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基本理論_第1頁
學習的基本理論_第2頁
學習的基本理論_第3頁
學習的基本理論_第4頁
學習的基本理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習的基本理論第一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1.學習的概念(P25)學習廣義——人和動物學習次廣義——人類學習狹義——學生學習第二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1.1

廣義(人和動物學習)P25鮑爾和希爾加德(Bower&Hilgard,1981):學習是人和動物在生活中,憑借經驗(或練習)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從這一定義可知,學習有下列4個特征:①學習是憑借經驗(或練習)產生的——“經驗”不是總結出來的經驗,而是“經歷”。兒童通過練習,可以學會使用筷子、痰盂、系鞋帶動物通過練習,可以“識數”,學會許多動作②學習表現為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成熟,衰老)③行為或行為潛能變化具有相對持久性——疲勞、藥物、適應引起的行為變化是短暫的,學習引起的行為變化是相對持久的。④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可以是外顯的,也可以是內隱的。——行為上的變化是外顯的變化,認知結構上的變化、能力上的變化、好惡傾向上的變化等,則是內隱的變化。第三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1.2次廣義(人類學習)

P26動物學習與人類學習的本質區別:①內容上:前者具有個體性,后者具有社會性。②形式上:前者靠模仿,后者以語言為中介。③性質上:前者具有盲目性,后者具有目的性。第四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1.3狹義(學生學習)

P27學生學習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學習?①內容上:人類認識客觀世界以掌握直接經驗為主,學生學習以掌握間接經驗為主。②形式上: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具有無目的性、無計劃性、無組織性和漫長性等特點,學生學習具有目的性、計劃性、組織性和短暫性等特點。③性質上: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帶有自發性,學生學習帶有強制性。第五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2.大學生學習的基本特點(P27~28)2.1學習內容上的特點(兩高—實踐)①專業化程度高,職業定向性強②實踐知識豐富,動手能力較強③學科內容的高層次性和爭議性2.2學習方式上的特點(兩自—結合)①自學方式日益占重要地位②學習的獨立性、批判性和自覺性不斷提高③課堂學習與課外、校外學習相結合簡答題(02、05、11):簡述大學生學習的基本特點第六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3.學習的類型(P29)潘菽(1897~1988,江蘇宜興人,1980)知識學習技能學習能力學習品德學習填空題(03、05、10):我國心理學界將學習分為知識學習、_______、能力學習和品德學習。第七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桑代克(1898)4.桑代克的嘗試錯誤學習理論(P29)4.1學習的實質學習是盲目嘗試錯誤的過程。——這種理論稱為“嘗試錯誤”學習理論,簡稱“試誤說”。第八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4.2學習的基本規律準備律:學習開始前,學習者能否對某種刺激做出反應,與他是否作好準備有關。練習律: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會由于重復或練習而加強;反之,聯結就會減弱。效果律:某刺激與某反應聯結伴隨著獎勵時,聯結的力量增強;如果伴隨著懲罰時,聯結的力量就削弱。第九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4.3

“試誤說”的教育意義①應鼓勵學生“做中學”,允許學生犯錯誤,努力使學生的學習能得到自我滿意的積極結果,防止一無所獲或得到消極結果。②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合理、科學地練習;在學習結束后,也應不斷地練習。③任何學習都應該在學生有準備的情況下進行,不能搞“突然襲擊”。第十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考試題型單選題(03、05、07):桑代克提出的學習理論是()。A.嘗試錯誤說B.社會學習理論C.發現學習理論D.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單選題(04、08、11):當學生取得了好成績后,老師、家長給予表揚和鼓勵,這符合桑代克學習規律中的()。A.準備律B.練習律C.效果律D.動機律填空題(05、09):桑代克在實驗基礎上提出了準備律、練習律和————三大學習規律。

第十一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5.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學習理論(P30)5.1學習的實質學習是建立條件反射的過程。條件反射的建立是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形成了“暫時性神經聯系”。巴甫洛夫(1904)第十二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5.2

條件反射的基本規律(1)強化:呈現條件刺激(鈴聲)時,就給予無條件刺激(食物),這就是強化。(2)消退:條件反射建立后,如果條件刺激(鈴聲)多次出現而得不到強化(食物),那么已經建立的條件反射就會逐漸減弱甚至消失。(3)泛化與分化:對于許多圖形如三角形、四邊形、圓等,兒童只認得它們是圖形,叫泛化。反之,當兒童從一大堆圖形中分辨出這是三角形、四邊形,那是圓……,這一過程叫分化。判斷題(04):一般認為,條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強化就會消退,這種消退是一次完成的。()第十三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斯金納(20世紀30年代)6.斯金納操作條件反射學習理論(P31)6.1學習的實質動物先作出一種操作反應(操縱杠桿),由于受到強化(獲得食物),從而使操作反應的概率增加,這種現象叫做操作性條件反射。斯金納認為,學習就是在操縱杠桿(S)與壓桿反應(R)之間形成固定的聯結。學習依賴于強化第十四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6.2操作條件反射學學習理論的教育意義①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多用正強化的手段來塑造學生的良好行為,用不予強化的方法來消除學生的不良行為。②應慎重使用懲罰。懲罰只能讓學生明白什么不能做,但卻不能讓學生知道什么能做和怎樣做。第十五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7.布魯納認知發現學習理論(P33)布魯納(J.s.Bruner):學習的目的在于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7.1強調教學應讓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學科基本結構——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態度和方法。7.2強調學習過程的重要性他認為,掌握學習過程比掌握學習結果更重要。學習是一個認知過程,是積極主動的過程。7.3教學應遵循4個學習原則①動機原則;②結構原則;③程序原則;④反饋原則第十六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7.4提倡發現學習學生主動形成認知結構、理解學科基本結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要善于發現學習(discoverylearning)。發現不只限于發現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也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去獲得知識。7.5鼓勵學生進行直覺思維論述題(03):試述布魯納發現學習理論的基本內容及其對當今教育改革的意義。

