尋其虛處,發而制之。擊實指遇見劍,槍等輕器械時,應避其虛而擊其實?!妒直垆洝蔚秷D說自序》中說:“槍之虛處,變化百出,必非刀所能御,而實處惟有一桿,槍桿被砍,不斷折必粘住,桿被粘住,則不能閃賺顛提,刀更進步,必傷人矣?!闭f的是刀對槍之擊實法。刀對槍時的擊實法在于劍刃雖鋒利,但宜攻不宜防,刀則不然,刀刃可劈砍扎刺,刀背厚重可攔截防守,故刀及劍對時,可用刀背實擊硬碰劍刃。若擊虛,劍輕富于變化,擊之,易受其后發先至之害,而其實處一旦出現,則不易變化。3,刀快法詐:刀快指刀的運行速度要快,刀論中素有“短見長,不可緩”之說,因此不論在練習中或在實戰時,刀貴神速,以快取勝。法詐指刀法運用的詭秘性,“非法性”。“刀走黑”之說不僅僅指刀法快疾,狠毒,無情,更有“隱私”和“非法”的說明。“其用法,左右跳動,奇詐詭秘,人莫能測,故常技每每敗于刀”(《單刀法選》)。詭秘性存在于刀法的虛實變換中,虛中含實,實中隱虛,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學時有定規,用時無定法,變化莫測。4,刀手協作:刀術練習中歷來講究“單刀看手,雙刀看肘”,即“單刀看閑手”,指刀及不握刀的閑手(左手)的協作。刀手協作的協調及否,是反應運動技術水平的一個主要方面。因此,運動中要求刀,手,身緊密協作。配手的一般原則是“順領合擊,反向對稱”。如向右側劈刀,擊法要求刀在體側由上向下力劈,配手則在體左側由下向上做“反向對稱”協作。初級刀術中由“馬步劈刀”接“弓步撩刀”時,左手領先運行,以手引刀撩出謂之“順領”。纏頭動作,當屈臂收刀時,兩臂交叉,兩手做相向運動謂之“合擊”。駕馭好刀,手協作的意義還在于:一是有助于身軀四肢在運動中的和諧;二是有助于維持運動中的平衡;三是有助于刀法力氣在運動中的發揮。做到這三點,刀術動作就會更加協調,衡穩,有力。(五)劍術1,輕快靈敏:“劍器輕清,其用大及刀異”(《手臂錄》),雖然刀劍同屬短械,都具有莜忽縱橫,以短乘長的特點,但用法迥異,素有“劍走輕,刀走黑”之別。劍具有兩面刃,持劍即不能觸身,也不能象刀術那樣帖身纏繞去纏頭裹腦。實戰中也應盡可能不用劍刃去架格對方兵械,而應以“巧閃旁扼”之法閃躲避讓來勢,以靈敏,快速的身法,步法斜身閃進,以劍鋒崩點對方手腕,扼制其攻勢。劍術演練中的點,崩,絞,截,攔等劍法,同樣要求在快捷的步法協作下完成動作。2.,剛柔兼用:劍術的勁法剛柔兼備,參互運用。有剛有柔主要體現在劍術中剛柔動作的交替變化之中,即動作過程要柔,動作完成時宜剛。剛柔相間還體現在一個動作中或剛中含柔,或柔中寓剛。如截腕及絞劍的方法是典型的柔中寓剛;抹,帶劍法有明顯體現出剛中含柔;穿,撩等劍法,由于運動路線長則更能體現出剛柔相兼的劍法技法。剛柔還突出表現在動作的攻防技法上,輕快流暢的步法,瀟灑飄逸的騰躍,閃賺迭逞的避讓等動作過程中,無不以剛柔參互運用為基礎。勁力的運使多柔中含剛,或以柔帶剛,或剛中蘊柔,但在靈敏的出擊,吞而即吐的擊刺,攸忽縱橫的劈點中,還要柔而化剛。3,腕把敏捷:在劍術套路中,劍法是構勝利力及表現技巧的核心。因此,要做到劍法規整,必需從每一種劍法的規格要求入手。劍法的正確及否有及把法(握劍方法)親密相關,而把法的變化又及持劍手的掌,指,腕及其關節的伸展,屈收,擰旋分不開,即運動中劍法的各種變化把法才能表現出來。劍術的基本把法有多種,如滿把,螺把,鉗把,刁把等。把法正確及否制約著劍法的精確及轉換,同時有及手腕的勁力運使和技巧有關,所以要求持劍手的腕,掌,指及其關節須敏捷運動,恰如其分的把握住劍柄。此外,手腕的敏捷須及臂,肩,腰,身協調協作,這樣才能合理的表現出各種劍法的勁道,攻防等變化。4,韻度自如:韻度,指劍術運動中的節奏,韻味,氣度。急動緩隨的節奏變化,起承轉落的韻律,氣概宏大的氣魄,揮灑自如的動作是劍術追求的最高境界。劍法的剛柔,疾緩,張弛,起落,伸縮,以及換形走勢,招式迭逞等是構成劍術節奏,韻味和氣度的基本要素。而劍法自身的節奏一般受其特定的動作規格所制約,同時又及動作本身的攻防含義,戰術意識休戚相關。因此,提高劍術技能技巧,駕馭劍術技法中的節奏變化,必定要駕馭劍發法規格要求,熟知其實戰用法,明白其戰術意識,這樣才能內外貫穿,神形達化,身械一體。韻度則是在駕馭動作規格,節奏變化的基礎上,去追求獨具匠心的韻味和氣度。但要“量體裁衣”,講求實效,應據演練者本身的條件,素養,尤其是專項素養來確定,要依據動作的速度,勁力,協調,柔韌,身法等實際狀況,因人而異地去追求,完善和發展。要有特色,切不可機械仿效。貴在意勢會通,三體同功,韻度自如,以求達到勢,法,理相合貫穿。(六)棍術1,棍打一片:搶,劈,掃是棍術的主要方法,也是棍打一大片技法付諸實施的方法。尤其是搶,掃動作路線較長,攻擊面大,既能打擊正面之敵,有能打擊身后之敵,又是在四面臨敵的狀況下,以攻為守的好方法。做到棍打一片須駕馭兩條原則:一是握法正確。一般在劈棍時,后手不留把,而在搶棍時,則必需留把,有的稱為“留腕”,通常在20-30厘米間。而是留意發力的依次及時間。如搶棍動作,起依次應是從腰腿部開始發動,通過肩臂到手達棍。時間則不是起始就發力,而是“過中發勁”。做到這兩點,便可發力順達,飽滿,棍打一大片。