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常見病種入出院參考標準和轉診指導原則_第1頁
兒科常見病種入出院參考標準和轉診指導原則_第2頁
兒科常見病種入出院參考標準和轉診指導原則_第3頁
兒科常見病種入出院參考標準和轉診指導原則_第4頁
兒科常見病種入出院參考標準和轉診指導原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兒科常見病種入出院參考標準和轉診指導原則一、兒內科疾病(一)母嬰ABO血型不合溶血病【ICD-10】P55.1【診斷標準】黃疸出現早,進展快,或黃疸程度重,達到病理性黃疸診斷標準;母嬰ABO血型不合;實驗室檢查有血紅蛋白下降、網織和/或有核紅細胞升高、高間接膽紅素血癥等溶血依據;母子交叉免疫試驗符合以下任意一條:(1)直接Coombs(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抗體釋放試驗陽性;(2)子血清抗體篩查陽性,并結合臨床;(3)母孕期抗A^BIgG效價明顯升高,滴度>1:64,并結合臨床。【入院標準】黃疸出現早,進展快,或黃疸程度重,達到病理性黃疸診斷標準;存在貧血;存在母嬰ABO血型不合條件。【轉診原則】黃疸未完全消退,需要臨床干預,但不需換血治療;貧血,但血紅蛋白大于80g/L。生命體征穩定,但需要臨床監測。【出院標準】血清膽紅素穩定下降,結束光療24-48小時后,膽紅素仍低于需要臨床干預的黃疸標準;血紅蛋白穩定,大于80g/L,不需要輸血;患兒一般情況好,生命體征平穩。(二)胃食管反流病【ICD-10】K21【診斷標準】無明顯系統性疾病的頻繁嘔吐、反復發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治療無效的哮喘、胸部及上腹痛、喂養困難、不明原因的營養不良、發育停滯等表現,應考慮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食管24小時pH監測味W或阻抗監測陽性;食管壓力測定下食管括約肌壓力降低;胃鏡或食管鏡檢查發現食管黏膜破損;上消化道鋇餐造影顯示反流。【入院標準】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兒生活、學習質量;出現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出現反復呼吸道感染、哮喘、吸入性肺炎;并發重度營養不良和/或嚴重生長遲緩。【出院標準】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出血等并發癥得到控制且不需要外科干預。(三)消化性潰瘍【ICD-10】K25-K27【診斷標準】病史:反復腹痛、惡心、嘔吐,尤其是出現消化道出血,或原因不明的進行性貧血的患兒,應考慮到消化性潰瘍可能;體征:劍突下或臍周壓痛,并發穿孔可伴腹膜炎體征;實驗室檢查:上消化道鋇餐造影發現潰瘍征象;胃鏡檢查發現潰瘍灶,幽門螺桿菌檢測可陽性。【入院標準】

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兒生活、學習質量;考慮存在出血、穿孔或幽門梗阻等并發癥。【出院標準】腹痛,嘔吐等臨床癥狀緩解;無活動性出血,血紅蛋白穩定;相關并發癥得到糾正。)輪狀病毒性腸炎【ICD-10】A08.0【診斷標準】病史:腹瀉,大便為黃稀便、水樣或蛋花湯樣,伴或不伴發熱、嘔吐;體征:有或無脫水征,腸鳴音活躍;實驗室檢查:大便常規鏡檢正常,或見少許白細胞,無吞噬細胞;血常規白細胞正常或輕度升高;大便輪狀病毒檢測陽性可確診。【入院標準】診斷明確,出現重度脫水、嚴重電解質紊亂、代謝性酸中毒或并發嚴重器官【出院標準】體溫正常,精神食欲好轉,腹瀉好轉;無嘔吐;毒或并發嚴重器官【出院標準】體溫正常,精神食欲好轉,腹瀉好轉;無嘔吐;脫水糾正;血電解質檢測正常;并發癥好轉。