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練習參考_第1頁
詩歌練習參考_第2頁
詩歌練習參考_第3頁
詩歌練習參考_第4頁
詩歌練習參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此詩語言特點是平實自然,口語化。“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平實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這樣就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長干曲四首(其一)崔顥“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問:品評這首詩歌語言上的特色。(4分)這首詩歌的的語言樸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

(步驟一)何處住,在橫塘,通過自問自答的對話形式,采用樸素的口頭語言,不加雕琢。

(步驟二)烘托出一個素樸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步驟三)閱讀劉禹錫的詩《浪淘沙》,體會其語言特色。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解析]本詩語言質樸淺近,準確精練。描寫的是太陽冉冉升起,撥開江上迷霧,淘金姑娘散滿在江彎淘沙揀金,上層社會的首飾金印,都是勞動者從沙中浪底揀來的。有的字用的很是準確精練,如“照”“開”兩個動詞準確而有層次地寫出了時間的推移,“滿”字寫出了人數之多,也暗示了淘金者的勞動早已開始。“盡”充分揭示了當時社會的本質,使結尾兩句成為精辟警策的佳句。詩歌語言的個人風格

陶淵明的樸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頓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邁飄逸王昌齡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隱的朦朧隱晦王維的詩畫一體溫庭筠的綺麗香艷高適的悲壯蒼涼李清照的婉約悱惻陸游的悲壯愛國描寫:點面結合、正側結合、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明暗結合、工筆細描、粗筆勾勒、樂景寫哀、哀景寫樂、詩畫結合、渲染襯托、對比烘托等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間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詠史言志、借人物言志、用典抒情、懷古傷今、借古諷今、即事感懷等)“借景抒情”是指詩人用某種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場景,在其筆下,這一景物或場景,也染上了某種感情的色彩。

“觸景生情”是指詩人見到某一景物,某一場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種情感的抒發。

“寓情于景”是指詩人帶著由自己的遭遇或處境而產生的強烈感情(如歡樂、悲哀、苦悶、彷徨等),去觀察和描寫客觀的自然景物,并自覺或不自覺地把這種主觀感情熔鑄到客觀景物的描寫之中,以客觀之景來寄托感情。(1)“借景抒情”與“觸景生情”的區別: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選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顏色。“觸景生情”是先見景,自然景物的變化觸發了作者的聯想,引起和觸動了作者內在的思想感情。(2)“借景抒情”與“寓情于景”的區別:

“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寓情于景”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后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托物言志與借景抒情的區別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快樂、悲傷等感情。白描:不用形容詞和修飾語,也不用精雕細刻和層層渲染,更不用曲筆或陪襯,而是抓住描寫對象,用準確有力的筆觸,明快簡潔的語言,樸素平易的文字,干凈利素地勾畫出事物的形狀、光暗(聲響)等,以表現作者對事物的感受。

細描細描是指對事物的一筆一畫的精雕細刻,相對于白描,細描也可以稱為工筆,“烘托”與“襯托”不同,“烘托”是通過別的事物把想要表達的事物寫出來,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這與“襯托”不同,因為“襯托”是兩種事物都寫。

“對比”和“襯托”的區別在于:對比是相反或相似的兩種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現某種思想或意境,對比雙方不分主次;而襯托是以次要事物為陪襯突出一個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兩者主次分明。

