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歷史江蘇卷(解析版)_第1頁
2011年高考歷史江蘇卷(解析版)_第2頁
2011年高考歷史江蘇卷(解析版)_第3頁
2011年高考歷史江蘇卷(解析版)_第4頁
2011年高考歷史江蘇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專心---專注---專業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2011年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歷史試題解析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題3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明朝張瀚稱:“善為國者,令有無相濟,農末適均,則百工之事,皆足為農資,而不為農病。顧低昂輕重之權,在人主操之爾。”這段話反映的經濟主張是A.農業僅賴百工B.百工亦為本業C.農工比重適當D.農工任其消長解析:“農末適均”即農業與工商業協調均衡發展。答案:C考點:中國古代的經濟政策2.右圖所示為《唐書》所載830名進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見,唐代科舉制A.為選拔士族子弟而設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縮小了人才選拔的范圍D.兼顧多個階層但不完善解析:《唐書》所載的830名進士出身于士族、寒族以及小姓,說明唐代科舉制兼顧多個階層但不完善。科舉制選拔的不僅僅是士族子弟;科舉制以考試成績作為選官標準,不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人才選拔的范圍非但沒有縮小,反而擴大。A、B、C表述錯誤。答案:D考點:科舉制3.據《與公肅甥書》記載:“憶昔時邸報,至(明)崇禎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寫本。”對“活版”理解正確的是A.活版技術從明代開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傳遞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發明中出現最晚解析:活版技術從北宋開始使用;活版之前傳遞信息并不是均用手抄,如雕版;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泥活字。A、B、C表述錯誤。造紙術出現于西漢、指南針出現于戰國、火藥出現于東晉,活字印刷術出現于北宋,在四大發明中活版出現最晚。答案:D考點:中國的四大發明4.據《南臺備要》記載:“江浙省……調兵剿捕之際,行省官凡有輕重事務,若是一一咨稟,誠恐緩不及事。……(如今)凡有調遣軍情重事及創動官錢,不須咨稟,……交他每(們)從便區處。”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與中央權力之爭難以調和B.獲得了緊急事務處置權C.行政長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權力不再受到中央節制解析:“凡有調遣軍情重事及創動官錢,不須咨稟,……交他每(們)從便區處。”說明江浙行省獲得了急事處置權。地方絕對服從于中央、行省長官由皇帝任命。A、C、D表述錯誤。答案:B考點:元朝行省制5.某思想家在20世紀初大聲疾呼:“吾寧忍過去國粹之消亡,而不忍現在及將來之民族,不適世界之生存而歸削滅也。……其不能善變而與之俱進者,將見其不適環境之爭存,而退歸天然淘汰已耳!”從中可見,該思想家主張A.打破保守觀念,為新文化營造空間B.剔除傳統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揚改革理念,為康梁變法造聲勢D.遵循進化理論,任憑自然選擇解析:“吾寧忍過去國粹之消亡”說明B不正確;20世紀初,維新變法運動已經失敗,故C錯誤;“不忍現在及將來之民族……而退歸天然淘汰已耳”說明D不正確。作者此段表述的主旨是要順應時代潮流,進行變革,否則就會被歷史淘汰。答案:A考點:新文化運動6.辛亥革命爆發后,美國某報報道:“如果中國成功地按美國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個聯邦共和國,由在歐美留過學的具有西方觀念的人任領導,日本將不再是東方最西化的國家。”此后建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與該報道的設想相符的是A.臨時政府基本按照美國政體原則架構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個聯邦共和國C.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亞洲最西化的國家D.民國臨時大總統都有西方民主觀念解析:南京臨時政府實行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政體,是美國政體的復制品。南京臨時政府沒有實行聯邦制、中國也沒有超過日本、袁世凱專制獨裁,說明B、C、D表述錯誤。答案:A考點:南京國民政府成立7.右圖為民國年間天津同升和帽莊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廣告。對此理解正確的是①該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輸入②中國社會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沖擊③廣告主要宣傳了博士帽的實用功能④帽式的差異體現出男尊女卑的觀念A.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西式帽”的出現,表明中國社會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沖擊;“天津同升和帽莊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輸入。廣告未宣傳博士帽的實用功能;帽式差異體現不出男尊女卑的觀念。答案:B考點:西方文化的影響8.1938年4月,中國飛行員陳懷民在武漢空戰中與日軍飛行員高橋憲一同歸于盡。隨后,陳懷民的妹妹致信高橋的妻子美惠子:陳懷民猛撞高橋的飛機,不是發泄對高橋的私仇,而是代表著兩種不同力量之間的較量。同時表示,她們一家對美惠子沒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夠友愛地握手。