2,梢把并用:以劈,掃,搶撩為遠擊之法,多用梢端擊打,兩手須握持把段;挑,截,蓋,掛,橫擊等多用棍把擊打;絞,格,云,拔則梢把可參互運用,多手持中段,為近身攻守方法,兩手一動,兩端齊動,連環出擊,或上撩下劈,或左掛右撥,或前絞后截,或上架下壓,或內外推撐。動作要嚴謹,棍法要快密,梢把要兼用,長短要兼施,故此有“搶似游龍,棍似雨”之說。3,握法活便:握法指握持棍器部位的方法。一般將棍分為棍梢,棍身,棍把三個部位。棍術中梢,把,身相互運使,富于變化,變化的首要因素是握法的變化。棍的握法有手心向上的陽手握法,手心向下的陰手握法,手手心向上,另一手手心向下的陰陽手握法,虎口相對的對手握法,左右手交叉握法,一手上下滑動的滑動握法等。不同的棍法及棍術動作間的變化,都是以不同的握法為前提,即不同的棍法必需有相應的握法,棍法若變必先變其握法,握法嫻熟才會快速變換出各種棍法。如劈棍時,通常要兩手滿把緊握,一手握住把端靠住腰際;云,撥等棍法,握法宜活便;崩棍,蓋把動作須一手滑把棍;舞花棍時,左手有時須僅以拇指和食指刁握棍;單手舞花有時還應脫手或交替握棍。握法活便是練好棍法的基礎和保障,所以要正確地駕馭棍術握法及其變化。4,乘勢順力:這是棍術中及力合的技法要則。一般指乘其勢而發力,順其力而變式。動作幅度大,速度快,慣性亦大,所以棍的起動,制動,運轉均不如輕小器械便利。因此,棍術練習既要留意發揮人體腰臂的力氣,又要擅長駕馭棍的慣性力,重力,擊地時的反作用里和崩棍等動作制動時產生的反彈力等外力。乘式順力就是駕馭這些外力的技法及方法,也是棍術動作間連接連貫的關鍵。例如在做舞花時,乘棍由上向下之勢做下點棍或劈棍,摔棍,蓋棍等;也可乘舞花時由下向上之勢接轉身提撩棍;在做提撩棍時又可接做轉身舞花;在做左右點棍時,可借點棍時地面的反作用力,順勢轉身舞花??傊?,乘勢順力,借勁換勢貫穿及棍術的起承轉換之中,在乘勢順力中求得身械合一,勁力順達。(七)槍術1,槍扎一線:槍之利在尖,槍術以扎為主,槍扎一線是扎槍的基本要求。扎槍時要求出槍直線向前,“梢領跟定,中節順隨”,將全身力氣通過槍桿貫達及槍尖。能否做到出槍疾快有力,力達槍尖是衡量槍術功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扎槍時須蹬后腳,伸后膝,擰腰,挺挽,使全身勁節節上傳,漸漸加速,當后手接近前手時,發寸勁猛力直線扎出。力貫槍尖。切忌僵勁,硬力及屈腕甩手,勁僵則貌似有實無力,甩手則不能做到槍扎一線的技法要求?!妒直垆洝分姓f:“槍之用在兩腕,臂以助腕,足以助身。乃合而為一?!弊龊迷鷺屵€須做到“三尖相照”,即上照鼻尖,中照槍尖,下照腳尖,使槍尖,前腳尖,鼻尖正好處在一個縱面內。2,持槍穩活:穩多指后手持槍要穩住,老握如鎖。活多指前手要靈如管。不穩則易脫把,不活則槍難變化,這是持槍的基本法則。“前手如管,后手如鎖。”是最簡潔形象的描述。持槍的前手握于槍身中段,是槍的支點,一要限制住槍的高度和方向,二要使槍能在手中自由滑動。前手握成管狀,即使攔,拿槍時,手指扣得稍緊,扎槍時手指微松,也要手如管狀套住槍桿,不得松開或握死。穩定還表現在攔,拿槍的方法上,做好攔,拿槍的關鍵在于兩手“陰陽要轉”。攔槍時,前手握住槍身外旋至手心向上(陽手),同時后手握槍把內旋至手心向下(陰手);拿槍時,前手握住槍身內旋至手心向下,同時后手握把外旋至手心向上。兩手既要穩定住握牢,又要擰旋敏捷。扎槍對后手的要求是須握住槍把末端,將槍把置于手心中,如此槍扎出時,一則可及上臂大體形成一條直線,二則使槍更長些,以求得“一寸長,一寸強”及出槍有力的效果。正如吳殳在《手臂錄》中所言:持槍必需盡根,余謂槍根當在掌心中,及臂骨對直,則敏捷而長?!薄昂笫秩珂i”還要體現在“搶是纏腰鎖”上。槍術中很留意搶根緊靠腰部,使槍有一個穩定的依托,便于“力從腰發”。因此出槍要從腰出,回槍也要回到腰間。3,勢貴四平:四平指頂平,肩平,槍平,腳平。此“四平勢”即為槍術的基本姿態。頂平則頭正,頭正則頸直,頭正頸直精神才能貫注,兩目才能有神;肩平則須保持肩肘沉墜狀,只有肩平才能身正,身正才能勢穩,勢穩才能法活;槍平則兩手和槍尖成水平狀,“三點一線”,槍平才能做到“出如箭,來如線”,易攻守,生變化;腳平則兩腳掌踏實,腳實才能步穩,不穩才能姿態正確。4,工于一圈:“槍總用之則為一圈”(《手臂錄》)。槍術的主要防守方法是槍尖畫弧或圓的圓轉運動,很多槍法無不出自一圈,如攔槍是槍尖經上向左畫弧,拿槍是槍尖先右畫弧,圈槍(纏槍)是槍尖畫一整個院圈的槍法,槍尖連續畫圈稱為“圈串”。槍尖畫弧或圓的幅度一利防前及防后速攻為準則,一般攔,拿搶之弧不得超過本人體側的寬度,圈槍雖有大,中小之分,但均要一槍法運用的技擊意義來確定圈的大小。即應以圈轉槍法及直扎槍法交融運使為度,達到圈中求直,防中寓攻,因此須“唯下久苦之工于一圈”。思索題識圖自學應留意哪些問題?2.長拳技法中對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各有何要求?3.“四擊”,“八法”,“十二型”各指什么?4.何謂“虛靈頂勁”“氣沉丹田”?怎樣才能做到?5.太極拳運動中“緩,勻,穩,靜”各指什么?6.試述南拳的步型及橋法的要求。7.劍術演練中的韻度指什么?怎樣才能做到獨具特色?8.棍的握法有幾種?如何運用?9.“勢貴四平”中的“四平”指什么?有何作用?