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07年北大版自考心理學史串講筆記一.簡述關于心理學史的學習內容:1.前人關于心理現象的哲學觀點和具體見解。2.前人對心理學科探討的重要發覺與重大成就。3.前人對心理學理論的各種爭辯。4.關于心理學與基礎學科.鄰近學科在發展上的聯系。5.關于各國心理學在發展上的相互影響與各自的傳統特點。二.簡述關于心理學史的學習意義:1.提高學習心理學的理論水平:通過前人關于心理現象的哲學觀點和具體見解,可以使我們意識到心理學并非憑空產生,它與前人對心理生活長期的哲學思索有關。2.充溢心理學知識的學習。3.增加對心理學各種學派的了解。4.明確心理學在科學體系中的地位。5.總結各國心理學的歷史閱歷。心理學史的學習方法其中之一是在總結與評價中提高分析水平。第一章古代前期西方的心理學觀念1.人類的知識體系是緩慢地漸漸地分化的:最初,全部知識都包括在哲學里面。后來,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新的科學發覺得不斷涌現,各門學科先后從哲學中分化出來。最先分化出來的是探討不則困難的現象的學科,如力學,天文學。2.心理現象比生物現象更困難,所以從哲學中分出來最晚,直到19世紀后半期才取得獨立地位。3.哲學史從古希臘開始,所以心理學史也從古希臘開始。公元前八——六世紀4.古希臘人信奉萬物有靈論,認為世界是原來就有的,并不是誰創建的。萬物都是有靈性的,都有神主宰著,但這些神不是全知全能的。不過神的知識比人高,人可以祈求神的救濟。5.秘教信任人死后可以得到快樂的永生。秘教之中阿爾阜斯秘教影響最大第一節從米利都學派到埃利亞學派一.米利都學派1.泰勒士:米利都學派從泰勒士開始,他是古希臘“七賢”之一,泰勒士以自然緣由說明自然,認為水是萬物的根源,萬物由水生成,殲滅后復歸為水。他認為靈魂是水造成的。2.阿那克西曼德:他是泰勒士的學生,認為萬物的本原是“無限者”,無限者指無定形的物質。由無限者分出兩種相互對立的物質:熱與冷。熱的在外,冷的在內,不斷旋轉,于是形成萬物。他模糊地揣測到世界是發展成的,生物有進化而來這些事。是具有進化論思想的人。二.畢達哥拉斯學派1.畢達哥拉斯:他認為,自然現象的基礎不是物質的始源,而是數及其關系。數構成了宇宙的“秩序”——社會“秩序”的原型。畢達哥拉斯派認為,相識世界就是相識支配世界的數。2.簡述畢達哥拉斯學派的靈魂論。答:畢達哥拉斯認為,靈魂分三部分,即理性,才智和情欲,理性在腦,才智也在腦,情欲在心臟。動物只有后二者而沒有理性。只有人三者齊備,三者中只有理性是不死的。3.畢達哥拉斯由試驗發覺了樂器的弦長與音高的關系,能奏出和美旋律的弦長之比是整數的,這是聽覺心理學的一個發覺。三.愛弗斯學派與埃利亞學派愛弗斯學派是古代西方辯證法思想的代表;埃利亞學派是古代西方形而上學思想的代表。兩派是對立的。1.赫拉克利特:是辯證法的奠基人之一。他認為變化是世界萬物的本質;因為火恒久在變化,所以他以火代表萬物的根源;萬物由火生成,復歸于火。赫拉克利特認為人的身體是土,而人的靈魂是純凈的火。2.巴門尼德:認為只有思維.邏輯.才能達到真理,感官閱歷是虛妄的;存在的是可思維的東西,不可思維的東西是不存在的。第二節古希臘奴隸主民主制旺盛時期一.簡述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說。1.四根說:恩培多克勒將世界是變的與不變的兩種思想結合起來,認為,多樣的變化的萬物是由四種不變的物質,即他所謂的四根組成。四根是土.水.火.空氣。他認為土.水.火.空氣是不能自動組成的,必需另有物使之運動。他稱這種物為愛,憎。愛使四根結合,憎使四根分別,由此生成萬物。2.恩培多克勒認為,人的身體由四根構成。固體的部分是土根,液體的部分是水,維持生命的呼吸是空氣,血液主要是火根;思維是血液的作用。3.恩培多克勒認為,人的心理特性依靠身體的構造;各人心理的不同是因為四根的協作比例的不同。他認為,演說家是舌頭的四根協作最好的人,藝術家是手的四根協作最好的人。這可以說是后來氣質與神經類型說的萌芽4.恩培多克勒有生物進化的初步思想。他認為世界先只有未分化的生質,后來才漸漸分化。二.安那克薩哥拉恩培多克勒認為,一切物由土.水.火.空氣四根協作而成。安那克薩哥拉則認為四根原來就是混合物。世界是數目無限的小體(微種子),每個小體都含有世界一切相反的性質。如冷與熱.干與濕.明與暗等。對于物體由于小體的比例的多少變異而產生的變化,他認為是“努斯”(即心)推動的結果。努斯是極精細的流質,如空氣。遍布于宇宙中。三.德謨克利特1.德謨克利特繼承并發揮留基伯的原子論認為世界只是原子與虛空。原子是恒久存在,恒久運動的,它的數目無限。多數原子在無限的空間朝一切方向運動,因撞觸而生成世界萬物。物與物間由于所含的原子數目大小.形態.位置和排列的不同而不同。人死時,靈魂原子完全分散,所以不存在不死的靈魂。靈魂原子遍布全身,但特殊集中于感官.腦.心臟和肝臟。腦是思想的器官,心臟是意氣的器官,肝臟是欲望的器官。2.,德謨克利特認為,客觀上只有原子與虛空;顏色.味道.冷熱等感官都是主觀的。第三節古希臘醫學中的心理學觀念一.阿爾克邁翁1.阿爾克邁翁是西方第一個從事動物解剖的人;他發覺了視神經和中耳管。2.阿爾克邁翁認為腦是感覺和思維的器官。二.希波克拉底——西方醫學之父1.他認為,一切病都是由于自然的緣由,與神無關。2.他認為,腦是心理的器官。3.四液說:希波克拉底將四根說系統化。認為人體內有四種液體,粘液生于腦(水根),黃膽汁生于肝(空氣),黑膽汁生于胃(土根),血液生于心(火根)。正是這四種液體“形成了人體的性質”。羊癲風是由于腦失去了粘液4.希波克拉底在《論水.空氣和地域》一書中,論述了地理環境,氣候等確定人的體質和民族的心理特性。第四節智者的興起一.普羅塔哥拉—智者1.普羅塔哥拉是第一個“智者”,2.人是萬物的尺度,是衡量存在的事物所以存在的尺度,也是衡量不存在的事物所以不存在的尺度。3.普羅泰哥拉認為,人不是生來就好或壞的,人人都可以教化成為好公民。二.蘇格拉底—智者1.蘇格拉底是普羅塔哥拉的后背,也被雅典人稱為智者2.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道德必需以承認人的精神本原和自然界本原為動身點。3.道德只是少數杰出人物所具有。他認為貴族是真正道德的體現者。4.產婆術:蘇格拉底的辯論方法是先給對方提出關于某一事物的定義,然后層層追問,使對方陷入沖突,這樣探討下去,可能得到關于這個事物的明確定義。