此事①發生于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②反映了正面戰場的英勇抗戰③說明兩國人民深受戰爭之害④展現了中國人民的博大胸懷A.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后,抗戰進入相持階段,①表述錯誤;武漢空戰屬于正面戰場組織的武漢會戰的組成部分,②表述正確。答案:C考點:武漢會戰9.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在參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會后,感慨萬端:“我踏進會場,就看見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裝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長袍的,還有位戴瓜帽的——這許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會在一個會場里一起討論問題,在我說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從側面反映出新社會的政治生活和社會變革具有①平等性②廣泛性③繼承性④深刻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這許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會在一個會場里一起討論問題,在我說是生平第一次。”從側面反映出新社會政治生活和社會變革的平等性、廣泛性和深刻性。材料無法體現繼承性,排除③。答案:C考點:中國現代社會生活10.日內瓦會議后,毛澤東就外交問題指出:“關門關不住,不能關,而且必須走出去。”這里,“必須走出去”的戰略意義在于A.緩和中蘇關系惡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權力C.重建中美間戰略伙伴關系D.發揮在國際關系中應有的作用解析: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第一次以大國省份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毛澤東的“走出去”是指要發展同其他國家的外交關系,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應有的作用。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蘇關系惡化,A不正確;中國還沒有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故B錯誤;克林頓執政時期中美關系才被定位為“戰略伙伴關系”,C不正確。答案:D考點:日內瓦會議11.下列圖片可以反映建國后土地制度的變遷,在這一過程中,最主要的改變是A.土地的使用權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權D.土地的規模解析:從農業生產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聯產承包者責任制,農民獲得了生產和經營的自主權。土地的用途、所有權以及規模都沒有發生變化。答案:A考點:建國后土地制度12.雅典執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選區時,“把全部村社分為三十區,十區在城市附近,十區在沿海,十區屬于內地;……并用抽簽的辦法把這些區指定給各個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區,這樣就使一個部落在所有這些地區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這一措施A.確立了依據財產多寡劃分等級的參政制度B.廢除了債務奴隸制以使債務奴隸重獲自由C.打破了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貴族專權局面D.標志著雅典民主政治進入到“黃金時代”解析:克里斯提尼改革在制定行政選區時以地域為基礎,而不是以血緣為基礎,打破了貴族專權的局面。A、B與材料無關,D是伯利克里改革。答案:C考點:克里斯提尼改革13.“人民的議員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們只不過是人民的辦事員罷了;他們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決定。凡是不曾為人民所親自批準的法律,都是無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這段話體現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張?A.盧梭B.伏爾泰C.孟德斯鳩D.康德解析:這段話體現了盧梭的人民主權的思想。答案:A考點:盧梭14.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國憲法具有一個唯一的穩固的軸心——一個帝國首相(宰相)。聯邦會議……處于這樣一種地位,這種地位使其他責任行政權成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國首相的責任行政權,因而使帝國責任大臣無法存在。”材料中“帝國首相的責任行政權”表現為A.憲法賦予首相國家最高權力B.帝國首相擁有內閣的控制權C.帝國首相只對聯邦會議負責D.內閣大臣均由帝國首相任命解析:“帝國首相的責任行政權”表現為帝國首相擁有內閣的控制權。憲法賦予皇帝國家最高權力、帝國首相對皇帝負責、內閣大臣由皇帝任命,說明A、C、D不正確。答案:B考點: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15.富蘭克林·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利用“爐邊談話”向人民闡釋其施政方針的總統。在“新政”期間,羅斯福“爐邊談話”的內容最有可能的是A.主張推行計劃經濟模式B.闡釋福利國家所帶來的弊端C.解讀《全國勞工關系法》D.展望“新經濟”時代的奇跡解析:羅斯福“爐邊談話”的主要內容是向人民闡釋新政,C是新政的內容。羅斯福不主張推行計劃經濟模式,提倡國家加強對經濟干預;二戰后福利國家紛紛建立起來;“新經濟”時代出現于克林頓執政時期。A、C、D表述錯誤。答案:C考點:羅斯福新政16.在蘇聯,1928年1公擔稞麥可分別交換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別交換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義務交售價格僅為成本的10%,牛肉價格為成本的5%,豬肉價格為成本的6%。