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十三章內能期末復習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1頁
初中物理第十三章內能期末復習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2頁
初中物理第十三章內能期末復習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3頁
初中物理第十三章內能期末復習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4頁
初中物理第十三章內能期末復習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三章內能期末復習試題含答案解析一、單選題1.下列現象中,屬于分子運動的是()A.金屬塊很難被壓縮B.空氣中彌漫的霧霾C.農民用食鹽和蘿卜腌制咸菜D.狂風過后,沙塵漫天2.用一重錘從相同的高度落下分別敲擊質量和溫度都相同的鋼塊和鉛塊,重錘打在鋼塊上時,重錘會跳起,打在鉛塊上時,重錘沒有彈起(c鉛<c鋼),這時()A.鋼塊的溫度比鉛塊高B.鉛塊的溫度比鋼塊高C.鋼塊與鉛塊的溫度一樣高D.無法判斷誰的溫度高3.(2022·河南鶴壁·九年級期末)水的比熱容較大,人們往往利用它的這一特性為生活、生產服務,下列事例中與它的這一特性無關的是A.讓流動的熱水流過散熱器供暖

B.汽車發動機用循環水冷卻C.夜晚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凍壞秧苗

D.夏天灑水降溫4.(2022·河南信陽·九年級期末)在下列常見的生活事例中,用做功的方式來改變物體內能的是A.給自行車打氣時,氣筒壁會發熱

B.冬天寫作業時手冷,用嘴向手上呵呵氣C.喝很熱的茶時,先向水面上吹吹氣

D.陽光下,太陽能熱水器中的水溫升高5.(2022·河南洛陽·九年級期末)關于熱量、溫度、內能之間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體溫度不變,一定沒有吸熱

B.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一定升高C.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

