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綜述3
輝煌的歷史征程教學目的與要求重難點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進程三、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性成就重難點1、如何認識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2、如何認識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性成就?教學目的與要求1、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的歷史意義。2、把握新中國成立初期所取得的成就。3、新中國成立以后至今的主要歷史發展階段。4、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性成就。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新紀元新的嚴峻的考驗
主要開展四個方面工作
歷史意義歷史意義
新中國成立初期所進行的上述工作及其取得的顯著成就,有力地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是能夠經受住執政的考驗的。廣大勞動人民真誠地擁護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一些曾經對新中國、新政權、新道路抱有某種疑惑、觀望態度的人開始相信,跟著共產黨走,這是一條通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主要開展四個方面工作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第二,領導國民經濟恢復工作第三,鞏固國民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第四,加強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第四,加強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針對中共成為全國的執政黨、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的新情況,黨和政府教育廣大干部和黨員必須經受住執政、接管城市和生活環境變化的三重考驗。進城前,黨對干部和人民解放軍普遍進行了城市政策和入城紀律教育;進城后,政府工作人員和解放軍指戰員紀律嚴明,清政廉潔,同國民黨的腐敗風氣和舊軍隊欺壓百姓的行為形成鮮明對照。
1950年和1951年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開展整風、整黨運動,批判居功自傲等錯誤思想,進行共產黨員標準八項條件等的教育,并在此基礎上發展了一批新黨員。
1951年底到1952年,開展了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處決了犯有嚴重貪污罪行的劉青山、張子善,使全黨震動,全國人民振奮。
1952年上半年發起“五反”(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竊國家資財、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運動。這些舉措對于在執的條件下保持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促進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廉政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三,鞏固國民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
新中國廢除了帝國主義國家依不平等條約在中國享有的一切特權;收回了外國列強在中國的兵營,駐扎在中國領土上的一切外國軍隊被迫撤走;收回了海關的治權,中國人民重新掌握了國門的鑰匙。這些都從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跪倒在地上辦外交”的局面。針對美國等國封鎖、遏制新中國等的情況,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的外交方針。新中國同蘇聯訂立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在收回政權喪失的國家權益的基礎上,建立了平等互助的新型中蘇同盟關系。(后續)后續中國政府還在美國侵略軍把朝鮮戰爭的戰火燒到鴨綠江邊的時候,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決策。彭德懷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朝兩國人民及其軍隊經過近三年的艱苦作戰以及談判斗爭,終于迫使美國代表在停戰協議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全世界對新中國刮目相看,新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第二,領導國民經濟恢復工作
沒收官僚資本,在企業內部開展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確立起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領導地位,使人民政權擁有了相當重要的經濟基礎。同時,開展了穩定物價的斗爭和統一全國財政經濟的工作。到1950年3月物價即基本穩定,從而治愈了舊中國無法醫治的頑癥,解除了人民過了幾十年的因物價飛漲而帶來的痛苦生活,使國家和國營經濟掌握了市場的主導權;初步建立起集中統一的國家財政管理體制,以利于統一調度全國的財力、物力、集中力量辦好大事。到1952年底,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發展。當年工農業總產值超過1936年20%,工農業主要產品的年產量均超過國民黨統治時期最高水平。同1949年相比,全國職工工資平均提高70%,農民收入增長30%以上。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
在追剿殘余敵人、基本完成祖國大陸統一任務的基礎上,摧毀舊政權,普遍召開各級各屆代表會議或人民代表會議,人民開始行使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繼續實行土地制度改革,先后使3億多無地少地農民無償獲得了約7億畝土地和大量其它生產資料,占中國絕大多數人口的農民群眾獲得了翻身解放。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廢除封建婚姻制度,使廣大婦女初步獲得自由平等的權利。開展大規模的鎮壓反革命運動,基本上肅清了國民黨遺留在大陸的反動勢力。長期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200多萬土匪,僅在兩年多時間內就被次第肅清。舊社會留下的污泥濁水受到有力蕩滌,健康文明的社會新風尚開始樹立,人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新的嚴峻的考驗
新中國成立初期,也面臨許多嚴重困難和一些緊迫問題。這對剛執掌全國政權的中共而言是嚴峻的考驗。主要是:第一,能否保衛住人民勝利的成果,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當時,解放全中國的任務還沒完成;國民黨從大陸撤退時遺留下的100余萬軍隊、200多萬政治土匪以及60多萬特務分子還有待肅清;在廣大城鄉,反動會道門和傳統黑惡勢力還危害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在感到廣大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第二,能否戰勝嚴重經濟困難,迅速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當時中國經濟不僅遠遠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而且同許多亞洲國家相比也有一定差距。1949年,人均國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當于亞洲國家平均值的2/3。新中國從舊中國接收過來的是一副爛攤子。許多工廠倒閉,大批工人失業,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人民生活遇到極大困難。同歷史上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業總產值減少一半,糧食產量減少約1/4。(后續)后續第三,能否鞏固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新中國的誕生,打破了帝國主義在中國劃定的勢力范圍,這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不愿看到的。它們企圖通過實行強硬對華政策,即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威脅,從根本上搞跨新中國。第四,能否經受住執政的考驗,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和艱苦奮斗的作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敵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們的,這點已經得到證明了。資產階級的捧場則可能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這些問題,從根本上說,是前進中的問題。毛澤東把當時的情況概括為三句話:“有困難,有辦法,有希望。”他指出:“中國人民將會看見,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蕩滌反動政府留下來的污泥濁水,治好戰爭的創傷,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就是以這樣的氣概,帶領全國人民為實現國家財政經濟的根本好轉、為建設新中國而奮斗的。新紀元
1949年10月1日,首都軍民30萬人齊集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歡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宣告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已經到來,中國歷史由此開辟了一個新紀元。第一,帝國主義壓迫、奴役中國人民的歷史從此結束,中華民族一洗近百年來蒙受的屈辱,開始以嶄新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第二,本國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統治的歷史從此結束,長期以來受盡壓迫和凌辱的廣大中國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為新社會、新國家的主人。一個真正屬于人民地方共和國建立起來了。第三,軍閥割據、戰亂頻仍、匪患不斷的歷史從此結束,國家基本統一,民族團結,社會政治局面趨向穩定,各族人民開始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從事經濟文化等方面建設的時期開始到來了。
(后續)
(后續)
