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通史整合5_第1頁
專題通史整合5_第2頁
專題通史整合5_第3頁
專題通史整合5_第4頁
專題通史整合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特點和作用1.特點:(1)議會形式上是代表民意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議會由議員組成,議員由普選產生,議會享有立法權。

(2)議會行使財政權和行政監督權,議會制是一種間接的民主形式。(3)一般都實行三權分立和權力制衡的原則;都實行資產階級政黨政治;政治上的制衡,更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實行。2.作用:(1)政治上,資產階級的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否定了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具有先進的民主精神,從法律上保證了資產階級的民主利益,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成果,對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利于調整資產階級內部關系,緩和了社會矛盾,有效地防止封建王朝的復辟活動,穩定了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統治秩序(資本主義制度)。在資產階級民主制度下,無產階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進行合法斗爭,有助于維護工人階級的利益。(2)經濟上,促進了歐美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3)思想上,使歐洲啟蒙運動的民主思想由理論付諸實踐。由民主取代專制,法制取代特權,符合歷史的發展趨勢,是人類歷史的一大進步。(4)對世界的影響:作為人類文明的成果,在推動世界民主化進程中具有極其重大的進步作用和歷史意義,對世界各國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通史線索歷史特征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古希臘(公元前

8世紀至前5世

紀)(1)以雅典為代表的希臘政治制度,經歷了梭倫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從而奠定了民主制度的基礎;(2)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進入黃金時代雅典民主制度不斷豐富和完善,體現了主權在民和公民意識,強調權力制

約、法律至上和輪番而治;但在民主范圍和參政方式上存在著比較大的

局限性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古羅馬(從羅馬

共和國早期至

3世紀)(1)從羅馬共和國早期的習慣法到公元前5世紀開始實施的成文法;(2)從羅馬共和國時期的公民法到3世紀的萬民法羅馬法適時不斷調整演變,使之適用范圍不斷擴大,并形成法律體系;內容豐富,涉及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領域;法律觀念影響深遠;但仍是維護少數奴隸主利益的工具歐美代議制的

確立與發展英美資產階級

代議制的確立

(17、18世紀)(1)從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到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18世紀責任內閣制逐漸形成;(2)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北美獨立后建立起邦聯政府;1787年憲法的頒布,美國確立起聯邦共和制的國家政體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階段民主改革循序漸進,開創了近代資產階級典型的兩種政體形式,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英國從革命到立法的過程曲折反復;議會掌握實權,國王“統而不治”。美國聯邦共和政體體現了制約平衡、三權分立的原則,開創了西方共和政體的先例歐美代議制的

