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上教版四年級第一學期P74~75
教學目標:
1、經驗主動探究、操作畫圓等活動,理解圓的本質特征。
2、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相識圓心、半徑并知道其作用。
3、培育學生的視察、操作、抽象、概括等實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理解圓的本質特征。
教具打算:
圓規、課件、三角尺
學具打算:
圓規、直尺、A4紙、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豐富表象,初步感知圓的形成過程。
1、尋寶嬉戲:
師:小胖得到一張紙條,珍寶藏在距離小胖3米遠的地方。請你在這張紙上點上一個點,這個點就是小胖,這個珍寶在哪兒呢?在紙上表示出你的想法,紙上1cm表示1m,請你表示出距離小胖3m遠的珍寶可能所在的位置。
揭題:帶著這個問題走進我們今日的學習,齊讀課題。(板書:圓的相識)
2、對比相識:
師:圖形不同他們的特點也不一樣,所以確定他們大小所須要的數據也不一樣,我們今日學習什么?圓的大小原委是誰確定的呢?
二、嘗試畫圓,揭示圓的本質特征。
1、相識圓心,半徑
師:請你在空白紙上,畫出3個圓,可以同樣大,也可以畫3個大小不一,邊畫邊體會,圓的大小有誰確定?
師:要畫出大小一樣的圓,有什么竅門,怎么樣保證畫出的圓的大小完全相同?
(能不能說得更詳細一點)
師:只要保證圓規兩腳的距離不變,畫出的圓大小就一樣的,同意嗎?
師:要想畫出大小不同的圓,有什么竅門?
師:圓規開口的兩個腳或者兩個針尖的距離不一樣。
師:這樣看來,圓的大小是誰確定的呢?
師:圓規開口的大小確定圓的大小。
師:我們就以這個圓為例,針尖在這里,圓規兩腳的距離,指的是從哪兒到哪兒的距離?(書空)
師:你能用一條線段把他表示出來嗎?(呈現作品
師:像這樣,一端在圓的中心,一端在圓上的線段,數學中把他叫做什么?
師:中間這個點叫圓心,用字母0表示,連接圓心0與圓上某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用字母r。
師:找到圓心O,標上半徑r。
總結:現在看來,圓的大小是由半徑確定的,半徑越長,圓越大,半徑越短,圓越小。
2、探究圓的有多數條,半徑都相等
師:小組探討,看看那個小組相識最深刻,方法最多元。
師:先解決第一問題,半徑真有多數條嗎?
師:圓的半徑有多數條都相等,都相等嗎?拿出理由啦,沒有理由的都只能成為猜想。
師總結:得出結論了圓的半徑有多數條,同一個圓里面半徑都相等。
3、深化對比
真因為這樣,200多年前,我們宏大的思想家墨子,說了“圓,一中同長也”
,一中指,同長呢?正因為一中同長,雖然有多數條半徑,但只要幾條就能知道圓的大小?
師:莫非以前的這些圖形不是一中同長嗎?
4、相識直徑
師:在圓里面,除了半徑能確定圓的大小,還有一條線段也能確定圓的大小,找一個圓畫出心目中的直徑。
展示作品:直徑
師:是不是圓里面的隨意畫一條就是直徑?怎樣的線段是直徑?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
師:穿過圓心,兩個端點在圓上。
半徑有多數條,長度相等,猜猜直徑有什么特點?
師:直徑有多數條我們就不在探討了,和我們剛才的半徑多數條的想法差不多,那為什么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呢?除了測量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來說明?
師:同一個圓里面,直徑是半徑的2倍。
想圓猜物。
師:那我就來點線索,當我線索出來的時候,第一獨立思索,其次,同桌前后快速碰撞,猜一猜我帶的是什么?
半徑:15cm
師:細致視察這個鐘面,你在這個鐘面上,你找到圓了嗎?他指完了,還有別的圓的,你可以接著補充?
師:哪根針轉出的圓大?
說明圓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圓的大小和半徑有關,既然圓的大小和半徑有關。誰確定了圓的位置?
師:他在沒有圓的地方,他發覺了3個動態的圓,這就是數學的洞察力。
直徑:135cm
師:數據太大了,我再給點提示。
師:全球最大的摩天輪,知道在哪兒嗎?倫敦眼,楊老師為了上好這節課,特地跑了一趟倫敦,拍了張照片我就回來了。話說那天去啊,楊老師和楊老師的摯友一起去的,他知道楊老師是數學老師,就給楊老師出了一道題,他說我們倆這次做摩天輪分開來坐,而且坐得越遠越好,他蹭蹭蹭的爬上去了,你猜我在哪兒?
師:誰能用數學的語言描述一下,我原委坐在那兒?
原來我在直徑的那里,他在直徑的那里。
師:當我們把這些線段連起來,圓里面發覺了很多的線段,細致發覺,哪條線段最長?(直徑最長:原來小小的嬉戲里面,蘊含著樸實的道理,直徑是一個圓里面最長的線段)
總結回顧
師:最終,千金難買回頭看,距離小胖3米的珍寶為什么是圓呢?又真的是圓嗎?
師:你能說說球和圓有什么區分?
學習到這兒,我們的數學課將要結束了,楊老師希望在座全部的同學都能擁有一雙數學的眼睛,你會在生活中發覺更多的圓,了解更多圓的奇妙。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四則混合運算沒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
義務教化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1~3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閉莆彰揮欣ê諾牧講交旌顯慫愕腦慫闥承潁能正確進行兩步計算的四則混合運算。2比醚生經驗探究四則混合運算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兩步混合運算(兩級)與同級兩步運算之間的聯系與區分。
3痹詡撲闃信嘌學生的計算實力和運用所學學問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力。
4繃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四則混合運算的價值。
【教學難點】
含有兩級的兩步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依次。
【教學教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播放課件)同學們,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請看:都有哪些商品,它們的單價各是多少呢?學生視察,并說出貨架上的商品名稱和價格。
1苯淌Γ盒∶鰲⑿『旌托∏浚他們各買一個文具盒,一共須要多少錢呢?(文具盒每個7元)學生列式計算后,指名匯報,老師板書:7+7+7=21(元)或7×3=21(元)
2崩罾鮮σ怖吹繳痰輳要為學校買4個籃球和1個足球,須要多少錢呢?還能用一步計算出來嗎?今日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步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究,解決問題
1毖生獨立列式解答。
2幣導學生匯報
老師板書: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老師:誰來說—說,他們是先算的什么呢?