(五)支氣管肺炎【ICD-10】J18.0【診斷標準】典型臨床表現:發熱、咳嗽、咳痰及氣促,肺部聞及固定中細濕啰音;胸部X線:沿支氣管分布的小斑片糊棋質浸潤陰影,以兩肺底部、中內帶及心膈角較多,由于細支氣管的阻塞,可發生局部肺不張或肺氣腫;重癥肺炎的診斷標準:一般情況差;有拒食或脫水征;有有意(5)識浸潤范圍累及多肺葉或之2/3肺葉;吸有障胸腔積液;難(吸呻吟頻(8)有肺外并發癥。符合以上任何一項即可診斷。【入院標準】1、符合重癥肺炎的診斷標準;2、持續高熱3-5天,或肺炎經過經驗性治療效果不滿3、并存有先天性心臟病、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先天性呼吸道畸形、重度營養不良、重度貧血、神-經肌肉病變等基礎疾病者;3月齡以下。胸片等影像學資料證實雙側或多肺葉受累或肺葉實變并肺不張、胸腔積液或短期內病變進展者。【轉診原則】病情緩解,療程不足,仍需繼續靜脈治療者。【出院標準】體溫正常,呼吸平穩,癥狀、體征較入院時明顯減輕,肺部影像較入院時有所吸收。(六)急性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ICD-10】N00.9【診斷標準】急性起病,主要表現為血尿、少尿、水腫、高血壓,或可僅表現為血尿或水腫或高血壓之一,伴有蛋白尿;血清補本C3下降,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升高;前期有呼吸道或皮膚鏈球菌感染史。【入院標準】符合診斷標準的病例,或伴有高血壓腦病、循環充血、腎功能不全之一者,或經過治療病情無好轉者。【轉診原則】血壓控制穩定;水腫、肉眼血尿、蛋白尿減輕;腎功能好轉。【出院標準】血壓控制穩定;水腫及肉眼血尿消失,鏡下血尿及尿蛋白減輕;腎功能好轉。(七)過敏性紫癜【ICD-10】D69.0【診斷標準】病史:病初1-3周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須有皮疹,可有消化道癥狀(腹痛、嘔吐、血便等,)關節癥狀,腎臟受累癥狀(血尿、蛋白尿、水腫,)少數可有神經系統或其他系統癥狀;體征:紫癜為高出皮面的可觸性皮疹,壓之不褪色,對稱性分布,四肢為主,伸側面為著。可出現血管神經性水腫;腹部可有壓痛;腎臟受累可有水腫;關節周圍腫脹、疼痛及活動受限;實驗室檢查:血常規白細胞正常或輕度升高;血小板正常或增高;血沉可增快,免疫球蛋白IgA可增高,抗核抗體及類風濕因子多陰性。腎臟受累時尿蛋白定量>0.15g/24小時,或尿離心鏡檢紅細胞>5個/高倍視野;過敏原測定有時可協診誘因。依據臟器受累程度不同,臨床可表現為:(1)皮膚型;(2)關節型;(3)腹型;(4)腎型;(5)重癥紫癜(腎功能不全、消化道大出血和/或腸穿孔、腦血管炎甚至腦出血需要緊急搶救者)。【入院標準】紫癜發展迅速,皮疹癥狀重;合并關節癥狀;消化道受累:腹痛、急腹癥、消化道出血;腎臟受累;合并多臟器受累。【轉診原則】皮膚型紫癜:皮疹好轉,無內臟受累表現;關節型或腹型:上述癥狀好轉,病情穩定;腎型:腎功能恢復,無顯著水腫,血尿、蛋白尿好轉穩定。【出院標準】皮疹減少或消退;關節癥狀、腹部癥狀明顯緩解,腎損害明顯好轉,達到病情穩定狀態;受累臟器功能恢復,繼續維持治療狀態。(八)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初治期)【ICD-10】C91.0,M9835/3【診斷標準】臨床表現:可有貧血、發熱、出血,淋巴結及肝脾腫大、胸骨壓痛等;血細胞計數及分類:大多有白細胞增高,但也可正常或減少,大多可見幼稚細胞。血紅蛋白及血小板大多減少,少數正常;骨髓形態學檢查:骨髓增生明顯活躍,少數可表現增生低下,分類以及原始及幼稚淋巴細胞為主,大于等于25%。免疫組織化學檢查:過氧化酶染色和蘇丹黑染色陰性,糖原染色陽性;非特異性酯酶陰性加氟化鈉不抑制;免疫分型:T或B淋巴細胞表型;細胞遺傳學:核型分析,必要時FISH。白血病相關基因:BCR/ABL鬲蛤基因、MLL基因重排、E2A/PBX1融合基因和TEL/AML1融合基因等。