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第11課廉頗藺相如列傳_第1頁
第四單元第11課廉頗藺相如列傳_第2頁
第四單元第11課廉頗藺相如列傳_第3頁
第四單元第11課廉頗藺相如列傳_第4頁
第四單元第11課廉頗藺相如列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內容概述】(覽篇目·聚納精義)人物傳記既是我國文學最早的一種表現形式,又是當代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學樣式之一。人物傳記是文學和歷史相結合的邊緣學科,因此它既有歷史特征,要求“尊重歷史”,又有文學的特征,人物形象、語言都要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其開創者當首推司馬遷。在他之前,《左傳》《國語》《戰國策》和其他一些散文也描寫人物,但是活動事跡不連貫,人物形象不完整。單元導學到了司馬遷,他總結前代散文家記述人物的經驗,自創新體,由按年代順序寫史到以人物活動為中心寫史,分別以“本紀”“世家”“列傳”三種體例的文章記述帝王、諸侯、大臣和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跡,較之過去的史書要系統、詳盡得多,后世稱這種體裁為紀傳體;同時,以“本紀”“世家”“列傳”寫人,形象生動,性格鮮明,因而又是極優秀的傳記文學。后世的傳記文學都受到了《史記》的影響。《廉頗藺相如列傳》記敘了戰國時期趙國的重要人物藺相如和廉頗。文章詳細地記述了史實,運用多種文學手段,表現人物的性格,將人物寫得栩栩如生。在材料的組織和結構的安排上也匠心獨運。《蘇武傳》是《漢書》人物傳記中最輝煌的篇章,它真實地記敘了蘇武被匈奴扣留后長期堅持艱苦卓絕斗爭的動人事跡,贊頌了蘇武堅貞不屈的精神。《張衡傳》記敘了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鉆研的精神,以及他在文學、科學技術方面的成就和在政治上的作為。文章語言質樸簡潔,敘事詳略得當,結構條理,閱讀時要認真領會。【學法指導】(品學法·高屋建瓴)1.辨明傳類,準確解讀。傳記的類型很多,有自傳、他傳,獨傳、合傳,有正規史傳和文人寫的別傳、逸事,等等。面對一篇傳記,我們首先要善于辨明其所屬的類型,這樣才能求得準確的解讀。2.學以致用,重視積累。既然是古代傳記,則是文言文,因此我們在閱讀時要重視積累。這樣的積累,包括古代文化常識、文言實詞、虛詞、通假字、活用詞、特殊句式等基礎知識的積累。3.了解筆法,把握技巧。史傳常用的敘事筆法之一是“互見法”和“實筆”與“閑筆”。因此,要窺知其人全貌,需打通若干篇什;了解“實筆”與“閑筆”的作用,才能把握作者巧于營構之處。4.知人論世,顧及背景。在閱讀傳記的過程中,要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時代背景來解讀,這樣才能在具體的歷史環境中加深理解傳主在人生轉折點處的特殊表現,從而于事情之外把握事件的意義和價值。第11課廉頗藺相如列傳