學生1:他們都是先算的買4個籃球要多少錢。
學生2:他們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老師:兩位同學都說得很好。像這樣,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計算時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嘗試練習
老師:你知道下面兩題分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嗎?90×11-900585÷9+15指名學生說,同桌相互說一說。
老師:能正確算出答案嗎?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4保接著播放課件)小青他們要為班上買13個同樣的文具盒作為獎品,付給售貨員阿姨101元,應找回多少錢呢?
老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先算什么呢?
學生:先算出買13個同樣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錢。
老師:你知道怎么算買13個文具盒的錢嗎?
學生:7×13
老師:能列出一個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錢嗎?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然后匯報。老師板書:101-7×13=101-91=9(元)老師:誰能說說這個算式,在計算時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老師:這兩道題又該先算什么呢?說給同桌聽一聽。52+12×4110-117÷9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老師:請同學們細致視察,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運算?計算時是先算的什么?
學生:有加法、減法,也有乘法、除法。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減法。老師:誰能小結一下,像這樣的算式,它的運算依次是怎樣的?請同桌相互說說。指名學生說。
老師小結: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5苯淌Γ合胍幌耄說一說,這兩道題的運算依次是怎樣的?735-43+21823×32÷8指名學生說說,然后計算出得數。
老師:像這樣,算式里只有加法和減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運算依次應當是怎樣的呢?請同桌相互探討探討,并用自己的話說說。指名說說運算依次。小結假如在一個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三、鞏固運用
1鋇7頁,練習一,第1題。先說說運算依次,再計算,然后集體訂正。
2鋇7頁,練習一,第3題。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全班集體探討。
3鋇7頁,練習一,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先算的什么。
四、課堂總結
今日我們學習了什么學問?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質量的凹凸和有效的教案有著不行分割的聯系。下面要為大家共享的就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希望你會喜愛!
一、教學內容
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P52——P53例4、例5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相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詳細生活情境中理解和駕馭這兩組數量關系。
[2.相識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量的求法,會應用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初步培育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實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實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相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詳細生活情境中理解和駕馭這兩組數量關系。]
難點:初步培育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實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實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
四、教學打算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談話:同學們,這有一些物品的價格信息,請你來做售貨員,算一算要花多少錢?(出示教材P52例4)
(二)探究發覺
1、教學例4
(1)籃球每個80元,買3個要多少錢?
(2)魚每千克10元,買4千克要多少錢?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買商品的價錢問題,題中籃球每個80元、魚每千克10元,這樣的每一件商品的價錢是單價(板書:單價),買3個、買4千克這樣買的件數是數量(板書:數量),求一共用的錢是總價(板書:總價)。]
師:找一找,數學書的單價是多少?你還知道哪些物品的單價。
師:說一說第(1)題中籃球的單價、數量、總價各是多少,怎樣求總價?(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覺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假如知道總價、數量怎樣求單價呢?生匯報
假如知道總價和單價又該怎樣求數量呢?生匯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量關系時,只要記住“單價×數量=總價”就可以依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總價÷數量=單價”“總價÷單價=數量”]
2、教學例5
出示例題,獨立解答
(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70千米,4小時行多少千米?
(2)一人騎自行車每分鐘行225米,10分鐘行多少米?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行程問題,題中每小時行70千米、每分鐘行225米,這樣的在一個單位時間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書:速度),所用的4小時、10分鐘是行走的時間(板書:時間),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這樣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書:路程)。]
師:說一說第(1)題中汽車的速度、時間、路程各是多少,怎樣求路程?(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覺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假如求速度,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假如求時間,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量關系時,只要記住“速度×時間=路程”就可以依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三)鞏固發散
教材P52-P53做一做,指名匯報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
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
總價÷數量=單價路程÷時間=速度
總價÷單價=數量路程÷速度=時間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初步相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并在詳細生活情境中理解和駕馭這兩組數量關系。相識了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量的求法,會敏捷應用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角的計算
教學目標:
1.能進行簡潔的角的加減法計算。
2.在獨立探究中駕馭角的加減計算方法。
3.在學習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積累對數學的愛好。
教學重點:能進行簡潔的角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難點:能進行簡潔的角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具打算:
課件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1、測量∠1的度數并說說你是怎樣量角的?
2、今日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角的計算。揭示課題:角的計算。
新課探究
探究一
已知∠1=45度,∠2=90度,求∠AOB=?
請你們試著做在課堂練習本上。
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指導書寫格式。
小結:∠AOB是由∠1和∠2組成的,所以要求∠AOB的度數只要用∠1的度數加上∠2的度數。
練習:書P73/1練習
已知∠1=650,∠2=150,求∠AOB=?
已知∠3=∠1+∠2,∠1=180,∠2=730,求∠3=?
探究二
已知∠AOB=63度,∠1=30度,求∠2=?
(1)請你們試著做在課堂練習本上。
(2)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小結:∠AOB是由∠1和∠2組成的,所以要求∠2的度數只要用∠AOB的度數減去∠1的度數。
已知∠AOB=1520
已知∠AOB=1520,∠1=700,求:∠2=?
已知
已知∠3=∠1+∠2,∠3=800,∠2=500,求∠1=?
課內練習
1、練習一填空
(1)若∠AOB+600=平角,則∠AOB=()度;若周角-∠1=600,則∠1=()度。
(2)從12時10分到12時20分,分針轉了()度。
2、練習二下面都是用兩塊三角板組成的角,算一算它們各是多少度?
3、練習三計算下列角的度數。
如下圖,已知∠1=650,求∠2的度數。
如上右圖,已知∠1=600,求∠2的度數。
本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進行簡潔的角的加減法計算。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
板書設計:角的計算
解:∠
解:∠AOB=∠1+∠2
=450+900
=1350
解:∠2=∠AOB-∠1
=630-300
=330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義務教化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79、80頁上的例2、例3,議一議及相應的課堂活動,練習十五第3~6題。
【教學目標】
1.以學生已有的學問閱歷為基礎,自主遷移出因數中間、末尾有零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
2.駕馭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感受數學學問間的內在聯系,培育學生遷移類推實力和解決簡潔實際問題的實力,激發學生學習愛好。
【教具學具打算】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計算下面各題。20×40=18×20=16×50=240×3=105×3=208×2=301×2=209×4=
學生可能有的用口算,有的用筆算,假如用筆算的可進行板演。
老師:我們已經學習了三位數乘兩位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的筆算,那么中間、末尾有零的又該怎樣計算呢?今日我們接著探討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2。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2情景圖)
(1)學生獨立思索,解答,抽一個學生板演。
(2)匯報思索過程及結果,在視頻展臺上展出學生計算的豎式,可能有以下兩種:240240×30000×307300730
7300
(3)探討:這道題和我們前面探討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有什么不同?以上兩種算法哪種更簡便?這道題為什么可以這樣來計算?