確立與發展資產階級代議

制在歐洲大陸

(法德)的擴展

(18世紀末至19

世紀中后期)(1)歷經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共和派與保皇派經過反復斗爭,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頒布,最終確立起議會制共和政體;(2)1871年德意志以王朝戰爭的方式完成國家統一,頒布《德意志帝國憲法》,繼承了普魯士的專制傳統,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成為歷史的主流,但各國國情不同,其代議制呈現不同的特征;法國政體反復演變,共和制的道路長期曲折,1875年憲法確立起較為完善的議會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憲制帶有濃厚的專制主義、軍國主義色彩,是不徹底、不完善的代議制史觀滲透學案5學案5史觀滲透學案5B史觀滲透學案5史觀滲透學案5D史觀滲透學案5史觀滲透學案5C史觀滲透高考熱點復習古今中外政治文明創新及發展【三年考情】近年從文明史觀和整體史觀的角度看待古代中國、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以及近代西方代議制的專題一直是高考的熱點。考查角度一是從文明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角度考查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政治文明的發展與創新,如2014年海南單科5題,2014年四川文綜9題,2014年廣東文綜22題,2013年四川文綜13題等;二是從東西方文明比較的角度認識東西方文明的差異,如2013年全國文綜Ⅱ41題;三是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碰撞,如2014年安徽文綜36題。【體系構建】【視角突破】視角1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政治文明的發展與創新【知識通關】1.古代中國(1)西周時期的分封制、宗法制。二者互為表里,影響深遠。(2)整個封建時代的以皇權為核心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從中央來看,秦代主要是三公九卿制,西漢出現中外朝,隋唐設三省六部制,元設中書省,明廢丞相設內閣,清代設立軍機處。總體發展趨勢是相權不斷削弱,君權不斷加強。從地方來看,從最初的郡縣制,到漢初郡國并存,再到元設立行省,總體發展趨勢是地方權力不斷削弱,中央集權不斷加強。2.古代西方:最典型的代表是雅典民主和羅馬的法制(1)雅典民主制先后經歷了梭倫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通過設立公民大會、五百人議事會、陪審法庭等機構,保證民主制度的正常運作;創造出法治基礎上的差額選舉制、任期制、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運作的方式。(2)羅馬法先后經歷了由習慣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萬民法的發展演變,其中羅馬法包括《十二銅表法》和《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現代資本主義法制的先聲。3.西方代議制(1)代議制是以議會和選舉、立法為突出特征的間接民主。(2)一般都實行三權分立和權力制衡的原則;各國都實行政黨政治。(3)集中體現為兩種政體形式——君主立憲制(英國、德國)、共和制(美國、法國),三項原則:民主化、法制化、制度化。【考題專練】1.(2011·安徽文綜·T36)制度的變革與創新直接影響著人類歷史的進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體現。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盧商)早孤,家窶(jù,貧寒)困,能以學自奮。舉進士、拔萃,皆中。由校書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遷,至大理卿。……擢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七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實行君主政體,以后讓位于由九個執政官主持的寡頭政治。這九個執政官是主要執政官,全部屬于貴族。……后來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發展。急速發展的貿易創造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中產階級,他們同失去產業的農民聯合,要求政治自由化。——[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梭倫尋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違背公正必然要擾亂公眾的生活。個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于是,權威的根基就被摧毀了。——[加]哈羅德·伊尼斯《傳播的偏向》(1)材料一反映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對當時社會政治有何影響?(2)怎樣理解材料二中“權威的根基就被摧毀了”?并分析其進步作用。(3)比較上述兩種政治制度變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導向的社會觀念的差異。【解析】第(1)題變化主要體現唐以前的選官制度及唐朝的選官制度即由九品中正制到科舉制;對當時社會政治的影響:主要從擴大統治基礎、打擊舊的勢力、對國家穩定等角度作答。第(2)題第一問動搖權威的根基主要是打擊貴族血緣、世襲的基礎,原因主要從階級和經濟的發展作答,如梭倫的改革實行財產等級制有利于工商業奴隸主參與國家政權。希臘民主的作用對當時來說主要從政治、經濟兩方面作答。第(3)題“主要不同”主要從對維護統治者統治、對舊勢力的打擊、統治的階級基礎方面作答;兩種制度觀念的差異:科舉制度對人們重視仕途思想產生了影響而古代希臘民主制度對人文主義產生影響。答案:(1)科舉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權壟斷;擴大了封建政權的統治基礎;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2)開始以財產取代血緣關系作為權利分配的標準。擴大了民主權利的范圍;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有利于工商業發展。(3)前者是封建政權人才選拔制度的進步;后者擴大了奴隸主政權任用官員的范圍。前者打擊了世家大族勢力;后者削弱了貴族世襲特權。前者依據才學選拔官員;后者根據財產授予權利。前者未改變封建專制政體;后者促使舊氏族貴族專制走向奴隸制民主政治。中國人形成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西方人逐步形成追求財富的觀念。中國人崇尚“學而優則仕”,文化知識主要用于維護皇權統治;西方人主張“人是萬物的尺度”,重視個性發展。古代中國古代雅典不同點成因平原、小農經濟基礎上的大河文明多山、多海、多島,發達的工商業基礎上的海洋文明特點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君權神授和地方絕對服從中央主權在民、輪番而治的集體民主政治實質地主階級的君主專制政體奴隸主階級的民主政體思想專制、保守、重實踐競爭、開放、活躍作用進入文明時代,中國、希臘和羅馬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學、藝術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與制度密切相關視角2

