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口腔科學湖北民族學院附屬民大醫院口腔科王知剛主講第一頁,共97頁。口腔知多少?第二頁,共97頁。口腔科學研究范圍—牙體牙髓第三頁,共97頁。口腔科學研究范圍—口腔修復第四頁,共97頁。口腔科學研究范圍—牙周粘膜第五頁,共97頁。口腔科學研究范圍—口腔頜面外科第六頁,共97頁。口腔科學研究范圍—口腔正畸第七頁,共97頁。第一章
口腔頜面部解剖生理第八頁,共97頁。第一節概述口腔及頜面部的區域劃分口腔頜面部的主要生理功能口腔頜面部解剖特點及其臨床意義第九頁,共97頁。一、口腔及頜面部的區域劃分頜面部的程度比例關系:以眉間點、鼻下點兩條程度線為界,將顏面部分成平3等分。上1/3為顱面部,下2/3為頜面部。〔圖1-1〕頜面部為人體最顯露、最具特征的部位,是人體形態美與表情最重要的形體表達區域,也是與眼科、耳鼻咽喉科、頭頸外科等相穿插的部位。臨床上常將頜面部分為面上、面中、面下三部分,兩眉弓中間連線為第一橫線,以口裂平行線為第二橫線。〔圖1-2〕第十頁,共97頁。顏面部解剖區域第十一頁,共97頁。二、口腔頜面部的主要生理功能攝食:牙、唇、舌、唾液腺等共同參與完成咀嚼:主要由口腔內的牙協同作用來完成吞咽:經吞咽反射運動使食物進入食管和胃感受味覺:舌背上的味蕾可感受酸、甜、苦、辣、咸等表情:表情肌完成,面神經支配輔助言語:唇、舌、牙、腭等參與發音呼吸:口腔不屬于呼吸系統但有呼吸功能第十二頁,共97頁。三、口腔頜面部解剖特點及其臨床意義位置顯露。易受傷;易早期發現。血供豐富。〔1〕有利:抗感染力強,傷口愈合快。〔2〕不利:受傷后出血較多,腫脹明顯。解剖構造復雜。面神經、三叉神經、唾液腺及導管等,易損傷。自然皮膚皮紋。手術切口設計沿皮紋方向,傷口愈合后瘢痕相對不明顯。頜面部疾患影響形態及功能。唇、腭裂或燒傷后瘢痕等導致頜面部形態異常。疾患易涉及毗鄰部位。與顱腦及咽喉毗鄰;與眼、耳、鼻相鄰。如炎癥、外傷、腫瘤等疾病。第十三頁,共97頁。第二節口腔口腔的分區及其外表形態口腔前庭及其外表形態固有口腔及其外表形態口腔的組織器官:唇;頰;牙;咬合關系、牙合與牙弓關系;舌;腭;口底乳牙與恒牙:及其交換第十四頁,共97頁。一、口腔的分區及其外表形態〔一〕口腔前庭及其外表形態:口腔前庭:牙列的外圍間隙外表形態口腔前庭溝上、下唇系帶頰系帶腮腺導管口磨牙后區翼下頜皺襞頰脂墊尖第十五頁,共97頁。第十六頁,共97頁。〔二〕固有口腔及其外表形態固有口腔:口腔的主要部分固有口腔的外表形態牙冠、牙列或牙弓牙槽突、齦溝與齦乳頭硬腭與軟腭:腭裂〔完全、不完全〕口底:舌系帶、舌下肉阜第十七頁,共97頁。二、口腔的組織器官〔一〕唇唇部組織分皮膚、肌和粘膜三層,故外傷或手術時應分層縫合,恢復其正常的解剖構造。應注意唇紅緣對合整齊,以免造成畸形。特點:唇部皮膚有豐富的汗腺、皮脂腺和毛囊,為癤癰好發部位;唇內面粘膜下有許多小粘液腺,容易形成粘液腺囊腫。第十八頁,共97頁。〔二〕頰主要由皮膚、淺層表情肌、頰脂墊體、頰肌和粘膜所構成。第十九頁,共97頁。〔三〕牙牙由牙冠、牙根和牙頸組成:牙冠:暴露在口腔內部分。牙根:埋于牙槽窩內。牙頸:牙冠與牙根交界部分。第二十頁,共97頁。第二十一頁,共97頁。1.牙冠的形態臨床上牙冠分為唇〔頰〕面、舌〔腭〕面、近中面、遠中面及咬合面〔頜面〕5個面。牙齒的位置不一樣,外表構造也不一樣。前牙用以切割食物;后牙用以研磨食物;尖牙用以撕裂食物。第二十二頁,共97頁。