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課三度空間的藝術
古代雕塑
1:世界第八奇跡
(秦始皇陵兵馬俑)
1974~1977年在秦始皇陵東1千米處,發掘出作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馬俑坑。-號坑在南,東西長216米,寬62米,面積13260平方米。二號坑東西長124米,寬98米,面積為6000平方米。三號坑面積520平方米。已發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俑800件,木質戰車18輛,陶馬100多匹。按兵馬俑現有排列形式推算,這三個坑的武士俑可能有7000件,戰車100輛,戰馬100匹。有模擬的軍陣,可以想見二干多年前橫掃六國,統一全國,所向披靡的秦國軍隊的威武強大。陶傭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形態各異,表情逼真,面部形態無一雷同,栩栩如生。體現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藝水平。(如今所呈現出來的兵馬俑,只占到秦始皇陵總體部分的3.5%。其余部分,我國目前尚無能力開發和保護。由此可見秦始皇陵的宏大。)
第一部分陵墓雕塑
高級軍吏俑
高級軍吏俑,俗稱將軍俑,在秦俑坑中數量極少,出土不足十件,分為戰袍將軍俑和鎧甲將軍俑兩類,其共同特點是頭戴鹖冠,身材高大魁梧,氣質出眾超群,具有大將風度。戰袍將軍俑著裝樸素,但胸口有花結裝飾,而鎧甲將軍俑的前胸、后背以及雙肩,共飾有八朵彩色花結,華麗多采,飄逸非凡,襯托其等級、身份,以及在軍中的威望。立射俑
立射俑在秦俑中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兵種,出土于二號坑東部,所持武器為弓弩,與跪射俑一起組成弩兵軍陣。立射俑位于陣表,身著輕裝戰袍,束發挽髻,腰系革帶,腳登方口翹尖履,裝束輕便靈活。此姿態正如《吳越春秋》上記載的“射之道,左足縱,右足橫,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兒,此正持弩之道也。”立射俑的手勢,與文獻記載符合,說明秦始皇時代射擊的技藝已發展到很高的水平,各種動作已形成一套規范的模式,并為后世所承襲。跪射俑
跪射俑與立射俑一樣,出土于二號坑東部,所持武器為弓弩,與立射俑一起組成弩兵軍陣。立射俑位于陣表,而跪射俑位于陣心。跪射俑身穿戰袍,外披鎧甲,頭頂左側挽一發髻,腳登方口齊頭翹尖履,左腿蹲曲,右膝著地,上體微向左側轉,雙手在身體右側一上一下作握弓狀,表現出一個持弓的單兵操練動作。在跪射俑的雕塑藝術中,有一點非常可貴,那就是他們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針腳被工匠細致地刻畫出來,反映出極其嚴格的寫實精神,讓后世的觀看者從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濃郁的生活氣息。小結秦代兵馬俑的特點
形態各異,表情逼真,面部形態無一雷同,栩栩如生。
兵馬傭坑主要有三個。一號號坑在南,東西長2l6米,寬62米,面積l3260平方米。二號坑東西長124米,寬98米,面積為6000平方米。三號坑面積520平方米。
已發掘部分,共出土武士傭800件,木質戰車l8輛,陶馬l00多匹。按兵馬{甬現有排列形式推算,這三個坑的武士傭可能有7000件,戰車l00輛,戰馬l00匹。
作為與墓葬制度聯系緊密的俑像,是漢代雕塑藝術中的重要門類。與秦代兵馬俑相比,漢代俑像則主要塑造的是社會各階層的人物,且形象更生動活潑。西漢早期俑像性質和秦代兵馬俑相似,多是用軍陣來送葬的模擬物,但在規格上要比秦俑小得多。沿襲秦的風格,造型比較呆板,主要是用整齊的陣列向人們展示為死者送葬的森嚴軍陣。