這段材料反映出這一時期的蘇聯A.農副產品質量差、價格低B.農產品過剩造成價格下滑C.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夠完善D.工業化犧牲了農民的利益解析:斯大林執政時期政府采取提高工業產品價格、降低農產品價格等方法,犧牲農民利益,發展工業,實現工業化。“農副產品質量差”“農產品過剩”“市場經濟體制”表述錯誤。答案:D考點:“斯大林模式”17.右圖“陽臺對話”向世界傳遞的信息是1973年,勃列日涅夫與尼克松白宮陽臺上親切交談A.古巴導彈危機結束1973年,勃列日涅夫與尼克松白宮陽臺上親切交談B.美蘇關系趨于緩和C.冷戰格局全面終結D.多極化世界的來臨解析:“親切交談”說明美蘇關系趨于緩和。古巴導彈危機發生于赫魯曉夫和肯尼迪在位時期;蘇聯解體后,美蘇冷戰結束;多極化趨勢出現并加強,但多極化格局尚未形成。說明A、C、D表述錯誤。答案:B考點:兩極世界的形成18.古巴前領導人卡斯特羅稱:“全球化是客觀現實,它顯示了在這個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們都是同一條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華的客艙,85%的乘客擁擠在不衛生的船艙里。很顯然,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難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達安全的港口。”這段材料無法揭示出A.全球化時代國家之間休戚相關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難以為繼D.全球化的潮流應該被抵制解析:“全球化顯示了我們都是同一條船上的乘客。”說明A正確;“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華的客艙,85%的乘客擁擠在不衛生的船艙里。”說明B正確;“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難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達安全的港口。”說明C正確。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存在問題,但不等于就要抵制。答案:D考點:世界經濟全球化19.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軍擊斃。許多國家發表聲明,對此表示支持,并強調世界各國應共同打擊恐怖主義。由此可以看出①反恐斗爭有賴于國際社會的合作②恐怖主義成為全球化的主要障礙③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鏟除④恐怖主義依然是國際社會的公敵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④解析:許多國家對美軍擊斃“基地”組織領導人表示支持,并強調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打擊恐怖主義,說明①④正確。②從材料中看不去來,③只能說恐怖主義遭重創,但不能說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鏟除。答案:A考點:恐怖主義20.菲利普·費爾南德茲一阿邁斯托在評價某科學家時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種現象都帶有欺騙性。物質和能量可以相互轉換。雙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線可以交叉。光線彎曲的徑跡其實纏繞宇宙。”這位科學家是A.伽利略B.達爾文C.牛頓D.愛因斯坦解析:“物質和能量可以相互轉換。”指的是愛因斯坦的質能關系式E=mc^2。“雙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說明時間是可變的,指的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答案:D考點: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創立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題,滿分60分,包括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其中第21題~第23題為必做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24題為選做題,包括A、B、C、D四小題,請選定其中兩小題,并在相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若多做,則按作答的前兩小題評分。21.(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顧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學者,開一代新學風,其思想脈絡清晰可見。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務;廉恥者,士人之美節;……朝廷有教化,則士人有廉恥;士人有廉恥,則天下有風俗。——顧炎武《日知錄·廉恥》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無非以立天下之人倫。……是故有人倫,然后有風俗;有風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國家。——顧炎武《亭林文集·華陰王氏宗祠記》材料三理學之曰:“《論語》,圣人之語錄也。”舍圣人之語錄,而從事于后儒,此之謂不知本矣。——顧炎武《亭林文集·與施愚山書》請回答:(1)顧炎武以拯救時代為己任。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顧炎武該思想產生的政治背景。(2分)(2)顧炎武以社會教化作為拯救時代的重要途徑。依據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會表象,并概括社會教化的功能。(5分)(3)顧炎武以儒學作為社會教化的資源。依據材料三,指出顧炎武對儒學進行了怎樣的取舍?并說明其理由。(3分)(4)在中國思想史上,顧炎武以怎樣的學風和時代責任感影響著時人及后世?(2分)21.答案要點:(12分)(1)政治背景:官僚腐敗;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亂)。(2)表象:風俗。