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鳥來這里游憩,而今鳳凰鳥已經飛走了,只留下這座空臺,伴著江水,仍徑自東流不停。當年華麗的吳王宮殿,及宮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沒在荒涼幽僻的小徑中,晉代的達官顯貴們,就算曾經有過輝煌的功業,如今也長眠于古墳中,化為一抔黃土。我站在臺上,看著遠處的三山,依然聳立在青天之外,白鷺洲把秦淮河隔成兩條水道。天上的浮云隨風飄蕩,有時把太陽遮住,使我看不見長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憂愁。雨住風清,秋蟬嘶鳴;松桂飄搖,秋意橫生。偌大的禪智寺,單調的秋蟬聲如噪,微弱的秋風聲可聞,足見環境寂靜。以聲襯靜,有“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效果。秋風秋雨給人凄冷之感,松桂瑟瑟,給人枯寂之感。禪智寺氛圍的冷寂令人“聞聲”而涼意暗生。頷聯以形顯靜,渲染禪智寺的孤清:“階砌”,臺階、石路;“遲留”,久留不去。“滿”說明路階青苔密布,表明人跡罕至;小鳥徘徊不去,暗示周圍寂寥無人。詩人信手拈來的兩個形象,給人滿目荒涼、空寂孤單之感。宛如一幅清雅的水墨小品,意境清幽而蒼涼。頸聯以色寫幽,突出禪智寺的凄迷:“暮靄”,黃昏時的霧氣;“深樹”,茂盛的樹木。暮靄漸濃,叢林深郁,幽暗的色調使人感覺壓抑;夕陽西下,斜暉一抹,明亮的光彩又給人帶來一絲暖意。“生”與“下”兩字,給景色增加了動感,又好似一幅明暗交織的油畫,意境靜穆而岑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遲暮之感,隨景而出。尾聯以樂襯哀,表現詩人的孤凄落寞:“竹西路”,禪智寺前官河北岸的一段路,這里代指揚州;“歌吹”,歌聲和樂聲。夜幕降臨,晚風送來喧鬧的歌樂聲,身外不遠處,就是“十里春風”、市井繁華的揚州啊!想當年,自己曾在這里放浪形骸、意氣詩酒、“贏得青樓薄幸名”。可如今,卻只能在靜寂的禪智寺中獨坐凄涼。個中滋味,誰能體會呢?以歌樂之樂反襯孤凄之哀,“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落寞傷感油然而生。華年漸逝的感慨、仕途失意的郁憤、國勢江河日下的憂戚……齊上心頭矣!對雪“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正面寫出題目。先寫黃昏時的亂云,次寫旋風中亂轉的急雪。這樣就分出層次,顯出題中那個“對”字,暗示詩人獨坐斗室,反復愁吟,從亂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風,滿懷愁緒,仿佛和嚴寒的天氣交織融化在一起了。接著寫詩人貧寒交困的景況。烏夜啼陸游手拿團扇在潔白的月下,紗巾被風吹得起復牌飄動像輕輕的煙霧一樣。高高的槐樹葉子非常茂密,青新雨后天氣很好。拿著筆胡亂寫著字,喝醉了放下簾子閑適的小睡一覺。一夜沒有更聲來打擾,只是在枕頭上靜靜的聽蟬鳴。這首小令是放翁于宋孝宗淳熙八年至十二年(公元1181~1185年)間閑居故鄉山陰時的作品。詞寫自己的閑散生活,創造出一種雅潔清遠的閑適意境。上片開頭二句,以紈扇和紗巾兩種應時的生活用品來表現初夏時節。后二句寫室外之景,樹陰濃合,晴天清潤,也是典型的初夏之景。下片則由寫景轉到寫人,表現作者閑適的生活。起二句,寫自己閑來無事,常常弄筆展紙作小草;喝酒至微醉,卷簾迎涼以便睡眠。末二句寫主人公自己舒舒服服地躺在潔凈無塵的涼床上聽新蟬,更是展示了一個清涼高迥的初夏境界。此詞通篇只寫事和景,不直接寫情,把主觀感情不露痕跡地寄寓于事與景之中。陸游詩詞中頗多閑適之作,但那些看似“閑適”的作品中大多帶有牢騷悲慨的情緒,本篇卻通篇只寫閑適,沒有絲毫憂愁或悲慨的情緒,是一首純正的閑適詞。