因咀嚼力大小和功能不同,牙根數目和大小也不一樣。上、下頜前牙和第一、二前磨牙為單根牙〔上頜第一前磨牙多為雙根〕,磨牙為多根牙。第二十三頁,共97頁。第二十四頁,共97頁。牙釉質:人體中最堅硬的組織。牙本質:構成牙的主體、有神經末梢,是疼痛感受器,受到刺激時有酸痛感。牙骨質:牙根外表的一層鈣化結締組織。牙骨質借牙周膜將牙體固定于牙槽窩內。牙髓:牙髓腔內的軟組織。第二十五頁,共97頁。牙髓位于髓腔內的疏松結締組織,四周為牙本質形成的腔壁包圍。功能:營養牙體組織,形成繼發牙本質。特點:牙髓神經對外界刺激異常敏感,稍受刺激即可引起劇烈疼痛,而無定位才能;牙髓血管由窄的根尖孔進出,一旦發炎,髓腔內的壓力增高,易造成血循環障礙,牙髓逐漸壞死。第二十六頁,共97頁。4.牙周組織構造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齦,是牙的支持組織。牙槽骨:頜骨包圍牙根的部分,是支持牙的重要組織。牙槽窩;牙槽中隔;牙槽嵴。牙周膜:介于牙根與牙槽骨之間的結締組織。將牙固定于牙槽窩內。還可調節牙承受的咀嚼壓力、營養牙體組織。牙齦:口腔粘膜覆蓋于牙頸部及牙槽骨的部分。游離齦;附著齦;牙間乳頭。第二十七頁,共97頁。〔四〕咬合關系、牙合與牙弓關系咬合關系:在咀嚼時,下頜骨作不同方向的運動,上、下頜牙發生各種不同方向的接觸,這種互相接觸的關系稱為咬合關系。牙弓關系異常可表現為牙合關系異常,如反牙合〔地包天〕、開牙合〔前牙無接觸〕、鎖牙合〔后牙咬合關系異常〕第二十八頁,共97頁。第二十九頁,共97頁。第三十頁,共97頁。第三十一頁,共97頁。〔五〕舌具有味覺功能,能協調相關的組織器。完成言語、咀嚼、吞咽等重要功能。舌前2/3為舌體:舌尖、舌背、舌腹、舌緣。舌后1/3為舌根。由橫紋肌組成的肌性器官。運動靈敏。第三十二頁,共97頁。〔五〕舌:舌的神經分布感覺神經:舌前2/3→舌神經〔第V對腦神經〕分布舌后1/3→舌咽神經〔第IX對腦神經〕及迷走神經〔第X對腦神經〕分布運動神經:舌下神經〔第XII對腦神經〕所支配。味覺神經:面神經〔第VII對腦神經〕的鼓索支。第三十三頁,共97頁。〔五〕舌:舌乳頭絲狀乳頭:數量較多,遍布于整個舌背菌狀乳頭:色紅,大而圓,分布于絲狀乳頭間。含有味覺神經未梢輪廓乳頭:8-12個,沿人字溝排列。含有味蕾司味覺葉狀乳頭:位于舌根部兩側緣。平常不明顯,炎癥時充血發紅,突起而疼痛,有時誤診為癌。第三十四頁,共97頁。第三十五頁,共97頁。第三十六頁,共97頁。〔六〕腭構成口腔的上界,將口腔與鼻腔、鼻咽部分隔開。硬腭:切牙孔;腭大孔;腭小孔。軟腭:由腭帆提肌、腭帆張肌、腭舌肌、咽腭肌、懸雍垂和腭腱膜構成。懸雍垂:腭垂舌腭弓:咽前柱咽腭弓:咽后柱第三十七頁,共97頁。第三十八頁,共97頁。〔七〕口底又稱舌下部,位于舌體和口底粘膜之下,下頜舌骨肌和頦舌骨肌之上,下頜骨體內側面與舌根之間的部分。特點:口底組織比較疏松,口底外傷或感染時,可形成較大的血腫、膿腫,將舌推擠向上后,造成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應特別警覺第三十九頁,共97頁。第四十頁,共97頁。三、乳牙與恒牙〔一〕乳牙乳牙的數目、名稱、萌出時間和次序乳牙〔20〕:乳中切牙、乳側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乳牙的標志與書寫記錄:I、II、III、IV、V或A、B、C、D、E第四十一頁,共97頁。