D.物體溫度升高,一定吸收熱量6.(2022·河南南陽·九年級期末)兩個相同的容器分別裝了質量相同的兩種液體,用同一熱源分別對其加熱,液體溫度與加熱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根據圖像可知()A.甲液體的比熱容大于乙液體的比熱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溫度兩種液體吸收的熱量一樣多C.加熱相同的時間甲液體比乙液體溫度升高的多D.加熱相同的時間,甲液體吸收的熱量大于乙液體吸收的熱量7.(2022·河南南陽·九年級期末)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0℃的冰塊,內能為零B.發生熱傳遞時,內能有可能從內能小的物體向內能大的物體轉移C.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一定大D.內能不相等的兩物體間一定會發生熱傳遞8.(2022·河南平頂山·九年級期末)對甲乙丙丁四幅圖片的解釋不正確的是()A.甲圖中A集氣瓶中應該裝空氣,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重力對實驗造成影響B.乙圖中,紅墨水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擴散的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C.丙圖中將兩個鉛柱壓在一起,下面能夠懸掛一個鉤碼,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D.丁圖中在注射器里裝入一些空氣,用手可以推動活塞將空氣壓縮,說明分子之間不存在斥力9.(2022·河南駐馬店·九年級期末)“N95”型口罩對直徑為0.075μm±0.020μm的非油性顆粒(如粉塵、PM2.5、飛沫、微生物等)具有95%以上的過濾效率.它由三層構成:內層吸水層,中間過濾層,外層疏水層。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過濾效率高,是因為口罩材料分子之間沒有空隙B.內層吸水層能夠有效吸收水蒸氣,說明分子之間存在斥力C.新冠病毒隨飛沫傳播是一種分子運動D.中間過濾層通過工藝帶上靜電,可以增強對顆粒的吸附能力二、多選題10.(2022·河南鶴壁·九年級期末)關于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同一物體溫度越高,物體內能越大B.同一物體溫度越低,物體內能越大C.溫度相同的同種物質,分子個數越多,物體內能越大D.溫度相同的同種物質,分子個數越多,物體內能越小三、填空題11.(2022·河南南陽·九年級期末)質量相等、初溫相同的鐵球和鋁球(c鋁>c鐵),放在同一熱源上加熱,吸收相同的熱量,將兩球相互接觸,熱量從_____(“鐵球傳給鋁球”或“鋁球傳給鐵球”)。要升高相同的溫度,_____吸收的熱量多。(選填“鐵球”或“鋁球”)12.(2022·河南平頂山·九年級期末)如圖所示,女同學采用往手上哈氣來取暖,是利用_____的方法來改變內能的;男同學采用兩手互相搓來取暖,是利用_____的方法來改變內能的.13.(2022·河南駐馬店·九年級期末)將蘋果放在紙箱里,在箱外就能聞到蘋果的香味,這說明分子在不停地______。蘋果很難被掰開,這說明分子間有_______(選填“引力”或“斥力”)。14.(2022·河南許昌·九年級期末)如圖所示是利用梧州冰泉井水特制的冰泉豆漿,被譽為“滴珠蜜味”,當你端著一碗剛出鍋的冰泉豆漿,手感到燙,這是因為在接觸過程中發生了______,使手的內能______。15.(2022·河南漯河·九年級期末)如圖所示為我國古老的醫療技法一刮痧,刮痧時要在皮膚上涂一些藥油,當體表溫度升高后,藥物滲入人體的速度_________(選填“加快”“減慢”或“不變”);在刮痧的過程中人們能聞到刺鼻的藥味,這屬于________現象。16.(2022·河南平頂山·九年級期末)甲、乙兩物體質量都為1kg,丙物體質量為2kg,三個物體溫度都升高1℃,吸收熱量如圖所示,比熱容最大的物體是______(選填“甲”、“乙”或者“丙”);甲、乙、丙的溫度都降低1℃,放出熱量最多的物體是______(選填“甲”、“乙”或者“丙”)。四、實驗題17.(2022·河南濮陽·九年級期末)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物質質量/g初始溫度/℃加熱時間/min最后溫度/℃水2002066食用油20020668(1)實驗中需要水和食用油質量和加熱時間都相同,運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2)為了順利完成此實驗,需要的測量工具有溫度計和______。(3)某實驗小組用相同規格的加熱器進行實驗,得到的數據如表格所示。根據表格信息可知,兩種物質在實驗中吸收的熱量______(選填“水”、“食用油”或“一樣”)多。(4)實驗結果表明,兩種物質中吸熱的能力更強的是______(選填“水”、“食用油”或“一樣強”),并舉出一例由于此物質比熱容較大在生活中的應用:______。18.(2022·河南洛陽·九年級期末)為了比較甲乙兩種液體的吸熱能力,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①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入初溫、體積相等的甲、乙兩種液體;②在兩個燒杯中分別放入規格相同的電加熱器,在額定電壓下加熱相同時間;③用溫度計分別測出甲乙兩種液體的末溫。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上述三個實驗步驟中,存在錯誤的是步驟_____(填寫步驟前的序號),該步驟中錯誤的內容應改為_____。(2)步驟②中“加熱相同時間”是為了_____。(3)甲液體第3min的內能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5min的內能。