山中王勃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南宋沈義父又在《樂府指迷》中說:“結句須要放開,含有余不盡之意,以景結情最好。”結合全詩和前人的評論,簡要分析這首詩抒發的思想感情及其情、景結合的藝術。

【答案】這首詩主要是抒發了詩人旅愁思歸的思想情感。詩的一、二句抒情,三四句寫景,以秋風蕭瑟、黃葉飄零的景象,來表現詩人的旅愁思鄉之情。同時,把“山山黃葉飛”這樣一個純景色描寫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寫法上又是以景結情,使全詩含意雋永、耐人尋味。例1、閱讀歐陽修《采桑子》,分析這道詩的內容主旨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鷗鷺閑眠,應慣尋常聽管弦。風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是仙。【解析指導】

第一步認真閱讀詩句,整體感知詩歌寫的大致意思。第二步明確詩中提到地點(西湖)、時間(月夜),人物(詩人)、事件(蕩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鷗鷺閑眠、風清月白),歸納時要善于摘錄詩中詞語組合。第三步,根據“卒章顯志”的特點揣摩詩人的思想主旨。抓住重點詞語或短語“誰羨”、“便是仙”進行讀解,詩句結尾句不再描寫,而發議論,這正是解讀主旨的關鍵。前面景色描寫非常寧靜、美好,才會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覺。【參考答案】

這首詩描寫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風習習,夜鳥閑眠,一片寧靜、美好,好似人間仙境。

(第一步、第二步)抒發了詩人愛戀西湖風光和現實生活的美好情懷。(第三步)1.詩的第三聯精妙傳神,請加以賞析。

2.關于此詩,有人說“夕”字統領全篇,有人說“望”字統領全篇,你的看法呢?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參考答案

1.晴天本無雨,夏夜本無霜。風吹古木,聲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見寒霜。這兩句借助聯想和想象,運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傳神地寫出了夏夜清涼優美的風光,意境高妙。

2.(1)全詩以“夕”字統領全篇。首聯寫海天茫茫,山川闊長,都是“夕”中之景;頷聯寫“燈火”“星河”,頸聯寫風吹古木,月照平沙,這些景物都籠罩在“夕”字之中。正因為身處“夕”中之江樓,能夠消暑,故尾聯向朋友發出邀請,回應題中的“招客”。(2)全詩以“望”字統領全篇。首聯寫眺望的遠景,山川壯闊而又高遠;頷聯寫近景,萬家燈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閃爍,都是俯瞰所見;頸聯由上而下寫風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聯則是“東望”所感,向朋友發出邀請。已經夜深了,我卻依舊不能入眠,也罷,既然不能入眠索性就起來吧,彈首曲子來傾瀉一下自己的心思(阮籍善琴)。那薄薄的帷幕怎么能擋得了那一輪明月的青輝!唉,只是夜風淡淡的吹動我的衣襟(可以看出作者的一點惆悵)。在那廣袤的原野傳來孤單的鴻雁的鳴叫,驚起的飛鳥在北邊樹林里驚叫。(一個人)在庭院里徘徊了良久似乎看到了什么卻什么也沒有看見,原來,不過是我自己的孤獨讓我一個人一些淡淡的傷感罷了。(1)詩的首聯中哪個字用得最好?為什么?請簡要賞析。答案一:“窺”。角度巧(不說小園里的人越過短墻能看見墻外山光,卻說“山光窺短墻”,好像那山光探頭進入短墻,在窺視這小園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園景物之富于魅力);擬人化(以物擬人,寫活了“山光”的意態神情,與王安石“兩山排闥送青來”有異曲同工之妙)。答案二:“動”。小園中池水澄清,樹木倒映其中,本是靜止的,傍晚微風乍起,水中樹影也隨風婆娑蕩漾,這樣靜動結合,畫面更美。(2)這首詩的后兩聯由物及人(詩人),請簡要賞析詩中“人”的形象特點。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潔,白璧無瑕的象征。幽竹靜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顯示出詩人的勁節高風,一片冰心。此時詩人小立于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節操,澄明的胸懷,與周圍景物渾融一體,一個孤清高潔的形象躍然紙上。