這個最終定義,蘇格拉底認為是表現這個事物的普遍性和本質的東西,是人人會同意的。亞里士多德稱蘇格拉底的這個方法為“歸納的論證”。蘇格拉底自己稱這個方法為“產婆術”,是將人內部已有的知識引出來。第五節柏拉圖一.簡述柏拉圖的《志向國》與靈魂三級論1.柏拉圖的志向國中社會分成三個等級,第一等級是哲學家王者和執政者,第二等級是武士(軍人),第三等級是農民.商人和手工藝人,是物質須要的供應者,奴隸在外。第二.第三階級要聽從第一級的命令,各階級各執其事,各安其分,這樣國家才成為正義的國家。2.柏拉圖把人的靈魂分等,并與他的“志向國”的等級相應。靈魂分為理性.意氣和欲望。理性位于頭部,意氣位于胸部,欲望位于腹部橫膈膜與臍之間。理性用意氣限制欲望,如同哲學家用武士限制平民一樣。靈魂三級各執其事,各安其分,人就成為正義的人。二.伊迭耶與知識即回憶說1.伊迭耶:柏拉圖提出了“理念學說”,認為事物的普遍性是在個別事物之外的,并且先于這些事物存在。他將這些普遍性稱為伊迭耶,一般譯為理念,意為形式。2.因為只有對伊迭耶的相識才是真實的知識,所以真正的知識都是回憶。這就是他的知識即回憶說。第六節亞里士多德一.簡述亞里士多德的《靈魂論》1.亞里士多德他把靈魂分為三等:植物只有滋長的靈魂,動物有感性的靈魂,人則有理性的靈魂;2.從植物到人,靈魂的等級越來越高。高級靈魂包括低級靈魂的功能。3.這三級靈魂是從世界開始就有的。生物的種和屬是不變的。二.共同感官亞里士多德認為,人不僅有特殊感官如眼.耳.鼻.舌等,還有執行特殊感官的感覺以上,抽象思維以下的中間功能的“共同感官”。它感知“共同的感覺對象”,如運動.靜止.數目.形態.大小.時間長短等。他認為共同感官位于人的心臟區域。三.心理功能的兩分法亞里士多德區分心理功能為相識和動求兩大類功能。動求功能包括感情.欲望.意志.和動作等過程。四.對心理器官的論述亞里士多德認為,心理的器官是心臟而不是腦。第二章古代后期中世紀西方的心理學觀念第一節古代后期的心理學見解一.懷疑學派1.皮朗是懷疑學派的創始人。認為人生的目的在于達到心神安靜。要達到安靜,必需默于不可知,安于不可知,對一切事物不下斷語。2.埃奈西德穆也懷疑因果律,認為因果關系是否存在不可知。他可以說是近代休謨的前驅。二.伊壁鳩魯學派1.伊壁鳩魯是古希臘后期唯物主義路線的代表人物。在雅典創辦哲學學校。取名“花園”,后來成為古代唯物主義和無神論的中心。2.伊壁鳩魯信任人人同等;他悟到真正的安靜是對客觀世界的正確相識;3.簡述伊壁鳩魯的“原子論”:⑴伊壁鳩魯認為萬物的基礎是在虛空中運動的不可分割的物質粒子—原子,一切自然現象都可以用原子的各種不同結合來說明。⑵他把物體和組成物體的原子加以區分認為原子是不可分的,不變的;原子具有“完整性”,即堅實性,因為原子不可能再分解。⑶他認為原子具有各種極不相同的形態,這就是自然現象無限豐富,變化多端的緣由。4伊壁鳩魯認為,思維依靠于感覺。他毫不懷疑相識客觀真理的可能性。因為人有心智與靈魂。5.伊壁鳩魯認為,心智有兩種作用,一是自動的,一是有意的。6.快樂主義:伊壁鳩魯認為,一切感覺都伴隨有苦痛或快樂的感情??嗤词且驗槿梭w中原有的支配適當的原子被擾亂,快樂是因為這種支配的復原或得到新的平衡。在他看來,生活的目的就是快樂。而享樂就是沒有苦痛。7.盧克萊修是公元前一世紀羅馬詩人,長詩《物性論》。以宣揚伊壁鳩魯主義。三.斯多葛學派1.斯多葛學派由芝諾在雅典創立。2.人應當聽從理性。一切事變都是世界理性的表現,都是前定的,因此人應當聽天由命,順受一切。主見逆來順受,聽天由命,后來最終成為沒落統治階級和基督教的思想理論基礎。第二節古代后期西方醫學與有關切理學的生理基礎知識一.格林1.格林是一個近乎自然神論者,并有目的論的思想。他認為。世界除了開始與神有關外,其后與神沒有什么關系。格林信奉目的論,認為人體的結構如此奇妙,是上帝特意支配的2.格林認為,腦是心理的器官,并對腦的構造有進一步的相識。3.格林認為心理的功能有兩類:一是理性靈魂的功能包括外部功能。二是非理性靈魂的功能。4.格林在心理的生理基礎知識方面的貢獻是很大的。從他開始,腦作為心理的器官的看法才漸漸被鞏固下來。第三節基督教約束下的心理學觀念一.最有影響的教父:奧古斯丁1.他認為,人和世界是有人格的上帝創建的;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的“原罪”遺留給全人類,使每個人生來就是罪惡的,須要贖罪。只有“全能的上帝的奇異的賞賜”才能使人得救,而教會就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離開教會,人就不能得救。他的結論是:教會權利必需大于世俗權力,教會必需統治世界。2.奧古斯丁信奉二元論的心理學。認為,對“心”是存在的,但不是物質的?!吧怼笔俏锏模钦伎臻g的。3.心與身的關系:奧古斯丁認為,人是靈魂與身體的結合。靈魂能指揮身體的一切活動;身體的生長依靠靈魂;感覺也是靈魂的功能。他的身心二元論是心身交感和平行論的混合產物。4.奧古斯丁認為靈魂有三種功能:①自覺的記憶,②理智,③意志。其中意志活動是最重要的,它貫穿于一切心理活動之中。5.奧古斯丁的思想構成了中世紀基督教教義的基本內容,無論對西方社會還是對基督教,他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二.經院哲學的高峰:阿奎那1.阿奎那認為社會上的全部等級都是神定的,人民應當聽從教會和封建主,而封建主則必需聽從教會。他說,羅馬教皇是“基督的全權代表”。2.阿奎那盡量利用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但當它與基督教義沖突時,他就拋棄了它。三.13-14世紀的英國進步思想家1.羅杰爾?培根:他認為,亞里士多德只是古代的權威,他的相識是否正確,應當用實際視察來檢驗。抽象思維必需依據閱歷,強調依靠試驗和數學探討自然。并留意自然知識的應用。2.鄧斯司各脫:他反對阿奎那關于理智與意志關系的主見,認為意志不受其他心理功能的左右,它支配理智而不受理智支配。3.威廉?奧卡姆:他反對羅馬教會的高壓,主見教會只應管理宗教信仰的事。第三章近代西方心理學(一)文藝復興時期第一節社會歷史背景一.文藝復興的含義1.14世紀末至17世紀初期是西方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的過渡時期。一般稱這個時期為再生時期,也稱“文藝復興時期”。2.資產階級為了自己的利益要發展工商業,迫切須要科學知識,要發展科學就要有進步的相識論。