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蘇區振興公園建設項目_第1頁
贛州蘇區振興公園建設項目_第2頁
贛州蘇區振興公園建設項目_第3頁
贛州蘇區振興公園建設項目_第4頁
贛州蘇區振興公園建設項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可自由復制編輯word文檔可自由復制編輯蘇區振興公園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第一章總則 11.1項目的由來 11.2評價重點 21.3環境保護目標 2第二章項目概況與工程分析 32.1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32.2污染源分析 5第三章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123.1水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123.2大氣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123.3噪聲環境質量現狀 123.4周邊污染源調查 12第四章污染物防治措施 134.1施工期 134.1.1施工期廢水防治措施 134.1.2施工廢氣防治措施 134.1.3施工噪聲及振動防治措施 154.1.4固體廢物防治措施 154.1.5水土流失、防洪措施 154.2營運期污染防治措施 174.2.1污水防治措施分析 174.2.2廢氣污染防治措施 184.3噪聲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194.4固體廢棄物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194.5公園景觀維護措施 194.6農藥污染生態效應防治措施 21第五章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225.1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 225.1.4施工期固體廢物影響分析 255.1.5施工期生態評價 265.2運營期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275.2.1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與分析 275.2.3聲環境影響預測與分析 335.2.4固廢影響預測與分析 345.2.5社會、景觀、生態影響分析 35第六章公眾參與 386.1公眾參與的目的 386.2公眾參與的的形式和程序 386.3公共參與調查結果 396.4公眾參與結論 39第七章清潔生產分析 417.1施工期的清潔生產分析 417.2營運期的清潔生產分析 427.3節能措施 427.4清潔生產結論 43第八章總量控制 448.1總量控制因子 448.2污染物總量控制分析 44第九章環境經濟損益分析 459.1環保投資估算 459.2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 45第十章產業政策與城市規劃符合性分析 4710.1與產業政策的相符性 4710.2與城市發展規劃符合性 4710.3項目選址合理性分析 47第十一章結論 4911.1結論 49word文檔可自由復制編輯第一章總則1.1項目的由來依據《贛州市贛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2015)》、《贛州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05-2020)》提出“使贛州成長為南中國著名并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新的熱點旅游目的地”的發展目標。并在開發思路中提出了由政府主導開發一批郊野公園。郊野公園是城市居民閑暇休憩的最重要的場所之一。在珠三角地區,郊野公園作為政府建設的公共場所,得到廣大城市居民的青睞,最為成功的例子如廣州的白云山、深圳的蓮花山等。同時,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郊野公園周邊的地價越來越具有競爭力。因此,在贛州市域范圍內,由當地政府主導建設一批離縣城在10km之內的郊野公園作為休憩空間,最終達到為未來的發展預留空間的目的。2012年6月28日,《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1號)正式出臺,《若干意見》的出臺,是一項關乎贛南人民千秋福祉的重大戰略決策,凝聚了黨中央和國務院對贛南人民的深切關懷。在此背景下,依據楊仙嶺風水文化旅游情況,結合大力發展振興贛南蘇區建設的契機,提出建設中央蘇區振興公園項目。項目建設地點位于贛州市章貢區沙河鎮楊仙嶺風水文化旅游區內,項目屬于贛州市峰山國家森里公園范圍。項目北面臨近貢江,經323國道距贛州市僅10公里,項目總占地面積約291175平方米,初步擬定工程建設總面積約9750平方米,總投資額8618.64萬元。為切實做好項目的環境保護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國務院第253號令《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環境保護部令第2號)和《江西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贛州城投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于2013年4月委托贛州市環境科學研究所承擔該公司蘇區振興公園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我所接到委托后,立即組織有關技術人員對該項目建設地點及其周圍的自然環境進行踏勘調查,并收集了該項目有關建設及技術資料。在對該項目進行分析、評價的基礎上,編制了本環境影響報告書,呈報贛州市環境保護局,待審批后,作為環境項目保護管理依據。1.2評價重點在擬建項目排放的各種污染物中,對周邊環境影響最為顯著的為水污染物和大氣污染物。其中,水污染物中的主要污染因子為pH、COD、SS、BOD、NH3-N等常規污染因子;大氣污染物中的主要污染因子為CO、NO2等;對于上述污染物,如果防治措施運行不當或防治效果不理想,會對周邊的地表水環境質量、大氣環境質量造成污染。因而,本次環境影響評價的重點為:水環境影響評價、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污染物防治措施、清潔生產等內容。1.3環境保護目標根據擬建工程所在地周圍的自然環境,以及建筑設施分布狀況,項目評價范圍內無珍貴的野生動、植物保護資源,無國家和地方指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勝古跡、自然保護區等特殊敏感對象,擬建工程各主要環境保護目標見表1-7。表1-7主要環境保護目標類別主要保護目標規模直線距離方位保護級別地表水環境貢江629m約600m北面《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贛江萬安水庫萬安飲用水源區北面80km設計取水規模為20000m3飲用水源取水口環境空氣沙河鎮河頭村約200人,50戶約1000m西南面《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沙河鎮楊坑村約60人,15戶約300m東北面沙河鎮華林村約150人,38戶約2000m南面贛縣凱華白鷺灣住宅小區(四區)約7350人,2100戶約1500m西北面贛南客家名人公園約2200m西面聲環境廠界--1m四周《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和4a類標準第二章項目概況與工程分析2.1建設項目基本情況2.1.1項目名稱和地點項目名稱:蘇區振興公園建設項目建設單位:贛州城投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建設地點:贛州市章貢區沙河鎮楊仙嶺風水文化旅游區內,北面臨近貢江,經323國道距贛州市僅10公里,項目地理位置詳見附圖一。建設性質:新建建設總投資:本項目總投資8618.64萬元人民幣。2.1.2聯系人和聯系方式單位名稱:贛州城投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李勃聯系人:曾主任聯系電話/p>

