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12010.9-1989 是一項中國國家標準,規定了聚乙烯醇樹脂平均聚合度的測定方法。這項標準主要用于評估聚乙烯醇材料的分子量分布特性,對理解材料性能及指導其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該標準的主要內容概述:
標準適用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所有類型的聚乙烯醇樹脂,通過特定的化學和物理方法來測定其平均聚合度。
定義與原理
- 平均聚合度:指聚乙烯醇分子鏈中重復單元的平均數量,它是表征高分子鏈長度的一個重要參數。
- 測定原理:標準采用酸解聚法,即在一定條件下,使用鹽酸溶液使聚乙烯醇部分降解為醋酸,隨后通過滴定測定釋放出的醋酸量,以此來推算原始聚乙烯醇的平均聚合度。
測定步驟簡述
- 樣品準備:精確稱取適量聚乙烯醇試樣,確保其干燥且無雜質。
- 酸解反應:將試樣置于已知濃度的鹽酸溶液中,在規定的溫度下進行酸解反應,控制反應時間以確保充分降解而又不過分解。
- 中和滴定:反應結束后,中和過剩的酸,并通過酚酞指示劑變色點確定終點,使用氫氧化鈉標準溶液進行滴定,以測定釋放出的醋酸量。
- 計算平均聚合度:根據滴定結果和聚乙烯醇的化學結構,通過特定的計算公式得出平均聚合度的值。
儀器與試劑要求
標準詳細列出了所需實驗設備,如滴定管、天平、恒溫水浴等,以及鹽酸、氫氧化鈉標準溶液、酚酞指示劑等試劑的質量規格和配制方法。
精密度與準確度
標準提供了重復性限和再現性限,用以評價不同實驗室間以及同一實驗室內部測試結果的一致性和準確性。
報告內容
測定報告應包含樣品信息、試驗條件、測定結果及必要的計算過程,確保數據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
注意事項
雖然未直接要求總結,但標準內隱含地提醒使用者需嚴格遵循操作步驟,控制實驗條件,以確保測試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文檔簡介
UDC678.744.7:543.06G3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2010.9-89聚乙烯醇樹脂平均聚合度測定方法Determinationforaveragepolymerizationdegreeofpolyvinylalcoholresins1989-12-25發布1990-11-01實施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2010.9—89聚乙烯醇樹脂平均聚合度測定方法Determinationforaveragepolymerizationdegrecofpolyyinylalcoholresins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用奧氏粘度計測定聚乙烯醇樹脂水溶液特性粘度,計算其平均聚合度的方法:本標準適用于測定高堿醇解和低堿醇解生產的聚乙烯醇樹脂的平均聚合度。2原理用一點法測定聚乙烯醇水溶液的極限粘度(特性粘度)計算出聚乙烯酵的平均聚合度。3試劑分析方法中,除特殊要求,應使用分析純試劑及蒸水.3.1甲醇(GB683),化學純。3.2氫氧化鈉(GB629):c(NaOH)=12.5mol/L3.3酚耿:1%乙醇溶液。4儀器分析天平:感量0.1me.4.2三角瓶:500mL,磨口。4.3移液管:10mL.4.4璃砂芯漏斗:2號燒結玻璃。4.5恒溫水槽:30±0.1℃.4.6電電烘箱:105±2℃。4.7干燥器。4.8秒表。4.9燒杯:800mL,600mL.4.10布氏漏斗:直徑100mm.4.11抽濾瓶:1L.4.12奧氏粘度計:規格見圖4.13蒸發血:容量60~1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最新文檔
- 育嬰師考試中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試題及答案
- 藥物相互作用的臨床案例研討試題及答案
- 成功通過計算機二級考試的技巧試題及答案
- 藥劑學實踐中的道德挑戰考試試題及答案
- 母豬護理細節評估試題及答案
- 考試內容與光電工程師職業的實際影響試題及答案
- 藥劑學考試的復習難點與試題及答案
- 行業前景與母豬護理試題
- 網絡規劃設計師考試專業知識強化試題及答案
- 網絡教育高數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內科主治醫師考試消化內科
- 房地產經紀人職業規劃
- 安徽省《地下水監測井建設技術規范》DB34-T 4822-2024
- 煤礦管理人員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專項培訓課件
- 碧桂園集團《安全文明措施標準化手冊》
- 專科機電一體化大專課程畢業論文范文
- 水族館節能減排策略-洞察分析
- 施工單位進場流程
- 《演講要素》課件
- 度假酒店的規劃與開發
- 新高考數學二輪復習講練專題06 函數與導數常見經典壓軸小題歸類(26大核心考點)(講義)(解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