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鄧稼先》教案-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1頁
第1課《鄧稼先》教案-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2頁
第1課《鄧稼先》教案-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集體備課教案設計備課時間:課題鄧稼先課型閱讀教學年級學科___七___年級學科___語文____主備薛巍教學目標通覽全文,梳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把握人物主要成就勾畫批注文中關鍵語句或段落,揣摩其含義深入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體會其表達效果教學重點賞析感人的、能表現鄧稼先精神的句子教學難點揭示人物性格和人物所處環境的緊密關系,理解鄧稼先的貢獻對當時中國的意義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課堂隨記1、導入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西部地區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后,成為世界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僅僅兩年零八個月后的1967年6月17日,中國又在西部地區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用4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人物介紹;作者介紹;寫作背景2、教學過程①重點字詞:讀音宰割()鮮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盡瘁()奠基()元勛()婦孺皆知()孕育()選聘()謠言()羅布泊()無垠()夐()縈帶()曛()鋌()晝夜()燕然()摯友()彷徨()釋義鮮為人知:婦孺皆知:當之無愧:家喻戶曉:可歌可泣:②梳理結構六大部分③賞析字句楊振寧為何稱贊鄧稼先為“奇丈夫”?默讀課文,完成下列任務單;小組合作討論;全班交流。概括主要成就摘錄作者評價批注我的理解1.概括主要成就功勛之奇,人品之奇,民族氣節之奇,拼搏精神之奇,人生價值之奇……人是生活在群人之中的,也是生活在一個時代之中的,因此要結合文中國力衰弱、科研條件落后、自然環境惡劣、政治環境不穩定的大背景,才能真正讀懂人物之“奇”。2.潛入文字,讀懂評價。(1)評價:“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準確地描述了他的一生。理解:“1985年8月鄧稼先做了切除直腸癌的手術。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術。在這期間他和于敏聯合署名寫了一份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1986年5月鄧稼先做了第三次手術,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病情如此惡劣、手術頻率如此密集離死亡如此之近,但鄧稼先依然在生命最后時刻爭分奪秒地撰寫關于國家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獨句成段,擲地有聲地對鄧稼先的一生做了最確切的詮釋。(2)評價: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理解:奧本海默“常常在別人做學術報告時打斷報告”,成名之后這樣的事情“仍然時有發生”,而鄧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他真誠坦白,從不驕人”“他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木實氣質的人”。文中的副詞形成對比,作者以親身經歷寫出兩人不同的性格特征,而兩人的性格氣質正是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產物,它們是個人的也是民族的。長句的表達層次分明,情感充沛。(3)評價:人們知道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理解:“文化大革命”初期,鄧稼先“竟”有能力說服對吵對打的群眾繼續工作;遭到批判圍攻時,“竟”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的隊員,“這是真正的奇跡”。他亳無私心、只求奉獻的精神,讓惡劣的政治環境也為之退縮,讓斗爭險惡的人心也照見怯懦。此句雖用語平實,但卻情真意切。(4)評價:鄧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沒有彷徨,沒有矛盾。理解: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土學位后“立即”回國,1958年8月開始研究原子彈制造的理論,“以后的28年間”,“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線,但卻“長期以來鮮為人知”。這種巨大的對比中充滿感情的張力,一個人若沒有“視功名如糞土”“許身國威壯河山”的堅定信念和信仰。3.斟酌字句讀課文第二部分,分析第10段中“立即”一詞的表達效果。