〔二〕恒牙恒牙的數目、名稱、萌出時間和次序恒牙(32):中切牙〔1〕、側切牙〔2〕、尖牙〔3〕、第一雙尖牙〔4〕、第二雙尖牙〔5〕、第一磨牙〔6〕〔六齡齒〕、第二磨牙〔7〕、第三磨牙〔8〕〔智齒〕恒牙的標志與書寫記錄:1、2、3、4、5、6、7、8右上第一磨牙:6第四十二頁,共97頁。第四十三頁,共97頁。〔三〕乳牙與恒牙的交換乳牙期:6-8個月開場萌出乳中切牙,兩歲半左右萌齊。替牙期:6歲左右開場萌出第一磨牙〔六齡齒〕,7歲左右開場替牙,12左右歲替牙完畢。從乳牙開場交換到交換完畢,口腔內既有乳牙,又有恒牙,這種乳、恒牙混合排列于牙弓上的時期稱為混合牙列期。恒牙期:12-13歲以后。18歲左右第三磨牙萌出第四十四頁,共97頁。 名稱 萌出年齡 上頜 下頜第一磨牙: 5-7〔6〕 同左 中切牙: 7-8 6-7側切牙: 8-10 7-8尖牙: 11-13 10-12第一前磨牙: 10-12 同左第二前磨牙: 11-13 同左第二磨牙: 12-14 同左第三磨牙: 17-26 同左恒牙萌出時間及次序第四十五頁,共97頁。乳牙與恒牙的交換特點牙萌出有一定次序牙萌出有比較恒定的時間性左右同名牙多同期萌出上下同名牙比下頜牙較早萌出第四十六頁,共97頁。第三節頜面部第四十七頁,共97頁。第三節頜面部外表形態標志與協調關系頜骨:上頜骨、下頜骨肌肉:咀嚼肌群、表情肌群血管:動脈、靜脈淋巴組織神經:三叉神經、面神經唾液腺: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顳下頜關節第四十八頁,共97頁。一、外表形態標志與協調關系〔一〕外表形態標志:瞼部區域的外表標志:鼻部區域的外表標志:口唇區域的外表標志:唇面溝、口裂、口角、唇紅、唇紅緣、唇弓與人中點、唇峰和唇珠、人中、人中嵴。下頜及頦部區域的外表標志:頦唇溝、頦下點、頦孔其他區域的外表標志:耳屏、眶下孔、腮腺導管的體表投影第四十九頁,共97頁。〔二〕外表形態的協調關系頜面部的程度比例關系頜面部的垂直比例關系鼻、眼、眉關系鼻、唇、頦關系左右對稱關系第五十頁,共97頁。二、頜骨第五十一頁,共97頁。〔一〕上頜骨解剖特點:面中份最大的骨骼。由左右兩側形態構造對稱但不規那么的兩塊骨構成,并于腭中縫處連接成一體。由一體〔上頜骨體〕、四突〔額突、顴突、牙槽突和腭突〕構成。與鄰近骨器官連接,構成眶底、鼻底和口腔頂部第五十二頁,共97頁。上頜骨:〔1〕上頜骨體上頜體是上頜骨的主體:分前、后、上、內四個面及上頜竇前壁〔臉面〕:眶下孔、尖牙嵴、切牙窩、尖牙窩后壁〔顳下面〕:顴牙槽嵴、上頜結節上壁〔眶面〕:眶下裂、眶下管、眶下孔內壁〔鼻面〕:中鼻道有上頜竇開口通向鼻腔上頜竇:呈錐形空腔,底向內,尖向外伸入顴突,底部有上頜竇開口。第五十三頁,共97頁。上頜骨:〔2〕上頜骨突額突:與額骨、鼻骨、淚骨相連顴突:與顴骨相連,向下至第一磨牙形成顴牙槽嵴牙槽突:與上頜竇前后壁嚴密相連。腭突:牙槽突內側伸出的程度骨板,后份接腭骨的程度板,兩側在正中線相連組成硬腭,將鼻腔與口腔隔開。前份有切牙孔,后份有腭大孔、腭小孔第五十四頁,共97頁。前外側面內側面第五十五頁,共97頁。2、上頜骨的解剖特點及其臨床意義〔1〕支柱式構造及其臨床意義:遭受外力打擊時,力量可通過多數鄰骨傳導分散,不易發生骨折假設打擊力量過重,那么上頜骨和鄰骨均可發生骨折,甚至合并顱底骨折并導致顱腦損傷上頜骨無強大肌附著,骨折后較少受到肌的牽引而移位上頜骨骨質疏松,血運豐富,骨折后愈合快,一旦骨折應及時復位,以免發生錯位愈合感染易引流,較少發生頜骨骨髓炎第五十六頁,共97頁。