(4)根據實驗測得的數據分別描繪出了甲乙兩種液體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由圖可知,_____(選填“甲”或“乙”)液體的吸熱能力較強。若要使甲乙兩種液體升高相同的溫度,則_____(選填“甲”或“乙”)液體需要加熱更長時間。(5)進一步分析發現,若甲的比熱容為4.2×103J/(kg?℃),則乙的比熱容為_____J/(kg?℃)。19.(2022·河南漯河·九年級期末)在探究“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實驗中,用鐵夾將溫度傳感器及分別盛有水和食用油的兩個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溫度傳感器的探頭部分與試管內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觸,兩只溫度傳感器通過數據采集線與計算機相連接,如圖所示。(1)試管中加入的水和色拉油除初溫相同外,還應保證________。(選填“體積”或“質量”)相同。選用同一熱源加熱,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等時間內_______。(2)實驗中物質吸熱的多少是通過_______來反映的。(3)由于沒有直接測量比熱容的儀器,因此這個實驗是通過觀察__________來比較比熱容的大小。(4)根據下表中數據算出食用油的比熱容是_______J/(kg·℃)。(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并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物質質量/g初始溫度/℃加熱時間/min末溫/℃水20020645食用油20020675(5)圖2中能合理反映該實驗結果的圖像是_______(選填“甲”、“乙”或“丙”)。20.(2022·河南焦作·九年級期末)小強用兩個相同的酒精燈分別給水和煤油加熱,如圖甲所示,比較水和煤油的吸熱能力。(1)實驗前,兩燒杯分別裝入______(選填“質量”或“體積”)和初溫相等的水和煤油,組裝器材時應該先調整______(選填“A”或“B”)處高度;(2)實驗中,通過比較______來間接反映水和煤油吸收熱量的多少,小強根據實驗數據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水和煤油都升高到98℃,兩者吸收的熱量______(選填“相等”或“不相等”);(3)由圖像可知,______的吸熱能力強,水和煤油的比熱容之比為______。21.(2022·河南南陽·九年級期末)為比較兩種液體的吸熱能力,小軍用圖甲中兩個相同的裝置做實驗,實驗器材還有天平和鐘表。收集的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物理量物質質量/g初始溫度/℃加熱時間/min最終溫度/℃液體15020545液體25020568(1)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此溫度值是______℃。(2)實驗中,用______間接反映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3)通過分析表中數據可知,________(選填“液體l”或“液體2”)的吸熱能力較強。物理上用_____這個物理量來描述物質的吸熱能力。22.(2022·河南駐馬店·九年級期末)如圖所示是“探究改變物體內能”的實驗。(1)燒瓶內盛少量水,給瓶內打氣,在瓶塞未跳起前,瓶內氣體的內能__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這是通過________(選填“熱傳遞”或“做功”)的方式改變了瓶內氣體的內能。(2)繼續打氣,當瓶塞跳起時,觀察到瓶口有“白霧”出現。這是因為瓶內氣體對外做功后,內能__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溫度________(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的緣故。(3)我們發現,用這種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時,能量是在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之間相互轉化的。參考答案1.C【解析】A.金屬塊很難被壓縮,是因為組成物質的分子間存在很大的斥力,不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A不符合題意;B.空氣中PM2.5超標形成霧霾,PM2.5是固體顆粒,其直徑要比分子大的多,屬于宏觀物體的運動,是機械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C.腌制咸菜時,放鹽后菜變咸,屬于擴散現象,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C符合題意;D.狂風過后,沙塵漫天,屬于宏觀物體的運動,是機械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2.B【解析】在此題中由重錘打在鋼塊上時,重錘會跳起,打在鉛塊上時,重錘沒有彈起可知:鉛塊這得到的內能多,由于兩者質量相同,即m鉛=m鋼,c鉛<c鋼,,根據公式,可得,故鉛塊升高的溫度高,因為初溫是相同的,所以鉛塊的末溫要高。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3.D【解析】A.因為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降低相同的溫度,水放出的熱量多,所以讓流動的熱水流過散熱器取暖,不符合題意;B.