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2坡耕地水土保持林配置_第1頁
第五章 2坡耕地水土保持林配置_第2頁
第五章 2坡耕地水土保持林配置_第3頁
第五章 2坡耕地水土保持林配置_第4頁
第五章 2坡耕地水土保持林配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節坡耕地水土保持林配置一水流調節林帶(一)目的與適應條件分散、減緩地表徑流速度,增加滲透,變地表徑流為土內徑流改善小氣候控制風蝕適用于坡度緩,坡長長的坡耕地一水流調節林帶(二)配置原則沿等高線布設,與徑流線垂直,發揮吸收和調節地表徑流的能力。林帶占地面積盡可能的小。以不超過坡耕地的1/8—1/10為宜一水流調節林帶(三)配置技術1.坡度與配置1)坡度小于3°的坡耕地按農田防護林配置2)坡度為3°--5°的坡耕地沿徑流中線設置走向3)坡度很陡(>25°--30°)的坡耕地按等高線布設一水流調節林帶(三)配置技術2.地形與配置1)凸形坡林帶設在坡的中下部2)凹形坡不易農用,應全面造林3)直線形坡林帶設在坡的中部4)復合型坡在坡度明顯變化的轉折線上設置林帶(三)配置技術2.地形與配置1)凸形坡林帶設在坡的中下部2)凹形坡不易農用,應全面造林3)直線形坡林帶設在坡的中部4)復合型坡在坡度明顯變化的轉折線上設置林帶一水流調節林帶(三)配置技術3.林帶的數量、間距、寬度和結構1)數量和間距坡度為3°--5°的坡耕地每隔200—250m配置1條坡度為5°--10°的坡耕地每隔150—200m配置1條坡度為10°以上的坡耕地每隔100—150m配置1條坡長<100—150m不配置防護林帶配置灌木帶一般間距60—120m一水流調節林帶(三)配置技術D=AK1+BK2+CK3/hL(三)配置技術3.林帶的數量、間距、寬度和結構2)寬度一水流調節林帶(三)配置技術3.林帶的數量、間距、寬度和結構3)結構以緊密結構

喬灌木混交型在迎水面多栽2—3行灌木二植物籬(生物地埂、生物壩)

(一)定義一般稱由灌木帶的植物籬為生物地埂由喬灌草組成的植物籬為生物壩沿等高線配置的密植植物組成的較窄的植物帶或行(一般為1—2行),帶內的植物根部或接近根部處相互靠近,形成的連續體二植物籬(生物地埂、生物壩)

(二)目的和適用條件通過其阻截滯蓄作用,減緩上坡部位來的徑流,起到沉淤泥沙、淤高地埂、改變小地形的作用適用于地形較平緩,坡度較小,地塊較完整的坡耕地二植物籬(生物地埂、生物壩)

1.配置原則植物籬(如為網格狀系指主林帶)應沿等高線布設,與徑流線垂直在緩坡的地形條件下,植物籬間的距離為植物籬寬度的8~10倍。(三)配置技術二植物籬(生物地埂、生物壩)

(三)配置技術2.配置方式灌木帶:由1~2行組成,密度以0.5m×1m或更密;北方樹種多選擇紫穗槐、杞柳、沙棘、沙柳、花椒等;南方箭麻、火棘、馬桑、桑、茶等

2)寬草帶:黃土高原緩坡丘陵耕地上,可沿等高線,每隔20~30m布設一條草帶,帶寬2~3m。草種選擇紫花苜蓿、黃花菜等,南方巖蘭草等3)喬灌草帶:在黃土斜坡上根據坡度和坡長,每隔15~30m,營造喬灌草結合的5~10m寬的生物帶。一般選擇棗、核桃、杏等經濟喬木樹種稀植成行,喬木之間栽灌木,在喬灌帶側種3~5行黃花菜,生物壩之間種植作物,形成立體種植4)灌木林網:適用于北方干旱、半干旱水蝕風蝕交錯區,既能保持水土,又能防風固沙。灌木林網的主林帶沿等高線布設,副林帶垂直于主林帶,形成長方形的綠籬網格。每個網格的控制面積約0.4hm25)天然灌草帶:利用天然植被形成灌草帶適用于低山緩丘地區、山間緩丘或緩山坡的坡地當降水強度為50—70mm時,白茅生物地埂可使地表逕流含沙量減少44.6%,黃花菜生物地埂減少含沙量31.6%;生物地埂可平均減少土壤侵蝕量30.45%。在香椿保土地埂帶的設置上,采用高密度帶狀造林,矮林培育等技術,將保土和椿芽生產結合起來。三梯田地坎(埂)防護林(一)目的和適用條件提高土地利用率、防止梯田地坎(埂)沖蝕破壞、改善耕地的小氣候條件、增加收入負效應:串根、萌蘗、遮蔭、與作物爭肥爭水(二)土質梯田地坎(埂)防護林的配置1.梯田地坎上的喬灌配置1)坎上配置灌木1~2行地坎高度的1/2或2/3處每年或隔年平茬,晚秋進行2)坎上配置喬木適用于坎高而緩,坡長較長,占地面積大為防止“串根脅地”,發葉晚、落葉早、粗枝大葉的樹種(棗、泡桐),適當稀植(2~3m)梯田地坎造林注意事項梯田地坎扦插造林的樹種:紅柳、杞柳、烏柳植苗造林的樹種紫穗槐、胡枝子、桑樹、白蠟、文冠果播種造林的樹種檸條、文冠果扦插造林注意扦插的角度位于鉛垂線與地坎斜面垂線之間(二)土質梯田地坎(埂)防護林的配置2.梯田地埂上配置經濟林木緊靠埂的內緣栽植1行,株距3~4m(三)石質梯田地埂防護林配置1.栽植在田面外緊靠石坎的部位2.栽植在石坎下緊靠田面內緣的部位3.修筑一小臺階,在臺階上栽植四坡地農林(草)復合工程以林業為主,農、牧、漁為輔的復合林木為防護系統,以農、牧、漁為主要生產對象的復合林、農或其它兼顧的復合第四節溝谷川臺地水土保持林配置(一)防護和生產目的保護農田防止沖淘塌岸防風霜凍害改善溝道小氣候(二)配置要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