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章:保險起源與發展
保險產生與發展的基礎保險產生與發展的歷程世界保險業發展的特點中國保險業發展的特點2(一)保險產生與發展的基礎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是保險產生與發展的自然條件;剩余產品的增多是保險產生和發展的物質條件;
商品經濟的發展是保險產生的經濟條件;
物質條件和經濟條件共同構成了保險產生和發展的社會經濟基礎。1、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是保險產生與發展的自然條件例如:海上保險。海上保險是最早出現的保險,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在地中海從事海上貿易的商人,往往自發地結成船隊一起飄洋過海,到異國他鄉做生意。許多載貨船只在海上航行中遭遇風暴襲擊或觸礁而沉沒,于是商人們便自發地組織起來簽定一種契約。契約規定,凡在契約上簽字的商人,在航海中遇到災害事故,所受損失由全體簽約人共同分攤。這就是最初的應付海上災害事故的具有保險性質的辦法。保險就是承保風險,無風險就無保險。而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是最初和最基本的風險根源,因而是保險產生和確立的自然基礎。3資料
在過去的1000多年里,地球上至少發生過10萬次巨大的自然災害,最少有1500萬人因此而喪生。這個數據還不包括象旱災和饑荒等這些不易被統計的天災人禍。眾多的數據表明,在近50年里,巨災的發生呈明顯的增長趨勢,其發生次數和損失程度都在上升:在20世紀50年代為20起,到90年代增加為80多起;經濟損失由380億美元增至5350億美元。隨著人口的增長,城市化加劇,人口密度增加;現代工業的發展,一方面使全球財富的增加;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氣候和環境的變化,這些都使得各種災害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42.剩余產品的增多是保險產生和發展的物質條件,商品經濟的發展是保險產生的經濟條件,它們構成了保險產生和發展的社會經濟基礎。其次,保險是以眾多被保險人交納的保險費所形成的保險基金來補償其中少數被保險人的經濟損失,因此在社會范圍內集合起大批被保險人,是保險的內在需求。顯然在分散、封閉、小生產的自然條件下,是無法實現這一要求的,只有在生產社會化、商品交換關系高度發達的條件下,生產者之間在廣大的地域上形成了普遍的社會經濟聯系后,他們才可能為求得保障而集合起來。因此,商品經濟的發展是保險基金形成的必要條件。首先,只有當社會生產出的產品不僅能滿足社會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且還有一部分剩余時,才有可能用于物資財富損失的補償。56
(二)保險產生與發展的歷程古代保險思想和原始保險形態近代保險的發展現代保險制度的建立與發展當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出現產品剩余的時候,便產生最早的保險思想和萌芽狀態的保險。保險的萌芽狀態是以具有經濟補償功能的合作組織的形式出現,即由一些面臨同樣風險、有共同的保障要求的人,以預交貨幣方式建立后備,在損失發生后進行補償。古代的保險思想就是基于這種形式而產生。
早在公元前2500年,巴比倫國王就命令僧侶和官員,以征收稅資的的形式建立火災等天災的救災后備。71、古代保險思想和原始保險形態
早期保險思想產生于東西方貿易要道上的文明古國,如古代的巴比倫、埃及、希臘和羅馬。古羅馬在歷史上曾出現過喪葬互助會,這是羅馬士兵中形成的一種互助組織,他們收取一定的會費作為戰死士兵的喪葬費和家屬的撫恤金。在古希臘的一些宗教組織中,由會員分攤提取一定的會費,形成相當數量的公共基金,專門用于救濟和補償意外事故、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在古埃及王國,由于大規模地修建工程,許多石匠死傷于各種人身傷亡事故。為了得到適當的補償,每個參加者交付一定的互助會費,用于支付會員死亡或受傷后所需的各種費用。公元前1792年,巴比倫六世漢謨拉比國王建立了對外貿易商隊,用駱駝和馬隊進行長途物質貿易。漢謨拉比法典規定,進行長途運輸的商隊,若貨物在運輸途中遇到搶劫或災害而遭受損失,承運人可以不負賠償責任,而由全體商隊補償損失。89