因為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收的熱量多,所以汽車發動機用循環水冷卻,不符合題意;C.因為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降低相同的溫度,水放出的熱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熱量以防凍壞秧苗,不符合題意.D.在夏天,人們在地面上灑水時,水蒸發吸熱,利用水蒸發可以降溫;故符合題意.【點睛】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熱量,水升高或降低的溫度少,據此分析.4.A【解析】試題分析:解決此類問題要知道: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兩種:做功和熱傳遞,熱傳遞過程是能量的轉移過程,而做功過程是能量的轉化過程.解:A、打氣時活塞壓縮氣體,機械能轉化為氣體的內能,使氣體的內能增加,升溫的氣體通過熱傳遞使筒壁的溫度升高,是通過做功改變了物體的內能;符合題意;B、對手哈氣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手的內能,不符合題意;C、喝茶時吹氣是為了增快蒸發,而蒸發時需要吸收熱量,故可以降溫,不符合題意;D、太陽能熱水器是利用太陽能的照射把熱量轉移給了水,使水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了水的內能,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此題是考查對做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的辨別,是中考熱點,屬于易錯題目.5.C【解析】A.物體溫度不變,不一定沒有吸熱,如晶體熔化時吸熱但溫度不變,故A錯誤;B.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但溫度不一定升高,如晶體熔化時吸熱但溫度不變,故B錯誤;C.物體溫度升高,分子熱運動加劇,內能一定增加,故C正確;D.物體溫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熱量,也可能是物體對其做了功,故D錯誤。故選C。6.C【解析】AB.根據圖像可知: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升高相同的溫度,乙的加熱時間更長,吸收的熱量更多,根據公式,質量、升高的溫度一定時,吸收的熱量和物質的比熱容成正比,乙吸收的熱量多,說明乙的比熱容大,故AB不符合題意;C.根據圖像可知: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加熱相同的時間,甲的溫度升高的多,故C符合題意;D.根據圖像可知:同一熱源加熱,相同的時間內甲、乙兩種液體吸收的熱量就是相同的,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7.B【解析】A.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運動,因此,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故A錯誤;BC.發生熱傳遞的條件是存在溫度差,內能的大小與溫度和質量以及狀態都有關,內能小的物體有可能溫度高,因此內能有可能從內能小的物體向內能大的物體轉移,故B正確,C錯誤;D.內能不相等的兩物體若溫度相同,則不發生熱傳遞,故D錯誤。故選B。8.D【解析】A.甲圖探究的是擴散現象的問題,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氣密度大,為了避免重力對實驗造成影響,上面的A集氣瓶中應該裝空氣,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分子運動受溫度影響,乙圖中紅墨水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擴散的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劇烈,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丙圖中緊壓在一起的兩個鉛塊能夠吊起鉤碼而不分開,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引力,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用手可以推動活塞將空氣壓縮,是因為分子之間的間隙比較大,并不能說明分子之間不存在斥力,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9.D【解析】A.由分子熱運動可知分子之間存在間隙,所以口罩材料分子之間也有空隙,故A錯誤;B.內層吸水層能夠有效吸收呼出的水蒸氣分子,吸收作用體現的是分子間存在引力,而不是斥力,故B錯誤;C.分子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飛沫是肉眼可以看到的;所以新冠病毒隨飛沫傳播是機械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故C錯誤;D.中間過濾層通過工藝帶上靜電,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所以可以增強對顆粒的吸附能力,故D正確。故選D。10.AC【解析】AB.同一物體分子個數是一定的,當溫度升高時,分子的熱運動就越劇烈,則分子的動能就越大,從而可知物體的內能就越大,故A正確,B錯誤;CD.溫度相同的同種物質,分子個數越多,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越大,物體的內能越大,故C正確,D錯誤。故選AC。11.

