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區歷史二模 含答案_第1頁
西城區歷史二模 含答案_第2頁
西城區歷史二模 含答案_第3頁
西城區歷史二模 含答案_第4頁
西城區歷史二模 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7.5西城區模擬測試下列有關中國古代“權力的分配與繼承”的做法,表述準確的是西周宗法制以“嫡長子繼承”為核心秦朝設丞相協助皇帝,加強中央集權北宋“中書門下”分割宰相的行政權明朝時期內閣“首輔”行使宰相權力2扎址2曇門:;|;燈甦也V-42扎址2曇門:;|;燈甦也V-4卞寸HrJf曼*4IIIitM札h空翻*r4.tIH:V^i>lLtl-;L:%建Jr.E?7--i-i-JAT■■:習I?kli謨s-涉掩上時J孑乂喬Mf*汩魚F審札喪比bM^.e*靜蠱業二4訊甲F*一叮】「」時-*NK0宇*J./唐太宗推行“崇儒尊孔”的國策《四書章句集注》已成為考試用書唐朝人普遍用詩歌表達生活體驗漢文化在西北邊疆地區有所傳播宋元的工匠們將規矩工整的楷書廣泛用于刻書并加以改造,在明朝中期形成了以“橫輕豎重、四角整齊”為特征的宋體字。宋體字的形成實現了漢字由繁到簡的演變阻礙了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承利于印刷業發展和文化傳播標志著活字印刷術正式誕生讀右圖,判斷下列描述正確的是漢武帝時①成為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②是隋朝大運河中心,也是政治中心元朝時③瓷窯眾多,成為著名的瓷都清政府在④處特許商行專營對外貿易下表反映了19世紀60-90年代中國主要近代民辦企業概況,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行業種類廠數(個)平均資本(兩)分布地區及數量(家)船舶和機器修造16625上海12、廣東2、天津、武漢各1繅絲9738392上海8、廣東88、煙臺1面粉340000上海、天津、北京各1棉紡織2240000上海2①經營范圍涉及輪船修理和加工制造業

以輕工業為主,各類企業規模大小懸殊主要分布于東南沿海地區和通商口岸其發展得益于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限制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世紀中期以后,英、法、美等國在與中國進行貿易時,將本國度量衡與中國度量衡按比例折算。1928年,南京政府擬定《度量衡法》,規定海關與內地一律采用國際通用標準。這一變化折射出中國一直采用國際統一度量衡貿易走向規范化和國際化邁出經濟近代化的第一步在世界市場處于附屬地位18.右圖為20世紀初刊登于《神州日報》上的時政漫畫。它反映的歷史事件是戊戌變法B.義和團運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19.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出現兩次立法高峰,1978年~1992年制定了《憲法》(1982年修訂)《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等二百多個重要法律;20世紀90年代初,一大批用于調整經濟活動的法律法規出臺。對上述高峰均起到推動作用的是A.“有法可依”的法制建設方針確定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趨勢加強西班牙學者受教皇委托,整理來華傳教士的記載,參考各類中國書籍譯著、歐洲中國學著作,于1585年出版了《偉大強盛的中華帝國史及其情況以及巨大的財富、宏偉的城市、政府和杰出的發明》一書。到16世紀末,此書以7種歐洲文字重印46次。這表明宗教改革后,歐洲新教教派向東方拓展勢力此書比較客觀地描述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特征當時歐洲需要關于中國社會情況的詳細資料該書在歐洲廣泛流行,促成了新航路的開辟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有學者認為,在19世紀,歐洲大多數君主最終妥協,被迫交出部分權力……國家不再是統治者的領域,而是法治的領域,君主和政府都要接受國家的統治。符合此發展趨勢的是年的英國B.1861年的俄國C.1871年的德國年的法國世紀30年代,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和地區都在探索自身的發展道路。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利用商品經濟建設社會主義土耳其:凱末爾“以俄為師”全方位借鑒蘇聯經驗印度:甘地領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實現民族獨立美國:放棄“自由放任”政策,轉為國家干預經濟23.“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政治構想,借著永久性的安排(至少是長久性的),進而統一各個主權國家經濟活動、法律系統(就某種程序而言)。”為此構想奠定基礎的是A.北大西洋公約組織B.歐洲煤鋼共同體C.不結盟運動D.上海合作組織37.(34分)科學揭示規律——科學解放思想——科學救國興國材料一先秦時期,中國人觀測星象,主要是為生活生產服務,往往只描述觀測結果。商周時期留下了世界上最早關于日食、月食的記錄。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利用赤道坐標記錄了八百多顆恒星的位置。后人保留下來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古希臘人帶著超然的心態觀察天象,試圖探索宇宙的本質。公元前2世紀,天文學家希帕克斯利用天球的模型對星座進行觀察,制訂了一個不少于850顆恒星的星表。這是西方第一個星表。他還編制了太陽月亮運動位置表,能夠預報日食和月食。1)依據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國與希臘在天文學研究方面的異同。(8分)材料二“他(哥白尼)用這本書……來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會權威挑戰。