套路運動的基本功和基本動作一,徒手基本動作入門必學(一)扎實的地上功夫1,活腰靈體的方法仆步掄拍預備姿態:兩腳開立,略寬于肩,兩臂垂于體側。(1)上體左轉成左弓步;右臂向左前下方伸出,左手屈于胸前成立掌,緊貼右臂內側;目視右手。(圖4-1)(2)上體右轉成右弓步;右臂直臂由左向上,向右掄臂劃弧至右上方;左掌下落至左下方。(圖4-2)圖4-1圖4-2圖4-3(3)上體右后轉;右臂向下,向后掄臂至后下方;左臂直臂向上,向前掄臂至前上方。(4)上體向左轉成右仆步;右臂直臂向上,向右,向下掄臂劃弧至右腳內側拍地;左臂向下,向左掄臂至左上方。(圖4-3)要點:向上掄臂要貼近耳,向下掄臂要貼近腿。做仆步掄拍時,眼順手動,手臂伸直。2,隱秘的下盤攻擊前(后)掃腿前掃腿預備姿態:兩腳并立,兩臂垂直于體側。(1)左腿向右腿后插步;兩手由下向左,向上,向右弧行擺掌,右臂伸直,高及肩平,成側立掌,左掌附及右上臂內側,掌指向上;頭部右轉,目視右方。(圖4-4)圖4-4圖4-5圖4-6(2)上體左后轉180度,左臂隨體轉向左后方平摟至體左側,稍高于肩;右臂隨體轉自然平移至體右側,掌心朝前,掌指朝右向下。(3)上體接著左傳,左腳尖外撇;右掌從后向上,向前屈肘著陸,左臂屈肘,掌指朝上從右臂內側向上穿出,變橫掌架于頭部左上方,拇指一側向下。隨即右掌下降并擺向身后變勾手,勾尖朝上。在左腳尖外撇的同時,左腳屈膝,左腳跟抬起,以左腳前掌碾地,右腿平鋪,腳尖內扣,腳掌著地,直腿向前掃轉一周。(圖4-5)要點:頭正,眼睛隨體轉平視前方,上體正直。在掃轉時,始終保持右仆步姿態,保持身體重心平衡,右膝不要彎曲。后掃腿預備姿態:兩腳并立,兩臂垂直于體側。(1)左腳向前開步,左腳屈膝半蹲,右腳挺膝伸直,成左弓步;兩掌從兩腰側向前平直推出,掌指朝上,小指一側朝前;眼看兩掌尖。(圖4-6)(2)左腳尖內扣,左腿屈膝全蹲,成右仆步姿態;上體右轉并前俯;兩掌隨體轉,在右腿右腿內側扶地,右手在前。隨著兩手撐地,上體向右后擰轉的習慣性力氣,以左腳前掌為軸,右腳貼地向后掃轉一周。(圖4-7)圖4-7要點:轉體,俯身,撐地用力要連貫緊湊,一揮而就。上下肢動作不要脫節。3,任憑風吹浪打燕式(側身)平衡燕式平衡預備姿態:兩腳并立,兩臂垂直于體側。(1)右腿屈膝提起,兩掌在身前交叉,掌心向內。(圖4-8)(2)兩掌向兩側直臂分開平舉;上體前俯,右腳向后蹬伸,成燕式平衡。(圖4-9)要點:兩腿伸直,后舉腿高于頭頂水平部位,腳面繃平;上體前俯,略高于水平部位,挺胸,抬頭。圖4-8圖4-9側身平衡預備姿態:兩腳并立,兩臂垂直于體側。(1)右腳向右開步,左腳屈膝半蹲;左手在胸前推掌,掌心向前,右手握拳在腰間,目視左手。(2)左腳提起向后伸直,挺膝,腳背崩直;左手向后,右手向前插掌,手臂伸直成始終線;目視前方。(圖4-10)圖4-10圖4-11要點:兩腿伸直,后舉腿高于頭頂水平部位,腳面繃平;上體側俯水平部位,挺胸,抬頭。4,奇妙的地躺功夫跌撲滾翻搶背右腳在前站立;兩腳前蹬后,身體前躍,兩臂前伸;兩腿從后向上屈膝擺起,手臂觸地后隨即含胸,收頭團身向前滾翻;以右腳在前側身起立。(圖4-11)要點:肩,背,腰,臀依次著地,滾翻要圓,快,立起要快速。鯉魚打挺預備姿態:自然仰臥,直體。仰臥,屈體,使兩腿上擺,兩手扶按兩膝;兩腿下打,挺腹,振擺而起。(圖4-19,圖4-20)圖4-19圖4-20要點:身體必需挺腹成反弓,兩腳分開不得超過兩肩寬,打腿振擺要快速。(二)瀟灑的制高遠擊跳動動作1,騰空飛腿預備姿態:并步抱拳。(1)右腳上步,并蹬地跳起,左腿向前,向上擺起;兩手變掌,兩臂由下向前,向上搖擺。到頭頂上方時,用右手背迎擊左手掌。(圖4-12)(2)在空中,右腿向前,向上彈踢,腳面繃平,并以右手掌迎擊右腳面;左掌分擺到左側方(勾手,勾尖向下)。左腿在擊響的一瞬間,屈膝收于胸前(右腿側),上體前傾,目視前方。(圖4-13)圖4-12圖4-13要點:右腿在空中踢擺時,腳高必需過腰,左腿在擊響的一瞬間,屈膝收控于右腿側。在騰空的最高點完成擊響動作。拍擊動作必需連續,精確,洪亮。在空中,上體要正,微向前傾,不要坐臀。2,旋風腳預備姿態:并步推掌。(1)左腳向左上步,左手向前,向上擺起,右臂伸直向后,向下搖擺。右腿隨即上步,腳尖內扣,打算蹬地起跳。(圖4-14)圖4-14圖4-15圖4-16(2)左臂向下搖擺并屈肘收至右胸前,同時右臂向上,向前掄擺,上體向左旋,前俯。(圖4-15)(3)重心右移,右腿屈膝蹬地跳起,左腿提起向左上方搖擺,上體向左上方翻轉;兩臂向下,向左上方掄擺。(4)身體旋轉一周,右腿做里合腿;左手在前面迎擊右腿掌,左腿自然下垂。(圖4-16)要點:右腿做里合時,套貼近身體;搖擺時,膝挺直,由外向里成扇形。擊響點要靠近面前。左腿外擺要在擊響的剎那間離地騰空。初學者,左腿可自然下垂。當能夠嫻熟地完成騰空動作時,左腿逐步高擺,屈膝或直腿收控于身體左側。掄臂,踏跳,轉體,里合右腿等環節要協調一樣。身體的旋轉不要小于270。。3,騰空擺蓮預備姿態:兩腳并立,兩臂垂直于體側。(1)弓步推掌。左腳向前成左弓步,右腿伸直,左手向前推掌,右手成掌立于左肩前,掌心向前。圖4-17圖4-18(2)右腳外扣180度,身體重心右移到右腳上,左腳尖點地;兩手成勾置于身后,勾尖向上。目視腳尖方向。