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 16882-1997 動物鼠疫監測標準》作為一項規范性文件,為動物鼠疫的監測提供了詳細的操作指南和技術要求。然而,您提到的對比標準未明確給出,因此直接比較變更內容無法完成。但可以一般性地介紹《GB 16882-1997》的核心內容及其對動物鼠疫監測的意義,間接反映其相比于前一版或其他同類標準可能包含的更新或改進方向。

該標準主要內容可能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 監測范圍與對象:明確了需要進行鼠疫監測的動物種類,可能包括了對重點監測區域和高風險動物種群的具體界定,相比之前的標準可能擴大或細化了監測覆蓋范圍。

  2. 監測方法和技術:詳細規定了采樣技術、實驗室檢測方法以及病原體鑒定的標準流程,這些技術指導可能是基于最新的科研成果更新,以提高監測的準確性和效率。

  3. 防控措施與應急響應:標準中可能包含了發現陽性樣本后的處理流程、疫情報告制度以及預防和控制動物鼠疫擴散的具體措施,這些內容的修訂旨在快速有效應對疫情,減少經濟損失和社會恐慌。

  4. 質量控制:強調了監測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要求,確保監測數據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可能包括了實驗室間比對、質控樣品的使用等新要求。

  5. 信息管理與交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該標準可能加入了關于監測數據的電子化記錄、數據庫建設和信息共享的規定,以促進監測結果的高效利用和跨地區合作。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行有效
  • 1997-06-16 頒布
  • 1998-01-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 16882-1997動物鼠疫監測標準_第1頁
GB 16882-1997動物鼠疫監測標準_第2頁
GB 16882-1997動物鼠疫監測標準_第3頁
GB 16882-1997動物鼠疫監測標準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8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 16882-1997動物鼠疫監測標準-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CS_.11.020C5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6882-1997動物鼠疫監測標準Surveillancestandardforplagueepizootic1997-06-16發布1998-01-01實施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市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GB16882-1997次前言1范圍2引用標準4動物鼠疫監測標準附錄A(標準的附錄)主要宿主動物密度調查方法附錄B(標準的附錄)鼠體蚤指數調查方法……附錄C(標準的附錄)間接血凝試驗方法……附錄D(標準的附錄)鼠疫間接血凝試驗質控標準……·

GB16882-1997前鼠疫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至1995年底,已判定的自然疫源地分布于我國17省(區)234個縣(市、旗)。為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通過對鼠疫動物病的監測,學握疫情動態,考核控制效果,為疫情預測預報及制定防治對策提供科學依據,特制定本標準。本標準在研制過程中,充分運用了我國在鼠疫監測方面的理論研究成果和現場實踐經驗,使其在有關章節中得到表達。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提出。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全國鼠疫布氏菌病防治基地:參加起草單位:內蒙古自治區流行病防治研究所、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本標準起草人:李書寶、劉紀有、李鐵華、李超、馬永康本標準由衛生部委托技術歸口單位中國預防科學院負責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CB16882--1997動物鼠疫監測標準Surveillancestandardforplagueepizootic范圍本標準規定了我國各類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媒介、病原體及血清學各項監測標準,監測的質量控制及其技術方法。本標準適用于喜馬拉雅旱、灰旱賴、長尾旱藏、蒙古早,達烏爾黃鼠、阿拉善黃鼠、長尾黃鼠,長爪沙鼠,布氏田鼠,大絨鼠及家鼠(黃胸鼠)鼠疫疫源地的監測。監測以縣(市、旗)為單位。2引用標準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B15978—1995人間鼠疫疫區處理標準及原則GB15991-1995鼠疫診斷標準3定義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3.1鼠疫自然疫源地:在動物鼠疫流行過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主,主要通過媒介蚤在宿主和其他動物間傳播,不依賴于人類,長期在自然界循環延續,并能釀成人間鼠疫流行,這種現象稱之鼠疫自然疫源性。有自然疫源性的地方稱為鼠疫自然疫源地3.2動物鼠疫監測:在鼠疫疫源地內定期定量地監測動物鼠疫流行動態,觀察宿主動物及媒介昆蟲生態,研究動物鼠疫感染、傳播、保存規律及地理分布特征。3.3主要宿主:能保證鼠疫菌在特定的生態系中長期延續的物種3.4疫區:鼠疫在人群或動物間發生或流行的地區。3.5疫點:發生人或動物鼠疫的局部地區。3.6疫鼠:自然感染并從其體內分離出鼠疫菌的嚙齒動物稱為疫鼠。3.7聚集性:動物鼠疫在時間、空間或同時在時間與空間上成出現。3.8最適生境:最適合宿主動物棲息生存的自然環境。3.9流動監測點:監測范圍不小于2500ha,主要開展自死鼠檢菌及血清流行病學監測,并重點學握主要宿主及媒介昆蟲數量,監測時間一般為20天。3.10固定監測點:監測范圍為10000ha,對地理生境的變化、宿主動物、媒介昆蟲的數量及鼠疫菌進行長期的系統的觀察,掌握動態,研究鼠疫動物病流行及保存規律。每點監測時間為3~5年。動物鼠疫監測標準4T黃鼠(含達烏爾、阿拉善、長尾黃鼠,下同)疫源地監測時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