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第二輪復習-第9課時-文化與生活課件-_第1頁
高考政治第二輪復習-第9課時-文化與生活課件-_第2頁
高考政治第二輪復習-第9課時-文化與生活課件-_第3頁
高考政治第二輪復習-第9課時-文化與生活課件-_第4頁
高考政治第二輪復習-第9課時-文化與生活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9課時文化與生活第三部分文化生活2.2010屆高中總復習·第一輪(語文)

熱點看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1.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調發展。加強對外文化體育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讓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再展輝煌。3.

2.“十二五”期間,沈陽市加快重點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產業基地建設,積極發展出版印刷、娛樂演出、動漫制作、文化旅游等四大主導產業和影視傳媒、創意設計、廣告會展、數字內容等四大新興產業。加大文化產業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力度,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促進文化產業擴大規模、提高效益。培育龍頭企業,充分發掘沈陽市文化底蘊和資源優勢,打造具有地域和民族特點的文化品牌,擴大區域文化影響力和知名度。4.1.從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我國為什么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1)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在經濟發展中,文化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文化產業的發展使得文化消費更加豐富,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5.(2)文化在綜合國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振興文化產業,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3)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條重要途徑。6.

2.結合沈陽文化產業的發展,說明應如何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1)在吸收和借鑒的基礎上推進文化創新,是增強文化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必須大力推進文化創新。(2)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弘揚主旋律,依靠大眾傳媒,更好地發展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3)要發揮人民群眾在發展文化產業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文化資源優勢,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7.

1.江蘇省“十二五”期間將實現文化強省的跨越發展,其重要標志之一是使文化產業盡快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以文化人”是文化的最高境界。因此,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必須()A.最大限度提高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B.發揮文化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建設人民的精神家園C.著力提高文化創新能力,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D.加強文化的交流、借鑒和融合,提升文化競爭力8.解析:選B。題旨強調江蘇省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中,“以文化人”作為最高境界,B項符合題意。A項錯誤,排除。C、D兩項與題意無關。9.

2.“攔街福”是溫州特有的傳統文化活動。今年的“攔街福”把傳統民俗與現代城市流行元素相結合,把傳統文化體驗與文化產業發展相結合,賦予傳統“攔街福”新的時代內涵。這表明()①文化生產力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②文化發展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③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④傳統文化要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解析:選D。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對經濟的發展起決定作用,①錯誤。③說明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但與題干中“賦予時代內涵”不符。“攔街福”這一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在今天流行,是因為其不斷創新,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故選D項。11.例1:(2011·天津·4)臺灣果農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餅中,使之具有雙重口味,并別出心裁地將其取名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該商品推向市場后受到消費者熱捧。這體現了A.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B.文化創新決定社會實踐的發展C.文化總能推動經濟的發展D.文化發展要以經濟發展為基礎12.【解析】本題考查文化與經濟的關系相關知識,強調文化與經濟的相互交融。B項表述錯誤,應是社會實踐決定文化創新;C項表述也錯誤,錯在“總能推動”,也有可能起阻礙作用;D項強調的是經濟的基礎作用,與題意無關;A正確表明了文化與經濟的交融關系。故選A。13.例2:(2011·浙江·31)“豎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認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亞就成了無禮的肢體語言;吃面條時發出聲音,日本人和韓國人覺得很正常,而英國人可能感到不舒服。這類現象表明A.各地的文化幾乎沒有共同性B.一種行為是否影響人們的交往取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對同一行為的評價是不同的D.同一行為在不同的文化中會有不同的含義14.【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對人的影響,具體而言,考查文化影響人的交往行為與交往方式,文化對人的影響來源于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A項表述錯誤,錯在“幾乎沒有共同性”;B項表述錯誤,錯在“一種行為是否影響人們的交往”,應是一種行為對交往有什么樣的影響;C項強調對行為的評價,與題意無關;D項正確表達了題意。故選D。15.例3:(2011·全國新課標卷·3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媽祖被譽為“海上女神”,傳說媽祖姓林名默,宋代時出生在湄洲灣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內)。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濟世。媽祖去世后,人們在湄洲島建廟祭祀。宋元以后,隨著閩南海上貿易和漁業不斷發展,船工漁夫越來越多,媽祖信仰越傳越廣,媽祖從湄洲逐漸走向世界。據統計,目前世界上有媽祖廟5000多座(其中中國臺灣800多座、港澳地區50多座),遍布20多個國家和地區,信奉者2億多人。16.每逢媽祖出生和升天紀念日,福建、臺灣、香港、澳門等地都隆重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弘揚媽祖信俗蘊涵的傳統美德,促進文化交流。近年來,到湄洲來祭祀媽祖的臺灣同胞、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和海外華裔、華僑越來越多,媽祖文化日益成為凝聚華人、華僑的重要精神紐帶。17.2009年,媽祖信俗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1)結合材料和所學文化生活知識,說明為什么媽祖文化具有凝聚華人、華僑的作用。(2)結合材料并根據所學的文化生活知識,就如何更好地發揮媽祖文化的作用提出兩條建議。18.【解析】第(1)問從媽祖文化切入考查文化的作用等有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回答好該問,首先要注意設問中的幾個限制條件:一是“結合材料”,二是“文化生活知識”,三是“說明為什么媽祖文化具有凝聚華人、華僑的作用”。一定要圍繞“媽祖文化具有凝聚華人、華僑的作用”這一主旨作答。其次,分析任何一項文化活動的作用,要注意從三個層面作答:一是該文化活動對文化本身的作用,二是該文化活動對社會中的經濟、政治、綜合國力的作用,三是該文化活動對個人的作用。最后,要注意從材料中獲取和解讀有效信息。19.【解析】第(2)問的答案具有開放性,體現了新的課改理念要求。如何更好地發揮媽祖文化的作用,可以結合材料并根據所學的文化生活知識分析,也可以結合學生自己“知識庫”中的知識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0.答案:(1)媽祖文化影響廣大華人、華僑的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豐富其精神生活,滿足其精神需要。促進了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