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4課當代中國的外交課程標準:了解當代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重點:新中國成立后的外交政策與原則、基本歷程及成就;
十八大以來的外交成就及影響。難點:結合國際形勢理解新中國外交方針和政策。材料1:中國皇帝居于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負有撫馭、開化四夷的責任。是以大一統理念的理想境界是以中國為宗主,以四夷為附庸的華夷一統。……古代中國之所以將先秦諸侯與天子之間的朝聘制度用于對外關系,形成歷代相沿的朝貢制度,便是大一統理念在外交制度上的折射。
——李云泉《萬邦來朝:朝貢制度史論》材料2:在近代中國的歷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說是一對孿生兄弟。周恩來曾滿懷義憤地指出:中國的反動分子在外交上一貫是神經衰弱懼怕帝國主義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凱、國民黨的蔣介石,哪一個不是跪在地上辦外交呢?——《周恩來傳》《南京條約》《馬關條約》“二十一條”
一、獨立自主: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的外交材料1: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外交也掀開了新的篇章。在血與火的斗爭中誕生的新中國,此時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對新中國實行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威脅和外交上不承認的政策,企圖把新中國扼殺于搖籃之中。另一方面,剛剛取得民族獨立的新中國百廢待興,孤立無援。在這種情況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對國內外形勢做出正確判斷,確立了全面恢復發展經濟,為社會主義建設爭取有利國際環境的外交目標。——郭永虎,張楊《社會主義外交觀》1.背景:材料2:這就決定了新中國必須面對世界頭號強國的長期、尖銳、激烈的侵略威脅。美國先后在中國臺灣、朝鮮、越南布置了三條針對中國的戰線,并采用種種手段威脅、遏制新中國,企圖給新中國的生存造成重重困難。
——張歷歷《當代中國外交簡史》(一)50年代的外交:一邊倒
材料: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原則,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戰爭政策。——《共同綱領》2.內容:一、獨立自主: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的外交內容含義意義“另起爐灶”材料:凡與國民黨反動派斷絕關系、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采取友好態度的外國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基礎上,與之談判,建立外交關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核心就是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外交關系,要在新的基礎上經過談判同外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使我國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一、獨立自主: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的外交帝國主義總想保留一些在中國的特權,想鉆進來。有幾個國家想同我們談判建交,我們的方針是寧愿等一等。先把帝國主義在我國的殘余勢力清除一下,否則就會留下它們活動的余地。帝國主義的軍事力量被趕走了,但帝國主義百余年來的經濟勢力還很大,特別是文化影響還很深。這種情況會使我們的獨立受到影響。因此,我們要在建立外交關系以前把屋子打掃一下,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周恩來《我們的外交方針和任務》內容含義意義“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先清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一切特權,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交鞏固了新中國的獨立與主權,奠定了與世界各國建立平等互利外交關系的基礎。一、獨立自主: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的外交一邊倒,是孫中山的四十年經驗和共產黨的二十八年經驗教給我們的,深知欲達到勝利和鞏固勝利,必須一邊倒。……我們在國際上是屬于以蘇聯為首的反帝國主義戰線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誼的援助只能向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國主義戰線一方面去找。——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方針含義意義“一邊倒”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和世界和平民主陣營一邊既要“獨立自主”又“一邊倒”豈不矛盾?就這些問題說說你的看法。毛澤東主席明確指出,要用自己的腦袋思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周恩來總理強調,為了抵抗美國的侵略和威脅,同蘇聯結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黨和國家的獨立性丟掉”。
——唐家璇《新中國外交的光輝歷程》,見外交部官網材料1:新中國成立時,還估計到會發生帝國主義的干涉甚至武裝干涉,中國必須要有盟國以反對干涉,決定站在當時已組成的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一邊是外交戰略的需要。在美國反蘇、反共反華的叫嚷下,在美國支持蔣介石失敗后,要從美國獲得建設國家的援助當時看來是不可能的,中國建設需要的資金、技術只能從蘇聯方面得到。——楊公素:《當代中國外交理論與實踐》材料2新中國成立之初,新式工業的生產總值僅占國民生產總位的1/10,其中重工業尤為孱弱。“我們的經驗是不夠的,因此,要認真學習蘇聯的先進經驗”,“鑒于意識形態的原因和中共宣布的“一次倒’的外交路線,新中國當時可以指望的經濟援助只能來自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四家”。據統計,從1952華到1957年,重工業投資比重由37.3%上升到45%,而輕工業投資比重則由62.7%下降到55%。——摘編自謝信《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化道路的選擇及其影響》(2)意義:積極:①贏得了蘇聯的支持,出現第一次建交高潮,不致處于孤立地位;②利于鞏固政權、維護國防安全,保障經濟建設;③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消極:阻礙與西方外交緩和;照搬蘇聯模式,逐漸形成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帶來弊端3.成就(1)與蘇聯等國建交