藺相如廉頗負荊叩門聲,鐵漢直腸放浪行。藺相若無容忍肚,定知老將怒重生。詩海探珠廉頗古趙雙雄誤會多,多虧自責老廉頗。

相如縱有千般耐,料定無存將相和。【賞析】戰國時期趙國“將相和”的故事成為千古美談,兩首七絕生動刻畫了兩位傳奇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基礎知識梳理送給,贈送,音wèi。遺失。書信,信函。裝訂成冊的著作。兩個詞,勢,形勢,必,一定。副詞,根據形勢推測必然會怎樣。侍從,身邊的大臣。左和右兩方面。兩個詞,指,指出來,示,給……看。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說明處理某個問題的原則和方法。遵守約定。限制使不越出范圍。兩個詞,因,趁著(機會),而,表修飾。表因果關系的連詞。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兩個詞,前,走上前,進,進獻。向前行動或發展。公開揚言,散布言論。宣告、聲明。在這種情況下。連詞,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的原因,表原因。表因果關系的連詞。六、特殊句式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被動句)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被動句)求人可使報秦者(定語后置句)何以知之(賓語前置句)今君乃亡趙走燕(省略句)趙王以為賢大夫(省略句)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判斷句)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判斷句)文本預習必知走進作者司馬遷(約公元前145或135—?),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少時隨父司馬談在長安研習經史,二十歲后,游蹤幾遍全國,考察風俗,探訪古跡,采集傳說。初任郎中,后繼父任太史令,博讀史官所藏圖書。承繼其父遺志,著《太史公書》(即《史記》),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而受宮刑下獄。出獄后任中書令,發憤著述,完成《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寫的是公元前283年至前279年所發生的事件,距秦統一中國約半個世紀。其時,秦國經過變法,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相當強大的國家,隨著國富兵強,秦國擴張之心也與日俱增,在七雄紛爭、戰亂頻仍的時期,秦國采取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戰略,不斷向六國發起進攻。寫作背景公元前283年,秦軍伐魏,燕趙救之,迫使秦軍撤退,秦國雖然一直想攻打趙國,但當時正是秦國全力進攻楚國的時候,秦國一時攻不下楚國,而趙國本身又很強大,所以秦國暫時不能以主力對付趙國。秦國不敢輕易大舉攻趙,使得藺相如在同秦王的斗爭中客觀上有成功的可能,再加上他的努力,他最終為趙國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包括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年表10篇,書8篇,共52萬多字。本紀、世家、列傳用于記述人物事跡,書用于說明各種制度的發展變化,表用于顯示史事的脈絡,奠定了后世寫史的體例。《史記》有很高的史學價值。班固稱贊這部書說:“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質,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漢書·司馬遷傳》)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不僅如此,其中《陳涉世家》肯定了陳涉起義的作用;相關知識《河渠書》《平準書》《貨殖列傳》反映了社會經濟生活;《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記敘了少數民族的活動,這些都是本書的優點。

《史記》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書中對部分歷史人物的敘述,語言生動,形象鮮明。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課堂名師點撥細節揣摩1.聯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語句,注意文中的細節描寫。①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②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③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④秦王怒,不許。于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缶。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點撥:①“怒發上沖冠”運用夸張手法,十分生動地表現出藺相如的憤怒。②一個“睨”字就把那種與璧共存亡的堅決神態勾勒出來,也有著不把秦王強權放在眼里的懾人氣勢。③“相視而嘻”,形容秦王和群臣懊喪而又無可奈何的樣子,秦王和群臣在藺相如的智勇面前理屈詞窮、無計可施、不知所措的尷尬情態躍然紙上。④此處寫藺相如與秦王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兩種對照讓人叫絕。一方面,藺相如步步進逼,秦王不得不節節后退,從“怒,不許”到“不肯擊缶”,最后不得已“不懌,為一擊缶”,在步步進逼、層層遞進中,秦王從氣勢洶洶到無可奈何再到狼狽不堪的過程和情狀得以鮮明地表現。另一方面,“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藺相如的英勇和威武不屈與秦王、侍從的遲疑軟弱和退卻又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相如一“張目叱之”,就掃盡了秦王及其左右的威風。2.“獻璧取璧”這個環節,藺相如的智勇表現如何?

點撥:在這個環節中,藺相如在“視秦王無意償趙城”的情況下,用“璧有瑕,請指示王”的謊言騙回了和氏璧,這雖然有違做人最起碼的誠信準則,但這是在秦王無信的情況下所采取的措施,中國自古就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訓條,所以讀者感受到的是相如的機智而非狡猾。后來他的怒發沖冠、慷慨陳詞、以碎玉相挾等等,讀者又可以看到一個有理有節、寸步不讓的勇士形象,從此時的相如身上,讀者既可以看到張飛式的勇猛,又可以看到孔明式的機敏睿智。3.在藺相如要求秦王為趙王擊缶后,秦王的態度由怒變為不肯再變為不懌到最后擊缶,促成這一轉變的力量是什么?點撥:秦以大國強國自居,在澠池會上,請趙王鼓瑟。秦御史做了如下記載:“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從而永遠地記錄在了秦國的外交史上,不可更改。御史的不召而至和一個“令”字表明這是有預謀的,并以辱趙、凌趙為目的,這是很露骨的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行為。為此,藺相如針鋒相對,提出要秦王為趙王擊缶;作為強勢一方的秦王當然不肯答應,才有了秦王的“怒”,相如在秦王發怒的情況下并未退縮,反而挺身而前跪請秦王;秦王仍然“不肯”,相如以死相挾,“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并叱退秦王左右,使秦王不得不就范,雖“不懌”但仍為趙王擊缶。從而在第一個外交回合中打了個平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相如在促成秦王態度轉變上起了關鍵性的作用。4.藺相如在澠池會上為什么敢于與秦國針鋒相對?點撥:當時的形勢是秦伐趙,拔石城,第二年再次攻趙,殺了二萬人。很明顯,秦強趙弱,要想在澠池會上與秦分庭抗禮甚至以弱勝強是非常困難的,在此形勢下,藺相如敢于與秦相抗爭,取得了外交禮儀上的勝利,其原因有三:一是他的勇敢,這在上題中已述及,不再重述。二是他的智慧,秦要求趙什么,相如就要求秦什么。如秦要求趙王鼓瑟,相如就要求秦王擊缶,秦御史做了記載,趙御史也做記載,秦要求“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相如亦要求“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在外交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使人無話可說、無理可駁。三是趙國有軍事力量做后盾,“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5.課文詳寫藺相如,略寫廉頗,但廉頗的性格特點還是比較鮮明的,作者從哪些方面勾勒了廉頗怎樣的性格?