(3)右腳蹬地跳起,身體隨之向右旋轉,兩手皆向上搖擺,并在頭頂相拍,左腳順勢向右上方里合踢擺,成提膝狀,身體騰空。右腿外擺,兩手先左后右拍擊右腳面,上體微前傾,目視兩手。在空中擊響時,左腿可伸直分開搖擺,控于體側。腳落地后成弓步推掌姿態。(圖4-17,圖4-18)要點:①右腳扣腳度數到位。②起跳時,左腿留意向里扣踢。③右腿外擺要成扇形,上體微前傾,要靠近前面擊掌。兩手先左后右拍擊右腳面。擊響要精確洪亮。④擊響的一瞬間,左腿屈膝收控于右腿內側,或伸膝外展置于身體左側。⑤在完成動作過程中,要留意起跳,擰腰,轉身。里合左腿及外擺右腿等動作要緊密協調。4,旋子預備姿態:兩腳并立,兩臂垂直于體側。(1)左腳向左開步,身體右轉,左腳腳尖點地;左臂前平舉,右臂后下舉。(2)左腳踏地,身體平俯向左甩腰搖擺,右腿抬起向左橫掃;兩臂伸直隨身向左擺。(圖4-21)(3)左腳蹬地,身體懸空,兩腿隨身體轉動向左平旋;然后右腳先落地,左腳隨之落地。(圖4-22)要點:挺胸,抬頭,身體成水平旋轉,兩腿要高過水平。圖4-21圖4-22(三)威猛剛硬——南拳基本動作騎龍步沖拳預備姿態:兩腳并立,雙手握拳于兩腰間。(1)右腳向前上步屈膝,左腳屈膝腳尖點地,成騎龍步;腰微右轉,左拳用力向前直沖拳,拳眼向上,拳心向右。右臂向后提拉,屈臂于右肩前,拳眼向上,拳心向內。(圖4-23)圖4-23圖4-24(2)左腳向前上步屈膝,右腳屈膝腳尖點地,成騎龍步;腰微左轉,右拳用力向前直沖拳,拳眼向上,拳心向左。左臂向后提拉,屈臂于左肩前,拳眼向上,拳心向內。(圖4-24)要點:左右上步雙腿屈膝,重心平穩,左右沖拳發力于腰,開步時要展胸,收腰,立腰。2.轉身掛蓋拳預備姿態:插步沖拳(圖4-25)(1)左手換握成拳,向下向左掄臂,腰向左后旋轉,目視左手。圖4-25圖4-26圖4-27(2)身體接著向左后轉約180度,同時,左拳隨身體的轉動向左上反臂掄掛,拳心斜向上,右拳隨身體的轉動經下向右掄擺,拳心向上;目視左拳。(圖4-26)(3)身體接著左轉90度,同時,右拳由右向前下蓋壓,拳心斜向里,左拳接著反臂掛至左后,拳心向下,目視右拳。(圖4-27)要點:加速掄臂,幅度要大,翻身時右腳可作適當調整,避開支撐不穩。3.橫釘腿預備姿態:左弓步沖拳(圖4-28)(1)左腳獨立支撐,右腿屈膝上抬,右腳由右下向左上橫釘;同時左拳變圖4-28圖4-29圖4-30掌由后向上,向前下穿壓,拇指斜向下,右拳隨之收于右腰間;目視右腳。(圖4-29)(2)右腳向后落,成左弓步,還原成預備姿態,右拳拳眼向上;目視前方。要點:橫釘腿時由屈至伸向左斜前上方用力,及左掌穿壓用力方向要相合,擺腿速度要快。4.單蝶步拍地預備姿態:右腿獨立,左腿提膝,兩手成雙虎抓。(1)右腳蹬地發力,向左跨跳;同時兩手分別經兩側向上擺起;目視前方。(2)兩腳落地,左腳屈膝全蹬,右腿屈膝小腿內側貼地成單蝶步;同時兩手向下向左腳內側拍地;目視兩掌。(圖4-30)要點:右腳蹬地后向左側滑步,騰空不可太高,單蝶步時重心落于左腿。(四)緩慢柔軟——太極拳基本動作1.野馬分鬃預備姿態:兩腿屈膝半蹲,左腳腳尖點地,放置于右腳腳踝內側;兩手右抱球;目視前方。(圖4-31)(1)上體微左轉,左腳向左前方上一步,腳跟輕輕落地。(圖4-32)(2)上體接著左轉,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左臂向前掤出,左手高于肩平,手心向內,右手向前向下按掌,置于右胯旁,指尖向前,手心向下;目視左臂。(圖4-33)圖4-31圖4-32圖4-33要點:左腳起落要輕快,重心移動要平穩,手臂要有弧度。2.摟膝拗步預備姿態:兩腿屈膝半蹲,左腳腳尖點地,放置于右腳腳跟內側;右手平伸托掌,掌心向上,左手屈臂沉肘于胸前,掌心向下;目視右手。(圖4-34)(1)上體微左轉,左腳向左前方上一步,腳跟輕輕落地。同時,右手屈臂沉肘,手掌置于右耳旁,掌心向前。(圖4-35)圖4-34圖4-35圖4-36(2)上體接著左轉,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右手成立掌向前推出,指尖高于鼻平;左手由左膝前摟過,按于左胯旁,指尖向前,手心向下;目視右掌。(圖4-36)要點:兩臂運行時,要以腰轉來帶動,這樣才能做到柔順;收腳舉臂時,留意上體舒松正直;上步及左落掌右屈臂,弓步左摟手及右推掌要同時完成,這樣上下肢同時運動,才能順遂協調。3.云手預備姿態:兩腳開立略寬于肩,重心在右腳上,兩腳尖向前,右手屈臂上舉,手心向前,手指齊眉。左手屈臂沉肘,置于胸前,手心向里;目視右前方。(圖4-37)(1)身體重心左移,上體左轉;左掌掌心向內,自右向上,向左,經面前劃弧云轉,指尖及眉同高;右掌向下經腹前,向左劃弧云轉,掌心由外轉向內;目視左掌。(2)上體接著左轉,右腳收于左腳內側腳尖落地,兩腳平行向前,相距10至20厘米;兩手掌云至身體左側漸漸翻轉,左掌心轉向外,右掌云至左肋內側,掌心轉向內;目視左掌。(圖4-38)圖4-37圖4-38圖4-39(3)重心右移,上體右轉;右掌自左經面前向右劃弧云轉,掌心向內,指尖高于眉齊;左掌向下經腹前向右劃弧云轉,掌心由外轉向內;目視右掌。(圖4-39)(4)上體接著右轉,左腳向左側開步,腳尖仍向前;兩掌云至身體右側,漸漸翻轉,右掌心轉向外,左掌心云至右肋內側,掌心轉向內;目視右掌。