學生探討,老師賜予必要的指導,重點圍繞豎式的簡便寫法進行探討。假如學生探討有困難,則可用以下的教學設計。
老師:其次個豎式把240和30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24乘3,另一部分是兩個0,24×3和240×30的結果一樣嗎?
學生:不一樣。
老師:哪一個算式的乘積小?
學生:24×3
老師:算一算24×3的結果。
學生算出24×3=73。
老師引導學生說出73與7300相比,縮小了101倍,為了保持積的大小不變,我們把積擴大了101倍。
協作學生的回答,老師作如下板書:老師:誰能完整地說一說這個計算過程?
學生:略
老師:你認為末尾有0的乘法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引導學生歸納出: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乘完后,看因數末尾一共有多少個0,就在乘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4)剛好鞏固,算一算課堂活動的第2小題的前兩小題:230×40,380×87。
2.教學例3。多媒體課件出示例3題目。
(1)依據題意,學生列式:108×18。
(2)引導學生視察算式有什么特征?
學生:因數中間有0
(3)學生獨立思索
計算,抽一學生板演。
老師巡察,重點圍繞豎式的書寫,從而歸納出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方法、要點。
3.結合兩個例題,小結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
老師:在這兩個題目中,王師傅每分行240m和列車平均每時行108km都叫做什么?
學生:速度
老師:30分和8時都叫做什么?
學生:時間
老師:要求路程,你發覺了怎樣的數量關系?
師生共同歸納得出:速度×時間=路程。
[點評:這個教學片段主要展示學生以已有的學問閱歷為基礎,自主遷移出因數中間、末尾有零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并歸納出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這個過程主要由“發覺、探究、小結”三個環節構成。這三個環節層層相扣,體現了學生探究新算法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理念。]
4.課堂活動。
(1)怎樣用豎式計算34×386?
學生按書中的程序計算完成后,通過兩個豎式的對比,探討得出:三位數和兩位數相乘的時候,為了計算簡便,我們更習慣于把位數多的因數寫在上面。
(2)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的后面兩個小題:65×408,207×20。
三、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五第3題,老師巡察指導。
四、課堂小結(略)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五第4~6題。
(本案例由袁登維供應,由彭承志點評)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
一、指導思想:
以《數課程標準》為指導,培育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
二、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的學習看法、班級的學習風氣是比較好的。我始終對行為習慣的培育很重視,因而這批同學的學習看法端正,作業書寫工整、美觀。但也有部分同學由于父母不在家,平常對自己要求不嚴,學習習慣較差,作業馬虎,字跡潦草,由于學習看法不端正,導致學習成果不志向,本學期應加以改進及重視。
三、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相識更大的數、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負數、線與角、圖形的變換、方向與位置統計等教學內容。
1、第一單元“相識更大的數”。本單元是在第一學段學生相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相識億以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駕馭大數讀寫的方法,相識近似數及其作用。
2、第三單元“乘法”。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位數乘兩位數,對一些較大的數進行估計,相識計算器以及運用計算器探究一些數學規律。
3、第五單元“除法”。本單元的學習是小學階段整數運算的最終一個章節內容。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位數除以整十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速度、時間與路程的數量關系,探究商的運算規律以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4、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本單元主要是使學生相識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負數,對此學生已經積累了比較多的生活閱歷。
5、其次單元“線與角”。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直線、線段、射線的相識,平行線與垂線的相識,平角、周角的相識,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
6、第四單元“圖形的變換”。在第一學段的學習中,學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的現象,能在方格紙上作簡潔圖形平移后的圖形。本單元是在上述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通過詳細實例的展示,使學生體會一個簡潔圖形經過旋轉、平移,可以設計出一個漂亮圖案。
7、第六單元“方向與位置”。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某一點的位置,依據方向(隨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在第一學段中,學生已經相識了8個方向和簡潔的路途等學問,這些學問的學習為本單元的學習打下了基礎。而本單元的學習則又是第一學段學習的發展,它對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相識四周的環境,都有較大的作用。
8、第八單元“統計”。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復式條形統計圖以及簡潔的折線統計圖。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
1.知道生活中有比萬大的數;相識新的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能正確理解和區分“計數單位”和“數位”兩個概念。
2.駕馭數位依次表,類推出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3.了解數位的意義,利用數位依次表體會“位值”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1.經驗較大計數單位的產生過程,感知位值制。
2.讓學生經驗在計數器上撥珠、數數的過程,加深對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的相識。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1.通過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豐富學生對大數的感受和對國情的了解。
2.在認數過程中,進一步培育學生的數感。
重點難點
重點:相識新的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和“億”;駕馭數位依次表;能結合實例詳細說出“位值”的意義。
難點:能正確理解和區分“計數單位”和“數位”這兩個概念。
課前打算
老師打算PPT課件
學生打算計數器
教學過程
板塊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活動1走進生活,走近大數
1.提問:同學們喜愛做嬉戲嗎?請看大屏幕,看圖猜一猜,這是我們祖國的哪些地方?(課件出示北京、西藏、四川、河南、新疆、黑龍江的情境圖,學生依據圖片綻開競猜活動)
2.師:我們的祖國不僅風景美麗,而且人口眾多,同學們請看!(課件出示)
20xx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
師:這些數你們相識嗎?能試著讀一讀嗎?看到這些數你們有什么感受?
(學生自由說一說,讀一讀)
活動2提出疑問,引入新課
1.師:同學們,結合我們已經學過的萬以內數的相識,說下你想學習哪些有關大數的學問?有哪些感愛好的問題?
(學生自由說一說)
預設
生1:我想學習怎樣讀這些大數。
生2:大數中每個數字的含義是什么?
生3:它們各是幾位數?
生4:計數單位分別是什么?
生5:這些大數分別是由幾個數字組成的?
2.導語:同學們想學習的有關大數的學問和感愛好的問題值得我們一起去探究,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億以內數的相識”,去找尋答案吧!(板書課題)
操作指導
在這個板塊中,要結合班級學生的詳細狀況進行引導,假如有的學生預習實力、學問遷移實力強,可以正確讀出大數,老師要賜予充分的確定。假如大部分學生對學習這些大數感到困難,那么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萬以內數的學問,幫助他們完成學問的遷移。
板塊二合作溝通,探究新知
活動1
相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
1.課件出示計數器。
出示探究提綱:
(1)一萬一萬地數,10個一萬是多少?十萬十萬地數,10個十萬是多少?一百零一零一萬一百零一零一萬地數,10個一百零一零一萬是多少?一千萬一千萬地數,10個一千萬是多少?請在計數器上邊撥珠邊數數。
(2)有比十萬大的計數單位嗎?分別是什么?