我凝神地聽著,聽之于耳,會之于心那忽疾忽徐、時高時低的音樂聲,由聽箏而引起感時傷別、無限悲怨之情。箏聲象柳條拂著春風,絮絮話別;又象杜鵑鳥繞著落花,啁啁啼血。(詩人巧妙地把弦上發出的樂聲同大自然的景物融為一體,頓時使悲怨的樂聲,轉化為鮮明生動的形象。)那低沉、幽咽的箏聲,好似誰家的白發老母枯坐燈前,為游子不歸而對影啜泣;又好似誰家的紅顏少婦佇立樓頭,為丈夫遠出而望月長嘆。箏聲本來就苦,更何況又摻入了我的重重離別之恨,豈不格外引起對遠方親人的懷念!這首詩題目是“聽箏”,首聯寫的就是詩人在凝神細聽。那么頷聯主要運用什么藝術手法來描寫音樂給聽者帶來的感受?請作簡要分析。(3分)

頷聯主要運用比喻(或“通感”)修辭,通過對“柳態”和“啼鳥”的描摹寫出了分別后的傷感和思念;以視覺寫聽覺,化無形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有人說,頸聯中“獨”與“空”堪稱詩人煉字的典范,請對這兩個字作簡要賞析。(4分)

“獨”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對孤燈的形象,“空”表現離人遠行。無所依人的情景;這兩個字渲染了一種孤寂、凄清的氣氛,極寫了人物內心的憂郁和思念。(4分)

秦樓月——向子諲

1.開頭些芳菲凋零,渲染蒼涼氛圍,接著寫極目遠眺古國家園,想到美麗的故園落入敵方之手,不禁悲從心中來,連用兩個“傷心切”,直抒胸臆,加重了內心的悲切程度;末尾兩句描寫迷離朦朧的煙水山色,表現了傷心之情就像那無邊無際的山水一樣悠遠綿長,融情于景,進一步渲染悲切之情。這樣就將傷心之“切”書寫得淋漓盡致。2.這首詞表現得失山河破碎、國破家亡后的哀怨、悲痛之情,柳永的詞表現的是離別后的凄清、孤寂之情。除夜作高適

我獨自在旅館里躺著,寒冷的燈光照著我,久久難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讓我這個游客的心里變得凄涼悲傷?故鄉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鬢發已經變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月上瓜州南徐多景樓作

張輯

我登上多景樓,面對滔滔的長江水,感念祖國山河破碎,念及現在的中原地區只見連天的衰草,心中充滿了愁緒。追懷歷史英雄人物們的遺恨,吊古傷今,不禁潸然淚下,可恨我空有報國之志,卻報國無門,只能在江邊手持漁竿,看著秋月從瓜州升起。全詞寄寓著作者悲涼的情緒和深沉的愛國之情,動人心扉。

1.請結合詞的上闋,簡要分析“幾多愁”中詞人“愁”的具體原因。

登樓北望,衰草連天的秋景,令人愁;山河破碎,北方土地淪于金人之手,令人愁;盼望收復,但一年年收復無望,令人愁。

2.下闋中,“惟有漁竿明月上瓜州”一句,通過塑造“漁翁”這一形象,寄托了詞人這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

有心報國卻報國無門的憂愁、失望之情;迫于無奈只能逍遙江海的抑郁、孤獨、無可奈何之情。

江寧夾口三首舟下建溪

對比閱讀

(1)兩首詩的首句均用了“月黃昏”三個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請問,兩詩借此營造的是一種什么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月黃昏”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色調。客船、“無燈”野(小)店、半死楓樹,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營造了一種凄迷、蕭索、沉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

