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_第1頁
第2課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_第2頁
第2課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_第3頁
第2課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_第4頁
第2課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治國之有法,猶治病之有方也,病變則方亦變?!涤袨椤墩摷?/p>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h人,人稱康南海,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戊戌變法主要領導人。第2課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毛李中學:龔金鳳

復習提問:

為了打擊敵人,保衛革命的勝利果實,在黨和列寧的領導下,蘇維埃俄國采取了怎樣的措施呢?

蘇俄面臨的最緊迫的任務是迅速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已經不能繼續實行了

我們計劃……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列寧新經濟政策實施的背景戰爭使經濟遭嚴重破壞舊政策已不能適應新情況喀瑯施塔得事件蘇俄宣傳畫-捍衛十月革命成果喀瑯施塔得事件

1920年底到1921年春,各地爆發農民起義,工人罷工。動亂再也無法制止。駐在彼得格勒海域附近的喀瑯施塔得水兵于1921年2月28日發動“叛亂”??Μ樖┧檬录南笳饕饬x大于其實際意義,喀瑯施塔得海軍在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中都扮演了先鋒的角色??Μ樖┧靡挥诒说酶窭盏某龊??是波羅的海艦隊的主要基地。1917年2月,喀瑯施塔得海軍基地水兵爆發起義,3月分布在其他基地的整個波羅的海艦隊水兵起義。11月7日,波羅的海艦隊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炮擊冬宮,發出了十月革命開始的信號。而這發出十月革命第一炮的戰艦,正是從喀瑯施塔得基地開出的。1917年俄國革命普遍得到了俄國水兵的大力支持。喀瑯施塔得水兵曾是十月革命最重要支柱之一,其中1/10是布爾什維克黨黨員,曾被蘇共領導人稱為十月革命的“榮光和驕傲”??Μ樖┧盟募ち曳纯剐袨橐采钌钫鸷沉肆袑?。水兵反抗之激烈和堅決,使大約一萬紅軍被打死、致殘或失蹤。連托落茨基也驚呼從未見過如此以死抵抗的叛亂者。而喀瑯施塔水兵隊伍約有26000人,沒有一個人投降。被俘的人,少數人經審判后被處決,大多數人未經審判就被處決或被送入契卡集中營。3月15日,列寧立即召開了布爾什維克黨第十次代表大會,宣布停止執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實施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時間:

1921年內容(特點):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農業方面實行余糧收集制,按規定價格征收農民的一切余糧用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農民交糧食稅后,余糧歸自己支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工業方面

實行工業國有化掌握國家經濟命脈的大的廠礦企業仍為國家所有,由國家經營,一些中小企業,允許私人和外國資本家經營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商業方面

實行商業國有化允許農民和手工藝者把自己的勞動產品拿到市場上自由買賣,恢復國內自由貿易

新經濟政策的實施對于蘇俄的經濟發展起到了怎樣的積極作用?

思考到1927年,國家經濟發展恢復到戰前1913年的水平蘇聯的成立

1922年12月最初入盟的是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請指出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地理位置蘇聯國旗蘇聯國徽蘇聯國歌——《國際歌》、《牢不可破的聯盟》請注意區別:沙俄(1547年—1917年)蘇俄(1917年—1922年)蘇聯(1922年—1991年)

列寧逝世以后,以斯大林為首的聯共(布)領導人民為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進行斗爭。1928開始,蘇聯開始在全國實行五年計劃經濟建設。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

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原姓朱加什維利,格魯吉亞人,前蘇聯政治家,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總理)、蘇聯大元帥,是蘇聯執政時間最長(1924-1953年)的最高領導人。對二十世紀蘇聯和世界影響深遠。兩個五年計劃時間

1928—1937年重點發展重工業結果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為加強斯達哈諾夫運動20世紀30年代在蘇聯出現的群眾性技術革新和社會主義勞動競賽運動,因采煤工人斯達哈諾夫(1905/1906~1977)首先發起而得名。

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項目之一——第聶伯河上的大壩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

兩個五年計劃完成之后,蘇聯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工業總產值超過德、英、法,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業生產占世界工業生產的比重,由沙皇時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

如何使廣大農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農業適應國家工業化的發展,聯共(布)確定了農業集體化的方針。

農民加入集體農莊集體農莊莊員在田間用餐蘇聯宣傳畫-集體農莊幸??鞓返纳倥?/p>

到1937年,全國基本完成工業集體化,參加集體農莊的農戶,占全國農戶的93%,耕地面積達99%,從而使社會主義成份在蘇聯的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有絕對優勢。

1936年蘇聯通過新憲法,宣布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標志著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形成,這一體制也被稱為“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作用以及由此產生的弊端是什么?為什么會形成這種模式?思考評價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在蘇聯外有帝國主義包圍,國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情況下形成的。它在一定歷史階段里發揮過積極的作用。但這一模式也有嚴重弊端

1

優先發展重工業,使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處于落后狀態

2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片面強調產值和產量,造成了產品品種少,質量差。

3國家從農民手中拿走的太多,嚴重損害了廣大農民的利益,農民生產沒有積極性,農業產量長期停滯不前

4經濟發展粗放,經濟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費了資源

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說:“蘇聯的辦法把農民挖得很苦。他們采取所謂義務交售制等項辦法,把農民生產的東西拿走太多,給的代價又極低。他們這樣來積累資金,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你要母雞多生蛋,又不給它米吃,又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世界上哪有這樣的道理?!?/p>

鄧小平說過:“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赡芰袑幍乃悸繁容^好,搞了個新經濟政策,但是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蓖瑢W們怎樣理解“列寧的思路”和“后來蘇聯的模式”?總結

20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具有怎樣的特點?

二三十年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總的特點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現過兩次重大轉折。第一次發生在列寧時期,即由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轉為新經濟政策;第二次發生在斯大林時期,即放棄新經濟政策,實行工業化、農業集體化。兩次轉折的結果和影響是不同的。

自由共和國的聯盟牢不可破!偉大的俄羅斯永遠保持團結!萬歲!人民創造的堅強意志!萬歲!統一強大的蘇維埃聯盟!光榮屬于我們自由的祖國!民族的友愛是可靠的堡壘!列寧的黨!人民的力量!把我們引向共產主義的勝利!自由陽光穿過風暴照耀我們,偉大的列寧領導我們革命!他開辟道路,實現正義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