【入院標準】滿足下列標準之一即可:臨床表現、血常規檢查和/或骨髓形態學檢查擬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已診斷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需行化療/和或放療、生物治療、靶向治療、造血干細胞移植等。化療骨髓抑制期發生嚴重感染、出血等并發癥。【出院標準】般情況良好,無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癥和/或合并癥。(九)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初治期)【ICD-10】C92.4,M9866/3【診斷標準】臨床表現:可有貧血、發熱、出血,淋巴結及肝脾腫大、胸骨壓痛等,多有明顯出血傾向,尤其是穿刺部位出血明顯;血細胞計數及分類:血紅蛋白及血小板減少,白細胞增高或正常,也可減少,多有中晚幼粒細胞增多;骨髓形態學檢查:骨髓增生明顯活躍,以異常早幼粒細胞明顯增多為主;免疫分型:髓細胞表型,即表達CD13、CD33、CD117等;細胞遺傳學核型分析1(15;17)印加21)及其變異型;白血病相關基因:「乂1/口人口。及其變異型。【入院標準】滿足下列標準之一即可:臨床表現、血常規檢查和/或骨髓形態學檢查擬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已診斷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需行化療和/或放療、生物治療、靶向治療、造血干細胞移植等。化療骨髓抑制期發生嚴重感染、出血等并發癥。【出院標準】一般情況良好,無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癥和/或合并癥。(十)血友病【ICD-10】D66血友病是一種X^體連鎖的先天性遺傳出血性疾病,可分為血友病人和B兩種。人為凝血因子VIII(FVIII)缺乏,B為缺乏凝血因子IX(FIX)缺乏,均由相應凝血因子基因突引起。所

有血友病患者中,血友病A約占8085,血友病B約占15%-20。【診斷標準】男

女2.實驗室檢^:有賴于FVUI:C、FIX:C以及vWF:Ag測定豁患者FVIU:。咸傀施泛,vWF:Ag信,FVIII:C/vFW:Ag明顯降(氐血友病B解FIX:C減低^乏血小板計數正常,警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及出血時間等正常。細維蛋白原定量正常。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延西,能被正常新鮮血漿及吸附血漿糾正,余正常;凝血因子血或者IX活性(FV回IX:C)減少,FVm/IX:C>5%-40%為輕罩,1-5%為中間型,<1%為重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正常。I【入院標準】極,有或及生命病出以此血表消化道主頓出血癥狀可發生,有或及生命病出以此血表消化道主頓出血癥狀可發生于患者嚴重的關輸組關節、肌肉多見,占于患者嚴重的關輸組關節、肌肉多見,占70-80%,不予正確治療可致殘而顱內、消化道及咽喉部位出血屬于危重癥出血3「危致死官的出血。【出院標準】.臨床癥狀緩解;.無生命危險;3.不需要繼續因子替代治療或者僅需要繼續預防性維持治療者。(十一)兒童獲得性再生障礙性貧血【ICD-10】D61.9【診斷標準】臨床主要表現為貧血、出血或感染,一般無肝、脾、淋巴結腫大;血常規提示血紅蛋白、中性粒細胞、血小板至少兩系減少;骨髓穿刺提示骨髓有核細胞增生減低,骨髓小粒造血細胞減少,非造血細胞比例增高;巨核細胞減少或缺如;骨髓活檢提示骨髓有核細胞增生減低,巨核細胞減少或缺如,造血組織減少,脂肪和(或)非造血細胞增多,無纖維組織增生,網狀纖維染色陰性,無異常細胞浸潤;除外先天性和其他獲得性、繼發性骨髓衰竭性疾病。【入院標準】臨床懷疑再生障礙性貧血,入院完善檢查以期明確診斷;再生障礙性貧血合并重癥感染、嚴重出血,需要靜脈抗感染治療,或控制嚴重出血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診斷明確,需要入院進一步強化治療,如強烈免疫抑制治療或造血干細胞移植。