2、近代保險的發展海上保險的產生與發展火災保險的產生與發展與處于起源階段的原始保險相比,近代保險最顯著的標志就是專門格式的保險單和專門從事保險的機構、人員的出現。海上保險和火災保險的產生與發展,使保險成為一個有生命力的產業,并為現代保險制度的建立與發展奠定了基礎。海上保險是最早的一種保險。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地中海范圍內已有廣泛的海上貿易活動。當時海上貿易只限于零星交換,船主和貨主集于一身,因此貿易和運輸關系比較簡單。后來,船主和貨主逐漸分離,但都在一條船上航行。當船舶遇到海難時,為減輕船舶負擔,繼續航行,往往決定拋棄一部分貨物入海。為避免船貨各方爭議,逐漸形成一種習慣做法,即船舶發生危險時,由船長做出拋棄的決定,同時規定因拋棄引起的損失,由獲益的船貨各方進行分攤。這就是共同海損分攤原則,直到公元前916年,由羅地安海商法所采用,并正式規定:“為了全體利益,減輕船只載重而拋棄船上貨物,其損失由全體收益方來分攤。”這一共同海損分攤原則是海上保險的萌芽。海上保險的產生與發展1011公元前9世紀,隨著海上貿易的發展,地中海的一些城市開始流行船舶和貨物的抵押貸款制度。船舶和貨物抵押貸款是指船主為取得航海資金,于是將船舶或貨物作抵押向貸款人貸款。如果船貨安全抵達目的地,借款人就必須將本金及高額利息如數歸還貸款人。如果船貨在中途失事受損,則不必歸還部分或全部貸款。由于債主承擔了船舶航行安全的風險,因此它的利息比一般借款要高得多。公元533年,在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編纂的法典中,對船舶合伙抵押貸款的利息作了規定,規定不得超過一般借款利息的一倍。當時普通的放款利率一般為6﹪,即限制在12﹪。船舶和貨物抵押貸款是原始形態的海上保險。美洲大陸發現以后,英國的對外貿易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保險業的中心轉移到了英國。1568年12月,倫敦市長批準成立了第一家皇家交易所,為海上保險提供了交易場所。交易所的做法取代了以前在露天廣場上交易的習慣;1575年,英國女王特許在皇家交易所內成立保險商會,保險商會的主要職能是制定標準保單和條款,同時也辦理保單登記手續;1601年,英王頒布了第一部有關海上保險的法律,以解決日益增多的海上保險糾紛案件。總之,英國在近代海上保險的發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意大利是近代海上保險的發源地。到14世紀中期,意大利北部經濟十分繁榮,是國際貿易的中心。在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等地,出現了類似現代形式的海上保險合同,一開始僅是口頭上的,后來出現了書面形式。現在世界上發現的最古老的一張保險單,是一名叫喬治·勒克維倫的熱那亞商人在1347年出立的一張船舶承保單。隨著海上保險的發展,保險賠償糾紛也日益增多,為規范海上保險,相關的法律也逐步出現。例如,在1468年,威尼斯制定法令,以保證保單實施和防止欺詐行為;1523年佛羅倫薩制訂了一部較完整的保險條例,規定了標準保單的格式等。1213勞合社在海上保險的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683年,英國人愛德華·勞埃德在泰晤士河畔開設了一家咖啡館,顧客主要是經營遠洋航海業的船東、船長、商人、經紀人和高利貸者。這些人經常在咖啡館交換航海信息,達成海上保險交易,該咖啡館逐漸成了海上保險交易的中心。為了給交易雙方提供充分的信息,1696年勞埃德咖啡館開始出版《勞埃德新聞》,每周三期,主要內容是海事航運消息,并登載拍賣船只的廣告。到1734年,《勞合社動態》出版,該出版物刊登了有關海上保險更為詳盡的消息,并成為具有國際影響的刊物。隨著保險業務的日趨擴大,原有的咖啡館已經無法滿足交易者的交易要求。于是在1771年,79個勞埃德咖啡館的顧客各出資100英鎊,另選新址,專門經營海上保險業務,成為一個專門經營海上保險業務的保險人組織。到1871年,英國議會通過法案,批準勞合社為一個社團組織。14