所以思想家在這時都紛紛提出新的相識方法提倡從閱歷探討自然,在探討中運用數學。所以從14世紀下半葉起,便產生了資產階級反宗教.反神學的所謂“人文主義”運動,即是資產階級所謂的文藝復興運動。當時資產階級所謂的“文藝復興”。決不是為了回到古代去,而是為了借用古代那些受崇敬的文化名人和他們的唯物主義科學思想來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作輿論打算。“文藝復興運動”是一次文化運動。資產階級思想家們其目的在于利用古代的文化以與中世紀的宗教文化相對抗。二.人文主義運動1.隨著封建社會中資產階級因素的漸漸增長,經濟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相識到科學的重要,現實社會中人的自由和價值的重要,于是人們開始重新回去找尋古希臘人的哲學.科學和文化上的成就開始重視人.敬重人.探討人,并強調發展人的特性,反對禁欲主義,訕笑僧侶,號召人們從幻想中走向現實世界。這就是所謂的“人文主義運動”2.脫拉西意大利人文主義者“不相識自己,決不能相識上帝”。3.斐微斯西班牙人文主義者寓言作品《人的神話》,熱情歌頌人的力氣。三.新興科學及其與宗教的斗爭1.哥白尼復原了古代希臘人的太陽中心說。發表了《天體運行》論證了行星系是以太陽為中心而不是以地球為中心。這就是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日心說,也稱地動說。2.開普勒推翻了天體運動不同質的謬論。他是首先開始將歸納法和數學結合運用的人。3.伽利略,近代試驗科學的奠基人。他用自造的天文望遠鏡證明白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理論的正確。4.維薩留斯以親身的解剖實踐為證據寫成了《論人體構造》。5.塞爾維特發覺了肺循環。6.哈維以動物的試驗證明白血液循環。他又影響了笛卡爾,啟發他以機械作用去說明生理過程。7.布魯諾依據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提出了唯物主義和無神論的結論。第二節進步思想家及其心理學的見解一.達?芬奇—多方面的天才1.達芬奇認為只有科學才是真理。2.達芬奇提出人眼對遠近物體的知覺受到下列因素的影響:①線條透視;②節目透視;③空氣透視;④移動透視;⑤雙眼視差。二.特萊西奧:認為一切知識都來自感覺,應當用試驗去探討自然界。三斐微斯1.在相識論方面,斐微斯強調感性閱歷,認為感性閱歷是一切知識的來源。2.斐微斯對心理學有很大的貢獻,他強調情感的作用,包括主動方面與消極方面。他認為情感可以加強記憶,也可以阻礙記憶。第四章近代西方心理學(二)17世紀的法國和荷蘭第二節笛卡兒笛卡兒是法國杰出的思想家和卓越的數學家和自然科學家;他創立了解析幾何,第一個將代數方法應用到幾何學中去。論述笛卡爾的理論體系一.唯理論-相識論1.笛卡兒認為方法論.相識論的問題是首要的問題。他說:沒有比知道人類知識是什么和它達到多么遠這個問題更重要的有待解決的問題。2.笛卡兒的認知論是唯理論,他信任人有固有觀念。3.他看重追求知識的方法,不重視試驗方法,而偏重數學的演繹推理。4.笛卡兒認為,主觀上明白的觀念,并非來源于人的實踐閱歷,而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是人的“固有觀念”,也稱天賦觀念。天賦說明白觀念的來源:它們只是從心或意識發展而來,與感覺閱歷無關。二.簡述笛卡兒的心物二元論-世界觀笛卡兒認為世界上有上帝,有靈魂(心),有物質,三者都是不依靠他物而獨立存在的實體。其中,肯定獨立存在的只有上帝,靈魂與物質只是相對的獨立,它們須依靠上帝才能存在。三.心身交感論-心身關系1.笛卡兒認為,心能影響身,這的確是事實。但是他又說身對心有著更大的影響。心身兩者的關系是相互作用的關系。2.他對心身間的關系的看法是心身交感論。3.笛卡兒選擇腦中的松果腺作為靈魂的駐所。四.論反射雖然笛卡兒沒有直接提出“反射“的術語。但是他提出了“這是一種不受運動的意志所限制或確定的運動。在心理學史上笛卡兒被稱為反射動作學說的創始人。五.論心情1.笛卡兒認為只有六種原始心情:驚異,愛悅,憎惡,欲望,快樂,悲傷。第三節馬勒伯朗士一.逢會論1.格林克斯提出了逢會論。認為感覺的真正緣由不是外物與人體;而是上帝。當物與人體正發生作用時,是上帝使其靈魂產生感覺,外物與人體的作用只是適逢其會,是偶然的緣由。2.馬勒伯朗士是另一個逢會論者,著有《對真理的追求》。馬勒伯朗士受笛卡兒靈魂與肉體相互獨立的思想的影響,認為不僅肉體不能作用于靈魂,使靈魂產生感覺或思想,靈魂也不能作用于肉體,使肉體產生動作。如二者有作用的話,那是一種偶然緣由,真正的緣由在于上帝。二.復合感覺馬勒伯朗士認為人的閱歷的單位,不是孤立的感覺而是復合感覺,是過去的閱歷與當前的感覺的結合。這種結合是即刻的是意識不到的。馬勒伯朗士稱為“復合感覺”,又叫做“自然推斷”第四節斯賓諾莎一.唯物主義的一元論:自因說1.笛卡兒認為世界有三個實體:上帝,靈魂和物質。斯賓諾莎則認為只有一個,他稱為上帝的實體。他所謂的上帝實則指無限永恒的自然界。2.自然界中的一切都處于錯綜困難.無窮無盡的因果聯系中,它們存在和變化的緣由,都在自然界本身之中,故也稱自因說。3.人只能相識這多數屬性中的兩個,即心與物。二.唯理論與《倫理學》一書斯賓諾莎的主要著作是《倫理學》。他認為知識分三種:第一種是感性的知識,第二種是理性的知識,第三種是直觀的知識。三.心身平行論在斯賓諾莎看來,思維(心靈)和廣延(物質)并不是兩個相互獨立的實體??墒撬麑⒍呖闯上嗷テ叫?,卻不能相互確定。四.論聯想和情感斯賓諾莎認為,聯想的條件是同時閱歷到。斯賓諾莎認為心情有兩類,一類是心的主動狀態,另一類是心的被動狀態。第五章近代西方心理學(三)17世紀的英國和德國第一節英國的社會背景一.培根新工具的提出1.1620年近代英國唯物主義的開山祖弗蘭西斯?培根出版了《新工具》,培根提出要相識自然,探討自然及限制自然。他認為人類應將相識的著眼點放在自然方面,相識的任務是探討自然,相識的目的是限制自然。他曾經提出“知識就是力氣”名言。第二節霍布斯一.機械唯物論1.霍布斯認為,世界由具有廣泛和各種形態的物體所構成。物體的特性只有數量上的不同而無質的差異。二.論人性1.霍布斯認為人生來就是自私自利的,都要壓迫他人,提高自己。三.論感覺與夢境1.霍布斯反對笛卡兒的“天賦觀念說”,認為一切知識都由感覺開始。