【出院標準】檢查完善,再生障礙性貧血診斷基本明確;重癥感染、嚴重出血控制;完成強烈免疫抑制治療或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十二)重癥肌無力【ICD-10】G70.0【診斷標準】.臨床表現:主要為受累的眼外肌、球肌及骨骼肌波動性無力,即眼瞼下垂,伴/不伴眼球活動障礙,吞咽困難及四肢無力,癥狀呈晨輕暮重,活動后加重,休息后改善;.輔助檢查:新斯的明試驗陽性;肌電圖低頃重復電刺激體)陽峰。【臨床分型】Osserman分型:I眼肌型,IIA輕度全身型,IIB中度全身型,III急性重癥型,IV遲發重癥型,V肌萎縮型。【入院標準】全身型;眼肌型病程大于半月或癥狀進行性加重;合并各種肌無力危象。【轉診原則】癥狀好轉,生命體征平穩,可正常進食及吞咽,可轉至下級醫療機構進一步治療及康復。【出院標準】癥狀好轉,生命體征平穩,可正常進食及吞咽,病情穩定。(十三)熱性驚厥【ICD-10】R56.0【診斷標準】初次發作在3個月至5歲之間;體溫升高,多在38℃以上時突然出現驚厥;排除顱內感染和其他導致驚厥的器質性疾病或代謝性異常;既往沒有無熱驚厥史;臨床分型:簡單型熱性驚厥:驚厥持續時間在15分鐘以內,驚厥發作類型為全面性,24小時驚厥發生的次數1次,驚厥時體溫>38℃;復雜型熱性驚厥:驚厥持續時間在15分鐘以上,驚厥發作類型為部分性,24/」的驚厥發生的次數之2次,驚厥時體溫<38℃。【入院標準】驚厥持反復發作;驚厥緩解后仍存在意識障礙或精神狀況欠佳者;不能除外中樞感染的發熱驚厥。【出院標準】驚厥控制,病情好轉并穩定,排除引起驚厥的其他病因。(十四)吉蘭-巴雷綜合征【ICD-10】G61.0【診斷標準】病程:急性或亞急性起病,病前1-4周可有或無感染史;臨床表現:四肢對稱性遲緩性癱瘓,伴或不伴顱神經受損和(或)呼吸肌麻痹及感覺障礙,可伴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但括約肌功能多數正常;腦脊液檢查:2/3患者起病2周表現為蛋白-細胞分;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或波幅減低。【入院標準】急性期、癥狀進行性加重。【轉診原則】癥狀好轉,病情穩定,生命體征平穩。

【出院標準】病情穩定,神經功能缺損表現好轉,呼吸功能正常,可正常進食及吞咽;并發癥得到有效控制。(十五)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ICD-10】B27【診斷標準】1.臨床癥狀:(1)發熱;(2)咽炎、扁桃體炎;(3)頸部淋巴結異常腫大;(4)肝臟(5)脾腫2臟.血象檢查:大腫(1)血常規白細胞升高,分類以淋巴為主,或淋巴單加(大核比例大于50%;4(2)異開邠巴細胞達10%以上或總數高于1.0x109/L。可去上述病毒抗態提項呈現癥感染:如VCA-IgG去上述病毒抗態提項呈現癥感染:如VCA-IgG、IgMEA-IGAme陽性;EB^DNA檢查陽性。【入院標準】具有典型臨床癥狀;持續發熱,伴有臟器功能損害;治療過程中發生嚴重并發癥者,包括脾破裂、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神經系統并發癥、嗜血細胞增多綜合征、肝衰竭等;混合感染。【轉診原則】臨床癥狀控制、體征好轉,需要繼續住院治療完成療程。【出院標準】體溫正常持續2天以上,臨床癥狀好轉,臟器功能恢復,可口服藥物繼續治療者。(十六)病毒性腦炎【ICD-10】A86【診斷標準】急性或亞急性起病,病前1-3周旬無病毒感染史;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驚厥發作、精神行為改變、意識障礙和/或神經系統定位體征等腦實質受損征象;腦電圖(EEG)顯示局灶性或廣泛異常;頭顱CT/MRI檢查可顯示腦水腫、局灶性或彌漫性病變;腰穿檢查腦脊液壓力正常或升高,腦脊液常規檢查:白細胞數可正常或輕度升高,分類多以單核為主,腦脊液生化糖多正常,蛋白可正常或輕度升高,氯化物多正常;病毒急性期抗體檢測陽性或PCR檢測陽性,且無細菌、結核菌和真菌感染證據。