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基礎訓練二十二_第1頁
高考歷史基礎訓練二十二_第2頁
高考歷史基礎訓練二十二_第3頁
高考歷史基礎訓練二十二_第4頁
高考歷史基礎訓練二十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歷史基礎訓練二十二兩極格局下的世界(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國際格局被美蘇兩極格局取代的標志是A.雅爾塔體系的建立 B.關貿總協定成C.聯合國的成立 D.對德日法西斯處2.戰后對日本的處置與對德國的處置不同之處是①對日本戰犯處置更為嚴厲②保留原來的政治制度③由美國單獨占領西斯的軍事工業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3.雅爾塔體系與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比較,其進步性主要體現在A.美蘇兩國劃分了勢力范圍蘇聯的參加反對法西斯,實行民主政治大國之間軍事和經濟實力的對比平衡4.A.晚清政府 B.北洋軍閥政府C.南京國民政府 D.中華人民共和國政5.戰后東歐人民民主國家在發展中存在的最大隱患是A.照搬了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B.與蘇聯的關系有不穩定性C.國內舊勢力的殘余還異常強大D.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極力進行經濟滲透A.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B.帝國主義力量的削弱C.蘇聯強有力援助D.各國人民反法西斯的勝利A.美國經濟軍事實力獨占鰲頭B.蘇聯軍事政治力量壯大成為惟一能與美國相抗衡的國家C.歐洲在戰爭中受到嚴重削弱D.國際關系格局演變為美蘇兩國抗衡8.雅爾塔體系的實質是A.B.蘇美依其實力劃分勢力范圍C.D.打破了大國操縱世界的局面造成德國分裂的根本原因是

④摧毀法A.B.英法美同蘇聯矛盾C.D.為削弱和限制德國“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基本特征是A.擁有最雄厚的工業實力最豐富的黃金儲備B.35美元穩定等價于1盎司黃金C.美元與黃金掛鉤,資本主義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D.包括中國在內的44個國家代表共同簽訂馬歇爾計劃的實質是A.是“金元外交”政策的延續 B.幫助歐洲經濟復興C.引誘東歐各國擺脫蘇聯控制 D.以經濟手段控制西12.決定世界格局變化的主要原因A.國際性會議的召開 B.國際性組織的成立C.世界各種力量的對比發生變化 D.反法西斯戰爭的勝13.東歐人民民主國家建立的共同途徑是A.B.使用革命暴力從資產階級手中奪權C.走與俄國十月革命完全相同的道路D.把反法西斯主義的斗爭與反封建主義的斗爭相結合14.二戰后,美國亞洲政策遭受的第一次沉重打擊是A.扶蔣反共的失敗 B.侵朝戰爭的失敗C.侵越戰爭的失敗 D.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15.社會主義陣營建立的關鍵性因素是A.東歐諸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B.蘇聯成為軍事政治強國C.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D.西歐各國受戰爭打擊嚴16.“冷戰”局面的形成是由于①美國試圖稱霸世界②蘇聯政治軍事力量增強③歐亞社會主義陣營形成④美蘇展開核軍備競賽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 D.③④17.A.馬歇爾計劃的援助B.國家實行非軍事化C.清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性的因素D.原有工業布局的基礎良好18.20世紀50~60年代末,東西方迅速崛起的資本主義經濟大國是A.英國、韓國 B.法國、日本C.聯邦德國、日本 D.聯邦德國、新加坡19.20世紀50~60年代,因要求或進行社會主義改革而遭到蘇聯出兵干預的國家A.匈牙利和南斯拉夫 B.匈牙利和波蘭C.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D.波蘭和南斯拉20.南斯拉夫實行社會主義自治制度所產生的問題不包括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被削弱C.民族問題逐漸尖銳D.反蘇情緒與日俱增21.1965在衰退開始之前予以防止A.“歐共體”成立 B.1973年美元危機C.美國世界霸主地位動搖 D.1973年經濟危機的出22.“歐共體”成立的主要目的是A.反對美蘇爭霸 B.實現政治體制一體化C.加快經濟發展 D.抵制美國23.赫魯曉夫的經濟改革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A.缺乏正確的指導思想 B.導致了工人的不滿C.口號不切實際 D.個人作風缺乏實事求是的精24.戰后50年間,對世界政局影響最深遠的國際事件是A.美蘇爭霸和第三世界的興起B.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美蘇爭霸C.