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驗心理學講義第一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章節內容第一節情緒的產生和獲得
第二節 情緒的認知研究
第三節情緒的測量
第四節情緒的研究方法第二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第一節情緒的產生和獲得
一、情緒的產生----沙赫特的實驗
沙赫特(Schacter,S.)和辛格(Singer,J.)的實驗展示了情緒的產生是如何受到環境事件、生理喚起和認知解釋這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以及在情緒產生過程中以上因素間的相互關系。
第三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一)實驗背景
1884年,詹姆斯和蘭格(Lange,C.)提出情緒發生依賴于能引起個體生理反應的刺激,即刺激引起生理反應,而生理反應引起情緒,生理反應是情緒產生的直接原因。坎農(Cannon,W.)更進一步指出這種生理反應就是刺激所引起的神經沖動向丘腦部位的傳遞。巴德(Bard,P.)則驗證了丘腦在情緒產生中的作用。第四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一)實驗背景20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阿諾德(Arnold,M.B.)提出對外部環境的認知評價是情緒產生的直接原因,認知-評估作用產生于有機體生理反應、情緒體驗和采取某種行動之前。伊扎德(Izard)為代表的研究者們則認為情緒是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逐步發生的,環境因素十分復雜,因此任一情緒體驗的產生都可能是由環境中的不同因素引起的。沙赫特和辛格的實驗思路是希望能分別對生理、認知和環境三因素進行控制,研究它們對情緒產生的綜合作用。
第五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二)實驗過程
沙赫特和辛格實驗的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步:先給三組大學生被試注射腎上腺素,使他們處于生理喚醒狀態----使所有被試的生理喚醒狀態相同。第二步:實驗者對三組被試作了三種不同的說明來解釋這種藥物可能引起的反應。
第三步:將每組被試各分成兩部分,并讓兩部分被試分別進入兩種實驗情境中,實驗者觀察這兩種環境下各組被試的情緒反應。
第六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三)實驗結果
第二、第三組被試在愉快環境中表現出愉快的情緒,在憤怒的情境中表現出憤怒的情緒,而第一組被試在兩種情境中都比較冷靜。在情緒的產生中,生理喚醒和環境都有影響,但認知過程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腦皮層將環境、生理和認知信息整合起來后,而產生了一定的情緒。沙赫特和辛格推論情緒是認知過程、生理狀態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認知因素對情緒的產生起關鍵作用。第七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二、情緒的先天獲得----哈羅的實驗
(一)實驗背景
絕大多數心理學家認為嬰兒與母親之間的親密接觸以及依戀的經驗對他或她在未來生活中愛的能力以及與他人親近的能力有很重要的影響。情緒的先天論者認為,愛是天生的需要。行為主義者認為愛其實總是和解決饑餓、干渴和避免痛苦這些基本需要相聯系的,嬰兒對母親的愛只不過是對食物需要的副產品。哈羅的實驗對象:恒河猴
第八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二)實驗方法
實驗材料:兩只代理母猴:木制母猴和鐵絲母猴
兩只代理母猴間的主要差異:木制母猴能夠提供接觸安慰,而鐵絲母猴則不能。實驗對象:八只幼猴。隨機分成兩組,一組由木制母猴喂養,另外一組由鐵絲母猴喂養。實驗情境:實驗者刻意地創造了某些恐懼或不熟悉情景。三種情況:僅出現木制母猴,僅出現鐵絲母猴,或兩者都不出現。
第九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三)實驗結果
發現幼猴偏愛有絨布包裹的木制母猴,不論是由鐵絲母猴還是木制母猴喂養的幼猴都對木制母猴產生強烈的依戀傾向。
當幼猴發現自己正面對一些害怕的事物時,它們便很快跑向木制母猴,并抱住它以獲得安慰和保護。當幼猴被置于陌生的環境后,所有幼猴都立即沖向木制母猴,抓住它,用身體蹭它,并擺弄它的臉和身體。如果木制母猴不出現時,它們則會充滿恐懼,出現情緒化的行為。哈羅的觀點:尋找安全感的需要比探求自然的趨向更為強烈,由接觸安慰產生的依戀情感是獨立于饑餓和干渴這些基本需要之外的。