感覺的發生過程如下:外界物體的運動作用于人的感官,感官也產生了運動,如此一步步神經也動了起來,運動最終傳到腦,使腦中物質也產生了運動,于是人就產生了感覺。2.霍布斯以為每一感覺過程發生以后,都留有殘余的運動,這殘余的運動就是想象。平常想象的這種殘余運動比較微弱,被當前感覺過程更劇烈的運動所沉沒,因此平常顯現不出來。只有人在睡眠時,感覺運動不存在了,殘余運動才突顯出來而形成夢境。四.聯想主義的萌芽霍布斯以為聯想是由于兩種感覺的運動在發生時間上的接近?;舨妓箤⒙撓敕殖蓛煞N,一種是無指導的,無支配的,非恒久的。另一種是有個欲望或支配節制的。后人把前者稱為自由聯想。第三節洛克對比洛克與笛卡兒的觀點一.閱歷論-相識論英國思想家洛克的著作《人類悟性論》1690年出版。書中反對了笛卡兒的天賦觀念論,宣揚了唯物主義的閱歷論。洛克反對當時傳統的“固有觀念”或“天賦觀念”。他認為人不存在未有閱歷之先就有意識到的所謂固有觀念或固有原理。二.簡述洛克的感覺與反省兩源說1.洛克認為一切知識來源于閱歷。閱歷是指人誕生以后的閱歷。他認為人在誕生時向張白紙,最初沒有字,一切字由閱歷印上去的。閱歷的材料還有另外一個來源,即反省。2.洛克把人所能意識到的心理現象統稱為觀念。又將一切觀念分簡單與困難的兩類。3.洛克以為反省是觀念的另一來源,稱它為內感官,以別于耳.目等外感官。4.洛克的閱歷主義相識論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最徹底的唯物主義理論。它在相識論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他將反省看作是相識的一個來源,無疑與當時流行的機械論觀念有關。三.外物的原始性與次起性洛克把外物的性質區分為原始性與次起性;如廣延,形態,體積,動靜,不可入性.數目等是原始性,外物由于它的原始性的種類與程度的不同而產生色,聲,香,味等感覺的實力是次起性。四.聯想主義的開始聯想始終是心理學史上受到重視的問題之一。洛克最先運用“聯想”這一詞語。他在《人類悟性論》第四版加了一章,題作“聯想”。第五節萊布尼茨論述萊布尼茨的體系萊布尼茨是聞名的數學家和自然科學家,也可以說是德國的第一個哲學家和心理學家。一.唯理論-相識論萊布尼茨的重要著是《單子論》和《人類悟性新論》。萊布尼茨在相識論上同笛卡兒一樣是唯理論者。他信任人固有觀念,否認相識的客觀來源。它須要經過一段發展的過程,即須要人們心中潛在的普遍的知識,漸漸地綻開,才能成為一種特別清晰的觀念。他認為人心既不是一張白紙,也不是一座成形的雕像,而是一塊有紋路的大理石,經過加工,琢磨,才能漸次成為一座雕像。萊布尼茨認為存在兩種真理,一種是理性真理,一種是事實真理。二.簡述萊布尼茨單子論-世界觀1.“單子論”是萊布尼茨哲學體系的核心思想。他認為,單子是實體,是“物的元素”。2.單子論有多數等級,從最低到最高。世界的最高單子是上帝,上帝也是原初單子,由他放射出一切其他單子。人的構造與世界相像,是由身體中的最低的到最高的單子構成,人身的最高單子就是人的靈魂三.預定和諧說-心身關系萊布尼茨認為單子雖然各自獨立,但卻與其余單子并存于同一世界內。世界是上帝創建的;他創建之時已經把每一單子造得在它發展的每一階段都反映世界的一切其他單子的狀態。即神在創建單子的時候,就已經保證了它們的一樣和和諧。每個單子都是一個完整的宇宙,它的特性包含著好像在萌芽狀態的無限的東西。萊布尼茨用“預定和諧說”來說明心與身的關系。四.論微覺與統覺萊布尼茨將最不明白的觀念,稱為微覺。最明白的叫做統覺。他認為,微覺是明白性等于零,或幾乎等于零的觀念第六章近代西方心理學(四)18世紀的英國第一節英國當時的社會與思想背景約翰.托蘭德認為只有人腦這個具有特殊構造的物質才有思想第二節貝克萊貝克萊是近代西方主觀唯心主義的鼻祖,是英國唯心主義閱歷論心理學思想的主要代表。一.存在就是被感知貝克萊地名言是:存在就是被感知。他認為,世界上根本沒有不被感知之物,而感知是人的精神活動,是人的主觀的方面“第一性的質”和“第二性的質”的區分。他說不僅“第二性的質”如色,聲,味等是主觀的,就是“第一性的質”如體積,廣延,形態,運動,靜止等也是主觀的。。二.空間知覺的閱歷論1貝克萊在他的《視覺新論》中提出空間知覺的問題。運用聯想的原理來說明的。2.貝克萊指出,眼球轉動的感覺與距離的大小之間原來并沒有任何必定的聯系,可是,由于心靈依據閱歷發覺。在這兩類觀念之間就漸漸形成一種習慣的聯系。3.貝克萊用聯想主義方法,用閱歷論來處理空間知覺。4.總起來說,貝克萊用聯想主義的分析方法分析空間知覺,沒有太大的錯誤,而且是對以往古人見解的很好整理和總結。第三節休謨一.不可知論休謨是十八世紀英國近代不可知論的主要代表,繼承了貝克萊的主觀唯心主義,他認為外在世界是否存在是不可知的,他把世界的一切歸結為主觀現象或閱歷,否認心理活動的客觀來源和生理基礎。他對聯想的形成的看法是把客觀物質的聯系顛倒為感知觀念之間的聯系,它們只是存在于主觀閱歷之中。二.聯想主義1.聯想主義的心理學是指休謨用聯想主義的分析方法處理心理現象,他比較露骨地表現出唯心主義的特點。2.休謨認為聯想的條件包括:①相像;②時地接近;③因果關系。第四節哈特利哈特利是系統的聯想主義心理學的締造者。他基本上是唯物主義者,強調心理對生理的依存性,被稱為生理心理學的創始人。一.振動說1哈特利認為振動是神經的一種活動,前人都把神經管看成是空心的,認為活動精氣在其中傳導。2.哈特利認為,神經不是空管而是實體組織,神經能傳導是因為它能振動。振動是上下波動。當外物作用于感官,引起神經的振動,這種振動傳到腦,人就產生感覺。3.微振是指神經的振動是由外物引起的,引起之后在腦中要保持一段時間,這時的振動就叫微振。微振與振動基本一樣,只不過微振在振動的份量上更加微弱,二.系統的聯想主義1.哈特利受洛克影響,他對聯想心理學加以系統化,他認為聯想其實就是一種,聯想的條件就是一個:時間的接近。他用振動說說明白聯想的生理機制,并對聯想提出了三條所謂聯想的次級律。三.簡述哈特利的三條次級聯想律(1)困難觀念的性質不是簡單觀念性質的算術總和;(2)原來有意識的活動,由于多次重復,最終可能變成無意識的活動,他稱之為“次起的自動化活動”。(3)有些觀念的強度和生動性會由于聯想傳染到與它相聯的其他觀念。第五節蘇格蘭學派一.興起的背景蘇格蘭大學的教授為維護宗教信條就出來反對他的學說,這些人就是所謂的蘇格蘭學派,又因為他們自稱依據常識立論,又叫常識學派。蘇格蘭學派又叫常識學派,它強調很多問題得相識可以憑常識。他們反對聯想心理學,認為聯想心理學已經排斥掉了心得作用。