(3)想一想: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2.生在計數器上邊撥珠邊數數,然后在小組內溝通,最終全班展示匯報探究成果。
預設
生1: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零一零一萬,10個一百零一零一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
生2:比“十萬”大的計數單位有百萬、千萬、億……
生3: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活動2相識數位依次表,了解數級和數位的關系
1.課件出示教材3頁數位依次表,引導學生獨立嘗摸索究。
出示探究提綱:
(1)你看懂了什么?
(2)試著說下個級和萬級分別包含哪些數位?每級有幾個數位?
(3)說一說19612368這個數中每個數字分別在哪個數位上,各表示多少。
(4)什么是計數單位?什么是數位?
2.學生充分探究后小組溝通,集體匯報。
預設
生1:目前學到的數位依次表分三級:個級、萬級、億級。
生2:個級包括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級包括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每級都有四個數位。
生3:19612368中,前一個“1”在千萬位上,表示1個千萬。“9”在百萬位上,表示9個百萬。前一個“6”在十萬位上,表示6個十萬。后一個“1”在萬位上,表示1個萬。“2”在千位上,表示2個千。“3”在百位上,表示3個百。后一個“6”在十位上,表示6個十。“8”在個位上,表示8個一。
生4:個、十、百、千、萬、十萬……億這些都是計數單位。在用數字表示數的時候,這些計數單位要根據肯定的依次排列起來,它們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
3.小結:數位是計數單位根據肯定的`依次排列時所占的位置,從低位起先每四位為一級,分別是個級、萬級和億級。一個大數中同一個數字所在的數位不同,表示的意義就不同。
操作指導
在板塊二的教學中,運用多種模型幫助學生理解數位和計數單位,如計數器等模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賜予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的機會,把思維表象與思維表達聯系起來。
板塊三課堂練習,鞏固學問
1.完成教材4頁“做一做”1題。
先讓同學在小組內完成,再找同學匯報。
2.完成教材4頁“做一做”2題。
(1)生獨立填寫數位依次表并回答問題。
(2)老師巡察指導,并抽取幾名同學進行展示匯報,集體訂正。
3.隨意寫一個億以內的數,說一說這個數的組成。
獨立寫數后同桌同學相互說數的組成,再找兩桌同學匯報。
4.學問拓展。
師:打開教材看4頁“你知道嗎?”,請同學們自己閱讀,并在集體溝通時說一說自己的理解。
預設
生1:我知道了每秒畫1個點,一刻不停地畫,須要3年2個多月才能畫完1億個點。
生2:我知道了假如1億個小學生手拉手可以繞地球赤道3圈半。
生3:通過這些,我感受到一億的確是個大數。
操作指導
在這個板塊中,練習方式要敏捷多樣,要求學生既要動手操作,又要動口表達;既可以獨立完成,又可以與別人合作完成。每個學生在不同的練習方式中加深對學問的理解,同時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
板塊四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1.課堂總結。
師:說一說你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有哪些收獲。
學生多方面、多角度談學習收獲。
預設
生1:我知道了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十。
生2:我學會了填億以內的數位依次表。
生3:我懂得了每個數位上的數字表示的意義各不相同,例如:百位上的7表示7個百,千萬位上的7表示7個千萬。
生4:我知道了我們的祖國不但風景美麗,而且人口眾多。
2.布置作業。
完成教材8頁練習一1、2題。
板書設計
億以內數的相識
例1數位依次表
教學反思
1.結合詳細情境引導學生學習大數的概念,體會大數的意義,從而建立數感。大數常常出現在新聞、經濟、科技等方面,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可學生對大數卻缺乏體驗。因此,在教學時,充分運用主題圖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
2.借助動手操作理解數的意義。在萬以上數的相識教學中,相識新的計數單位及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揭示數位和數級的概念非常重要。通過撥珠數數幫助學生相識新的計數單位,了解這些計數單位所占的數位,體會“位值”的意義。
3.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要遵循學一程,展一程,點一程的規律,當學生獨立自學和小組溝通遇到問題時,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敬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剛好、精確地進行點撥,使學習的過程真正發生在學生身上。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
通過分類相識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種三角形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在分類中體會分類標準的嚴密。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在三角形的分類中感受各類三角形之間的關系。
教學打算:
多媒體課件,各種三角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歡歡和笑笑給同學們發來請貼,邀請大家到數學王國做客.但路上有兩道關卡,只有順當通過才能得到通行證.
第一關:精確地認出他們,并說出他們的特征.(課件出示銳角、直角和鈍角)
其次關:給他們取個形象又合適的名字.(出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學們順當過關,來到了數學王國.它們特別好客,派了許多代表來迎接我們。(課件出示各種三角形)
1、喲,它們長得很相像的,找找它們有哪些共同點?
2、有這么多共同點,老師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還是有區分的,你們發覺了嗎?
3、看著這些長得相像,但事實上大大小小、形態各異、零零亂亂的三角形,你想探討些什么?板書:三角形分類。
4、學生自由探討,給三角形分類.誰情愿上來展示一下你的探討成果?
5、學生展示分類結果:
從角分: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講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斜邊。從學具中找出直角三角形,說說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三角形的?
從邊分:等腰三角形和沒有相等的邊的三角形。講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
從你們的學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沒有三條邊都相等的?(等邊三角形)
找出等邊三角形并證明.
三、實踐應用
1、畫三角形。選擇你最喜愛的三角形畫下來,并向同學們介紹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個直角
出示一個鈍角
出示一個銳角(能不能正確猜出是什么三角形?為什么?
3、填一填
4、找一找:在孔雀圖中找出你喜愛的三角形說一說。
四、總結,拓展
在這節課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還想探討些什么?
1、對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駕馭教材了嗎?)
“三角形分類”是新課程教材中“空間與圖形”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此內容之前,已經學習了三角形的相識,能夠找出三角形,學習了角的學問,相識了常見的角,為學生探討三角形的特征,從角和邊這兩種角度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做了有力的學問支撐。三角形是最簡潔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學好這部分內容,為學習其他多邊形積累了學問閱歷,為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有關學問打下了基礎。
2、初讀教材,我產生了哪些問題?如何解決了這些問題?(我的問題肯定也是學習者的問題,我解決問題的方式或許會給學生供應啟示。)
三角形有幾種?課前收集資料
3、設想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依據自己學生的狀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索他們可能會遇到什么障礙?)
