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第一部分地球及地圖復習講義_第1頁
中考地理第一部分地球及地圖復習講義_第2頁
中考地理第一部分地球及地圖復習講義_第3頁
中考地理第一部分地球及地圖復習講義_第4頁
中考地理第一部分地球及地圖復習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地理第一部分地球及地圖復習講義中考地理第一部分地球及地圖復習講義中考地理第一部分地球及地圖復習講義2019-2020年中考地理第一部分地球與地圖復習講義地理第一部分地球與地圖第一章地球第一節地球的形狀與大小一、地球的形狀1、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階段代表事件想象階段說推測階段亞里士多德依照現象推測地球為球體證明階段麥哲倫首次全球航行確證階段地球衛星照片2、地球形狀:地球是一個稍扁,略鼓的球體。二、地球的大小極半徑:千米(廬山武器)平均半徑:千米(廬山起義)赤道半徑:千米(廬山齊爬)赤道周長:約千米表面積:平方千米第二節地球儀和經緯網一、地球的模型——地球儀1、地球儀:人們依照必然的比率將地球減小而制成的地球模型。2、地軸:地球圍繞其旋轉的假想軸。3、南北極:地軸同地球表面訂交的兩個點叫兩極,其中地軸北端與地球表面的交點是,地軸南端與地球表面的交點是。4赤道:地球表面與南北極點距離相等,且與地軸垂直的大圓圈。

作經線。也稱子午線。經線都指示方向。2、經度:為劃分每一條經線,人們給經線注明的度數,經度度數范圍。3、本初子午線:經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經線,即°經線。4、東經和西經東經:用表示,0°—180°E是東經范圍。西經:用表示,0°—180°W是西經范圍。5、東西半球的劃分:經線和經線所組成的經線圈作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三、緯線和緯度1、緯線:地球儀上,與赤道平行的圓圈,叫做緯線。緯線指示的是方向。2、緯度:為了劃分每一條緯線,人們給緯線標注的度數。從赤道向南北各分為°。3、南緯和北緯:以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的為,赤道以南的為。4、南北半球的劃分:以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為,赤道以南為。5、高中低緯的劃分:緯度°—°為低緯,°—°為中緯,°—°為高緯。四、經緯網1、經緯網:地球儀上,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錯所組成的網格。2、經緯網的作用:利用經緯網可確定地球表面上任一點的地址。3、緯線和經線的比較特點緯線經線(極點除外),,兩條線圈形狀相對經線每一條都自成緯線圈組成經線圈間所有緯線圈都所有經線都的關系相互訂交于最長,向南北所有經線長度逐漸,緯度數長度相等的緯線長度相等指示方向方向方向二、經線和經度1、經線: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半圓形的弧線,叫4、緯度和經度的比較緯度經度注明差異每一條緯線差異每一條經線原因注明赤道(°本初子午線起點緯線)(°經線)度數向南、向北各分向東、向西各分劃分作°作°表示南緯(、)東經()、符號北緯()西經()度數°—°°—°范圍劃分赤道以北為0°以東至180°為緯,赤道以南為經度,0°以西方法緯至180°為經度度數從赤道向南、向北從0°經線向東、向變化逐漸,最大為西逐漸,最大為規律90°180°第三節地球的自轉一、自轉的方向和周期1、地球的自轉:地球繞著不停地旋轉叫地球的自轉。2、周期:小時(天)3、方向:。從北極上空看,呈針;從南極上空看,呈針。4、地球自轉形成的現象:現象、差異。二、晝夜交替1、晝夜現象的形成:地球是個不透明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陽的半球為,背向太陽的半球為。2、晝夜更替的形成:地球是個不透明球體,太

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陽的半球為白天,背向太陽的半球為黑夜。隨著地球的自轉,各個地方就會形成現象。三、時間的差異1、由于地球自向自轉,同緯度地區,地址偏東的地區要比地址偏西的地區(先/后)看到日出,所以地址偏東的地區比地址偏西的地區時刻,這樣不相同經度的地方就出現了時間的差異。2、地球自轉一周周期為24小時,角度為360°,因此,地球每小時自轉角度為15°,因此地球上經度每相差15°,時間相差小時。第四節地球的公轉一、公轉的方向和周期1、地球公轉:地球圍繞的旋轉。2、公轉方向:自向。3、公轉周期:年,大體天。4、運動特點:地軸總是的,指向附近。5、太陽直射點的搬動:在之間來回搬動。春分日:月日前后,太陽直射;夏至日:月日前后,太陽直射;秋分日:月日前后,太陽直射;冬至日:月日前后,太陽直射。二、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1、四時的變化(北半球)春季:、、月;夏季:、、月;秋季:、、月;冬季:、、月南半球季節恰巧與北半球。2、晝夜長短的變化太陽直射哪個半球,哪個半球就晝永夜短,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均分,赤道上全年晝夜均分。3、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一年中,夏季正午太陽高度大,冬季正午太陽高度小,以北半球為例,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最小。三、地球上的五帶1、依照不相同的緯度地區獲得的太陽光熱多少,將地球劃分為帶、帶、帶、帶、帶。2、五帶劃分界線:北回歸線、北極圈、南回歸線、南極圈。3、劃分范圍:熱帶°S—°N;北溫帶°N—°N;南溫帶°S—°S;北寒帶°N—°N;南寒帶°S—°S。第二章地圖第一節地圖基本要素一、地圖的基本要素:、、和。二、地圖上的方向1、普通地圖:通常按照“”的原則判斷。2、指向標地圖:一般指向標都是指向方,指向標反方向為方,垂直于指向標的左側是方,右側是方。3、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方向,緯線指示方向。三、比率尺1、比率尺:指圖上比實地距離的減小程度,即圖上距離所代表的實地距離。比率尺=2、比率尺的表示方法:(1)線段式比率尺如:(2)數字式比率尺:如1:5000000或

3)文字式比率尺:如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50千米。3、比率尺大小與表示范圍、內容詳略關系比率內容詳表示范實例尺略圍世界地小大圖陸良地四、圖例和注記1、圖例: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2、注記:地圖上的文字說明。-3-第二節地形圖的判讀一、海拔和相對高度1、海拔:一個地址高出的垂直距離,也稱高度。2、相對高度:一個地址高出另一個地址的垂直距離。3、基當地形種類:、、、、(圖見32頁)地形種類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

海拔米以上米以下米以下米以上

地面起伏坡度較陡,溝谷清靜相對高度不大,起伏和緩地面廣闊平坦地面廣闊,起伏和緩,外面較陡四周被山嶺、高原環繞,中間為平原或丘陵(四周高,中間低)二、等高線地圖1、等高線: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的線。等高線的特點:(1)等高線上的數值代表的是海拔;(2)同一等高線上各點的海拔;(3)所有等高線都是閉合的。2、等高距:相鄰兩條等高線海拔的差值。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距。3、等高線地形圖:用多條等高線表示高低起伏的地圖。4、等高線地形圖上不相同部位及其特點1)山岳:中間高,四周低,等高線呈閉合狀;2)鞍部:兩個山岳之間的低地;(3)山谷:兩邊高,中間低,等高線向高處突(4)山脊:中部高,兩邊低,等高線向低處突(5)絕壁:多條等高線重疊在一起。

出;出;5、坡度陡緩判讀:在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表示坡度越,等高線越稀罕,坡度越。三、分層設色地形圖在等高線地形圖上,人們依照不相同海拔高度著上深淺不相同的褐色、黃色、綠色、藍色等顏色,以表示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