第三世界的興起和資本主義經濟的高速發展D.第三次科技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高速發展25.促使美國對外爭霸策略發生攻守變化的根本原因是A.與中國關系如何 B.第三世界興起C.國家領導集團的決策能力 D.本國的經濟軍事實26.對20世紀60~80年代美蘇關系的概括,較為全面的是A.蘇聯不斷加強對外擴張,美蘇爭奪世界霸權B.美蘇對峙,互有攻防,雙方爭奪世界霸權C.美國采取強硬政策,遏制和反擊蘇聯的全球擴張D.美蘇爭奪全球戰略優勢,軍備競賽不斷升級27.美國提出“星球大戰”計劃,從對蘇戰略上看,最主要目的是A.在經濟上拖垮蘇聯B.帶動美國經濟的發展C.取得軍事上的優勢,爭取主動D.提高美國的核威懾能力28.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蘇聯在戰略上弱于美國,表現A.出兵阿富汗 B.放松對東歐控制C.古巴導彈危機 D.修筑“柏林墻29.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對外政策的主要特點是A.與美爭霸,對外擴張 B.聯合第三世界,孤立美C.打擊資本主義,維護社會主義 D.打擊美國,壓制中國在美蘇爭霸中,蘇聯采取進攻戰略的頂峰是A.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B.蘇聯入侵阿富汗C.蘇聯把導彈運入古巴 D.蘇聯支持越南入侵柬埔二、非選擇(第31題15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3分,共40分)杜魯門主義提出的最初幾年,一些曾經參與此事的官員和史學家宣稱,蘇聯恢復戰前共產國際的路線,竭力擴張勢力,因而破壞了美蘇同盟關系,引起“冷戰制戰略只是作出了“被迫而勇敢的反應32.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和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初,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相同因素有哪些?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分別對資本主義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哪些不同的影響?33.閱讀下列材料:從1920,回答:(1)美國在近百年經濟發展中,有兩次重大的生產關系調整,是哪兩次?各有何作用?(5分)分)(3)中美兩國在推動經濟發展的措施中有何不同?造成這種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高考歷史基礎訓練二十二答案一、1.A 2.C 3.C 4.C 5.A四個選項都是東歐各國人民民主革命勝利的原因,其中A和C是A性而誤選。【答案】A【分析】這是一道最佳選擇題,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題中、、C三個選D是戰后世界形勢變化的最大特點。考生如果不從宏觀上把握教材結構,則容易以偏概全。【答案】D8.B后美蘇對抗冷戰的結果,依此可排除D兩項,其次要弄清AB項BB項才是造成德國分裂的根本原因。考生只有分清因果關系才不至于混淆。【答案】B10.C 11.D 12.C 13.A14.【分析】該題考查理解和再現基礎知識的能力。A、B、C、D四個選項都是二戰后美國亞洲霸權政策失敗的表現,解題的關鍵是準確再現四個事件發生的時間。【答案】A15.B 16.C 17.C 18.C 19.C 20.D 21.D 22.CABCD哪一個起決定作用,從四個選項之間的關系來分析不難作出判斷。【答案】A【分析】本題為最佳選擇題,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抓住“對世界政局影響最深遠”這一點來思考,然后對各選項進行分析、判斷,并結合戰后50時代特征來考慮。【答案】A化的實質是兩國綜合實力對比的變化。【答案】D26.B 27.A 28.C 29.A 30.B二、31.【分析】這是一道材料分析評論題,重點考查分析、評論歷史的能力。解題時(3分)是美國首先提出了“冷戰”政策。美國之所以提出“冷戰”政策是因為:①戰后美國壯大,一系列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沖擊著資本主義制度。③為了建立霸權(5分)美國制定并實施“冷戰”政策:①在政治上提出“杜魯門主義形式。②提出和推行“馬歇爾計劃(4分)(3分)32.相同因素:①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調整。19世紀晚期壟斷組織產生,二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壟斷資本在一定時期內、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的迅速發展。②科學技術的推動。第二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進入“電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