(2)兩首詩的末句,一用“應有”,一用“猶有”,哪個更好?為什么?請簡要賞析。

可以有三種答案:①“應有”更好。“應有”二字蘊含豐富,傳達出了詩人在孤寂中力尋舊影時的復雜心情,其中既有希冀與自信,也有失意與悵惘,更有尋而未見的不甘心,可謂傳神之筆,“猶有”二字則無此意趣。“心情”只要答出其中兩個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②“猶有”更好。“猶有”二字,自然道出,卻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跡還保存到現在,說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進一步傳達出了詩人那種孤寂悵惘的心緒;而“應有”二字卻不能道出此意。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見上。)只答出哪一個更好而沒有具體分析的,不給分。落花李商隱

【翻譯】

高閣上,曲終人散;小園里,落花隨風漫天飛舞,飄落到了田間曲折的小徑上,斜陽在花雨中徐徐西下。我痛惜這如雨的落花,不忍將落紅掃去。我望眼欲穿,盼來的春天卻又匆匆歸去。賞花的心意也隨著春天的歸去而消失,春去花謝,只留下我淚濕衣裳。【韻譯】高閣上的游客們已經競相離去;小園的春花隨風凋零紛紛亂飛。花影參差迷離接連著彎彎小徑;遠望落花回舞映著斜陽的余暉。我的肝腸欲斷不忍把落紅掃去;望眼欲穿盼來春天卻匆匆回歸。愛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盡花謝所得的只是落淚沾衣。這是一首借落花隱喻自己現實處境的詩。花朵用生命裝點了春天,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終卻落得個凋零殘破、沾人衣襟的凄涼結局。詩人素懷壯志,卻屢遭挫折,報效無門,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淚落沾衣而已。詩人在體貼物情的同時,委婉曲折地透露心跡,表現自己的情思。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

“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穎。對第三聯:“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作簡要分析。

第三聯運用夸張手法,寫出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寫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云端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點撥:首聯寫岳陽樓四周的壯麗景色。首句“岳陽”不是樓名,而是指岳山之南一帶(陽為山南)。“盡”“迥”“開”三字表現出景色的邈遠遼闊,顯示出了詩人立足點之高,側面襯托出樓之高。次聯寫雁兒高飛,月出山口,但這樣的自然美景被詩人賦予了生命,能引愁心去、銜好月來,想象新穎而有獨創性。第三聯寫詩人在岳陽樓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云間一般,這便用了夸張手法,襯托出岳陽樓之高。最后兩句寫樓高風急,通過寫風“吹人舞袖回”,既寫詩人超脫豁達,更寫樓之高聳,氣韻生動,有濃厚的生活情趣。《餞別王十一南游》

【譯文】望著你駛入浩渺的江水中,與你揮手告別淚水沾濕了手巾。飛鳥到哪里才是歸宿?只有青山空對著我。長江上一葉孤帆遠去,在落日的光輝中欣賞五湖的春色。誰看見站在汀洲上面我對著白蘋花,心中充滿無限愁思。【韻譯】:遙望你的船,已駛向煙水空茫的地方;我依然不停地揮手,淚水沾濕了手巾。你象飛鳥一樣,此行真不知漂泊何處;青山雖美,卻只能增添送行人的傷心。無盡江水載著你的船兒,漸去漸遠了;去江南欣賞:夕照下五湖春色的芳馨。誰能看見,我眷懷故友徘徊汀洲之上?滿腔相思之苦,只能愁對河邊的白蘋!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來寫餞別

詩人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助眼前煙水、飛鳥、青山和白蘋等景物,通過遙望和凝思,想像別后友人的情景,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為一體,來表達離情別緒。《夢中作》