郵編:341000通訊地址:開發區華堅南路西側星洲灣小區

2.1.3項目建設規模本項目總投資8618.64萬元,項目總占地面積約291175平方米,由贛州城投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結合項目區所處的位置及其定位,初步擬定工程建設總面積約9750平方米,主要建設公共服務區、生態防護林區、振興主題區及市民休閑區四大區域。項目具體建設內容如下:1、公共服務區eq\o\ac(○,1)親水景觀:建設兩個親水景觀設施,用地面積3900平方米;eq\o\ac(○,2)生態停車場:用地面積1280平方米;eq\o\ac(○,3)集散中心:位于323國道旁,用地面積18710平方米。2、生態防護林區eq\o\ac(○,1)頌黨亭:用地面積30平方米;eq\o\ac(○,2)惠民亭:用地面積30平方米;eq\o\ac(○,3)展望亭:用地面積30平方米;3、振興主題區eq\o\ac(○,1)振興廣場:用地面積1229平方米;eq\o\ac(○,2)迎春臺:用地面積400平方米;eq\o\ac(○,3)飛躍臺:用地面積280平方米;eq\o\ac(○,4)緬懷臺:用地面積280平方米;eq\o\ac(○,5)塔前廣場:用地面積600平方米;eq\o\ac(○,6)振興塔:建有一處,共9層,塔高66米,塔基寬38米,用地面積1250平方米,建筑面積7500平方米;eq\o\ac(○,7)塔后廣場:用地面積2120平方米;eq\o\ac(○,8)臺階:共486個臺階,用地2463平方米;eq\o\ac(○,9)生態停車場:建有1處,共28個車位,用地面積1700平方米;eq\o\ac(○,10)公共服務中心:臨近生態停車場,建筑面積380平方米;eq\o\ac(○,11)接待中心:臨近園區車行道,建筑面積450平方米。4、市民休閑區市民休閑區臨近振興主題區,其內建有一座塔影亭,用地面積30平方米。5、園路工程本項目與323國道連接道路,及公園內各功能分區之間聯系的道路工程。其中車行道建有1187米,應急道路393米,休閑道路1122米。6、與項目相應配套的消防工程、給排水工程、供電照明工程、環境治理及其他園林小品等。2.2污染源分析2.2.1施工期染源分析2.2項目現狀施工工程量較小,駐地施工現場設營地,施工人員30人,根據《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人均生活排水量定額取40L/d·人,則項目施工期生活污水量為1.2t/d(2448t/a)。工地廢水(車輛清洗水、施工機械等的清洗)隔油沉淀后循環利用或作為場地抑塵灑水用水。2.2公園內步游道等零散施工點施工產生的大氣污染物較少且施工場所較為分散,施工產生的影響可忽略不計。公園管理中心、停車場等施工產生的大氣污染物相對較多,大氣污染物主要有施工揚塵,施工車輛、動力機械燃油時排放少量的SO2、NO2、CO、烴類等污染物。其中施工揚塵是本工程施工時產生的主要污染物,揚塵排放方式主要為無組織間歇性排放,其產生量受風向、風速和空氣濕度等氣象條件的影響。揚塵主要來源于:①場地平整、土方清挖過程的地面揚塵;②物料堆放、裝卸過程產生的揚塵;③材料運輸過程產生的揚塵。2.2項目施工期噪聲主要來源于集中施工點施工機械噪聲和運輸車輛噪聲。施工噪聲和主要施工機械噪聲的類比調查結果見表2.2-1。表2.2-1主要施工機械和車輛噪聲級機械設備測距(m)聲級(dB)裝載機590平地機590鏟土機593挖掘機584打樁機1595~105拌和機290振搗機1581卡車7.5892.2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包括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主要包括一些建筑廢棄料、包裝袋等,這部分固廢大都可直接回收利用,其產生量較難估算。擬建項目施工高峰期各景點施工人員總計約30人,按每人每天排放生活垃圾按0.5kg計算,則生活垃圾每天產生量為15kg/d(7.65t/a)。①污水量園內綠化用水經植被吸收及地表滲透、消耗損失,不外排。每年運營360天,其中平日共240天,節假日共120天。平日游覽人數約為1000人左右,節假日游覽人數約為3000人左右。游客每人用水定額為20L/人;則節假日游客生活用水量約60m3/d;平日游客生活用水量約20m3/d,職工生活用水量0.5m3項目生活污水日平均排放量為27.1m3,年平均總排放量為9744m3。②污水水質情況項目污水主要為工作人員及入園游客產生的生活污水,其水質較簡單,水質情況大體為:CODcr:250mg/L;BOD5:120mg/L;SS:150mg/L;NH3-N:25mg/L;pH:6.5~8。表2.2-2項目外排廢水污染源產排一覽表名稱項目CODcrBOD5SSNH3-N生活污水(9744t/a)產生濃度(mg/L)25012015025產生量(t/a)2.431.171.460.243排放濃度(mg/L)75124515排放量(t/a)0.7290.1170.4370.1462.3本項目不設餐廳,未配備備用發電機,大氣污染源主要為停車場的汽車尾氣,公園內公廁臭氣。(1)停車場的汽車尾氣項目不設地下車庫,僅設地面停車場,機動車停車位共56個,非機動車及摩托車停車位共1470個。根據建設單位預計,平日接待外來機動車輛約為80輛/d,節假日約為200輛/d,以下對公園停車場廢氣進行污染源強計算。汽車在進、出停車場時均為怠速行駛和啟動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汽車將有大量尾氣排放。根據對其他同類型停車場的類比調查和有關資料,停車場產生的主要污染物為汽車尾氣中所含的CO、NO2及HC。汽車尾氣主要污染物參見表2.2-3。表2.2-3汽車廢氣主要污染物污染物單位汽油車柴油車CO%3.8-6<2NO2ppm2000-5000<1000HCppm500-2500<2500①平均車流量根據建設單位提供,項目平日接待外來機動車輛80輛/d,節假日約200輛/d,每天進出停車場2次,以一天10小時進出停車場計算,則公園平日停車場每天的平均車流量為8輛/小時,節假日每天的車流量為20輛/小時。②汽車耗油量及廢氣污染物汽車耗油量與汽車狀態有關,根據統計資料及類比調查,車輛進出停車場(車速小于5公里/小時)平均耗油量為0.2升/分鐘,即0.15公斤/分鐘,正常行駛時(車速15公里/小時)時平均耗油量為0.1升/公里。汽油燃燒后產生的污染物將向周圍空氣排放。同時在相同的耗油量的情況下,汽車尾氣污染物排放量還與空燃比有關(空燃比指汽車發動機工作時,空氣與燃油的體積比)。當空燃比較大時(大于14.5時),燃油完全燃燒,產生二氧化碳和水,當空燃比較低時(小于14.5時),燃油不充分燃燒,將產生CO、NO2及HC等污染物。當汽車進出停車場時,平均空燃比約為12:1。據建設單位提供相關資料和調查,車輛在停車場的平均運行時間約為1分鐘,汽油燃燒后產生的污染物將向周圍環境擴散。