論述題(05):試述布魯納發現學習理論的基本內容

第十七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8.奧蘇伯爾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P35)8.1

學習方式分類有意義發現學習意義學習機械學習發現學習接受學習有意義接受學習機械接受學習機械發現學習學生課堂學習的主要形式8.2學生課堂學習的主要形式——有意義接受學習第十八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實質性的和非人為的聯系。實質性聯系:新知識的意義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知識之間建立了等值的、非字面的聯系。★“八九七十二”=“九八七十二”非人為聯系: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知識之間建立了合理的、有邏輯意義的聯系。★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三角形三內角之和為1800”,現在學習“四邊形四內角之和為3600”。8.3有意義接受學習的實質第十九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8.4

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條件1.外部條件——學習材料本身必須具有邏輯意義,能夠為學習者所理解。2.內部條件①學習者必須具有學習新知識的心向(愿望,動機)。②學習者必須具有同化新知識的認知結構(原有知識)

。③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新知識與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主動性)。第二十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8.5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教學策略——先行組織者先行組織者是先于學習材料本身而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比學習材料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使認知結構中原有知識與新學習材料產生聯系。——一本書的“內容簡介”——一章前面的概括性介紹第二十一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二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某教師在講授魯迅先生《論雷鋒塔的倒掉》一文時,運用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設計兩個導語。舉例第二十三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西湖邊上有一座塔,名叫雷鋒塔。傳說塔的下邊鎮壓著《白蛇傳》傳說中的白娘子。據說這座塔的每一塊磚都可以降妖。后來這座塔倒掉了,在人們中引起了很大反響。有人認為雷鋒塔是西湖邊上十景之一,少了豈不可惜;有人認為雷鋒塔是國寶……這時魯迅寫了《論雷鋒塔的倒掉》這篇雜文,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魯迅先生對雷鋒塔的倒掉有什么看法呢?請看課文……導語設計案例Ⅰ第二十四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教師提問:同學們都知道封建社會是怎樣摧殘人民幸福、扼殺人民自由的嗎?誰能舉些具體實例來說明?

學生紛紛舉例:婦女纏足;包辦婚姻和買賣婚姻;禁止自由戀愛;禁止寡婦再嫁等,還舉出祥林嫂和《紅樓夢》故事等具體事例。

教師歸納:上述事實告訴我們封建社會是黑暗的殘酷的。由于勞動人民痛恨封建社會摧殘人民幸福,扼殺人民自由的本質,所以創造了白娘子和雷鋒塔的故事。1924年9月25日這一天,西湖上的雷鋒塔倒掉了,社會上對此事議論紛紛。魯迅借題發揮,夾敘夾議地闡明了封建勢力必然滅亡和人民必勝的道理。

借題發揮,夾敘夾議,以議為主,是雜文的一般特征。同學們都看過哪些雜文?這些雜文都是怎樣夾敘夾議的?

(學生舉出魯迅作品和從報紙上看到的雜文的特點,教師幫助學生回顧和分析了這些雜文。)最后指出:今天學習的《論雷鋒塔的倒掉》是一篇雜文,讓我們看一看它是怎樣夾敘夾議,借題發揮的?導語設計案例Ⅱ第二十五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考試題型單選題(03、05、06、10、11):先于所要學習的新材料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是對新學習材料的簡化與概括,在新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觀念之間起認知橋梁作用,這種學習內容的組織技術或教學策略叫做(P37,B)。A.比較性組織者B.先行組織者C.認知結構D.固定點第二十六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9.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P41)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亞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維果茨基等。建者,建立、建設、建造也;構者,構成、構造也。建構:建立和構造基本觀點:學習是學習者在個人原有知識經驗基礎上,對新知識進行主動理解,從而建立構造出新知識的意義的過程。建構主義在知識觀、學生觀、學習觀等方面都有獨到的見解。第二十七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9.1

知識觀①知識并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它只是對現實的一種解釋和假設,而且這種解釋和假設也不是問題的惟一正確的答案和最終答案。知識必將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入而不斷變革、升華和改寫,出現新的知識。②知識并不能精確概括世界的法則,它所提供的方法對任何問題不可能都適用。③知識通過語言、文字等表現出來,但并不是任何學習者都能夠理解和有同樣的理解。真正的理解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而建構起來的。第二十八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9.2學生觀①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他們在學習之前就已經有了廣泛的知識經驗。②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是新知識的生長點。③學生的協作活動對知識的意義的建構起著重要作用。第二十九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9.3

學習觀①學習是知識的建構過程。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授給學生,它需要學生自己建構才能獲得。②學習是一個雙向建構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對知識要有積極理解,也要求學生要主動建構。③已有知識經驗是學習的基礎。單選題(02、03、05、06、09、10、11):學生的學習不是從不知到知的過程,而是在學習者原有知識經驗基礎上不斷“生長”出新的知識意義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