在英國海上貿易迅猛發展的同時,西班牙的對外貿易也進入了發展的黃金階段。不斷擴大的海上貿易帶動了海上保險發展,政府也不斷頒布法令加以規范。早在1435年,西班牙就制定了旨在防止欺詐的法典《巴塞羅那法典》。1556年,西班牙又頒布法令對經紀人加以管理。1563年,西班牙國王菲力浦二世制訂了《安特衛普法典》,該法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航海法令,第二部分是海上保險法令及保單格式。隨后,法國、荷蘭、德國均頒布了有關海上保險的法令,進一步規范了海上保險。后來海上保險成為國際保險的主要內容,也是涉及國際法律和公約最多的一種獨立險種。火災保險是繼海上保險之后出現的又一種主要的傳統保險業務,它將近代保險的業務范圍由海上擴展到陸地,從而開辟了保險發展的廣闊空間。在火災作為一種近代保險業務產生之前,經歷了一個較長的孕育階段。在15世紀之前,歐洲國家的手工業者就建立了行會性質的火災互助機制,當參加行會的成員遭受火災時,由行會給予援助。德國是早期火災保險產生并有影響的一個重要國家。1591年,德國漢堡市的釀酒業者為了規避火災帶來的危險,成立了火災合作社,隨后這種組織迅速發展;1676年,由46家保險合作社合并成立了漢堡火災保險社,使相互保險形態的火災保險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發展。火災保險的產生與發展1516真正促使火災保險大發展的是英國。1666年9月2日英國倫敦發生了一場大火,大火連燒了四天四夜,燒掉了全市85﹪以上的房屋,受害者高達13000多戶,無家可歸者達20多萬人,損失1000萬英鎊以上。這場大火促使人們思考如何解決火災損失問題。1667年牙醫尼古拉·巴蓬開始在倫敦經營房屋保險事業,1680年巴蓬得到了贊助者的出資,擴資成立了火災保險公司。在保費的收取標準上,巴蓬采用了差別費率,他按照房屋結構計算保費:磚石建筑物的費率為2.5﹪,木屋的費率為5﹪。這一在保險中運用差別費率的方法沿襲至今,是近代保險的一個重要特點,巴蓬也因此獲得了“近代保險之父”的美譽,并開創了火災保險的新時代。17與財產保險的原始階段相比,近代保險階段不僅確立了財產保險的籌資和補償原則,而且保險單走向格式化,并有專門的機構來經營財產保險業務,保險自此走向規范化。183、現代保險制度的建立與發展18世紀是近代保險與現代保險的分界線。與近代保險相比,18世紀以后的保險發生了下列顯著變化:一是保險人大量出現,以股份公司形式組織的保險人日益增加;二是出現新的險種,如工業保險、汽車保險、人身保險、再保險和責任保險等;三是承保范圍與保險責任迅速擴大;四是保險經營技術和經營手段走向科學化,如大數法則和計算機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等。海上保險的進一步發展火災保險的進一步發展人身保險的產生與發展再保險的產生與發展責任保險的產生與發展信用和保證保險的產生與發展海上保險的進一步發展1884年,英國倫敦出現了“倫敦保險人協會”的工會組織,該組織致力于海上保險條款標準化的工作,它制訂了許多保險條款,這些條款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1906年,英國制訂了《海上保險法》,規定了標準的保單格式和條款。《海上保險法》被認為是一部權威的海上保險法典。美國最早的海上保險組織出現于1721年5月,是由約翰·科普森在費城開辦的。1792年2月美洲保險公司成立,這是一家股份制公司,該公司主要經營海上保險業。1882年,出現了類似于勞合社的組織。經過100多年的發展,海上保險早已成為保險業中的一項獨特保險業務,它通常由各國的海商法規范,并最早走向國際化。19火災保險的進一步發展1710年英國人查爾斯創辦太陽保險公司,把火災保險承保業務范圍由不動產保險拓展到動產保險,市場范圍也拓展為整個國家,費率的計算則進一步分化,太陽保險公司是最早的股份公司形式的火災保險組織。1736年美國人本杰明·富蘭克林組織了美國第一家消防組織,之后又于1752年在費城創辦了第一家火災保險社,開始了火災保險與防火消防的結合,使火災保險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進入19世紀之后,火災保險更是從單一責任走向綜合責任,演進為全面的財產保險,并迅速普及開來。工業革命后,機器大工業取代了手工業,這一時期火災保險迅速發展,股份制火災保險公司開始出現。