汽車廢氣中CO、NO2及HC的濃度隨汽車行駛狀況不同而有較大差別,參考杭州市汽車尾氣監測數據統計及相關資料,汽車在怠速行駛時所排放的各種污染物濃度見表2.2-4。表2.2-4汽車廢氣中各污染物濃度污染物單位容積比備注CO%4.07怠速NO2%0.30怠速HC%0.12怠速③汽車廢氣中污染物源強汽車廢氣污染物排放按以下公式計算:廢氣排放量:D=QT(K+1)A/1.29式中:D——廢氣排放量,m3/h;Q——汽車車流量,v/h;T——車輛在停車場運行時間,min;K——空燃比;A——燃油耗量,kg/min。污染物排放量:G=DCf式中:G——污染物排放量,kg/h;C——污染物的排放容積比;f——質量和容積換算系數,kg/m3,fCO=1.25kg/m3,fNO2=4.14kg/m3,fHC=3.83kg/m3。由此可計算得到停車場高峰時段和平均車流量時段廢氣排放源強,如表2.2-5、表2.2-6所示。表2.2-5平日停車場汽車廢氣排放源強污染物廢氣排放量(m3/h)排放速率(kg/h)源強(g/s)CO12.0940.6190.172NO212.0940.1500.042HC12.0940.0560.016表2.2-6假日停車場汽車廢氣排放源強污染物廢氣排放量(m3/h)排放速率(kg/h)源強(g/s)CO30.2321.5380.428NO230.2320.3760.106HC30.2320.140.04(2)公廁臭氣項目公廁設置在游客集中活動的區域和游覽步道的兩側,公園內共設公廁8~12個,均為沖水式廁所。一般公廁臭氣主要為CH4、H2S、NH3等,這些氣體在夏季揮發性較大,如處理不當會對周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2.2(1)車輛交通噪聲項目運營后,公園內的交通噪聲主要來自進出的汽車,以轎車、面包車和摩托車等小型車輛為主,其噪聲聲級如表2.2-7所示。表2.2-7交通噪聲等源強聲源運行狀況聲級(dB)小型車怠速行使59~76正常行使61~70鳴笛78~84中型車怠速行使62~76正常行使62~72鳴笛75~85大型車怠速行使65~78正常行使65~80鳴笛75~85(2)社會噪聲項目建成后因人員游覽、休閑娛樂等活動使區域來往人員大量增加,各種休閑娛樂活動將產生社會噪聲。公園內的人聲喧嘩最大聲級可達85dB以上。2.2本項目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來自游客和工作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及公園綠化修整產生的植物殘枝葉。項目生活垃圾主要為廢紙、廢包裝材料及游客丟棄的飲料瓶;項目職工10人,垃圾排放系數取0.8kg/人·d;公園平日參觀人數為1000人,節假日最大參觀人數為3000人,垃圾排放系數取0.5kg/人·d;則項目生活垃圾產生量平日為500kg/d,節假日為1500kg/d,年生活垃圾排放量為302.88t/a。項目公園每月定期進行一次綠化修整,根據建設單位提供,項目綠化修整產生的植物殘枝葉約0.3kg/m2,項目建成后綠地面積9000m2,則每次修整產生的植物殘枝葉約2.7噸/次,集中收集后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合計項目運營期固廢產生量約335.28t/a。2.2.2項目在種草初期,土壤中施基肥,同時要保證每天噴淋,在草坪形成之后,大約是旱季、夏季每天噴灌一次,陰天約兩天噴灌一次。一般噴灌水的利用率比較高,因此在噴灌過程中水量流失不大,約10%計,則每天噴灌草坪就有約54噸的水通過地表徑流流入水體,同時也使施入草坪的化肥,殺蟲劑,除草劑易于流失影響地表水。①化肥施用量根據現代綠地養護,正常全年施肥2~3次,3月或4月氮肥,6、7月追加氮肥,10月施秋肥,即復合肥,年施氮肥量為15g/平方米,每次每平方施用復合肥不大于20g,因此年用氮肥量0.9噸,年用復合肥1.2噸。②殺蟲劑施用量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植被,預防草地、地表植被病蟲害,對草坪及地表植被等施用殺蟲劑是必要的。但目前許多高殘留量的有機氯等農藥已經禁止使用,目前使用較多的是有機磷類農藥和氨基甲酸脂類農藥。據有關資料有機磷殺蟲劑的一般施用量為0.1g/平方米,氨基甲酸脂的施用量為0.095g/平方米,則項目年用殺蟲劑用量:有機磷0.006t,氨基甲酸脂0.0057t。③除草劑施用量雜草生產的旺季主要在5、6、7三個月份,正常在種植草坪時就對雜草生長有所防范,在5、6、7月噴灑除草劑對除雜草較為有效,據相關資料類比,本項目年用除草劑用量約為0.01t。④草皮化肥農藥流失量由于噴灌和天然降水地表徑流的滲潛沖刷,一部分化肥隨著地表徑流流失而進入地表水域。參照國內外某些資料“作物對施給的氮肥吸收率一般為30~70%,作物對施給的磷肥吸收不到10%。磷肥,由于易被土粘吸附而被反應生成不溶性的鹽類沉淀固定于土壤之中,遷移流失的路程不遠。因此磷的實際流失要比氮肥小得多。由于施于綠地的農藥易揮發,同時又會被土壤吸附、降解,因此流失量以10%計,噴農藥和除草劑流失量為:有機磷0.6kg/年,氨基甲酸脂0.57kg/年,除草劑1kg/年。2.2表2.2-8項目污染源匯總表內容類型排放源(編號)污染物名稱產生量(單位)排放量(單位)大氣污染物車輛尾氣CO、NO2、HC12.094m330.232m3無組織排放水污染物生活污水9744t/aCODcr250mg/L2.43t/a75mg/L0.729t/aBOD5120mg/L1.17t/a12mg/L0.117t/aSS150mg/L1.46t/a45mg/L0.437t/aNH3-N25mg/L0.243t/a15mg/L0.146t/a綠化用水SS、CODcr2430t/a—固體廢物社會生活生活垃圾302.88t/a集中收集、外運交由環衛部門處理綠化垃圾植物殘枝葉32.4t/a噪聲交通噪聲車輛噪聲59~85(dB)經過植樹減噪、合理規劃禁鳴區,達標排放社會噪聲社會生活85(dB)第三章環境質量現狀評價3.1水環境質量現狀評價評價范圍內的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監測結果表明:項目所在地貢江中pH、COD、NH3-N、BOD5、氰化物、揮發酚、汞、六價鉻、鉛、鎘、砷、糞大腸菌群數的標準指數均小于1,目前建設項目所在地地表水水質較好。3.2大氣環境質量現狀評價評價區域內大氣環境現狀測點的各監測因子TSP、SO2、NO2等指標均未出現超標情況,各污染物標準指數均遠小于1。各監測點各項污染物指標均符合所執行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表明項目所在地周圍的環境空氣質量較好。3.3噪聲環境質量現狀擬建項目場址周圍聲環境等效連續A聲級值晝間在45.7dB(A)~49.6dB(A)之間,夜間在39.2~43.0dB(A)之間,分別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2類區標準,表明場址周圍聲環境狀況滿足其功能區劃的要求。3.4周邊污染源調查項目用地周邊2000m范圍內無生產型企業。項目周邊主要污染源為項目西側323國道的交通噪聲污染,由于本項目為開放式公園,僅為游客提供休閑、游覽場所,且項目通過綠化等噪聲污染防治措施,有效地減緩了西面交通噪聲對本項目的影響。第四章污染物防治措施4.1施工期4.1.1施工期廢水防治措施生產廢水的產生量與工地管理水平關系極大,如能從嚴管理,做到節約用水,杜絕泄漏,其排水量可減少一半。為了降低施工污水對環境的影響,應采取如下措施:(1)加強施工管理,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環保教育,做到文明施工。臨時施工場地的工程汽車沖洗廢水和機械修配清洗廢水應設油水分離裝置,先進行除油,再經沉淀除砂處理,可回用于路面降塵。