〔2〕解剖薄弱部位及其臨床意義上頜骨存在骨質疏密、厚薄不一,連接骨縫多,牙槽窩的深淺、大小不一致等因素,從而構成解剖構造上的一些薄弱環節,這些薄弱環節那么是骨折常發生的部位三條薄弱線:LeFortI型、II型、III型骨折線第五十七頁,共97頁。〔二〕下頜骨頜面部唯一可以活動而且最堅實的骨骼。在正中線處兩側結合呈馬蹄形。分為下頜體與下頜支兩部分。下頜體〔程度部〕:頦結節、頦棘、頦孔。外斜線、下頜舌骨線。舌下腺凹、下頜下腺凹下頜支〔垂直部〕:冠突、髁突、髁突頸、乙狀切跡、下頜孔、下頜小舌。下頜角:下頜支后緣與下緣相交部分第五十八頁,共97頁。第五十九頁,共97頁。3、下頜骨的解剖特點及其臨床意義解剖薄弱部位:正中結合、頦孔區、下頜角、髁突頸,易發生骨折血供較差且骨皮質致密:骨髓炎發生率較上頜骨為多。下頜骨骨折愈合時間較上頜骨骨折愈合慢下頜骨有強大的咀嚼肌群,下頜骨骨折后骨折段受咀嚼肌收縮時的牽拉,容易發生骨折錯位第六十頁,共97頁。三、肌肉〔一〕咀嚼肌群:主要附著于下頜骨上,司開口、閉口和下頜骨的前伸與側方運動閉口肌群〔升頜肌〕:閉口運動開口肌群〔降頜肌〕:開口運動〔二〕表情肌群:表達面部表情第六十一頁,共97頁。1.閉口肌群又稱升頜肌群,主要附著于下頜支上,包括:咬肌:起自顴骨和顴弓下緣,止于下頜角和下頜支外側面。牽引下頜向上前方顳肌:起自顳骨鱗部的顳窩,止于冠突。牽引下頜向上,微向前方翼內肌:起自蝶骨翼突外板內面和上頜結節,止于下頜角的內側面。使下頜骨向上,司閉口翼外肌:在開口運動時,可牽引下頜骨前伸和側向運動第六十二頁,共97頁。閉口肌群第六十三頁,共97頁。翼外肌第六十四頁,共97頁。2.開口肌群又稱降頜肌群,主要起于下頜體,止于舌骨。是構成口底的主要肌肉。二腹肌:作用是提舌骨向上或牽引下頜骨向下下頜舌骨肌:作用是提舌骨和口底向上,并牽引下頜骨向下頦舌骨肌:作用是提舌骨向前,使下頜骨下降第六十五頁,共97頁。開口肌群第六十六頁,共97頁。〔二〕表情肌群排列成環狀或放射狀主要有:眼輪匝肌、口輪匝肌、提上唇肌、額肌、笑肌、降口角肌和頰肌等神經支配:面神經。面神經損害時,可引起表情肌癱瘓,造成面部畸形第六十七頁,共97頁。四、血管〔一〕動脈:來自頸外動脈分支舌動脈:分布舌、口底和牙齦面動脈〔頜外動脈〕:是面部軟組織主要動脈。分布于唇、頦、頰和內眥等。在下頜骨下緣嚼肌前緣可捫及搏動,軟組織出血時可壓迫止血上頜動脈〔頜內動脈〕:位置較深。分布于上、下頜骨和咀嚼肌顳淺動脈:頸外動脈終末支。分布于耳前部、顴部和頰部。在顴弓上方皮下可捫及搏動,可在此壓迫動脈止血。第六十八頁,共97頁。第六十九頁,共97頁。頜面部動脈特點兩側互相吻合,血運豐富損傷和手術時易出血較強的抗感染才能及再生愈合才能頜外動脈、顳淺動脈在搏動處可壓迫止血
第七十頁,共97頁。〔二〕靜脈面靜脈〔面前靜脈〕下頜后靜脈〔面后靜脈〕翼靜脈叢:位于顳下窩,大部分在翼外肌的淺面,少部分在顳肌和翼內、外肌之間。在行上頜結節麻醉時,有時可穿破形成血腫。第七十一頁,共97頁。頜面部靜脈特點多數靜脈與同名動脈伴行淺靜脈網:面前靜脈、面后靜脈深靜脈網:翼靜脈叢,與頜面部靜脈交通廣泛,經卵圓孔與破裂孔等血管通向顱內海綿竇靜脈瓣發育不完善,易使血液反流鼻根至兩側口角三角區稱為“危險三角區〞。頜面部的感染可向顱內擴散,特別是“危險三角區〞的感染,易逆行傳入顱內,引起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等嚴重并發癥。