,1948年到1950年赴美國普渡大學讀理論物理,獲得博士學位后立即乘船回國“立即”指立刻,表明鄧稼先獲得博士學位后沒有片刻的停留就回國了,表現出他熱愛祖國、立志報祖國的崇高理想第12、13段都是獨句成段,有何作用?1964年10月16囯中國爆炸了第顆原了彈1967年6月17目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獨句成段起強調作用,既表明了“兩彈”成功爆炸的重大歷史意義,又突出了鄧稼先在“兩彈”設計制造和研究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彰顯了其功勛。讀課文第三部分,想一想:第21段在文章結構上有何作用?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各是本國的功臣,可是他們的性格和為人卻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他們走了兩個相反的極端。本段是過渡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先指出奧本海默與鄧稼先的相同點,然后以“可是”轄折引出下文對兩人不同點的敘述4.分鏡探索鏡頭1:“我曾問他,寒春是不是參加了中國原子彈工作,像美國謠言所說的那樣。他覺得沒有,但是確切的情況他會再去證實一下,然后告訴我。”請你想象一下,鄧稼先接下來會怎么做?為什么這樣做?鏡頭2:“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斷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屬的時候是什么心情?如果你是鄧稼先,這時候你會有怎樣的心情呢?談談理由。鏡頭3:“可是理論是否準確永遠是一個問題。不知稼先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手有沒有顫抖?”你覺得鄧稼先的手會不會顏抖?為什么?鏡頭4:“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長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個信號測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慮,人們對他回去,他只說了一句話:‘我不能走。’”如何朗讀“我不能走”?談談理由。參考答案:鏡頭1:鄧稼先會極為認真、隱秘且及時地對此事展開調查與求證。因為這關乎國家的尊嚴,又因為其為人“最不要引人注目”“真誠坦白”,他會謹慎處理并向楊振寧告知實情。這背后既是對楊振寧多年友情的信任,更是對國家民族尊嚴的維護。鏡頭2:鄧稼先會因痛失同事與下屬而悲痛萬分;除了痛他會更堅定決心,因為只有核武器實驗成功,才能告慰亡靈;他還會陡然更生英雄之氣,“碎首黃塵,燕然勒功”,戰友的犧牲會更激勵他成為“奇丈夫”。鏡頭3:不會顫抖。因為鄧稼先是英雄,是大智大勇的人物,他有自信心,“奇丈夫”絕不能顫抖;或:會顫抖,英雄也是人,前文說“理論是否準確永遠是一個問題”,顫抖了難道就不是英雄嗎?這不是普通的簽字,這簽下去的是一個民族的尊嚴,是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名聲和地位。通過“顫抖”一詞,我們感受到了鄧稼先肩上泰山一般沉重的責任和科學家時時刻刻都要面臨的挑戰。在這個沉甸甸的問句中,飽含了作者對鄧稼先多少的欽佩和哀思啊!鏡頭4:應該慷慨激昂地讀,才能夠顯示出鄧稼先的堅定,語氣一定要重,一字一頓作為一位成熟的研究院院長,他的堅定不應該通過高亢的聲音表現出來,而且在那種莊重張的場合,高八度的聲音反而會引起全場混亂,此時更需要的是鎮定,鄧稼先肯定明白應該以他的沉穩堅決來達到這個目的;聯系前文對鄧稼先的個性的評論,他“忠厚平實,真誠坦白”,這樣的人面對危險絕不可能是歇斯底里的,因為他的個性底色就是“穩重平和”;這句話不是感嘆句而是一個陳述句,所以朗讀時應該心態平和,語氣堅定。1.文中多次出現“不知”“不知道”,作者是真的不知道嗎?作者楊振寧為什么沒對鄧橡先生平事跡、巨大貢獻做詳細介紹,反而將筆黑聚焦在這些細節鏡頭上(結合課文注釋與對楊振寧適當的背景介紹,著重引導學生關注他們的關系:楊振寧與鄧稼先同為科學家,又是保持著50多年深厚友誼的同窗好友)不知”“不知道”的疑問里其實都是“知道”,是一個科學家對另一個科學家的理解憐惜,是對普通人難以做到的責任、擔當的感同身受。大科學家寫大科學家,更著眼于其和學精神、科學態度和品格、價值觀;作者與鄧稼先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友誼,使文字里飽含著對老朋友的追思之情。楊振寧妹妹楊振玉女士在《父親、大哥和我們》一文中說:“這是篇至情的文章,描述了鄧稼先的一生,我覺得這也描述了大哥的志昫。5.拓展閱讀鄧稼先隱姓埋名,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承擔起研制原子彈的使命,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身體因受到核輻射,患上了癌癥,但他仍堅持工作。在他病重期間,好友楊振寧去看望他,問他這樣置自己的身體于不顧地研制原子彈,政府給了多少錢。鄧稼先淡淡一笑,回答道:“研制原子彈得了十元錢,研制氫彈得了十元錢。”原來在當時,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獎金是一萬元人民幣,研制兩彈的科技人員有一千人左右。鄧稼先認為這是集體的功勞,就把所得獎金平分了,因此他得到了二十元錢。6.思想概括同學們,請記住:昨日我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今日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讀書作為學生的我們也應該知道和做到不忘初心,時刻銘記學生之責。今日我們更不能忘記初心,牢記做人、學習和生活的準則,將“青春夢想”根植在“中國夢”這片土壤之上,將思想行為立足于“核心價值觀”之中,肩負起民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