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塔區土壤調查報告_第1頁
紅塔區土壤調查報告_第2頁
紅塔區土壤調查報告_第3頁
紅塔區土壤調查報告_第4頁
紅塔區土壤調查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紅塔區土壤調查報告姓名:倪磊學號:2012025136地理位置紅塔區地處滇中腹地,位于北緯24°08′30″-24°32′18″、東經102°17′32″-102°41′37"區間,東與江川縣相連,東南與通海縣毗鄰,西南與峨山彝族自治縣交界,北與晉寧縣接壤。距省會昆明86公里,區內交通便利,213國道和1993年建成的與全國聯網的昆玉鐵路縱貫南北,形成云南省南北交通樞紐。在歷史上,玉溪市紅塔區被稱為“省會屏藩”,是通往滇南和東南亞鄰國的重要通道,無論在交通和貿易等方面,都處于重要地位。自然概況紅塔區平面形態呈北寬南窄不規則三角形狀,區境四面環山,東有龍馬山屏障,南有鳳凰山拱衛,西有高魯山雄峙,北有大黑山橫亙。市區中心——州城,海拔1630米,境內最高點(高魯山)海拔2614米,最低點(紅塔區與通海縣交界處的曲江河灘)海拔1502米。幅員周邊長161千米,土地面積1004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48.6%。土壤酸堿性適中,有機質含量和熟化程度高,宜種性廣。境內地層褶皺、斷裂構造復雜,水系比較發育,玉溪大河(又名州大河)橫貫其間,河流的主干和支干流總長達350多千米,河網密度為0.35,水資源年均總量為4.3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29%。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有動物、植物1500多種。礦藏有鐵礦、硅礦、煤等16個礦種,有大、中、小礦床28個,礦點11個。紅塔區為中亞熱帶半濕潤冷冬高原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四季如春。2005年平均氣溫16.7℃,極端最高氣溫31.9℃(5月28日),極端最低氣溫0.5℃(3月5日)。全年日照時數為1947.5小時,日照率為44%。霜降從2004年11月27日始至2005年2月26日止,共93天;全年降雨170天,降水量814.3毫米。人口數量及民族2005年末,紅塔區總人口402890人。其中,農業人口267785人,非農業人口135105人;少數民族人口55317人,占總人口的13.7%。有漢、彝、回、白、哈尼、傣、壯等30個民族。人口密度401人/平方千米。年內出生人口4263人,出生率10.63‰;死亡人口1629人,死亡率4.06‰。凈增人口263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57‰。紅塔區區域劃分東部山地區西部南部高山山地區北部山區中部平原東部山地區山頭村東北部,是玉龍潭公園(背后就是龍馬山),該地山高坡陡,適合發展林業(果林)與旅游,現階段該區山谷區發展農業(水稻種植,一年一熟)東風游樂場中山區,現階段是休閑娛樂場所,但開發的不是很好,游客稀少(東風水庫未開放)靈照寺中山區,距離城區叫遠,交通網絡不是很發達,基礎設施差,但發展潛力巨大,該區可以封山育林,或者生態旅游。地質災害少。東部丘陵區

此地區相對紅塔區西部地勢較低,中部有玉溪市最大的東風水庫,。屬北亞熱帶季風濕熱性氣候,具有干濕分明,雨熱同季,光熱資源豐富的氣候優勢,年均降雨量較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天然溫室”之稱。農作物一年兩熟,盛產優質煙葉、玉米、豌豆、黃梨和和各類冬早蔬菜、冷涼蔬菜。

西部南部高山山地區玉溪壩子的西部地區屬于高山地帶,且山脈極多,區內大面積為山區,與峨山縣交.屬亞熱帶本濕潤冷冬高原季風氣候類型。水資源豐富,可大量發展種植業,也可以發展經濟林和果林,既可以發展經濟也可以增加收入。玉溪壩子的南部地區

中間地勢低平,四周圍為中山河谷,北部有個小缺口。本區中部適合發展種植業,有水稻、玉米、小麥、蠶豆、烤煙等,還有一些油料作物及水果(草莓、葡萄、楊梅)。四周中山地方發展經濟林、果林及一些牧業,在其附近修的水庫里可發展一些漁業,在河谷發展一些種植業。

西部南部高山山地區

山間平原小區:本區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最適宜發展種植業有水稻、玉米、小麥、蠶豆、烤煙及油料、水果等。還有山地蘿卜、番茄、白蘑菇、大棚蔬菜等經濟作物。由于資源豐富,經濟發展就山區好,可發展山地蘿卜、發展煙后特色經濟作物、壯大大棚蔬菜、加大扶持推廣草莓新品種及新技術、擴大白蘑菇及葡萄種植面積的農業總體開發思路,制定了扶持政策。補助番茄、白蘑菇、葡萄專業合作社規范管理工作經費,以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建生產、供、銷網絡,形成合作社+社員+基地的經營模式,完善特色產業的產供銷一條龍服務體系,提高社員的種植收益;新建蔬菜大棚,加大新增種植面積。西部南部高山山地區