除此之外也有彩繪女侍俑,模制燒成陶后敷涂色彩,輪廓線條流暢優美。藝術造型超出軍陣陶俑,富有生活情趣。漸至東漢,這種侍仆舞樂俑成為主流,兵馬俑不再出現。造型對象轉為舞女,侍仆,農夫和市井等。造型藝術也由呆板變為生動。2:漢代陶俑東漢擊鼓說唱俑
說唱俑,亦稱說書俑、俳優俑。是我國古代表演滑稽戲的排優造型。它的特點是談諧、幽默,多為一人說唱,以小鼓擊節伴奏。兩漢是我國封建社會第一次強盛時期,從公元前202年劉鄭稱雄,到公元220年曹玉廢帝,歷時420年。漢朝初年,百業襄敗,經濟瀕臨崩潰。3:唐代陶俑
唐代陶俑是隨葬品中時代特征較明顯的器物。不同時期的陶俑,在種類和造型風格上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因初唐時社會經濟秩序剛剛從隋末的戰亂中恢復過來,經濟水平有限,故此時期生產的彩繪陶俑不如盛唐以后流行的三彩陶俑數量大。唐三彩騎駝陶俑約盛唐開元年間(713年--741年),高74cm、寬54cm。
騎駝俑頭戴唐人高踣圓頭巾子幞頭,深目高鼻,絡腮胡。身服折襟窄袖、開骻過膝的胡服,下著袴,腳蹬高靴。騎雙峰駝,手扶前肉峰,肩負一猴,抬頭張望。駱駝昂首引頸,作嘶鳴狀,四腿肌肉起伏,似有彈性,四足前后錯落,作欲起步狀。俑深目多須,為西域康國人形象。康國人善商賈,唐代強盛,于西域(新疆)各地置都護府,使漢代開拓的自長安京都經河西走廊、直至中亞各國到地中海東岸的“絲綢之路”重新暢通。騎駝陶俑塑造了盛唐時西域康國人東來中夏的情景,表現了他們在我國經商之暇,戲猴、騎駝漫游情趣。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種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黃、褐、綠為基本釉色,后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唐三彩的誕生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它吸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采用堆貼、刻畫等形式的裝飾圖案,線條粗獷有力。4:霍去病墓石刻
霍去病墓石雕是一組紀念碑性質的大型石刻群,存于陜西興平縣道常村西北,系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少府屬官左司空署內的優秀石刻匠師所雕造。霍去病墓石刻包括馬踏匈奴、臥馬、躍馬、臥虎、臥象、石蛙、石魚二、野人、野獸食羊、臥牛、人與熊、野豬、臥蟾等14件,另有題銘刻石兩件。
秦以前的國君墓上未發現石雕,秦以后的西漢1l座帝陵也未發現一件石雕,只有在漢武帝的陪葬墓——霍去病墓上發現了不少的石刻,這是目前已知我國最早的陵墓石刻。《伏虎》《馬踏匈奴》課堂學習并完成以下填空
唐代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AFC高級工練習卷含答案
- 2025茶葉購銷合同協議書
- 先天性腸閉鎖與狹窄的健康宣教
- 司機職業素養及禮儀培訓
- 家具銷售管理系統的答辯
- 2025產權交易合同
- 妊娠合并特發性血小板減少的健康宣教
- 2025地質勘察合同范本
- 生產車間數據管理
- 心臟介入手術的護理常規
- 國際疾病分類ICD11編碼庫
-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課件
- 七年級數學期末考試答題卡
- 升壓斬波電路
- 產品特殊價格申請表
- 2023年河南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經開院區招聘藥學工作人員筆試備考題庫及答案解析
- 衛生部手術分級目錄(2023年1月份修訂)
- GA/T 1323-2016基于熒光聚合物傳感技術的痕量炸藥探測儀通用技術要求
- 鋼棧橋施工監理細則
- 優秀員工榮譽證書模板
- 金蝶PLM詳細介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