(2)施工場地四周應設排水溝,以減小積雨面積和地表徑流,并在作業區設好排水系統,雨水統一導流,經沉淀后排出。(3)處理池的沉淀物應盡可能用于本工程或其它建筑場地的填方,不能利用的應統一運往指定地點進行處置。(4)嚴格管理施工機械、運輸車輛,嚴禁油料泄漏和傾倒廢油料。揩擦有油污的固體廢棄物等不得隨地亂扔,與廢油渣一起集中收集后交由環衛部門處理。(5)施工材料如油料、涂料等不宜堆在靠近贛江一側,且應備有臨時遮擋的帆布,防止被暴雨沖刷進入水體而污染水質。(6)臨時施工場地、表土臨時堆場等,應及時做好水土保持措施,防止砂土因降雨沖刷流入水體,有效控制對附近水體的影響。(7)砂石沖洗廢水和水泥養護廢水,廢水量5t/d,pH:10~11mg/L,SS:150mg/L,應設集水溝,廢水經沉淀池沉淀2小時,以便泥砂得到沉降,廢水再生利用,達到節水目的和削減污染物排放量。(8)施工期設置簡易公廁(或旱廁),生活廢水處理后可委托環衛部門采用抽糞車清運,并作為肥料綜合利用。4.1.2施工廢氣防治措施(1)為降低攪拌機粉塵污染和水泥等裝卸的揚塵污染,應使用水泥攪拌站提供的商品混凝土施工澆筑,嚴禁現場攪拌混凝土;(2)應固化內部施工場地,鋪設夯實的水泥路面,出入口及場地要設專人清掃;工地門口設刮泥洗輪池,進出車輛自動清輪除泥,不把工地泥土帶進城市道路,以降低車輛運輸的地面揚塵源;(3)施工場界應設高度不低于3米(4)加強灑水抑塵揚塵量與粉塵的含水率有關,粉塵含水率越高,揚塵量越小,目前國內大多數施工場地均采用灑水來進行抑塵。經試驗表明:每天灑水4~5次,可使揚塵量減少70%左右,揚塵造成的TSP污染距離可縮小到20~50m范圍,因此本工程可通過該方式來減緩施工揚塵,重點在工地開挖斷面、土石材料堆場等處及運輸路線沿線的敏感目標處,若遇到大風或干燥天氣可適當增加灑水次數;(5)加強運輸車輛管理=1\*GB3①限制車速:施工場地的揚塵,大部分來自施工車輛。據有關文獻資料介紹,車輛行駛產生的揚塵占總揚塵的60%上。本場地施工車輛在進入施工場地后,需減速行駛,以減少施工場地揚塵,建議行駛車速不大于5km/hr。此時的揚塵量可減少為一般行駛速度;=2\*GB3②采用遮蓋措施或密閉性運輸,防止運輸車輛的跑、冒、滴、漏,運輸路線運輸車輛限速;減少施工材料的現場堆放時間,施工材料應遮蓋或灑水;施工場地進出口設凈輪池,凈車上路,不把工地泥土帶進城市道路,以降低車輛運輸的地面揚塵源。(6)保持施工場地清潔施工場地的平整、挖填土方等應分片、分期進行,做到挖方、填方平衡,盡量縮小開挖面積和施工揚塵的影響范圍。臨時道路必須平整壓實固化,可降低耗油,減少車輛尾氣污染物排放量及道路揚塵量。同時保持施工場地、進出道路以及施工車輛的清潔,可通過及時清掃道路,對施工車輛及時清洗,嚴格限制車輛超載,以避免沙土泄漏等有效措施來保持場地路面的清潔,減少施工揚塵;對建筑垃圾及棄土應及時處理、清運、以減少占地,防止揚塵污染,改善施工場地的環境。(7)施工現場用料,隨用隨進,散狀材料必須遮蓋封閉;(8)工地現場的垃圾必須采取定點分類、封閉存放、及時清運等防塵防污染措施;(9)對有機溶劑的污染控制首先應在源頭上,要注意選擇無毒或低毒的環保產品,堅決杜絕已被淘汰的涂料。4.1.3施工噪聲及振動防治措施(1)對高噪聲施工設備進行隔聲減震處理,在施工場地周圍設置簡易隔聲屏障如圍墻,應該加強高噪聲設備在有敏感目標的場界施工作業的控制與管理,以減小本項目施工噪聲對敏感目標的影響。(2)不設水泥攪拌站,使用商品混凝土漿,可有效減輕建筑施工噪聲的環境影響。4.1.4固體廢物防治措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有關規定:“施工單位應當及時清運、處置建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環境”。(1)建筑垃圾應委托當地市政建筑渣土管理公司統一負責處置,并在施工前訂立接收和處置協議。(2)建筑垃圾中無毒的廢碴土、廢磚頭等,可利用填地;對建筑廢料進行分類處置,如廢鋼筋、磚塊等可由廢物回收公司加以回收利用;廢油漆桶應作為危險固廢,由有資質單位回收。(3)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必須在指定地點由專門的容器收集,委托環衛部門及時清運。4.1.5水土流失、防洪措施本項目占地面積較大,在建設過程中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通過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可有效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施工期中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1、原則性措施:(1)盡量避開雨季贛州市每年的4~6月為雨季,而水土流失主要來自雨季雨水的沖刷,建議大規模破土施工環節應盡量避開雨季。尤其對諸如地基、路面工程盡可能選在10月至次年3月。這樣,不僅可以大幅度減少水土流失,而且也方便施工的順利進行。(2)合理安排施工單元,減少施工面的裸露時間;施工單位應隨時施工,隨時保護,這是最有效、最節約的方法,不要等到所有施工都要結束的時候再一起進行水土保持。(3)重視全方位、全過程的水保工作建設單位往往重視項目本身的水土保持,而對棄土堆和棄置的施工便道等重視不夠;重視施工后期的水土保持,而對施工過程中的水土保持重視不夠。其實,從環保和經濟上說,對各種施工面采取及時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它不僅可以減少水土流失,防治其進一步惡化,也有效地減少后期治理的難度和深度。2、技術性措施:本項目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包括兩部分,即工程治理措施和植物治理措施。工程治理措施主要針對存棄渣場、土石料場,采取攔渣、護坡和排水工程措施,對施工開挖的邊坡采取清理、支護和排水工程措施,避免由于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植物治理措施主要針對存棄渣場、建筑物管理區、保護林帶、渠坡防護等。保持渠坡、渣場的邊坡穩定,防止土地的風、雨侵蝕,避免由于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

(1)防治技術與防治方法水土流失防治技術主要包括攔渣工程、護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排水工程和綠化工程等。水土流失防治采取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治理與預防相結合,治理與管護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方法。水土保持設施的布設以防護效果好、快速發揮保土保水功能、效能持久、整體美觀、運行管理安全和節省投資為原則。在治理方法上,根據不同的土質、坡度、坡長和地形條件等因地制宜、因害設防,以達到最佳防護效果。(2)渣場邊坡保護和水土流失防治因為工程建設產生的廢土棄渣,在自然堆放的情況下,結構松散,凝聚力較差,表面裸露,且堆放往往呈不規則狀態,在雨水的浸泡和地表徑流的沖刷下,極易形成沖溝、泥石流和滑坡體,因此施工棄渣場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點對象,按設計要求采取攔渣、護坡、排水和綠化措施進行治理。治理方法是:在棄渣場周圍按設計要求設置排水系統及漿砌石擋護建筑、植樹、植草――采取漿砌石護坡植生毯,生毯分上網、秸桿纖維層、木漿紙層、種子層、木漿紙層、下網共六層,草籽選用狗牙根,種子量50kg/hm2,成活率保證在90%以上。種植國槐,苗木胸徑3-4cm,成活率達到90%以上等植物措施,棄渣結束后,渣場頂面進行覆土恢復耕。渣場施工及時進行,防護工程施工前可先行進行植草施工以利邊坡穩定和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施工順序:測量放線→修筑圍擋→棄渣→棄土→削坡整平→擋水土埂施工→植被栽植(頂面復耕)