二.代表人物:里德與斯徒亞特里德是蘇格蘭學派中比較重要的人物。著有《據常識原理對人心的探討》,《論人的理智才能》和《論人的活動才能》。他主見常識是上帝給予一切人的本性,比一切哲學都更牢靠。斯徒亞特是蘇格蘭派另一名主要成員,他主要是宣揚里德的學說。三.心的主動論蘇格蘭學派反對聯想主義,強調心有主動性,信任材能心理學。第七章近代西方心理學(五)十八世紀的法國第一節法國當時的哲學和社會思想代表一.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在1748年出版《論法的精神》,他認為社會生活聽從自然規律,而不是聽從什么天命。孟德斯鳩是近代“地理學派”的首倡者。他認為一個國家的政體和法律受本國土壤和氣候確定。二.拉美特利(人是機器)拉美特利的著作《人是機器》,就是宣揚這種機械唯物主義的。他認為人就是機器,根本不須要什么靈魂。他用腦的機械作用說明人的思想和意識。三.狄德羅:提出意識是人腦的屬性,人腦是思維的器官。四.愛爾修理(教化萬能論)1.愛爾修理認為心理活動來源于外部客觀世界,感覺實力是高級組織的物質的反映,他的心理學思想強調環境和教化對人的性格形成的確定作用。他是教化萬能論者,他認為人是教化的產物。2.愛爾修理強調環境和教化對人的性格形成的確定作用。他反對先天素養確定論,認為人生下來時根本沒有任何傾向。人們知識和性格各不相同由于人誕生后的環境不同,所受教化不同。人是教化的產物。五.盧梭(民約論.主情說.兒童教化論)盧梭著有《社會契約論》一書直接影響后來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這部書對中國資產階級辛亥革命也起過間接的促進作用。盧梭主見進行自然教化,主見培育孩子走向自然。他在《愛彌兒》中假想一個男孩的教化成長過程,在此書中有很多兒童心理學思想。他主見人應當回到接近自然的狀態,應當給兒童以自然的教化,避開受文化的影響。他認為文化使人虛偽不自然。第二節孔狄亞克孔狄亞克是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思想家。他認為感覺是一切知識的來源,他把各種心理過程都歸結為變相的感覺。他反對笛卡兒的“天賦觀念”,也反對洛克的“反省說”。一.感覺主義心理學1.孔狄亞克認為感覺是一切知識的來源,他認為一切知識和一切實力都來自感官,更準確一點說,都來自感覺。2簡述.感覺主義的相識論和感覺主義的心理學的區分。①感覺主義的相識論認為感覺是一切知識的來源,感覺主義的心理學認為一切心理過程都只是感覺的變相。②感覺主義是一種唯物主義的相識論,他們信任人的相識都來源于感覺閱歷。感覺主義者貫徹了唯物主義,但在對待心理現象時,把心理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困難現象一概理解為感覺的變相,實質上和感覺沒有差別。二.感覺論及其影響他主見感覺主義心理學,認為一切心理作用都是由感覺轉變而出,放棄了洛克所謂反省作為知識的另一來源這一理論,他認為反省只是從感覺引導出觀念的途徑。第三節兩個早期的生理心理學者博內和卡巴尼斯一.博內(身心平行論.感官分工說)1.他用神經的運動來說明心理過程,他不認為感覺是神經的直接結果,而認為是那個運動不可分的后事。他的神經特殊纖維說又叫感官的分工說。2.感官分工說:就是主見不同的感官適應不同的物質刺激,而每一感官又有不同的分工。二.卡巴尼斯(神經階層說.內部感覺)1.卡巴尼斯提出神經階層說,認為神經分為高層和低層,神經系統的高層是腦,低層是脊髓。高層具有意識,包括感覺.思想和意志;低層沒有意識,而只有一種反射活動或動作。高層和低層之間還有一層,即中層,也就是說,意識和無意識之間有半意識。2.內部感覺:卡巴尼斯提出內部感覺,內部感覺不是指洛克所說的反省的內感官,是在人的全部意識之中代表內臟.肌肉和膜等的狀態的感覺,即后來說的機體覺和本受感覺。第八章近代西方心理學(六)18世紀的德國第一節德國當時的社會與思想背景德國思想家提出的理論含有一些辯證法的因素。第二節伏爾夫伏爾夫:1.伏爾夫在當時的德國思想是很有影響,他是萊布尼茨的唯心主義的繼承人,也是康德以前的哲學和心理學的權威。他重視理性,而且是第一個專心理學這個名詞寫書的人。2.伏爾夫很推崇孔子,孔子看重人的實際生活和行為規范,而不看重鬼神。他認為孔子提倡的道德是沒有啟示的宗教,可以通過實踐漸漸建立道德體系,3.他的著作《閱歷的心理學》和《理論的心理學》在這本書中特殊強調了身心關系問題。一.身心平行論二.維理論伏爾夫在相識論上是唯理者,所以他反對洛克的閱歷論,不認為人心最初像是一塊白板,而信任人有固有觀念。三.材能說伏爾夫系統化了材能心理學,材能心理學也叫官能心理學。伏爾夫是材能心理學的創始者。伏爾夫把人的材能分為相識材能和動求材能兩大類。第一節提頓斯提頓斯對于心理學的見解見于1777年《對于人性及其發展的哲學探討》提頓斯是二元論者,他信任有物質,也有靈魂。但他認為物質與靈魂的真正性質是不可知的,我們只可以相識它們的現象。一.內省法-論述內省法(或提頓斯對心理學的貢獻或對內省法的貢獻認訓)(1)內省的含義及系統化:提頓斯認為心理學應當用內省的方法。他所說的內省法是指人對于自己的主觀閱歷及其變化的視察,要在不同的情境中視察閱歷的變化,也要在同一情境中重復視察心理閱歷。這種視察要進行比較,加以分析,并抽出共同因素。內省要留意視察在不同狀況下進行,最好要進行重復。(2)內省是可能的:有人認為內省不可能,因為主觀心理現象不象客觀現象那樣可以允許人在一旁視察而不阻礙它進行,人要視察自己的主觀想象的變化,肯定會阻礙這個過程,使它不能正常進行,因此也就視察不到它的真相。針對這個問題,提頓斯提出“最初的回憶”,提頓斯認為內省不是指在心理現象發生的此時此刻進行視察,而是指對心理現象所遺留的“最初記憶”的視察,所以這樣的內省過程不會阻礙心理現象的進行。二.心理三分法提頓斯把心理過程分為理解.感情和意志三個部分。第四節康德康德是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他企圖調和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想要調和科學和宗教,但他的哲學基本是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一.不可知論康德認為統一的客觀世界分為“現象”和“自由之物”,兩者之間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此岸世界不能到達彼岸世界。