功能:提高士人修養;凈化社會風氣;安定政治秩序;確立倫理道德。(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學。理由:孔孟之道為儒學之根本。(4)學風:經世致用(或崇實致用)。時代責任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考點:顧炎武倡導經世致用22.(13分)傳統經濟社會結構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隨著迷惘和陣痛。歷史學家陳旭麓認為,在這一過程中,“除了舊生產方式逐步解體所產生的苦難之外,還應當有新生產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機和朝氣。如果忠實于歷史唯物主義,就不能不承認:歷史的主題應當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們村里有一個老婆婆,年紀已經七十多了。她天天紡棉,每天紡成幾兩棉紗。她很少停手的時候。到了晚上,我們還聽見她那紡車搖動的聲音。有一回,她對我們說:“我年輕時候,紡紗織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現在,廠里出的紗和布,又細又好,價錢又便宜。還有外國運來的紗和布,大鄉小鎮都有得賣。我的利息就遠不如從前了。”她一邊說,一邊仍舊搖動著她的紡車。——葉圣陶等《開明國語課本》(1932年初版)材料二我的家鄉余姚離寧波不遠。……老百姓現在已經能夠適應新興的行業,……任何變革都像分娩一樣,總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產婦隨即恢復正常,而且因為添了小寶寶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經不再紡紗織布,因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們已經沒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與鄰居吵架消磨光陰,有些則去念經拜菩薩。……有些女孩則紡織發網和網線餐巾銷售到美國去,出息不錯。——蔣夢麟《現代世界中的中國·民國初年》材料三舊時婦女織成布匹,經緯之紗,都出女手。自洋紗盛行,而軋花、彈花、紡紗等事,棄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紡織,今則洋紗、洋布盛行,土布因之減銷,多有遷至滬地,入洋紗廠、洋布局為女工者。雖多一生機,而風俗不無墮落。——方鴻鎧等修,黃炎培等纂《川沙縣志》(民國二十六年版)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述近代中國自然經濟瓦解的經濟因素。(3分)(2)依據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變遷過程中鄉民們“迷惘和陣痛”的表現。(4分)(3)運用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論證陳旭麓先生提出的觀點。(6分)(要求:觀點理解準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22.答案要點:(13分)(1)經濟因素:洋務企業的興起;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外國資本主義的沖擊。(2)表現:收入的減少;傳統謀生手段的消失;對新生產方式的不適應;百無聊賴;對世風日下的感慨。(3)略。考點:近代中國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23.(15分)近代世界史上,英國在政治變革與經濟發展方面遠遠走在其他國家前列,由此成為現代化潮流的“領頭羊”。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工業革命之所以首先發生在英國,主要是由于該國在……十七世紀時,政治結構……已經發展到適合于工業化的程度。——奇波拉《歐洲經濟史》材料二從18世紀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紀30年代,……英國出現了這樣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義的政治與快速發展的經濟同行。——劉成等《英國:從稱霸世界到回歸歐洲》材料三1796年時,120名下院議員是貴族或貴族子孫,占下院總人數的21%,還有數百人與貴族有親戚關系,或者是在貴族的贊助下當選的,二者加在一起,超過全院人數的70%。——程漢大《文化傳統與政治變革》材料四(英國)開始了產業革命,這一革命把經濟力量的重心完全轉移了。……1830年的資產階級,同前一世紀的資產階級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貴族手中并且被貴族用來抵制新工業資產階級的野心的政治權力,已經同新的經濟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須同貴族進行一次新的斗爭。——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英文版導言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工業革命的原因。(5分)(2)材料二中“保守主義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該時期保守主義政治的特征。(4分)(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爭”指什么?依據材料四,概括這次斗爭的原因。(4分)(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現代化各要素之間的關系。(2分)23.答案要點:(15分)(1)原因:君主立憲制(或資產階級代議制)提供的政治保證;資本的原始積累;圈地運動提供的自由勞動力;國內外市場的擴大;手工工場時期的生產技術進步。(2)建立:通過光榮革命(或《權利法案》)而建立。特征:議會取代王權成為國家權力中心;貴族控制議會;工業資產階級未能充分參與政權。(3)新的斗爭:1832年議會改革運動。原因:經濟發展與政治制度之間出現了矛盾;工業資產階級經濟地位的提高;工業資產階級參政愿望的增強。關系:政治變革為經濟發展提供保證;經濟發展又會推進政治變革。考點:英國工業革命、1832年議會改革24.【選做題】本題包括A、B、C、D四小題,請選定其中兩小題,并在相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若多做,則按作答的前兩小題評分。