(3)開挖邊坡保護和水土流失防治開挖邊坡要按設計圖紙要求,做好邊界的測定和控制,嚴禁超邊界開挖。開挖中采取相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沖刷河道造成淤積。開挖后邊坡按設計要求及時進行支護,并做好周圍排水設施,以利邊坡穩定和水土保持。嚴禁施工人員在工區及附近采伐樹木、開荒種地、取土、違章用火。盡可能原狀維持施工區內的生態環境,加強保護施工區外的生態環境。工程完工后按合同要求,進行恢復原貌和復耕的整平清理工作,恢復植被以防止水土流失及生態環境惡化。

護坡采用砼框格、植草措施。在渠道兩側設防護林帶、草帶和灌木帶達到防風、防沙、水土保持要求。(4)雨季水土流失防治各廠區、倉庫、臨時房屋以及堆放砂石骨料、棄渣場及其它材料的露天場地周圍和場地做好防洪、排水等保護措施,并加強養護,以防止沖刷和水土流失。

施工區、廠區及堆料場、棄渣場等裸露邊坡采取保護措施,防止在風化、浸泡和沖刷下發生水土流失。施工區按設計和防洪度訊要求完善排水系統,做好清淤、疏通和修復工作。項目各施工場地設置臨時截水、排水溝,同時,注意避免渣地積水,生產、生活用水和暴雨洪水的排水系統統一考慮,合理布置。4.2營運期污染防治措施4.2.1污水防治措施分析(1)處理措施項目運營期所排污水主要為生活污水,污水年平均排放總量為9744m3/a。主要污染物產生情況見工程分析。項目采用化糞池+微動力生化處理裝置處理生活污水。工藝流程圖如下圖。生活污水化糞池厭氧消化池生活污水化糞池厭氧消化池厭氧生物濾池接觸氧化池消毒池排放厭氧生物濾池接觸氧化池消毒池排放圖4.2-1:污水生化處理裝置工藝流程圖該套處理工藝具有工藝成熟、設備簡單、處理效果好的特點。采用地埋式污水裝置與混凝土構筑物建造的處理設計相比,具有自動化程度高,設備埋入地下,上面可復土綠化,氣味對周圍環境影響小的優點,該處理方法可行。表4.2-1污水主要污染物產生及排放情況 單位:mg/l污水名稱污染物名稱產生濃度產生量(t/a)治理方式處理效率%排放濃度排放量(t/a)生活污水9744m3/a化學需氧量(CODcr)2502.43化糞池+微動力生化處理裝置70%750.729生化需氧量(BOD5)1201.1790%120.117懸浮物(SS)1501.4670%450.437氨氮(NH3-N)250.24340%150.146根據上表的數據顯示,項目污水經處理后各污染因子均可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一級排放標準的要求。生活污水經處理后進入項目污水管網,接入市政管網,由污水管網排入貢江。4.2.2廢氣污染防治措施項目主要的大氣污染源為停車場汽車尾氣、公廁臭氣等。項目因合理布置公園停車場的位置,盡量利用項目綠化率高的特點,充分發揮生態停車場自身對車輛尾氣的降低和吸收效果,同時保證生態停車場周圍的綠化面積,選擇栽種一些易存活、高大喬木之類的植物以減少車輛尾氣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公園停車位車輛啟動時間普遍較短,因此車輛產生量小,在露天空曠條件下很容易擴散,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項目公園內預計共設置公廁8~12個,均為沖水式廁所,隨著公園游客的增多,公廁臭氣味道會增大。因此項目應在各個公廁配套除臭、滅蟲、消毒設施等設備,可大大減輕臭氣污染物排放量,減少公廁臭氣對周圍環境的影響。4.3噪聲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項目投入運營后,主要噪聲源為社會噪聲和項目內部交通噪聲。要求公園管理人員應對游客進行正確督導,禁止在公園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或其他發出高噪音的方法從事休閑娛樂活動;禁止在公園內設置營業性文化娛樂場所;同時,項目較高的綠化率也有效的減輕了項目社會噪聲對周圍聲環境的影響。項目停車場設置在距離公園中心較遠,對游客的影響較小;要求公園管理部門應加強對進入公園的車輛管理,要求進入公園的禁鳴喇叭,并設立明顯的禁鳴牌。4.4固體廢棄物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本項目預設置25個戶外垃圾桶,垃圾桶內的垃圾每天早上由公園的清潔工收集后運至項目西側的垃圾收集箱內,后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處置;綠化修整產生的植物殘枝葉集中收集后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4.5公園景觀維護措施公園景觀的維護很大程度體現在綠化帶的養護,喬木、灌木、地被、草坪等植物的修剪、剝芽、病蟲害防治、施肥、灌溉、沖刷、切邊、除草、松土、環境保潔、死株清理、扶正、涂白、公園設施維護、秩序管理及養護期間缺失苗木的補植等。綠化帶的維護情況主要看樹木生長旺盛,樹干挺直,傾斜度不超過10度,樹冠圓整,主側枝分枝均勻,內膛通風透光;行道樹分枝點統一、整齊;花灌木修剪及時合理。草坪、地被生長旺盛,色澤正常。樹木基本無明顯的病蟲害危害跡象,危害率在8%以下,草坪、地被類無明顯病蟲害跡象,危害率10%以下。1、加強現場的衛生保潔在天氣晴朗的日子里,在公園游玩的游人較多,丟棄的廢物、垃圾較多,影響整個公園的效果,確保園林設施完好無損,無亂貼亂畫現象,環境衛生綠地清潔,無垃圾雜物,無干枯枝葉,垃圾能及時清運;秩序管理無設攤擺賣,無拴掛,無踐踏綠地和其他破壞綠化的行為。2、加強苗木養護及防澇一月份要全面展開對落葉樹木的整形修剪作業,本著去弱留強的原則對大小喬木上的過密枝、枯死枝、傷殘枝、病蟲枝進行修剪;確保綠地內整潔,無垃圾堆放,綠地、花壇等地要注意挑除雜草,草坪要及時切邊,綠地內要注意防凍澆水;二月做好春季植樹的準備工作,對灌溉設施進行檢修維護,為春季澆水做好準備;三月草坪進行清理,拔除枯草,打孔通氣,下旬開始追肥;四月修剪草坪,注意除雜草;五月植被需水量很大,防止干旱及時灌水,同時做好防病蟲害工作;六月做好樹木防汛前的檢查工作,對松動、傾斜的樹木進行扶正、加固及重新綁扎。雨季前檢查和剪伐危險樹木,防止暴風雨造成倒伏,有大雨天氣時要注意低洼處的排水工作,注意做好枯死苗木及枯死枝的清理工作;七月氣溫最高,雨量集中,要認真抓好防澇防暴風雨的工作,加強防汛搶險,遇暴風雨樹木倒伏或樹枝折斷等情況,要及時組織力量進行搶險;八月雜草生長旺盛,要及時的除草,并結合除草進行適量施肥;九月在國慶節前做好各類綠化設施的檢查工作;十月進行草坪內全年的最后一次修剪,并施秋肥;十一月對不能露地過冬的樹木及及時采取防寒措施,確保其安全過冬;十二月開始進行落葉樹木的冬季整形修剪工作,去掉過密枝、重疊枝、病蟲枝、枯死枝,解決好樹木與供電、交通等方面的矛盾,對新植樹木進行定干定型修剪。現場管理人員應做到苗木植被的及時澆水。如有異常情況,現場能處理的則現場處理,不能處理的上報處理。