鐵球傳給鋁球

鋁球【解析】[1]由Q吸=cmΔt可知,物體升高的溫度,因鐵球和鋁球的質量以及吸收的熱量相同,鐵的比熱容小于鋁的比熱容,所以鐵球的升高的溫度大于鋁的升高的溫度,又由于初溫相同,所以鐵的末溫大于鋁的末溫;熱傳遞是熱量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所以熱量會從鐵球傳給鋁球。[2]質量相等、初溫相同的鐵球和鋁球,升高相同的溫度,由于鐵的比熱容小于鋁的比熱容,根據Q吸=cmΔt可知,鋁球吸收的熱量大于鐵球吸收的熱量。12.

熱傳遞

做功【解析】第一空.女同學往手上哈氣取暖,哈出氣體溫度高于手的溫度,氣體放熱,手吸熱使手的溫度升高,是利用熱傳遞的方法使手的內能增加的;第二空.男同學兩手互相摩擦取暖,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屬于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13.

做無規則運動

引力【解析】[1]將蘋果放在紙箱里,在箱外就能聞到蘋果的香味,這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2]蘋果很難被掰開,這說明分子間有引力。14.

熱傳遞

增加【解析】[1][2]端著一碗剛出鍋的冰泉豆漿,手感到燙,是因為剛出鍋的冰泉豆漿溫度比較高,放出熱量,手吸收這些熱量,內能增加,溫度升高,所以手感到燙;這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使內能增加的。15.

加快

擴散【解析】[1]因為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所以藥物會滲入人體,而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和溫度有關,當溫度升高時分子運動變劇烈,所以當體表溫度升高后,藥物滲入人體的速度加快。[2]因為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所以在刮痧的過程中分子能擴散到空氣中,人們能聞到刺鼻的藥味,這是一種擴散現象。16.

甲【解析】[1]根據圖中數據和比熱容的定義可知綜上可知,比熱容最大的物體是甲。[2]根據物體放熱公式Q=cmΔt,可得Q甲=c甲m甲Δt=3×103J/(kg·℃)×1kg×1℃=3×103JQ乙=c乙m乙Δt=2×103J/(kg·℃)×1kg×1℃=2×103JQ丙=c丙m丙Δt=103J/(kg·℃)×2kg×1℃=2×103J綜上可知,甲、乙、丙的溫度都降低1℃,放出熱量最多的物體是甲。17.

控制變量法

秒表

一樣

汽車用水冷卻發動機【解析】(1)[1]根據比較吸熱能力的兩種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質的質量相同,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2)[2]實驗中需要測量加熱的時間,故需要用到秒表。(3)[3]實驗中用相同的加熱器加熱,在相同時間內,加熱器放出的熱量相同,則物質吸收的熱量相同,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加熱時間相同,所以兩種物質在實驗中吸收的熱量一樣多。(4)[4][5]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相同質量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變化慢,則水的吸熱能力強;水的比熱容較大這一特點,在實際中應用很多,例如:汽車用水冷卻發動機、暖氣中用水做傳熱介質等。18.

裝入等質量的甲、乙兩種液體

吸收相同的熱量

小于

2.1×103【解析】(1)[1][2]要比較甲、乙兩種液體的吸熱能力,實驗需要采用控制變量法,根據吸熱公式可知,需控制甲、乙兩液體的質量相同,故在兩個同樣的燒杯中,分別裝入等體積的甲、乙兩種液體是不合理的,應當裝入等質量的甲、乙液體,所以步驟①錯誤。(2)[3]因相同的電熱器在相同時間內放出的熱量相等,所以吸收熱量的多少可以用加熱時間的長短來反映;為了比較兩種液體的吸熱能力,應當控制加熱時間相同,即步驟②中加熱時間相同是為了使兩種液體吸收相等的熱量。(3)[4]根據轉換法可知,對液體加熱的時間越長,液體吸收的熱量就越多,液體的內能就越多,因此甲液體第3min的內能小于第5min的內能。(4)[5][6]由甲、乙兩種液體溫度隨時間變化關系的圖象知,甲、乙兩種液體升高相同的溫度,甲液體加熱時間長,說明甲、乙兩種液體升高相同的溫度時,甲液體要吸收更多的熱量,所以甲液體的吸熱能力強。(5)[7]由圖像可知,加熱5min,甲升高的溫度為乙液體升高的溫度為根據可知,在質量和吸熱相同的情況下,比熱容與升高的溫度成反比,乙的比熱容為19.

質量

吸收相同的熱量

加熱時間的長短

相同時間內升高的溫度

1.9×103

乙【解析】(1)[1][2]根據控制變量法知試管中加入的水和色拉油除初溫相同外,還應保證質量相同。選用同一熱源加熱,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等時間內吸收相同的熱量。(2)[3]實驗中選用同一熱源加熱,水和食用油在相等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同,加熱時間越長吸收熱量越多,所以物質吸熱的多少是通過加熱時間的長短來反映的。(3)[4]比熱容不同等質量的不同物質吸收相等的熱量升高溫度不同,所以實驗是通過觀察來比較相等時間內升高的溫度來比熱容的大小。(4)[5]水和食用油加熱時間相同所以吸收的熱量相同,所以食用油吸收的熱量為Q油吸=Q水吸即c油m油=c水m水c油===1.9×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