點撥:課文除了“廉藺交歡”這部分是廉藺二人并重之外,都是以藺相如的事跡為主,只是穿插一些對廉頗的描繪。文章開篇的人物介紹就表現了廉頗的勇猛善戰,作為趙國的大將軍,廉頗戰功赫赫,以勇武過人聞名于各諸侯國。在“澠池之會”前,廉頗和藺相如為了顧全趙國的榮譽,力勸趙王赴澠池之會,以免被其他國家嘲笑趙國怯懦。這充分表現出他以國家為重,甚有大將軍的風度;在送別趙王之時,他又和趙王商量應變對策,若趙王三十日不歸,就擁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王的念頭,這表現了廉頗的忠心和深謀遠慮;此外,他又部署重兵以防備秦兵的入侵,也表現出了他的周全和細心;秦兵最終不敢有所行動,可見他對敵人的威懾力是很大的,又從側面表現了他的勇武過人。“澠池之會”后,廉頗對于藺相如位居自己之上感到心有不甘,宣稱要羞辱相如,這表現了他為人魯莽、妄自尊大、胸襟狹窄、斤斤計較的缺點,但他在聽到藺相如“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話之后,大為感動,也很是慚愧,立即負荊請罪,又表現出他性格坦率、忠心愛國、勇于改錯等性格上的優點。司馬遷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一文中,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點撥:(1)選擇典型事件表現人物性格。這篇課文以寫藺相如為主,廉頗為輔。寫藺相如,沒有寫他一生的事跡,只選擇他一生中的三個片段來寫,突出他的性格特征。“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寫他對秦斗爭的大智大勇;“將相交歡”,寫他對內顧全大局,以團結為重。三個典型事件從不同側面表現了藺相如的思想品質,取得了集中、凝練、鮮明的藝術效果。寫廉頗,主要從“將相交歡”這個典型事件中反映他的思想變化和性格特征,同時也在前兩個事件中給讀者以暗示。深度探究(2)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司馬遷善于在尖銳、激烈的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使人物性格得到鮮明、突出的表現。藺相如這個人物是在秦國威脅利誘,趙國君臣束手無策、左右為難的矛盾中出場的;又在秦廷上與秦王面對面緊張而尖銳的斗爭中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他處理與廉頗的矛盾,是那樣的謙讓,似乎是在逃避,卻正是他的高明之處。對待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處理辦法,從中我們能清楚、全面地認識藺相如這個人物的思想性格。(3)運用對話表現人物性格。這篇課文在對三個事件的描述中,對話占了很大的篇幅。許多對話形象地表現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如藺相如勸繆賢不要逃亡;藺相如建議趙王答應秦王以璧易城的對話,分析利害,提出對策,不由人不信服。藺相如在秦廷向秦王說的話,有時語氣平和,謙恭有禮,使對方放松警惕;有時直言斥責,有理有據;有時堅決表態,分析利害;有時怒不可遏,以死抗爭。詞鋒犀利、剛柔相濟而又輕重恰當,充分表現出他是一個不畏強暴、有勇有智、能言善辯的外交家。廉頗的對話在課文中只有三處,他在澠池會前與趙王分別的一段話,表現出他很有政治頭腦。在“將相交歡”事件中,他先前說的一番話,表現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狹窄。正是由于廉頗的這一性格特點,到后來他知過改過,負荊請罪,就更突出了他的坦率真誠。“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多么坦誠可愛。這是一篇篇幅較長、內容豐富的文章,把握內容和線索脈絡很重要,請用簡要的語言敘述之。