3、加強景觀效果與苗木植被的健康成長景觀效果要求自然。不要人為的扭曲,斜拉等手段影響苗木的正常成長。現場管理人員應阻止游人在樹上、竹上刻字留念。嚴禁拉斷枝條,搖晃苗木等不利于植被生長的事情發生。沒有特殊情況嚴禁游人踩踏草坪。炎熱多雨時期是病蟲害多發時期,管理人員應隨時掌握苗木生長情況,發現病蟲害情況應立即上報并組織安排噴曬農藥,進行滅蟲,定期對植被進行修剪。嚴禁便用高毒性農藥,應嚴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平衡氮、磷、鉀的比例,減少流失量,另外把農家肥和化肥混合使用,也可提高肥效,促進生長,同時又能改良土壤。項目可應用光、電、微波、超聲波、輻射等物理措施來控制病蟲害。實現有機肥資源化利用、減量化處置。可充分利用土地和植被的凈化能力,截流N、P、泥沙等物質,從而減少面源污染對水體的污染。4、管理養護所用工具在管理養護期間所需工具為:大掃帚、小掃帚、保潔袋、除草工具、澆水皮管、圓頭鐵锨、割草機、剪子等。4.6農藥污染生態效應防治措施(1)殺蟲使用無毒、高效、無殘留農藥,或選用生物防治法。(2)撒藥時要注意風向和風速,盡量避免農藥飄散和流入水體。(3)嚴禁在雨天施用農藥,據報道用3.36公斤/公頃有機磷農藥后1小時內,6.3厘米的暴雨能使17%農藥流失到徑流中,假如暴雨推遲到施用后的96小時出現,則該農藥僅損失7%。為此,在施用農藥前應注意近日天氣情況,以避開暴雨期。(4)草坪施用農藥及化肥應注意掌握所使用的藥量可能產生的影響,并盡量避開貢江水體中魚的產卵期施用農藥。第五章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5.1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5.11、施工期揚塵的主要來源擬建項目用地范圍內土地平整、土石方挖填等施工活動,破壞了地表,造成土壤疏松,以及渣土清運、建筑材料和裝卸等作業,產生了大量的揚塵。一遇到刮風天氣,易造成揚塵,對大氣環境和周圍居民產生揚塵污染。施工揚塵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1)土方的挖掘及現場堆放產生的揚塵;(2)建筑材料(白灰、水泥、沙子、石子、磚等)的現場搬運于堆放揚塵;(3)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揚塵;(4)人來車往造成的現場道路揚塵。2、施工期揚塵影響分析施工揚塵的揚塵量大小與施工現場條件、管理水平、機械化程度及施工季節、土質及天氣等諸多因素有關,是一個復雜、較難定量的問題。施工揚塵的污染程度隨施工季節、土壤情況、施工管理等不同而差別甚大,影響范圍一般為150-300m。本評價采用類比法,利用現有的施工現場地調查資料進行分析。一般來講,城市施工工程分為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兩類。建筑工程揚塵和市政工程揚塵共占總懸浮顆粒物的14.9%,其中,建筑工程揚塵占9.4%,市政工程揚塵占5.5%,是總懸浮顆粒物的主要來源之一。3、施工期揚塵防治措施擬建項目的揚塵屬于建筑施工揚塵。雖然施工揚塵造成的污染只是短期和局部的影響,施工完成后便會自行消失,但擬建項目周圍有許多企事業單位和居住區,并且建筑施工在其周邊進行,施工期的揚塵必定會對居住區周圍的有些單位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加強施工期揚塵污染控制措施與施工現場的環境管理制度極其重要。針對本項目建筑工程和國家有關施工建設的管理規定,采取如下幾個各方面的措施以減緩施工揚塵對周圍環境的影響:①施工現場廠界加設圍檔,這是減緩揚塵污染的最有效措施,根據調研分析,有圍檔的施工現場,其揚塵污染相對無圍檔的有明顯改善,當風速為0.5米/秒時,圍檔施工可使被污染地區的TSP濃度減少四分之一左右,因此,在建設項目開工之前,應先設置圍墻。②注意建筑材料的堆放,尤其是水泥、石灰等易產生揚塵的材料,應把易產生揚塵的材料堆放在工棚內。③地面硬化或灑水也可降低揚塵對周圍居民和單位的影響。④易產生揚塵的機械盡量設置在遠離周邊居民的地方,混凝土攪拌機要設在工棚內,攪拌時要有噴霧降塵等措施。⑤加強行政管理,嚴格遵守國家和北京市有關建筑施工管理的有關規定,當風力超過4級以上的天氣,停止易產生揚塵的施工作業。⑥合理安排施工進度,盡量縮短建設工期。⑦對施工管理者和施工人員進行環境保護方面培訓,加強施工操作規范。⑧砂石、土方、渣土等建筑垃圾嚴格按照當地環衛部門有關規定進行處置,運輸車輛必須采取措施防止泄漏、遺撒。⑨運輸車輛進入施工場地保持低速或限速行駛狀態,工地出入口設置車輪沖洗設施。5.1.21、施工噪聲主要污染源由于在施工過程中,需用車輛施工機械,因此,施工建設期間噪聲主要來自施工機械噪聲和運輸車輛的交通噪聲。混凝土攪拌等施工機械具有聲級大、聲源強、連續性等特點,運輸車輛的交通噪聲具有聲源面廣、流動性強等特點。而這些施工設備又多位于室外,施工機械噪聲和運輸車輛的交通噪聲會給項目周邊的居民產生影響(未拆遷前)。2、施工期噪聲影響預測分析項目施工期噪聲主要來源于集中施工點施工機械噪聲和運輸車輛噪聲。施工噪聲和主要施工機械噪聲的類比調查結果見表5.1-1。表5.1-1主要施工機械和車輛噪聲級機械設備測距(m)聲級(dB)裝載機590平地機590鏟土機593挖掘機584打樁機1595~105拌和機290振搗機1581卡車7.589施工期各種噪聲源多為點源,按點聲源衰減模式計算施工機械噪聲的距離衰減公式為:L2=L1-20lg(r2/r1)+△L(5-1)式中:L1、L2——分別為聲源r1、r2距離處的聲級值(dB(A));r1、r2——為距點聲源的距離(m);△L——為其它衰減作用減噪聲級(dB(A));預測結果見表5.1-2。表5.1-2施工期主要設備噪音預測結果序號設備名稱噪聲源強距聲源不同距離處的噪聲值dB20m40m60m80m100m200m1推土機967064605856502前斗式裝料機977165615957513拖拉機967064605856504混凝土破碎機906458545250445裝載機855953494745396升降機724640363432267攪拌機855953494745398卡車855953494745399發電機8559534947453910混凝土泵8559534947453911吊車8054484442403412電鋸9064585452504413振搗棒10579736967655914空壓機95696361595349在施工過程中,施工機械噪聲將成為主要噪聲源,在不計房屋、樹木、空氣等的影響下,距施工場地100m處,其最大影響聲級可達65dB(A),距施工場地200m處,其影響聲級為26~59dB(A)。因項目內主要建筑物集中位于公園中部,根據預測結果表明,邊界噪聲會超過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項目施工期較為短暫,若能加強施工管理,減輕噪聲外排強度,其對項目周邊聲環境質量影響不大。3、施工期噪聲防治措施為了盡可能的減少影響,該工程在施工期應采取以下環保對策:①科學地進行建筑施工場地的布局,噪聲較大的機械盡量遠離場界;②設立隔聲屏障,以降低施工噪聲對周邊的影響,如將混凝土攪拌機、木加工機械設于工棚內;③限制作業時間,尤其是夜間22:00到次日早6:00禁止施工;④合理安排運輸路線,物料運輸通道盡量避開居民區和環境噪聲敏感區;⑤堅持文明施工,較低人為噪聲(如鳴笛、敲擊等);⑥對施工機械進行定期維護、保養,是機械保持在最低噪聲線工作水平。5.1.3施工期水污染物影響分析施工期間用水主要為路面噴灑水和施工人員生活用水。工地廢水(車輛清洗水、施工機械等的清洗水)隔油沉淀后循環用或作為場地抑塵灑水用水。項目現狀施工工程量較小,駐地施工現場設營地,施工人員30人,根據《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人均生活排水量定額取40L/d·人,則項目施工期生活污水量為1.2t/d(2448t/a)。施工期設置簡易公廁,生活廢水處理后可委托環衛部門采用抽糞車清運,并作為肥料綜合利用。施工期廢水排放屬于短期行為,且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均納入市政污水管網。項目廢水經處理達標后排放不會對貢江水質產生太大影響。