1.一個三角形,假如有兩個內角是銳角,它就是銳角三角形嗎?
2.等腰三角形肯定是銳角三角形嗎?
4、我認為的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參里設定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相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一類三角形的特點。
難點:理解并駕馭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5、我要給學生傳遞什么信息?達到什么樣的程度?(在駕馭教材和其他課程資源的基礎上才能做出確定!)
教學中以直觀教學為主,運用視察、動手操作、分組探討等多種方法,采納現代化教學手段結合教材,讓學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的自主探究過程中發揮學生相互之間的作用,讓學生自己在動腦、動手、動口中促進思維的發展,培育學生的動手操作實力、語言表達實力和自學實力。在教學中,首先把握新舊學問的連接點,由三角形的相識,引出課題“三角形分類”。接著引導學生自學課本,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探討溝通,找尋三角形分類的方法。最終讓學生各抒己見,歸納出各種三角形的特征,培育學生的抽象概括實力。
6、我要怎樣布置預習?(有充分的預習,才有課堂的真正自主!)
三角形分幾種?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邊三角形?
7、我有哪些資源、工具可以利用?(激勵思索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決問題。)
教學打算多媒體課件、彩色卡紙、三角形平面圖、固體膠、剪刀等。
8、我預設的教學程序有哪些?(模塊式主題,不用詳述。)
(1)復習鋪墊
(2)揭示課題
(3)探究新知動手操作
(4)鞏固運用深化理解
(5)全課小結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四年級第一學期第74-76頁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
(1)初步相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會正確運用圓規畫圓。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踐操作活動初步相識圓,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究實力,能發覺問題并進行探究。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體驗到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并感受到圓的美。
教學重點:
通過操作和視察活動初步相識圓。
教學難點:
正確運用圓規畫圓。
教學打算:
多媒體課件、一次性杯子、線、圖釘、圓規、直尺、鉛筆.?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出示:在我們生活中常常能看到圓。(媒體)
舉例:你還在哪些地方望見過圓?(學生介紹)
師舉例動態的圓:水滴落在安靜的水面泛起的一個個圓形的水紋,這其實是一個動態的圓。(媒體展示動態的圓)
揭示課題:生活中到處有圓。今日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圓的學問。(板書課題:圓的初步相識)
嘗摸索索:
(一)嘗試用各種工具畫圓。
師供應的工具:線、圖釘、一次性杯子、棋子、尺。生自備圓規。
學生嘗試利用各種工具畫圓。
溝通畫法:
利用圓形物體畫圓
利用線、圖釘畫圓
利用圓規畫圓
我們來看看體育老師和數學老師上課的時候是怎么畫圓的?
比較各種方法
你覺得用什么方法畫的圓最標準?(用圓規畫的圓最標準)
(二)嘗試用圓規畫的圓,并相識圓心、半徑。
介紹圓規的構造。
圓規它有兩個腳,一個是帶針尖的腳,另一個是帶有鉛筆的腳,還有一個把手,用來旋轉的。
學生嘗試用圓規畫圓。
溝通畫法
先用鉛筆在畫紙上點一點,再把圓規兩腳分開肯定距離,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點上,捏住圓規的把手,把另一只裝有鉛筆的腳繞固定的點旋轉一周。
小組探討用圓規畫圓的要點。
(板書:定圓心、定半徑、繞一周)
老師示范畫圓
小結:
在圓中固定的那一個點叫圓心用字母O表示,圓上全部的點到圓心O都有相等的長度,叫圓的半徑用字母r表示。(板書:圓心、半徑)(在黑板上的圓中標出圓心和半徑)
(三)嘗試畫半徑是2厘米的圓
學生操作
匯報溝通畫的過程
同桌相互檢驗
(四)探究圓心和半徑的作用
請學生在一張紙上隨意畫兩個圓。
出示同心圓,看了這兩個圓你有什么想法?
這兩個圓一個大,一個小,這是因為兩個圓的半徑長度不一樣。所以會一大一小。
出示上下位置半徑相同的兩個圓,那這兩個圓呢?
這兩個圓一個在上,一個在下,這是因為這兩個圓的圓心位置不同,所以會一個在上,一個在下。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因為這兩個圓的圓心位置不同,所以會一個在左,一個在右。因為它們的半徑長度不一樣。所以會一大一小。
通過視察你能不能說說圓心、半徑在圓中有什么作用?
圓心確定了圓的位置,半徑確定了圓的大小(板書)
總結:
在今日的學習活動中你有什么收獲呢?
拓展階段:
通過今日的學習活動,同學們知道了許多有關圓的學問。用圓可以設計出各種漂亮的圖案。(出示媒體)彎月、五環、小花,你想不想也來試試!那我們就來試試吧!
板書設計:
圓的初步相識
定點圓心確定圓的位置
定長半徑確定圓的大小
繞一周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學問目標:借助情景相識線段,射線,直線
情感目標: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親密聯系。
技能目標: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重點:相識直線、線段、射線
難點:體會直線、射線、線段的區分與聯系。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同學們,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一根線)
生活中,到處有線存在,你能否說說在哪里看到線的存在。
(多媒體演示:各種線,引出有限和無限)
創設情境,感知直線、射線、線段
相識線段
演示:將紅外線手電筒的光線射到墻壁上。
問:墻壁上的亮點與燈泡之間的光線大約有多長?用手勢表示一下。
請你們畫一畫這條線大約的長度。
這個長度是固定的嗎?如何來表示這條線長度的固定性呢?
小結:科學家想到要把這條線堵住,截住,就用兩個端點,把它固定住。像這樣的線就是我們已學過的線段。誰來說說線段的特點.
相識射線
演示:將手電筒的光線射向天空,你看到線了嗎?
用手勢表示一下你看到的線?
請你再一次畫一畫這條線。
怎樣表示這條線是向一邊無限延長的呢?
為什么不在另一邊畫端點?
師:像這樣的線叫射線。
射線有什么特點?
練習:把線段怎樣變更可以得到一條射線?
(引出:一條線段,將它的一端無限的延長,所形成的圖形叫射線)
能否在射線上找到一條線段?
線段與射線有什么關系?
相識直線
剛才把一條線段額一端無限延長,可得到一條射線。如把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結果是什么?
(引出將一條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所形成的圖形叫直線)
1.說說直線有什么特點。
練習:能否在直線上找到一條線段和射線?
說說射線、線段和直線的關系?
師:今日這節課我們相識了線段射線直線,他們有什么區分?