人們只能相識“現象”,而不能相識“自由之物”。二.時空知覺先驗論康德的空間超驗論引起空間知覺的天生說。人不能設想無空間之物,也不能設想無物之空間,所以空間是心所固有的。三.簡述康德對心理學的影響康德對心理學本身的貢獻很少,但他的思想,言論對心理學的發展很有影響。1.康德認為探討人的意識很困難。在對我們自己的閱歷進行視察時,閱歷已經起了變化。這樣我們就不是視察我們的意識,而是將新的內容引進了意識,所視察的對象因被視察而改變。因此,閱歷的心理學應當依據對別人的視察而不是對自己的視察。2.康德還認為心理學不能用數學。因為科學必需用數學處理材料,而心理現象只有一個時間變量,不可能用數學處理材料。3.他對心理學的這種評價使一些探討心理學的人看不到自己所從事的學科的前途,丟失了信念,同時也使另一些探討心理學的人為了運用數學方法而運用數學方法,而不是依據自己所從事的心理學科的特點和發展水平來考慮。使心理三分法流行的人是康德??档绿岢鲂睦砣值睦碛墒牵合嘧R.感情和意志三者之中任何一種都不是由其他任何一種派生的。第九章近代西方心理學(七)19世紀初期的蘇格蘭學派及聯想主義第二節骨相學與蘇格蘭學派一.骨相學1.骨相學不是一門正統的學問。由德國醫生哥爾創立。哥爾先在維也納宣揚他的學說,后來到巴黎宣揚。2.骨相學的主要論點有三個:①一個人頭骨的形態與腦的形態相應。頭骨凸則腦凸,即腦也特殊發達;頭骨凹則腦凹,即那個部位的腦跟頭骨一樣也不發達??傊?,可以從頭骨的外形來推斷腦子的狀況。②心可以分解為若干材能。心理才能分為音樂,語言,比較,空間,良心,母愛,謹慎,慈愛以及對大小和時間的知覺等。心理材能分為37種。③每個材能在腦子上和特定的部位有關,即每個材能與腦的特定部位相應。3.簡述骨相學的影響。骨相學本身不能說是正確的,但它卻具有廣泛的影響。骨相學具有廣泛影響的兩個緣由:一個是學理上尚不清晰腦與心理的具體對應關系,一個是在社會生活中的須要解決對人的實力的評價問題。因為骨相學可以滿意社會的這種須要,所以即便是學術水平不高,也得到了傳播。第三節法國的反聯想主義的傾向比蘭,拉婁米杰,德特雷西三人都從不同的方面強調了心的主動性和統一性。拉婁米杰名言:“我愿,故我在”,認為人的意志是重要。第四節布朗布朗著有《關于人心的哲學講演》一.兩種引式1.布朗用引示代替聯想的概念。他認為,“引示”就是由此及彼.相互引起,這是心的主動作用,不是觀念間有什么粘合力。2.布朗認為人有兩種閱歷:①簡單引示,即一般人所謂的聯想。②關系引示,相當于馬勒伯朗士的自然推斷,即知覺或設想兩個對象時,馬上能覺察到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布朗認為這種關系感雖然是直接覺察到的,沒有任何中介的心理過程,但它并不是感覺,而是完全新的閱歷。在布朗看來,推斷,推理,抽象都是關系引示。3心理自發化學:由“引示”而引起的困難心理狀態,不只是集合而是溶合。就是說,它具有與構成它的成分地性質不同的一種性質。他把這種作用稱為“心理自發化學”二.論述九條聯想次級律1.長久:同時或相繼留心一個對象的時間越長,留意越久,就越簡單在將來重新想起它。我們視察客體歷時越久,以后記得它們的概率就越大。2.生動:觀念越生動就越簡單聯想起來。3.頻率:重復次數越多的觀念,越簡單被引起。4..新近:越新近的閱歷就越簡單回憶起來,例如剛學過的東西簡單記起。5.迭代:迭代項目多時簡單沖淡,而迭代項目少,則很簡單想起來。6.體質差異:有的人視覺好,有的人聽覺好,有個體差異。7.心情狀態:心情會影響人的聯想過程。如生氣時簡單想起令人生氣的事情。8.生理狀態:身體不好時簡單想起悲觀的事情,而身體好時則簡單想起開心的事情萊。9.思維習慣:俗話說,三句話不離本行。人們簡單聯想起職業訓練上的東西。各人職業背景不同,引起聯想的內容也就經常不同。其中2.3.4條最為重要第五節詹姆士?密爾詹姆士?密爾是蘇格蘭人,但是他的心理學沒有蘇格蘭學派的特點,卻繼承了英吉利聯想主義的傳統,并且把聯想主義推向到極端,成為一個徹底的聯想主義者。一.徹底的聯想主義1.詹姆士?密爾忽視心的主動作用,認為聯想是觀念與觀念的機械聚合2.詹姆士?密爾認為,聯想都可以歸于一個緣由:接近。3.他認為聯想有兩種:一種是同時性聯想;一種是相繼性聯想。二.心理機械學詹姆士?密爾認為,聯想只是觀念與觀念機械的結合。無論多么困難的觀念,都是由幾個簡單觀念生成分層觀念,再由幾種多層觀念機械地拼湊起來的。他把聯想的機械學觀點推到了極端,因此有人說他持有心理的機械學觀點。第十章近代西方心理學(八)19世紀初期的德國心理學第一節影響心理學的幾種思想一.謝林“自然哲學”的影響自然界的產生和發展是無意識盲目活動的結果。自然界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更高階段的發展則意味著以無意識的東西向有意識的東西的逐步轉化。謝林把自然界的發展道路描繪成宇宙精神的辯證的自我發展。自然界發展的思想被神奇化了。二.英國聯想主義的影響1.聯想主義心理學是由英國學者于十七世紀中葉所創立。聯想主義心理學與其他心理學派比較,是歷史上最為悠久的心理學派別。2.英國聯想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特點是重視人的閱歷,認為人的一切知識都來源于后天的閱歷。如洛克認為,人的知識和觀念的重要來源之一是外部閱歷或感覺。三.弗里斯的影響1.弗里斯同意康德的靈魂不可知的說法,強調心理在一切發展階段都是統一的.主動的。第二節赫爾巴特1.赫爾巴特是最早強調教化依據心理學的人。教化的目的是倫理學探討的問題,心理學的任務則在于探討如何實現這個目的的心理機制。2.赫爾巴特的著作《心理學教科書》,他是最早宣稱心理學是一門科學的人,最先將心理學與哲學.生理學分開。一.簡述赫爾巴特的實子論赫爾巴特崇奉的形而上學,也叫實子論。他認為,世界由很多實子構成。每個實子都是單一的.不變的.不可殲滅的。實子相互干擾就產生保存自己狀態與地位的運動。一般物體都是由實子構成的,所以會發生變化;但是這種變化只是實子來去的運動。人的身體是實子的集團。人的靈魂是單一的無時間無空間的實子。靈魂與其他實子相互作用產生自?;顒樱@種活動就是觀念。二.溶合與糾葛赫爾巴特認為,觀念有兩種結合的方式:屬于同一感官的觀念與觀念之間的結合為溶合,如藍與紅合成青蓮色;屬于不同感官的觀念,如一個聲音和一個顏色,可以同時感覺到而雜湊在一起,為糾葛。三.觀念的相合與相排觀念具有相合相排的力氣。