材料一:“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之間的友好與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國主義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為上與日本相勾結的國家之重新侵略,亟愿依據聯合國組織的目標和原則,鞏固遠東和世界的持久和平與普遍安全。……一旦締約國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與日本同盟的國家之侵襲因而處于戰爭狀態時,締約國另一方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根據鞏固和平與普遍安全的利益,對有關中蘇兩國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國際問題,均將進行彼此協商……雙方保證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及不干涉對方內政的原則,發展與鞏固中蘇兩國之間的經濟與文化關系,彼此給予一切可能的經濟援助,并進行必要的經濟合作”——《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材料二: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上評價說:“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新的中蘇條約,鞏固了兩國的友好關系,一方面使我們能夠放手地和較快地進行國內的建設工作,一方面又正在推動著全世界人民爭取和平和民主反對戰爭和壓迫的偉大斗爭。”3.成就(2)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材料一:對于新中國而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在當時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朝鮮戰爭于1953年才剛剛結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戰爭升級與擴大的趨勢,新中國的財政將會雪上加霜;此外,新中國也面臨著周邊的安全環境惡化的危險:一方面是因為美國逐漸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邊國家對新中國紅色政權的“恐懼”,使得一些周邊國家也希望美國擴大在亞洲地區的軍事存在。這給中國的安全防務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孫天旭《淺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對當下中國外交的意義》材料二
新世紀開始以來,國際形勢迅速發展和激烈變化,世界人民繼續強烈呼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要求執行《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宗旨和原則精神,并賦予它們以旺盛的生命力和新的歷史任務。面對冷戰結束以來種種有悖于人民愿望的形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經并且正在啟發人們會對新型國際關系的深刻思考,引導人們進行新的多方面的實踐。在這方面,已經有種種有益的嘗試。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意義: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標志著新中國外交的成熟有利于中國同周邊國家的穩定與安全具有包容性和超越意識形態的永恒生命力3.成就(4)1955年,萬隆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3)1954年,參加日內瓦會議,解決朝鮮與印度支那問題,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4.特點
新中國明確宣布,不承認舊中國的任何外交關系,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反同“臺灣當局”斷絕外交關系,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采取友好態度的外國政府,中國政府愿意在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與之建立外交關系。中國的對外關系從中國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把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發展各國友好合作,促進共同繁榮作為根本目標。在毛澤東、鄧小平等親自領號下,對外關系取得了偉大成就,維擴了國家的獨立、主權和尊嚴,倡導并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摘編自唐培吉《中國近現代對外關系史》(5)外交關系進一步發展
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爾、埃及、敘利亞、也門等國建交,同英國、荷蘭建立了代辦級外交關系。(二)60年代的外交:兩只拳頭出擊1、背景:(1)中美敵對;(2)中蘇關系逐步惡化;(3)亞非拉民族國家獨立;(4)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2、表現:(1)反美反蘇,基本脫離社會主義陣營(2)大力發展同亞非拉國家關系(3)1964年中法建交一、獨立自主: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的外交材料1:60年代初,美國對中國繼續遏制,中蘇關系惡化,而大批亞非拉國家獨立。由此,毛澤東提出聯合亞非拉國家進行反帝、反霸斗爭,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系,這也是這一時期外交的突破口。——王仕英材料2:國際戰略力量經歷動蕩、分化和改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美蘇關系表現為既對抗又妥協……第二,東西方兩大陣營出現分化瓦解。隨著美蘇對各自盟國的控制能力明顯減弱,兩大陣營的內部矛盾紛紛暴露出來。在西方陣營內部,法、美矛盾尖銳化,歐共體成立……東方陣營內部發生……中蘇交惡。這樣一來,戰后初期形成的兩極對峙演變為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世界爭霸……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簡言之,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后,兩極格局發生動搖,世界多極化趨勢初現端倪。
——王逸舟、譚秀英《中國外交六十年》1964年1月,中法同時發布聯合公報,內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一致決定建立外交關系。兩國政府商定在3個月內任命大使。“短短的兩句話,卻猶如“外交核爆炸”一樣在國際上引起了連鎖反應。正如國際政論家所說:“法國不管美國的公開威助和抗議而承認人民中國,給了美國一記響競的耳光。“由此看出,中法建交A.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
B.沖破了西方國家對華封鎖C.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
D.體現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針一、獨立自主: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的外交(三)20世紀70年代:一條線,一大片進入20世紀70年代,國際局勢出現了明顯的階段性變化。一是,世界多極化趨勢日趨明顯。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霸的同時,歐洲、日本等主要力量的自主外交更加明顯,中國重返聯合國,第三世界的力量有了明顯增長。二是,世界經濟走向多極化……美元貶值……美國喪失了世界經濟霸主地位……資本主義經濟中形成了美國、西歐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蘇聯在經濟建設方面仍保持足夠活力,大批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開始崛起。三是,美蘇爭霸出現了“蘇攻美守”的態勢。在美國深陷越南戰爭泥潭、進行戰略收縮之際,蘇聯強化了戰略攻勢。特別是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蘇聯在穩住歐洲后打著"緩和"的旗幟大舉向第三世界擴張……四是,蘇聯的對外擴張使中國國家安全環境變得異常嚴峻。蘇聯不間斷地叫囂對中國進行核攻擊,在漫長的中蘇邊界線上增強軍事存在,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這些都對中國的國家安全直接構成了軍事威脅。