5.1.4施工期固體廢物影響分析一、施工期固體廢物的組成及產生量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包括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施工棄土、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主要包括一些建筑廢棄料、包裝袋等。擬建項目施工高峰期各景點施工人員總計約30人,按每人每天排放生活垃圾按0.5kg計算,則生活垃圾每天產生量為15kg/d(5.4t/a)。二、施工期固體廢物處置措施分析(1)建筑垃圾處置措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有關規定:“施工單位應當及時清運、處置建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環境”。(1)建筑垃圾應委托當地市政建筑渣土管理公司統一負責處置,并在施工前訂立接收和處置協議。(2)建筑垃圾中無毒的廢碴土、廢磚頭等,可利用填地;對建筑廢料進行分類處置,如廢鋼筋、磚塊等可由廢物回收公司加以回收利用;廢油漆桶應作為危險固廢,由有資質單位回收。(3)生活垃圾處置措施委托當地環衛部門統一處置,做到日產日清。(4)施工棄土施工挖方棄土作為填方或建造假山加以利用,不外運。因此,施工期固體廢棄物應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能夠避免減輕對周圍環境的影響。5.1.5施工期生態評價按本工程建設要求,需要征用土地約291175m2,植物種群將發生較大變化,原有單一的植被將被人工栽培的花草樹木取代。項目在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通過合理的綠化規劃,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化設計,使得原有較為單一的生態環境向多功能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有利于項目的生態環境保護。根據項目區域的土石方平衡,項目施工期主要為挖方,挖方量為1.2萬立方米,填方量為1.2萬立方米,挖填方基本平衡,因此項目在施工期基本不產生棄土,本項目開挖的土壤主要為南方紅土,土地開挖不占用基本農田,同時填土場也不占用基本農田,最終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較大影響。在項目施工過程中由于對地表的擾動和機械噪聲,會對區域內的動物造成一定的影響,但項目位于贛州市章貢區城郊,周圍主要為自然環境,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對生態的影響較大,但隨著施工過程的結束和公園環境的完善,周圍生態環境將得到改善并提高。5.2運營期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5.2.1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與分析一、項目所在地氣象特征分析根據贛州市氣象臺近20年地面風向、風速、總云、低云觀測資料對項目所在地氣象特征進行分析。(1)風向根據贛州各縣市區的縣(市)志和部分鄉鎮鎮志記載,贛州各縣市區春季為3~5月,夏季為6~9月,秋季為10~11月,冬季為12~2月。分別統計項目所在地章貢區全年及各季的風向頻率見表5.2-1,并繪制成風向玫瑰圖5.2-1。表5.2-1贛州市章貢區近20年全年及各季風向頻率統計結果風向季節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靜風春季9.246.526.258.976.525.983.83.533.89.789.514.891.632.994.0310.337.31夏季10.452.874.7114.968.26.763.693.484.516.9713.732.461.022.664.109.437.61秋季19.264.519.4312.711.489.023.282.874.100.821.641.231.641.236.5610.253.69冬季15.287.509.448.899.444.171.671.113.061.672.52.783.894.727.515.282.80全年12.815.217.0511.588.613.95.347.882.951.993.015.8911.235.885.2-1贛州市章貢區近20年全年及各季風頻玫瑰圖由表52-1、圖5.2-1可知擬建項目所在地贛州市章貢區近20年風向情況為:春季主導風向為NNW風,其出現頻率為10.33%;次主導風向分別為SSW、SW、N和ENE風,出現頻率分別為9.78%、9.51%、9.24%和8.97%;W風向出現頻率最小,為1.63%,靜風出現頻率為7.31%。夏季主導風向為ENE風,其出現頻率為14.96%;次主導風向分別為SW、N、NNW、E和SSW風,出現頻率分別為13.73%、10.45%、9.43%、8.20%和6.97%;以W風向出現頻率最小,為1.02%;靜風頻率為7.61%。秋季主導風向為N風,其出現頻率為19.26%,次主導風向分別為ENE、E和NNW風,出現頻率分別為12.70%、11.48%和10.25%;SSW風向出現頻率最小,為0.82%;靜風頻率為3.69%。冬季主導風向為N和NNW風,出現頻率均為15.28%,次主導風向分別為NE、E和ENE風,出現頻率分別為9.44%、9.44%和8.89%;SSE風出現頻率最小,為1.11%,靜風出現頻率為2.80%。全年主導風向為N風,其出現頻率為12.81%;次主導風向為ENE和NNW風,其出現頻率分別為11.58%和11.23%;W風出現頻率最小,為1.99%;全年靜風出現頻率為5.88%。贛州市章貢區地面風統計情況詳見表5.2-2。表5.2-2贛州市章貢區近20年地面風向特征項項目季節主導風向及頻率(%)次主導風向及頻率(%)最少風向及頻率(%)靜風頻率(%)春NNW10.33SSWSWNENE9.789.519.248.97W1.637.31夏ENE14.96SWNNNWESSW13.7310.459.438.206.97W1.027.61秋N19.26ENEENNW12.7011.4810.25SSW0.823.69冬NNNW15.2815.28NEEENE9.449.448.89SSE1.112.80年N12.81ENENNW11.5811.23W1.995.88(2)風速擬建項目所在地近20年平均風速為1.56m/s,近20年逐月及全年平均風速情況見表5.2-3和圖5.2-2。表5.2-3贛州市章貢區近20年逐月及全年平均風速單位:m/s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平均風速1.521.541.511.541.461.412.141.681.461.571.411.441.56圖5.2-2全年平均風速圖從表5.2-3和圖5.2-2看出,贛州市章貢區近20年各月平均風速在1.41~2.14m/s之間變動,夏季風速稍大,春秋冬季風速稍小,總體看來全年風速起伏不大。贛州市章貢區近20年全年及各季各風向下的平均風速統計結果見表5.2-4。風向季節風向季節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平均春1.681.181.441.421.230.841.140.871.181.692.371.711.001.141.461.831.50夏1.590.991.631.521.250.951.261.611.742.562.651.971.821.021.371.431.67秋1.921.271.71.550.990.931.010.861.211.051.31.771.20.772.001.851.49冬2.001.331.691.21.021.101.001.251.010.982.141.401.331.211.431.841.50全年1.811.211.631.441.130.972.002.481.711.331.101.531.721.56從表5.2-4看出,全年以SW風平均風速最大,為2.48m/s,;其次為SSW、N,NNW和WSW風,平均風速分別為2.00m/s、1.81m/s、1.72m/s、1.71m/s;秋季平均風速最小,E、ESE、SSE、WNW平均風速分別為0.99m/s、0.93m/s、0.86m/s、0.77m/s。