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1卷地理含答案_第1頁
2023年全國1卷地理含答案_第2頁
2023年全國1卷地理含答案_第3頁
2023年全國1卷地理含答案_第4頁
2023年全國1卷地理含答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地理=1\*ROMANI〕第=1\*ROMANI卷近年來,世界上出現了將精密機械設備的組裝或加工工廠建在地下的現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機組裝企業和我國大連某數控機床加工企業,都將工廠建于地面10米以下。據此完成1~3題。1.將生產精密機械設備的工廠建在地下有利于①保持恒溫環境②儲存原材料和產品③降低生產本錢④減小地面振動影響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與岐阜相比,大連地下工廠的設計與施工較少考慮的問題是A.防滲水B.防噪聲C.防坍塌D.防地震3.推斷上述企業將工廠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A.增強保密程度B.保證產品品質C.滿足戰備需要D.集約利用土地戶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戶籍管理機關登記了戶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實際居住在某地一定時間(半年以上)的人口,圖1示意近十年來我國某直轄市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的數量變化。據此完成4~5題4.根據圖示資料推測,近十年來該直轄市A.外來務工人口多于外出務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勞動力需求數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增加5.該直轄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慶市圖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單側斷面。該河段兩岸依次分布著海拔不同的四個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積著河流沉積礫石,礫石的平均礫徑T3>T0>6.面積仍在擴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7.該斷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時期為A.T3形成時期B.T2形成時期C.T1形成時期D8.推測該河段所在區域的地殼經歷了A.持續下降B.持續抬升C.間歇性下降D.間歇性抬升小明同學7月從重慶出發到貴州畢節旅游,收集到的相關高速公路信息如圖3所示。據此完成9-11題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較低的原因可能是這兩條路段A.車流量大B.平均坡度大C.霧霾天多D.兩側村莊多10.小明假設從重慶出發乘長途客車經遵義至畢節,為免受陽光長時間照射且能欣賞窗外風景,以下出發時間和座位較好的是A.6:00出發,左側靠窗B.8:00出發,右側靠窗C.10:00出發,左側靠窗D.12:00出發,右側靠窗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導致7月畢節氣溫較重慶低的主導因素是A.地形B.緯度位置C.海陸位置D.大氣環流第=2\*ROMANII卷36.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以下要求。〔24分〕俄羅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氣開采和出口國。2023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工程——亞馬爾液化天然氣工程正式投產。該工程集天然氣勘探開采、液化、運輸、銷售于一體,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建議后實施的首個海外特大型工程。俄羅斯為該工程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該工程采用模塊化施工方式,即將生產線和相關建筑設計成一系列的模塊,由全球多地工廠制造,然后運至工程施工現場拼裝。模塊體積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塊重量與艾菲爾鐵塔相當。該工程以中國、日本等亞洲太平洋沿岸國家為主要目標市場。中方企業全方位參與設計和建造,數十家企業承攬了85%模塊的建造。該工程超過60%的模塊和零部件經白令海峽一北冰洋航線運至工程施工地。圖9示意該工程的位置。〔1〕簡述俄羅斯配建港口對該工程及周邊區域開展的經濟價值。〔8分〕【答案】對本工程的經濟價值:〔該工程〕運輸量巨大,保證該工程建設和運營,可以獲得長期、穩定的經濟收益。對周邊區域開展的經濟價值:為俄羅斯北冰洋沿岸地區及北冰洋上的經濟活動提供基地;促進鄂畢河沿岸地區對外貿易的開展,為鄂畢河出海航運提供中轉效勞。〔2〕說明采用模塊化施工方式對該工程建設的益處。〔6分〕【答案】〔該工程〕工程量巨大,設計成不同模塊,可以由不同地區的工廠同時生產,縮短工期;模塊運至現場拼裝,減少現場〔惡劣自然條件下〕施工的時間和難度。〔3〕分析開發白令海峽—北冰洋航線對提高該工程產品〔液化天然氣〕市場競爭力的作用。〔6分〕【答案】中國、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亞洲國家〕是其主要銷售市場;開通白令海峽——北冰洋航線,〔與蘇伊士運河——大西洋航線相比,〕大大縮減產品的運輸距離和運輸時間,降低運輸本錢,從而降低產品銷售價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氣市場的競爭力。〔4〕指出在該工程合作中表達的中俄兩國各自的優勢。〔4分〕【答案】俄羅斯優勢:資源〔能源、天然氣豐富〕,〔天然氣勘探、液化〕技術強。中國優勢:資金雄厚、制造業實力強、運輸能力強、市場需求大等。3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以下要求。〔22分〕烏裕爾河原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積等影響,烏裕爾河下游排水受阻,成為內流河。河水泛濫,最終形成面積相對穩定的扎龍濕地〔圖10〕.扎龍濕地面積廣闊,積水較淺。〔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烏裕爾河排水受阻卻形成沼澤濕地。據此推測扎龍濕地的地貌、氣候特點。〔6分〕【答案】地形平坦、開闊。氣候較為干旱〔蒸發能力強〕。〔2〕分析從烏裕爾河成為內流河至扎龍濕地面積穩定,烏裕爾河流域降水量、蒸發量數量關系的變化。〔6分〕【答案】降水量根本不變化,蒸發量逐漸增大,二者數量關系由降水量大于蒸發量最終變為降水量等于蒸發量。〔3〕指出未來扎龍濕地水中含鹽量的變化,并說明原因。〔6分〕【答案】變化:水中含鹽量逐漸增加。原因:河水不斷為濕地帶來鹽分〔礦物質〕;隨著濕地水分蒸發,鹽分〔礦物質〕富集〔最終飽和〕。〔4〕有人建議,通過工程措施恢復烏裕爾河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說明理由。〔4分〕【答案】同意,可防止鹽分〔礦物質〕富集;減少泥沙淤積;擴大魚類種群規模;減輕水體富營養化。不同意,應減少對自然的干擾;保持濕地水量穩定;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食物鏈完整〔保護丹頂鶴〕;防止濕地環境變化。(二)選考題:共25分。請考生從2道地理題、3道歷史題中每科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那么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43.[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10分)2023年8月8日,九寨溝發生里氏7.0級地震。在震后重建規劃中,當地有關部門制定了擴大生態保擴區面積、擴大農牧開展區面積、適度減少旅游產業聚集區和人口聚集區面積等多項土地利用優化措施。分別說明上述措施對九賽溝旅游開展的意義。【答案】擴大生態保護區面積,可促進地震后生態環境的恢復和保護,有利于旅游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擴大農牧業開展區面積,有利于增加景區內居民的收入,可減少對旅游收入的過度依賴,優化景區旅游環境;適度減少旅游產業集聚區和人口集聚區面積,可降低旅游活動對景區環境的影響,便于地震發生時游客疏散和安置,有利于保護游客的平安、降低財產損失,促進旅游的可持續開展。44.[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10分)在斯匹次卑爾根島(位置見圖11)一座山體的120米深處,建有世界種子庫(通過約100米長的隧道進入),存有近100萬包人類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種子樣本,以預防自然災害、戰爭、氣候變化等因素導致的物種消失風險。該種子庫在自然狀態下可以保持種子樣本平安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