要點:在移動過程中要保持身體重心的平穩,運動速度要勻稱,連貫;云手動作在運動變化中,要求上體仍舊保持舒松正直,要做到收腹斂臀;目均視運動在面前的手。倒卷肱預備姿態:左高虛步,左手向前平舉,手心向上;右手側平舉,手心向上;目視前方。(圖4-40)(1)左腳抬起向后腳尖點地,同時右手屈臂,手掌置于右耳旁,掌心向前。(圖4-41)圖4-40圖4-41圖4-42(2)重心后坐,右腳尖轉攆成正朝前方,成右高虛步。同時,右手成立掌向前推出,左臂屈肘后撤,手心向上,撤至左肋外側;目視右手。(圖4-42)(3)上體微向左轉,同時左手隨轉體向后上方劃弧平舉,手心向上;右手隨即翻掌,掌心向下,目視左手。要點:前推手不要伸直,后撤手也不可直向回抽,隨轉體仍走弧線。前推時,要轉腰松胯,兩手的速度要一樣,避開僵硬。5.攬雀尾預備姿態:兩腿屈膝半蹲,左腳腳尖放置于右腳腳踝內側,兩手右抱球,收腹斂臀。(圖4-43)(1)上體微左轉,左腳向左前方上一步,腳跟輕輕落地。上體接著左轉,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左臂向前掤出,左手高于肩平,手心向內,右手向前向下按掌,置于右胯旁,指尖向前,手心向下。目視左臂。(圖4-44)(2)上體微左轉;左掌翻轉向下,稍向前伸,右掌翻轉向上,經腹前向上,向前劃弧,伸至左前臂內側下方;目視左掌。(圖4-45)(3)上體右轉,重心后移;兩掌下捋,經腹前再向右后上方劃弧,右掌高于肩平,掌心斜向前;左掌屈臂擺至右胸前,掌心向內;目視右掌。(圖4-46)(4)上體左轉,面對前方;右手屈臂卷收,掌心貼于左腕內側;手指斜向上;左手平屈胸前,掌心向內。(圖4-47)圖4-43圖4-44圖4-45圖4-43圖4-44圖4-45圖4-46圖4-47圖4-48圖4-46圖4-47圖4-48圖4-49圖4-50圖4-51(5)重心前移成左弓步;雙臂向前擠出,兩臂撐圓,右掌手指附于左腕內側,高于肩平;目視左前臂。(圖4-48)(6)右掌經左掌上伸出,兩掌分開,及肩同寬,掌心皆向下;目視前方。(圖4-49)(7)身體后坐,重心后移,左腳尖上翹;兩臂屈肘,兩掌收至胸前并接著下落到腹前;掌心斜向下;目視前方。(圖4-50)(8)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兩掌平行向上,向前按出,兩臂撐圓,腕高于肩平;掌心向前,手指向上,塌腕舒掌;目視前方。(圖4-51)要點:掤,捋,擠,按四種技法動作之間的連接要自然協調,在前一個動作完成后,接下一個動作時,要松胯下沉,使上肢在向前或者向后的基礎上再接著延長。做動作時要求圓轉,柔順,氣穩,勻速。二,持械基本動作(一)嬌柔靈敏——劍術的基本動作掛劍預備姿態:左腳在前成開立,右手拿劍,劍尖垂直向下;左手成劍指放于右肩前;目視前方。(圖4-52)(1)左腳提膝向上抬起;左手向后擺至水平,右手握劍向下再向后掛劍。手腕及劍始終保持90度。下掛時,劍尖及膝同高;目視劍尖。(圖4-53)圖4-52圖4-53圖4-54(2)身體左轉,左腳落地,右手接著向后向上向前掛劍,手腕及劍始終保持90度。上掛時,劍尖高及頭頂;目視劍尖。(3)身體右轉,右腳抬起,右手接著向下向后向上掛劍,手腕及劍始終保持90度;目視劍尖。(圖4-54)(4)身體左轉,右腳落地,右手接著向后向上向前掛劍,手腕及劍始終保持90度;目視劍尖。要點:掛劍時右臂稍內旋,扣腕,力達劍尖;上體前傾幅度不宜過大,微向左擰腰。撩劍預備姿態:右腳向前成右弓步,右手提劍,劍尖垂直向下;左手成劍指放于右肩前;目視劍尖。(1)身體右轉,右腳后撤成直立,右手向右上經頭頂后向右下撩劍;目視劍尖。手腕及劍始終保持90度。(圖4-55)(2)身體左轉,右腳向前跨步成右弓步,右手向右下經膝蓋后向左上撩劍;目視劍尖。(3)身體接著左轉,右腳收至左腳旁直立,右手向左下經膝蓋后向右上撩劍;目視劍尖。圖4-55圖4-56圖4-57(圖4-56,圖4-57)要點:撩劍時右臂稍外旋,扣腕,力達劍墩;左右移動時要擰腰。左手云劍預備姿態:兩腳開立于肩同寬,左手持劍,右手成劍指,兩手成一條直線。目視前方。(圖4-58)(1)左腳向右側上步,身體右轉,左手向右上擺臂至頭頂;手心向上;目視左手;右手圖4-58圖4-59圖4-60放置左肩前。(圖4-59)(2)右腳向后向右撤步,身體接著向右轉,左手在頭上云劍一周,落于體前;手心向上,劍尖向左;右手落于右腰間;目視前方。(圖4-60)要點:轉身和云劍動作要連貫,云劍要平,要快,手腕要放松,敏捷。刺劍預備姿態:直立,握劍于體側。(圖4-61)右腳向前成右弓步,同時,右手握劍向前直刺,力達劍尖,手臂及劍成一條直線;左手向后出劍指;目視劍尖。(圖4-62)圖4-61圖4-62圖4-63要點:用力要整,刺劍速度要快,手腕要硬。5.點劍預備姿態:并步直立,右手架劍于頭頂上,左手成劍指附在右手手腕處;目視右下方。左腳提膝抬起,右手持劍用力向前下點劍,力達劍尖,拇指一側在上,目視劍尖。(圖4-63)要點:點劍時,右手腕要下屈,猛然向前下點擊;定勢時劍身,右臂,左臂和劍指要在同一個垂直面內。(二)步疾力猛——刀術的基本動作纏頭刀預備姿態:兩腳開立,及肩同寬;左手向左推掌;右手提刀,刀尖向下;目視左手。