【入院標準】發熱,伴有頭痛、驚厥發作、精神行為改變、意識障礙和/或神經系統定位體征等腦實質受損征象,以及腦脊液常異,可住院診治。【轉診原則】臨床癥狀控制、體征好轉,病情穩定,可回地方醫院完善療程,若遺留神經系統后遺癥可行康復治療。【出院標準】病情平穩,體溫正常,無抽搐及顱高壓表現,神經功能缺損表現有所好轉或基本恢復。并發癥得到有效控制。二、兒外科疾病(一)腸套疊【ICD-10】K56.1【診斷標準】陣發性哭鬧不安、嘔吐、果醬樣血便;查體提示右下腹空虛,多于上腹可捫及臘腸樣腫物;B超提示為同心圓征;X線空氣灌腸見杯口征。【入院標準】空氣灌腸失敗;患兒病程超過48小時,一般情況差,血便時間長、量大,有腹膜炎體征或休克表現,不適合灌腸復位患者;繼發性腸套疊。無法復位的小腸套疊。【出院標準】1.一般情況良好,進食好,無腹脹,排大便正常;2.傷口愈合良好,無出血、感染等;3.無其他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癥。(二)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ICD-10】Q40.0【診斷標準】臨床表現:生后2-4周出現噴射性嘔吐,不含膽汁;失水、營養不良;體征:右上腹肋緣下腹直肌外緣處橄欖形腫塊;B超檢查:幽門環肌厚度>3.5mm-4mm,幽門管長度>15mm;X其中3、4可任選一項。線【入院標準】檢1.臨床診斷為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患兒;查:2.除外其他原因所致不含膽汁的嘔吐。吞【轉診原則】稀手術后嘔吐好轉,需繼續治療合并癥。鋇造【出院標準】影1.一般情況良好,進食可,沒有或偶有嘔吐;特2.傷口愈合良好;征表3.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癥。現(三)先天性腸旋轉不良(【ICD-10】Q43.31【診斷標準】)胃1.臨床表現:多發于新生兒期,以膽汁性嘔吐最為突出,并發擴腸扭轉時可以出現完全性便秘,進而出現血便、腹脹等。嬰幼兒張病程較長,呈間歇發作的中上腹疼痛,并發腸扭轉時產生急性腹痛和劇烈嘔吐;;

體格檢查:早期腹部無特殊體征,并發腸扭轉時可出現腹部膨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腹膜刺激征和休克;腹部平片:胃及十二指腸擴大,小腸內僅有少量氣體甚至完全無氣,典型表現為“雙泡征”;上消化道造影:十二指腸C狀彎曲消失,呈部分梗阻,十二指腸空腸交界部位于脊柱右側,并發腸扭轉時十二指腸和空腸上端呈螺旋狀走向;鋇劑灌腸造影:盲腸位于上腹部或左側腹部;腹部【入院標準】超1.臨床診斷為先天性腸旋轉不良患兒;聲2.除外其他原因所致功能性嘔吐;或或3.其他原因所致十二指腸梗阻進入其他疾病的診斷及治療。CC【轉診原則】T(手術解除梗阻,需繼續治療合并癥。必【出院標準】胃納好,排便正常;傷口愈合好;轉病例,3.轉病例,3.沒有需要處理的并發癥。)急性化膿性闌尾炎【ICD-10】K35【診斷標準】急性發作的轉移性右下腹痛,常伴有發熱或嘔吐;嬰幼兒持續哭鬧,伴有發熱或嘔吐,食欲不佳,腹部拒按,不喜動;查體提示右下腹壓痛,伴或不伴反跳痛及肌緊張;血常規檢查提示白細胞明顯升高,以中性粒細胞升高為主,常有CRP明顯升高;腹部B超可顯示右下腹腫大闌尾,或顯示右下腹炎性包塊,提示闌尾膿腫。【入院標準】高度懷疑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臨床診斷為急性闌尾炎、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或伴闌尾穿孔、慢性闌尾炎急性發作。闌尾膿腫門急診治療感染控制不佳,或繼發腸梗阻等并發癥。【轉診原則】一般無需轉診。【出院標準】病情穩定,體溫正常,傷口愈合良好,無出血、感染,血常規、CRP正常或基本正常。