點撥:本文是《史記》中通過描寫人物去表現歷史事件的典型作品,著重寫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歷史故事,以藺相如這個人物貫穿始終,以秦趙兩國的矛盾和廉、藺二人的矛盾作為線索,將廉、藺二人放在這兩組尖銳的矛盾沖突中,將二人的性格鮮明地展現出來。其中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主線,“完璧歸趙”“澠池之會整體鑒賞”是直接寫秦趙矛盾,“負荊請罪”是寫廉、藺二人矛盾,而秦趙矛盾的存在,又使廉、藺之間的矛盾得以解決,實際上是間接寫秦趙的矛盾。這樣,看似能獨立成篇的三件大事以秦趙矛盾為主線合成一個嚴密的整體,使文章結構謹嚴,線索分明。文章一開始,先寫秦趙兩國圍繞和氏璧產生矛盾,后由于藺相如的大智大勇,最后完璧歸趙。秦國并不甘心,又想在“澠池之會”上欺凌趙國,最終由于藺相如而再次受挫。秦趙矛盾暫時緩和,但廉、藺二人的矛盾又出現了,由于強秦壓境,二人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將相交歡。文章突出主要人物,兼寫次要人物,詳寫藺相如,略寫廉頗,運用反襯手法,將人物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展現了藺相如面對強敵、臨危不懼的大智大勇和他顧全大局、不計個人恩怨、“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尚品質,同時也贊揚了廉頗忠于趙國、勇于改錯的可貴精神,揭示了只有團結一致才能保國御侮的思想。結構圖解寫作素材積累 1.素材開發

完璧歸趙,將相交歡,傳為佳話。當我們在為藺相如的智勇大度和以國為重的精神而折服時,往往忽略了有舉薦之功的宦者令繆賢。如果沒有繆賢的慧眼發現,如果沒有他的及時舉薦,那么相如是否會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嘆呢?相如是幸運的。這一切是繆賢提供的契機。能做到惜才、愛才、用才而不妒才方能達人達己。 2.思維激活

這則材料可應用于“惜才與用才”“慧眼識金”“是金子總要發光”等方面立意的作文寫作中。藺相如得到重用的原因中應該包括“宦者令繆賢的舉薦之功”和“藺相如的真才實學”,所以在論證上述話題時可以采用假想法,比如假想藺相如無能卻被宦者令繆賢舉薦出使秦國的故事,這樣就避免了單純說理的弊端,通過故事的來龍去脈呈現主題。 3.精彩運用

如果非但沒有換回秦國的城池,連“天下所共傳寶”的和氏璧也被奪走,辱沒了趙國威名,那么,趙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殺了藺相如一人了事,連繆賢也性命難保了。但繆賢不管這些,識才敢薦,置個人安危于不顧,毅然把藺相如推薦到趙王面前,若非出于對國事的責任感,是難以做到的。精美文章選讀梨花叢中吊廉頗羅會祥

把梨花與廉頗撮合在一起,似乎有點兒不倫不類。然而,當你漫步在八公山下的梨園,當你在梨花的拂拭下登上廉頗墓頂,再回望山洼里層層疊疊的梨花,你就會發現,梨花的冷艷與廉頗的凄涼,已融為震撼人心的滄桑。

陽春三月,壽縣朋友相陪,我們西出古城,沿著八公山蜿蜒北去。一路梨花盛開,白如雪,繁似星,染遍了山麓,醉人,醉心。如果說,梨花給足了我視覺上的享受,那么,憑吊廉頗大將軍,則讓我的靈魂經受了一次洗禮。早在九年前,我就到過這里,記得最清楚的是,暮秋時節,枯草飄零,將軍墓前只有一塊石碑,剛立不久,“趙大將軍廉頗之墓”乃壽縣人司徒越先生手書。而今,碑還是那座碑,濃綠的字跡淡了,淺褐的碑體黯了,好在春風初度,有桃花和梨花相映,倒也顯現幾分生機。

關于廉頗墓,當地有兩種傳說。一說是,從河南到壽縣,沿淮共有十八座廉頗墓,是他的十八位夫人堆的。另一說是,廉頗出殯時共有二十副棺木下葬,只有這個是真墓,其他都是衣冠冢。傳說畢竟是傳說,無據可考,廉頗流落到楚國,并未得到重用,出殯時哪來那么大的排場啊!想必也沒有那么多的金銀財寶陪葬,何勞十八位夫人興師動眾?傳說無非是后人對英雄的追慕而已。

梨園已在腳下,午后的斜陽射過來,天地之間一片明媚,梨花漫山遍野,像云,又像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