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12411.4-1990 是一項中國國家標準,規定了黃麻和洋麻(也稱為紅麻)纖維柔軟度的測試方法,具體采用捻度計試驗法進行測定。該標準旨在為紡織行業提供一個統一的檢測手段,以評估這些天然纖維的柔軟程度,這對于控制產品質量和指導生產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標準內容的詳細說明:

標準適用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黃麻和洋麻纖維及其制品的柔軟度測定。通過這種方法,可以量化纖維在加工或最終產品使用中的手感特性。

定義與原理

  • 柔軟度:指纖維、紗線或織物在手中的柔順和舒適感,這里特指通過捻度計測量得到的一個量化的指標。
  • 捻度計試驗法:利用捻度計設備對一定長度的纖維施加扭轉力,通過測量回彈后的狀態來評價其柔軟性能。

測試設備與材料

  • 捻度計:需要符合規定的精度要求,用于對纖維樣品施加標準的扭轉動作并測量結果。
  • 試樣準備:從待測纖維中均勻抽取一定量的樣品,確保無雜質且長度一致,以便測試結果的可比性。

測試步驟

  1. 樣品預處理:按照標準要求對纖維樣品進行預處理,包括濕度調節,確保測試條件的一致性。
  2. 安裝試樣:將處理好的纖維樣本固定在捻度計的指定位置。
  3. 施加扭轉:按照標準操作程序,對試樣施加特定次數或角度的扭轉。
  4. 測量與記錄:釋放扭轉力后,使用捻度計測量纖維的回彈情況,記錄相關的數據,如回彈角或恢復率。
  5. 重復試驗:為了提高結果的可靠性,需對每個樣品進行多次測試,并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

結果判定與表示

根據測試得到的數據,計算出纖維的柔軟度指標。標準可能包含具體的判定規則或等級分類,用以區分不同柔軟度水平的纖維。

注意事項

  • 確保測試環境(如溫度、濕度)符合標準要求,避免環境因素對測試結果的影響。
  • 操作過程中應嚴格遵守設備使用說明和安全規范,保證測試的準確性和人員安全。

此標準通過捻度計試驗法為黃麻和洋麻纖維的柔軟度提供了標準化的檢測流程和評價依據,有助于提升纖維品質控制和產品開發的科學性與規范化。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標準代替,建議下載現行標準GB/T 12411-2006
  • 1990-07-10 頒布
  • 1991-03-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12411.4-1990黃、洋(紅)麻纖維柔軟度試驗方法捻度計試驗法_第1頁
GB/T 12411.4-1990黃、洋(紅)麻纖維柔軟度試驗方法捻度計試驗法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12411.4-1990黃、洋(紅)麻纖維柔軟度試驗方法捻度計試驗法-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UDC677.131.14.01W3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2411.4-90黃、洋(紅)麻纖維柔軟度試驗方法拾度計試驗法Testmethodforsoftnessofjuteandkenaffibres-Twisttestermethod1990-07-10發布1991-03-01實施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黃、洋(紅)麻纖維柔軟度試驗方法GB/T12411.4-90搶度計試驗法Testmethodforsoftncssofiuteandkenaffibres-Twisttestermethod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用搶度計試驗法測定黃、洋(紅)麻纖維柔軟度的試驗方法,本標準適用于用搶度計測定搶回數的方法來確定黃、洋(紅)麻纖維的柔軟度。2引用標準GB/T12411.1黃、洋(紅)麻纖維試驗取樣方法3術語3.1柔軟度麻纖維軟硬的程度,用規定長度、質量的麻纖維在一定條件下的提度表示.3.2熱間纖維束加鯰每扭轉一圈,即纖維束截面沿軸向回轉360",稱為一個搶回。3.3斷裂搶回數加鯰試驗中,纖維束抵抗至斷時加鯰的圈數,以搶/100mm表示原理用搶度試驗計,在一定參數條件下,對纖維試樣進行加搶,直至斷裂,通過適當的裝置指示出斷裂時的搶回數,搶回數愈多.則表示纖維愈柔軟5儀器和工具5.11手搖鯰度計:左右夾持器距離200mm。5.2天平:稱量2008,分度值0.1mg。5.3其他:剪刀:b直尺:300mm,精度1mm。試驗試樣按照GB/T12411.1規定進行取樣。試驗親件1.1試驗試樣應放入45~50℃供箱中進行預調濕處理,使試驗試樣回潮率低于公定回潮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