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設計答辯_第1頁
畢業設計答辯_第2頁
畢業設計答辯_第3頁
畢業設計答辯_第4頁
畢業設計答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感謝各位專家、老師

蒞臨指導!!

課題名稱:揚州某服裝廠廠房班級:土建0203班姓名:楊勤學號:021331328指導老師:鄒小靜工程概況

本工程是揚州市某服裝廠廠房。主體五層,局部六層。底層層高為4.9m,二~三層為3.9m,四~五層為3.6m,六層局部層層高為4.3m,總高度為24.2m,建筑面積為5000m2。根據《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揚州市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g建筑平面五層平面圖建筑立面建筑剖面

結構方案確定

抗震規范6.1.1現澆鋼筋混凝土房屋適用的最大高度:70抗震設防地區框架結構最大高度為55m。本工程平面、立面規則,高度24.2m選用框架結構比較適宜。抗震等級的確定

(1)、根據抗震規范3.1.1本建筑工程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3.1.1建筑應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類、乙類、丙類、丁類四個抗震設防類別。甲類建筑應屬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時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筑,乙類建筑應屬于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恢復的建筑,丙類建筑應屬于除甲、乙、丁類以外的一般建筑,丁類建筑應屬于抗震次要建筑。(2)、抗震規范6.1.2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三級。基本設計資料地質質料:根據地質勘探報告,本場地類別為三類場地,場地分布為:一層:雜填土夾有碎磚、有機物,厚1.5m;二層:亞粘土,可塑狀態fak=150KN/m2,灰黃色,厚度4.2m~5.5m;三層:輕亞粘土,軟塑狀態fak=160KN/m2,灰褐色,厚度4.m~4.5m;四層:粉砂,灰黃色fak=180KN/m2

厚度較大,未鉆透;勘區勘探期間地下水位為-2.1m。氣象基本資料:(1)基本風壓:0.35KN/m2(2)基本雪壓:0.35KN/m2(3)主導風向:東南風荷載資料根據《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9-2001)(1)工業廠房建筑樓面均布活荷載標準植按表4.1.1規定采用

辦公區樓面取2.0KN/m2

工作區樓面取4.0KN/m2

廁所、樓梯、陽臺取2.5KN/m2(2)荷載規范4.3.1屋面均布活荷載按表4.3.1規定采用

不上人屋面0.5KN/m2

上人屋面2.0KN/m2材料選用根據抗震規范3.9.2第二條選用材料如下:

(1)、混凝土強度等級的選用:主體框架、樓梯和樓板采用強度等級為C30混凝土,基礎采用強度等級為C25的混凝土;

(2)、鋼筋的選用:柱梁的受力鋼筋為HRB335,箍筋為HPB235,現澆板的受力鋼筋為HRB400。構件截面尺寸初步確定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10.1,民用建筑雙向板最小厚度為80mm,本工程板厚均取120mm。

本工程均為現澆結構,采用矩形梁。梁截面尺寸:框架梁高:h=(1/12-1/8)l(l為梁跨度)橫向框架:AB跨:h=(1/8-1/12)×5.5m取h=600mmBD跨:h=(1/8-1/12)×6.4m取h=600mmDF跨:h=(1/8-1/12)×5.8m取h=600mm框架梁寬:b=(1/3-1/2)h取b=250mm縱向框架:h=700mm,b=250mm次梁:h=(1/18-1/12)l橫向次梁:h×b=500×250(mm2)縱向次梁:h×b=400×250(mm2)

柱截面尺寸:

取⑤軸線的中柱,首先確定它的受荷面積,明確其傳力體系,計算柱軸力,再進行軸壓比驗算,反復調整。

經計算取500×500所選截面滿足要求軸壓比驗算根據抗震規范6.3.6: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項要求:(1)、截面的寬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圓柱直徑不宜小于350mm;(2)、剪跨比宜大于2;(3)、截面長邊與短邊的邊長不宜大于3。根據抗震規范6.3.7:本工程柱軸壓比限值為0.9、樓面現澆板及次梁設計

以二層樓面板為例進行計算,結構平面布置如圖所示:

根據GB50010-200210.1.2:1、兩對邊支承的板應按單向板計算;