(圖4-64)(1)身體左轉,右手持刀向前向左,刀尖下垂,使刀背沿左肩緊貼于背繞過右肩,力達刀背;左手成掌屈于右肩前;目視前方。(圖4-65)圖4-64圖4-65圖4-66(2)右手持刀繞過右肩后,接著向前平掃,刀背貼靠于左肋;左手架掌于頭頂上。(圖4-66)要點:纏頭時,刀背必需貼者脊背繞行;掃刀時,刀身必需平行,快速有力。裹腦刀預備姿態:兩腳開立,及肩同寬;左手向左推掌;右手提刀,刀尖向下;目視左手。(1)身體右轉,右手持刀向后向右,刀尖下垂,使刀背沿右肩緊貼于背繞過左肩,力達刀背;左手成掌屈于右肩前;目視前下方。(圖4-67)(2)右手持刀繞過左肩后,接著向前向右平掃,提刀于右側,刀尖向下;左手向前推掌;目視前方。(圖4-68)要點:裹腦時,刀背必需貼者脊背繞行,刀尖向下。圖4-67圖4-68圖4-69劈刀預備姿態:并步直立,右手架刀于頭頂上,刀刃向上;左手成掌附在右手手腕處;目視右前方。左腳向左跨步成馬步,右手持刀由上向下劈擊,刀刃向下;左手在頭頂架掌。目視刀尖。(圖4-69)要點:立刀由上向下用力劈擊,立達刀刃。4.扎刀預備姿態:右腿提膝獨立,握刀于體側;左手成立掌放置于右肩前;目視前方。(圖4-70)右腳向前跨步成右弓步,右手持刀筆直向前扎出,立達刀尖,手臂及刀身成一條直線;左手向后刺掌,拇指側向上;目視刀尖。(圖4-71)要點:扎刀用力要整,速度要快,路線要直。圖4-70圖4-71(三),勢如姣龍槍術基本動作攔,拿,扎槍預備姿態:左弓步扎槍(1)重心后移成半馬步;右手抽把收于右腰側,隨即向上翻把,高于肩平;左臂稍外旋,使槍尖向后下方劃半個立圓,這叫“攔槍”。(圖4-72)(2)兩腳收成馬步,右手握槍把由上向下翻收于右腰間,左手臂持槍稍內旋,使槍尖由下向前上方劃半個立圓,這叫“拿槍”。(圖4-73)(3)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手推把向前扎槍,手臂和槍身成一條直線。(圖4-74)圖4-72圖4-73圖4-74要點:攔,拿,扎槍時,動作要協調一樣,盡量協作上腰勁,使其圓活有力;過渡動作不要停頓,以免破壞動作節奏。槍尖向內外劃弧時,高不過頭,低不過胯,立達槍身前段。2.崩槍預備姿態:仆步劈槍(1)身體向右轉,右手握住槍把向上提起,手心向上,左手握住槍身,將槍尖壓于地面;目視槍尖。(圖4-75)(2)身體重心下坐成左弓步;右手快速翻轉握把,虎口向下,并用力將槍把壓收于右腰側;左手滑握至槍身中段;使槍尖向上崩起,槍尖高及胸平;目視槍尖。(圖4-76)要點:左右手要協調協作,槍尖崩起要明顯;右手抽抱要快速。圖4-75圖4-76(四),橫掃千軍棍術基本動作立舞花棍預備姿態:右腳支撐,左腳腳尖點地;右手持棍,握在棍下1\3處;左手成掌附在棍上,手指向右;目視前方。(1)身體左轉,右手持棍,使棍把由右上向左下蓋把,左手向左下撥棍,繞經右膝蓋。(圖4-77)(2)身體接著左轉,右手持棍經右膝蓋前向左上繞行一周,成立圓;左手換把,虎口朝上握棍上撥使棍向左,向上成立圓舞花。(3)身體向右轉,擰腰;左手向右下后向右上撥棍;右手持棍經前向右下,右上舞花,使棍在右側成立圓。(圖4-78,圖4-79)(4)重復(1)--(3)的過程;使棍在身體兩側成左右立圓狀。要點:做立舞花時,以右手握棍為主,左手協助用力;速度要快,動作要連續;棍要貼近身體,但不能碰身,觸地;左手換把撥棍要順勢自然;身體左右轉動幅度不可太大。圖4-77圖4-78圖4-79提撩棍預備姿態:右腳支撐,左腳腳尖點地;雙手握棍于棍下1\3處,手掌成環繞狀,右手在內,左手在外;目視前方。圖4-80圖4-81圖4-82(1)右手持棍,手腕向右后屈,使棍由前向右后劃?。蛔笫滞蠓潘筛皆谟沂滞庀拗乒靼选#▓D4-80)(2)右手腕接著用力,向右前提撩,使棍在右側成立圓。(圖4-81)(3)左手腕向左后屈,使棍由前向左后劃弧;右手持棍,手腕放松限制棍把。(圖4-82)(4)左手腕接著用力,向左前提撩,使棍在左側成立圓。(5)接著重復(1)(4)使棍在身體兩側成左右立圓。要點:提撩棍時,兩手肘關節要夾緊,不可上抬;手腕要敏捷;用力要順達,力點到棍梢;棍要貼近身體,但不能碰身,觸地。3.原地云棍預備姿態:左弓步肩上背棍圖4-83圖4-84(1)身體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同時,右手持棍從左向右平掄;左手成掌向左平伸,掌心向前;目視棍梢。(2)身體重心左移成左弓步,上體側倒;右手扣腕使棍接著向左向前繞行一周,在額上方劃一平圓;目視棍梢。(圖4-83,圖4-84)要點:云棍時,棍要在額上方或頭上方平圓繞環一周,立達棍梢;右手手腕外扣要快速有力;右手手臂要保持水平。思索題1.前掃腿的動作要領是什么?2.如何駕馭平緩動作的穩定性?3.做太極拳動作時應留意哪些?撩劍,掛劍的動作要領是什么?第三節格斗運動的基本功和基本技術格斗技術,以我國傳統武術的踢,打,摔,拿,跌等技術方法為基礎,吸取散手,拳擊,柔道,摔跤,自由搏擊等中外技擊項目的技術精華,借鑒了這些技擊項目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并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發展,充溢和完善起來的。