——王逸舟、譚秀英《中國外交六十年》一、獨立自主: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的外交1、背景(1)多極化趨勢日益明顯(2)美國實力的相對衰弱(3)蘇聯的威脅仍然存在2、表現(1)先后同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2)1971年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①原因:根本:20世紀70年代,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直接: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②意義:對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破產對世界:增強了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材料一:1971年6月,尼克松在堪薩斯的一次講話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個力量中心”(美國、蘇聯、西歐、中國和日本)的看法。為了適應這種新的形勢,并改善美國在同蘇聯爭霸中的不利處境,尼克松決定要在中國“為自己找個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編自方連慶《戰后國際關系史》材料二:70年代蘇攻美守,蘇聯加大擴張,全面威脅中國。毛澤東提出實施“一條線、一大片”的對外戰略,即從中國、日本、歐洲、美國結成一條線,加上周圍一大片國家,共同對付蘇聯霸權主義。——王仕英①原因:根本:兩國共同的需要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應對來自蘇聯威脅的需要解決臺灣問題的需要美國:
實力下降;聯合中國對抗蘇聯的需要;孤立中國政策破產(3)中美關系正常化②過程19721979(4)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5)中美、中日關系正常化的影響:①在國際上掀起了一個同中國建交的熱潮。②美國孤立遏制中國的外交僵局終于被打破,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③對亞洲和世界和平有重要意義。
中日兩國是鄰邦,但近代以來,日本在1894年、1931年、1937年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侵華戰爭,這一時期是中日兩國關系史上最黑暗的時期,雙方在尋求邦交正常化的過程中也遇到很多的問題,。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雙方經過認真、友好的協商,簽署了《聯合聲明》。中日兩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揭開了中日兩國關系的新篇章。“日本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方面痛感過去由于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重大損失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日建交聯合聲明(一)背景:二、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外交(1978-2012年):全方位,不結盟材料1:課本P82史料閱讀
材料2: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緩和與合作成為國際社會的主流。第一,美蘇關系明顯趨于緩和。蘇聯入侵阿富汗不僅沒有實現預期戰略利益,反而失去了同美國較量的戰略優勢。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后,蘇聯的對外政策逐漸放棄與美國爭奪軍事優勢,而改為全面收縮戰略。第二,與美蘇緩和相伴隨,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更加明朗。中國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升,西歐、日本等其他主要政治力量繼續奉行自主外交路線。第三,經濟因素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明顯上升。在世界經濟不穩定、低速增長的大背景下,各種不同類型的國家普遍進行了經濟調整和改革。這種經濟調整和改革,促使經濟利益在國家對外交往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世界局勢相對穩定,經濟進入調整發展時期,為中國外交更好地服務于現代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思考:根據以上材料并所學知識分析改革開放后中國外交政策調整的依據?1、國際:(1)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主流;(2)向多極化方向發展;(3)第三世界崛起國內: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外交政策朝著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方向進行調整。
中國的對外政策是獨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結盟。中國不打美國牌,也不打蘇聯牌,中國也不允許別人打中國牌。……我們對外政策還是兩條,第一條是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第二條是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和經濟新秩序。……我們在國際事務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們自己經濟建設成就的大小。——《鄧小平文選》外交政策:外交目標:獨立自主,不結盟,全方位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二、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外交(1978-2012年):全方位,不結盟2.成就:(1)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與大國關系正常化;二、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外交(1978-2012年):全方位,不結盟1989年中蘇關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材料1:美方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