第四,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第五,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范圍內的執政黨。它可以運用國家政權凝聚和調集全國力量,鞏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發展社會生產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個中華民族。總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基本勝利,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社會在全國范圍內的建立。這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勝利。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的第一項歷史任務,即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務基本上完成了;這就為實現第二項歷史任務,即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創造了前提,開辟了道路。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進程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時期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從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至今。撥亂反正的起步和改革開放的醞釀改革開放的序幕由此揭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了新的階段全國建設小康社會撥亂反正的起步和改革開放的醞釀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勝利,從危難中挽救了黨,使國家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撥亂反正的起步和改革開放的醞釀由此開始。但由于當時的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堅持“兩個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的錯誤方針,造成了黨和國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改革開放的序幕由此揭開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改革開放的序幕由此揭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制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簡稱“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主要內容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實行改革開放,制定并穩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第一次系統地初步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了新的階段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確立了鄧小平理論在黨和國家工作中的指導地位,順利地實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跨世紀發展,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了新的階段。在領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積累了治黨治國治軍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國建設小康社會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扎實推進全國建設小康社會的各項工作,“十五”計劃確定的主要發展目標提前實現。在推進全國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提出了科學發展觀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文化大革命”時期
“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它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傾錯誤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艱難曲折的斗爭,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國民經濟雖然遭到巨大損失,仍取得了進展。糧食生產保持了比較穩定的增長。工業交通、基本建設和科學技術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在中國動亂的情況下,人民解放軍仍英勇地保衛著祖國的安全。對外工作也打開了新局面。當然,這一切決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無“文化大革命”,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會取得更大的成就。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從1956年社會主義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國內主要矛盾已是人民對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中共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始轉入全面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并開始對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在這十年中,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很大成就。“現在賴以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很大一部分是這個期間建設起來的;全國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們的工作經驗,大部分也是在這個期間培養和積累起來的。這是這個期間黨和國家工作的主導方面。”但是,在這十年中,中國共產黨的工作在指導方針上也有過重大失誤。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尤其是1958年輕率地發動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更造成了嚴重的消極后果。中國共產黨對經濟工作指導思想上的“左”傾錯誤進行了糾正,但并不徹底,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還有發展,最終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發動。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時期從1949年10月1日到1956年這七年。在民主革命取得全國性勝利之后,中國存在著兩種基本的矛盾:國內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國外中國和帝國主義的矛盾。中國開始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新中國成立后頭三年,全國人民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并進行恢復國民經濟、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基本好轉的工作,同時也適時地開始進行某些帶有社會主義革命性質的工作。1953年,中共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開始進行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制定和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在1956年創造性地基本完成了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成立,為中國的發展和進步奠定了基礎。在1955年夏季以后,社會主義改造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形式過于簡單劃一,以致在長時間遺留了一些問題。但整個來說,在一個幾億人口的大國中比較順利地實現了如此復雜、困難和深刻的社會變革,促進了工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這的確是偉大的歷史性勝利。三、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性成就第一,從爭取經濟獨立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第二,從贏得政治獨立到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第三,從發展新民主主義文化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四,從打破封鎖到全方位對外開放第五,從“小米加步槍”到逐步實現國防現代化歷史意義歷史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50多年的歷史昭示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第一,從爭取經濟獨立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5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發揮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艱苦奮斗,勤儉建國,在一窮二白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經濟文化極度落后的舊中國變成了一個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闊步前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2萬億美元(世界排名上升到第四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近1700美元,分別是1949年的25.8倍和25倍,是1978年的18.8倍和18倍。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第二,從贏得政治獨立到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50多年來,在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贏得政治獨立的基礎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確立、堅持和進一步完善。中華民族實現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愛國統一戰線發展壯大,民族、宗教和僑務工作蓬勃發展。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這是“一國兩制”理論的成功實踐。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歷史性偉大轉折的基礎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加強,政治體制改革有步驟、分階段地穩步推進,逐步形成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全生產工作年度工作計劃
- 派遣工勞動法律法規普及活動組織與效果評估反饋考核試卷
- 可穿戴設備在噪音監測與控制中的作用考核試卷
- 洗浴服務行業市場準入門檻調整策略考核試卷
- 珠寶工藝與款式創新考核試卷
- 木片加工中的生產設備維護考核試卷
- 電氣機械設備的節能與環保技術考核試卷
- 電池輕薄化設計考核試卷
- 建材批發商供應鏈戰略資源配置優化策略執行考核試卷
- 2025年勞動合同自動解除協議書樣本
- DB3309T 86-2021 晚稻楊梅生產技術規程
- 旅游險培訓課件
- 谷雨節氣與養生知識
- 第一章-地震工程學概論
- 孩子畏難情緒心理健康教育
- 2025年全屋定制家居企業發展策略及經營計劃
- 計算機系統結構自考2024-2025真題及答案(02325-歷年試題全帶答案)
- 2024年10月自考00182公共關系試題及答案
- 中國融通集團北京企業管理共享中心社會招聘筆試真題2023
- 2024年10月自考15040習概試題及答案含評分參考
- 2024年10月自考00158資產評估試題及答案含評分參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