A【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19世紀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產興業政策,迅速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興辦生產事業亦屬急務,但人民還沒有這種志愿,所以暫時創辦官立事業,示以實例,以誘導人民。——守屋典郎《日本經濟史》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漸行所謂獎勵工業。……(工部省)開拓礦山、制造機械和造船……不計利息,不計減損……產品不能銷售之物,則自行標價,盡藏庫中……故而窮于支付工資與購入材料,只能以補貼營業金的名義從大藏省申報領取。即或是礦山、造船等需用幾十萬元的官營事業也都是如此弊病。——高橋龜吉《日本近代經濟形成史》材料三經濟學者田口卯吉……(1880年)發表評論說:“政府之制造,已確實妨礙民間同種產業之興起,……應該中止勸獎保護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務限定在適當的領域之內……日本人民業已足以同外國人競爭,業已能夠經營制造商業,何須政府自身為之?”——米慶余《明治維新——日本資本主義的起步與形成》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概括明治維新之初政府殖產興業的方式及原因。(3分)(2)19世紀80年代,日本殖產興業的方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依據材料二、三,概括這種變化的原因。(5分)(3)日本大地震引發福島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對東京電力公司實施了監管。據此并綜合上述材料,請就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談談你的認識。(2分)A答案要點:(10分)(1)方式:官營。原因:民間缺乏創辦企業的意愿;發揮官營企業的示范效應。(2)變化:由官營轉變為政府扶植和保護私人資本主義的發展。原因:官營企業經營不善、虧損嚴重;官營企業對民營企業發展的妨礙;民營企業迅速發展,競爭力增強;經濟學界對政府官營政策的不滿。認識:政府有必要對經濟實行干預;政府干預的方式要因勢而變。考點:日本明治維新B【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0分)早在19世紀中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就對未來社會提出構想。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則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一旦社會占有了生產資料……社會生產內部的無政府狀態將為有計劃的自覺的組織所代替。……只有按照一個統一的大的計劃協調地配置自己的生產力的社會,才能使工業在全國分布得最適合于它自身的發展和其他生產要素的保持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材料二經濟發展是當時的時代要求。沒有人會說當時的毛澤東是一個烏托邦的幻想主義者。因為當時毛澤東……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物質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根本前提的這一基本觀點。——莫里斯·邁斯納《毛澤東的中國及后毛澤東的中國》材料三我國的經濟管理體制權力過分集中,應該有計劃地大膽下放。……我們實現四個現代化,離開了國際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為,一說計劃經濟就是社會主義,一說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不是那么回事,兩者都是手段。——《鄧小平文選》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概括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構建的未來社會的基本特征。(3分)(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如何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未來社會的構想付諸實踐?(2分)(3)依據材料三,概括鄧小平是如何發展與完善社會主義道路的?(3分)(4)綜合上述材料,請就經典理論與科學實踐之間的關系談談你的認識。(2分)B答案要點:(10分)(1)基本特征:生產資料公有制;計劃經濟;工業的發展。(2)實踐:進行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展大規模工業化建設。(3)實行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4)認識:經典理論指導實踐;科學實踐完善與發展理論。考點:馬克思主義、毛澤東、鄧小平C【探索歷史的奧秘】(10分)“非洲決不是一個因其居民的天生缺陷或低劣而一直處在人類發展進步法則之外的某種野蠻落后博物館”,非洲史學者巴西爾·戴維森提醒人們:“非洲與任何其他大陸一樣,擁有需要對之進行嚴肅研究的歷史。”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歷史學家只研究那些留下了書面記錄的社會,而沒有書面記錄的時代和地區則交給了考古學家。……非洲史學家們以跨學科的歷史研究方法為其崇尚,也就是說,他們非常強調利用能告訴他們非洲過去發生過什么的任何形式的證據。——埃里克·吉爾伯特等《非洲史》材料二西方心理學包含著一種愿望,或者說一種需要.那就是把非洲當成歐洲的陪襯,當成一個既遙遠又不了解的虛無縹緲的地方,以此來烘托出歐洲自己的智力優越性。——阿契貝《1967—1987年論說文集:希望與障礙》請回答:(1)依據東非的考古發現,許多現代學者認為,非洲是人類的起源地。結合所學知識,在下表中填寫支撐該觀點的論據。(4分)具體地點距今年代實物證據①②③④(2)起源于非洲的人類與散布于世界各地的人類種群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聯?(2分)(3)上述材料要求我們重視怎樣的史學方法?反對哪兩種錯誤史觀?在研究人類起源問題上,我們尤其要重視什么樣的證據?(4分)C答案要點:(10分)(1)具體地點:①埃塞俄比亞②肯尼亞距今年代:③400萬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