無其他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癥。(五)梅克爾憩室【ICD-10】Q43.0【診斷標準】臨床表現:嘔吐、腹痛、便秘或無痛性血便;體格檢查:大量出血者可呈貧血貌;可有腹脹、壓痛;輔助檢查:(1)核素顯像檢查:可見中腹部或偏下存在異常濃聚灶;腹部B超檢查提示梅克爾憩室。【入院標準】疑診梅克爾憩室。【出院標準】一般情況良好,進食好,無腹痛、腹脹,排大便正常;傷口愈合良好,無出血、感染等;無其他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癥。(六)先天性巨結腸【ICD-10】Q43.1【診斷標準】

長期便秘或排便困難,內科治療無法緩解;腹脹,嘔吐或伴有發育遲滯;鋇腸有巨結腸典5.直腸粘膜活檢病理檢查符合。灌4.腸有巨結腸典5.直腸粘膜活檢病理檢查符合。【入院標準】擬診巨結腸。1.保守治療期間,需要灌腸、補液等住院治療;1.保守治療期間,需要灌腸、補液等住院治療;型2.術后病情穩定,需繼續住院治療并發癥。征【出院標準】象1.保守治療患者腹脹緩解,病情穩定;(痙2.根治術后,吻合口愈合良好,無出血、感染等;攣3.病情穩定,無需要手術干預的并發癥。段、(七)先天性肛門直腸畸形(中低位)移【ICD-10】Q42.0、Q42.2行【診斷標準】段和1.有會陰部異常瘺口或尿道口排大便病史;擴“2.查體正常肛門位貉無肛門;張3.影像學倒立側位攝片提示直腸盲端位于恥骨中點與骶尾關節連線(PC線)的遠端。【入院標準】確診先天性肛門直腸畸形(中低位)。【出院標準】術后傷口愈合良好,肛門或結腸造瘺口排便通暢,無其他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癥。(八)先天性膽總管囊腫【ICD-10】Q44.4【診斷標準】.三個主要臨床特征:腹痛、黃疸和腹部腫塊。可僅有其中一或兩項;.查體:皮膚和/或鞏膜黃染,右上腹部有時可及囊性包塊,合并感染時腹部包塊可伴有壓痛、反跳痛或肌緊張;.實驗室檢查:可有靜脈血白細胞、C-反應蛋白、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堿性磷酸酶、轉氨酶、膽紅素升高;.景像檢查:超貢腹部CT及MRCP顯示肝夕卜或肝內、夕卜膽管擴張。部分患兒無明顯臨床表現,僅超聲等檢查發現相關異常。【入院標準】.明確診斷膽總管囊腫;.擬診或診斷膽總管囊腫合并感染或穿孔、胰腺炎。【轉診原則】經保守治療或囊腫穿孔膽道外引流術后,病情穩定,需要繼續住院治療相關并發癥。【出院標準】一般情況好,無發熱,消化道功能恢復好;切口愈合良好;無并發癥。(九)腎盂輸尿管連接不全梗阻性腎積水【ICD-10】Q62.1、N13.0【診斷標準】臨床表現:間歇性腹痛,腹部腫塊;產前超聲診斷腎積水產后隨診沒有減輕。超核素腎掃描檢查:利尿腎圖可顯示有無器質性梗阻;聲檢4.靜脈腎盂造影檢查:腎盂腎盞擴張,造影劑突然終止于查腎盂輸尿管連接部,輸尿管不顯影;腎5.CT和MRI檢查顯示腎集合系統擴張。臟【入院標準】集合系統有明顯腎盂輸尿管連接部梗阻證據。【轉診原則】手術后病情穩定,需繼續住院治療合并癥或者進一步康復治療。【出院標準】一般情況良好,傷口無感染;吻合口通暢;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癥。(十)尿道下裂【ICD-10】Q54(除外Q54.4)【診斷標準】陰莖的外觀異常,通常有以下情況:異位尿道口;陰莖下彎;包皮異常分布。【入院標準】確診為尿道下裂,除外性別畸形。【出院標準】一般情況良好,傷口愈合好,排尿通暢或導尿管引通流暢。(十一)隱睪(可觸及型)【ICD-10】Q53.1-Q53.9【診斷標準】.患側陰囊空虛,大部分睪丸在腹B劣勾區可以觸及,睪丸可推入陰囊但松手后立即退回腹股溝區或腹腔內;有20%患兒睪丸體檢未能觸及。.超聲檢查提示睪丸位貉異常。【入院標準】睪丸位貉異常。【出院標準】傷口愈合良好;陰囊內可觸及睪丸;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