鳳凰中山小區::以鳳凰山為中部,東有飛井、老馬沖村子;南有小密羅,西南大密羅村;西畔鳳凰村、密羅河;北望玉溪壩子,北坡下即排山營,其山勢不大。其間群峰起伏,山中樹林茂密,以云南松為主,沙榔、香杉、清香、青岡、野櫻等雜木相伴生長;山茶、杜鵑、報春等野花爭芳吐艷。山間泉流不息,東箐為爛泥箐小溪。泉流一車有余,終年不涸,向北流至排山營而匯入密羅河;西邊為密羅河,其水清澈如玉、常流不息,旱季流量約為五、六車(指龍骨水車的水量)。鳳凰山的西峰不算高,該山為粉白色的土質。在山區,可發展經濟林,果林等,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可以提高經濟收入。在河流附近,適宜種植業的發展。

中山河谷小區:該區主要是山地及河谷,群峰起伏,山中樹林茂密,以云南松為主。有山茶、杜鵑、報春等野花,山間泉流不息。適Ⅱ合展經濟林、木材林、果林。河流地區發展些種植業(水稻、玉米、煙等)。因地制宜的利用資源,發展經濟。西部南部高山山地區

西南部高山區(洛河鄉):

位于玉溪壩子西南部鄰近邊緣土帶。本部屬亞熱帶半濕潤冷冬高原季風立體氣候,全年平均氣溫17℃,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境內河流溝箐縱橫,由于強烈水流的侵蝕,高原土貌已支離破碎,呈高下參差,起伏交錯的低、中山地貌。地質結構復雜,荒山荒坡廣闊,隔離條件良好,對外界疫病的入侵有一定的封閉性。境內水資源豐富,可大量發展種植業,如玉米、小麥等。洛河鄉硅資源豐富,鄉內有一定規模和數量的硅場。

西部南部高山山地區西南平原區(大營街):大營街地處平原,地勢平緩,距離市區較近,交通方便,有地區優勢如地熱資源,開發旅游服務業。玉溪匯龍生態園位于

“云南第一村”大營街居民委會轄區內,它積極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森林旅游和農村服務業,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的精神.

匯龍生態園在穩定現有旅游業主業的前提下,大力拓展花卉種植、生態果林、綠色蔬菜種植、畜牧養殖等,不僅豐富了園區的旅游項目,也帶動了地方經濟增長。匯龍生態園的建設為推動玉溪旅游業發展,改善大營街居民的居住環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對大營街的飲食業、交通運輸業、農民增收及環保事業、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帶動效應,為地方經濟發展培植了新的增長點。北部山區

北部地區地形北高南低,東、西、北三面環山,東西寬10.53千米,南北長12.87千米。境內最高龍馬山,海拔2448.2米。最低點丁棋屯,海拔1639米。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5℃-16℃,最熱七月平均氣溫20℃-21℃。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8℃-9℃。年平均降雨量900-1000毫米,年均水蒸發量1624毫米。相對濕度為60-70%,年日照為2256小時,無霜期年均233天。境內有中小型水庫33座,蓄水量1793萬立方米,羅木箐河、西河流經境內56千米,水資源豐富。本地區的主要發展方向是種植業,如水稻、玉米、小麥、蔬菜、烤煙等。畜牧業經營方向為豬、雞、羊、蜂等

北部山區山間低洼平地區:此區地勢也相對平坦,且相對南部要寬,。以北城鎮為例,根據土地結構的特點,本區主要發展方向以種植業為主,如水稻、玉米、小麥、蠶豆、烤煙等。根據土壤質地、排水條件,對不同土地類型安排合適的作物,并據勞動力和肥料供應條件安排合理的輪作制。在繼續鞏固發展現有種植、養殖基地和優勢產業的基礎上,采取典型引路,示范領先,試種示范戶帶一般農戶的辦法來發展農業。開發新品種、應用新技術作為種植業的突破口,引進反季節蔬菜以及草莓、花卉大棚種植。在發展農業同時,積極發展鄉鎮企業、漁業生產。

北部山區大黑山山區:大黑山區地勢相對較高,由于地處亞熱帶干熱地區,降水和熱量比較充足,地面排水性能較好,大多為向陽坡。因此,適于發展果業、牧業、林業。距離此處的山腳村落,種植烤煙、蔬菜、玉米等,畜牧業和種植業收入頗為可觀。牧業經營方向為豬、雞、羊、蜂等。同時,加大發展經濟果農業,增加核桃種植面積,適當恢復植被,有利于減少山洪爆發次數和規模,改善生態。此外,大黑山海拔1602米,氣勢雄偉,巍巍秀麗。大黑山兩側不僅生長著松樺、柳柞,而且林下還生長著大量的馬蘭花,號稱馬蘭山坡,如此多的馬蘭,國內罕見,形成特有景觀,每年吸引眾多游客來此登山觀花,可發展旅游業。中部平原區