從此自然科學便開始從神學中解放出來……科學的發展從此便大踏步地前進。”“大自然和大自然的法則藏匿于黑夜之中;上帝說,讓牛頓出世吧!于是世界一片光明。”“以達爾文著作的出版為界,在此之前是傳統基督教世界觀的思想意識占據著統治地位。那種世界觀得到了圣經權威的認可,……認為動植物物種是各自分別被創造出來的,而且自它們產生以來就從來不曾改變過。”“在我們這一時代的物理學家中,愛因斯坦將位于最前列。他現在是,將來也還是人類宇宙中有頭等光輝的一顆巨星。”(2)閱讀材料二,模仿示例,簡述以上科學家的主要成就,并從思想解放的角度闡釋其影響。(12分)示例:16世紀,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否定了教會所鼓吹的地心說,使自然科學逐漸從教會的控制下解放出來,得到獨立的發展。材料三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他們認為“夷之長技有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洋務運動以興建實業為主要內容,還有組織地翻譯了《克虜伯炮說》《兵船汽機》《代數術》《電學》《化學鑒原》《地學淺釋》等大量西方科技文獻。維新運動期間,嚴復通過翻譯《天演論》《原富》(即《國富論》)《法意》(即《論法的精神》)等著作,把進化論、西方古典經濟學和政治理論等介紹到中國。新文化時期的知識分子進而將科學作為一個整體升華為一種普遍的規范體系,一切都必須按科學原則形式,都必須以科學的原則加以裁決。(3)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以“近代中國人對科學含義認識的變化”為題,進行解讀。(16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總結和歸納準確、完整;解釋和分析邏輯清晰。40.新版歷史教科書將中國抗日戰爭的時間界定,從原先的“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東北地區的戰事成為人們關注點之一。20世紀30年代有關東北戰事的材料中日韓三國學者共同編寫的《超越國境的東亞三國近現代史》(2013年出版)中描述:“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發動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1931年91931年9月23日,杭州市各界月20日中共中央發布的《為日本群眾舉行抗日救國大會的照片。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齊齊哈爾博物館解說詞:“1931年11月4日,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馬占山,率領愛國官兵發起江橋戰役,打響了抗日第一槍。”日本學者井上清著《昭和五十年》(1979年出版)統計:“日軍戰死、病死和負傷的人數在戰爭開始的1931年為2871人,第二年一躍而超過3萬人,1933年為42149人,1934年為39874人,1935年為54766人。”(1)閱讀材料,寫出屬于一手資料的序號;選擇恰當的內容(標出序號)來說明抗日戰爭的起點確定在1931年的理由。(8分)

41.某校學生開展“體驗區域差異探尋城市發展品味地方文化”的陜西游學活動新中國成立后,古都西安煥發新的活力。20世紀50年代,西安成為當時新建成的機械工業基地之一。蘇聯援建中國的156項重點工程中,有17項在西安地區布點建設。上海交通大學的大部分專業西遷成立。西安逐漸發展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科技實力最強、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大城市之一。1992年,西安被列為對外開放的16個沿江和內陸省會城市之一,享受沿海開放城市的優惠條件。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西安定位為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2)閱讀材料,歸納20世紀50年代西安工業迅速發展的歷史條件結合所學,簡述西安等內陸省會城市對外開放的意義。(10分)參考答案1213121314151617ADCDAB181920212223CABCDB37.(34分)(1)相同:內容方面,都對恒星、太陽、月亮等的運行進行觀測并記錄;都利用模型或先進手段觀察繪制星表;成果均達到較高水平(或答繪制出星表)。不同:目的不同,中國為生活生產服務,古希臘探索宇宙的本質;成就不同,中國最早記錄日食、月食現象,古希臘可以預報日食和月食。(任意四點即可,必須有不同點,共8分)(2)17世紀,牛頓把地球上的物體運動和天體運動概括到同一個理論中,形成經典力學體系,揭示自然現象背后的客觀規律,推動了啟蒙運動的發展。(4分)19世紀,達爾文創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挑戰了神學創世說,改變了大多數人對生物界的看法,促進了思想解放。(4分)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否定了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觀,揭示了時間與空間的本質屬性,改變了人們認識世界的角度和方式。(4分)(3)評分標準:水平四,解釋4項信息,歸納準確,解釋邏輯清晰。(9-12分)水平三,解釋3項信息,歸納準確,解釋邏輯清晰。(6-9分)水平二,解釋2項信息,歸納準確,解釋邏輯清晰。(3-6分)水平一,解釋1項信息,歸納準確,有一定的邏輯。(0-3分)小結提升2分。40.(1)—手資料:②③(2分)說明示例一(從中日兩方面):由材料①⑤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日軍侵略中國東北,并付出巨大的代價;材料②③④反映出1931年9月起,中國各界已開始了抗日救國斗爭。(6分)說明示例二(從史料的角度):從②③等當時史料(或一手資料)看,中國各界已經進行了抗日救國斗爭;從①④⑤等今人的研究成果和表述(二手資料)看,也都認為1931年日本發動了侵略,并統計出日本付出巨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