一個人在夜涼如水、萬籟俱靜中吹笛。路上一片昏暗,千百種花兒遍布滿地,使得夜色撲朔迷離。沉迷于棋局之中,當一局終了卻發現早已換了人間。當酒興過了之后,思念家鄉的感覺油然而生,讓人無奈。(1.)本詩作于因支持新法而被貶謫之時。①用“路暗”“酒闌無奈”寫出因仕途失意而對前途憂慮和無可奈何的心情;②一個“客思家”見出作者希望脫離官場返回家鄉的心情

(2)①一句一個場景;②擬景寫情,情景交融;③對仗十分工巧

齊安郡晚秋

秋風瑟瑟,柳影漸漸稀疏。我所居住的地方顯得更加寂靜、蒼茫。游賞黃州的山水,閑云倒影在水中,讓人賞心悅目,閑來吟嘯抒懷,日子倒也過得閑適自得。殘燈暗淡的雨夜,一起下棋的友人已經散去,酒醒后孤枕難眠,又看到北雁南飛。當年英雄豪杰爭雄的赤壁還在,而如今只有我這樣的蓑翁在此垂釣。(1)詩題為“齊安郡晚秋”,詩中是怎樣表現“晚秋”的?

柳影稀疏(或柳葉凋落);北雁南飛.

(2)頷聯和頸聯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析。

頷聯中寫詩人游賞山水,吟嘯抒懷,(簡譯)看似閑適自得(情)

;但頸聯接著寫了雨夜人散,酒醒聞雁,(簡譯)卻以此又抒發了倍感孤獨寂寞的情懷。(3)尾聯運用了什么樣的手法?詩人的用意何在?對比。以當年英雄在赤壁爭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釣魚進行對比。用以表達自己雖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卻壯志難酬的不平之意。

游廬山宿棲賢寺

翻譯:老屋清冷躺不住,坐起來披著破皮襖意興闌珊。夜半的明月照耀著群山,恍如白晝,山谷中的泉水淅瀝作響,仿佛秋天的風雨聲。很慚愧自己為塵世所累,心雖超然物外,又想干什么呢?明天走在松蔭路里,我肯定會惆悵的,怎么能沒有詩作為留念呢。*1.動靜結合的手法、視覺聽覺相結合。

上句描寫了山中月色的皎潔,下句寫山間的流水潺潺,動靜結合,勾勒了一個明凈、幽寂、清寒的世界,為第三聯表達內心的情感營造了氛圍。

從視覺聽覺兩方面來寫。上句寫月色澄明之狀,下句敘泉水奔流之態。一靜一動,相得益彰。營造出山地夜間特有景色。2、一方面展現了詩人登臨廬山的灑脫胸襟,對淡泊人生的追求;另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對世俗桎梏的不滿與不甘。《武威春暮,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已到晉昌》“飄”“掛”用得好。飄,把游子思鄉之淚隨塞外飛花漫天飄舞的情景描述出來,融情入景,景中出情,形象地突出了客淚之多,鄉愁之濃。掛,把游子的鄉愁綴滿邊塞垂柳的情景描述出來,化無形的情感為有形的物象,傳神地突出了鄉愁的濃烈。

為好友宇文判官出使順利返回瓜州而高興,為自己仍滯留在邊塞(武威)不能還鄉而傷感。山行即事(創新)浮云在碧空里來來往往,忙忙碌碌地“議”天陰天晴。—云來云去,時陰時晴。