本區地勢平坦,平面形態呈北寬南窄不規則三角形狀,區域四面環山,東有龍馬屏障,南有鳳凰拱衛,西有高魯山,北有大黑山。土壤酸堿適中。本區是玉溪市的經濟中發達心,市內經濟。城市周圍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適合發展城郊農業。如糧食,蔬菜等,也可以發展養殖業

①北部平原區:本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氣候溫和,降水豐富。農作物種植面積廣,復種指數高。本區主要發展方向以種植業為主,如水稻、玉米、小麥等。森林覆蓋率高,經濟林廣泛種植。距市中心距離較近,交通便利,適合發展城郊農業,發展養殖業。鄉鎮企業發達。②南部平原區:本區地勢地平,有低山分布,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降水豐富,區內修建農田水利工程(如水庫),水源充足,灌溉便利。農業以水稻,玉米,小麥,蠶豆為主,森林覆蓋率達到57.2%。水資源充足,水利通達度高,可以發展養殖業。③中部平原區:本區地處平原,地勢平緩,農作物播種面積廣,年產水果25.9萬千克。農業以水稻,小麥,蠶豆,油料為主。主要土壤類型山地紅壤紫色土水稻土山地紅壤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研和鎮哨坡村距離東邊公路200米處,東經102度30分,北緯24度20分,海拔1640米,相對高度為20米,坡度為10度,坡向為西坡向,土壤類型為紅壤;剖面土體構造為A0-A-E-B-C;巖石為砂巖,(Zb震旦系,距今約5億多年);周圍植物干枯,土地的利用情況主要為旱地。形成特點和基本狀況紅壤的形成,主要是富鋁化和生物富集兩個過程長期作用的結果。在濕熱的氣候條件下,風化淋溶作用強烈,鋁硅酸鹽礦物遭到分解,硅酸與鹽基大量淋失,鐵、鋁相對聚集,形成了富含鐵、鋁的紅色土體。紅壤剖面以呈均勻的紅色為主要特征。在自然植被下,通常有較明顯的腐殖質層,呈暗棕色;剖面中部為粘重的土層,結持緊實;底部可見到復雜交織的斑紋。土體中常具鐵結核等新生體,土壤呈酸性反應,粘粒部分硅鋁率2.0---2.2,次生礦物主要有高嶺石等。利用和改良紅壤處于濕潤亞熱帶地區,熱量與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四季均可生長植物,且種類繁多,生物量大。宜發揮地區優勢,發展農業生產,特別是發展亞熱帶經濟作物。但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維護生態平衡,并針對土壤酸性強、養分不足和質地粘重等問題,采取相應的改良措施。紫色土壤紫色土是一種深受紫色巖石影響的土壤。位于云南省玉溪市華寧縣寧州鎮東南200米,公路東側100米處,東經103度,北緯24度10分。海拔1700米;相對高度130米;地形為高丘,坡度35度,坡向為西南方向;土壤類型為丘陵紫色土,巖石為紫色砂巖(J2-侏羅紀,距今約為2.5-1.5億年前);剖面土體構造為A0-A-B-C;周圍生長竹子,種有蔬菜;土地利用情況為菜地。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盤溪村,坡改地三臺;東經102度,北緯24度;海拔1200米,相對高度60米;坡向為東坡向,坡度為30度左右,土壤類型為紫色土,巖石為砂巖沉積巖(Q-第四系,距今約200萬年和D2-泥盆系,距今約2億年);剖面土體構造為A0-A-E-B-C;周圍普遍種植柑桔,土地利用情況為果園。形成特點和基本狀況形成紫色土的母巖為中新生代干熱湖盆沉積的紫色砂、頁巖,含鈣質膠結構,巖性疏松,加之地形為丘狀起伏,植被稀疏,土壤的侵蝕,堆積作用十分頻繁,所以成土時間短暫,長期處于幼年階段,土壤明顯地繼承母巖特性。紫色土呈紫紅、紫紅棕、紫暗棕、紫黑棕等顏色,土體上下層的顏色差別不大。土層淺薄,發生層分展品不明顯,但易于形成風化或半風化層。一般具石灰反應,但淋溶強烈者則無明顯的石灰反應;土壤中有機質的積累十分微弱。利用和改良紫色土的母巖固結性差,易于風化成土,紫色頁巖的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種鹽類及多種微量元素,酸堿適中,即使土層淺薄,但稍加耕鋤便可栽種作物。由于土層淺薄,底層難以透水,在排灌條件不好時,易受旱、澇的威脅。為此,應在精耕細作基礎上,密切注意防止水土流失,采取措施加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