——1972《中美聯合公報》材料2: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1978年12月《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材料2:1989年的對抗后終于實現了“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的關系正常化。這?重?的外交成就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建?起了世界上兩個最?的社會主義國家間的睦鄰友好關系,同時為蘇聯解體后的中俄關系鋪平了道路。——高相儒(2)世紀之交:鞏固周邊關系(3)21世紀:建立伙伴關系與發展中國家合作推動區域和國際合作①解決了三國的邊界問題②1997年12月,“10+1”領導人會議機制正式建立③中國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鮮、韓國、越南、蒙古等國的關系也取得新進展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論壇,2003年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①發起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博鰲亞洲論壇;②推動二十國集團成為國際經濟治理主要平臺;③與俄羅斯、印度、巴西一起創立“金磚國家”合作機制;④積極參與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活動,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二、和平發展:改革開放后的外交2.成就:【自主學習】根據教材P82,填寫表格內容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于2001年,總部設在中國,為政府、企業及專家學者等提供一個共商經濟、社會、環境及其他相關問題的高層對話平臺。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成立于1999年,為國際社會齊心協力應對經濟危機,推動全球治理機制改革帶來了新動力和新契機。成立于2001年,是哈薩克斯坦、中國、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在中國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間國際組織。金磚國家2009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首次會晤,之后每年舉行一次。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話合作提供重要平臺。博鰲亞洲論壇二十國集團
三、實踐創新: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材料一: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方面,世界多極化進一步發展,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崛起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各國人民的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另一方面,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存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不斷抬頭,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等錯誤論調不時沉渣泛起。合作還是對抗?對話還是沖突?開放還是封閉?互利共贏還是以鄰為壑?
——教材84頁問題探究思考:1、根據材料指出世界之“大變局”的“變”體現在哪些方面?
①世界多極化進一步發展,各國人民命運緊密相連;②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存在。三、實踐創新: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材料二: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我們要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對外工作理念,使我國對外工作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我們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為和平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障。——習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1月)思考:2、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外交是如何體現出“中國智慧”的?中共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與世界的發展大勢,推進外交理論與實踐創新,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道路。三、實踐創新: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三、實踐創新: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1.背景:面對深刻變化的國際形勢,黨中央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在對外工作上進行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形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2.外交成就:發達國家東亞、東南亞國家非洲國家(一)中共十八大以來思考:閱讀教材p83,整理中共十八大以來的外交成就拓寬與發達國家的合作領域,妥善處理分歧,與俄羅斯、法國、德國、英國等世界主要國家的關系穩步發展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方針,推出多種新機制和新舉措,深化同日本、韓國、東盟各國等周邊國家的關系提出“真、實、親、誠”原則,加強與非洲國家之間的團結合作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3.特點:2、實踐創新一堅持,三推動構建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①中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消防工程師技術實務模擬試卷案例分析與解析
- 保育老師培訓大綱
- 2025年人力資源管理師專業技能考核試卷: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效能試題
- 2025年小學二年級語文生字注音與組詞能力測試卷(全冊覆蓋)
- 2025年上海市閔行區六年級上學期期末數學考試卷(幾何圖形計算與數學思維拓展與應用)
- 內科護理胃炎講解
- 戒毒知識與康復指導
- 2025年注冊造價工程師案例分析模擬試卷及答案
- 貴州省黔西南州2020-2021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檢測試題(生物)
- 2025年考研數學(一)高等代數知識體系構建與空間解析幾何問題求解卷
- 研究生英語翻譯答案
- 小學生1-6年級成長檔案模板(絕對原創)
- GB 15607-2023涂裝作業安全規程粉末靜電噴涂工藝安全
- 創傷性胸腔積液查房
- 蘇州鄰里中心調研報告以及應用
- 手表買賣合同協議書
- 2023門面裝修合同范本
- 旅游接待計劃表
- 《教育研究方法》教學課件-教育實驗研究
- 4施工過程各階段質量安全的保證措施
- 產品方案技術白皮書模板(含系統架構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