時時刻刻占據意識中心的觀念只允許與它自己可以調和的觀念出現于意識之中,而將與其不調和的觀念抑制下去,排斥出去。四.意識閾限1.赫爾巴特認為,一個觀念由完全抑制狀態過渡到真正觀念的狀態好像應跳過一些界限,這些界限即是霍爾巴特所謂的意識閾限。2.弗洛伊德的觀念是情欲性的,而赫爾巴特的觀念則主要是相識性的。五.統覺團簡述統覺作用的規律赫爾巴特認為,知覺意味著僅僅進入意識界;這樣的新的知覺可以被汲取,也可以不被汲取。一個人已有的觀念對新產生的知覺起作用而汲取它,使它變得明白,這即是統覺作用。與新知覺有關并汲取它的原有觀念集團,即是赫爾巴特所稱的統覺團。統覺團越豐富,越系統化,就越能夠汲取新知覺,越能夠使新知覺清晰明白,易于被理解,這就是統覺作用的規律。六.材能心理學和赫爾巴特的理智主義心理學的區分1在德國,沃爾夫和康德都是材能心理學者。赫爾巴特不贊成康德以為時間,空間的知覺是先乎閱歷之說。2赫爾巴特從自已的哲學立場動身認為,靈魂是單一的,超時間的,超空間的,不可能分成不同的材能。他把一切心理過程都歸結為理智的相識過程,他的心理學是理智主義的心理學。他主見心理學不要講生理,也不須要試驗,但他卻對觀念的力氣作了一些假定,立了數學公式,以計算觀念間的相互作用。他認為心理學假如把人作為孤立的個人來探討,是不完備的,應當探討社會的,文化的,代表人類歷史最終階段的人。第三節本尼克1.本尼克著有《道德的物理學綱要》。2.本尼克與赫爾巴特不同,他認為心理學是哲學的基礎而不是相反。他反對一切先驗論,不信奉固有觀念,而推崇洛克的相識論。他認為心理學是自然科學。必需用考察實際閱歷并尋其緣由的方法進行探討;但不同意借助數學或生理學。一.原始材能說本尼克認為,人生來不存在如知覺,記憶這類材能,只有原始材能,即簡單的感覺材能和運動材能。這些原始材能不是被動的,是活動的,是沖動,它們主動地尋求外部刺激,并與這些刺激相互作用,從而形成更為困難的實力。二.痕跡說本尼克認為心不是一大群的觀念,而是一大群的沖動。這些沖動與外部刺激相互作用后留下痕跡。因此,與這種痕跡相應的閱歷,以后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再現,并能以此痕跡為基礎發展出更困難的過程。第四節洛采1.洛采的《醫學心理學》曾被稱為第一部生理心理學的書。其實這部書的很多論點并沒有以系統的實地的探討做依據,大部分是以幾個原理推演并僅以一般視察作證明。2.簡述洛采的部位標記說洛采的部位標記說是洛采在心理學史上有影響的關于空間知覺的學說。他認為,外界刺激雖然具有空間的關系,但是人直接得到的卻只是特殊感覺而不是空間形式。如觸覺空間,皮膚與外物接觸時,由于皮膚的每一部位,在厚度,軟硬,驚慌度和皮下組織等方面,都與其他部位不同,因此每個部位都會形成由上述特色所構成的標記;此標記就是相應的皮膚部位的標記。由于肢體屢屢移動,最終這些標記就結合成了一個空間體系。洛采認為視覺也存在著部位標記。第十一章近代西方心理學(九)試驗心理學的醞釀時期一.繆勒1.繆勒試圖把人和動物的生命以及化學和物理學作為一個統一體加以論述。2.繆勒在1833年及其后發表了《人類生理學手冊》。3..神經特殊實力說:繆勒認為,人的各種感官是有所分工的,(如眼只對光反應,耳只對聲音產生反應,而舌只能反應味覺等等),它們之間不能相互代替。各種感官只有一種相宜的刺激物。在特殊條件下,其他刺激有時也會引起某個感官的活動;但只能使此感官發生慣有的特殊的感覺。。4.對于神經的特殊實力說,很早以前,博內就提出了正確的見解。博內認為,感覺機構是適應于它的刺激而發展而成的,所以視覺機構是特殊相宜于感覺光波的器官,聽覺神經機構則是特殊相宜于感覺聲波的器官。各種感覺神經機構的特殊作用是由于反映各種外界刺激而漸漸發展而成的。二.韋伯1.在心理學史上是韋伯第一個將試驗法與數學測定法結合起來對感覺問題進行了探討。2.兩點閾限:韋伯用試驗的方法測定人對皮膚所受兩刺激的感覺辨別的精確度。他將被試剛好能覺察出兩點刺激的兩腳規距離稱為“兩點閾限”。3.韋伯定律,即感覺的差別閾限隨原來刺激量的變化而變化,而且表現為肯定的規律性,用公式來表示,就是△I/I=K,其中I為原刺激量,△I為此時的差別閾限,K為常數,又稱為韋伯率。4.他的探討所顯示的是身體與心理之間,刺激與它引起的感覺之間的關系。這在心理學上既是一種發覺,又是一種方法的突破。他關于感覺能夠被測量的證明,直到今日仍舊影響著心理學的探討。三.費希納1.費希納1860年出版《心理物理學綱要》一書。為了論證他的泛靈論,長期地致力于尋求一種科學方法,為他的唯心主義哲學找尋事實依據,卻意外地創建了心理物理學。2.費希納定律:想到心與身之間的聯系法則可以用物質刺激與心理感覺之間的數量關系來說明。他通過試驗發覺,感覺強度的增長同刺激量的增長并不是一對一的關系。兩者之間存在著對數關系。S=ClogR/RoS代表感覺強度,C代表適應任一不同感覺領域的常數,R代表刺激強度,Ro是閾限刺激度。3.費希納打破了康德認為心理學恒久不能成為一門科學的斷言。四.赫爾姆霍茲1.赫爾姆霍茲在心理學上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對視覺,聽覺和神經傳導速度的探討上。2.空間知覺閱歷論反對康德空間知覺超驗論,認為幾何的公理不是先乎閱歷的固有觀念,而是來源于客觀世界的閱歷。視覺的空間知覺同樣依靠閱歷及部位標記而形成。3.在視覺方面,赫爾姆霍茲還支持楊氏的理論,對楊的三色說作出了新的發展。他認為對顏色做出不同反映的眼內受體只有三種:由于三種受體的作用,人眼獲得了紅.綠.蘭三種基本色的感覺。4.赫爾姆霍茲認為,耳內存在著一種在肯定范圍內能夠辨別單音音高的機制。5.對神經傳導速度的測量:神經傳導率約為每秒90英尺。霍爾姆霍茲關于神經傳導速度的試驗表明,思維與運動是在可測量的間隔時間內彼此相繼產生的,訂正了以前認為是同時發生的錯誤說法。五.黑林1.空間知覺天生說:他認為空間知覺是生來就有的,在他看來,網膜上生來就存在三個部位標記,一個是關于上下的,一個是關于左右的,一個是關于遠近的。2.色覺說:赫爾姆霍茲認為,黑林認為,基本色有六種,網膜上有三種物質,這三種物質,一是“紅綠質”,二是“黃蘭質”,三是“白黑質”。黑林色覺理論最大的勝利是“色盲學說”他認為,一般色盲的人對紅與綠的反應是一同消逝的。3.黑林認為皮膚有它自己的“生理零點”,外物溫度比皮膚零點高則感溫,低則感冷。皮膚的“生理零點”會隨適應而有變化。第十二章近代西方心理學(十)19世紀中葉及其后的英國心理學一.漢密爾頓1.他依據蘇格蘭學派的傳統見解,強調心的主動性和統一性。