長度(無限或有限)端點度量與直線的關系
線段
射線
直線
鞏固練習
下面哪些線是線段、射線、直線
2、推斷
一條直線長5厘米。
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黑板的邊長是一條射線。
線段有兩個端點,射線沒有端點。
射線比直線短。
數一數,下列共有幾條線段
總結:今日學習后,對線你們有什么新的相識?
板書
長度(無限或有限)端點度量與直線的關系
線段
不行延長兩個端點可以度量是直線的一部分
射線
一端可無限延長一個端點不行度量是直線的一部分
直線
兩端可無限延長無端點不行度量是一條直線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
一、激趣引入
老師:同學們,看!今日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好玩的玩具?(每只手拿出一個溜溜球)
學生:溜溜球。
老師:想來玩玩嗎?
學生:想。抽兩個學生上臺玩溜溜球。
老師:(問玩溜溜球的同學)你發覺了什么?
學生1:溜溜球的繩子很有彈性,可以伸很長很長。
學生2:在玩的時候線總是直的。
老師:這節課我們就用溜溜球來探討線段、直線和射線。
(板書課題)
[點評:玩具“溜溜球”與線段、直線和射線都有相通之處,體現了生活中的數學;用“溜溜球”引入新課,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又能體現“在玩中學”和“在學中玩”的思想,還能讓學生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二、教學新課
1.發覺線段、直線和射線。
老師:溜溜球真頑皮,一跳就跳到了我們的紙上,(課件顯示兩個點)變成了兩個點。你們能用一條直直的線把這兩個點連在一起嗎?
學生:能。
老師:但請留意,開動腦筋,盡量想出和別人不同的連法。請拿出你的卡片在小組里一邊探討,一邊連。
老師巡察指導,學生操作后交到講臺上。估計學生操作的結果也許有四種狀況:圖43
[點評:這個教學片斷體現了數學內容的抽象過程,體現了現實生活與數學學問的緊密聯系,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
2.相識線段、直線和射線。
老師:同學們連線的結果也許分為三類。我們先探討第1類。(拿出一張學生連成的線段放在視頻展示合上)像這樣連的同學請舉手。
相應的學生舉手。
老師:我們把它畫到黑板上。(老師在黑板上畫線段)你是怎樣畫出來的呢?
引導學生說出:是從1個點動身畫一條直直的線到第2個點。
老師:(課件依據學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這樣嗎?
學生:是。
課件出示圖4?4:圖4?4比較一下
老師:這4條線段中哪一條線最短?
學生:第①條線最短。
老師:對,在兩個點之間可以畫許多線。但只有我們畫出來的這條線最短。在數學上,這條線叫“線段”。
(板書:線段)線段兩端的點叫“端點”。
(課件閃耀端點)
老師:你能量出這條線段的長度嗎?
學生:能。請一個學生到視頻展示臺上量。
老師:通過量,我們知道線段是可以量出長度的。我們接著看第2類。
(拿出學生畫出的直線放在視頻展示臺上)像這樣畫的舉手.
相應的學生舉手。
(把直線畫在黑板上)
老師:你是怎樣畫出來的呢?
引導學生說出:是把線段的兩端延長后得到的。
老師:這條線段的兩端還能延長嗎?
學生:能。
老師:對,還能延長。(課件再無限延長兩端)這樣無限延長后,就成了一條“直線”。
(板書:直線)
老師:老師剛才我們量出了線段的長。你能量出直線的長嗎?
學生:不能。老師:為什么?
學生:因為直線是可以無限延長的,是無限長的。
老師:同學們開動腦筋一畫,就畫出了線段和直線。我們接著看第3類。看還畫出了什么?
(拿出學生畫出的兩條不同方向的射線)像這樣畫的舉手。
相應的學生舉手。
(把射線畫到黑板上)
老師:你又是怎樣畫出來的呢?
引導學生說出:是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的。
老師:(課件依據學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這樣嗎?
學生:是。
老師: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后就是“射線”。
(板書:射線)
老師:你能找誕生活中的射線嗎?
學生回答(略)
老師:相識了線段、直線和射線,你知道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分嗎?
學生探討后回答。……
[點評:從學生探究出的表象動身分類探討線段、直線和射線,從一般到特別,結構明顯、層次清楚,學生簡單理解。學生成為參加探討的主體,更能體驗勝利的喜悅和學習數學的歡樂。]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
一、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P112—P113第七單元《數學廣角》例1、例2
二、設計理念
“數學廣角”(第一課時)是義務教化課程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新增設的一個內容,和前面幾冊教材一樣,在本冊中也特地支配“數學廣角”一單元,向學生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
《標準》中指出: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學問和方法找尋解決問題的策略。”本課時主要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潔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找尋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很簡單找到,而且會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的策略,本課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找尋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實力。
三、活動目標:
1、學問目標:
(1)使學生通過簡潔的實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相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找尋解決問題方案的意識。
2、實力目標:
(1)使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找尋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實力。
(2)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溝通中積累從事數學活動的閱歷,漸漸養成合理支配時間的良好習慣。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潔問題。
四、教學打算
多媒體課件、卡通園片、紙片、、、等。
五、活動設計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景走進生活
師: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門鈴響了,原來是王阿姨到小明家來了。(多媒體出示)請同學們細致視察課件上的圖,你了解到了什么?誰來說給大家聽一聽。師:我們來看看小明沏茶都須要做哪些事?分別須要多長時間?(多媒體出示沏茶的各項工序圖)
2、學生自主設計方案(小組合作學習)
師:小明須要做這么多事,你幫小明想一想,他應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樣才能讓客人盡快喝上茶?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種能盡快讓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3、展示學生不同的方案
小組的同學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案,這里課堂生成的資源可能許多,老師要留意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維過程。展示出各小組不同的設計方案。(學生用的自己的方法表明整個過程)
4、學生比較選擇并選出最合理的支配方法
讓學生從不同的方案中,通過視察比較,找出自己認為能讓客人盡快喝到茶的方案。
5、小結:剛才的方法都是通過同時做幾件事才節約時間,那么我們在做一些事時,能同時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時間也就越短。
(設計意圖:客人到了,先為客人沏杯茶,這是常見的款待客人的禮儀之一,也是孩子們熟識的,因此我調整了教材的內容例1和例2的依次,濃郁的生活氣息把學生請進款待客人的詳細環境中,然后讓學生依據自己的閱歷講一下沏茶所要做的事情,再現熟識的生活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愛好。)
活動二:探究新知,探討問題1、出示例1,呈現探討問題:請王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媽媽打算用自己最拿手的烙餅款待她,(多媒體出示例1圖)
(1)你從畫面上得到哪些數學信息?