第十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三、情緒后天習得的實驗研究
(一)小艾爾伯特的恐懼習得實驗
行為主義創始人華生(Watson)認為人類情緒是學習和條件反射的產物。他以一名9個月大的嬰兒艾爾伯特(Albert)為被試進行條件反射實驗,說明了恐懼情緒是可以通過條件反射后天習得的。這一研究結果可以被套用來解釋常見的其他情緒,如憤怒、愉快、傷心、驚訝或厭惡等的緣由。
第十一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二)習得性失助的實驗
塞里格曼(Seligman,M.)和梅爾(Maier,S.F.)的習得性失助實驗,采用動物被試進行研究,說明抑郁是由于對環境事件嚴重缺乏控制而習得的(“習得性失助”)。實驗用狗被分為三組,每組8只。一組是“可逃脫組”,另一組是“不可逃脫組”,第三組是“無束縛的控制組”。測量指標:(1)從燈光熄滅到狗跳過隔板,平均需要多長時間;(2)完全沒有學會逃脫電擊的狗在每組中所占的百分率。
第十二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實驗結果逃脫的平均時間
失敗狗的百分比
可逃脫組
控制組
不可逃脫組
可逃脫組
控制組
不可逃脫組
第十三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三)人類抑郁與控制力缺失的關系研究
1976年,朗格(Langer,E.J.)和羅丁(Rodin)的實驗以人類為被試,希望能直接說明抑郁和控制力缺失的關系。
實驗對象為某家療養院的老人,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分別告之不同的實驗指導語,采用問卷調查外和行為測量來了解被試的反應。
結果顯示:兩組被試的差異非常明顯,其結果支持了朗格和羅丁的預測,即控制力的掌握能產生積極的作用。
人類的情緒可以經由對生活事件的控制力而產生,兩者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至少與實驗有關的這部分情緒確實是后天的。
第十四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節情緒的認知研究
一、早期的情緒認知研究(一)圖片聯想實驗----情緒對認知的依賴
1964年,芬澤(Fenz)進行了圖片聯想實驗,以說明情緒對認知的依賴性。實驗被試是54名見習跳傘運動員,平均分成兩組。研究者在第一次跳傘前二周、第一次跳傘前一天和第一次跳傘的當天這三個時間對兩組被試進行圖片聯想測驗。所用的聯想圖片按照與跳傘這個主題的關系程度,制成低、中、高三個等級的圖片材料。測量的情緒生理指標:皮膚電反應(GSR)。
第十五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實驗結果(1)隨著跳傘日期的臨近,實驗組被試的皮膚電水平升高,表明被試內心的情緒緊張程度增加;(2)刺激圖片同跳傘相關聯的程度愈高,則皮膚電水平也愈高,表明被試緊張程度也愈高。這兩個結果都說明了認知對情緒的影響。
第十六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二)情緒對認知的反作用
1958年,詹尼斯(Janis,I.)設計了一項準實驗研究,以說明情緒對認知的反作用。實驗中,以病人在手術前的恐懼水平為自變量,以他們對手術的認知為因變量。將手術前病人的恐懼程度劃為三類:第一類為手術前低恐懼水平組;第二類為手術前中等恐懼水平組;第三類為手術前高恐懼水平組。
結果表明,由于三組被試手術前恐懼情緒的不同,導致了他們對手術的認知也不盡相同。
第十七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三)耶克斯-道森定律----情緒與認知的交互關系
Yerkes&Dodsonlaw(1908)第十八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二、情緒與歸因
歸因就是對事件或行為的原因進行主觀評價,它是一種認知評估活動。(一)理論設想韋納將情緒、情感設想為在一種特定的行為結果出現之后、伴隨著對它的認識的不斷加深而逐漸分化、深化和復雜化的過程,其中對該種結果產生原因的知覺、分析或推斷在情緒、情感的變化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歸因過程將引發新的、更為復雜的情緒體驗,這種情緒甚至可能和此前由行為結果直接引發的情緒相矛盾,并替代后者。
第十九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二)實驗證明
韋納從三個方面來說明歸因對情緒的影響,分別是:對原因部位的知覺、對原因可控性的知覺以及對原因穩定性的知覺與情緒、情感的關系。對原因部位的知覺是指把行為結果的原因歸于人的內部原因還是外部原因。
韋納等人(1978,1979)的研究發現,對成功的內部歸因都引起了更多的自豪、勝任、自信、滿意的情緒、情感體驗。韋納和他的同事(1985)的另一項研究中發現,即便是兒童也已經覺察到對別人消極行為的內部歸因比外部歸因更可能傷害他的自尊。