火災保險發展至今,雖然業務格局未有太大變化,但經營技術與承保風險、以及業務的廣度與深度又均達到了相當成熟的高度,成為一項普及性的財產保險業務。20人身保險的產生與發展15世紀末,歐洲盛行奴隸販賣活動,許多奴隸販子將奴隸作為貨物投保海上保險。這就產生了以人的生命作為保險標的的保險。1551年,德國紐倫堡市長博爾茨創立了一種兒童強制保險制度。1656年意大利銀行家倫佐·佟蒂提出了一項聯合養老辦法,這個辦法就稱為“佟蒂法”。17世紀著名的天文學家哈雷,在1693年以西里西亞的勃來斯洛市的市民死亡統計為基礎,編制了第一張生命表,從而推動了人身保險向更廣闊的領域發展1762年辛普森創立人壽及遺囑公平保險社,建立以科學數理基礎為特點的人身保險,實現了保險當事人權利義務的真正對等。1774年英國頒布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人身保險法,要求投保人必須具有可保利益,以防止道德風險的產生,進一步促進了人身保險的健康發展。目前在世界保險業務中,人身保險業務占全部保險業務的50﹪以上,而人身保險業務最發達的日本,其人身保險業務占保險總量的70﹪以上。21再保險的產生與發展17世紀中葉,英國的皇家交易保險公司和勞埃德咖啡館就已經開始經營再保險業務。在隨后的100多年中,歐洲大陸的一些國家相繼通過相關法令,使再保險業務的經營獲得合法地位。早期的再保險以臨時再保險為主,由于臨時再保險采取逐筆磋商的辦法,手續繁瑣,聯系松散,已不能滿足保險業發展對再保險的要求。于是在臨時再保險的基礎上,合同再保險出現了。這種方式使分保雙方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業務聯系,簡化了分保手續,大大提高了再保險業務開展的效率。1813年,紐約鷹星火災保險公司與聯合保險公司簽訂了最早的固定分保合同。從19世紀中葉開始,專門從事再保險業務的保險人陸續出現。1852年,德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專門再保險公司,即科隆再保險公司。1863年瑞士再保險公司成立,1890年美國再保險公司成立,1907年英國的商業綜合再保險公司成立。22責任保險的產生與發展責任保險的產生是社會文明進步尤其是法制完善的結果。它是一種以被保險人的民事賠償責任為保險對象的保險,是對無辜受害者的一種經濟保障。責任保險起源于法國。早在19世紀初,拿破侖法典中就有責任賠償的規定。1855年英國開辦了鐵路承運人責任保險。以后又陸續開辦了雇主責任保險、會計師責任保險和醫生責任保險等。進入20世紀以后,大部分資本主義國家對公共責任采取了強制保險的辦法。目前責任保險的賠償已遠遠超過了一般財產保險的賠償,責任保險已經成為制造商和自由職業者不可缺少的一種保險。23信用和保證保險的產生與發展信用和保證保險是隨商業信用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保險業務,它是由保險人為被保險人向權利人提供擔保的一種保險。1702年英國首先創辦了雇主損失保險公司,開展了誠實保證保險業務。它主要承保被保險人因雇員的某些行為,如偷盜、挪用公款等造成的經濟損失。1840年和1842年,英國又相繼成立了保證社和保證公司。美國在1876年也開展了誠實保證保險業務。目前,信用和保證保險已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險種。西方國家的保險公司對貨物的買賣、租賃、工程承包等合同都提供信用和保證保險的服務。目前除了誠實保證保險外,還有合同保證保險、供給保證保險、出口信用保證保險等。2425(三)世界保險業發展的特點保險承保范圍日益擴大,新險種不斷增加保險金額增大,保險索賠增多保險規模不斷擴大,競爭日趨激烈發展中國家保險市場日益形成與壯大保險承保范圍日益擴大,新險種不斷增加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尖端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新的風險不斷發生。保險從傳統的貨物運輸、船舶、汽車、飛機、房屋、財產、人身等為對象的各種險種,發展到海洋開發、人造衛星、航天飛機、核電站保險等,保險范圍不斷的擴大。在壽險領域,新的風險不斷出現,新的保險需求也不斷產生。例如,日本推出嚴重慢性疾病保險,美國推出“變額保險”,英國甚至推出了“瘋牛病保險”,并獲成功。近幾年來,恐怖活動頻繁,治安問題嚴重,還催生了勒索綁架保險。總之,隨著保險需求的不斷變化,保險險種也在不斷創新。26資料
太保產險為“風云一號D”保險