東西方文明的比較【知識通關】1.中西方古代政治制度比較(1)中西方古代政治制度比較相同點利弊都有其利弊: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政體,對于維護民族和國家的統一、保持文明發展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曾經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明清時期影響了向近代的社會轉型。雅典民主政體使公民有了自由發揮才能的空間,思想空前活躍;但容易導致權力的濫用和權力的分散性,這也是古希臘文明衰落的原因之一比較內容中國古希臘、羅馬總體特點關鍵詞實用性、集體、等級、治理等理性、個體、平等、主宰等發展趨勢趨向專制走向民主(2)中國與古希臘、羅馬的政治特點政治改革法律制度加強君主專制、法制是維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工具古希臘進一步實行民主、并以法律作保證,古羅馬先是共和,法律限制其專橫,后是獨裁,使君主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比較內容中國古希臘、羅馬文明延續與否與政治制度的關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在當時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科技文化進步,并成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有力保障,促使文明進一步延續缺乏強有力的權威,國家不統一,經常分崩離析,易摧毀文明,破壞文明的發展歷程認識人類文明史上沒有完美無缺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時代、階級的局限性

(3)古代東西方形成兩種不同類型政治文明的原因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條件古代中國選擇專制主義的原因地理條件山多地狹、宜耕地少、島嶼港灣多、小國寡民林立(城邦)多平原、大河流域經濟條件工商航海發達:人員流動頻繁、血緣淡化、地緣加強、重公平與法則、重個體、重技術,為古希臘民主政治提供了經濟基礎農業經濟發達;根深蒂固的小農經濟的存在階級條件工商業階級實力強大封建地主階級強大學案5線索發散學案5線索發散2.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與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較(1)中美對比: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美國的三權分立的比較①唐代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間既相互牽制又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同時,完整的相權被分割,避免了大臣獨攬大權,大大加強了專制皇權。故三省六部制的設立最終目的是強化專制皇權。②美國的三權分立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相互制衡,有效防止專制獨裁,是一種民主政治制度。(2)17世紀到19世紀,中英兩國的政治發展的差異及成因。①差異:中國封建君主專制空前加強;英國君主立憲制逐漸發展。②原因: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封建自然經濟仍占統治地位;英國資本主義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資產階級革命勝利。(3)18世紀初英國內閣制與中國明代內閣制的區別①性質不同:英國內閣制屬于一種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中國明清時期的內閣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加強的表現。②內閣權限不同:英國內閣權限比中國內閣權限大。③組成方式不同:英國內閣是由選舉產生,中國的內閣是皇帝專制獨裁的產物。④影響不同:英國的內閣制促進了英國的現代化進程,中國的內閣制則是促使專制制度在強化的同時逐步走向衰落,日益成為社會發展的障礙。【考題專練】1.(2013·四川文綜·T8)1927年中國一部中學歷史教科書寫道:“假使中國是一個民治之國,而又適有一個有才干有計謀的政界人物,在民國四年的夏間,來把反抗日本作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還有不歡迎他為元首的嗎?在同樣情形之下,伯利克里此時乃做了雅典的領袖。”這里的“同樣情形”不包括(