頷聯寫“陰”。“荷雨”,一方面寫出沿途有荷花,色麗清香,令人心曠神怡;另一方面雨不很猛,不會給行人帶來困難,不影響人的興致。同時,有荷花的季節,衣服被雨灑濕,反而涼爽些。“蘋風”,是從水面浮萍之間飄來的風,說它“吹袖清”,可見風也并不大。雨已濕衣,又加風吹,可體會出“山行”者的神清氣爽。頸聯寫“晴”。喜鵲厭濕喜干,又稱為“干鵲”,雨過天晴,它就高興地叫起來了。詩人抓住這一特點,借喜鵲的鳴叫表達對“日出”的喜悅——既是鵲的喜悅,也是人的喜悅。荷雨濕衣,帶來爽意;繼而雨停日出,便沒了細雨綿綿的煩人的擔心。所以,日出正是作者心中所盼望的事情。下句寫波平如鏡,鷗鳥盡情嬉戲的情景。“波平”,從側面寫了風的柔和。“狎”有親熱的意思,也有玩樂的意思。尾聯寫山色。用擬人化手法,是反用。“山色不言語”,意思當然是:山色能言語而不言不語。山色經過雨洗,又加上陽光的照耀,其明凈秀麗,真令人賞心悅目。“不言語“尚且能”“喚醒三日酲”,那“言語”,更會怎樣呢?此處反面運用擬人化手法加強藝術感染力。此處并非說“山行”者喝多了酒,需解酒困,而是夸張地表現“山色”的可愛,可使人神清氣爽,困意全消。(1)古人寫詩很講究煉字,此詩的頸聯有兩個字用得生動、傳神,請你指出這兩個字并結合詩句簡要分析。(4分).(1)這兩個字是“喧”和“狎”字(點出1分)。“喧”為“喧鬧、喧嘩”之意,詩歌借喜鵲的鳴叫表達對“日出”的喜悅(字面和詩句意思1分)。“狎”是“親熱、游戲”之意,雨霽天晴,波平如鏡,鷗鳥盡情嬉戲(1分)。這兩個字寫出了動物在雨洗日照后的山中自由、歡快的情景,(作用1分)。(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4分)(2)表達了作者對怡人山色的喜愛之情(明確點出1分)。首聯用擬人化手法寫浮云在碧空里來來往往,忙忙碌碌地“議”天陰天晴(分析=哪句+手法+譯+感情)。頷聯描繪了夏日山中雨后涼爽愜意的景象,“荷雨”、“蘋風”(點出“意象”)說明風雨不大,讓人舒服。頸聯寫喜鵲喜晴,鷗鳥嬉戲的情景。尾聯寫經過雨洗日照后的明凈秀麗的山色能使人神清氣爽,困意全消。此處運用擬人化手法加強藝術感染力(4分,一聯一分)。

秋夜二首

漫漫長夜,孤獨難眠,(心事重重),透過“破窗”,只見“秋月”當頭,寒氣襲人;在輾轉反側之中,剛剛朦朧入睡,颯颯寒風中,不知何時飄灑起淅淅瀝瀝的秋雨,因而吟出了頷聯:“雨聲沖夢斷,霜氣襲衣單。”

首聯、頷聯,雙起雙承。“雨聲沖夢斷”,是承“孤枕夜何永”而來,極寫輾轉反側之苦;“霜氣襲衣單”,是承“破窗秋已寒”而來,極寫寒氣逼人之甚。(用意?結合小注)——此二聯以寒酸之語,刻畫出詩人兩袖清風,在任毫無積蓄,罷官更為凄苦的形象和心情。頸聯承上轉入對壯志未遂的刻畫。“利劍摧鋒鍔”,是借劍寫人。詩人懷抱利器,心念社稷,本想奮發有為,但利劍的“鋒鍔”卻被摧殘了。“蒼鹯縮羽翰”,是詩人以猛禽自比。詩人本想奮飛萬里,如“蒼鹯”(又名“晨風”)翱翔蒼穹,但現實卻硬逼使他垂下了羽翼。

尾聯直抒胸臆,描敘心中悲苦:“平生沖斗氣,變作淚汍瀾。”“汍瀾”,流淚的樣子。他平生心志高遠,氣沖斗牛,想不到卻落得清夜無寐,涕淚漣漣。

1、首聯在詩歌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

(解析:首聯寫景,融情入景,寫破窗、寒秋,既是實寫,又見出人的品格和情感)答案:首聯點題,內容上寫出了當時節候和環境的特點(實),表現了詩人清貧的生活現狀和孤寂抑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