他把心理活動分為相識,感情和動求作用三類。他又把每類分為各種材能,如相識分為六種材能:呈現材能,保存材能,再生材能,表象材能,加工材能,法則材能。2.每一個印象都傾向于把從前與它同時閱歷到的整個情境重現出來。重整規律是最高的聯想規律。一般所說的兩個聯想規律,即同時律和相像律二.約翰密爾1.他認為人的實力都完全一樣,只要有機會受教化,都會很快發展,就象他自己一樣。人的素養是沒有差別的,個人間的差別都是由于受教化及社會生活的不同而來。2.心理狀態可以直接視察而發覺它們之間的規律,無須借助于生理學,心理學是與生理學不同的獨立科學。3.他認為心有一種主動聯合的要素,他反對忽視聯想的主動性,把聯想看作是主動的聯想體。4.約翰密爾明確提出“心理化學”。他認為困難觀念不是由簡單觀念積累而成,而是由它們產生,是簡單觀念的有機結合,這種結合成的新觀念具有與原先觀念性質不同的新的性質。三.培因1.聯想主義心理學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從哲學心理學思想向試驗心理學過渡的一位承前啟后的心理學家。他于1876年創辦《心》雜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學雜志。1872年發表《心與身》一書,主見心身平行論。他認為身體是一個自我封閉的物質系統,身心相互平行而不互為因果。第四節進化論影響下的心理學一.斯賓塞1.19世紀英國的哲學家和社會學家,他是以聯想主義心理學與進化論相結合的人。是一個庸俗進化論者。他反對革命,主見一切聽其自然,他還主見社會有機論。認為社會像有機體的器官分工,階級是自然的分工。著有《心理學原理》2.強調環境對有機體進化和心理發展的作用。他認為生命是“內部關系不斷對外部關系的適應”,心理是有意識的機體對環境的不斷適應。3.還主見心理學是獨立的科學,它處在生理科學與社會科學中間,即心理學是自然科學的一部分,同時又是社會科學的基礎。二.查理士?達爾文1.達爾文是19世紀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主要奠基人,唯物主義者。他最大的功績在于他最終證明白很早就已被人提出的關于生物進化的學說。2.論述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他的進化論主要是關于生物的種是否由進化而來和生物進化的緣由。①他證明白地球上生物的種是一步一步進化而來,不是一次全部出現的,推翻了創世說。他還認為生物進化過程中每代總發生一些微小的變異。②同時生物必需不斷進行生存斗爭,斗爭的結果是具有有利的變異的個別生物存活下來,并將這種變異遺傳到后代,沒有這種有利的變異的生物就滅亡了。他把這個過程稱為“自然淘汰”。把這種斗爭稱為“生存競爭”。生物進化的緣由在于物競-生存競爭;天擇-自然淘汰。3.他于1877年發表了《一個嬰兒的生活簡史》,刊于《心》雜志上,他采納“傳記法”隨時記錄自己孩子的重要活動表現,然后加以分析整理。這一探討,對兒童心理的探討起到很大促進作用。六.高爾頓1.是英國試驗心理學的先驅,個別差異心理學的創始人。著作有《遺傳的天才》。1883年創立“優生學”2.在做個體差異探討中采納了“問卷法”。3.高爾頓最早做聯想測驗,他用自己做被試,看每個字引起什么別的字的聯想,并記錄反應時間。高爾頓由于探討個別差異而應用了統計方法,他對統計學是有貢獻的。相關系數是他最先運用的。第十三章近代西方心理學(十一)試驗心理學成立時期的西歐內容心理學1.在德國,生理學的發展已經出現了與心理學有關的探討方法和成果,并由感官生理學與聯想主義心理學的結合而產生試驗心理學。有了試驗心理學,心理學才得以獨立。馮特提倡試驗心理學,促使心理學獨立。2.馮特的心理學是內容心理學,用鐵欽納的說法叫做構造主義心理學。馮特主見心理學的任務是在試驗的條件下對心理內容作元素低級分析,并且認為這種試驗的內省方法,只適用于簡單的.低級的心理過程。探討高級的心理過程還須用別種方法。一.馮特1.德國聞名心理學家,近代心理學的創始人。他的名字與心理學的獨立和試驗心理學的建立是分不開的。2.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試驗室,1881年馮特創辦了心理學刊物《哲學探討》,1889年他被任命為萊比錫大學校長。3.《生理心理學原理》書中:馮特系統地總結了前人的心理學成果,并具體闡述了各種心理過程以及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的生理解剖,這是心理學史上第一本系統的心理學專著,曾被美國的卡特爾推舉為“心理學的獨立宣言”。馮特在生命的最終二十年把主要精力用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三年級下冊(三下)蘇教版數學期中測試卷.2
- 2025年小升初數學專項訓練-集合(含答案)
- 2024國際設計師考試全景式復習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設計師創意能力考核題及答案
- 助理廣告師考試目標導向試題及答案
- 側方停車考試題庫及答案
- 信托業培訓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紡織品新材料趨勢試題及答案
- 新能源知識競賽考試試卷及答案(二)
- 廣告設計師考試2024年外部環境影響試題及答案
- 婦科一病一品護理匯報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
- 精密干涉傳感技術與應用 - 干涉條紋與zernike多項式
- 2024住院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護理與管理專家共識要點(全文)
- 2024-2030年中國有機肥產業應用態勢及投資盈利預測報告
- 鋼結構工程施工應急處置措施
- 施工損壞賠償協議書
- 2024年湖北省十堰市荊楚初中聯盟八年級中考模擬預測生物試題
- 2024年北京東城區高三二模地理試題和答案
- 幼兒園一等獎公開課:大班繪本《愛書的孩子》課件
- 中國城市建設史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西安工業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