2002年5月15日上午9時50分,“風云一號D”衛星在位于陜西苛嵐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太保太原分公司和福州分公司共同承保了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的一切財產險,保險金額高達3億元人民幣。此外,按照保監會和中國航天保險聯合體業務部的要求,太平洋產險作為中國航天保險聯合體的副主席單位,承擔了該衛星發射保險項目12.74﹪的份額,保險金額為人民幣2548萬元。27保險金額巨大,保險索賠增多
隨著投保財產價值的增大,保險金額也越來越高。一艘萬噸油輪、一架波音飛機、一顆人造衛星、一座核電站,它們的價值少則幾千萬,多則上億,一旦發生保險責任范圍內的事故,索賠金額自然十分巨大。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生了16起損失超過32億美元的巨大災害,而整個80年代,則很少發生超過10億美元的災害。1992年,全世界的保險損失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峰,這一年,共損失了271億美元,主要由于自然災害和人為事故,如美國發生的安德魯颶風造成了155億美元的損失,發生在洛杉磯的暴亂造成了7.75億美元的損失,發生在倫敦的炸彈爆炸事件造成了12.2億美元的損失。面對如此巨額的保險標的,保險人只能借助于再保險或共同保險來保證自己業務經營的穩定。28資料一
韓國釜山空難(2002.4.15簡稱“4·15”空難)、中國大連空難(2002.5.7簡稱“5·7”空難),兩次空難飛機均為全損,兩架飛機機身險保額合計為3210萬美元,還有尚未最終確定金額的責任險賠償,合計賠付金額是巨大的。但是因為民航的大多數飛機都是租賃的,根據租賃合同中的66條款,66﹪的航空保險份額必須分到國際保險市場,而按我國《保險法》,中國再保險公司也要接受20﹪的法定份額。這樣直接承保人只留下了14﹪的份額。29資料二
2001年發生的美國“9·11”事件,對保險業和再保險業帶來的沖擊,使業內外人士重新審視再保險的重要性。據不完全統計,“9·11”事件造成的保險損失預計將在300億到700億美元之間,其中70﹪以上的賠款將通過再保險方式進行攤賠。30
從保險經營主體看,19世紀初全世界只有保險公司30家,到20世紀90年代初全世界保險公司超過1萬家。從保費收入看,全世界保費收入1950年為207億,1991年達到14140億美元。在近40年里平均增長10﹪左右。另外衡量保險發展水平通常使用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這兩個指標,保險深度指保費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它反映了一個國家的保險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保險密度指按全國人口計算的人均保費額,它反映了一個國家國民富裕程度。總體上看,發達國家的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大大高于發展中國家。1996年,壽險保險深度較高的國家有南非和日本,其保險深度均在10﹪以上,最低的國家是越南和卡塔爾,其保險深度幾乎為零。1998年,保險密度最大的兩個國家是日本和瑞士,達到了4000美元以上,其他工業化國家的保險密度則在1200美元至2100美元之間,而發展中國家的保險密度幾乎都在100美元以下。保險規模不斷擴大,競爭日趨激烈31發展中國家保險市場日益形成與壯大發展中國家的保險業由于歷史和經濟條件的限制,還處于落后的狀態。1993年世界保費總收入中,北美洲、歐洲和日本占了90﹪以上,發展中國家所占份額低于10﹪。但是發展中國家已經充分認識到保險業發展對經濟的重要作用,紛紛采取措施保護民族保險業,振興民族保險業。發展中國家民族保險市場在世界保險市場中的份額比重正在逐年提高。3233(四)中國保險業發展的特點
發展歷程發展特點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策341、發展概況中國古代的倉儲制度與保險萌芽中國現代保險業的出現與發展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前的中國保險業改革開放后的中國保險業中國古代的倉儲制度與保險萌芽中國古代社會的自然環境、經濟條件和集權政治特征,決定了中國古代保險思想萌芽的與眾不同。受東方國家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度、重農抑商的傳統觀念以及地理環境的影響,一方面,維護封建統治穩定的帶有社會保險性質的賑濟制度出現得很早并得到發展;另一方面,商業保險的萌芽出現得很晚,民間和商業性質的保險發展滯后。古代中國的幾種典型的倉儲制度中國古代商業保險的萌芽35中國古代的幾種典型的倉儲制度