春夏秋冬四季與全年的變化基本一致。(3)污染系數污染系數綜合考慮了風向和風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污染源下風向受污染的程度,某一風向的污染系數愈大,則表示該方位下風向受污染程度愈大,為了便于比較,我們用污染系數百分率來表示受污染程度的比率,其表達式為:式中:Si──表示i風向的污染系數(%);fi──表示i風向的風向頻率(%);ui──表示i風向的平均風速(m/s)。贛州市章貢區近20年污染系數統計結果見表5.2-5,污染系數玫瑰圖見圖5.2-3。風向季節表5風向季節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春7.697.726.078.837.419.954.665.674.508.095.614.002.283.675.987.89夏10.044.434.4115.0310.0210.874.473.33.964.167.911.910.863.984.5710.07秋13.724.867.5911.2115.8613.274.444.564.631.071.730.951.872.184.497.58冬10.898.047.9610.5681.274.322.431.672.834.175.567.4811.84全年10.386.326.3411.7911.209.834.023.414.183.924.662.532.194.015.659.58圖5.2-3贛州市章貢區近20年全年及各季污染系數玫瑰圖表5.2-5和圖5.2-3表明,春季以ENE風的污染系數最大(8.83%),夏季以ESE風的污染系數最大(10.87%),秋季以E風的污染系數最大(15.86%),冬季以E風的污染系數最大(13.19%),全年各風向污染系數以ENE風最大(11.79%),E風(11.20%)、N風(10.38%)次之。二、環境空氣影響分析根據工程分析,本項目為公園項目,因此本項目建成后大氣環境影響主要有停車場汽車尾氣、公廁惡臭的影響。(1)停車場廢氣影響與排放方式本項目不設地下車庫,可停機動車56輛,非機動車140輛,均為地上停車位。停車場啟動時間較短,因此汽車尾氣源強較小,贛州市風速較大,年平均風速1.56m/s,項目為開放式公園并且緊鄰貢江,又利于汽車尾氣與大氣的混合和迅速被稀釋,在露天空曠條件下很容易擴散,因此停車場廢氣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2)公廁臭氣影響分析公園內垃圾主要為廢紙和廢飲料罐等,無垃圾桶臭氣產生。項目公廁設置在游客集中活動的區域和游覽步道的兩側,公園內預計設置公廁8~12個,公廁惡臭主要是由于糞便發酵產生氨氣引起的。本項目公廁可采取封閉措施,并配套除臭、滅蟲、消毒設施等,采取以上措施后,公廁惡臭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較小。5.21、項目排水情況及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項目綠化用水被消耗損失,不外排;項目外排廢水排放量約為9744m3/a,污染因子包括CODcr、BOD5、SS、NH3-N等,采用化糞池+微動力生化處理裝置進行處理,生活污水處理后,CODcr的處理效率為70%,BOD5的處理效率為90%,SS的處理效率為70%,NH3-N的處理效率為40%,則CODcr、BOD5、SS及NH3-N的出水濃度分別為:75mg/L、12mg/L、45mg/L及15mg/L,均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一級標準,處理達標后的廢水經過市政排污管網排入貢江,貢江納污河段枯水期流量為629m3/s,則本項目外排廢水排入貢江的污徑比約為4.91×10-7,因此預計本項目廢水經處理達標后排放對貢江的水質影響較小。2、項目施用肥料、農藥等對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本項目將種植大量的花草樹木,高大喬木如紅葉桃、紫玉蘭、茶花、榕樹、女貞、樟樹、水杉等,灌木如杜鵑、鵝掌柴、金絲桃、三角梅、棕竹、含笑等。需要進行管理養護,其中需要定期的使用除草劑、殺蟲劑、肥料,保證花草樹木正常生長。為了減少、防止化肥、農藥、殺蟲劑無組織匯入對地表水體贛江的影響,建議結合當地生物技術、物理殺蟲技術,廣泛采用有機肥料及生物農藥,采用多種物理、生物方法防止病蟲害,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建議通過物理和生物方法防止病蟲害,利用生物有機肥來減少化學肥料、農藥的使用量,主要措施如下:(1)在日常的花草樹木的管理種養中,利用一些害蟲的成蟲對燈光的趨性,設置黑光燈或高壓滅蟲燈誘殺成蟲。還可采取超聲波、熱處理、射線照射等方法處理種子和插條,消滅病原物或害蟲。(2)使用生物、物理防治病害,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目前已有生物制劑、粘蟲膠可供利用。(3)建議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治理原則,公園設置防蟲網、幼蚜粘蟲板。土壤定期采取高低溫滅菌、微生物消毒處理,并定期監控測試,保證植物賴以生存的基質條件的清潔度。(4)采用生物有機肥,運用生物農藥和防蟲網進行病蟲害防治,形成了無毒、無害、無殘留、無污染的種植體系。綜上所述,只要采用物理、生物的方法除蟲,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量,澆灌時采用節水型灌溉技術,節約水資源,同時不形成地表及地下徑流。則本項目的建設對地表水環境的影響是可接受的。5.2.3聲環境影響預測與分析(1)社會噪聲影響分析根據國內有關資料的研究結果,城市環境噪聲聲級與人口密度和生活習慣等有關。要求加強社會噪聲管理,比如:禁止在園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或其他發出高噪音的方法從事休閑活動;禁止在公園內設置營業性文化娛樂場所;此外,提高綠地率也是降噪措施之一。公園管理部門采取以上管理措施,基本可以保證聲環境符合《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對外環境影響不大。(2)公園內車輛交通噪聲影響分析進出公園的汽車以轎車、面包車和摩托車等小型車輛為主,基本沒有大、中型車輛。小型車在沒有鳴喇叭的情況下,噪聲值為65dB左右,且項目停車場設置在距離公園邊界20m處,因此對游客的影響較小;要求公園管理部門應加強對進入公園的車輛管理,要求進入公園的禁鳴喇叭,并設立明顯的禁鳴牌。(3)外界噪聲源對本項目聲環境影響分析本項目周邊無工業企業,無企業噪聲影響。項目西側臨近323國道,因此本評價主要考慮沿道路交通噪聲對本項目的影響。對323國道進行了實地監測,并統計車流量、車型比例和噪聲值。結果見表5.2-5,交通噪聲監測結果見表5.2-6。表5.2-5323國道交通流量觀測結果序號晝間車流量夜間車流量車型車流量(輛/小時)車型車流量(輛/小時)1大型車12大型車32中型車30中型車123小型車48小型車184合計90合計33表5.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