2、四邊支承的板應按下列規定計算:當長邊與短邊長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0時,應按雙向板計算;當長邊與短邊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時,宜按雙向板計算;當按沿短邊方向受力的單向板計算時,應沿長邊布置足夠數量的構造鋼筋;當長邊與短邊之比大于或等于3.0時,可按沿短邊方向受力的單向板計算。因大多數板長短邊之比小于2,板上荷載沿兩個方向傳遞到相應支撐梁上,板沿兩個方向受力,采用雙向板肋梁樓蓋板的計算:1、荷載計算3.2.5

基本組合的荷載分項系數,應按下列規定采用:

1永久荷載的分項系數:

1)當其效應對結構不利時

—對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應取1.2;

—對由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應取1.35;

2)當其效應對結構有利時

—一般情況下應取1.0;

—對結構的傾覆、滑移或漂浮驗算,應取0.9。

2可變荷載的分項系數:

—一般情況下應取1.4;

—對標準值大于4KN/m2的工業房屋樓面結構的活荷載應取1.3。

注:對于某些特殊情況,可按建筑結構有關設計規范的規定確定。2、內力計算查表計算3、配筋計算棋盤式布置板配筋1)跨中最大彎矩當作用g’=g+q/2荷載時,板可視為四邊固定當作用q’=q/2作用時,板可視為兩邊固定兩邊簡支g’作用的彎矩與q’作用下彎矩疊加得跨中最大彎矩M=Mx+μMy,M=My+μMx2)支座最大彎矩,按滿布荷載計算,板可視為四邊固定3)配筋計算

ρ1min=次梁的計算:1、荷載計算墻體+窗、梁、板自重、恒載、活載的線荷載2、內力計算恒荷載滿布計算跨中彎矩時,活荷載本跨布置,隔跨布置計算支座彎矩時,活荷載在支座左右跨布置,隔跨布置并進行恒載控制和活載控制的比較,兩者取大值

3、配筋計算A、正截面承載力計算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計算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計算驗算最小配筋率(第9.5.1條)B、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a、驗算截面尺寸b、計算腹筋c、驗算最小配箍率

抗震結算重力荷載代表值:計算地震作用時,房屋的重力荷載代表值應取結構和構配件自重標準值和各可變荷載組合值之和,并按下式計算:荷載標準值Qk計算屋面(雪載和活載不同時考慮,取較大值)梁線剛度計算梁的線剛度:-混凝土的彈性模量-梁的計算跨度-梁的截面慣性矩,

邊框架梁:

對裝配整體式樓面;

邊框架梁:對于現澆的樓面;中框架梁:

中框架梁:柱側移剛度計算-柱線剛度()-樓層高度-節點轉動影響系數,由梁柱線剛度表及表6.2.2取用-樓層梁柱的平均線剛度比各層D值匯總故該框架為規則框架對于質量和高度分布比較均勻的框架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和剪力墻結構,一般多采用頂點位移法計算,考慮填充墻對框架剛度的影響,取基本周期系數α0=0.8為頂點位移橫向水平荷載作用下框架結構的內力和側移計算水平地震作用及樓層地震剪力計算

江蘇省揚州市,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5g,設計分組第一組,二類場地,Tg=0.35(表5.1.4-2),αs=0.12(表5.1.4-1)本工程結構高度不超過40m,質量和剛度沿高度分布比較均勻,變形以剪切變形為主,采用底部剪力法計算水平地震作用。

,故考慮頂點附加地震作用頂點附加作用力為

0.0756×2213=167.3

質點i的水平地震作用Fi:按GB50011-2001.5.2.4,采用底部剪力法時,突出屋面的屋頂間、女兒墻、煙囪等的地震作用效應,宜乘以增大系數3,此增大部分不應往下傳遞,但與該突出部分相應的構件應予計入。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計算按GB50011-2001.3.4.2,本工程建筑結構不存在表3.4.2-1所列舉的平面不規則的情況,同時不存在表3.4.2-2所列舉的豎向不規則的情況,故本工程結構平面、豎向均規則。由計算:最大層間彈性位移角發生在第一層,為1/690GB50011-2001表5.5.1規定當結構類型為鋼筋混凝土框架時,,滿足要求。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內力計算(D值法)