⑴委積。周朝發展起來的一種倉儲制度,少量為委,大量為積,是指儲蓄的意思。周朝已經著手建立分層次的各級倉儲制度,既有平時的扶助,又有兇荒年分的大量賑濟,各級倉儲的不同功能和作用都有明確的規定。⑵常平倉。漢朝宣帝建立起常平倉。即在豐收年景糧食價格較低時,國家以高于市場價格的價格大量收購入庫,以免谷賤傷農。而在歉收年景,國家以低于市場價格的價格大量拋賣,以平抑糧食價格。同時,常平倉中的糧食又可備賑。在自漢以后各朝代中,建立常平倉者甚多,但是常平倉的缺陷也十分明顯,它的資金來源于各級官府的財政收入,當財政收入難以為系時,常平倉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⑶義倉。義倉也源于漢代。而且自漢以后,各朝均有義倉設立。義倉不同于常平倉之處在于常平倉通常是運用官府的資金來進行糧食和實物的囤積、買賣和賑濟,而義倉則是在官府的組織下,按人頭和田畝抽取費用,后世逐漸發展為民間自愿交納,自行管理。義倉的缺陷在于:原先的按人頭或按畝強征,實際上是變相的增加賦稅,農民負擔沉重。⑷廣惠倉。廣惠倉也是一種古代實物形式的后備倉儲制,主要集中于宋朝。廣惠倉與義倉不同在于它是由官府賦稅出資的,主要用于平時扶助老、幼、貧、病,這是與常平倉的不同之處。36中國古代商業保險的萌芽
中國古代民間保險的萌芽主要集中于貨物運輸方面,如鹽運、艚船、鏢局、麻鄉約。⑴鹽運與艚船的補償方式出現于清代。當時四川生產井鹽,將井鹽由水路運出川,路途風險很大。政府從官鹽稅收中提取錢款,發生損失后,進行經濟補償,以保障鹽運的正常進行。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生活在遼河和鴨綠江流域的船戶為了減少遭遇水上危險或盜匪搶劫帶來的經濟損失,自發組織起名為“艚船會”的互助組織,向會員收取會費,當船舶遇險時給與補償和救濟。⑵鏢局是一種帶有保險性質的武裝押運組織。在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貨物運輸得到了充分發展,為保證其安全,鏢局出現了。鏢局的具體任務就是武裝押運,貨主給鏢局一定的費用,類似于保險費或運費。如護送人路上失鏢,鏢局要賠償損失。隨著交通運輸的不斷發展和近代保險業的興起,鏢局這種包含保險成分的民間保衛組織逐漸被淘汰。⑶麻鄉約是清末民初活躍在云南、貴州、四川一帶的民間運輸組織。它經營客運、貨運、郵遞信件和匯兌業務,并承擔運輸過程中損失的賠償。37
中國的現代保險業是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而出現的,自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始,外國勢力就進入中國并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民族保險業雖然有所發展卻始終未能擺脫受外國保險公司支配的局面。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后,形勢才發生了根本變化,外國保險公司的壟斷地位被徹底打破,國營保險公司控制了保險市場。中國現代保險業的出現與發展外商保險公司壟斷時期民族保險業的開創和發展時期38外商保險公司壟斷時期在中國,現代形式的保險業是隨著帝國主義勢力的侵入而傳入的。1805年,經營中國貿易的英國商人在廣州開設了于仁保險公司,這是外商在中國開設最早的保險公司,主要經營與英國貿易有關的運輸保險業務。之后又出現了其他一些英資保險公司,如楊子保險公司、太陽保險公司、巴勒保險公司,他們壟斷了中國的保險市場,一切條款、費率都由外商制定。19世紀下半葉,為了維護清政府的統治,發展民族工商業,以曾國藩、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發起洋務運動,民族保險業隨之產生。39民族保險業的開創和發展時期1875—1913年1875年義和公司保險行在上海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家自辦的保險機構,它打破了外資保險機構對中國保險市場的壟斷。