(2)想一想,假如只烙一張餅,須要多長時間?
(3)假如要烙兩張餅,最快要用幾分鐘?
(4)學生回答后并共同總結:我們烙兩張餅的時候,可以同時烙兩張餅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時間是6分鐘。(老師邊敘述,課件出示表格)
(5)那假如烙4張、6張、8張、10張呢?
自主設計方案(自主設計方案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子。)
A、假如媽媽、王阿姨和小明每人各吃一張餅,一共須要烙幾張餅呢?
B、請你們幫小明媽媽想一想,她應當怎樣烙“才能讓大家盡快地吃上烙餅?”先用你們小組內打算好的卡通圓片,擺一擺,小組的同學說一說,然后把你們的設計方案填在表格里。
C、展示學生不同的方案這里是學生思維過程的展示,生成的教學資源肯定許多老師要留意傾聽,同時讓學生們也要留意傾聽其他小組的不同方案。
D、學生比較并選擇最合理的支配方法
E|老師演示,烙三張餅的方法和最短時間。
F、拓展延長:想一想,假如要烙5張餅,怎樣烙才能盡快吃上餅呢?7張呢?9張呢?這里讓同學先獨立思索,然后小組溝通,最終集體溝通。同時把表格填完整。
3、小結:同學們,今日我們在數學廣角里遇到的問題,生活中也會常常遇到,我們只要合理的支配事情,可以節約時間,提高效率。
活動三:結合生活,實踐應用
1、同學們談談,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過合理的支配來節約時間提高效率?2、一個小女孩遇到一個問題,看我們能不能幫她解決?出示做一做2
3、誰來告知大家你根據怎樣的依次呢?(也可進行探討)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到生活中用,在課堂中設置學生感愛好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日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你有什么想說的嗎?(讓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
五、生活回來
回家后,請你給媽媽燒壺水,給爸爸沏杯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后反思:
這一節課通過簡潔化的問題向學生滲透優化思想,讓學生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解決問題中的作用,來感受數學的趣味。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敏捷運用教材,促使學生主動參加教學活動。由于小學生比較常見熟識的沏茶這一生活現象作為教材入手,調整了教材內容,細心設計了先為客人沏茶再為客人吃烙餅的生活情境。當畫面上呈現媽媽讓小明幫著給王阿姨沏茶這一數學信息時,沒有急于想去解決如何讓王阿姨盡快喝上茶,而是讓學生想想平常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閱歷,學生處于主動思索主動動腦的狀態,有效地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學習活動。
2、給學生供應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子。信任學生,把學生推上學習的主體地位,課堂上以一個個詳細事例讓學生視察、操作、探討和溝通等活動,使學生在解決詳細問題中體會數學的方法及應用價值,學會優化思想,從課堂教學中不難看出多次為學生供應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從日常的沏茶的問題入手到探究烙餅的過程及方法,再到解決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問題,都是學生在思索、探究是學生在操作實踐,使學生溝通比較,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子。
3、發揮引導作用、促進學生的發展。體現了面對全體學生的基本教學理念,在教學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考慮不同的方法,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提升相識。利用學生已有的探究溝通的成果,集中再現烙3張餅的過程,讓學生清晰地理解烙3張餅的過程,驗證了學生的發覺,提升了學生對烙3張餅的理解。最終讓學生烙多張餅的方法,在組織溝通中師生相互又調整了教學的節奏,這些活動讓學生了解小伙伴的發覺。學生在活動中經驗了發覺過程,領悟了數學思想方法,體現了數學活動充溢探究與創新,還帶給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的啟迪。上述活動即是探究數學學問,又是運用數學學問的過程,也是學生對科學精神主動探究數學學問,又是運用數學學問的過程,也是學生對科學精神主動探究的前提,有利于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本節課也存在很多的不足,由于時間上的處理前段放長了一些,因此后面在小結時有些匆忙。沒有讓學生細心視察表格發覺每多烙一張餅就多用3分鐘這一問題,從而讓學生明白計算餅的張數只要乘3就是烙餅的最短時間的結論。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驗量角器產生的過程,滲透實踐出真知的思想意識.
2.相識1度的角,能正確的運用量角器進行角的度量.
3.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溝通,體驗發覺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一探究過程,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培育學生的探究實力,駕馭用量角器量角這一技能。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驗量角器產生的過程
教學難點:能正確的運用量角器進行角的度量。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請看屏幕。(出示三個滑梯)玩過嗎?
生:玩過
師:大家都玩過!想玩哪個?
生1:第三個,這樣可以滑的快一些
生2:第一個,我想滑的慢一些,我會膽怯
師:視察一下,這三個滑梯有什么不同?
生1:有高有矮
師:哦,你的意思是說它們的角度不同?原來角也有大小啊?生活中我們一般以2號滑梯為標準,今日這節課我們以2號滑梯所形成的角∠1為例一起探討:角的度量(板書)
二、主動探究、合作學習
1.明確測量標準要統一,為“度”的出現作打算
師:∠1有多大呢?我們可以借助一些學具來表示它的大小,老師為大家打算了∠1和一些學具,在1號學具袋中,請小組長打開,小組合作,借助學具表示出∠1的大小。
學生動手測量
師:量完了嗎?誰能到前面來介紹你是怎樣量的?
生邊操作邊解說:角的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你們這個方法特別好,老師幫你把它記錄下來(板書:角頂點邊)
師:得到是結果是:3個(板書)
師:還有不同的測量結果嗎?
生:2個。
師:還有嗎?
生:1個
師:我們測量的都是∠1,但測量結果的結果為什么不一樣呢?把你們的小角舉起來看一下
生:我們用來測量的角大小不一樣
師:也就是標準不統一,所以測量同一個角的結果不一樣,要想獲得統一的測量結果應當怎么辦?
生:用同樣大的角來量
2、引出半圓
師:好辦法!下面我們采納統一的標準角在小組內再來測量∠1的大小,這個統一的標準角就放在2號學具袋里,請小組長打開
生操作測量
師:哪個小組溝通一下?說說你們小組測量的結果是多少?你是怎樣測量的?能邊操作邊解說嗎?
生:角的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哦,你在測量的過程中也留意到了(指板書)角的頂點與量角工具的頂點對齊,角的一邊與量角工具的一邊對齊!感謝你的溝通!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個鈍角,你能量出它包含了幾個這樣的標準角嗎?誰到臺上量一量?
生邊操作: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我剛才留意到這個同學在測量這個角時,把這個半圓又綻開了一部分,(問生)你為什么這么做?