一,攻防必備基本功基本功,是格斗技術的專項身體素養。是在體能訓練的基礎上,依據學習,駕馭和運用格斗技術的實戰須要,以特地的練功形式進行的身體訓練,包括手臂功,腰腿功,排打功和倒功等。基本功是好用技術的基礎,假如基本功不扎實,則好用技術就無從談起。拳諺曰:“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練拳不活腰,終究藝不高;打拳不溜腿,一世冒失鬼?!钡鹊?,都形象地說明白練好基本功,對提高格斗技術水平有著重要作用。(一),手臂功手臂功,是發展和提高手,臂在打,拿,奪等實戰訓練和實戰應用中所必需具備的專項素養的練功方法。1,十指撐雙手十手直指撐地,距離及肩同寬,雙腳腳尖蹬地,雙臂彎曲至大小臂垂直,然后用力伸直。要求:頭,頸正直,微含胸,收腹,身體平直。2,抓鐵球將一個鐵球,用一手向上拋起,用另一手從上向下抓住,然后翻腕再拋起,交替拋抓,不得落地(圖4-1)。左右手交換練習,此法主要練習五指的抓握實力。圖4-1圖4-2圖4-33,馬步推磚雙腳開立略大于肩寬,屈膝,半蹲,或高勢馬步。雙手持磚位于腰外側,手心朝上。而后左,右手向內轉動,依次向前推出(圖4-2)。左,右手交替推出,反復練習。應留意轉腰,送肩,轉動手臂。此練習主要增加臂的耐力,手指的抓握力及推出的速度。4,擰千斤棒兩腳左右開立,兩臂前伸平舉,兩手正握一根中間懸吊重物(磚或啞鈴)的短木棒,手腕交替用力施擰木棒,卷起重物;然后再向外擰轉,漸漸將重物降下(圖4-3)。練習時,肩放松,不要有停頓。5,平推杠鈴由胸部向前水平推出的同時,兩足前后分開站立;杠鈴收回胸前的同時,兩足收回成平行(圖4-4)。(二),腰腿功腰腿功,是發展和提高腰,腿在實戰訓練和實戰應用中所必需具備的專項柔韌和專項力氣素養的練功方法。1,壓腿及踢腿壓腿:正壓腿,側壓腿,橫拉胯,豎叉,橫叉,單腿抱膝等。踢腿:正踢腿,側踢腿,里合腿,外擺腿等。2,腰腿部力氣(1),站樁兩腳左右開立及肩同寬,腳尖內扣,兩膝稍曲,收腹含胸,目視前方,兩手掌相對合抱球狀于胸前(圖4-5)。圖4-4圖4-5圖4-6(2),蹲跳沖拳半蹲或全蹲,兩手握拳,屈肘抱于胸前,當腳步跳動時沖拳(單拳或者組合拳)(圖4-6)。(3),腿綁沙袋做各種踢擊練習或踢腿練習。(4),負重深蹲肩負杠鈴,深蹲起。(5),負重轉體兩腳左右開立寬于肩,兩手將杠鈴置于肩上扶穩,身體左右轉動。(三),排打功排打功,是發展和提高身體各主要部位:筋,骨,皮,肉,神經等組織在格斗中所必需具備的抗擊打實力的練功方法。1,戴拳套自我排打原地站立,兩手戴拳擊手套,分別以拳面,拳背,拳輪向頭頂,前額,頭兩側及眼眶,臉蛋,口鼻三角區和下頜等部位進行自我排打,左右拳交替排打練習。要求:排打的力度要適宜,由輕到重,逐步增加。2,器械排打原地站立,腳分開及肩同寬,左臂前伸,右手持短木棍,沙條或竹板等器械,沿大臂,小臂,大腿,小腿向下依次密密排打前,后及左右兩側各部位(圖4-7)。左右交替練習。圖4-7圖4-8圖4-93,靠樁排打(俗稱“三靠臂”)面對木樁,成左弓步站立,以右小臂背面,左右兩側依次向木樁靠擊排打。左右交替練習。要求:排打力度由輕到重,排打方向由上至下。排打時閉氣排打。4,拳,腿擊打軀干排打一人站立,兩腳開立,膝微屈,(可穿護具),另一人由前以直拳,蹬,踹等腿法對其軀干正面進行排打,或由側以擺拳,側彈腿分別對其軀干正面和背面進行排打(圖4-8,圖4-9)。兩人交替練習。要求:兩人相互排打,特殊強調肅穆仔細,駕馭好排打力度,由輕到重。(四),倒功倒功,是發展和提高身體各部位在實戰訓練和實戰應用中所必需具備的倒地時的自我愛護實力,倒地后的防守還擊實力以及特地以倒功動作對對方實施攻擊實力的練習方法。預備姿態:在立正的基礎上,左腳向左分開約及肩同寬,屈膝半蹲,兩臂后擺,半握拳,上體稍前傾,目視前方(圖4-10)。圖4-10圖4-11圖4-121,前倒立正姿態;腳尖并攏,兩腿和軀干挺直,上體前傾倒地;同時,兩臂屈肘,置于胸前,掌心向下,稍收腹含胸,屏息憋氣,以兩掌,小臂及兩腳前掌著地支撐,軀干和兩腿平直懸空,抬頭,目視前方(圖4-11,圖4-12)。要求:前倒要快,全身保持驚慌,兩手臂用力拍地并保持相應支撐力,以減緩著地時的沖力。2,仰身后倒預備姿態;兩臂前擺,兩膝向前下頂,上體后仰倒地;同時,右腿挺膝勾腳尖上踢,挺腹,低頭,兩手臂成弧形在體側用力拍地,以手臂,肩背和左腳掌著地支撐,屏息憋氣,目視前上方(圖4-13)。要求:擺臂拍地要快,右腿上踢要高,直,身體重心上提。后仰,挺身,抬頭,踢腿和拍地要協調一樣,同時完成。圖4-13圖4-14圖4-153,側倒預備姿態;兩臂向左后弧形上擺下拍,同時,起右腿向左后弧形上擺下蓋,身體左后轉體180度側倒;以左臂,右手掌,左腿外側和右腳掌著地支撐;兩腿彎曲成剪狀,側抬頭,目視右側上方(圖4-14)。要求:擺臂,蓋腿幅度要大,要高,轉身要快。擺臂,轉身,蓋腿和著地支撐要連貫協調。4,搶背在站立的基礎上,右腳向前上步的同時,雙臂前伸后擺,兩腳前蹬,身體躍起,兩手著地,隨即,含胸收頭,以右肩,背,臀,腳依次落地滾翻(圖4-15)。要求:躍起,滾翻動作要快速協調。