第七十二頁,共97頁。第七十三頁,共97頁。第七十四頁,共97頁。第七十五頁,共97頁。第七十六頁,共97頁。第七十七頁,共97頁。第七十八頁,共97頁。第七十九頁,共97頁。五、淋巴組織頜面部常見且較重要的淋巴群有:腮腺淋巴結下頜上淋巴結下頜下淋巴結頦下淋巴結頸淋巴結頸淺淋巴結:胸鎖乳突肌淺面。頸深上淋巴結:胸鎖乳突肌深面,頸總動脈分叉以上頸深下淋巴結:胸鎖乳突肌深面,頸總動脈分叉以下第八十頁,共97頁。頜面部淋巴結特點頜面部淋巴組織豐富,是重要的防御系統正常情況下,淋巴結小而柔軟,不易捫及,當炎癥或腫瘤轉移時,相應淋巴結就會發生腫大,故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第八十一頁,共97頁。第八十二頁,共97頁。第八十三頁,共97頁。第八十四頁,共97頁。六、神經〔一〕三叉神經:感覺神經〔二〕面神經:運動神經第八十五頁,共97頁。〔一〕三叉神經感覺神經。自顱內三叉神經半月節分三支出顱眼神經:眶上裂出顱上頜神經:圓孔出顱蝶腭神經及蝶腭神經節:鼻腭神經、腭前神經、腭中和腭后神經上牙槽神經:分后、中、前神經下頜神經:卵圓孔出顱下牙槽神經舌神經頰神經第八十六頁,共97頁。第八十七頁,共97頁。〔二〕面神經主要是運動神經,伴有味覺和分泌神經纖維。出莖乳孔后,進入腮腺,分為五支顳支:受損時額紋消失顴支:受損時眼瞼不能閉合頰支:受損時鼻唇溝消失變得平坦,且不能鼓腮下頜緣支:在下頜下區進展手術時,切口在下頜下緣下,可防止損傷該神經,否那么可出現該側下唇癱瘓,表現為口角偏斜。頸支第八十八頁,共97頁。第八十九頁,共97頁。第九十頁,共97頁。第九十一頁,共97頁。七、唾液腺腮腺:最大的一對唾液腺。位于兩側耳垂下方和下頜后窩內,分泌液主要為漿液。腮腺導管開口于正對上頜第二磨牙的頰側粘膜上。下頜下腺:位于下頜下三角內,分泌液主要為漿液及少量黏液。導管開口于舌系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嬰兒游泳安全知識測試試題及答案
- 電子電路常識試題及答案
- 大慶四模語文試題及答案
- 教學相長2025年計算機二級考試試題及答案
- 心理咨詢師考試基礎知識回顧試題及答案
- 2024護士資格證考試個案護理實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健康管理師與社區健康的聯系試題及答案
- 水手業務考試試題及答案
- 圖書管理員信息素養教育試題及答案
- 護士資格證考試臨床知識要點試題及答案
- 地鐵16號線風閥設備維修保養手冊
- 《護士執業注冊申請審核表》(新版)
- 橋牌比賽形式簡介
- 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學技術獎技術創新成果申報書
- 肩手綜合征的現代康復治療演示
- 六角螺母加工實習指導書
- 電機驅動系統
- JJF(石化)028-2019漆膜干燥時間試驗器校準規范
- 安全生產費用提取臺帳
-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風電工程標桿造價指標表格
- 詩歌題材實用課件七:談禪說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