)A.雅典公民普遍好戰B.伯利克里才能杰出C.雅典實行民主政治D.雅典面臨外邦威脅【解析】選A。具體解析如下:選項具體分析結論A中國反抗日本絕不是好戰選擇B“而又適有一個有才干有計謀的政界人物”排除C“假使中國是一個民治之國”排除D“來把反抗日本作為他的主要政策”排除2.(2013·新課標全國文綜Ⅱ卷·T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從建筑和政治關系的角度進行中英比較。【解析】圖片反映了清朝皇帝治國理政的太和殿和英國王宮和首相官邸,從圖片中可看出,太和殿高大雄偉,白金漢宮工整威嚴,唐寧街10號平實素樸。然后再結合中國明清君主專制加強的相關史實及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相關內容予以解讀,進一步提取出建筑背后所蘊含的政治特點,如中國的皇權至上,英國國王的統而不治、地位尊貴以及首相的民主政治。中英比較可從中英建筑的歷史傳承、歷史歸宿、現實影響等角度拓展作答。答案:(1)提取信息準確,中英比較符合史實。示例:太和殿高大雄偉,象征皇權至上。白金漢宮工整威嚴,顯示君主立憲制下的國王享有尊貴地位;唐寧街10號平實素樸,卻是英國行政中樞,體現民主政治風格。(2)概括綜合。示例:歷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視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觀的權力結構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學生從相關建筑的歷史傳承、歷史歸宿、現實影響等角度拓展性作答,可加2分,但本題總分不得超過12分。如太和殿現為供人參觀的古跡,反映出中國已經告別君主專制,走上民主道路。學案5線索發散學案5線索發散學案5線索發散學案5線索發散視角3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碰撞【知識通關】1.中國科舉制度對西方的影響科舉制度作為一種社會權力精英的遴選機制對于現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與發展具有直接的深刻的影響。西方文官制度源于中國科舉制度所蘊含的合理的內核和競爭精神——公開考試、平等競爭,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因此,我們說,中國的科舉制度是西方特別是英國制定文官制度的藍本,對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和發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并以其合理性將繼續為人們所借鑒。2.西方文明的傳承(1)古代雅典民主為西方代議制奠定了民主基礎。例如:分權制衡原則、少數服從多數、國家公職選舉制、任期制等。(2)羅馬法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完備的法典,對近代歐美國家的立法和司法產生了重要影響。當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則和做法,都可以在羅馬法中找到源頭。羅馬法對后世的影響:是近代自然學說的思想淵源法源于自然是近現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淵源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法則體現了理性、自由、平等、正義的思想核心內容——承認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現代各國的律師制度幾乎都源于羅馬保護人制度仍是西方國家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陪審制度對后世的影響羅馬法選項政治家主要內容主要原則A梭倫公民大會成為最高權力機關人民主權B克利斯提尼設立五百人議事會輪番而治C克利斯提尼實行“陶片放逐法”司法公正D伯利克里陪審法庭成為最高司法與監察機關民主監督【考題專練】1.(2012·江蘇單科·T21)著名學者余英時指出:科舉不是一個單純的考試制度,它將社會結構緊密地聯系了起來,形成一個多面互動的整體,一直發揮著無形的統合功能。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科舉之善,在能破朋黨之私。……前此選舉,皆權在舉之之人,士有應舉之才,而舉不之及,夫固無如之何。既可(科舉)……不能應試者,有司雖欲徇私舉之而不得;茍能應試,終必有若干人可以獲舉也。此實選舉之官徇私舞弊之制。

——呂思勉《中國制度史》材料二漸漸地,這些考試(指科舉)開始集中于文學體裁和儒家正統觀念,最后的結果是形成一種制度,為中國提供了一種贏得歐洲人尊敬和羨慕的、有效穩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國仍相對地孤立在東亞,它就會繼續提供穩定性和連續性。——[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為一種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舉顯然有其客觀的歷史合理性,否則我們就無法解釋其存在的持久性。……科舉的創新之處就在不僅為社會底層的知識分子提供了持續流動的可能,而且將其制度化。……科舉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的機制,對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薛明揚《中國傳統文化概論》(1)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晉時期的選官制度,并通過與上述選官制度的比較,說明科舉制的歷史進步性。(2)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科舉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體的統合功能。(3)據材料三,說明科舉制對于現代人才選拔的歷史借鑒價值。【解析】第(1)題,結合漢代和魏晉選官制的史實回答漢晉時期的選官制度的名稱,結合材料一“科舉之善,在能破朋黨之私……此實選舉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信息和教材中科舉制的歷史作用,從選官途徑、官吏來源和參政素質等方面概括科舉制的歷史進步性。第(2)題,結合材料二中“儒家正統觀念……有效穩定的行政管理……提供穩定性和連續性”從三方面概括回答。第(3)題,結合材料三中“科舉的創新之處就在不僅為社會底層的知識分子提供了持續流動的可能……‘機會均等’……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信息,從人才流動、選拔理念、人才激勵三方面概括回答。答案:(1)選官制度:察舉制,九品中正制。進步性:有利于破除結黨營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發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特權,擴大了官員的來源,提高了從政人員的文化素質。(2)功能:加強中央集權,保證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正統),維護文明的穩定性和連續性。(3)借鑒價值:人才流動機制,客觀公平理念,人才激勵機制。2.(2014·安徽文綜·T3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16-18世紀,來自歐洲的大批傳教士到達中國,他們把西方的科學知識引進中國,又把中國的典籍翻譯、介紹到歐洲。18世紀,巴黎出版了歐洲漢學的三大名著,歐洲興起了史無前例的“中國熱”,當中國的園林建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