(五)基本功協助練習在格斗技術的教學訓練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駕馭技術動作,而且要提高他們的攻防的實戰實力。每個學生都有其身體特征和動作習慣,而老師對于學生的身體素養,技術都要了解。同時還要敦促自己的學生達到肯定的指標,每天的訓練以外還需額外增加訓練項目。為了使學生們在練習中不感到枯燥和泄氣,老師應常常適當增加一些新穎 的力氣,耐力,速度,靈敏和技術等方面的特地性訓練。1,擊打沙包訓練打沙包,是格斗運動中增加學生的擊打力氣和力氣耐力運用較多的一種專項練習手段。它對于提高學生的擊打力氣和力氣耐力有特別顯著的效果。其練習方法可采納格斗技術中的踢,打等技術動作來打摔沙包。主要方法有:(1),單個技術動作打沙包采納單個技術動作擊打沙包,主要是在規范技術動作的基礎上,進行正確用力的擊打力氣訓練。如沖拳打沙包,擺拳打沙包,側踢沙包,抱摔沙包等。(2),組合技術動作打沙包組合技術動作擊打沙包,旨在加強組合動作的攻擊力度。短時組合動作擊打沙包訓練,主要是增加技術動作的擊打爆發力;長時組合動作擊打沙包訓練,主要是提高學生技術動作的力氣長久力。擊打沙包訓練的要求和留意事項:(1),擊打沙包訓練前,應做好打算活動,開始訓練時拳面應有繃帶和沙包手套愛護。沙包的軟硬要適當,擊打時,要直腕和握緊拳面,防止手腕和拳面的受傷。(2),拳腿擊打中沙包后,應快速收回拳腿,拳腿不能停留在沙包上。(3),擊打沙包訓練不能過多,應及放松訓練交替進行。(4),擊打沙包訓練,步法及拳腿技術動作協作,協調一樣,并把沙包當作對手,要攻防結合,駕馭好擊打的時機。2,距離感訓練攻防實戰中對手離自己遠近的正確度量就是距離感,又稱“擒拿格斗對抗度量”。良好的距離感,對實戰的輸贏有確定性的影響。攻防格斗的距離分遠距離,中距離,近距離,也有分進攻時的距離,防守時的距離等。遠距離也就是相對平安距離。對手不上步,無法用拳腿擊打和擒拿,具體遠近,無法用尺寸度量,而是由對手或者本人的身高,技藝度量的。中距離就是伸長腿即可擊中的距離。近距離即拳腿隨時可擊中或可擒拿的距離。進攻距離和防守距離均包括有遠,中,近三種不同狀況。遠距離接近對手,多采納快速的,無規律的動作或者步法迷惑對手,然后突然接近,等對方發覺時,已出招擊中。也可露空檔,誘對方深化打防守反擊。中,近距離時,若能抓住有利時機主動出擊,比快速后撤有利。還有誘對方出手,后發制人,方法各異要見機行事,敏捷運用。正確的距離感須要長期訓練獲得,其方法有:(1),雙方限制距離練習:可一人主動,一人被動;也可雙方主動,要求兩人在各種步法移動中始終保證規定的距離。(2),打拳腿靶:一人進攻,一人持靶陪練,持靶者限制距離,練習者反復在有效距離內擊出某一招法,并且招招要擊中靶。有肯定基礎后,陪練者變換距離,練習者依據狀況,用近,中,遠的招法擊打靶。(3),定點擊吊袋練習:固定吊袋,習練者度量出近,中,遠距離的點,然后撤離后退,用敏捷的步法快速接近各點,采納遠,中,近不同的招法擊中吊袋。3,攻擊面硬度訓練在實戰中,由于拳面和腳是用于擊打的主要攻擊面,因此若受傷或不夠強勁,攻擊威力便會大打折扣。打出去的拳或踢出去的腿,在用力過程中,作用時間和距離不應太長,最終力的效應是要打出“寸勁”來。在格斗中,具有硬功的人的肢體具有很強的抗擊力和摧毀力。假如其摧毀力差,則不但擊痛不了對手,而且還會損害自己的拳腿,所以拳腳的硬度在實戰中須要刻苦的磨煉,練出硬度和殺傷力,這可使攻擊威力大增,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富士康終止合同協議書
- 合同簽訂后三方協議書
- 科研獻血協議書
- 投資人和運營人協議書
- 戀愛買房分手有協議書
- 喝酒前先簽免責協議書
- 結對合作協議書
- 員工大飯堂承包協議書
- 電費起碼協議書
- 終止謠言協議書
- 應急救援安全應知應會題庫
- 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英語人教版(2024)期末達標測試卷A卷(含解析)
- 2024年廣東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招募筆試真題
- 5年級語文下冊看拼音寫詞語漢字生字擴詞日積月累專項練習電子版
- 2025至2030年中國護腰帶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25年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中考二模語文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六一”少先隊新隊員入隊儀式主持詞
- 空調崗位試題庫及答案
- 2024紡織機械操作流程掌握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貴州水投水庫運營管理西秀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第六屆(中小學組)國家版圖知識競賽測試題庫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