1876年清政府命令招商局設立仁和保險公司,1878年又設立濟和保險公司,后來將這兩個保險公司合并為一家,成為仁濟和保險公司,該公司承保財產保險。1899年中國永年人壽保險公司成立,這是第一家中國人經營的人壽保險公司。由于當時中國沒有法令制度,所以只有執行英國的保險法。1905年成立了上海保險工會,為同業公會組織的發展打下了基礎。1912年設立了華安合群人壽保險公司40411914—1918年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帝國主義放松了對我國的經濟侵略,使得舊中國的工商企業得以迅速發展。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帝國主義國家又回頭來加緊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的民族工商業又受到外資的擠壓。英國的部分保險公司繼續留在中國經營美國的國外保險協會在中國也設立了機構1916年我國成立了中國環保保險公司、永寧保險公司和華生保險公司。1917年成立了永安保險公司和先施置業保險公司等。421919—1925年在華營業的國外保險公司重新對我國的民營保險公司大加排斥和控制我國民營保險公司同外資保險公司進行斗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組成“華商保險同業公會”,各公司互相進行不支付手續費的再保險業務。共同組織“船險委員會”,統一制定船險的條款和費率等。總體上說,這一時期外商公司壟斷中國保險市場的格局仍沒打破,他們組織洋商保險行業公會,壟斷了保險規章、條款及費率的制訂。1929年12月30日,國民黨政府公布的《保險法》就由于外商的反對未獲施行。日本也在中國設立了保險機構431926—1937年中國保險業出現新跡象,即中國的官僚資本相繼進入保險業。1931年,中國銀行開辦了中國保險公司;1935年中央信托局成立了保險部;1941年,中國農業銀行創辦了中國農業保險公司;1943年12月,交通銀行創辦了太平洋保險公司。1938—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上海的部分外資和中資保險公司關閉或轉移,重慶開始成為內地保險市場的中心。1945—1949年抗戰勝利后,各官僚資本及民營資本將其總公司從重慶遷回上海。美資保險企業取代了英資保險企業,占據了主導地位。到1949年上海臨近解放的時候,約有中外保險公司400家左右,其中華商保險公司只有126家。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的保險業走過了相當曲折的發展歷程,從整頓舊中國的保險市場到發展國內的保險業務,再到全面停辦國內保險業務,歷史為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起落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這段時期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歷程。新中國的保險業44新中國保險事業的形成和發展(1949-1957)人民保險事業的創立和發展:1949年10月20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北京成立,標志著新中國統一的國家保險機構的誕生,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家國有保險公司。對舊中國保險市場的整頓和改造:首先,對官僚資本保險公司進行接管。其次,對民族資本保險公司進行整頓和改造最后,對外商保險公司實行限制政策1952年12月,外國保險公司在華的壟斷地位徹底改變,種種特權被取消,業務來源銳減,至年底已全部自動申請停業,退出中國保險市場。從此,中國國內保險業務開始了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獨家經營的局面。45新中國保險事業的停頓(1958-1978)1958年10月,西安全國財貿工作會議提出:人民公社化后,保險工作的作用已經消失,除國外保險業務必須繼續辦理外,國內保險業務應立即停辦。這樣,從1959年5月起,國內保險業務全部停辦,僅辦理國外業務。