D值法近似的考慮了框架節點轉動對側移和反彎點高度的影響,比較精確,應用比較廣泛。水平地震(左震)作用下框架的彎矩圖,梁端剪力圖及柱軸力圖示:KJ-5豎向荷載計算

計算單元:

KJ-5在恒載作用下的計算簡圖活荷載1作用下的計算簡圖活荷載2作用下的計算簡圖框架內力計算

梁端、柱端彎矩采用彎矩二次分配法計算。恒載作用下框架彎矩圖:一、彎矩計算KJ-5在活載一作用下的框架彎矩圖KJ-5在活載二作用下的框架彎矩圖二、梁端剪力計算三、柱軸力計算KJ-5在恒載作用下的軸力圖KJ-5在活載作用下的軸力圖框架內力組合

荷載規范3.2.5基本組合的荷載分項系數,應按下列規定采用:1、永久荷載的分項系數:當其效應對結構不利時對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應取1.2;對由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應取1.35;當其效應對結構有利時,一般情況下應取1.0;對結構的傾覆、滑移和漂浮驗算,應取0.92、可變荷載的分項系數一般情況下應取1.4

對標準值大于4KN/m2的工業房屋樓面結構的活荷載應取1.3。荷載規范5.4.1結構構件的地震作用效應和其他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應按下式計算:地震作用分項系數本工程的組合系數分別為;1.2恒荷載+1.3活荷載1.35恒荷載+0.91活荷載(近似取為1.0活荷載)1.2(重力荷載代表值)+1.3地震荷載(左震作用)1.2(重力荷載代表值)-1.3地震荷載(右震作用)另外計算梁支座彎矩時組合中需用活載滿跨的情況,梁跨中彎矩需用活載最不利布置的情況。梁端彎矩需乘以0.85調幅系數,體現了“強柱弱梁”的原則。框架截面設計

KJ-5框架梁配筋計算規范中有關規定:抗震規范6.3.3梁的鋼筋配置,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1、梁端縱向受拉鋼筋的配筋率不應大于2.5%,且計入受壓鋼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壓區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級不應大于0.25,二、三級不應大于0.35。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頂面縱向鋼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計算確定外,一級不應小于0.5,二、三級不應小于0.3。3、梁端箍筋加密區的長度、箍筋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應按表6.3.3采用,當梁端縱向受拉鋼筋的配筋率大于2.%時,表中箍筋最小直徑數值應增大2mm。本建筑工程抗震等級為三級,加密區長度為1.5hb和500中取大值,為600mm,箍筋最大間距為200mm,最小直徑為8mm。KJ-5框架柱配筋計算規范中有關規定抗震規范6.3.8柱的鋼筋配置,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1、柱縱向鋼筋的最小總配筋率應按下表采用,同時每一側配筋率不應小于0.2%;3、箍筋在規定的范圍內應加密,加密區的箍筋間距和直徑,應符合下列要求:1)、一般情況下,當抗震等級為三級時,箍筋的最大間距采用8d,150(柱根100)的較小值,最小直徑為8mm。2)、級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時,箍筋最小直徑應允許采用6mm。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間距不應大于100mm。柱截面縱向鋼筋的最小總配筋率(百分率)表8―1剪跨比和軸壓比驗算由抗震規范6.3.6和6.3.7規定:柱的剪跨比>2,軸壓比<0.9。基礎設計

本工程采用條形基礎。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3.0.1條有關規定,本工程場地和地基條件簡單,荷載分布均勻,為五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丙級。根據《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9-2001.4.1.2,活載折減系數為0.7。把縱橫兩個方向上產生的荷載進行疊加,生成傳到基礎上的荷載,并利用本荷載進行基礎設計。本場地類別為二類場地,土質良好,承載力較高,并且無液化土,為七級設防,可以不進行抗震設計,但需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一、確定地基承載力由查地基勘察報告:根據地質勘察部門提供的地質資料初步確定基底埋深為1.8米穩定地下水位標高為-2.1m,埋深在地下水位以上所以:二、基礎截面尺寸的確定1、肋寬b應比該方向的柱(500×500)大100,故取b1=600,b2=500。2、基礎梁高宜為柱距的1/4-1/8,可取H=1.3~1.5m。3、翼板厚h不宜小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