生:三個小角不夠了
師:你真聰慧!
師:我們再來測量一個角,大家看這是個什么角?(生:平角)誰來測量一下這個平角?
生邊操作: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你把這個半圓全綻開了!數數你的測量結果
生:8個
師:操作特別規范,請回
師:我們剛才用統一的標準角測量了幾個角的大小,想一想,這幾位同學在測量每一個角的操作過程中,留意了些什么?
生: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展示:這些同學都把角的頂點對齊了半圓的這個點,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叫做中心點(板書),我們剛才說了,測量時角的哪一部分和中心點對齊?(生:頂點)
師:看來這個量角工具真是便利啊,為了讓大家看的更清晰,老師把這個工具搬到課件上,再用它來量一個角(課件展示,一銳角不能量)老師也留意到了角的頂點和量角工具的中心點對齊,角的一邊與量角工具的這條線對齊。用這個測量工具測量這個角,同學們覺得合適嗎?(不合適)怎么辦?小組探討一下
生:把半圓多折幾次
師:你的意思是說把半圓平均分的份數再多一些,對嗎?
3、引出并相識量角器
師:你的想法真好,已經特別接近科學家們的思想了!其實早在許多年前科學家們已經獨創了量角器來測量角的大小,量角器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都是1度,記作1°(板書)我們來看0刻度線到1刻度線之間所形成的角就是一個1°的角(課件演示)你還能再找一個1°的角嗎?
生1:1刻度線到2刻度線之間就是1°的角
生2:101刻度線到101刻度線之間就是1°的角
師:你能找一個3°的角嗎?
生:0刻度線到3刻度線之間就是3°的角
師:誰到黑板上來寫一個3°?
生寫
師:你寫的真規范,請回
師:我們把0刻度所對應的這條線叫做0°刻度線,假如用量角器來測量角時揣測一下0°刻度線與角的哪一部分對齊?
生:角的一邊(板書)
師:我們來讀一下剛才那個角的度數。
生:39°
師:你是怎么讀的?依據角的哪一部分讀出的39°
生:角的另外一條邊
師:好方法!老師幫你記錄下來(板書:另一邊度數)
師:再來嘗試一下(課件出示兩個角)
生讀數
師:在3號學具袋中就有一個量角器,請同學們打開,細致視察手中的量角器與屏幕上的有什么不同?
生:還有一圈數
師:哦,也就是量角器有兩圈數字,視察手中量角器這兩圈數字有什么區分?(屏幕給出內刻度線)
生:內外圈數字相反
師:也就是說:外圈從左向右順時針數內圈從右向左逆時針數
師:多了一圈數字,也就多了一條0°刻度線,為了區分,我們把中心點左邊外圈所對應的這條0°刻度線叫做外0°刻度線,把中心點右邊內圈所對應的這條0°刻度線叫做內0°刻度線。
師:大家對量角器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能不能借助量角器讀出下面這幾個角的度數呢?請看大屏幕
(30°的角)
生:30°
師:你是怎樣讀數的?讀的是哪一圈刻度?
生:角的一邊對齊內0°刻度線,我讀的是內圈刻度
師:再來讀一個角
生:130°
師:這個鈍角是多少度?
生:150°
師:請同學們總結一下,什么時候讀內圈刻度?什么時候讀外圈刻度?小組探討一下。
師:大部分小組已經有了自己的觀點,哪個小組來溝通一下
生:角的一邊對齊外0°刻度線就讀外圈刻度,角的一邊對齊內0°刻度線就讀內0°刻度線
師:同學們真棒!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學會了借助量角器讀出角的度數!
5、用量角器測量角
師:這個角是多少度呢?我們一起來測量一下吧!同學們細致視察,老師在量角時留意到了什么?
生:頂點與中心點對齊,一邊與0°刻度線對齊,另一邊讀度數(生邊說,課件邊出示)
師:想不想親自量一量?(想)請同學們用手中的量角器測量這張練習紙上的每一個角的度數并做好記錄(練習卡上有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開口不同,邊長不同)起先!
學生起先測量
師:都測量好了?誰來溝通一下測量結果?
生:這個直角是90°,這個鈍角是130°,這個銳角是60°這個平角是180°,這個周角是360°
師:你能不能演示一下這個鈍角的測量過程
生:把量角器轉一下,頂點與中心點對齊,一邊與0°刻度線對齊,另一邊讀度數,所以是130°
師:你能再演示一下這個周角的測量過程嗎?
生:轉半圈是180°,它轉了一圈就是兩個180°,也就是360°
師:從這里你可以看出周角和平角有什么關系?
生:我發覺一個周角等于兩個平角等于四個直角(師板書:1周角=2平角=4直角)
師:感謝你聰慧的小伙子
師:回憶一下剛才用量角器測量角的過程中,經驗了怎樣的步驟?
生:頂點與中心點對齊,一邊與0°刻度線對齊,另一邊讀度數(師補充板書)
師總結:這位同學總結的真好!在用量角器測量角時,就應當留意到這幾點(指板書),也就是:中心對頂點,0線對一邊,他邊看度數,內外要辨別
7、畫角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量角器除了量角還可以畫角呢!想試一下嗎?(想)請嘗試著用量角器畫一個40°的角
生嘗試畫角
師:誰上臺來溝通一下?你能把你的畫角過程演示一遍,畫一個40°角嗎?
生:我先畫一個點,再畫一條線,在40°的地方點一個點,在連起來
師:操作特別規范
師:我們一起回顧剛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疆昌吉州行知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沖刺高考最后1卷語文試題含解析
- 2025年中國文具剪刀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β羥基乙基肼行業運營局勢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肇慶市實驗中學高中歷史二教案:第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
- 2025至2031年中國硬膠玩具油漆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新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無機與分析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2030年中國L谷氨酰胺行業競爭力與未來展望研究報告
- 信陽農林學院《效果圖后期制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邢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文獻檢索與學術訓練》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中國前制梭襯數據監測報告
- 《破產法學》課程教學大綱
- 紅領巾小5年規劃
- 物理2025年中考考前押題密卷(安徽卷)(考試版A4)
- 《黑色模板參考》課件
- 機器人自主導航與地圖構建考核試卷
- 國家安全教育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2024年廣西現代物流集團校園招聘51人(廣西供應鏈服務集團專場)(高頻重點提升專題訓練)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助貸機構及人員從業禁止
- 《無人機測繪技能訓練模塊》課件-無人機航測影像獲取外業
- CJJT135-2009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術規程
- 抗震支架計算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