第二十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三、情緒與決策
(一)失敗的博弈----情緒調節缺陷對決策影響的實驗研究
一些決策理論認為,當人們很難通過理性的有意識思考進行決策時,情緒反應為決策提供了各方面信息,情緒在決策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Wilson和Schooler,1991)。
第二十一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1.實驗背景
在研究情緒對決策有影響的學者中,戴美希歐(Damasio)推測情緒系統中預期的機體反應(皮膚電反應)對正確決策的制定是必要的。Damasio和他的同伴以正中前額皮層(medialprefrontalcortex)受損的病人為研究對象,對其決策過程進行考察。通常,這種前額損傷病人常并發情緒調節和決策的缺陷。前額受損病人在風險決策中表現出的情感調節缺陷為:他們在評估風險決策時不會出現預期的皮膚電反應。
第二十二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2.實驗過程
以前額受損病人為實驗組被試,以前額未損病人為控制組被試,要求他們在四副紙牌(A、B、C和D)中任意選擇紙牌以贏得100點。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紙牌A和B確保能贏100點,而紙牌C和D確保能贏50點,但是,所有的紙牌都可能帶來偶然的、不可預測的損失。實驗證明,由于前額受損而產生情緒調節缺陷的病人無法在風險決策任務中作出正確的決策;并且前額受損病人對將來的效果相對不敏感而只會根據眼前的效果做判斷。
第二十三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3.實驗的結論和意義
以機體喚醒形式表現的預期情緒反應是風險決策任務的必要環節。
雖然戴美希歐、比察勒和他們的同事把前額受損病人的這種缺陷描述為判斷即時結果和延遲結果的缺陷,但這種缺陷應該是判斷確定性結果和可能性結果之間的缺陷。
前額受損病人在決策中愿意接近較高的確定性收益和遠離較高的確定性損失,而對不確定事件則給予較低的權重。
第二十四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二)情緒生動性與決策權重
在情緒影響風險決策的研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有關“損失厭惡”傾向的實驗。所謂損失厭惡是指損失造成的消極情緒沖擊要大于等量收益造成的積極情緒沖擊。同樣是損失或同樣是獲得的情況下,生動事件的發生與不發生和不生動事件的發生與不發生所引起的情緒體驗不同,它們對應的決策權重也不同(Finucane,Peters和Slovic,2000)。
第二十五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二)情緒生動性與決策權重羅騰斯杰克(Rottenstreich)和希(Hsee)的研究表明,在積極事件發生概率較高時,被試傾向于對不生動事件給予較大的決策權重;而在積極事件發生概率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嘉蔭縣2025年四下數學期末預測試題含解析
- 新疆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重點中學2025年初三5月模擬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山東省濟南市中學2025年初三第二學期期中生物試題含解析
- 天津天獅學院《生物實驗安全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鄭州信息科技職業學院《中國文化經典導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市2025屆初三5月第二次月考生物試題含解析
- 電子商務三創賽
- 皮革制品的創新設計與市場競爭力提升考核試卷
- 電子商務平臺的社會責任實踐考核試卷
- 硬件性能監控與系統優化工具考核試卷
- 后牙金屬全冠牙體預備
- GB/T 36362-2018LED應用產品可靠性試驗的點估計和區間估計(指數分布)
- GB/T 26480-2011閥門的檢驗和試驗
- GB/T 10923-2009鍛壓機械精度檢驗通則
- GA/T 1356-2018國家標準GB/T 25724-2017符合性測試規范
- 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課件
- 強夯監理實施細則
- 2022郵儲銀行綜合柜員(中級)理論考試題庫大全-上(單選、多選題)
- 《三角形的外角》優秀課件
- 如何進行社會調查研究課件
- 鵪鶉蛋脫殼機的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