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受左傾思潮的影響,不少人認為保險不適用于我國公有制國情,辦理再保險得不償失,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決定停辦國際分保業務,涉外保險人員一度減到9人。46躍進輪(觸礁)事件我國第一艘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萬噸巨輪“躍進”號(新中國“泰坦尼克號”),于1963.4.30裝載12000噸玉米,從青島首航赴日本。5月1日沉沒。1963.4.1向人保投保125萬英鎊,人保自留21萬英鎊,104萬英鎊的責任向法、英、美、蘇等20個國家的90家保險公司分保,全部索回的賠款可以到國外市場購買兩艘同樣的船舶。4748新中國保險事業的恢復(1979-1985)1979年4月,國務院做出了逐步恢復國內保險業務的重大決策。1979年,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分行長會議紀要》,明確提出逐步恢復國內保險業務1980年12月,除西藏以外各地恢復人民保險公司分支機構49新中國保險事業逐步完善(1986至今)1、傳統保險業向現代保險業發展的探索時期(1986-1997)(1)股份制保險公司相繼成立(2)保險法頒布實施(3)引進保險營銷新模式50(1)股份制保險公司相繼成立1979年開始恢復國內財產保險業務時全國僅一家保險公司——中國人民保險公司。1986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設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牧業保險公司”,專門經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場內部的種養兩業保險。打破了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獨家壟斷保險市場的局面。1988年,由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和深圳工商銀行合資成立的平安保險公司在深圳蛇口成立。1992年9月,平安保險公司更名為“中國平安保險公司”,成為第三家全國性綜合性保險公司。511987年,中國人民銀行批準交通銀行及其分支機構設立保險部。1991年,中國人民銀行要求保險業與銀行業分業經營、分業管理,批準交通銀行在其保險部的基礎上組建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成為繼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之后成立的第二家全國性綜合性保險公司。1992年,美國友邦保險公司上海設分公司1996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改組為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下設中保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和中保再保險有限公司,實行產、壽險分業經營。52(2)保險法頒布實施1985年3月3日,國務院頒布實施《保險企業管理暫行條例》是新中國成立之后第一部對保險企業管理的法律文件。1992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頒布,對海上保險合同作出了規定。1995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保險業邁進了法制建設的新時期。(2002年和2009年做過兩次修訂)53(3)引進保險營銷新模式1992年9月,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經批準在上海設立分公司,經營人壽保險業務和財產保險業務。友邦上海分公司引進壽險代理人制度,對中國保險市場的營銷體制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激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